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数学(同济大学版)-课程讲解-1.2数列的极限
- 格式:doc
- 大小:1023.00 KB
- 文档页数:8
第一篇 函数、极限与连续第一章 函数、极限与连续高等数学的主要内容是微积分,微积分是以变量为研究对象,以极限方法为基本研究手段的数学学科.本章首先复习函数相关内容,继而介绍极限的概念、性质、运算等知识,最后通过函数的极限引入函数的连续性概念,这些内容是学习高等数学课程极其重要的基础知识.第1节 集合与函数1.1 集合1.1.1 集合讨论函数离不开集合的概念.一般地,我们把具有某种特定性质的事物或对象的总体称为集合,组成集合的事物或对象称为该集合的元素.通常用大写字母A 、B 、C 、 表示集合,用小写字母a 、b 、c 、 表示集合的元素.如果a 是集合A 的元素,则表示为A a ∈,读作“a 属于A ”;如果a 不是集合A 的元素,则表示为A a ∉,读作“a 不属于A ”.一个集合,如果它含有有限个元素,则称为有限集;如果它含有无限个元素,则称为无限集;如果它不含任何元素,则称为空集,记作Φ.集合的表示方法通常有两种:一种是列举法,即把集合的元素一一列举出来,并用“{}”括起来表示集合.例如,有1,2,3,4,5组成的集合A ,可表示成A ={1,2,3,4,5};第二种是描述法,即设集合M 所有元素x 的共同特征为P ,则集合M 可表示为{}P x x M 具有性质|=.例如,集合A 是不等式022<--x x 的解集,就可以表示为{}02|2<--=x x x A .由实数组成的集合,称为数集,初等数学中常见的数集有:(1)全体非负整数组成的集合称为非负整数集(或自然数集),记作N ,即 {} ,,,3,2,1,0n N =;(2)所有正整数组成的集合称为正整数集,记作+N ,即 {} ,,,3,2,1n N =+;(3)全体整数组成的集合称为整数集,记作Z ,即{} ,,,3,2,1,0,1,2,3,,,n n Z ----=;(4)全体有理数组成的集合称为有理数集,记作Q ,即⎭⎬⎫⎩⎨⎧∈∈=+互质与且q p N q Z p q p Q ,,;(5)全体实数组成的集合称为实数集,记作R .1.1.2 区间与邻域在初等数学中,常见的在数集是区间.设R b a ∈,,且b a <,则(1)开区间 {}b x a x b a <<=|),(;(2)半开半闭区间 {}b x a x b a <≤=|),[,{}b x a x b a ≤<=|],(;(3)闭区间 {}b x a x b a ≤≤=|],[; (4)无穷区间 {}a x x a ≥=+∞|),[, {}a x x a >=+∞|),(,{}b x x b ≤=-∞|],(, {}b x x b <=-∞|),(,{}R x x ∈=+∞-∞|),(.以上四类统称为区间,其中(1)-(4)称为有限区间,(5)-(8)称为无限区间.在数轴上可以表示为(图1-1):(1) (2)(3) (4)(5) (6)(7) (8)图 1-1 在微积分的概念中,有时需要考虑由某点0x 附近的所有点组成的集合,为此引入邻域的概念.定义1 设δ为某个正数,称开区间),(00δδ+-x x 为点0x 的δ邻域,简称为点0x 的邻域,记作),(0δx U ,即{}δδδ+<<-=0000|),(x x x x x U {}δ<-=|||0x x x .在此,点0x 称为邻域的中心,δ称为邻域的半径,图形表示为(图1-2):图1-2 另外,点0x 的邻域去掉中心0x 后,称为点0x 的去心邻域,记作),(0δx U o ,即{}δδ<-<=||0|),(00x x x x U o,图形表示为(图1-3):图1-3其中),(00x x δ-称为点0x 的左邻域,),(00δ+x x 称为点0x 的右邻域.1.2函数的概念1.2.1函数的定义定义2 设x 、y 是两个变量,D 是给定的数集,如果对于每个D x ∈,通过对应法则f ,有唯一确定的y 与之对应,则称y 为是x 的函数,记作)(x f y =.