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路面设计参数
- 格式:ppt
- 大小:9.92 MB
- 文档页数:54
《路基路面工程》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路基路面(Road Subgrade and Pavement Engineering)课程编码:60445022 学分:3 总学时:54说 明【课程简介】《路基路面工程》课程是面向土木专业交通土建方向学生的一门专业方向课。
课程主要讲授路基路面的基本概念、路基的防护与加固方法、路基设计、沥青路面设计、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等内容。
要求学生通过课程内容的学习,熟悉路基路面工程的基本设计原则和规定,掌握各种结构及构件的受力特点及其基本要求,培养良好的结构意识及对常用路基路面工程体系进行正确布置和设计的能力,为今后学习和工作实践奠定扎实的基础。
【课程性质】专业方向课。
【适用专业】土木专业。
【教学目标】课程的主要特点是理论与实践并重,工程性较强,既要认真学习基本理论知识,又要注重工程实践。
通过学习,学生应该了解路基路面材料以及结构的基本概念、路基路面工程相关的交通环境情况、相关材料的特性以及结构相关设计参数;掌握支挡结构的类型和使用条件、布置和构造以及挡土墙设计方法;能够运用理论知识进行路基路面结构的设计。
学生能够运用相关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等重点内容进行挡土墙设计、沥青路面和水泥混凝土路面结构组合设计与厚度设计,同时具有路基路面工程相关的设施工、养护和质量检测与评定的基本能力。
【先修课程要求】《材料力学》、《结构力学》、《土力学》等。
【能力培养要求】要求学生通过理论学习,掌握路基边坡稳定性分析方法,能够进行路基支挡结构设计、沥青路面设计以及水泥混凝土路面的设计和制图,并且对路基路面的施工和养护有进一步的了解。
【学习总量】理论学时为54学时,自主学时为350学时,总学时为404学时。
【教学方法与环境要求】以理论教学为主,辅助ppt课件教学。
【学时分配】学 时 安 排序号 内 容理论课时实验课时实践课时习题课时小计1 第一章 概论 4 42 第二章 路基土的特性及设计参数 4 43 第三章 路基设计 8 84 第四章 路基防护与支挡结构设计 6 65 第五章 路基施工 2 26 第六章 交通荷载级路面设计参数 2 27 第七章 路面基层 4 48 第八章 沥青路面设计 10 109 第九章 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 10 1010 第十章 路面施工 2 211 第十一章 路基路面养护与管理 2 2总 计 54 54 【教材与主要参考书】教 材:路基路面工程,黄晓明,人民交通出版社,2016年4月,第4版。
第一章:路基:是按照路线位置和一定的技术要求修筑的带状构造物,是路面的基础,承受由路面传递下来的行车荷载。
路基设计的一般要求:(1)具有足够的整体稳定性(2)具有足够的强度(3)具有足够的水温稳定性路基工作区:附加应力(车轮荷载在土基中产生的应力)随深度增加而减小,自重应力随深度增加而增加。
随深度在增加就会急剧减小。
当~时,即在某一深度处,附加应力(车轮荷载在土基中产生的应力)为土基自重应力的0.1~0.2倍,如果再从该深度处以下,那么附加应力会更小,可以忽略不计。
那么此时,就称为路基工程区,也就是说把车辆荷载在土基中产生应力作用的这一深度叫路基工作区。
当路堤填筑高度时,车辆荷载作用深度位于填筑高度内,路堤应按规定要求分层填筑与压实,内尤其应注意填筑质量;对于的矮路堤,此时不但要对填土充分压实,而且要保证工作区内原地面以下土层具有足够的强度和稳定性。
路基路面的设计指标是:回弹模量E0。
路基强度指标:回弹模量E0、土基反应模量K0、CBR。
