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差异和成语翻译
- 格式:doc
- 大小:44.00 KB
- 文档页数:6
英汉成语的文化差异及翻译苏州大学!高立东[摘!要]成语中包含着丰富的文化信息,是语言中的精华所在。
本文主要研究了英汉成语中的文化差异,如宗教历史因素等,并提出了成语翻译的几个方法以及翻译中需注意的一些问题。
[关键词]成语!文化差异!翻译!!成语是语言高度发展的产物,它形式简练,含义精辟,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英汉两种语言都有着悠久的历史,在各自发展进程中都积累了丰富的成语,但由于两者在历史、政治、文化等诸多方面的不同,英汉成语的文化形象及内涵有较大差异,这对我们理解及翻译成语都有很大影响。
一"成语中的文化差异#民族心理英汉两民族拥有各自独有的心理特征和思维习惯,他们对许多事物有着不同的联想和感情色彩。
有时是同一事物表达不同的思想认识和概念,有时用不同参照物和表达形式反映同一事物。
两语言中关于动物、植物、颜色的字词或成语最能体现这一特征。
英语有成语$%&’()’*+,%&-*,汉语中却说“像老黄牛一样工作”。
其它如:+--.&%/0+-+,%&-*(像牛一样强壮),.+(’,%&-*(吹牛),1&)/’()’*+2)-,(牛饮)。
英语中说3,*)-0&**/4*5*1,而汉语则说“她眼红了”。
6自然环境自然环境包括地理环境、气候条件等诸多因素。
生活在不同自然环境的民族,对客观事物的想象不同,这必然要反映到语言中来。
中国地域宽广,是以陆地为主的国家,因而反映在成语上自然是以陆地上的人、事物作联想的多;相反,英国是个岛国,其成语则是与海洋或渔业有关的事物多一点。
英语中说“2)-,)/.,*+)&”,汉语中则有“缘木求鱼”,英语中说+--()77*&5+-+/**(,而汉语中则说“滑的像泥鳅”。
其它和鱼有关的成语如:+8)02)-,(大人物),+9%%(2)-,(无耻之徒),+-:;.*+-+2)-,(噤若寒蝉)。
英语中有<,*&*+&*:%&*2)-,)/.,* -*+(这个不行,还有其它的),主要用来安慰失恋者,与汉语中的“天涯何处无芳草”有异曲同工之妙。
浅析汉英成语中的文化差异及翻译策略汉英成语相比于普通词汇及表达式,具有更加丰富的文化内涵,是表达文化差异的重要元素。
汉英成语的出现,作为翻译的工具无疑对汉英翻译的实践有着一定的指导意义。
本文将通过浅析汉英成语中存在的文化差异,以及在汉英翻译中应采用的策略,来探讨如何在翻译的过程中有效的实现汉英成语的文化翻译。
首先,讨论汉英成语中的文化差异。
汉语和英语的文化深刻影响着他们的语言习惯,从而形成了差异。
比如,英语中“品尝到甜蜜的果实”一语,在汉语中则表达为“吃苦中得甘”,强调在付出努力之后,才能获得甜蜜的收获。
这种文化差异表现出两种文化的不同价值观,以及两种语言的不同特点。
此外,汉英成语也存在特有的文化背景,如英语中的“For all good things come to an end”和汉语中的“芸芸众生,皆有一死”,两者都反映出时空逝去的真理,但因文化情境不同,形成了不同的成语表达。
其次,讨论在汉英翻译中应采取的策略。
首先,在翻译汉英成语时,应准确理解成语的文化含义,并考虑译文读者的信息需求,以此确定译文的具体内容,以达到完美的翻译。
例如,汉语“顺其自然”在英语中可以表达为“Let it be”,这里面反映出了“接受必然、顺其自然”的思想观念,更容易被英文读者所理解。
此外,在翻译汉英成语时,还可以采用语义近似法、回归法、理解转译等技巧。
例如,汉语成语“三思而行”可以以“Think twice, act wisely”的方式进行表达,此外,理解转译方法也是有效的,如把汉语里的“蹉跎岁月”转译成“Time flies”,此时的“蹉跎”和“Time flies”之间仍然有相似的意思,但又有不同的文化背景和表达方式。
最后,应当指出汉英成语的翻译是一项复杂的工作,要把握翻译技巧,同时把汉英成语中的文化差异巧妙地融入译文,才能够有效地通过翻译实现文化的转换。
综上所述,汉英成语中的文化差异及其翻译策略是一个复杂的问题,从而提出了翻译技巧和策略的探讨。
汉泰动物成语对比分析及其文化差异摘要通过分析、对比汉泰动物成语中动物的象征,此篇论文试图总结归纳出汉泰动物成语中动物象征的共同点与不同点及两国的文化异同。
以帮助中国与泰国学习者能够更好地了解汉泰动物成语的特点、规律及其文化内涵,并更好地学习中泰成语,提高对汉泰两国动物的象征知识,有利于跨文化的交流。
第一章绪论。
说明选题缘由、研究方法和研究意义,简述了研究现状及偏误分析的理论基础、步骤和途径。
第二章汉泰汉泰动物成语的基本情况。
汉泰动物成语的定义、成语的来源分析、对比汉语介词“对”、“对于”和“关于”与泰语对应词。
第三章汉泰动物成语内容的分类。
本章将所收集到的汉泰动物成语,根据内容划分成 6 个方面,1)形容容貌体态;2)形容情态品德;3)形容社会、家庭、人际关系;4)形容婚姻、男女关系;5)形容工作、生活境遇;6)形容政治、军事。