其中x 为自变量,y 为因变量,D 为定义域,函数值)(x f 的全体成为函数f 的值域,记作f R ,即{}D x x f y y R f ∈==),(|.函数的记号是可以任意选取的, 除了用f 外, 还可用“g ”、“F ”、“ϕ”等表示. 但在同一问题中, 不同的函数应选用不同的记号.函数的两要素:函数的定义域和对应关系为确定函数的两要素.例1 求函数211x x y --=的定义域. 解 x1的定义区间满足:0≠x ;21x -的定义区间满足:012≥-x ,解得11≤≤-x . 这两个函数定义区间的公共部分是1001≤<<≤-x x 或. 所以,所求函数定义域为]1,0()0,1[ -.例2 判断下列各组函数是否相同.(1)x x f lg 2)(=,2lg )(x x g =; (2)334)(x x x f -=,31)(-=x x x g ;(3)x x f =)(,2)(x x g =.解 (1)x x f lg 2)(=的定义域为0>x ,2lg )(x x g =的定义域为0≠x .两个函数定义域不同,所以)(x f 和)(x g 不相同. (2))(x f 和)(x g 的定义域为一切实数.334)(x x x f -=)(13x g x x =-=,所以)(x f 和)(x g 是相同函数.(3)x x f =)(,x x x g ==2)(,故两者对应关系不一致,所以)(x f 和)(x g 不相同. 函数的表示法有表格法、图形法、解析法(公式法)三种.常用的是图形法和公式法两种.在此不再多做说明.函数举例: 例3 函数⎪⎩⎪⎨⎧>=<-==0,10,00,1sgn x x x x y ,函数为符号函数,定义域为R ,值域{}1,0,1-. 如图1-4:图1-4 例4 函数[]x y =,此函数为取整函数,定义域为R , 设x 为任意实数, y 不超过x 的最大整数,值域Z . 如图1-5:图1-5 特别指出的是,在高等数学中还出现另一类函数关系,一个自变量x 通过对于法则f 有确定的y 值与之对应,但这个y 值不总是唯一.这个对应法则并不符合函数的定义,习惯上我们称这样的对应法则确定了一个多值函数.1.2.2 函数的性质设函数)(x f y =,定义域为D ,D I ⊂.(1)函数的有界性定义3 若存在常数0>M ,使得对每一个I x ∈,有M x f ≤)(,则称函数)(x f 在I 上有界.若对任意0>M ,总存在I x ∈0,使M x f >)(0,则称函数)(x f 在I 上无界.如图1-6:图1-6例如 函数 x x f sin )(=在),(+∞-∞上是有界的:1sin ≤x .函数 xx f 1)(=在)1,0(内无上界,在)2,1(内有界.(2)函数的单调性 设函数)(x f y =在区间I 上有定义, 1x 及2x 为区间I 上任意两点, 且21x x <.如果恒有)()(21x f x f <, 则称)(x f 在I 上是单调增加的;如果恒有)()(21x f x f >, 则称)(x f 在I 上是单调递减的.单调增加和单调减少的函数统称为单调函数(图1-7).图1-7(3)函数的奇偶性 设函数)(x f y =的定义域D 关于原点对称.如果在D 上有)()(x f x f =-, 则称)(x f 为偶函数;如果在D 上有)()(x f x f -=-, 则称)(x f 为奇函数.例如,函数2)(x x f =,由于)()()(22x f x x x f ==-=-,所以2)(x x f =是偶函数;又如函数3)(x x f =,由于)()()(33x f x x x f -=-=-=-,所以3)(x x f =是奇函数.如图1-8:图1-8从函数图形上看,偶函数的图形关于y 轴对称,奇函数的图形关于原点对称.(4)函数的周期性 设函数)(x f y =的定义域为D . 如果存在一个不为零的数l ,使得对于任一D x ∈有()D l x ∈±, 且())(x f l x f =±, 则称)(x f 为周期函数, l 称为)(x f 的周期.如果在函数)(x f 的所有正周期中存在一个最小的正数,则我们称这个正数为)(x f 的最小正周期.我们通常说的周期是指最小正周期.