回弹模量的测试方法有:现场(野外)测试、室内测试、查表法。
原理:在最不利季节通过承载板对土基逐渐加载、卸载的方法,测出每级荷载下相应的土基回弹变形值0-0.5mm范围,路基软弱时测至1mm,经过计算求得土基回弹模量,作为路面设计参数使用。
CBR:是美国加利福利亚州提出的一种评定土基及路面材料承载能力的指标,采用高质量标准碎石为标准,用对应于某一贯入度的土基单位压力P与相应贯入度的标准压力的比值表示CBR值。
CBR试验有三个要点:(1)对象主要是粘性材料;(2)水浸泡试验是基本条件;(3)材料的颗粒尺寸必须加以限定。
为了模拟材料在使用过程中的最不利状态,加载前饱水四昼夜。
在浸水过程中和贯入试验时,在试件顶面施加荷载板,以模拟路面结构对土基的附加应力。
其重量应根据预计的路面结构重量来确定,但不得小于45.3N。
试件浸水至少淹没顶部2.54cm。
影响路基稳定性因素:1.地理条件:地形、地貌。
第二章路基设计2.1路基设计2.1.1 路基横断面布置由横断面设计(查《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03))部分可知,路基宽度为7m,其中路面跨度为6.00m,土路肩宽度为0.5×2=1.0m。
;路面横坡为1.5%,土路肩横坡为2.5%.图2-1 路基横断面图2.1.2 路基最小填土高度拟建道路为四级公路,双向两车道,设计车速20km/h。
根据《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 GD 30-2004,路基宽查表,选用一般值7m。
为整体断面形式,车道宽3m,土路肩为0.5m。
其标准横断面形式见设计图纸。
该工程位于平原微丘区地下水位于路面下,临界高度Ho>H,路基保持干燥状态,查路堤边坡坡度表,取边坡坡度1:1.5.直线形边坡。
路堤填料与压实标准:路基压实采用重型压实标准,压实度应符合《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表4.0.4的要求.表2-1 路床土最小强度和压实标准表2-2 路堤土最小强度和压实标准2.1.3 路基处理(1) 一般路基处理原则:路基河塘地段,先围堰清淤、排水,然后将原地面开挖成台阶状,并回填灰土至原水面,路基底部采用石灰土处理,路床顶面以下0-80cm采用石灰土处理;路基高度≤2.0m路段,清除耕植后,将原地面挖至25cm深压实后才可填筑,路床顶面以下均采用掺石灰土处理;路基高度>2.0m 的路段,路床顶面以下0-60cm采用石灰土处理层,对于路基中部填土的掺灰,又施工建立根据具体情况,在保证路基压实度的前提下,决定处理的土层及掺灰量。
(2) 路床处理((JTJ013—95)《公路路基设计规范》)①路床土质应均匀、密实、强度高,上路床压实度达不到要求时,必须采取晾晒,掺石灰等技术措施。
路床顶面横坡应与路拱坡度一致。
②挖方地段的路床为岩石或土基良好时,可直接利用作为路床,并应整平,碾压密实。
地质条件不良或土质松散,渗水,湿软,强度低时,应采取防水,排水措施或掺石灰处理或换填渗水性土等措施,处理深度可视具体情况确定。
第一章新建沥青路面设计1.1确定路面等级和面层类型1.1.1基本资料区;当地多年平均最大冻深为0.5 米。
①气象资料:该公路地处V2②水文情况:地下水位1.5米,有翻浆;③地质资料:粉质轻亚粘土;④筑路材料供应状况:沿线可采集各种砂、石料;附近有矿渣、炉渣可利用;水泥、石灰、沥青等材料当地可供应。
⑤道路等级:高速公路⑥交通资料(辆/日):表1.1.1-1注: 交通量平均年增长率9%.路面设计以双轮组单轴载100KN 为标准轴载。
1.1.2以设计弯沉值为设计指标及沥青层层底拉应力验算 ①轴载换算轴载换算公式如下:35.4211⎪⎪⎭⎫ ⎝⎛=∑-p p n C C N i i Ki式中:N ——标准轴载的当量轴次,次/日;i n ——被换算车辆的各级轴载作用次数,次/日; p ——标准轴载,KN ;i P ——被换算车辆的各级轴载,KN ; K ——被换算车辆的类型数;1C ——轴数系数,C1 =1+1.2(m -1),m 是轴数。