第四章汉泰动物成语的象征意义的对比分析。
因此在汉泰动物成语也有不少用大致相同的动物来构成成语,即用相同或相似的动物来打比方,来表达相同或相近的意思。
第五章中泰人民对待动物的态度分析, 而本章主要是分析汉泰动物成语的象征意义,来看中国与泰国人对动物的态度,包括褒贬义色彩,以及一些特殊动物的象征意义。
第六章汉泰动物成语反映的中泰文化异同,本章的内容主要是从自然环境、生活方式、观念信仰,以及传统文化等四个方面来反映中泰文化的异同。
第七章汉泰动物成语文化差异对跨文化交际、汉语第二语言成语教学的启示。
第八章结论。
本文从文化语言学的角度出发,通过大量汉泰成语的列举和对比,分析其中出现的动物形象的象征意义并以此作为基础考察了中泰两个国家文化之间的异同。
通过动物在成语中出现频率的统计,找出了在汉泰成语中出现频率均位于前十位以及象征意义丰富的共12种动物作为典型,为下一步的内容提供了选择素材的依据。
关键词:汉语泰语动物成语汉泰对比文化内涵COMPARATIVE ANALYSIS OF CHINESE AND THAI ANIMAL IDIOMS AND THEIR CULTURAL DIFFERENCESABSTRACTThis paper attempts to summarize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of animal symbolism between animal idioms of Chinese and Thai and cultural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between these two countries by analyzing and comparing the animal symbolism. So that can help Chinese and Thai learners to better understand the characteristics, rules and culture of Chinese and Thai animal idioms, and better learn the Chinese and Thai idioms to improve the animal symbolizes knowledge of Chinese and Thai which are benefit to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Chapter I Introduction. Explaining the reason why choose this topic, research methods and meaning. And outlining the theoretical basis, steps and pathways of the research status and error analysis.Chapter II Chinese and Thai. The basic situation of Chinese and Thai animal idioms. Definition of Chinese and Thai animal idioms, idioms source analysis, and comparing Chinese preposition “on”, “for” and “on” with the corresponding Thai words.Chapter III Classification of Chinese and Thai Animal Idioms ContentThis chapter divides the collected Chinese and Thai idioms into six aspects according to the content. 1) Description of appearance and posture. 2) Description of mood and character. 3) Description of social, family and relationships. 4) Description of marriage and relationship between man and woman. 5) Description of work and life situation. 