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运用题答题方法解析
- 格式:doc
- 大小:38.50 KB
- 文档页数:5
语文语言文字运用答题技巧
语文语言文字运用答题技巧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审题干:在开始答题之前,需要认真审题,明确题目要求,把握题目所给的信息。
2. 析语境:在答题时,需要分析语言环境,理解句子间的关系,以及句子内部词语之间的关系。
3. 找方法:根据题目类型,选择合适的解题方法。
例如,对于词语辨析题,可以采用比较法、类比法等方法;对于语病题,可以采用语法分析法、类比法等方法。
4. 善归纳:在答题时,需要善于归纳总结,将答案表述清晰、简洁明了。
同时,要注意避免出现主观臆断和过度推断的情况。
5. 多练习:通过多做练习题,提高自己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加深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和掌握。
6. 查错漏:在完成答题后,需要检查答案中是否有错别字、语病等错误,并及时修正。
以上是语文语言文字运用答题技巧的一些要点,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初中语文语言实际运用所有题型和答题方法一、文字概括题【题例】那一年,国家正式决定,在中国西北、华北、东北风沙危害和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建设8000万亩防护林体系;从新疆到黑龙江,沿着万里风沙线,营造⒈42万里长的大型防风沙林带,形成“绿色万里长城”。
【指导】这类题,要求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一段文字的内容要点,也就是要对这段文字的内容进行压缩,提取最重要的信息。
解答这类题,应注意⒈排除多余信息,提炼出精当内容;⒉善于组织语言表达,做到通顺明了,无语病。
【分析】题例中的内容以事件为主,而且包括两个分项内容(根据分号判断),即“建设防护林体系”,“营造防风沙林带”。
另外,事件的施动者“国家”不可少,“万亩”、“万里”形容路线之长,这些均为精当的内容。
由此,这则消息可概括为:国家决定建设万亩防护林体系和营造万里防风沙林带的“绿色万里长城”。
【训练】我国新一代质优价廉的大屏幕高清晰度彩色电视机,将于今年10月份全面上市。
据介绍,这种精密显像,无闪烁的保健电视机,是引进美国先进的视频芯片生产的。
这种芯片能将原来电视的隔行扫描变为逐行扫描,与电脑显示相同,从根本上解决了传统电视机存在的画面闪烁的清晰度差的问题。
(精当内容:我国新一代质优价廉的大屏幕高清晰度彩色电视机,将于今年10月份全面上市。
)二、图表转述题【题例】读下表,描述我国人口增长的状况年份1764年1840年1949年1982年1995年人口 2.1亿 4.1亿 5.4亿10.3亿12亿㈠从总体上看,自1949年至1995年,我国人口㈡由于实行计划生育政策,自1982年至1995年,我国人口【指导】这类题,要求能够从图表中看出各项数字、事物之间的关系,概括出作者的观点或结论,用简明的语言转述图表的内涵。
语言运用之效果题答题思路【设题角度】1、比较型:将原句与题干所给句子比较,如: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改写成:“……”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2、整体语段分析型:如:文中画线的句子有何特点?请简要分析。
【答题角度小结】1、修辞手法:找出句中使用的修辞手法,并分析手法的效果、好处。
如比喻的生动形象;拟人把物人格化,富于情趣;排比能增强语言的气势,起突出强调的作用……2、句式特点:长短句:长句是用词较多、结构复杂的句子;短句是短小精悍、节奏短促、生动明快、活泼有力、节奏性强的句子。
多使用短句,使语言简洁明快,富有节奏感。
长短句结合,使句子错落有致,节奏富于变化。
整散句:整句是结构相似,形式比较匀称整齐的句子,如对偶、排比即属此类。
整句形式整齐,节奏和谐,富有气势。
