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糖代谢
- 格式:ppt
- 大小:7.20 MB
- 文档页数:96
第七章糖代谢一、知识要点(一)糖酵解途径:糖酵解途径中,葡萄糖在一系列酶的催化下,经10步反应降解为2分子丙酮酸,同时产生2分子NADH+H+和2分子ATP。
主要步骤为(1)葡萄糖磷酸化形成二磷酸果糖;(2)二磷酸果糖分解成为磷酸甘油醛和磷酸二羟丙酮,二者可以互变;(3)磷酸甘油醛脱去2H及磷酸变成丙酮酸,脱去的2H 被NAD+所接受,形成2分子NADH+H+。
(二)丙酮酸的去路:(1)有氧条件下,丙酮酸进入线粒体氧化脱羧转变为乙酰辅酶A,同时产生1分子NADH+H+。
乙酰辅酶A进入三羧酸循环,最后氧化为CO2和H2O。
(2)在厌氧条件下,可生成乳酸和乙醇。
同时NAD+得到再生,使酵解过程持续进行。
(三)三羧酸循环:在线粒体基质中,丙酮酸氧化脱羧生成的乙酰辅酶A与草酰乙酸缩合成柠檬酸,进入三羧酸循环。
柠檬酸经脱水、加水转变成异柠檬酸,异柠檬酸经过连续两次脱羧和脱氢生成琥珀酰CoA;琥珀酰CoA发生底物水平磷酸化产生1分子GTP和琥珀酸;琥珀酸脱氢,加水及再脱氢作用依次变成延胡索酸、苹果酸和循环开始的草酰乙酸。
三羧酸循环每进行一次释放2分子CO2,产生3分子NADH+H+,和一分子FADH2。
(四)磷酸戊糖途径:在胞质中,磷酸葡萄糖进入磷酸戊糖代谢途径,经过氧化阶段和非氧化阶段的一系列酶促反应,被氧化分解成CO2,同时产生NADPH + H+。
其主要过程是G-6-P脱氢生成6-磷酸葡萄糖酸,再脱氢脱羧生成核酮糖-5-磷酸。
6分子核酮糖-5-磷酸经转酮反应和转醛反应生成5分子6-磷酸葡萄糖。
中间产物甘油醛-3-磷酸,果糖-6-磷酸与糖酵解相衔接;核糖-5-磷酸是合成核酸的原料,4-磷酸赤藓糖参与芳香族氨基酸的合成;NADPH+H+提供各种合成代谢所需要的还原力。
(五)糖异生作用:非糖物质如丙酮酸,草酰乙酸和乳酸等在一系列酶的作用下合成糖的过程,称为糖异生作用。
糖异生作用不是糖酵解的逆反应,因为要克服糖酵解的三个不可逆反应,且反应过程是在线粒体和细胞液中进行的。
第七章糖代谢一、选择题( )1、一摩尔葡萄糖经糖的有氧氧化过程可生成的乙酰辅酶aa 1摩尔;b 2摩尔;c 3摩尔;d 4摩尔;e 5摩尔。
( )2、由己糖激酶催化的反应的逆反应所需的酶是a 果糖二磷酸酶;b 葡萄糖—6—磷酸酶;c 磷酸果糖激酶;d 磷酸化酶。
( )3、糖酵解的终产物是a 丙酮酸;b 葡萄糖;c 果糖;d 乳糖;e 乳酸。
( )4、糖酵解的脱氢步骤反应是a 1,6—二磷酸果糖→3—磷酸甘油醛+磷酸二羟丙酮;b 3—磷酸甘油醛→磷酸二羟丙酮;c 3—磷酸甘油醛→1,3—二磷酸甘油酸;d 1,3—二磷酸甘油酸→3—磷酸甘油酸;e 3—磷酸甘油酸→2—磷酸甘油酸。
( )5、反应:6—磷酸果糖→1,6—二磷酸果糖需要哪些条件?a 果糖二磷酸酶、ATP和二价MG离子;b 果糖二磷酸酶、ADP、无机磷和二价MG离子;c 磷酸果糖激酶、ATP和二价Mg离子;d 磷酸果糖激酶、ADP、无机磷和二价Mg离子;e ATP和二价Mg离子。
( )6、糖酵解过程中催化一摩尔六碳糖裂解为两摩尔三碳糖的反应所需的酶是a 磷酸己糖异构酶;b 磷酸果糖激酶;c 醛缩酶;d磷酸丙糖异构酶;e 烯醇化酶。
( )7、糖酵解过程中NADH+ H+的去路a 使丙酮酸还原成乳酸;b 经α—磷酸甘油穿梭系统进入线粒体氧化;c 经苹果酸穿梭系统进入线粒体氧化;d 2—磷酸甘油酸还原为3—磷酸甘油醛;e 以上都对。
( )8、底物水平磷酸化指aATP水解为ADP和无机磷;b 底物经分子重排后形成高能磷酸键,经磷酸基团转移使ADP磷酸化为ATPc 呼吸链上H传递过程中释放能量使ADP磷酸化形成ATP;d 使底物分子加上一个磷酸根;e 使底物分子水解掉一个ATP。
( )9、缺氧情况下,糖酵解途径生成的NADH+ H+的去路a 进入呼吸链氧化供能;b 丙酮酸还原成乳酸;c 3—磷酸甘油酸还原成3—磷酸甘油醛;d 醛缩酶的辅助因子合成1,6—二磷酸果糖;e 醛缩酶的辅助因子分解成1,6—二磷酸果糖。
七、糖代谢习题(一)名词解释:1.糖异生(glycogenolysis)2.乳酸循环(lactatecycle)3.发酵(fermentation)4.变构调节(allostericregulation)5.糖酵解途径(glycolyticpathway)6.糖的有氧氧化(aerobicoxidation)7.磷酸戊糖途径(pentosephosphatepathway)(二)英文缩写符号:1.UDPG(uridinediphosphate-glucose)2.ADPG(adenosinediphosphate-glucose)3.F-1-P(fructose-1-phosphate)4.G-1-P(glucose-1-phosphate)5.PEP(phosphoenolpyruvate)(三)填空题1.α淀粉酶和β–淀粉酶只能水解淀粉的_________键,所以不能够使支链淀粉完全水解。
