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修2018版 第五章第二部分
- 格式:pptx
- 大小:10.30 MB
- 文档页数:138
【课程学习】2018版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要点及习题(六)第五章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一、学习要点1.道德的起源和本质2.道德的功能和作用3.中华传统美德的基本精神4.中国革命道德的形成、发展、主要内容与当代价值5.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与原则6.公共生活中的基本道德规范7.网络生活中的基本道德要求8.职业生活中的基本道德规范9.正确的择业观和创业观10.家庭、家教、家风的重要性11.恋爱中的基本道德规范与正确的恋爱观12.家庭美德的主要内容13.个人品德及作用14.道德修养的正确方法15.高尚道德品格的锤炼16.道德修养与引领的路径感谢陪伴二、练习题(一)单项选择题1.自古以来,人们在探讨道德起源这一重大问题时提出了多种见解和理论,其中,马克思主义道德起源观是()。
A.天意神启论B.先天人神论C.情感欲望论D.生产方式论2. 马克思主义道德观认为,道德起源的首要前提是()。
A.实践B.自我意识C.社会关系D.劳动3. 马克思主义道德观认为,()是道德赖以产生的客观条件。
A.社会关系B.自我意识C.生产方式D.生产力4. 马克思主义道德观认为,()是道德产生的主观条件。
A.人的自我意识C.思维能力D.判断能力5.马克思主义道德观认为,道德在本质上是()的特殊调节方式。
A.社会经济关系B.社会利益关系C.社会政治形态D.社会意识形态6.马克思主义道德观认为,道德是反映()的特殊意识形态。
A.社会政治关系B.社会经济关系C.社会文化关系D.社会舆论关系7.人类道德发展的基本规律是()。
A.人类道德发展的历史进程与社会生产方式的发展进程大体一致B.人类道德的发展是一个曲折上升的历史过程C.人类道德的发展与法律的发展进程大体一致D.人类道德的发展是进步与落后、善良与邪恶斗争的历史8. 中华传统美德内容丰富、博大精深,“重视整体利益,强调责任奉献”是中华传统美德的基本精神之一。
在中华传统道德的诸多论辩中,其核心和本质的论辩是()。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各章重点梳理(2018年修订版.佐学佑考整理)绪论1、新时代概念:(P1-3)由19大提出,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
五层定义:(1)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时代;(2)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3)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不断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时代;(4)全体中华儿女劾力同心、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5)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时代。
2、中国梦(P4)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
(20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和20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0周年时,逐步并最终顺利实现)(1)历史的、现实的,也是未来産。
、彳(2)国家的、民族的,也是每一个中国人的。
.3、大学生如何做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P5)(1)根本要求: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
①崇高的理想信念,树立坚定的政治方向和远大的人生志向(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民族复兴为己任。
)②要有高强的本领才干,勤奋学习,全面发展。
③要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精神。
(2)夯实综合素质基础,着力提升思想道德素质和法治素养。
第一章人生的青春之间(-)名词解释1、人生视(P10):人生观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对于人生目的和意义的根本看法,是世界观在对待人生问题上的具体体现,是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主要包括人生目的、人生态度和人生价值三个方面。
2、人生目的(P10):人生目的是指生活在一定历史条件下的人,对“为什么活着”这一人生根本问题的认识和回答,是人在人生实践中关于自身行为的根本指向和人生追求。
3、人生态度(P11):人生态度是指人们通过生活实践形成的对人生问题的一种稳定的心理倾向和基本意愿。
4、人生价值(P12):人生价值是一种特殊的价值,是人的生活实践对于社会和个人所具有的作用和意义。
2018版思修课后思考题完整答案第一章:1.为什么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答:人生观就是人们关于人生目的、人生态度、人生价值等问题的总观点和总看法。
人们实践活动的目标以及对待生活态度都是由人生观决定的。
人生观即人生真谛,是对人本质的认识,从而对人生目的的确立以及人生价值意义。
马克思曾用辩证的唯物主义及历史唯物主义阐释过人的本质问题,并指出;“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在社会实践过程中,所经历的各种经历和体验及个人感悟,从而形成一种个人对人生的根本看法,价值判断及生活的态度,由此而形成个人人生观。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告诉我们,任何认识都有正确的与错误的之分,正确的人生观对人未来的成功具有导向作用,而错误的人生滚则阻碍人们向前发展,故确立人生观的必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2.如何理解人生目的,人生态度和人生价值的关系?为什么说人生目的是人生观的核心?答:(1):人生观的主要内容包括人生目的、人生态度和人生价值。
人生目的回答人为了什么活着,人生态度回答人应当如何活着,人生价值回答什么样的人生才有价值。
