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马假日造型赏析ppt课件
- 格式:pptx
- 大小:2.02 MB
- 文档页数:14
罗马假日镜头分析鉴赏
1.一开头就运用了一连串的远景镜头,记录了古老的罗马建筑、精细的雕塑和繁华的街道。
这是对影片大环境的描写,斗兽场、那弗纳广场让人一眼就知道故事发生的地点。
与此同时,罗马的浪漫也为安妮公主的假日营造了气氛。
2.安妮公主的出场,在影片里运用了几个全景镜头和中景镜头来描写安妮公主地位的尊贵和气质的典雅。
比如镜头里的安妮,她作为画面的主体站在人群前端,手下方的锦布恰如一条水平线,而镜头采取仰拍的方式一下就把她的地位凸显了出来。
3.在公主接见外宾中和接见外宾后有几个特写镜头用的十分恰当。
在接见外宾时脸部的特写让我们看到了安妮的庄重,而回到房间的公主却表现出她对宫廷桎梏的厌烦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不过,最让我们难忘的应该是导演对安妮脚部的特写。
4.这里当公主想要趁夜色逃出住所时,导演运用了局部光束,将一束光打在想要突出的拍摄部分。
人文科技0 引言《罗马假日》是一部历久不衰的轻喜剧爱情故事影片。
整部影片剧情简单流畅,人物美,背景美,造型美,使观众们萌生对美好爱情的幻想。
其独特的造型、典雅的场景以及巧妙的道具都与整部电影的设计风格保持一致,契合电影剧情与人物性格,凸显出影片主题及精神内容,营造出电影美感,让观众享受到一场视觉盛宴。
1 精心独特的造型设计影片将安妮公主这一艺术形象塑造得十分丰满立体。
安妮公主在出场镜头中身穿黑色长裙,表明她公主的身份[1]。
在会议场景中,她头戴璀璨的钻石皇冠,身穿高贵的白色礼服,举止优雅,再次强调身份——一位地位极高的公主。
在寝宫,她又身穿带有荷叶边的白色睡衣,尽显调皮活泼的性格。
在结束了一天烦琐的巡查工作后,安妮褪去沉重的礼服,望向窗外,街道灯光闪烁,人们欢声笑语、载歌载舞。
劳累的她充满了对自由生活的羡慕与渴望,于是不再压抑自己,换上一身普通的便衣,潜出宾馆,搭车向罗马街中心飞奔而去。
便衣的样式简单大方,尽显她的骨子里的知性。
在游玩旅途中,公主将自己的长发剪去,换成俏丽可爱的短发,再加上她那有神的眼睛、高挺的鼻梁、丰满的嘴唇,使观众更直观地感受到公主的美丽动人。
要说长发的安妮公主看起来高贵优雅,那么短发的她则俏丽可爱,潇洒真实。
服装和外形上的改变不仅能突出公主的性格变化,也能在关键时刻推动情节的发展。
当安妮公主不得不与乔分别后,回到寝宫,她换上一袭黑色长裙,庄重典雅的气质在她身上再次展现出来。
在经历过难舍难分的爱情之后,安妮公主深刻地认识到自己所肩负的责任,面对侍卫大臣,她眼神坚毅,言辞恳切,同时黑色礼服也为她增添了气势,使大臣们心生畏惧。
电影也是一种艺术。
好的人物设计可以塑造出典型人物,也可以让整部电影的艺术形象深入人心[2]。
人们惊叹于《罗马假日》中赫本的美丽,殊不知,这部影片也成就了她的美丽。
在服装设计、人物造型的辅助下,赫本将安妮作为一位公主应有的高雅气质演绎得淋漓尽致,在观众的内心,赫本甚至与安妮公主的形象相重叠,给其留下深刻的印象。
电影《罗马假日》是一部无法复制的经典,由于奥黛丽·赫本与格里高利·派克的完美组合及精彩演出!片尾男女主角最后一面时完全没有音乐,无声胜有声的处理非常出彩。
直到男主角独自离开时,背景音乐突然响起,澎湃的内心挣扎被烘托表现得淋漓尽致。
当然,影片还有一个不可忽视的角色——造型设计师。