2.1分子葡萄糖转化为2分子乳酸净生成______________分子ATP3.糖酵解过程中有3个不可逆的酶促反应,这些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
4.糖酵解抑制剂碘乙酸主要作用于___________酶。
5.调节三羧酸循环最主要的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6.在三羧酸循环中,反丁烯二酸称为____________;而顺丁烯二酸是___________7.丙酮酸还原为乳酸,反应中的NADH来自于________的氧化。
8.琥珀酸在________________酶作用下,可生成延胡索酸,该酶是唯一嵌在_________上的酶类。
9磷酸戊糖途径可分为______阶段,分别称为_________和_______,其中两种脱氢酶是_______和_________,它们的辅酶是_______。
10氟乙酸也可与草酰乙酸合成氟柠檬酸,此反应被称为_________。
第七章糖代谢习题一、选择题1.磷酸果糖激酶所催化的反应产物是:A、F-1-PB、F-6-PC、F-1,6-2PD、G-6-PE、G-1-P 2.醛缩酶所催化的反应产物是:A、G-6-PB、F-6-PC、1,3-二磷酸甘油酸D、3-磷酸甘油酸E、磷酸二羟丙酮3.14C标记葡萄糖分子的第1,4碳原子上经无氧分解为乳酸,14C应标记在乳酸的:A、羧基碳上B、羟基碳上C、甲基碳上D、羟基和羧基碳上E、羧基和甲基碳上4.哪步反应是通过底物水平磷酸化方式生成高能化合物的?A、草酰琥珀酸→-酮戊二酸B、-酮戊二酸→琥珀酰CoAC、琥珀酰CoA→琥珀酸D、琥珀酸→延胡羧酸E、苹果酸→草酰乙酸5.糖无氧分解有一步不可逆反应是下列那个酶催化的?A、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B、丙酮酸激酶C、醛缩酶D、磷酸丙糖异构酶E、乳酸脱氢酶6.丙酮酸脱氢酶系催化的反应不需要下述那种物质?A、乙酰CoAB、硫辛酸C、TPPD、生物素E、NAD+ 7.三羧酸循环的限速酶是:A、丙酮酸脱氢酶B、顺乌头酸酶C、琥珀酸脱氢酶D、异柠檬酸脱氢酶E、延胡羧酸酶8.糖无氧氧化时,不可逆转的反应产物是:A、乳酸B、甘油酸-3-PC、F-6-PD、乙醇9.三羧酸循环中催化琥珀酸形成延胡羧酸的琥珀酸脱氢酶的辅助因子是:A、NAD+B、CoA-SHC、FADD、TPPE、NADP+10.下面哪种酶在糖酵解和糖异生作用中都起作用:A、丙酮酸激酶B、丙酮酸羧化酶C、3-磷酸甘油酸脱氢酶D、己糖激酶E、果糖-1,6-二磷酸酯酶11.催化直链淀粉转化为支链淀粉的酶是:A、R酶B、D酶C、Q酶D、-1,6糖苷酶12.支链淀粉降解分支点由下列那个酶催化?A、和-淀粉酶B、Q酶C、淀粉磷酸化酶D、R—酶13.三羧酸循环的下列反应中非氧化还原的步骤是:A、柠檬酸→异柠檬酸B、异柠檬酸→-酮戊二酸C、-酮戊二酸→琥珀酸D、琥珀酸→延胡羧酸14.一分子乙酰CoA经三羧酸循环彻底氧化后产物是:A、草酰乙酸B、草酰乙酸和CO2C、CO2+H2OD、CO2,NADH和FADH215.关于磷酸戊糖途径的叙述错误的是:A、6-磷酸葡萄糖转变为戊糖B、6-磷酸葡萄糖转变为戊糖时每生成1分子CO2,同时生成1分子NADH+HC、6-磷酸葡萄糖生成磷酸戊糖需要脱羧D、此途径生成NADPH+H+和磷酸戊糖16.由琥珀酸→草酰乙酸时的P/O是:A、2B、2.5C、3D、3.5E、417.胞浆中1mol乳酸彻底氧化后,产生的ATP数是:A、9或10B、11或12C、13或14D、15或16E、17或18 18.胞浆中形成的NADH+H+经苹果酸穿梭后,每mol产生的ATP数是:A、1B、2C、3D、4E、519.下述哪个酶催化的反应不属于底物水平磷酸化反应:A、磷酸甘油酸激酶B、磷酸果糖激酶C、丙酮酸激酶D、琥珀酸辅助A合成酶20.1分子丙酮酸完全氧化分解产生多少CO2和ATP?A、3 CO2和15ATPB、2CO2和12ATPC、3CO2和16ATPD、3CO2和12ATP21.高等植物体内蔗糖水解由下列那种酶催化?A、转化酶B、磷酸蔗糖合成酶C、ADPG焦磷酸化酶D、蔗糖磷酸化酶22.-淀粉酶的特征是:A、耐70℃左右的高温B、不耐70℃左右的高温C、在pH7.0时失活D、在pH3.3时活性高23.