6) Description of politics and military.Chapter IV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Symbolism in the Chinese and ThaiIdioms In the Chinese and Thai animal idioms, there are many roughly same animals to make idioms, which uses the same or similar animals to analogy and express the same or similar meaning.Chapter V Analysis of Chinese and Thai people's attitudes towards animals This chapter mainly analyzes the symbolism of Chinese and Thai animal idioms to look at the Chinese and Thai people‟s attitude to animals. Including commendatory and derogatory as well as symbolism of some special animals.Chapter VI Chinese and Thai Animal Idioms Reflect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in the Chinese and Thai CultureThis chapter mainly reflects the cultural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of Chinese and Thailand from the four aspects of the natural environment, lifestyle, ideas beliefs, and traditional culture.Chapter VII The revelation that Chinese and Thai animal idioms cultural differences to the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and teaching Chinese idioms as a Second Language.Chapter VIII Conclusion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ultural linguistics, this paper analyze the symbolism of animals image by enumerating and comparing a large number of Chinese and Thai idioms, and as a basis for the investigation of the cultural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a and Thailand. From statistics on the frequency of animals appear in the idioms to find out the 12 animals as representatives whose frequency of occurrence are in the top ten and symbolism are rich. Providing basis of materials choice for the next contents.KEY WORDS:Chinese;Thai language; Animal idioms; Chinese and Thai contrast; cultural connotations目录第一章绪论 (1)1.1汉泰成语比较的研究现状 (1)1.2研究价值与意义 (1)1.3研究方法 (2)第二章汉泰动物成语的基本情况 (4)2.1汉泰成语的定义 (4)2.1.1汉语成语的定义 (4)2.1.2泰语成语的定义 (4)2.2成语的来源 (5)2.2.1汉语成语的来源 (5)2.2.2泰语成语的来源 (6)2.3泰语成语结构形式 (7)第三章汉泰动物成语内容的分类 (9)3.1形容容貌体态 (9)3.1.1褒义性 (9)3.1.2贬义性 (9)3.2形容情态品德 (10)3.2.1褒义性 (10)3.2.2 贬义性 (10)3.3形容社会、家庭、人际关系 (10)3.3.1褒义性 (10)3.3.2贬义性 (11)3.4形容婚姻、男女关系 (11)3.4.1褒义性 (11)3.4.2贬义性 (12)3.5形容工作、生活境遇 (12)3.5.1褒义性 (12)3.5.2 贬义性 (12)3.6形容政治、军事 (13)3.6.1褒义性 (13)3.6.2贬义性 (13)第四章汉泰动物成语的象征意义的对比分析 (15)4.1相同动物,相同文化 (15)4.2相同动物,不同文化 (16)4.3不同动物,文化相近 (16)第五章中泰人民对待动物的态度分析 (18)5.1带有贬义色彩的动物 (18)5.2带有褒义色彩的动物 (23)第六章汉泰动物成语反映的中泰文化异同 (29)6.1反映了中泰两国的自然环境 (29)6.2反映了中泰两国人民的生活 (30)6.2.1 饮食方面 (30)6.2.2 谋生方面 (32)6.3反映了中泰两国人民的观念 (33)6.3.1婚姻、爱情观念 (33)6.3.2宗教信仰 (35)6.4反映了中泰两国的传统文化 (35)第七章汉泰动物成语文化差异对跨文化交际、汉语第二语言成语教学的启示 (37)7.1汉泰动物成语文化差异对跨文化交际的启示 (37)7.1.1语言形式方面 (37)7.1.2语义方面 (37)7.1.3了解成语的文化信息 (38)7.2对外汉语成语教学的启示 (39)7.2.1 用成语故事来调动学生的兴趣 (39)7.2.2 多途径知识、扩大成语学习量 (39)7.2.3 成语故事法 (40)7.2.4鼓励学生多用成语,减少回避 (41)结论 (42)致谢 (44)参考文献 (45)第一章绪论1.1汉泰成语比较的研究现状成语在各国的语言文字中,可以说一面镜子,反映了该语言的文化。
英汉文化差异与翻译摘要:语言与文化密不可分,任何语言的生存发展都离不开其赖以生存的社会文化环境,社会文化又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语言使用者的思维方式和表达能力。
本文围绕英汉文化差异在各自语言中的体现, 来说明文化差异、背景知识对翻译的影响。
由此说明文化差异因素对翻译的影响不容低估。
本文对中英的文化、社会风俗与礼仪差异进行了初步的探索,提出了一些在翻译中弥补这一差异的例子,以及在翻译英语里面的习惯词汇时应该注意的几个方面。
[关键字] 文化差异一般风俗翻译、影响文化是一种上层建筑.它是建立在一定的经济基础之上的,而且与一个国家、民族的传统文化密不可分。
由于不同的民族所处的生态、物质、社会及宗教等环境不同, 因而各自的语言环境产生了不同的语言习惯、社会文化、风土人情等等语境因素。
不同文化背景造成人们说话方式或习惯不尽相同。
因此, 在交流中, 人们总喜欢用自己的说话方式来解释对方的话语,这就可能对对方的话语做出不准确的推论, 从而产生冲突和故障。
了解这些文化差异,对我们平时能更好的使用英语有很大的帮助。
丰富的文化背景和相关专业知识会有助于翻译的准确性,所以,我们要在平时的学习中不断积累相关的专业知识,加强训练,才能在翻译中做到游刃有余。
翻译作为语际交际, 不仅仅是语言的转换过程, 而且也是文化移植的过程。
在很大程度, 它与文化因素、背景知识有很大的关系。
王佐良曾说:“翻译的最大困难是两种文化的不同。
”吕淑湘也说, 翻译家必须是一个杂家。
“杂”就是指知识要广博。
可见,解决好翻译中的文化差异问题,了解背景知识是保证译作成功的关键。
英汉文化差异对翻译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观察与思维上的差异对翻译的影响英汉两个民族在观察与思维上是存在着差异的: 面对同一物体, 用以概括的概念也有出入, 因而语言表达方式也不同。
如对颜色的观察和使用,就有不同的概念。
英语“black tea”在汉语中不叫“黑茶”, 而叫“红茶”;“brownbread”是“黑面包”, 而不是“棕色面包”。
文化差异视角下的英汉成语翻译作者:徐静怡来源:《消费导刊·理论版》2008年第04期[摘要]成语作为英汉语言的精华,带有浓厚的历史和民族文化积淀,它的产生和使用在各自的文化中表现出各自的特色,成语翻译历来是翻译的难点。
文章从英汉文化差异的视角,阐述文化差异对英汉成语翻译的影响,探讨如何灵活运用英汉成语翻译策略,以尽可能在译文可读性和保留原语文化间寻求最佳平衡点。
[关键词]文化文化差异成语翻译策略作者简介:徐静怡,江西宜春人,广西民族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研究生,研究方向:翻译理论与实践。
一、引言成语(set phrases)是习语(the idiomatic phrases)的一种,是人们在长期实践和使用过程中提炼出的语言结晶。
成语一般来自于古代经典、著名著作、历史故事、民间传说等,蕴含着丰富的文化信息,具有强烈的民族特色。
进行英汉成语互译,要处理语言和文化的矛盾,不仅要译出原语成语的形象、喻义、修辞,也要译出其文化含义。
如成语“守株待兔”,是中国的一个古代故事,若译为stand by a stump waiting for the appearance of a hare,会令人大惑不解。
若译为stick to old practice and refuse to have a change 或是trust to chance and windfall,虽然其意表达出来了,但成语的文化特征已是荡然无存,因而也不可取。