散句则是形式错落,结构不整齐的句子。
散句表意灵活自然,可根据语境灵活运用。
多使用整句,使语言形式整齐,音节和谐,气势增强。
整散句结合,使语句波澜起伏,句式参差,错落有致,节奏顿挫,音韵和谐。
倒装句强调的是前置或后置的部分;设问句常能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反问句常能给人语气强烈、掷地有声的感觉;双重否定句则肯定的意味更加浓烈。
3、改变语序:起强调、突出作用。
(参照句式特点中的“倒装句”,并注意观察题干中哪一部分与原文有变化,变化的部分往往就是作者强调的重点。
)4、语体特点:口语自然亲切、活泼生动,灵活简短;书面语庄重严谨。
(要根据语境选择合适的语体)5、精妙用词:动词、形容词、拟声词、叠音词、名词罗列等都是极富特色的,都有其独特的表达效果。
一个动词尤其是非动词活用为动词往往能够使语言生动形象;形容词不仅可以从形、声、色、光等方面点出事物的特点,还能传达出作者的情感;运用拟声词可以使描写生动逼真,使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叠词能增强语言的韵律感或是起强调作用;名词罗列,从而形成多个具有特定意义的意象及多个意象叠加的现象,如一个特写的镜头,营造出特定的意境。
图表题1、审题方法(1)第一步:仔细审读扣题旨。
包括审读图表的标题、内容和题目要求。
有些细节(如表注)也要认真审读。
①审标题。
标题往往是对整个图表内容的概括,反映了图表的主题。
因此标题对我们答题起到了提示、指向作用。
抓住了标题,就圈定了答题的范围,把握了答题的主题,明确了解题方向,答题就不会走题。
②审图表。
图表是得出结论或反映问题的主要依据。
在审图表时,要特别重视数据变化。
数据的变化往往说明了某项问题,而这可能正是这个材料的重要之处,这也是得到结论的源头。
我们可对图表中的数据进行横向和纵冋的比较,在比较中发现变化,发现差距,发现冋题,从而得岀结论。
③审要求。
根据考题要求提供的“信息”,带着“问题”审读图表,使审读图表更具指向性,更准确地把握图表的中心(尤其是在有些图表没有标题,但在题目要求中告诉你这是一张什么图表时)。
同时也只有根据要求答题,才能有的放矢,避兔答题偏向。
(2)第二步:认真思考找规律。
在前面仔细审题的基础上,根据观察所得,结合标题、图表内容和要求,运用比较、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等思维方法进行思考,分析出表中有关材料的相互联系,从中找出规律性的东西。
①首先应读图名、读图例、读内容、读功能、读附注等环节,不局限于某一点或某面,不放过图表中的任何一个细节,进行正面和侧面、纵向和横向的多维思维;②其次,及时筛选信息,努力寻找信息点,从图表中提取有效信息,找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切入点,揭示图表的本质和要旨;③然后把数据或图示信息转换成文字,实现质的飞跃。
(3)第三步:准确归纳善表述。
①首先要根据要求来答题,问什么答什么,怎样问怎样答;②其次,归纳概括是这类题目的共同点,不少题目常有字数限定,所以语言表达一定要简明、扼要、有条理。
总之,解答看图表述题时一个完整的过程:仔细审题是前提,认真思考是关键,准确表述既是目的又是终结。
只要掌握了解题技巧,进行一定的训练,重点抓好书面表达的准确性,就一定能做好图表分析题。
专题02:选准角度,赏析语言第一部分:方法指导1.赏析语言一般从用词、修辞手法、写作方法、句式、内涵或哲理等角度进行,通常分三步:第一步,指明句子所用的修辞手法、描写方法、表达方式或富有表现力的动词、形容词等:第二步,结合语境来分析其作用:第三步:与中心意思和作者的思想感情联系,说明作用。
2.运用修辞句的赏析:①比喻:本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比作×××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表达了作者×××思想感恶情。
②拟人:本句运用的拟人的修辞手法,把×××人格化,生动形象的表现了×××,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③夸张:本句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突出表现了事物×××的特征,表达了作者×××思想感情。