例如,函数x y sin =和x y cos =是周期为π2的周期函数,函数x y tan =和x y cot =是周期为π的周期函数.在此,需要指出的是某些周期函数不一定存在最小正周期.例如,常量函数C x f =)(,对任意实数l ,都有)()(x f l x f =+,故任意实数都是其周期,但它没有最小正周期.又如,狄里克雷函数⎩⎨⎧∈∈=c Qx Q x x D ,0,1)(, 当c Q x ∈时,对任意有理数l ,c Q l x ∈+,必有)()(x D l x D =+,故任意有理数都是其周期,但它没有最小正周期. 1.3 反函数在初等数学中的函数定义中,若函数)(:D f D f →为单射,若存在:1-fD D f →)(,称此对应法则1-f 为f 的反函数.习惯上,D x x f y ∈=),(的反函数记作 )(),(1D f x x f y ∈=-.例如,指数函数),(,+∞-∞∈=x e y x 的反函数为),0(,ln +∞∈=x x y ,图像为(图1-9)图1-9反函数的性质:(1)函数)(x f y = 单调递增(减),其反函数)(1x fy -=存在,且也单调递增(减). (2)函数)(x f y =与其反函数)(1x f y -=的图形关于直线x y =对称. 下面介绍几个常见的三角函数的反函数:正弦函数x y sin =的反函数x y arcsin =,正切函数x y tan =的反函数x y arctan =. 反正弦函数x y arcsin =的定义域是]1,1[-,值域是⎥⎦⎤⎢⎣⎡-2,2ππ;反正切函数x y arctan =的定义域是),(+∞-∞,值域是⎪⎭⎫ ⎝⎛-2,2ππ,如图1-10:9图1-101.4复合函数定义4 设函数f D u u f y ∈=),(,函数f g g D R D x x g u ⊂∈=值域,),(,则 ()()g D x x g f y x g f y ∈==),()( 或称为由)(),(x g u u f y ==复合而成的复合函数,其中u 为中间变量.注:函数g 与函数f 构成复合函数g f 的条件是f g D R ⊂,否则不能构成复合函数.例如,函数]1,1[arcsin -∈=u u y ,,R x x u ∈+=,22.在形式上可以构成复合函数()2arcsin 2+=x y . 但是22+=x u 的值域为]1,1[),2[-⊄+∞,故()2arcsin 2+=x y 没有意义. 在后面的微积分的学习中,也要掌握复合函数的分解,复合函数的分解原则: 从外向里,层层分解,直至最内层函数是基本初等函数或基本初等函数的四则运算.例5 对函数x a y sin =分解.解 x a y sin =由u a y =,x u sin =复合而成.例6 对函数)12(sin 2+=x y 分解.解 )12(sin 2+=x y 由2u y =,v u sin =,12+=x v 复合而成.1.5初等函数在初等数学中我们已经接触过下面各类函数:常数函数:C y =(C 为常数);幂函数:)0(≠=ααx y ;指数函数:)10(≠>=a a a y x 且;对数函数:)10(log ≠>=a a x y a 且;三角函数:x y x y x y x y x y x y csc ,sec ,cot ,tan ,cos ,sin ======; 反三角函数:x arc y x y x y x y cot ,arctan ,arccos ,arcsin ====.这六种函数统称为基本初等函数.定义5 由基本初等函数经过有限次的四则运算和有限次的复合步骤所构成的并用一个式子表示的函数,称为初等函数.例如,x e y sin =,)12sin(+=x y ,2cot x y =等都是初等函数. 需要指出的是,在高等数学中遇到的函数一般都是初等函数,但是分段函数不是初等函数,因为分段函数一般都有几个解析式来表示.但是有的分段函数通过形式的转化,可以用一个式子表示,就是初等函数.例如,函数⎩⎨⎧≥<-=0,0,x x x x y , 可表示为2x y =.习题 1-11.求下列函数的定义域.