可见, 处理英汉成语互译的关键是运用文化差异的视角。
二、英汉成语所反映的文化差异如果说语言是反映文化的一面镜子,那么作为语言的核心和精华的成语更是文化的结晶,集中的体现了各自文化的差异。
英语和汉语作为两门完全不同的语言,体现的是两种完全迥异的文化。
文化的最早定义是来自英国人类文化学家泰勒,他下的定义:文化是一个复杂的总体,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人类在社会里所得的一切能力与习惯。
中西文化差异导致的翻译错误注:以下所找案例均为在不了解文化背景情况下直译出现的错误。
动物:1、白象译为WhiteElephant2、龙译为脱离了绝对的邪恶以及凶猛的野兽,更多的则是一种拥有力量的中立生物。
但基督教文化还是西方文化的主流,Dragon在主流文化上还是恶魔的代名词。
凶暴的女人亦被称为“dragon”例如:Sheisarealdragon.(她真是一个母夜叉。
)批评希特勒之类恶魔,政治文章还是称之为Dragon。
在中国龙则是尊贵、威严的象征。
封建社会的皇帝经常自称为“真龙天子”。
还有很多关于龙的成语如:龙凤呈祥、生龙活虎。
3、孔雀译为Peacock中国人认为孔雀开屏是喜庆吉祥的象征,所以人们常用孔雀比喻美丽的人或事物。
但是孔雀在西方的身价却一落千丈。
西方人认为孔雀行走时昂首阔步、目中无人,头冠频频摆动,还不时开屏来炫耀其美丽,这是"骄傲"、"虚荣"的表现。
TheAmericanHeritageDictionary对peacock的骄傲如孔雀4"蝠"crazyasabat发疯havebatsinthebelfry精神失常,行为乖张5、海燕译为Petrel在中国的文化中,海燕是搏击风浪勇敢的象征,但在西方人看了,海燕的出现就预示着暴风雨将要来临。
看见它就联想起“招致灾祸,带来纠纷”。
6、喜鹊译为Magpie在西方文化里,喜鹊的名声不太好。
它寓意着“爱饶舌、爱搬弄是非的人”和“爱储藏零七八碎物品的人”。
这些都属于贬义。
喜鹊由于它单调而又嘹亮的鸣声成为多嘴多舌的象征。
在奥维德的《变形记》中就记载,一位饶舌的妇人变成一只让人歧视的鹊。
但是在中国,喜鹊却象征着好运,人们相信它的叫声表示有好消息和有受欢迎7话中,Owl之说。
owl通8、羊译为羊在中国人的心目中具有吉祥、温顺、文雅、平和的美质,是五谷丰登、人畜两旺、国泰民安的象征。
在中国文化中,“绵羊”和“山羊”都是羊,并没有特殊喻意。
安徽文学ANHUIWENXUE 安徽文学2018年10期总第423期英汉成语对比与翻译王楠竹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文学院摘要:成语作为语言体系中一部分,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意义上具有整体性,能够精炼、形象、警辟、生动地表达丰富的内容,使得文章增姿多彩,发人深省,耐人寻味。
英语和汉语里都有着丰富的成语。
很多中英文成语都能相互找到对应的表达。
本文就英汉成语的特点及其差异的探讨,相应地提出了几种英汉成语的翻译方法。
关键词院英汉成语对比翻译无论是英语里还是汉语里,都含有丰富的成语。
在汉语中,成语是人们表达自己情感的重要语言形式。
词组简洁、短语精辟都是汉语成语的重要特点。
在英语中,成语通常都具有特殊意义,以短语的形式存在。
英语成语和汉语成语都是以短语为基本形式,在含义,内容等方面都高度相似。
但若忽视英汉成语文化上的差异,在翻译的过程中就很容易出现错误。
所以,我们要对英汉成语的特点及其之间的差异有充分的了解,在翻译英汉成语的过程中反复揣摩其之间的异同,从而正确掌握翻译英汉成语的方法与策略,做好英汉成语的翻译工作。
一、英汉成语特点英语和汉语里所包含的成语使用范围十分广泛,无论是人们在平时的口语交流中还是书面语的表达里,成语都以较高的频率出现。
成语在语言的表达上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英语成语和汉语成语还有一些共同点和相近之处。
汉语成语和英语成语都具有整体性。
即一条成语所表达的含义是整体的、独立的、完整的。
在理解它们的含义的时候就要从整体考虑,不可以断章取义。
每个成语背后都有自己独特的含义。
在语言的表达上起到言简意赅的效果,有画龙点睛的作用。
此外。
汉语成语和英语成语的结构都是固定和定型的。
不能随意更改或调换成语里的词序结构,也不可以给成语随意加词或减词。
汉语成语很多都是从古代流传下来的,有些根据字面意思就能够理解,而有些却是一个典故的浓缩,要了解了成语典故的出处才能理解它的意思。
例如《三国演义》中的三顾茅庐、草船借箭,《史记》中的负荆请罪,《战国策·楚策》中的狐假虎威。
英汉文化差异及汉语成语翻译作者:封晨来源:《新西部下半月》2011年第06期(西安工程大学人文学院陕西西安 710048)【摘要】本文对比分析了英汉之间地域、思维方式、传统习俗、宗教信仰等文化之间的差异。