这三个方面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统一为一个有机整体。
人生目的表明人的一生追求什么,人生态度表示以怎样的心态实现人生目标,人生价值判定一个具体人生的价值和意义。
其中,人生目的决定着人们对待实际生活的基本态度和人生价值的评判标准,人生态度影响着人们对人生目的的持守和人生价值的评判,人生价值制约着人生目的和人生态度的选择。
大学生只有深刻理解人生目的、人生态度、人生价值三者间的辩证统一关系,才能准确把握人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2):人生目的是指生活在一定历史条件下的人在人生实践中关于自身行为的根本指向和人生追求。
人生目的是对“人为什么活着”这一人生根本问题的认识和回答,是人生观的核心,在人生实践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首先,人生目的决定人生道路。
人生目的规定了人生的方向,对人们所从事的具体活动起着定向的作用。
2018版思修课后思考题完整答案第一章:1.为什么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答:人生观就是人们关于人生目的、人生态度、人生价值等问题的总观点和总看法。
人们实践活动的目标以及对待生活态度都是由人生观决定的。
人生观即人生真谛,是对人本质的认识,从而对人生目的的确立以及人生价值意义。
马克思曾用辩证的唯物主义及历史唯物主义阐释过人的本质问题,并指出;“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在社会实践过程中,所经历的各种经历和体验及个人感悟,从而形成一种个人对人生的根本看法,价值判断及生活的态度,由此而形成个人人生观。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告诉我们,任何认识都有正确的与错误的之分,正确的人生观对人未来的成功具有导向作用,而错误的人生滚则阻碍人们向前发展,故确立人生观的必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2.如何理解人生目的,人生态度和人生价值的关系?为什么说人生目的是人生观的核心?答:(1):人生观的主要内容包括人生目的、人生态度和人生价值。
人生目的回答人为了什么活着,人生态度回答人应当如何活着,人生价值回答什么样的人生才有价值。
这三个方面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统一为一个有机整体。
人生目的表明人的一生追求什么,人生态度表示以怎样的心态实现人生目标,人生价值判定一个具体人生的价值和意义。
其中,人生目的决定着人们对待实际生活的基本态度和人生价值的评判标准,人生态度影响着人们对人生目的的持守和人生价值的评判,人生价值制约着人生目的和人生态度的选择。
大学生只有深刻理解人生目的、人生态度、人生价值三者间的辩证统一关系,才能准确把握人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2):人生目的是指生活在一定历史条件下的人在人生实践中关于自身行为的根本指向和人生追求。
人生目的是对“人为什么活着”这一人生根本问题的认识和回答,是人生观的核心,在人生实践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首先,人生目的决定人生道路。
人生目的规定了人生的方向,对人们所从事的具体活动起着定向的作用。
吸收和借鉴道德成果一、传承中华民族优良美德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传统文化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精神财富,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源头活水。
主要内容有:1. 重视整体利益,强调责任奉献。
公义胜私欲是中华传统美德的根本要求。
2. 推崇仁爱原则,注重以和为贵。
3. 提倡人伦价值,重视道德义务。
4. 追求精神境界,向往理想人格。
在物质生活基本满足的情况下,追求崇高的精神境界,把道德理想的实现看作人生诸种需要中最高层次的需要。
5. 强调道德修养,注重道德践履。
6. 中华传统美德的当代价值。
中华传统美德内容丰富,博大精深,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源头活水。
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精神财富。
这些传统美德蕴含中国智慧。
既可以为今天提供有益启发,为治国理政提供有益启示,为解决当代人类面临的道德难题提供重要启迪,为个人成才成长提供了宝贵精神营养。
7. 推动中华传统美德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中国传统道德是矛盾体,具有鲜明的两面性。
既有属于精华部分,也有属于糟粕部分。
要在去粗存精,去伪存真的基础上,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
努力实现中华传统美德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1)首先加强对中华传统美德挖掘和阐发。
通过科学的分析和鉴别,将其中具有当代价值的道德精神发掘出来。
总结传统美德中丰富的思想道德资源,对中华传统美德的观点进行新的阐释和激活,结合当代生活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
努力推动中华传统美德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2)用中华传统美德滋养社会主义道德建设。
按照是否有利于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否有利于建设社会主义道德体系、是否有利于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标准,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的原则。
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提供丰厚的道德资源,赋予社会主义道德以鲜明的民族特色。
二、发扬中国革命道德1. 中国革命道德的主要内容。
为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理想而奋斗,是革命道德的灵魂。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是贯穿中国革命道德的一根红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