(1)21x y -=; (2)2411x xy -++=; (3)2ln 2x x y -=; (4)43arcsin -=x y ; (5)452+-=x y ; (6)2)3ln(--=x x y . 2.下列各题中,函数)(x f 和)(x g 是否相同,为什么?(1)2lg )(x x f =,x x g lg 2)(=; (2)x x f =)(,2)(x x g =;(3)x x f =)(,x ex g ln )(=; (4)x x f =)(,)sin(arcsin )(x x g =. 3.已知)(x f 的定义域为]1,0[,求下列函数的定义域. (1))(2x f ; (2))(tan x f ; (3))0)(()(>-++a a x f a x f .4.设()5312++=+x x x f ,求)(x f ,)1(-x f . 5.判断下列函数的奇偶性.盈通企管(1)x x y tan sin ⋅=; (2)()1lg 2++=x x y ; (3)2xx e e y -+=; (4))1(3+=x x y ; (5)⎩⎨⎧>+≤-=0,10,1x x x x y . 6.设下列考虑的函数都是定义在区间)0)(,(>-l l l 上的,证明:(1)两个偶函数的和是偶函数,两个奇函数的和是奇函数;(2)两个偶函数的乘积是偶函数,两个奇函数的乘积是偶函数,偶函数和奇函数的乘积是奇函数.7.下列函数中哪些是周期函数?如果是,确定其周期.(1))1sin(+=x y ; (2)x y 2cos =;(3)x y πsin 1+=; (4)x y 2cos =.8.求下列函数的反函数.(1)31-=x y ; (2))2lg(1++=x y ;(3)x x e e y +=1; (4)),(2sin 2ππ-∈=x x y ;(5)⎪⎩⎪⎨⎧>≤≤<=4,241,1,2x x x x x y x .9.下列函数是有哪些函数复合而成的. (1))13sin(+=x y ; (2))21(cos 3x y +=;(3)))1ln(arcsin(+=x y ; (4)2sin x e y =.10.设2)(x x f =,x x ln )(=ϕ,求())(x f ϕ,())(x f f ,())(x f ϕ. 第2节 极限极限在高等数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微积分思想的构架就是用极限定义的. 本节主要研究数列极限、函数极限的概念以及极限的有关性质等内容.2.1 数列的极限2.1.1 数列的概念定义1 若按照一定的法则,有第一个数1a ,第二个数a 2,…,依次排列下去,使得任何一个正整数n 对应着一个确定的数n a ,那么,我们称这列有次序的数a 1,a 2,…,a n ,…为数列.数列中的每一个数叫做数列的项。
第一章:函数与极限1。
1 初等函数图象及性质1。
1.1 幂函数函数(m 是常数)叫做幂函数。
幂函数的定义域,要看m 是什么数而定。
例如,当m = 3时,y=x3的定义域是(-∞ ,+∞);当m = 1/2时,y=x1/2的定义域是[0,+∞ );当m = —1/2时,y=x-1/2的定义域是(0,+∞)。
但不论m 取什么值,幂函数在(0,+∞)内总有定义。
最常见的幂函数图象如下图所示:[如图]1。
1.2 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1.指数函数函数y=a x(a是常数且a>0,a≠1)叫做指数函数,它的定义域是区间(-∞ ,+∞)。
因为对于任何实数值x,总有a x〉0,又a0=1,所以指数函数的图形,总在x轴的上方,且通过点(0,1)。
若a〉1,指数函数a x是单调增加的。
若0<a〈1,指数函数a x是单调减少的.由于y=(1/a)—x=a-x,所以y=a x的图形与y=(1/a)x的图形是关于y轴对称的(图1-21)。
[如图]2.对数函数指数函数y=a x的反函数,记作y=log a x(a是常数且a〉0,a≠1),叫做对数函数。
它的定义域是区间(0,+∞)。
对数函数的图形与指数函数的图形关于直线y = x对称(图1-22)。
y=log a x的图形总在y轴上方,且通过点(1,0)。