关于三羧酸循环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A、循环一周可产生4个NADH+H+B、循环一周可产生2个ATPC、丙二酸可抑制延胡羧酸转变为苹果酸D、琥珀酰CoA是-酮戊二酸转变为琥珀酸是的中间产物24.支链淀粉中的-1,6支点数等于:A、非还原端总数B、非还原端总数减1C、还原端总数D、还原端总数减125. 各种糖代谢途径的交叉点是()A.6-磷酸葡萄糖;B.1-磷酸葡萄糖;C.6-磷酸果糖;D.1,6-二磷酸果糖26. 糖酵解途径中,第二步产能的是A. 1,3-二磷酸甘油酸到 3-磷酸甘油酸B.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到丙酮酸C. 3-磷酸甘油醛到 1,3-二磷酸甘油酸D.F-6-P到 F-1,6-P27. 下列哪一种物质不是糖异生的原料A. 乳酸B. 丙酮酸C. 乙酰CoAD. 生糖氨基酸28、需要引物分子参与生物合成反应的有:()A.酮体生成 B.脂肪合成 C.糖异生合成葡萄糖D.糖原合成 E.以上都是29、丙酮酸激酶是何途径的关键酶:()A.磷酸戊糖途径 B.糖异生 C.糖的有氧氧化 D.糖原合成与分解 E.糖酵解30、丙酮酸羧化酶是那一个途径的关键酶:()A.糖异生 B.磷酸戊糖途径 C.胆固醇合成 D.血红素合成 E.脂肪酸合31、动物饥饿后摄食,其肝细胞主要糖代谢途径:()A.糖异生 B.糖有氧氧化 C.糖酵解 D.糖原分解 E.磷酸戊糖途径32、下列各中间产物中,那一个是磷酸戊糖途径所特有的?()A.丙酮酸 B.3-磷酸甘油醛 C.6-磷酸果糖D.1,3-二磷酸甘油酸 E.6-磷酸葡萄糖酸33、由葡萄糖合成糖原时,每增加一个葡萄糖单位消耗高能磷酸键数为:()A.1B.2C.3D.4E.5二、填空题1.糖酵解代谢可通过()酶、()酶和()酶得到调控,而其中尤以()酶为最重要的调控部位。
第七章糖代谢紊乱的生物化学检验练习题及答案一、学习目标1.掌握:体液葡萄糖、餐后2小时血糖和糖化蛋白质的常规测定方法的原理、方法学评价和生理意义;葡萄糖耐量试验的具体步骤和结果判断;胰岛素和胰岛素原检测的临床意义及应用评价。
2.熟悉:临床生物化学检验项目在糖代谢紊乱诊治中的应用。
3.了解:血糖浓度的调节;糖尿病的分型及其病因。
二、习题(一)名词解释1.空腹血糖(fasting plasma glucose,FPG)2.随机血糖(random blood sugar,RBS)3.餐后2小时血糖(2-hour postprandial blood glucose)4.葡萄糖耐量试验(glucose tolerance test,GTT)5.酮体(ketone bodies)6.糖化血红蛋白(glycated hemoglobin,GHb)7.糖化白蛋白(glycated albumin, GA)8.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dvanced glycation end products,AGEs)(二)填空题1.糖尿病分为、、和四种。
2.常用的血糖酶法检测包括、和。
3.糖尿病的诊断界值为:空腹血糖,或OGTT2小时血糖。
4.主要的糖化蛋白质包括、和等几种。
5.糖化血红蛋白的检测依据包括糖化血红蛋白分子性质上的和。
6.糖尿病的早期筛查指标包括、、和基因类标志物等。
7.利用糖化血红蛋白的电荷差异,可以采用、等技术进行分离检测。
(三)单项选择题A型题1.影响胰岛素分泌和释放的最主要因素是A.外界因素刺激B.儿茶酚胺释放增加C.血脂水平升高D.血糖水平升高E.血氨基酸水平升高2.胰岛素是由何种细胞分泌的A.胰岛α和β细胞B.胰岛α细胞C.胰岛β细胞D.胰岛γ细胞E.胰腺δ细胞3.正常成人的空腹血糖浓度是A.2.8~7.8mmol/LB.3.89 ~ 6.11mmol/LC.6.1~7.0mmol/LD.7.0 ~11.1mmol/LE.8.9~10mmol/L4.胰高血糖素对血糖调节作用是A.促进糖异生,抑制糖原分解B.抑制糖异生,促进糖原分解C.促进糖异生和糖原分解D.抑制糖异生和糖原分解E.促进糖的有氧氧化5.下列关于胰岛素的叙述,正确的是A.胰岛素是降低合成代谢的激素B.胰岛素是由胰岛β细胞分泌的胰岛素原转变而来C.胰岛素与胰岛素原都有生物活性D.胰岛素与C肽以2:1的摩尔比释放人血E.胰岛素与细胞膜上受体结合,触发细胞内特异性信号转导,产生相应的生物学效应6.下列关于1型糖尿病的叙述,错误的是A.胰岛β细胞自身免疫性损害引起B.胰岛素分泌绝对不足C.是多基因遗传病D.存在多种自身抗体E.存在胰岛素抵抗7.下列关于2型糖尿病的叙述,错误的是A.常见于青少年B.存在胰岛素抵抗C.胰岛β细胞功能减退D.患者多数肥胖E.起病较慢8.