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抛体运动的规律》教学设计
- 格式:pdf
- 大小:244.93 KB
- 文档页数:3
抛体运动的规律教案设计一。
教材内容这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的基础上,给出了什么叫平抛运动,提出了探究的问题:探究平抛运动的特点.探究的过程不仅有实验现象的观察,同时又有分析、推理的过程,还将实验现象与分析、推理结合起来,探究出平抛运动在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的运动规律.同时,使学生明确匀变速曲线运动的研究方法——运动的合成与分解。
二.教案对象分析高一学生经过初中及高一上学期物理的学习,已经具备较好的实验能力及分析问题能力。
在上学期学生刚学习过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对其中涉及的研究方法已经掌握;并在这一章刚学过运动合成与分解的知识,这些知识会给学生学习本节课的内容奠定基础,一定程度上为学生学习铺平道路.为了使学生更好能够掌握本课的内容,突破难点,教案中主要采取在情景创设中以学生合作学习和探究性学习为主,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三。
三维目标分析:(一)知识与技能、理解平抛运动是匀变速运动,其加速度为。
、掌握抛体运动的位置与速度的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掌握平抛运动的特点,能够运用平抛规律解决有关问题。
、通过例题分析再次体会平抛运动的规律。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有参与实验总结规律的热情,从而能更方便的解决实际问题。
、通过实践,巩固自己所学知识.四。
教案重点及难点分析平抛运动规律是曲线运动学习的重点,也是运动的合成与分解最直接的应用实例。
学生虽然已经具备一定的分析总结问题的能力,但应用数学知识分析归纳抛体运动的规律对高一学生仍是一个难点。
五.课堂教案过程设计.引入新课()通过视频、图片展示生活、生产中的抛体现象,展示抛体现象的普遍性。
视频:飞机空投救灾物资投掷铁饼,标枪()利用对比实验及已有知识,结合物理学的研究方法,揭示平抛运动的特点[对比实验]一只手一起抛出的两个金属球运动情况基体本相同;一只手一起抛出一个金属球和一个松软的纸团,它们的运动情况差异很大。
[提出问题]造成两次实验差异的原因是什么?即为什么第二次实验的纸团为什么比金属球抛得近多了?[分析原因] (类比自由落体运动)空气阻力对纸团的影响大。
《抛体运动的规律》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理解抛体运动的基本观点,了解抛体运动的方向、轨迹和分类。
2. 能够掌握抛体运动的规律,包括运动学和动力学公式。
3.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问题,包括实际问题和题目。
4. 培养学生对运动和力的理解,提高他们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抛体运动的运动学和动力学公式及其应用。
2. 教学难点:学生对抛体运动的理解,尤其是抛体运动中速度、加速度和时间的干系。
三、教学准备1. 准备教学PPT,包括图片、动画和视频,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抛体运动。
2. 准备相关例题和练习题,以帮助学生稳固所学知识。
3. 准备模拟抛体运动的实验器械,以便在教室上进行实验演示。
4. 安排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以增进学生对抛体运动的理解和讨论。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PPT展示生活中的抛体运动现象,引导学生分析抛体运动的观点及特点。
学生积极讨论,提出自己的看法,教师进行总结,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设计意图:通过生活实例,引导学生进入抛体运动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授新课:(1)实验演示:应用投掷软木塞、打飞镖等实验,让学生观察抛体运动的轨迹和运动特点。
通过实验演示,学生可以直观地了解抛体运动的基本规律。
设计意图:通过实验演示,增强学生对抛体运动的感性认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抛体运动的规律。
(2)抛体运动规律讲解:教师详细讲解抛体运动的基本规律,包括初速度、重力、时间等因素对运动轨迹的影响。
学生认真听讲,做好笔记。
设计意图:通过教师的讲解,使学生对抛体运动有更深入的理解,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基础。