若a〉1,对数函数log a x是单调增加的,在开区间(0,1)内函数值为负,而在区间(1,+∞)内函数值为正.若0<a<1,对数函数log a x是单调减少的,在开区间(0,1)内函数值为正,而在区间(1,+∞)内函数值为负.[如图] 1。
1.3 三角函数与反三角函数1.三角函数正弦函数和余弦函数都是以2π为周期的周期函数,它们的定义域都是区间(—∞ ,+∞),值域都是必区间[—1,1]. 正弦函数是奇函数,余弦函数是偶函数.正切函数和余切函数都是以π为周期的周期函数,它们都是奇函数。
2.反三角函数反三角函数是三角函数的反函数,其图形都可由相应的三角函数的图形按反函数作图法的一般规则作出。
高等数学(同济大学版)-课程讲解-1.2数列的极限-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课时授课计划课次序号: 02 一、课题:§1.2 数列的极限二、课型:新授课三、目的要求:1.理解数列极限的概念;2.了解收敛数列的性质.四、教学重点:数列极限的定义.教学难点:数列极限精确定义的理解与运用.五、教学方法及手段:启发式教学,传统教学与多媒体教学相结合.六、参考资料:1.《高等数学释疑解难》,工科数学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高等数学教与学参考》,张宏志主编,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七、作业:习题1–2 3(2)(4),5八、授课记录:九、授课效果分析:第二节 数列的极限复习1. 函数的概念与特性,复合函数与反函数的概念,基本初等函数与初等函数;2. 数列的有关知识.极限概念是由于求某些实际问题的精确解答而产生的.例如,我国古代数学家刘徽(公元3世纪)利用圆内接正多边形来推算圆面积的方法——割圆术,就是极限思想在几何学上的应用.设有一圆,首先作内接正六边形,把它的面积记为1A ;再作内接正十二边形,其面积记为2A ;再作内接正二十四边形,其面积记为3A ;循此下去,每次边数加倍,一般地把内接正126-⨯n 边形的面积记为()n A n N ∈.这样,就得到一系列内接正多边形的面积:,,,,,, n A A A A 321它们构成一列有次序的数.当n 越大,内接正多边形与圆的差别就越小,从而以n A 作为圆面积的近似值也越精确.但是无论n 取得如何大,只要n 取定了,n A 终究只是多边形的面积,而还不是圆的面积.因此,设想n 无限增大(记为∞→n ,读作n 趋于无穷大),即内接正多边形的边数无限增加,在这个过程中,内接正多边形无限接近于圆,同时n A 也无限接近于某一确定的数值,这个确定的数值就理解为圆的面积.这个确定的数值在数学上称为上面这列有次序的数(所谓数列),,,,,, n A A A A 321当∞→n 时的极限.在圆面积问题中我们看到,正是这个数列的极限才精确地表达了圆的面积.在解决实际问题中逐渐形成的这种极限方法,已成为高等数学中的一种基本方法,因此有必要作进一步的阐明.一、 数列极限的定义1. 数列的概念定义1 如果函数f 的定义域f D =N ={1,2,3,…},则函数f 的值域f (N )={f (n )|n ∈N }中的元素按自变量增大的次序依次排列出来,就称之为一个无穷数列,简称数列,即f (1),f (2),…,f (n ),….通常数列也写成x 1,x 2,…,x n ,…,并简记为{x n },其中数列中的每个数称为一项,而x n =f (n )称为一般项或通项.对于一个数列,我们感兴趣的是当n 无限增大时,x n 的变化趋势. 以下几个均为数列:1,12,23,…,1n n-,... (1) 2,4,6,...,2n , (2)1,0,1,...,11+(1)n n --, (3)1,12-,13,...,1(1)n n --, (4)2,2,2,...,2, (5)2. 数列的极限当n 无限增大时,若数列的项x n 能与某个常数a 无限地接近,则称此数列收敛,常数a 称为当n 无限增大时该数列的极限,如数列(1),(4),(5)均为收敛数列,它们的极限分别为1,0,2.