下列关于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昏迷的叙述,错误的是A.多见于2型糖尿病患者B.是糖尿病的严重急性并发症C.各种原因引起拮抗胰岛素的激素分泌增加是其诱因D.血酮体常> 5mmol/LE.表现为广泛的功能紊乱9. 2010年美国ADA新增的糖尿病诊断标准是A.HbA1c ≤6.5% B.HbA1c≥6.5% C.HbA1c≤7.0%D.HbA1c ≥7.0% E.HbA1c≥5.7%10.关于低血糖症的叙述错误的是A.血糖水平≤3. 89mmol/L即可诊断B.经典的诊断试验是72小时禁食试验C.临床症状主要是与交感神经和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的异常相关D.由多种因素引发E.糖尿病患者发生的概率较高11.高血糖症的判断标准是空腹血糖浓度A.8.9~10mmol/LB.≥11.1mmol/LC.≥6.0mmol/LD.≥7.0mmol/LE.≥8.9mmol/L12.空腹血糖损伤的诊断标准是空腹血糖浓度值为A.8.9~10mmol/LB.≥11.1mmol/LC.6.1~7.0mmol/LD.≥7.0mmol/LE.≥8.9mmol/L13.目前血糖测定的常规方法是A.邻甲苯胺法B.Folin-吴法C.葡萄糖脱氢酶法D.葡萄糖氧化酶-过氧化物酶法E.葡萄糖氧化酶-氧电极法14.反映糖尿病肾脏病变的指标是A.血胰岛素测定B.糖化蛋白测定C.尿白蛋白测定D.葡萄糖胰岛素钳夹技术E.空腹血浆葡萄糖浓度15.用于糖尿病诊断和筛查的指标是A.尿白蛋白B.空腹血浆葡萄糖浓度C.葡萄糖胰岛素钳夹技术D.血和尿酮体测定E.血乳酸和丙酮酸测定16.反映糖尿病患者体内代谢状况的指标是A.尿白蛋白B.血浆胰岛素浓度C.葡萄糖胰岛素钳夹技术D.血浆C肽浓度E.血乳酸和丙酮酸测定17.反映糖尿病长期血糖控制情况的指标是A.血胰岛素测定B.糖化蛋白测定C.尿白蛋白D.葡萄糖胰岛素钳夹技术E.空腹血浆葡萄糖浓度18.诊断糖尿病急性并发症的指标是A.尿白蛋白B.空腹血浆葡萄糖浓度C.葡萄糖胰岛素钳夹技术D.血和尿酮体测定E.血浆C肽浓度19.要了解胰岛β细胞的储备能力,应检测的指标是A.空腹血糖B.餐后2小时血糖C.尿白蛋白D.糖化血红蛋白E.尿酮20.下列哪种情况下,可以认为糖尿病病情控制较好A.HbAlc ≤6.5% B.HbAlc≥6.5%C.HbAlc ≤7.0% D.HbAlc≥7.0% E.HbAlc≥5.7%21.关于C肽,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没有生物活性B.C肽和胰岛素等摩尔数分泌人血C.主要从肾脏排泄D.C肽的半寿期比胰岛素更短E.禁食后血浆C肽浓度比血胰岛素浓度高22.C肽测定的意义不包括A.评估空腹低血糖B.评价患者胰岛素分泌状况C.鉴别糖尿病类型D.监测胰腺手术后效果E.诊断糖尿病并发症23.下列关于胰岛素原的说法,错误的是A.是胰岛素的前体和主要储存形式B.生物活性很弱C.肝脏对其清除能力很强D.其半寿期比胰岛素长E.其血浓度升高可见于胰岛β细胞肿瘤24.有关胰岛素的生理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A.刺激蛋白质合成B.抑制蛋白质分解C.促进糖异生D.促进葡萄糖转变为糖原或脂肪E.促进肝脏对葡萄糖的摄取25.参与血糖调节的激素不包括A.肾上腺素B.甲状旁腺激素C.胰高血糖素D.胰岛素E.胰岛素样生长因子26.下列关于葡萄糖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参与维持血浆胶体渗透压的稳定B.机体结构物质的重要组成部分C.是脂肪、甘油等的来源之一D.人体内主要的能源物质E.维持机体的代谢平衡27.不需要进行OGTT筛查的人群是A.体重≥120%标准体重者B.存在与糖尿病发病高度相关的因素C.所有年满30岁的人群D.高血压症患者E.生育过> 9kg体重的胎儿的妇女28.下列关于糖化血红蛋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其形成是一个缓慢的、不可逆的、非酶促反应过程B.糖基化可发生在血红蛋白的α链或β链上C.测定采用动脉血标本D.可根据其所带电荷不同而将其分离E.反映的是过去6~8周的平均血糖浓度29.下列关于糖化白蛋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反映过去2~3周的平均血糖水平B.是血清果糖胺的主要成分C.是糖尿病近期控制水平的监测指标D.可替代糖化血红蛋白E.当患者有急性全身性疾病时,能更准确地反映短期内平均血糖的变化30.测定血胰岛素水平的用途,不包括A.