当轴间距大于3m 时,按单独的一个轴载计算,当轴间距小于3m 时,应考虑轴数系数; 2C ——轮组系数,单轮组为6.4,双轮组为1,四轮组为0.38。
a.解放CA10B35.4211⎪⎪⎭⎫⎝⎛=∑-p p n C C N i i Ki =1.0×1.0×160×345.1810085.6035.4=⎪⎭⎫⎝⎛次b.解放CA30A35.4211⎪⎪⎭⎫⎝⎛=∑-p p n C C N i i Ki 036.12210075.362100.10.11005.292104.60.135.435.4=⨯⎪⎭⎫⎝⎛⨯⨯⨯+⎪⎭⎫ ⎝⎛⨯⨯⨯=次c.东风EQ14035.4211⎪⎪⎭⎫⎝⎛=∑-p p n C C N i i Ki =301.381009.621900.10.135.4=⎪⎭⎫⎝⎛⨯⨯⨯次d.黄河JN15035.4211⎪⎪⎭⎫ ⎝⎛=∑-p p n C C N i i Ki 169.16310060.1011200.10.11000.491204.60.135.435.4=⎪⎭⎫⎝⎛⨯⨯⨯+⎪⎭⎫⎝⎛⨯⨯⨯=次e.黄河JN16235.4211⎪⎪⎭⎫ ⎝⎛=∑-p p n C C N i i Ki =994.4501001151800.10.11005.591804.60.135.435.4=⎪⎭⎫⎝⎛⨯⨯⨯+⎪⎭⎫⎝⎛⨯⨯⨯次f.黄河JN36035.4211⎪⎪⎭⎫ ⎝⎛=∑-p p n C C N i i Ki 03.56821001101700.10.1100501704.60.135.435.4=⨯⎪⎭⎫⎝⎛⨯⨯⨯+⎪⎭⎫⎝⎛⨯⨯⨯=次g.长征XD16035.4211⎪⎪⎭⎫ ⎝⎛=∑-p p n C C N i i Ki 919.17221002.851500.10.11006.421504.60.135.435.4=⨯⎪⎭⎫⎝⎛⨯⨯⨯+⎪⎭⎫⎝⎛⨯⨯⨯=次h.交通SH14135.4211⎪⎪⎭⎫⎝⎛=∑-p p n C C N i i Ki 335.71001.55800.10.110055.25804.60.135.435.4=⎪⎭⎫⎝⎛⨯⨯⨯+⎪⎭⎫⎝⎛⨯⨯⨯=次1431335.7919.17203.568994.450169.163301.38036.12345.18=+++++++=N 累计当量轴次根据设计规范,高速公路的沥青路面设计年限为15年,查表1.1.2-1得车道系数为0.4,交通量平均年增长率9%.设计年限内一个车道的累计当量轴次为:()[]η⋅⋅⨯-+=136511N rr N te式中:e N ——设计年限内一个车道通过的累计标准当量轴次(次); t ——设计年限(年);1N ——路面营运第一年双向日平均当量轴次(次/日); r ——设计年限内交通量平均增长率(9%);η——与车道数有关的车辆横向分布系数,简称车道系数。
城市道路路面设计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城市道路路面设计的基本原理,掌握不同类型路面的结构及其特点。
2. 学生能够描述并分析城市道路路面设计中涉及的主要参数和影响因素。
3. 学生掌握城市道路路面设计的步骤,能够运用相关知识进行简单的路面设计。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针对特定城市道路条件,选择合适的路面结构和材料。
2. 学生通过实际案例分析和模拟设计,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创新思维和团队协作能力。
3. 学生能够运用计算机软件辅助城市道路路面设计,完成设计图纸的绘制。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通过学习城市道路路面设计,增强对土木工程学科的兴趣和认识,培养专业素养。
2. 学生在课程中培养认真负责、严谨细致的工作态度,认识到道路建设对国家和社会的重要性。