据此,探讨汉语成语英译的方法应该根据实际情况采用直译,义译,寻找对等短语,意译解释译法,直译加注法等具体方法。
【关键词】英汉文化差异;成语成语;翻译翻译是人类最复杂、最困难的活动之一。
它涉及人的认知、审美、语言文化素养、对翻译的认知等诸多因素。
(陈宏薇、李亚丹,2004:1)翻译是跨文化的交际活动。
翻译家应该是一个杂家。
在翻译中,我们经常遇到因文化背景知识缺乏所致的错误。
英语和汉语反应的是完全不同的文化。
因此,在翻译时,注意文化以及语言的差异性是十分必要的。
本文研究了英汉文化的差异,并探讨了在翻译成语时应注意的文化内涵,最后提出了翻译成语适用的基本方法。
一、何谓文化根据《现代汉语词典》,“文化”有三个定义:1.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特指精神财富,如文学、艺术、教育、科学等;2.考古学用语,指同一历史时期的不依分布地点为转移的遗迹、遗物的综合体;3.指运用文字的能力及一般知识。
而在翻译中,文化知识包括三个概念,分别是相关国家的文化背景知识、英汉两种语言所反映的中西文化差异的知识、翻译理论以及与翻译研究相关学科的知识。
二、英汉文化差异1、地域文化差异地域文化是指不同地区,不同生活环境和条件所形成的文化。
文化总是具有鲜明的地域性。
例如,英国是一个岛国,英国人的祖先居住于干燥的平原和海岸边,常年累月受到暴雨风霜的侵袭,为了生存与自然界斗争。
久而久之,英国人形成了观察自然、分析自然、了解自然进而控制自然的习惯。
由于人们的生活与海洋息息相关,并且航海业也曾非常发达,英语中有许多与海和船相关的习语,如to keep one's head above water(奋力图存)。
文化差异及英语成语翻泽[摘要]文化差异是英语翻译的难点之一。
汉、英两种语言中的成语,无一不是各自文化的沉淀,均带有浓厚的文化色彩。
文章比较分析了两者在地域环境、风俗习惯以及宗教信仰等多处文化差异,并有针对性地探讨了一些灵活处理英汉成语的翻译方法。
[关键词]成语;文化差异;翻译英语习语是词组或句子的整体含义而不是独立单词意思的叠加,因而必须作为一个整体来理解。
它是英语词汇的重要组成部分。
英语习语有几个特点,例如:习语是生动而哲学的,并且习语的比喻意义是显而易见的。
许多英语习语都与英语文化背景相联系,如果忽视了习语的文化背景,便不能得到正确的翻译。
在本文中,笔者将分析英语习语的文化背景,并提出了一些具体的翻译方法。
一、文化差异在任何语言中,深厚的文化与本国的历史,习俗和宗教信仰等有关。
英语与汉语的习语,都与自己的文化紧密相连,表达了不同的文化特征,这对习语的翻译有重要意义。
1.地理文化差异。
一些英语习语与人们的工作和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英国是一个岛国,在历史上其航海业世界第一。
而中华民族居住在亚洲大陆,所以中国人很依赖土地。
因此两国人们用不同的比喻来表达相同的意思。
例如:在英语中,习语“spend the money like water”用于表示某人花钱浪费。
然而,当中国人表达相似的意思时,他们使用“挥金如土”,用“土”这一意象。
在英语中,有很多习语关于船和水,这是由他们的生活环境决定的,例如:“to rest on one’s oars” (暂时歇一歇), “to keep one’s head above water” (奋力图存), “all at sea” (不知所措), “as weak as water” (弱不禁风), “drink like a fish” (豪饮), “to mis s the boat” (错失良机),然而在汉语中,没有与这些英语习语对应的意象。
2. 宗教文化差异。
著名翻译理论家尤金·奈达(Nida) 认为翻译中涉及的文化因素可以分为五类, 即生态文化(Eco logy ) , 物质文化(material culture) , 社会文化( social culture) , 语言文化( linguistic culture) , 以及宗教文化(Religious culture) [ 1 ]。
由此不难看出, 语言和文化之间存在着非常密切的联系。
文化包含语言, 又影响语言。
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 是文化的重要载体, 通过语言可以保存、交流和反映文化。
由于文化具有鲜明的社会性、民族性和继承性, 不同民族的文化必然各不相同, 存在差异。
这就给跨文化语言交流带来了障碍, 从而给翻译带来了困难, 有些困难甚至是难以逾越的。
这一点在英汉成语的互译中就表现得尤为突出。
成语是广大人民群众在长期使用过程中提炼出来的短语或短句, 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大多言简意赅、生动形象、寓意深刻, 并且沉积了浓厚的历史和民族文化。
由于中英两国文化之间存在着较大差异, 两种语言中的成语所包含的文化信息也就迥然不同。