(3)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讨论抛体运动的规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小组内讨论,互相交流,提高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讨论,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知识应用能力,加深学生对抛体运动规律的理解。
3. 教室互动:教师提出一些与抛体运动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提高教学效果。
5.3 抛体运动的规律【教学目标】1.知道平抛运动的特点2.理解平抛运动可以看作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与竖直方向的自由落体运动的合运动,并且这两个运动互不影响3.会用平抛运动的规律解答有关问题【教学重难点】1.平抛运动中各分运动的独立性、同时性2.将一般运动转化为特殊运动的理解和应用【课时分配】1课时【教具准备】斜槽轨道、小球、木板、白纸、图钉、铅垂线、直尺、三角板、铅笔【教学设计】课前预学一.预学能掌握的内容1.关于运动的合成,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合运动的速度一定比每一个分运动的速度大B.两个匀速直线运动的合运动,一定是匀速直线运动C.两个分运动是直线运动的合运动,一定是直线运动D.两个分运动的时间,一定与它们的合运动的时间相等2.平抛运动的定义:以一定的初速度将物体抛出,在空气阻力可以忽略的情况下,物体所做的运动叫做。
如果速度是沿的运动叫做平抛运动3.关于曲线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曲线运动是一种变速运动B.做曲线运动的物体合外力一定不为零C.做曲线运动的物体所受的合外力一定是变化的D.曲线运动不可能是一种匀变速运动4.平抛运动的性质:做平抛运动的物体只受到的作用,由牛顿第二定律可知,其加速度恒为g,所以是运动;又因重力与速度不在同一条直线上,所以平抛运动是匀变速运动。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两匀速直线运动的合运动的轨迹必是直线B.两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合运动的轨迹必是直线C.一个匀变速直线运动和一个匀速直线运动的合运动的轨迹一定是曲线D.两个初速度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合运动的轨迹一定是直线6.平抛运动的处理方法:平抛运动是一种曲线运动,研究平抛运动时可以将平抛运动分解为和的两个分运动。
二.预学中的疑难问题1.2.3.课内互动(一)导入新课回顾前两节课学习的曲线运动的条件以及运动的合成与分解。
这节课研究比较常见的一类曲线运动:抛体运动(二)进行新课1.认识平抛运动创设情境:将粉笔头以尽可能多的方式抛出去学生活动:斜抛、平抛、上抛、下抛情境设问:竖直向上、向下抛出导致的是直线运动;斜着抛、水平抛导致的是曲线运动。
第三节、抛体运动规律(较高要求)设计思想:本节研究的是抛体运动。
从排球比赛的录象资料引入,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抽象出抛体运动、平抛运动概念。
应用运动的分解与合成以及牛顿定律分析平抛运动的规律。
教学过程注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分析平抛运动的位置、速度、推导平抛运动的轨迹方程等,注重学生的合作、交流。
共同解决平抛运动的实际问题。
本节研究的重点是平抛运动的规律,难点是飞行速度(包括大小、方向)、落地时间和水平射程,通过课堂讨论,对怎样使平抛的物体飞行时间变长?如何提高落地速度的大小?有什么办法可以提高平抛运动的水平射程?等问题采用理论分析、实验验证予以解决。
使学生学会物理学的基本研究方法。
利用数码相机对课后“做一做”实验进行拍照,获得频闪照片,进一步分析有助学生对运动的独立性和等时性的理解。
在实践活动中指导学生查找资料知道实际抛体运动(弹道)与无空气阻力下抛体运动的差异,了解抛体运动在军事、交通等方面的应用,并尝试做出解释。
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什么是抛体运动,知道抛体运动的条件及相应控制方法。
2、理解平抛运动是匀变速运动,其加速度为g。
3、理解平抛运动的规律,知道其轨迹是抛物线。
4、会应用运动合成分解分析平抛、斜抛等抛体运动。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实验、观看视频资料抽象出抛体运动及平抛运动概念。
2、学会建立坐标系,应用运动合成、分解和牛顿第二定律确定平抛运动物体位置、速度。
运用数学方法得到平抛轨迹方程。
体会数学工具在解决物理学中的重要作用。
3、通过具体例题分析及拓展问题讨论再次深刻理解平抛运动的规律。
4、体会应用运动合成与分解的方法分析斜抛物体的运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善于分析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勤于思考与观察的习惯。