④对比:本句运用了对比的修辞手法,突出了事物×××的特征。
⑤反语:本句运用了反语的修辞手法,显得幽默风趣,讽刺了×××,流露了作者×××的感情。
⑥排比:本句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加强语气,富有气势,抒发了×××强烈的×××感情。
第二部分:答题格式本句运用了×××的修辞手法(描写方法或富有表现力的词语),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表达了作者×××思想感情。
第三部分:真题演练一、(2020年山东济南市中考)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问题。
时光的往事鲍尔吉•原野①①这里是阳光小区,我和父母住在这里。
我们仨经常聊天,他们说六七十年前的事,我说这些年的事。
专专——专专专专专专专专专专专专专专专专专专专内容梳理2018年,全国三套试卷继续考查了成语、病句、连贯三个常规考点,但完全颠覆了全国卷延续多年的命题形式,采用的三体合一的文段组合新题型。
这种新题型更凸显了语文生活化、情境化、实用化的学科特点。
二轮复习应在一轮多积累、准辨析的基础上,重在练熟技巧,多用排除法,提高解题速度和准度。
【技法回顾】题型一:病句。
首先,提取划横线句子的主干,分析该句子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成分残缺等语病。
然后,分析各个部分的修饰成分,看修饰语与中心语是否搭配,多重修饰语之间有无语序不当、并列不当等问题。
其次对比选项,要注意,划横线句子存在的每一处语病都要修改,正确修改后的语句不能改变句子的原意,要跟前后文衔接起来。
另外,在做题时可先排除本身有语病的选项。
题型二:连贯。
解答这类题时,应从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入手。
内容上,可以思考话题的统一性、事理的相承性和意境的协调性;形式上可以思考前后的照应性、句式的一致性和音节的和谐性。
然后借助选项的特点进行排除。
题型三:解答这类题时,应注意以下两点:1、分析横线前后语句的意思。
一般而言,句子的上下文暗含对成语的解释说明。
2、辨析近义成语的细微差别,可以从使用对象、意思、情感色彩等方面进行分析。
典型题目1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中国制造”的30秒形象广告,在美国电视有线新闻网连播六周,这很让国内媒体____。
一则30秒的形象广告果真有____的神力,能够在海外重塑中国国家形象?事实上,“中国制造”的意义.似乎更多是“内向”的,而不是“外向”的。
这是我们经过内部资源____的整合以后的第一次行业集体发声。
多年以来,中国企业并无对外宣示品牌价值的整体形象设计,往往各拉各的调,各吹各的号,相互间更谈不上经由高度提高产生诸如“美国精神”韩国风格”等等附加的文化价值。
此外,为“中国制造”正名,仅仅凭海外形象策划,还只是浅层次的努力;专心做好国内的事情,又何尝不是另一种意义上的形塑?国内一些民族主义者总指责外国企业、外国政府乃至一些外国人士对“中国制造”的敌意,其中固然有不必要的误解,但从另一方面看,( )即便出口产品都过得硬,可次第发生在国内的产品伤害消费者事件却也是____的,在地球村时代,此种恶劣与负面,恐怕是做多少秒正面形象广告,都很难一时完全“正名”。
语言文字运用是考试中的重要一环,特别是在语文、英语等科目中,考生需要具备良好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
在考试中,针对语言文字运用题型的归纳及答题方法,对于提高考生的答题效率和准确性非常重要。
本文将就语言文字运用题型的归纳及答题方法进行详细阐述。
一、语言文字运用题型的归纳语言文字运用题型主要包括语法填空、词汇运用、改错、选词填空、翻译等多种题型。
每一种题型都有其特点和要求,考生需要根据题目的具体要求有针对性地进行准备和练习。
1. 语法填空:要求考生根据上下文和语法规则,在指定的空格处填入适当的词语,使整个句子通顺、准确。