但是,以上这种关于收敛的叙述是不严格的,我们必须对“n 无限增大”与“x n 无限地接近a ”进行定量的描述,让我们来研究数列(4).取0的邻域U (0, ε).1. 当ε=2时,数列(4)的所有项均属于U (0,2),即n ≥1时,x n ∈U (0,2).2. 当0.1ε=时,数列(4)中除开始的10项外,从第11项起的一切项x 11,x 12,…,x n ,…均属于(0,0.1)U ,即n >10时,(0,0.1)n x U ∈.3. 当0.0003ε=时,数列(4)中除开始的3333项外,从第3334项起的一切项x 3334,x 3335,…,x n ,…均属于(0,0.0003)U ,即n >3333时,(0,0.0003)n x U ∈.如此推下去,无论ε是多么小的正数,总存在N (N 为大于1ε的正整数),使得n >N 时,|x n -0|=1(1)0n n---=1n ≤1N <ε, 即1(1)n n x n--=∈U (0, ε). 一般地,对数列极限有以下定义.定义2 若对任何ε>0,总存在正整数N ,当n >N 时,|x n -a |< ε,即(,)n x U a ε∈,则称数列{x n }收敛,a 称为数列{x n }当n →∞时的极限,记为lim n n x →∞=a 或 x n →a (n →∞).若数列{x n }不收敛,则称该数列发散.注 定义中的正整数N 与ε有关,一般说来,N 将随ε减小而增大,这样的N 也不是惟一的.显然,如果已经证明了符合要求的N 存在,则比这个N 大的任何正整数均符合要求,在以后有关数列极限的叙述中,如无特殊声明,N 均表示正整数.此外,由邻域的定义可知,(,)n x U a ε∈等价于|x n -a |<ε.“数列{x n }的极限a ”的几何解释:将常数a 及数列x 1,x 2,x 3,…,x n ,…在数轴上用它们的对应点表示出来,再在数轴上作点a 的ε邻域,即开区间(a -ε, a +ε),如图1-33所示.图1-33因不等式 |x n -a |<ε 与不等式 a -ε<x n <a +ε 等价,所以当n >N 时,所有的点x n 都落在开区间(a -ε, a +ε)内,而只有有限个点(至多只有N 个点)在这区间以外.为了以后叙述的方便,这里介绍几个符号,符号“∀”表示“任取”、“对于所有的”或“对于每一个”;符号“∃”表示“存在”;符号“m ax {X }”表示数集X 中的最大数;符号“min{X }”表示数集X 中的最小数.例1 证明 1lim2nn →∞=0.证∀ε>0(不妨设ε<1),要使102n -=12n <ε,只要2n>1ε,即n >(ln 1ε)/ln2. 因此,∀ε>0,取N =[(ln 1ε)/ln2],则当n >N 时,有102n -<ε.由极限定义可知1lim2nn →∞=0.例2 证明 1πlimcos4n n n →∞=0. 证 由于1πcos 04n n -=1πcos 4n n ≤1n ,故∀ε>0,要使1πcos 04n n -<ε,只要1n<ε,即n >1ε. 因此,∀ε>0,取N =1ε⎡⎤⎢⎥⎣⎦,则当n >N 时,有1πcos04n n -<ε.由极限定义可知 1πlim cos 4n n n →∞=0. 用极限的定义来求极限是不太方便的,在以后的学习中,我们将逐步介绍其他求极限的方法.二、收敛数列的性质1. 唯一性定理1 若数列收敛,则其极限唯一.证 假设数列{x n }收敛,但极限不唯一:lim n n x →∞=a ,lim n n x →∞=b ,且a ≠b ,不妨设a <b ,由极限定义,取ε=2b a -,则∃N 1>0,当n >N 1时,|x n -a |<2b a-,即 32a b -<x n <2a b+, (6) ∃N 2>0,当n >N 2时,|x n -b |<2b a-,即 2a b +<x n <32b a-, (7) 取N =m ax {N 1,N 2},则当n >N 时,(6)、(7)两式应同时成立,显然矛盾.该矛盾证明了收敛数列{x n }的极限必唯一.2. 有界性定义3 设有数列{x n },若∃M ∈R ,M >0,使对一切n =1,2,…,有|x n |≤M ,则称数列{x n }是有界的,否则称它是无界的.