2、通过应用规律解决问题,培养学生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能力。
3、了解与抛体运动相关的实际问题(交通、军事等),增强责任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应用运动合成与分解分析、归纳以平抛运动为代表的抛体运动规律教学难点:平抛运动的速度、飞行时间与水平距离的讨论。
高中物理必修2《抛体运动的规律》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什么是抛体运动,抛体运动的特点和规律。
2. 掌握抛体运动的基本公式和运用方法。
3. 能够通过计算和分析解决抛体运动相关问题。
教学重点:1. 抛体运动的特点和规律。
2. 抛体运动的基本公式和运用方法。
教学难点:1. 计算抛体运动相关问题的过程。
2. 分析抛体运动过程的关键节点。
教学方法:1. 课堂讲授法。
2. 问题解决法。
3. 示范演示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导入抛体运动的相关知识。
2. 回顾物理中的向上运动和自由落体运动。
二、讲解抛体运动的特点和规律(15分钟)1. 抛体运动的定义和特点。
2. 抛体运动中常用的物理量和单位。
3. 抛体运动的规律和基本公式。
三、演示解决抛体运动相关问题(20分钟)1. 计算题:一个人从20m高的悬崖上水平抛出一个小球,小球飞行的最大距离和落地点的位置。
2. 计算题:一个斜面倾角为30度,小球的初速度为10m/s,小球与斜面的摩擦系数为0.2,小球滑到水平面上的距离。
四、思考和总结(10分钟)1. 思考抛体运动过程中的关键节点,分析解决问题的关键因素。
2. 总结抛体运动的基本规律和运用方法。
五、作业布置(5分钟)1. 完成课堂练习题。
2. 预习下节课内容——牛顿第二定律。
教学总结:本节课主要讲解了抛体运动的规律和基本公式,通过计算题和问题解决,教给学生解决抛体运动相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
同时,也强调了抛体运动过程中的关键因素和节点,为学生理解物理原理提供了更深入的思考。
5.4抛体运动的规律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掌握平抛运动的一般研究方法。
2.掌握平抛运动的位移与速度。
3.了解斜抛运动的特点和分析方法。
3.掌握平抛运动的规律,会用平抛运动的知识处理实际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1.掌握平抛运动的特点,能够运用平抛规律解决有关问题.2.通过例题分析再次体会平抛运动的规律.(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有参与实验总结规律的热情,从而能更方便地解决实际问题.2.通过实践,巩固自己所学的知识.教学重难点:重点:分析归纳抛体运动的规律。
难点:应用数学知识分析归纳抛体运动的规律。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在排球比赛中,你是否曾为排球下网或者出界而感到惋惜?如果运动员沿水平方向击球,在不计空气阻力的情况下,要使排球既能过网,又不出界,需要考虑哪些因素?如何估算球落地时速度大小?二、讲授新课:1、平抛运动的速度【教师提问】上节我们学习了平抛运动,同学们回忆下什么是平抛运动?【学生回答】物体以一定的初速度沿水平方向抛出,只受重力作用的曲线运动叫平抛运动。
【教师提问】做平抛运动需要具备什么条件?【学生回答】①初速度沿水平方向②只受重力作用【教师提问】平抛运动的性质是什么?【学生回答】平抛运动是匀变速曲线运动。
【教师提问】平抛运动受力有什么特点?【学生回答】水平方向:不受力;竖直方向:仅受重力。
【教师提问】研究平抛运动用什么方法?【学生回答】【思考讨论】一物体以初速度v0水平抛出,不计空气阻力,经过时间t运动到P点,求此时P的速度?以初速度v0的方向为x轴方向,竖直向下的方向为y轴方向,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1)水平方向的速度分析(1)由于物体受到的重力是竖直向下的,它在x方向的分力是0,根据牛顿运动定律,物体在x方向的加速度是0,所以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
(2)由于物体在x方向的分速度v x在运动开始的时候是v0,所以它将保持v0不变,与时间t无关,即:v x = v02)竖直方向上的速度(1)在y方向受到的重力等于mg。
《抛体运动的规律》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什么是抛体运动,知道抛体运动时匀变速曲线运动,知道什么是平抛运动。
2、知道抛体运动的受力特点,会用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的方法分析平抛运动。
3、理解平抛运动的规律,知道平抛运动的轨迹是一条抛物线。
4、知道分析一般抛体运动的方法-----运动合成与分解。
5、会确定平抛运动的速度。
二、过程与方法:.1、学生能通过对生活事例的分析得出平抛运动的定义2、体会平抛运动规律的探究过程,体会运动的合成和分解在探究平抛运动规律中的应用.3、平抛运动的研究方法——能够用两个简单的直线运动来等效替代.利用已知的直线运动的规律来研究复杂的曲线运动,渗透物理学等效代换即“化繁为简”的思想。