这类题型考察了考生对语法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运用能力。
2. 词汇运用:要求考生根据上下文和词语的搭配规则,选择正确的词语填入空格,使句子表达准确、地道。
这类题型考察了考生对词汇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 改错:要求考生在句子中找出并改正错误的地方,使句子表达准确、通顺。
这类题型考察了考生对语法和词语用法的掌握能力。
4. 选词填空:要求考生根据上下文和词语的语境,选择正确的词语填入空格,使整个句子通顺、意思连贯。
这类题型考察了考生对词语用法和语境的理解能力。
5. 翻译:要求考生根据所给句子,进行正确、流畅的翻译。
这类题型考察了考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二、答题方法针对不同的语言文字运用题型,考生需要采取相应的答题方法,以确保在短时间内完成题目,并且达到较高的准确率。
1. 语法填空:考生在答题时,首先要仔细阅读句子上下文,理解整个句子的意思和上下文的语境。
根据句子的语法和逻辑关系,在知识储备和语感的指导下,选择适当的词语填入空格,使整个句子通顺、准确。
2. 词汇运用:考生在答题时,需要根据上下文和词语的搭配规则,选择正确的词语填入空格。
此时,考生应该根据所学的词汇知识和语感,在不同词语之间进行准确的选择,并且保持语境的连贯性。
3. 改错:考生在答题时,需要仔细阅读句子,找出并改正句中的错误,要求考生对语法和词语用法有较高的敏感度和鉴别能力。
语言运用题答题方法解析语言运用题答题方法解析在近年的高考语文试题中,有一类题被誉为高考试验田,它就是语言综合运用题(简称语用题)。
这里即以2016年高考语言综合运用题为例,进行答题方法的解析,从而把脉这一高考题型的命题动向及设题规律。
1因境补文【真题再现·全国卷】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5分)气候是一种复杂的自然现象,不仅决定着土壤、植被类型的形成,改变着地表形态,。
人们的生活、生产、建设无不需要考虑气候的影响。
气候已成为一种自然资源,供人类充分利用,为人类造福。
但是,,有时会带来某些灾害。
所以,人们会利用一些方法,在一定区域内改变气候状况,。
【命题解析】因境补文,主要是从句子衔接的角度,考查学生补写句子的能力。
此类题目看似容易,实则难度较大。
所空部分,有的同学以为放什么都可以,其实这是错误的,其实所填内容有着严格的限制。
这一知识点,能较好地测试考生阅读理解能力、逻辑思维的条理性和语言表达的连贯性,是考查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手段。
解题时,要综观整个语段,把握所给文字的核心话题,依据相关提示,准确进行补写,使整段文字语意连贯起来。
解答时要找准话题,考虑语境的和谐,还要注意逻辑事理。
【指点迷津】因境补文,从形式上看,字数不要太多;从内容上看,语句须精练。
当然,还有我们刚才提到的重要一点,把握整段文字内在的核心。
通常情况下,因境补文可以考虑四步走:第一步,阅读所给文段,了解文段的性质和内容,确定中心;第二步,分清句间上下文的逻辑关系,确定句子的性质;第三步,注意标点符号的暗示作用;第四步,结合文本,根据字数要求,提炼概括答案。
本题我们可以这样来思考。
第一处,前面说不仅……,后面自然是而且……,具体的内容应结合横线后面的句子内容填写;第二处,但是表示折,前面是说为人类造福,后面自然要说利用不当给人类带来的影响;第三处,根据利用方法改变气候状况,接下来横线上就应填写这样做的目的,很明显,此处的目的应当是好的方面。
抓住句子中的关联词,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参考答案】而且影响人类的生存气候并非完美无缺来降低气候灾害的几率2宣传标语【真题再现·天津卷】2016年是莎士比亚逝世400周年,为纪念这位戏剧大师,某剧院策划了系列演出活动,请为该活动拟写一条宣传语。
(3分)【命题解析】设计宣传标语的目的是为了实现特定目标,取得宣传鼓动的效果。
标语口号往往是用通俗的语言诠释重要的观念,传递最新的信息,因而其最重要的特征就是:语言简洁凝练,易于传播,具有宣传性和鼓动性。