对于数列{x n },若∃M ∈R ,使对n =1,2,…,有x n ≤ M ,则称数列{x n }有上界;若∃M ∈R ,使对n =1,2,…,有x n ≥M ,则称数列{x n }有下界.显然,数列{x n }有界的充要条件是{x n }既有上界又有下界.例3 数列211n ⎧⎫⎨⎬+⎩⎭有界;数列{n 2}有下界而无上界;数列{-n 2}有上界而无下界;数列{(1)1nn --}既无上界又无下界.定理2 若数列{ x n }收敛,则数列{x n }有界.证 设lim n n x →∞=a ,由极限定义,∀ε>0,且ε<1,∃N >0,当n >N 时,|x n -a |<ε<1,从而|x n |<1+|a |.取M =m ax {1+|a |,|x 1|,|x 2|,…,|x N |},则有|x n |≤M 对一切n =1,2,3,…,成立,即{ x n }有界.定理2 的逆命题不成立,例如数列{(1)n-}有界,但它不收敛.3. 保号性定理3 若lim n n x →∞=a ,a >0(或a <0),则∃N >0,当n >N 时,x n >0(或x n <0).证 设a >0,由极限定义 ,对ε=2a >0,∃N >0,当n >N 时,|x n -a |<2a , 即2a <x n <32a ,故当n >N 时,x n >2a>0.类似可证a <0的情形.推论 设有数列{x n },∃N >0,当n >N 时,0n x ≥(或0n x ≤),若lim n n x →∞=a ,则必有a ≥0( 或a ≤0 ).推论中,若x n >0(或x n <0),我们只能推出a ≥0(或a ≤0),而不能推出a >0(或a <0).例如1n x n=>0,但lim n n x →∞=lim n →∞1n =0.4. 收敛数列与其子列的关系定义4 在数列{x n }中保持原有的次序自左向右任意选取无穷多个项构成一个新的数列,称它为{x n }的一个子列.在选出的子列中,记第一项为1n x ,第二项为2n x ,…,第k 项为k n x ,…,则数列{x n }的子列可记为{k n x }.k 表示k n x 在子列{k n x }中是第k 项,n k 表示k n x 在原数列{x n }中是第n k 项.显然,对每一个k ,有n k ≥k ;对任意正整数h ,k ,如果h ≥k ,则n h ≥n k ;若n h ≥n k ,则h ≥k由于在子列{k n x }中的下标是k 而不是n k ,因此{k n x }收敛于a 的定义是:∀ε>0,∃K >0,当k >K 时,有|kn x -a |<ε.这时,记为lim k n k x →∞=a .定理4 若lim n n x →∞=a ,则{ x n }的任何子列{k n x }都收敛,且都以a 为极限.证 由lim n n x →∞=a ,∀ε>0,∃N >0,当n >N 时,有|x n -a |<ε.今取K =N ,则当k >K 时,有n k >n K =n N ≥ N ,于是|k n x -a |<ε.故有 lim k n k x →∞=a .定理4用来判别数列{x n }发散有时是很方便的.如果在数列{x n }中有一个子列发散,或者有两个子列不收敛于同一极限值,则可断言{x n }是发散的.例4 判别数列πsin,N 8n n x n ⎧⎫=∈⎨⎬⎩⎭的收敛性. 解 在{x n }中选取两个子列:8πsin,N 8k k ⎧⎫∈⎨⎬⎩⎭,即8π16π8πsin ,sin ,sin ,888k ⎧⎫⋅⋅⋅⋅⋅⋅⎨⎬⎩⎭; ()164πsin ,N 8k k +⎧⎫∈⎨⎬⎩⎭,即()164π20πsin ,sin ,88k +⎧⎫⋅⋅⋅⋅⋅⋅⎨⎬⎩⎭. 显然,第一个子列收敛于0,而第二个子列收敛于1,因此原数列πsin8n ⎧⎫⎨⎬⎩⎭发散.课堂总结1.数列极限的定义:lim 0,,n n n x a N n N x a εε→∞=⇔∀>∃>-<当时,; 2.收敛数列的性质:唯一性、有界性、保号性、收敛数列与其子列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