4、掌握平抛运动的研究方法的基础上自主探究斜抛运动.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观察问题、解决问题的水平。
2、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准确地获取知识的方法,学习科学家的探索精神.3、通过平抛的理论推证和实验证明,渗透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
教学重点1.平抛运动、抛体运动的特点和规律.2.用平抛运动、抛体运动规律去解答相关问题.教学难点1.让学生能根据运动合成与分解的方法探究出平抛运动和斜抛运动的一般规律2.学习和借鉴本节课的研究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教学仪器:钢球木棒多媒体等教学方法:实验探究、启发式教学教学手段:多媒体自制课件演示实验教学活动设计演示实验导入演示实验一:沿多个角度将粉笔抛出、沿多个角度将纸片抛出.粉笔和纸片都是抛体运动吗?抛体运动应如何定义呢?引导学生得出结论:以一定的初速度将物体抛出,在空气阻力能够忽略的情况下,物体所做的运动叫做抛体运动.演示实验二:用木棒将小球从讲桌击向桌边,小球离开讲桌的运动是什么抛体运动?引导学生分析得出:将物体用一定的初速度沿水平方向抛出,不考虑空气阻力,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所做的运动叫做平抛运动.物体做平抛运动有两个条件:①有水平初速度;②运动过程中只受重力.请同学们想一想,平时生活中你见过平抛运动吗?举例说明.(播放视频)进而引导学生分析平抛物体的运动情况(从受力——加速度一定——匀变速运动、轨迹是曲线——匀变速曲线运动)平抛运动的性质:匀变速曲线运动。
《抛体运动规律》教学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抛体运动的概念和基本规律。
2.掌握抛体运动的运动方程和相关概念。
3.通过实际案例分析和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物理知识的能力。
教学重点:1.抛体运动的基本概念和规律。
2.抛体运动的运动方程和相关概念。
教学难点:1.掌握运用抛体运动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理解抛体运动的运动轨迹和速度的变化规律。
教学准备:1.准备多个实验器材,如小球、细绳等。
2.准备多个实例和问题供学生练习分析。
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引入抛体运动的概念和基本规律,例如:从高处抛出的物体是如何运动的。
通过实验或者图片展示给学生,让学生形成大致的直观印象。
Step 2: 概念讲解1.介绍抛体运动的概念和基本特点。
即物体在重力作用下以斜抛的方式运动。
2.讲解抛体运动中的重力加速度和水平速度的变化。
重力加速度g始终垂直向下,而水平速度v_x保持不变,大小为初速度v_0的投影。
Step 3: 运动方程1.导出抛体运动的运动方程。
分别根据水平和竖直方向上的运动,列出两个方程。
2.通过实例和计算,让学生掌握运动方程的应用方法。
Step 4: 直线运动和平抛运动的关系将直线运动和平抛运动进行对比,让学生发现抛体运动是由垂直向上的初速度和水平上的匀速运动两个分量合成的。
Step 5: 特殊情况讲解特殊情况下的抛体运动,如水平抛体和垂直抛体。
对这些特殊情况进行具体的计算示范,让学生理解和掌握不同情况下的运动方程。
Step 6: 练习与巩固1.通过多个实例和问题,让学生练习和巩固抛体运动的理论知识。
2.组织小组讨论和解答实际问题,加深学生对抛体运动规律的理解和应用。
Step 7: 拓展与应用引导学生思考抛体运动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炮弹射击、乒乓球发球等。
让学生应用抛体运动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Step 8: 小结与反思对本节课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并让学生进行反思和巩固。
教学延伸:1.组织实验,让学生亲自体验抛体运动,并进行实际测量和计算。
5.3 抛体运动的规律[教学目标]1、知道平抛运动的特点是初速度方向为水平,只在竖直方向受重力作用,运动轨迹是抛物线。
2、理解平抛运动是匀变速运动,其加速度为g3、理解平抛运动可以看作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与竖直方向的自由落体运动的合运动,并且这两个运动互不影响。
4、会用平抛运动的规律解答有关问题。
[教学重点]平抛运动的特点和规律。
[教学难点]对平抛运动的两个分运动的理解。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用枪水平地射出一颗子弹,子弹将做什么运动,这种运动具有什么特点,本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个问题。