可以说,是他打造了安妮公主,是他让《罗马假日》成了赫本的秀场,打造了一位真正的现实中的公主。
其实,好的造型也是影片角色的塑造者。
它演绎角色的心情状态,表现角色的性格性情,拉近演员与角色的距离。
演员因它驾驭角色如鱼得水,自信满满。
造型设计成就影片一部简单的爱情电影,故事发生主要集中在一天,女主角只能一套衣服示人。
在平常生活中这很正常,但要搁在一部影片里,而且还是一部很具偶像气息的影片里,这简直难以想象。
《罗马假日》做到了,观众不仅没有审美疲劳,而且牢牢记住了落入凡间的天使赫本。
影片里安妮公主厌倦了机械的访问私自“出逃”。
白色衬衫、塑身长裙、胸前的白脱脱一个单纯的少女形象,楚楚可人,这让偶遇的乔也不忍心弃她色小飘带、披肩长发活,不顾。
当然,这长发很快就被清爽俏皮的短发取代。
安妮想好好利用这难得自由的一天实现自己一直想过的生活。
她流连于罗马街头,感受着人们的生活,好奇的走进理发店给自己彻底的换了个样儿。
这也很好的表现了她想自己决定自己的事情,就像穿自己想穿的睡衣一样,狠狠的叛逆一把。
此时女主人公的造型也狠狠的让观众大吃了一惊。
披肩发固然漂亮,但略显板正过于规矩。
这时髦的短发,略带卷曲的夹在耳后,使角色更显独立自信,惊艳十足。
这也似乎标志着安妮真正属于自己的罗马之旅由此开始。
在这次造型的颠覆之后,造型师从没闲着。
他似乎总是不能容许同样的造型过久的停留于画面,怕观众厌倦。
《罗马假日》(Roman Holiday)是1953年由美国派拉蒙公司拍摄的浪漫爱情片,故事讲述了一位欧洲某国的公主与一个美国记者之间在罗马一天之内发生的浪漫故事。
20世纪50年代,正值经典好莱坞电影发展的“黄金时代”,各类爱情影片纷纷问世。
不同于诸如《魂断蓝桥》《乱世佳人》等其他经典好莱坞爱情电影,《罗马假日》不管从场景选择还是情节设置都给人以“小清新”之感:没有大场面、大制作,没有好莱坞后期泛滥的“英雄救美女”,甚至没有好莱坞经典叙事中的“大团圆”结局。
但它却能成为一部历久弥新、让观众印象深刻的经典之作。
《罗马假日》的成功绝不是偶然,它在继承了经典好莱坞影片的诸多风格的同时,还在许多方面别出心裁,将一个简单的爱情故事讲述得如梦如幻。
一、主题:暗含于镜头与叙事之中正像其它艺术作品一样,影片的主题是电影作品中的灵魂和精华,是电影中内容的核心与内涵。
一部主题没有意义的电影不会成为经典,所以在我看来很多人将《罗马假日》简单定义为爱情轻喜剧其实是欠妥的。
电影的主题往往是多元化的、多侧面的、多切入点的。
在《罗马假日》中,多元化的主题通过镜头的切换以及叙事的逐渐推进层层展开,逐步深入,在整部电影中并没有明确的对白将主题点出。
1、简单纯粹的爱情“爱情”是《罗马假日》的主线,女主角是清纯可爱的公主,男主角是高大英俊的记者,他们的邂逅与经历带有强烈的戏剧性和浪漫色彩。
从古至今,“贵族”与“平民”的爱情就常被人们称道,往往铸就一段浪漫佳话。
男女主人公的情感发展虽然只有短短一天,但是情节安排紧凑,让他们的爱情的诞生并不“突兀”。
在公主与乔第一次见面时,他们互相问好,然后在影片后半部分,他们相拥在舞会上再次互相问好,以这两个场景为例,我们不难看出导演叙事结构的巧妙,虽是同样的对白,主人公却有不同的心境,给人以寻味之感。
2、假日与自由公主因为其尊贵身份,很多行动都受到限制,没有同普通人一样用于放松和休息的“假日”。
但是公主因为个性中的反叛精神,不甘于永远被束缚,所以她逃出了宫殿,看到了街上的车水马龙,参与到普通人的日常生活中,邂逅了一段虽然短暂但刻骨铭心的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