句式简短、字数较少、表情达意准确,是标语语言简洁的基本要求。
拟写时要注意以下三点:能体现本次活动的宗旨,语言表达有文采,同时要有创意。
拟写宣传标语能考查考生的语言理解和运用能力,尤其能够考查出考生的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
那些读死书、死读书的考生,恐怕很难写出出彩的宣传标语。
【指点迷津】同学们应当清楚,宣传标语的主要目的是营造气氛,调动大家的积极性,号召大家主动参与。
书写标语要适应情境的要求,凡是与情境相悖的做法都是徒劳的,也是无益的。
由于受特定的场合和表达手段的限制,标语不能使用较长的句子,多为简单的无主句。
一般为动宾结构,要通俗易懂,表意准确,避免华丽的辞藻。
同学们还要注意,哪些人看标语,向看标语的人传递哪些信息,看完标语后人们会受到哪些启发。
标语应该考虑受众的大众性,尽可能地为大多数人所接受。
为使之形象生动,便于理解,一般可使用修辞,但不宜使用比较冷僻的修辞手法,一般也不使用夸张、设问、反问等修辞手法。
本题的宣传标语是为纪念莎士比亚逝世400周年的系列演出活动而写的,那么内容上就必须与该活动有关,与莎士比亚有关。
拟写时,可以从莎士比亚的经典喜剧作品或者莎士比亚取得的艺术成就切入。
作答时,还要有创意,有文采。
【参考答案】四大悲剧,四大喜剧,人生悲喜尽在其中;穿越时空,走进莎翁,大师风范历久弥新。
3写倡议书【真题再现·浙江卷】在空格处分别补写出倡议的理由和具体内容。
(两处字数各不超过40个字)(5分)倡议书各位同学:乘坐公交是很多市民日常出行的选择。
众所周知,。
可是,我市不文明乘车现象时有发生,甚至发生老人被人挤倒而摔成粉碎性骨折的悲剧。
为此,我们向全校同学发出倡议:。
文明乘车,从我做起!让我们用自己的行动为城市增光添彩!XX中学学生会X年X月X日【命题解析】倡议书,一般是由某一组织或社团拟定、就某事向社会提出建议或提议社会成员共同去做某事的书面文章。
它作为日常应用写作中的一种常用文体,在现实社会中有着较为广泛的运用。
倡议书的写作一般应注意三点。
一摆情况:以引起对方的注意;二讲理由,以引起对方的思考;三提建议,希望对方如何行动。
前两部分内容为铺垫,第三部分才是主体。
各部分的内容可多可少,可长可短,视具体情况而定。
【指点迷津】文章或语句要符合倡议书的文体要求,符合其特殊格式和语言要求。
要注意发出倡议的人的身份,还要考虑一定的场合。
本题取材于现实生活,有时代特点和现实意义,注重对应用文写作能力的考查。
既然是文明乘车的倡议,具体的措施就要科学、合理、易行,务必注意倡议对象是学生。
倡议的内容要紧紧围绕文明乘车展开,要有可行性,语言表达要准确、鲜明。
根据倡议书中已有的信息可知,第一处补写的内容应该是文明乘车的意义,第二处补写的内容应该是倡议的具体内容。
文明乘车的意义可从安全、省时、个人素养的体现等方面去展开。
【参考答案】文明乘车让出行更安全,更高效,体现了一个人的基本素养,也有益于社会和谐。
自觉排队,有序上车;尊老爱幼,主动让座;举止文明,谈吐有礼。
4图文换【真题再现·全国卷】下面是某校团委中国梦演讲赛工作的初步构思框架,请把这个构思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得当,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85个字。
(6分)【命题解析】图文换作为一种既考查读图能力,又考查语言表达能力的题型,能够较好地考查考生思维的深度与广度,近两年来越来越受到命题者的青睐。
这类题型往往有以下两个显著特点:一是有内涵,即所给材料均蕴含一定的信息,或揭示某种规律,或表达某种寓意;二是有规律,即所给材料往往有特定的规律,由此可做出判断、推知结论。
图形素材多取自各类报刊、书籍等。
图文换类语用题对考生语言表达的简明、得体、连贯、准确、鲜明、生动等方面的要求较高,题干常会对语言表达的要求给出明确规定,考生审题时必须看清语言表达的相关要求。
这种题型没有丝毫夸张的成分,与人们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
从这个角度来看,在平时的学习中,同学们千万不能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定要在埋头读书的同时,时刻抬头看看这日新月异的世界。