二、平抛物体的运动1、平抛运动:将物体用一定的初速度沿水平方向抛出,不考虑空气阻力,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所做的运动,叫做平抛运动。
举例:用力打一下桌上的小球,使它以一定的水平初速度离开桌面,小球所做的运动就是平抛运动,并且我们看见它做的是曲线运动。
分析:平抛运动为什么是曲线运动?(因为物体受到的重力作用与速度方向成直角) 2、平抛运动的分解做平抛运动的物体,在水平方向上由于不受力,将做匀速直线运动;在竖直方向上物体的初速度为0,且只受到重力作用,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
加速度等于g (1)、实验验证:【演示实验】用小锤打击弹性金属片时,A 球向水平方向飞出,做平抛运动,而同时B 球被松开,做自由落体运动。
现象: 越用力打击金属片,A 球的水平速度也越大;无论A 球的初速度多大,它总是与B 球同时落地。
(2)、用课件模拟课本图5—8的实验。
结果分析:平抛运动在竖直方向上是自由落体运动,水平方向的速度大小并不影响平抛物体在竖直方向上的运动。
而水平分运动是匀速的,且不受竖直方向的运动的影响。
(3)、利用频闪照相更精细地研究平抛运动,其照片如课本图5—17所示可以看出,两球在竖直方向上,经过相等的时间,落到相同的高度,即在竖直方向上都是自由落体运动;在水平方向上可以看出,通过相等的时间前进的距离相同,既水平分运动是匀速的。
抛体运动的规律教案(共6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抛体运动的规律.★新课标要求1.知识与技能:(1)知道抛体运动的受力特点。
(2)能把数学知识与实验结论结合起来总结平抛运动的规律,并能应用于斜抛运动,掌握处理抛体运动的方法。
(3)了解斜抛运动。
2.过程与方法(1)在对平抛运动特点的感性认识基础上上升到理性思维,使学生体会并理解在平面上应用牛顿定律的方法。
(2)进一步认识和掌握利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会利用数学知识表达物理规律的和谐与美,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2)领略抛体的对称与美,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好奇心与求知欲。
(3)通过用学到的方法解决没有感性认识的斜抛运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生学习与探究的欲望。
★.设计思路前面一节是运用实验探究了平抛运动的特点,有了感性认识,本节的学习可以看作是由感性认识到理性思维的升华过程;引导学生从一维情景转向二维情景,体会并理解在二维情景下应用牛顿定律的方法。
本节内容由于通过实验进行研究的可操作性较差,所以我借助课件来展示抛体运动,然后引导学生通过在水平和竖直两个方向的受力分析平抛运动的物体在两个方向的运动性质,发现问题,想办法解决问题。
然后运用学到的知识解决几个实际问题,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教学重点分析归纳抛体运动的规律★教学难点应用数学知识分析归纳抛体运动的规律★教学方法教师启发、引导,学生归纳分析,讨论、交流学习成果。
★教学课时 2课时★教学工具投影仪等多媒体教学设备★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演示实验:(1)多个角度将粉笔头抛出(2)多个角度将纸片抛出提出问题:(1)粉笔头和纸片的运动都是抛体运动吗?(2)什么是抛体运动呢?(二)进行新课一、抛体运动的定义1.将物体以一定的初速度向空中抛出,仅在重力作用下物体所做的运动叫做抛体运动。
2.抛体运动的一般特征:有一定初速度、只受重力作用、运动轨迹是直线或曲线3.生活中常见的抛体运动二.平抛运动的特点1.定义:将物体以一定的初速度沿水平方向抛出,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所做的运动,叫平抛运动。
5.4 抛体运动的规律【教材分析】本节是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二册第五章《曲线运动》的第3节的知识,其内容包括抛体运动的定义以及形成条件,抛体运动的规律及其应用。
在本节课之前学习了直线运动的规律,曲线运动以及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等知识,在后面还将要学习圆周运动和天体运动。
抛体运动是直线运动到曲线运动的一个“过渡”,也是运用运动的合成与分解分析曲线运动的一个典型特例。
此外抛体运动与日常生活联系非常紧密,所以学好这部分知识也有广泛的实际意义。
【学情分析】高一的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了分析问题的能力、物理实验的能力、归纳实验现象的能力,也具有一定的用数学知识研究物理问题的能力。
另外学生已经学过了直线运动以及运动的合成与分解,这些都为本节课在方法上铺平了道路。
具体如何运用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特别是如何加深对运动的理解。
【教学目标】物理观念:用“演绎推理”的方法生成平抛运动的规律,使学生亲历物理观念建立的过程。
