国外个性创意招贴设计欣赏
- 格式:doc
- 大小:443.00 KB
- 文档页数:7
最受美国人欢迎的招贴画最受美国人欢迎的招贴画2010-11-14 13:03:40| 分类:美图分享 |举报 |字号订阅本文转载自小龙女《引用美国最受老百姓欢迎的招贴画艺术》我的博客,介绍的多数是高雅的美术作品,很少介绍通俗的作品。
通俗不是低俗,更不是庸俗,黄色。
我这里想给朋友们介绍的是:一位美国历史上专门画美丽少女的画家,他的名字叫Gil Eivgren (吉尔.艾尔夫格兰)。
招贴画也叫宣传画,广告画,海报。
“招字义解释,“招”是指引注意,“贴”是张贴,即“为招引注意而进行张贴”。
招贴的英文名字叫“poster ” ,据说我国清朝时期有洋人以海船载洋货于我国沿海码头停泊,并将poster张贴于码头沿街各醒目处,以促销其船货,沿海市民称这种poster为海报。
展,以后凡是类似海报目的及其他有传递消息作用的张贴物都称之为“海报”。
招贴画是海报的艺术化的形式,比海报的艺术性高。
多数以水粉画作成,他的特点是大众化,往往以强烈的形式感吸引人们的眼球。
招贴多数是用制版印刷方式制成,供在公共场所和商店内外张贴。
优点是:传播信息及时,成本费用简便。
吉尔是全世界最受欢迎的招贴画艺术收藏者和画迷喜爱和尊敬的画家是一个为招贴画艺术设立了新标准的天才,他的作品风格独具一格,因为他的辉煌画技和创新能力使他的每一张作品都充满了娱乐气氛和生活气息。
191 4年年3月15日吉尔出生于美国明尼苏达州一开始他在明尼苏达艺术学院学习建筑,但不久后,他发现自己更喜欢绘画,于是他同年轻的妻子一起搬到了芝加哥,并在美国艺术学院学习绘画。
毕业后,他去了很有名望的广告机构Stevens & Gross 工作,并在著名的业界精英哈登.桑德布劳姆(因创作可口可乐人形象而著名)手下做事。
从1937年开始创作招贴画女郎,当时是为著名的louis F.Dow出版社工作。
1944年Gil跳槽到Brown& Bigelow,那里每张招贴画给他1000美元,的确是不小的诱惑。
Bortolotti的一款设计。
非常喜欢这张海报,不只是个人偏爱简约的风格设计,重要的是,这张海报的创意令人叫绝,简单的图形,把人与自然的关系表现的非常明了清晰。
以上的这两幅海报是一个系列,画面倒是一般,但最巧妙的,是结合粘贴的环境(广告柱),这就使得一般的图片产生了意想不到——但又在情理之中的效果,这个创意真是绝妙.这件作品令人叫绝,一只脚,踩在一个人脸上,图底反转,不费一点笔墨。
这样的作品才有大师的气派。
这张海报具有极强的构成意味,因此画面很有气势,主题是中国国际海报双年展,用几何圆点表达了国际的含意,既然前面加了“中国”定语,于是采用了中国的特色——水墨,使得设计具有很强的中国味,上下两种圆点的叠加,意味着中西结合,水墨的圆点印在一张纸上,这是海报的基本形式。
整张海报有形式,有创意,主题鲜明。
这张海报,因为它单一的色彩,简洁的画面,独特的图形处理,使得画面处于平静之中,蕴含一张一驰的张力,让人过目难忘。
当然,说是好的设计,主要是因为它传达的主题很明确。
喜欢这张海报的简洁。
这张海报的特色是中国元素的运用。
且不失简约与国际化,使传统与现代美能完美的融合与体现。
这件让人过目不忘,就在于它的简洁。
当然,简洁只是形式,最重要的是内涵,它所传达的思想。
什么思想呢?黑色的底,或与眼下的世界相关,暗示着我们所面临的问题,不是在流传着2012世界末日之说吗?不管是不是世界末日,至少是人类的一大劫难,那么未来呢?硕大的圆让人感到对于未来的茫然,无力,但又多少还有点希望。
这张海报以中国书法的形式,使得画面不呆板,运用的是书法体的“水”字的变形,同时,又是“SOS”求救符号,中间的“O“又象张嘴口渴的嘴,妙!难得的好设计!此海报以极其简洁的方式直接插入主题:爱情故事。
白纸作底、红字为主,目的清晰。
排版方式还是采用经典的上下宽、左右窄的模版。
加上中、英文的编排,让所有内容详细又不繁琐。
最重要的是作者在白纸背景的基础上添上带有冷色调的紫色,再以文字颜色作对比,更加突出了文字的效果,让人不仅觉得画面整洁干脆,还有极强的眼球吸引力,感觉强烈。