3. 学生能够关注城市道路建设中的环保和可持续发展问题,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实践性较强的专业课,以理论教学与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学生特点:学生为高中二年级理工科方向的学生,具有一定的物理和数学基础,对工程实践有较高的兴趣。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城市道路路面设计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为未来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基础。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 城市道路路面设计原理- 路面结构组成及其功能- 路面材料的性能及选用2. 城市道路路面设计参数- 路面设计中的力学原理- 路面设计参数的确定方法3. 城市道路路面设计步骤- 初步设计- 详细设计- 设计图纸的绘制4. 不同类型路面设计特点- 沥青混凝土路面- 水泥混凝土路面- 特殊路面5. 城市道路路面设计案例分析- 实际案例介绍- 设计方案分析- 优化改进措施6. 计算机辅助城市道路路面设计- 常用软件介绍- 软件操作技巧- 设计成果输出教学内容安排和进度:第1-2周:城市道路路面设计原理第3-4周:城市道路路面设计参数第5-6周:城市道路路面设计步骤第7-8周:不同类型路面设计特点第9-10周:城市道路路面设计案例分析及计算机辅助设计本课程将按照以上大纲进行教学,内容与教材章节紧密关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学生能够系统地掌握城市道路路面设计的相关知识和技能。
(完整版)路基路⾯(黄晓明版)知识点提要路基路⾯⼯程重点复习(第六版)其中★:必须掌握,▲:必须了解,其他未标注的是⽼师勾选的重点。
第⼀章概论1. 路基路⾯的⼯程特点主要包括哪⼏个⽅⾯?路基和路⾯是道路的主要⼯程结构物:①路基是在天然地表⾯按照道路的设计线性(位置)和设计横断⾯(⼏何尺⼨)要求开挖或堆填⽽成的岩⼟结构物;②路⾯是在路基顶⾯⽤各种混合料铺筑⽽成的层状结构物。
路基和路⾯⼯程是道路⼯程的主要组成部分,其特点是:(1) 路基⼯程的⼟⽅量很⼤,⽽路⾯结构在道路造价中所占⽐重很⼤;(2) 路基与路⾯⼯程是⼀项线性⼯程,公路沿线地形起伏、地质、地貌、⽓象特征多变,造成了路基与路⾯⼯程复杂多变的特点。
2. 路基路⾯的性能要求包括哪⼏个⽅⾯?(1) 承载能⼒:路基路⾯结构承受荷载的能⼒;(2) 稳定性:在降⽔、⾼温、低温等环境作⽤下仍能保持其原有特性的能⼒; (3) 耐久性:在车辆荷载的反复作⽤与⼤⽓⽔温周期性的重复作⽤下的性能变化特性; (4) 表⾯平整度:路⾯表⾯纵向凹凸量的偏差值; (5) 路⾯抗滑性:路⾯表⾯抗滑能⼒的⼤⼩。
3. 为什么要特别重视路基的稳定性?路基稳定性受哪些因素影响?(1) 处于不稳定的路基结构会导致路基失稳,从⽽引发滑坡或坍塌等病害出现。
(2) 路基稳定性受地理条件、地质条件、⽓候条件、⽔⽂和⽔⽂地质条件、⼟的类别等因素的影响。
4. 路⾯结构为什么要进⾏分层设计?⽔泥混凝⼟路⾯和沥青混凝⼟路⾯如何分层设计?(1) ⾏车荷载和⾃然因素对路⾯的影响,随深度的增加⽽逐渐变化。
因此,对路⾯材料的强度、抗变形能⼒和稳定性的要求也随深度的增加⽽逐渐变化。
通过沥青路⾯结构应⼒计算结果可以发现,荷载作⽤下垂直应⼒z σ,随着深度的增加⽽变⼩,⽔平拉应⼒r σ⼀般为表⾯受压和底⾯受拉,剪切应⼒zr τ先增加后减⼩。
为适应这⼀特点,路⾯结构通常是分层铺筑。
(2) 按照使⽤要求、受⼒状况、⼟基⽀承条件和⾃然因素影响程度的不同进⾏分层,通常按照各个层位功能的不同,划分为三个层次,即⾯层、基层和路基(垫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