科学思维:利用已知的直线运动的规律来研究复杂的曲线运动,渗透“化曲为直”“化繁为简”“等效替代”等重要的物理思想。
科学探究:通过实例分析再次体会平抛运动的规律。
科学态度与责任:通过对平抛运动的规律的建立,增强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感受学习成功的快乐。
【教学重难点】重点:分析归纳抛体运动的规律难点:运用数学知识分析归纳抛体运动的规律【教学过程】一、新课引入创设情景:观看打排球视频;提问:(1)从视频中看到排球发生什么情况?(2)在排球比赛中,运动员发球时要使排球既能过网,又不出界,需要考虑哪些因素?(3)排球的运动属于抛体运动吗?举例:抛体运动:以一定的初速度将物体抛出,在空气阻力可以忽略的情况下,物体只受重力的作用。
提问:排球的运动属于抛体运动,如果运动员发球的速度是水平的,那么排球的运动是平抛运动吗?平抛运动:以水平的初速度将物体抛出,在空气阻力可以忽略的情况下,物体只受重力的作用。
二、新课讲解1.平抛运动的特点提问:平抛运动是曲线运动,研究曲线运动比较困难,可以转变为我们已经学习过的什么运动?实验演示:利用平抛竖落仪演示视频展示:利用虚拟实验展示两个小球分别做自由落体运动和匀速直线运动实验探究结果:平抛运动竖直方向是自由落体运动平抛运动水平方向是匀速直线运动2.平抛运动的速度提问:如图:一物体以初速度v0水平抛出,不计空气阻力,经过时间t运动到C点,求此时C的速度?第一步:建立直角坐系标,以抛出点为原点,以初速度v0作为x的方向,竖直方向为y轴方向。
3。
抛体运动的规律教学设计(秦华,邮编721013)【教材版本】《抛体运动的规律》是高一新课程必修2第5章《曲线运动》的第3节。
【设计理念】运动合成与分解方法是一种重要的物理方法,是本章的重点。
平抛运动是该方法的实例应用,同时平抛运动规律的研究中也可以引导学生灵活应用已学的匀变速运动规律解决新问题。
本节教学要突出“自主、善导、创新"的主题,通过自主探索——实例引入——目标导学——信息反馈,矫正回授—-学以致用等教学过程,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自主学习自行研究、共同探索新知识、掌握新方法。
学生通过实验研究,理论论证,发现平抛运动的特点,在老师的指导下突破难点内容,共同总结出平抛运动的规律.通过生动的实例,巩固知识点,提高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善于观察、认真分析的科学态度,勤于动脑思考的良好习惯和积极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教材分析】1.知识结构分析:抛体运动是自然界常见的运动形式,而本节重点研究的平抛运动是抛体运动的特例,本节课从理论上对抛体运动的规律做进一步的分析。
抛体的运动发生在平面内,需要在x、y两个方向上分别进行受力分析,在两个方向上分别应用牛顿定律和运动学的规律。
本节的学习可以看作是由特殊到一般的过程;同时也是对前面所学的运动的合成和分解的应用.更是学生自主设计、探索的好素材,在本章中有着重要的地位.有了上一节对运动的合成和分解的了解,再来学习抛体运动是水到渠成的事。
教材的这种结构能较好地突出理论与实践的统一,使学生明白物理规律既可以直接从实验得出,也可以用已知规律从理论上导出.2.知识发生发展过程分析:教材先通过几个实例的引入,使学生认识到拋体运动和平抛运动的概念,理解抛体运动的条件――空气阻力相对物体的重力可以忽略不计。
为了突破用数学知识分析归纳平抛运动的规律这个难点,通过用运动的合成和分解的方法,将平抛运动分解成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上的两个直线运动,分别研究这两个分运动的规律,最后再合成。
《5.4 抛体运动的规律》教学设计一、教学任务分析1.内容分析:本节选自人教版《物理》必修第二册第五章第四节,包括平抛运动的速度规律、平抛运动的位移规律和轨迹、一般的抛体运动三部分内容。
2.课标分析: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形成平抛运动的规律知识框架,知道平抛运动在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上的运动性质,对运动的合成与分解有更深一步的认识。
掌握并会运用平抛运动规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教材分析:平抛运动是本章的重点内容,是对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知识具体问题的应用,对后面斜抛等曲线运动的学习及现实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解决都有影响。
前面学生通过运动的合成与分解学习已有初步的理论基础,并且第三节通过实验方面探究了平抛运动的特点,认识了平抛运动的初步特征。
本节则是从理论方面进行分析推导,得出平抛运动的规律以及应用,因此本节要注重引导学生进行理论推导,掌握用“化曲为直”分析曲线运动的方法,对运动的合成与分解有更深入的认识。
二、教学对象分析高一学生已经具备较好的分析问题能力、知识迁移能力、数学知识储备。