【指点迷津】答此题时要注意题目中的关键词;注意题目中的特殊限制;注意在表达中不能出现语病,特别是在反映事物变化或规律时,选用词语要准确;针对题目要求和图表内容复核答案,不可将对信息添枝加叶,不可用主观想象代替画面中并不存在的东西,并检查有无遗漏、多余或表述不详等错误。
解答本题要注意如下问题:一是看清题目要求,明确陈述对象——中国梦演讲赛;二是把握概念间的关系,方框里的词语属于关键概念,是流程中的关键环节;三是分析几个概念在整个事件或行为过程中的地位及作用,并分析其间的关系,如因果、条件、递进、并列、折、承接等,然后再选定一定的过渡词语或关联词语,把句子串联起来。
【参考答案】中国梦演讲赛拟于5月4日举行,赛事需要组织和宣传。
组织工作需要报告厅,选拔20名参赛者,最后评出6个奖项。
宣传工作包括出海报、组稿,并在学校网站和校报上进行报道。
5提取关键词【真题再现·浙江卷】提取所给材料的主要信息,在横线处写出四个关键词。
(4分)引力全称万有引力,指具有质量的物体之间加速靠近的趋势,简单说就是物体之间相互吸引的作用力。
在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的视野里,引力等价于弯曲的时空。
而引力波就是在弯曲的时空这个大背景下,当发生有质量物体加速运动导致的扰动时,由此产生的波动如波纹一样向外传播的现象。
一个世纪前,爱因斯坦预测了引力波的存在,但近百年来,科学家们并未找到证明它存在的直接证据。
华盛顿当地时间2016年2月11日,美国激光干涉引力波观测台(LIGO)实验组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首次直接观测到了由两颗恒星级黑洞13亿年前合并产生的引力波。
这是科学史上又一次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发现。
引力波的发现对普通人的生活会产生什么影响?科学家们表示,一个新的重大科学发现,总会给人类社会带来无法预估的发展。
18世纪藐视电磁波的麦克斯韦理论确认的时候,也没有人知道会给人类带来什么,但是现在不管是电视机还是移动,都与电磁现象有关。
【命题解析】读过规范学术论文的同学都知道,除了正文外,论文中还要有摘要、关键词、参考文献。
其中,关键词就是从报告、论文中选取出来的用以表示全文主题内容信息款目的单词或术语。
从这一概念就可以理解,作为学术论文的关键词必须是单词或术语。
同学们应当明确,单词是指能包含一个词素(语言中最小的有意义的单位)的词或语言里最小的可以自由运用的单位,术语则是指某个学科中的专业用语。
就现在我们讨论的内容,可以搜索出高考、压缩语段、关键词,那么这三个词就可称为本题的关键词了。
【指点迷津】提取关键词,说到底就是要善于提取核心信息。
这是一种压缩信息类的题型,考查学生提取关键信息的能力。
从能力考查的角度看,提取关键词实际上是考查对语言材料的准确理解与正确分析能力,而这些能力又是日常语文学习中必不可少的基本能力,是在阅读理解中经常运用的能力。
其实,解答所有压缩类题目,均可先给文本分层,然后分别概括各层大意,再把各层大意概括为一句话或几个句子。
而提取关键词的题目不过是多了一个环节,即把句子主干提炼出来。
本题一共三个自然段,可分为三层:第一层大意是引力波是什么,第二层大意是美国首次发现引力波,第三层大意是引力波的发现将对人们的生活产生影响,概括起来就是:美国首次发现引力波,它将对人类生活产生影响。
这两个句子的主干为:主语——美国、引力波,谓语中心词——发现、产生,宾语中心词——引力波、影响。
分析提炼后,即可得出答案。
【参考答案】引力波;首次(美国);发现;影响(意义)6新诗简评【真题再现·天津卷】下面是今人根据李商隐《夜雨寄北》译写的一首新诗,请从所给两题中任选一题作答,要求120字左右。
(9分)(1)选择一个角度(如意象、意境、结构、语言等)对新诗加以简评。
(2)…………会有一天,我跟你说起今夜的雨,弥漫的水气,浸润了远来的家书。
窗外的池塘,秋水涨满,我在想,你是怎样写下了我的称呼。
故乡好远,阻隔着千山万水,归期迷茫,日日在手指间飘忽。
离人的思念,就像那红烛的芯子,刚刚剪去,又悄悄长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