如果理解或使用不当, 则会在交流中引起误解, 甚至导致交流失败。
这就要求人们, 特别是翻译工作者, 必须对成语中所包含的文化信息充分地了解和掌握, 并将它们在译文中很好地表达出来。
笔者将重点阐述文化差异对英汉两种成语所形成的影响, 并讨论一些英汉成语互译中常用的方法。
需要说明的是, 文中所讨论的成语是广义上的成语, 即汉语成语既包括四字词组, 也包括以三字词组居多的口头熟语, 还包括来自民间以短句居多的谚语、俗语; 英语成语则主要包括俗语、谚语和俚语。
一、文化差异对英汉成语形成的影响各民族的文化既有共性, 又有个性。
共性来自人类(包括各个不同的民族) 共有一个客观的大自然[ 2 ] , 对事物及其本质规律的认识基本相同。
因此, 语言中必定也存在许多相似的地方。
无论汉语成语还是英语成语都是人们在劳动实践与认识世界的过程中提炼、总结出来的思想结晶, 它们也有相似之处。
如time is money (一寸光阴一寸金) , practice makes perfect (熟能生巧) , fish in troubled waters (浑水摸鱼) 等。
但是, 各民族的语言都深深扎根于其特定的民族文化的土壤之中。
不同民族由于具有不同的地理环境、历史背景、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 其语言必定也存在差异。
这些差异在汉英成语中也有所体现。
1. 地理环境对英汉成语形成的影响自然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不同的自然环境对民族文化的形成和发展有着不同的影响。
华夏民族生活在广袤肥沃的东亚大陆上,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农业大国, 土地在人们的生活中就显得至关重要。
因此, 汉语中有相当一部分与农业和土地有关的成语。
如“斩草除根”“风调雨顺”“面如土色”“挥金如土”等。
英国则是一个岛国, 四面环水。
构成英国领土主体的不列颠岛面积共229 800 平方公里, 占英国总面积的94% , 岛上任何一地距海边都不超过120 公里[ 3 ]。
得天独厚的海洋资源和渔业资源使得water, sea 和fish 成了人们生活中司空见惯的寻常之物。
因此英语中也就有了许多与水、鱼以及航海有关的成语。
如as weak as water (弱不禁风) , drink like a fish (豪饮) , to miss the boat (错失良机)。
2. 历史背景对英汉成语形成的影响语言的发展和民族历史的发展也是紧密相联的。
无论是英语还是汉语, 都有相当一部分成语来自真实的历史事件或与某个历史人物有关。
在世界史上, 英法两国曾经发生过长达百年的英法战争。
此外,为了争夺海上霸权, 英国还和荷兰发生过战争。
因此, 总的来说, 英国人对法国人和荷兰人一般没什么好印象, 反映到语言上, 就有许多包含Dutch 和French 的成语带有贬义色彩。
如do a Dutch act (逃走; 自杀) , in Dutch with somebody (得罪某人) , take a French leave (不辞而别) , excuse m y French (对不起, 我讲了粗话)。
另外, 某些英语成语还来源于希腊、罗马神话以及莎士比亚和其他文学巨匠的作品。
如the Trojan horse (特洛伊木马, 出自希腊神话) , arrow of Cup id (丘比特之箭, 出自罗马神话) , at one fell swoop (一下子、刹那之间, 出自莎士比亚的戏剧《麦克白》)。
汉语成语也是一样。
许多汉语成语都来自历史事件、寓言故事或民间传说, 有的本身就包含某个特定的历史人物或事件, 如“三顾茅庐”“亡羊补牢”“狗咬吕洞宾, 不识好人心”等。
3. 风俗习惯对英汉成语形成的影响风俗习惯是各民族世代相传、逐渐形成的传统。
风俗习惯的差异是英汉文化差异的一个重要方面。
这一点在两种语言的成语形成中有较多的反映, 特别是表现在动物形象和颜色上。
(1) 与动物有关的成语龙在中西文化中代表两种完全相反的形象。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 龙是一种象征吉利的动物。
在封建社会, 龙代表帝王、权威和高贵。
因此, 汉语中与龙有关的成语一般都含褒义。
如“望子成龙”“龙凤呈祥”“乘龙快婿”等。
但在西方神话传说中, dragon 却是一种长着翅膀, 身上有鳞, 拖着一条长长的蛇尾,能够从口中喷火的动物, 常常令人感到恐怖。
早在公元700 年左右, 在被誉为“英格兰的民族史诗”——Song of Beowulf 中, 就有关于Beowulf 与恶龙大战三天三夜, 最后杀死恶龙的故事。
因此, 在西方文化中, dragon 通常代表邪恶, a dragon 常用来形容飞扬跋扈、令人讨厌的人。
在东西方两种文化中, 还有许多动物的形象都有差异。