并且学生刚学习过直线运动规律,对直线运动的分析方法记忆犹新;刚学过运动合成与分解的知识,对这一分析曲线运动的方法并不陌生,并且上一节刚通过实验探究,得到了平抛运动的特点,知道了研究曲线运动“化曲为直”的方法,这为本节课在方法上铺平了道路三、教学目标1.理解平抛运动的特点:初速度方向水平,只有竖直方向受到重力作用,运动轨迹是抛物线,匀变速曲线运动,加速度为g2.理解平抛运动可以看成水平的匀速直线运动与竖直方向上的自由落体运动的合成,并且这两个分运动互相独立。
3.掌握平抛运动的规律。
4.会运用平抛运动的规律解答实际问题5.知道分析复杂运动时分解或合成运动的物理思维方法,培养逻辑思维能力,使问题简单化四、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平抛运动的特点和规律;研究曲线运动的方法2.教学难点:平抛运动规律的探究;如何进行运动分解五、教学课时:1课时六、教学方法:情境创设教学法七、教学器材:平抛运动演示程序八、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回忆:在上节课,我们对最简单的抛体运动——平抛运动进行了实验探究,得出了平抛运动的特点是?生:水平方向是匀速直线运动;竖直方向是自由落体运动问题1:小黄在练习打枪,瞄准了同水平的一个苹果,在小黄扣动扳机的同时,小蓝将绳子剪断,小黄能否击中苹果?(在射程范围内,空气阻力忽略不计)生:会/不会师:我们来看一下模拟演示(介绍实验器材,模拟演示)师:我们看到,苹果被击中了,苹果在下落为什么子弹能够打中苹果呢?师:我们希望能够从理论方面进行分析解释(板书:§5.4 抛体运动的规律)(二)新课授课师:前面我们研究的都是直线运动,而平抛运动的轨迹是?生:曲线师:上节实验课中,探究平抛运动的特点我们采用的方法是?生:化曲为直师:运用化曲为直的方法,将平抛运动分解为?生: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师:将曲线运动与直线运动联系起来,运用旧知识解决新问题,今天就用相同方法进行研究创设情境:以初速度v0沿水平方向抛出一物体,在忽略空气阻力的情况下,物体做平抛运动。
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二《抛体运动的规律》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抛体运动的定义和基本特征,能够掌握空气阻力不考虑的情况下抛体的运动规律。
2.能力目标:通过实验方法掌握数据的处理和分析技能,并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和操作能力。
3.情感目标:引导学生在实验中尊重事实、尊重科学,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过程1.教学内容导入通过查找资料、观察运动直观现象的形式来引出抛体运动,并引导学生理解抛体运动的特征。
2.实验环节 2.1 实验目的:验证抛体运动公式2.2 实验材料:球、测量棒、计时器、直尺2.3 实验步骤 1. 实验员选定一个较平直的开阔地点,量好地面的起始线,设立竖直的杆子。
一个助手持测量棒站在杆子下方,另一个助手持球在离杆子一定高度处静止地握住球,另选一名计时员在自己前面等待。
2. 实验员向助手发出信号,助手迅速松手,同时计时员按下计时器开关,记录球从离地面ℎ高处起点到达测量棒下方所用的时间t。
反复测量3次,。
3. 重复实验依次选取不同高度ℎ的球从起求出平均值t点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每次实验选取的高度应有规律,记录下球到达测量棒下方所用的时间t。
每组数据记录3次,并求平均值t,t2,t3,取出平均值t。
4. 求解数据:1$\\frac{1}{2}gt_0^2,\\frac{1}{2}gt_1^2-h,\\frac{1}{2}gt_2^2-2h,\\frac{1}{2}gt_3^2-3h$,记录依次所求数据。
2.4 结论公示抛体垂直向上/下抛:$∆h=g\\frac{t^2}{2}$抛体向上/下抛任意角度: $y=vt\\sin \\theta -\\frac{1}{2}gt^2$$x=vt\cos \theta $三、教学反思1.教学过程中,结合生活实例进行讲解,使学生能够更好的理解抛体运动的特征以及相关理论知识。
2.通过实验操作过程中,能够使学生更加深入理解抛体运动的规律,并学会如何进行实验设计与数据处理。
二.课堂练习1.在空间某一点以大小相等的速度分别竖直上抛、竖直下抛、水平抛出质量相等的小球,不计空气阻力,经过相等的时间(设小球均未落地)()A.做竖直下抛运动的小球加速度最大B.三个小球的速度变化相同C.做平抛运动的小球速度变化最大D.做竖直下抛运动的小球速度变化最小2.关于斜抛运动的射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初速度越大,射高越大B.抛射角越大,射高越大C.初速度一定时,抛射角越大,射高越大D.抛射角一定时,初速度越大,射高越大3.某同学在做“研究平抛物体运动”的实验中,忘记了记录小球做平抛运动的起点位置O,A为物体运动一段时间后的位置,根据如图所示的数据,求出物体做平抛运动的初速度为______m/s。
(g=10 m/s2)4.小球在距地面高15 m处以某一初速度水平抛出,不计空气阻力,落地时速度方向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60°,则小球平抛的初速度为————m/s,当小球的速度方向与水平方向夹角为45°时,小球距地面的高度为————m。