论国外招贴设计的风格及特色一、瑞士招贴学派瑞士是世界上最小的国家之一,却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招贴大国的地位。
从20世纪40年代开始,瑞士的设计师们着手探索一种新的设计风格,由于这种风格简单明确,具有很好的视觉传达功能,因而很快传遍世界,成为二战后影响最大的平面设计风格,被称为“国际主义风格”。
瑞士的招贴设计也深受“国际主义风格”的影响,最突出的表现在于注重字体在招贴中的传达信息作用。
瑞士设计师喜欢把字体变形、重组,作为招贴的主要图形来使用,达到非常强烈的平面效果,如罗丝玛丽蒂斯为个人作品展设计的招贴(图2),将自己与合作者名字的首写字母“O”、“T”并置排列,两个字母紧靠而又独立,形象地展示出两个人的工作方式,其直接、清晰、饱满的风格具有强烈的感染力,曾获华沙招贴双年展金奖。
除了重视字体设计,瑞士招贴的另一个特点是高度的次序化、理性化和功能化。
马克斯比尔的作品是这方面的典范,他在设计时首先以纵横的线条为中心,把平面空间划分为几个简单的功能区域;然后以方格组成网状框架,将每个方格作为基本模数单位;运用数学比例进行版面编排,设计上强调次序化,将平衡、对称、比例、对比互补关系等视觉内容清晰明朗地表现出来。
20世纪70年代,瑞士巴塞尔的一些设计师发起了“新浪潮”平面设计运动,他们感到瑞士发展起来的国际主义风格有单调、刻板、缺少人情味的弊病,必须进行改革才能适应新时代的审美需求。
在沃夫根魏纳特的影响下,一批年轻的瑞士设计师组成了后现代平面设计集团,在招贴设计中探索新的可能性。
如今瑞士的招贴艺术已非常多样化,每一位设计师都有自己独特的艺术语言,如米修英博顿带有传统瑞士风格的文字招贴,斯切拉瓦格看似迷乱却又迥然有序的蒙太奇招贴,尼古拉斯特罗斯勒充满活力的爵士乐招贴,他们又有一个共同点,就是都高度重视招贴的信息传达功能,这是与瑞士招贴学派的功能主义思想一脉相承的。
较之其它学派,波兰招贴设计起步较晚,但艺术水准极高。
2003全球人类抗击SARS招贴设计网上公益设计大赛获奖作品欣赏姓名:梁海燕性别:女年龄:26中国江苏常州作品名称:笑对非典(laugh at SARS)江苏常州市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艺术系作者简介:曾就读于南京艺术学院,2000年本科毕业。
现任教于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艺术系。
作品简介:作品中文名为“笑对非典” ,英文名为“laugh at SARS”,图形元素采用永恒微笑的蒙娜丽莎和网络聊天时打招呼的笑脸符号与防非用品口罩组合,以幽默的形式表现人类众志成城抗击SARS,蔑视非典,勇于斗争的乐观主义精神和尊重科学的理念。
姓名:莫军华性别:男年龄:28中国江苏苏州作品名称:早发现早隔离苏州科技大学美术系作者简介:98年毕业于无锡轻工大学设计学院(现江南大学),现为苏州科技大学美术系专业教师,担任苏州平面设计师协会副秘书长。
海报作品曾多次在海内外获奖,并多次入选海内外的重大展览,在各类专业期刊发表多篇论文。
作品简介:抗击SARS必须寻找病原。
就象蒲公英随风传播一样,犹如SARS病毒的传播性,只要找到源头,相信科学,及时遏制,一定能控制并征服SARS姓名:莫凡性别:男年龄:30中国广东省深圳市作品名称:全球人类抗击sars深圳市释凡企业形象设计有限公司作者简介:(原名:莫伟强)1996年毕业于上海轻工业高等专科学校美术系1992年作品赴澳大利亚展出1993年作品在日本养父町美术馆永久性展出1999年首届“宁城杯”公益广告大赛一等奖2001年作品参加中国青年艺术家法国大展2001年第五届中国花卉博览会招贴优秀奖2002年作品入选《中国当代艺术》丛书2002年中国税收宣传公益广告设计大赛一等奖2002年作品入选“2010上海世博会国际招帖设计邀请展”2002年获“2002中国设计之星大奖—最佳设计奖”作品简介:不同肤色的手紧握在一起,映衬在“红十字”上,寓意全球人类团结一致,运用医学科技抗击sa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