如猫头鹰在中国人眼中是倒霉、厄运的预兆,人们常用“夜猫子进宅”来形容厄运就要来临。
但在西方国家, 猫头鹰却被视为智慧的象征, 因此有成语as wise as an owl (非常聪明) 一说。
(2) 与颜色有关的成语无论是在英语还是汉语里, 颜色除了其基本意义外, 都能使人们产生许多相应的联想。
这些联想意义大都与人们的风俗习惯有很大的关系。
虽然在中西方文化中有些颜色的联想意义相同或相近, 但还是存在许多差异。
红色在中国历史上被崇尚的朝代最多, 时间最长。
人们常用红色象征喜庆、欢乐和吉祥。
春节时家家都要贴红对联。
结婚时新娘穿红袍, 头上盖红盖头, 新郎戴大红花。
因此, 包含“红”字的词语一般都表示兴旺、发达、圆满、受欢迎等意义[ 4 ] , 如“开门红”“红得发紫”“红极一时”等。
在英语里, 除了极少数的成语如red2letter day (喜庆日子) , to roll a red carpet for somebody (隆重欢迎某人) 之外, red 一般不具备这些含义。
相反, 它往往与“流血、暴力、危险、警告”或某些不好的事联系起来。
如red tape (官僚作风, 繁文缛节, 主要因律师和政府官员用红绸带捆扎官方文件而得名) , a red rag to a bull (激起暴怒的缘由,来源于古罗马角斗士经常用一红布将牛激怒)。
可能正是由于这样一种文化心理, 英国翻译家大卫·霍克斯(David Hawkes) 在翻译《红楼梦》这一中国古典巨著时, 才将其篇名译成The Story of the Stone,将“怡红公子”译成green boy,“怡红院”译成the House of Green Delight s[ 5 ]。
此外, 黑、白、黄、绿、蓝等颜色在汉语和英语中的联想意义大都也有出入。
例如, 黄色在西方国家传统上象征胆怯。
因此英语中便有如下的习语: to show a yellow streak (表现胆怯, 懦弱) , turn yellow (害怕, 胆怯起来)。
但在汉文化中, 黄色一般代表万世不变的土地之色, 也是帝王之色。
它常给人辉煌、肃穆、崇高之感。
因此汉语中有如下成语: 黄道吉日、黄袍加身[ 5 ]。
4. 宗教信仰对英汉成语形成的影响每个民族都有各自的宗教信仰和宗教文化, 它对人们的价值观念和生活习惯的形成以及语言表达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 中华民族主要信仰佛教与道教。
因此, 汉语里有许多与佛教、道教有关的成语, 如“借花献佛”“临时抱佛脚”“道高一尺, 魔高一丈”等。
另外, 中国人还敬奉天神, 如“天经地义”“谢天谢地”“天无绝人之路”等。
中国历代皇帝也都称自己是“真龙天子”。
在英国等西方国家, 影响最大的宗教是基督教。
在西方人心中, God 具有无上的法力。
英语成语中也有许多与God 相关的成语。
如God help s those w ho help them selves (天助自助者) ,M an proposes,God disposes (谋事在人, 成事在天)。
诅咒一个人时人们常说God dam n you, 危险过后常说Thank God或God b less you。
基督教的教义《圣经》一直被奉为西方文化的经典。
英语中许多成语也正是出于此。
如finger on the w all (不祥之兆) , cast one’s b read upon the waters (真心行善, 不望回报)。
从以上几个方面我们可以看出, 文化对成语的影响是深远而广泛的。
语言学习者要想正确理解英汉成语, 并成功进行英汉成语的互译, 就必须首先对英汉两种文化有深刻的了解。
二、英汉成语互译的主要方法翻译是两种语言之间的转换, 而语言和文化的紧密关系要求在语言转换中必须进行文化的转换。
因此, 虽然传统上翻译活动一直被看作两种语言之间的转换过程, 翻译研究一直以语言分析和文本对照为主要任务, 但从上世纪80 年代后期开始, 一大批学者却开始从不同文化的角度研究翻译问题, 从而在翻译研究领域内引起了一场变革, 即翻译研究领域内的“文化转向”(cultural shift)。
一些翻译理论家, 如兰博( Lambert) 和雷恩(Robyn s) 认为: 与其把翻译视为一种双语之间的转换活动, 不如把翻译看成是两种文化之间的交流活动[ 6 ]。
但是, 由于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时代性和继承性, 这就给翻译带来了极大的困难。
成语更是因其独有的特点让译者备感艰辛。
在成语到底该如何翻译的问题上, 许多学者提出了不同的意见和方法, 如异化归化之辩、直译意译之争。
现在, 除了一些常见的成语已有了定译, 许多成语特别是一些生动、鲜明、形象的成语的翻译还未能达到形神俱似的境地, 因此还存在很多争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