(g取10 m/s2)5.一名滑雪运动员以20 m/s的速度从一平台水平飞出,落地点与飞出点的高度差为3.2 m,不计空气阻力,g取10 m/s2。
运动员飞过的水平距离为x,所用时间为t,则下列结果正确的是()A. x=16 m,t=0.50 sB. x=16 m,t=0.80 sC. x=20 m,t=0.50 sD. x=20 m,t=0.80 s板书设计:一、平抛运动1、运动特点:初速度沿水平方向且只受重力2、平抛运动的分解二、平抛运动的速度三、平抛运动的位移与轨迹1、位移2、轨迹四、一般的抛体运动斜抛物体的速度二.巩固练习三.小结222220x y v v v v g t =++=2222201()()2s x y v t gt =++=。
第五章抛体运动第4节抛体运动的规律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课题5-4 抛体运动的规律课型新课课时 2 主备人学习目标1、知道抛体运动的受力特点,会用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的方法对平抛运动进行理论分析。
2、理解平抛运动的规律,知道平抛运动的轨迹是抛物线,会计算平抛运动的速度及位移,会解决与平抛运动相关的实际问题。
3、认识平抛运动研究中等效替代的思想和“化繁为简”的思想,并能够用来研究一般的抛体运动。
4、通过用平抛运动的知识解决和解释自然、生活和生产中的例子,认识到平抛运动的普遍性,体会物理学的应用价值。
学习重点分析归纳抛体运动的规律。
学习难点运用数学知识分析归纳抛体运动的规律。
学情分析平抛运动是常见的曲线运动之一,可作为应用运动的合成和分解知识的典型案例,它也是研究一般抛体运动的基础。
本节在前一节用实验探究平抛运动特点的基础上,进一步从理论的角度分析得出平抛运动的规律,为一般抛体运动的研究和类平抛问题的求解奠定基础。
本节既是运动和力、牛顿运动定律应用的延续,又是研究曲线运动方法的具体应用,不仅涉及运动规律、牛顿运动定律,还涉及运动分析、受力分析和分解方法,以及建立坐标系、解决问题的程序与规范等,具有很强的综合性。
为了让学生深入体验解决问题的程序与规范,在教学中应将观摩学习与主动学习相结合。
首先由教师示范问题解决的过程,并提炼出相应的程序与规范,然后要求学生主动按照这一程序来解决新的实际问题。
在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展示学生的问题解决过程,让全体学生关注解决问题的程序是否完整和规范。
核心知识“等效替代”思想和“化繁为简”思想;运用平抛运动的知识解决和解释自然、生活和生产中的例子。
核心素养1、物理观念:用“演绎推理”的方法生成平抛运动的规律,使学生亲历物理观念建立的过程。
2、科学思维:利用已知的直线运动的规律来研究复杂的曲线运动,渗透“化曲为直”“化繁为简”“等效替换”等重要的物理思想。
3、科学探究:通过实例分析再次体会平抛运动的规律。
第一章:抛体运动【第一部分】知识点分布1.学会自然科学的一般研究方法,体验平抛运动规律的科学探究过程。
(重点)2.平抛运动的特点和规律。
(重点)3.平抛运动的研究方法——可以用两个简单的直线运动来等效替代。
(难点)【第二部分】高频常考知识点总结[情景]请你来当飞行员,在什么时候投放炸弹可以正好击中海盗船?一、平抛运动竖直方向的运动规律【演示实验】【猜想】请大家注意观察平抛运动的轨迹,发现它是一条曲线。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平抛运动在竖直方向上的分速度是越来越快的,但这个分速度到底是如何变化的,我们还是不清楚。
现在请大家来分析做平抛运动的物体在竖直方向上的受力情况。
在竖直方向上只受到重力的作用。
想一下我们前面学过的运动形式有没有只在重力作用下实现的?做自由落体运动的物体只受重力的作用。
既然竖直方向上只受重力的作用,与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的条件相同,根据我们上节课学的分运动的独立性原理知道,分运动在各自的方向上遵循各自的规律,我们能得出什么样的结论呢?平抛运动竖直方向上的分运动有可能是自由落体运动。
既然我们有了这样的猜想,为了验证它的正确性,我们来做下面这个实验:【实验探究】〖对比实验法:〗如右图所示,用小锤打击弹簧金属片,金属片把A球沿水平方向抛出,同时B球被松开,自由下落。
A、B两球同时开始运动。
先来分析两个小球做的分别是什么运动。
A球在金属片的打击下获得水平初速度后只在重力作用下运动,所以做的是平抛运动。
B球被松开后没有任何初速度。
且只受到重力的作用,因此做的是自由落体运动。
现在观察两球的运动情况,看两球是否同时落地。
这个地方教给大家一个判断两球是否同时落地的小技巧。
那就是不要用眼睛看,而是用耳朵听,两个小球落地后会不止蹦一下,我们只听它们落地的第一声响。
如果我们只听到一声响,说明两个小球同时落地,如果听到两个落地声,说明两个小球先后落地。
在做实验之前我们先来听一下一个小球落地的声音。
A、B两个小球从同一高度同时开始运动,又同时落地,这说明了什么问题啊?这说明了A球在竖直方向上的分运动的性质和B球的运动性质是一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