对餐后低血糖进行评估B.确认糖尿病患者是否需要胰岛素治疗C.评估2型糖尿病患者的病情状况D.结合胰岛素抗体分析胰岛素抵抗机制E.鉴别糖尿病类型31.血糖测定的参考方法是A.葡萄糖氧化酶-过氧化物酶耦联法B.葡萄糖氧化酶-氧电极法C.葡萄糖脱氢酶法D.己糖激酶法E.邻甲苯胺法32.餐后2小时血糖值的临床意义,不包括A.反映胰岛β细胞的储备能力B.监控FPG已控制良好但仍未达到治疗目标的糖尿病患者C.是心血管疾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D.是HbAlc的主要决定者E.可大样本量筛查糖尿病患者33.关于血糖测定,正确的是A.动脉血糖>毛细血管血糖>静脉血糖B.血糖测定受饮食影响,但不受取血部位影响C.全血血糖不受红细胞比容影响D.血糖测定不受检测方法影响E.测定血浆或血清血糖与全血血糖一样可靠34.葡萄糖氧化酶法测定血清葡萄糖时,不会影响测定结果的物质是A.尿酸B.氟化钠C.谷胱甘肽D.胆红素E.维生素C35.下列关于尿糖的说法,错误的是A.血糖浓度高于肾糖阈时能导致糖尿B.反映了机体即时的糖含量C.尿糖的测定是快速、便宜、非侵入性的D.能用于大量样本的筛选E.尿糖浓度能较灵敏、特异地反映血糖的水平B型题(1~3题共用备选答案)A.邻甲苯胺法B.己糖激酶法C.葡萄糖氧化酶法D.葡萄糖脱氢酶法E.同位素稀释-质谱法1.血糖测定的参考方法是B2.可用于葡萄糖干化学检测的方法是C3.不适合尿液样本检测的方法是C(4~6题共用备选答案)A.血浆白蛋白B.尿酮体C.全血乳酸D.IAAE.餐后2小时血糖4.怀疑糖尿病乳酸酸中毒时需检测C5.怀疑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时需检测B6.TIDM可伴有哪一项指标阳性D(7~10题共用备选答案)A.FPG <6.1mmol/L,2小时PG<7.8mmol/LB.FPG介于6.1~7.0mmol/L之间,2小时PG<7.8mmol/LC.FPG <7.0mmol/L,2小时PG介于7.8~11. 1mmol/LD.FPG≥7.0mmol/L,和(或)2小时PG≥11.1mmol/LE.FPG<6.1mmol/L,2小时PG介于7.8~11.1mmol/L7.正常糖耐量A8.空腹血糖受损B9.糖耐量损害C10.糖尿病D(11~ 14题共用备选答案)A.HbAlc 介于5.7%~6.4% B.HbAlc介于4%~6%C.HbAlc 介于6%~7% D.HbAlc介于7%~8% E.HbAlc介于8%~9%11.糖尿病前期A12.血糖控制较差E13.血糖控制一般D14.血糖控制较理想C(15~18题共用备选答案)A.空腹血糖B.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C.糖化白蛋白D.HbAlcE.空腹胰岛素15.反映机体即时葡萄糖水平的是A16.反映机体2~3周前血糖平均水平的是C17.反映机体6~8周前血糖平均水平的是D18.反映机体长期血糖平均水平的是B(19~ 20题共用备选答案)A.ICAB.FPGC.IAAD.GADAE.IA-2A19.胰岛素抵抗时可能与哪个有关C20.从T2DM中鉴别成人隐匿性免疫性糖尿病的是D(四)简答题1..简述OGTT试验及其意义。
第四章糖类分解代谢新陈代谢(metabolism)是生物的基本特征之一。
新陈代谢又称 物质代谢,是指生物与周围环境进行物质交换和能量交换的过 程。
合成代谢(也叫同化作用 assimilation) 新陈代谢 分解代谢(也叫异化作用 dissimilation) 生物新陈代谢的特点是: ① 代谢反应是在温和条件下,由酶催化来实现。
② 各种代谢反应互相协调、有条不紊。
③ 能随着内外环境的变化进行自我调节。
④ 无论是分解代谢还是合成代谢,其生物化学反应都是分步进行 的,伴随着的能量吸收和释放也是逐步进行的。
⑤ 由于反应是分步进行的,上一反应的产物就成为下一反应的底 物,因此代谢反应中的任一反应物、中间物或产物,都通称为 代谢物(metabolite)。
z z z糖类物质是一类多羟基醛或多羟基酮化合物或聚合物。
糖类物质可以根据其水解情况分为:单糖、寡糖和多糖。
糖类是自然界分布最广的物质之一,在生物体内,糖类物质 主要以均一多糖、杂多糖、糖蛋白和蛋白聚糖形式存在。
动物和大多数微生物所需的能量,主要是由糖的分解代谢提 供的,一克葡萄糖彻底氧化分解可释放16.74kJ的能量。
另一 方面,糖分解的中间产物,又为生物体合成其它类型的生物 分子,如氨基酸、核苷酸和脂肪酸等,提供碳源或碳链骨 架。
糖的分解代谢是指大分子的多糖和寡糖酶促降解生成单糖, 单糖进一步氧化分解成CO2和H2O,并释放能量的生物化学变 化过程。
糖的分解代谢是生物体广泛存在的最基本代谢。
zzz1第一节 双糖和多糖的酶促降解一、双糖的酶促降解 生物体内广泛存在的双糖主要有蔗糖、麦芽糖和乳 糖。
1、蔗糖的水解 蔗糖是由葡萄糖和果糖通过α,β-1,2-糖苷键脱水缩合而 成。
其化学学名是α-D-葡萄糖-(1→2)- β-D-果糖苷。
CH2OHOOH OH OH OCH2OH OOH CH2OHOH1)蔗糖合成酶(sucrose synthetase) 催化蔗糖与UDP反应生成果糖和尿苷二磷酸葡萄糖(UDPG), 反应可逆。
A •果糖二磷酸酶B •丙酮酸激酶C 丙酮酸羧化酶式丙酮酸羧激酶7.肌糖原分解不能直接补充血糖的原因是: A •肌肉组织是贮存葡萄糖的器官 B -肌肉组织缺乏葡萄糖激酶 C •肌肉组织缺乏葡萄糖-6-磷酸酶 D •肌肉组织缺乏磷酸酶 £•肌糖原分解的产物是乳酸8.葡萄糖与甘油之间的代谢中间产物是:A •丙酮酸B - 3-磷酸甘油酸C 磷酸二羟丙酮D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E -乳酸9. 1 分子葡萄糖酵解时净生成多少个 ATP A .1 B .2 C .3 D .4 E .510. 糖原的一个葡萄糖残基无氧酵解时净生成多少个A .1B .2C .3D .4E .514.位于糖酵解、糖异生、磷酸戊糖途径、糖原合成和糖原分解各条代谢途径交汇点上的化 合物是: A.1-磷酸葡萄糖B.6-磷酸葡萄糖C.1 , 6-二磷酸果糖D.3-磷酸甘油酸E.6-磷酸果糖15. 一分子乙酰辅酶 A 经氧化分解可生成的 ATP 的数量为 A .6 B .8 C .12 D .15E .2416. 一分子葡萄糖在体内有氧氧化,彻底氧化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生成A • 2或3分子ATPB • 12或15分子ATPC . 6或8分子ATPD . 4或6分子ATPE .36 或 38分子 ATP17. 巴斯德效应是指 A .酵解抑制有氧氧化B .有氧氧化抑制酵解第七章 糖代谢 测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 正常静息状态下,体内大部分血糖主要被下列哪一器官利用A .肝B .脑C .肾D .脂肪E •肌肉 2. 糖代谢中间产物中含有高能磷酸键的是: A • 6-磷酸葡萄糖 B • 6-磷酸果糖D . 3-磷酸甘油醛E . 1 . 3-二磷酸甘油酸 3. 下列那个代谢过程不能直接补充血糖 A .肝糖原分解 B .肌糖原分解 小球的重吸收作用4.在糖原合成中作为葡萄糖载体的是: A . ADP B . GDP C .CDP 5.下列哪个激素可使血糖浓度下降?A •肾上腺素B •胰高血糖素 6 .下列哪一个酶与丙酮酸生成糖无关?C . 1 , 6-二磷酸果糖C •食物糖类的消化吸收D . TDPE . UDP C •生长素 D •糖皮质激素 D .糖异生作用 E .肾 E .胰岛素D .醛缩酶E .磷酸烯醇ATP11.三羧酸循环和有关的呼吸链反应中能产生 ATP 最多的步骤是: A .柠檬酸7异柠檬酸 B .异柠檬酸7 a -酮戊二酸 C • a -酮戊二酸f 琥珀酸D •琥珀酸7苹果酸£•苹果酸7草酰乙酸12. 成熟红细胞主要以糖酵解供能的原因是: A .缺氧 B .缺少TPP C .缺少辅酶 A D .缺少线粒体 13. 三羧酸循环中最主要的调节酶是 A • a -酮戊二酸脱氢酶 B .柠檬酸合酶E .苹果酸脱氢酶C .异柠檬酸脱氢酶E .缺少微粒体D .丙酮酸脱氢酶C .有氧氧化与酵解无关D •酵解与耗氧量成正比 E .有氧氧化与耗氧量成正比18.下列那种现象属于反巴斯德效应 A .肌肉有氧时抑制糖酵解B .肌肉缺氧时通过糖酵解供能C .成熟红细胞通过糖酵解供能 D .视网膜细胞中糖酵解抑制有氧氧化E .肾细胞可同时进行酵解和有氧氧化二、多项选择题1. 从葡萄糖合成糖原需要哪些核苷酸参与: A . ATP B . GTP C . UTP D . CTP2. 磷酸戊糖途径的重要生理功能是生成:A . 6-磷酸葡萄糖B . NADH+H +3. 糖酵解的关键酶有 A •己糖激酶B . 6-磷酸果糖激酶4.三羧酸循环中不可逆的反应有: A .乙酰辅酶A+草酰乙酸7柠檬酸 C .a -酮戊二酸7琥珀酰辅酶 A 5.糖异生途径的关键酶是:1 .糖原合成的关键酶是 ________ ;糖原分解的关键酶是 _____________2.糖酵解中催化作用物水平磷酸化的两个酶是 ___________ 和 ________ 3.糖酵解途径的关键酶是 __________ 、 ______ 和丙酮酸激酶。
第7章糖代谢紊乱的生物化学检验一、 A型题:1. 健康人群空腹血糖的参考范围通常为()A. 2.8~7.8mmol/LB. 3.89~6.11mmol/LC. 4.5~5.9mmol/LD. 7.0~11.1mmol/LE. ﹤11.1mmol/L2. 降低血糖的激素主要是()A. 胰岛素B.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C. 肾上腺素D. 生长激素E. 皮质醇3. 胰岛素由何种细胞分泌()A. 胰岛α细胞B. 胰岛β细胞C. 胰腺δ细胞D. 胰岛α和β细胞E. 皆不是4. 胰岛素的化学本质是()A. 多肽B. 类固醇C. 氨基酸衍生物D. 脂肪酸衍生物E. 核酸5. 胰高血糖素由何种细胞分泌()A. 胰岛α细胞B. 胰岛β细胞C. 胰腺δ细胞D. 胰岛α和β细胞E. 皆不是6. 关于免疫介导性糖尿病的叙述错误的是()A. 为1型糖尿病B. 胰岛素绝对不足C. 常见于青少年D. 多可检出自身抗体E. 由胰岛素抵抗引起7. 有关2型糖尿病的叙述错误的是()A. 胰岛素相对不足B. 胰岛β细胞的功能减退C. 常见于肥胖的中老年成人D. 常可检出自身抗体E. 由胰岛素抵抗引起8. 有关果糖胺的叙述错误的是()A. 所有糖化血清蛋白都是果糖胺B. 主要是测定糖化清蛋白C. 反映过去2~3周的平均血糖水平D. 可替代糖化血红蛋白E. 是糖尿病近期控制水平的监测指标9. 测定血糖的标本最常采用的抗凝剂和防腐剂组合是()A. 氟化钠-肝素钠B. 叠氮钠-肝素锂C. 冰醋酸-肝素D. 碘乙酸钠-EDTAE. 氟化钠-草酸钾10. 当血糖超过肾糖阈值时,可出现()A. 生理性血糖降低B. 病理性血糖降低C. 脓尿D. 血尿E. 糖尿11. 糖化蛋白浓度主要用于()A. 糖尿病的分型B. 糖尿病的诊断C. 评估血糖控制效果D. 评估糖基化比率E. 评估当前血糖浓度12. 血糖测定的参考方法是()A. 已糖激酶法B. 葡萄糖氧化酶法C. 葡萄糖脱氢酶法D. 固相酶法E. 同位素稀释质谱法13. C-肽测定的主要用途除外()A. 评估空腹低血糖B. 评估胰岛素分泌C. 监测胰腺手术效果D. 评估β细胞的活性E. 诊断胰腺α细胞瘤14. 糖尿病性肾病变的早期检测依赖于()A. UAE 试验B. OGTT试验C. IGTT试验D. 72h禁食试验E. 甲苯磺丁脲耐量试验15. 用于判定代谢综合征的危险因素除外()A. 腹型肥胖B. 高血压C. 血脂异常D. 胰岛素抵抗E. 微血管病变16. 目前糖尿病的分型不包括()A. 1型糖尿病B. 2型糖尿病C. 慢性糖尿病D. 其他特殊类型糖尿病E. 妊娠期糖尿病17. 糖尿病的急性并发症除外()A. 感染B.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C. 微血管病变D. 高渗性非酮症糖尿病性昏迷E. 乳酸酸中毒糖尿病性昏迷18. OGTT的主要用途除外()A. 诊断妊娠期糖尿病B. 诊断糖耐量减退C. 糖尿病的常规诊断D. 评价无法解释的肾病、神经病变或视网膜病变E. 糖尿病相关病理状态的人群筛查19. 酮体的测定方法除外()A. Acetest 法B. Ketostix法C. Gerhardt 法D. 氯化铁法E. 硝酸钠法20. 目前大多数建议的低血糖标准为()A. 血糖低于2.78mmol/LB. 血糖低于3.33mmol/LC. 血糖低于1.11mmol/LD. 血糖低于1.67mmol/LE. 血糖低于3.89mmol/L二、 B型题:1.关于血糖的来源与去路A. 食物中糖类的消化吸收B. 肝糖原的分解C. 肝脏的糖异生D. 有氧氧化E. 合成糖原① 血糖的主要代谢去路是()② 体内血糖的根本来源是()③ 空腹时血糖的直接来源是()④ 餐后血糖的主要贮存方式是()⑤ 长期禁食、肝糖原耗尽情况下的血糖来源是()2.关于血糖的激素调节A. 胰岛素B. 胰高血糖素C. 肾上腺素D. 生长激素E. 生长激素释放抑制激素① 胰岛α细胞分泌的儿茶酚胺类激素是()② 胰岛α细胞分泌的多肽类激素是()③ 胰岛β细胞合成分泌的多肽类激素是()④ 胰岛δ细胞分泌的多肽类激素是()⑤ 垂体分泌的多肽类激素是()3.关于糖尿病及其相关病理状态A. 1型糖尿病B. 2型糖尿病C. 妊娠期糖尿病D. 空腹血糖损伤E. 糖耐量减退① 典型病例常见于肥胖中老年人的糖尿病是()② 典型病例常见于青少年的糖尿病是()③ 妊娠期间才出现的糖尿病是()④ 反映基础状态下糖代谢稳态轻度异常的是()⑤ 反映负荷状态下机体对葡萄糖处理能力减弱的是()4.关于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诊断A. 正常糖耐量B. 糖耐量减退C. 空腹血糖损伤D. 糖尿病E. 妊娠期糖尿病① F PG<7.0mmol/L合并OGTT(2h-PG) <7.8mmol/L,可诊断为()② FPG<7.0mmol/L合并OGTT(2h-PG)在 7.8~11.1mmol/L之间,可诊断为()③ FPG在6.1~7.0mmol/L之间,可诊断为()④ FPG≥ 7.0mmol/L 合并OGTT(2h-PG) ≥11 .1mmol/L ,可诊断为()⑤ FPG≥5.3mmol/L合并OGTT(2h-PG) ≥ 8.6 mmol/L,可诊断为()5.关于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检测项目A. 己糖激酶法B. 葡萄糖氧化酶法C. 酮体D. 乳酸E. 胰岛素抗体① 血糖测定的常规方法是()② 血糖测定的参考方法是()③ 怀疑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时需检测()④ 1型糖尿病常伴有哪一指标阳性()⑤ 怀疑糖尿病乳酸酸中毒时需检测()三、 X型题:1. 降低血糖的激素有()A. 胰岛素B. 胰高血糖素C. 肾上腺素D. 生长激素E.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2. 升高血糖的激素有()A. 胰岛素B. 胰高血糖素C. 肾上腺素D. 生长激素E. 皮质醇3. 胰高血糖素的生理作用有()A. 抑制胰岛素释放B. 促进肝糖原分解C. 促进糖异生D. 促进脂肪动员E. 促进肝脏生成酮体4. 按病因分类,糖尿病目前可分为以下几类()A. 1型糖尿病B. 2型糖尿病C. 其他特殊类型糖尿病D. 妊娠期糖尿病E. 慢性糖尿病5. 血糖的测定方法有()A. 已糖激酶法B. 葡萄糖氧化酶-过氧化物酶法C. 葡萄糖氧化酶-极谱分析法D. 葡萄糖脱氢酶法E. 邻甲苯胺法6. 目前糖尿病的诊断指标有()A. 随机血糖B. FPGC. OGTT 2h-PGD. 糖化蛋白E. 胰岛素7. 有关糖化血红蛋白的叙述正确的是()A. 是Hb糖基化的产物B. 包括HbA 1 和其他位点葡萄糖化的HbAC. 反映过去6~8周的平均血糖水平D. 糖尿病的常规检测指标E. 是最长期的糖尿病控制指标8. 用于判定代谢综合征的危险因素主要有()A. 腹型肥胖B. 高血压C. 血脂异常D. 胰岛素抵抗E. 慢性炎症9. 按发病年龄,低血糖症可分为()A. 新生儿低血糖B. 婴幼儿低血糖C. 青少年低血糖D. 成人低血糖E. 老年低血糖10. 按累及部位,糖原贮积病主要分为哪几型()A. 肝脏型B. 胰腺型C. 肌肉型D. 肾脏型E. 胃肠型四、名词解释:1. 糖尿病2. OGTT五、问答题:1. 简述目前糖尿病的诊断标准。
第六章代谢总论第七章糖类代谢一、名词解释:1、新陈代谢2、能量代谢3、、自由能4、高能化合物5、糖酵解6、糖酵解途径(EMP)7、糖的有氧氧化8、三羧酸循环(TCA)9、磷酸戊糖途径10、糖的异生作用二、填空题1、糖类的生理功能主要有、和。
2、糖酵解途径是在_________中进行,该途径是将转变为,同时生成________和_______的一系列酶促反应。
3、1分子葡萄糖转化为2分子乳酸净生成______________分子ATP4、糖酵解过程中有3步不可逆的酶促反应,催化这三步不可逆反应的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_。
5、三羧酸循环是从草酰乙酸和结合成开始,经过一系列的、,又返回草酰乙酸的过程。
6、调节三羧酸循环最主要的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2分子乳酸异生为葡萄糖要消耗_________ATP。
8、丙酮酸还原为乳酸,反应中的NADH来自于________的氧化。
9、在磷酸戊糖途径中,7-磷酸景天庚酮糖与________________在转醛醇酶作用下,生成4-磷酸赤藓糖和。
10、磷酸戊糖途径可分为______阶段,分别称为和,其中两种脱氢酶是和,它们的辅酶是。
11、酶催化与ATP反应生成1,6-二磷酸果糖,其逆反应是由酶催化的。
12、动物体内糖的运输形式是_________,糖的贮存形式是_________。
13、一次三羧酸循环共有次脱氢反应和次底物磷酸化反应。
14、组成丙酮酸脱H酶系的三种酶分别是、和,五种辅酶分别是、、、和。
15、TCA循环中有两次脱羧反应,分别是由和催化。
16、催化糖酵解途径中消耗ATP的反应的酶是和。
17、乳酸脱氢酶在体内有5种同工酶,其中肌肉中的乳酸脱氢酶为型,对__________ 亲和力特别高,主要催化反应。
18、在糖酵解中提供高能磷酸基团,使ADP磷酸化成ATP的高能化合物是__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