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1第一章第一节讲解
- 格式:ppt
- 大小:12.86 MB
- 文档页数:1
高一化学必修一第一章知识点总结高一化学必修一(一)第一章第一节知识点1《化学实验平安》【内容说明】本课是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一章第一节的第一个知识点:化学实验平安。
本课包含六点内容:第一点:遵守实验室规那么化学实验前,要牢记实验平安规那么。
第二点:了解平安措施1.药品的平安存放;2.意外事故的紧急处理。
第三点: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1.药品的取用;2.物质的加热;3.气体的收集方法。
第四点:实验后药品的处理化学实验“三废〞的正确处理方法。
第五点:化学实验平安“六防〞“六防〞包括防爆炸、防暴沸、防失火、防中毒、防倒吸和防污染。
第六点:实验平安“顺口溜〞【设计思路】本课为高一学生的新授课,设计时的具体思路为:首先,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通过诺贝尔试验炸药引发令人痛心的事故的故事,引出掌握化学实验平安知识的重要性。
其次,展示本课学习目标,让学生明确目标,在目标引领下学习。
接着,全面进入新知的学习。
在新知学习模块中,以图片的形式再现知识点1“遵守实验室规那么〞;以文字填空、连线加图片的形式再现知识点2“实验平安措施〞;以归类总结加图片的形式再现知识点3“实验室正确操作方法〞;以表格形式总结知识点4和5“实验后药品处理〞和“化学实验平安六防〞;最后用朗朗上口的整齐对正的顺口溜总结实验平安考前须知再现知识点6。
此外,精心挑选合理的课堂练习(并配有详尽的解析)帮助学生及时训练提高,有效掌握本课内容。
最后,简洁精炼地进行本课的小结,梳理知识点,强化记忆。
整个设计中文字、知识图片、表格、色彩及有趣的插图合理搭配,在呈现知识的同时也有引入入胜的良好视觉体验。
高一化学必修一(二)一蒸馏1.蒸馏(1)蒸馏实验原理利用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沸点不同,把液体加热汽化,蒸气重新冷凝成液体的过程,利用蒸馏可以除去易挥发、难挥发或不挥发的杂质。
(2)实验仪器装置熟悉各仪器的名称蒸馏实验中所用的主要仪器的作用:蒸馏烧瓶——可以用于加热的反响容器,在加热时要垫石棉网;冷凝管——用于冷凝蒸气使之成为液体;牛角管又叫承接器——将蒸馏出的液体转移至锥形瓶中;锥形瓶——用来接收冷凝出的液体。
【高一化学必修一笔记第一章第一节】一、《物质的结构与性质》在学习高一化学必修一的过程中,第一章第一节所讲授的《物质的结构与性质》无疑是我们打开化学大门的第一步。
这一节的内容围绕着物质的基本概念展开,主要涉及了物质的种类、性质以及物质的微观结构等方面,为我们打下了化学学习的基础。
1. 物质的种类我们需要了解物质的种类。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接触到的物质多种多样,但根据物质的组成粒子种类和结构特征,可以将物质分为元素和化合物。
元素是由同种原子组成的纯净物质,而化合物则是由不同元素以一定的质量比结合而成。
了解这一点,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认识我们周围的物质,同时也为后续学习化学课程打下基础。
2. 物质的性质我们需要对物质的性质有所了解。
在这一节课中,我们学习了物质的化学、物理性质以及相关的测定方法。
化学性质是指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所表现出的性质,而物理性质则是指在不改变物质化学组成的情况下所表现出的性质。
通过学习这些性质,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物质的特点和行为规律。
3. 物质的微观结构我们需要了解物质的微观结构。
物质的微观结构是指物质的微粒构成和排列方式。
通过学习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表,我们可以了解原子和分子的组成,进而理解物质的微观性质和现象。
这对我们深入理解物质的本质有着重要的意义。
在我看来,理解物质的结构与性质不仅是为了学习化学这门学科,更是为了更好地认识我们周围的世界。
通过学习和了解这些基本概念,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物质的变化规律,同时也有助于我们对自然界的现象有更深入的认识。
第一章第一节《物质的结构与性质》作为高一化学课程的开篇,为我们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深入了解了物质的分类和性质,并对物质的微观结构有了初步的认识。
这为我们后续的学习奠定了扎实的基础,也为我们今后更深入地理解和探索化学的奥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我认为高一化学必修一笔记第一章第一节的学习内容对于我们打开化学大门,深入学习化学,以及更好地认识世界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高一化学(必修1)人教版各章知识点归纳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第一节化学实验基本方法一.化学实验安全1.遵守实验室规则。
2. 了解安全措施。
(1)做有毒气体的实验时,应在通风厨中进行,并注意对尾气进行适当处理(吸收或点燃等)。
进行易燃易爆气体的实验时应注意验纯,尾气应燃烧掉或作适当处理。
(2)烫伤宜找医生处理。
(3)浓酸沾在皮肤上,用水冲净然后用稀NaHCO3溶液淋洗,然后请医生处理。
(4)浓碱撒在实验台上,先用稀醋酸中和,然后用水冲擦干净。
浓碱沾在皮肤上,宜先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硼酸溶液。
浓碱溅在眼中,用水洗净后再用硼酸溶液淋洗。
(5)钠、磷等失火宜用沙土扑盖。
(6)酒精及其他易燃有机物小面积失火,应迅速用湿抹布扑盖。
3.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
例如,掌握仪器和药品的使用、加热方法、气体收集方法等。
二.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1.过滤和蒸发实验1—1 粗盐的提纯仪器:天平,烧杯,玻璃棒,漏斗,铁架台,铁圈步骤:注意事项:(1)一贴,二低,三靠。
(2)蒸馏过程中用玻璃棒搅拌,防止液滴飞溅。
2.蒸馏和萃取3.(1)蒸馏原理:利用沸点的不同,处去难挥发或不挥发的杂质。
实验1---3 从自来水制取蒸馏水仪器:温度计,蒸馏烧瓶,石棉网,铁架台,酒精灯,冷凝管,牛角管,锥形瓶。
操作:连接好装置,通入冷凝水,开始加热。
弃去开始蒸馏出的部分液体,用锥形瓶收集约10mL液体,停止加热。
现象:随着加热,烧瓶中水温升高至100度后沸腾,锥形瓶中收集到蒸馏水。
注意事项:①温度计的水银球在蒸馏烧瓶的支管口处。
②蒸馏烧瓶中放少量碎瓷片-----防液体暴沸。
③冷凝管中冷却水从下口进,上口出。
④先打开冷凝水,再加热。
⑤溶液不可蒸干。
(2)萃取原理:用一种溶把溶质从它与另一溶剂所组成的溶液里提取出来。
仪器:分液漏斗, 烧杯步骤:①检验分液漏斗是否漏水。
②量取10mL碘的饱和溶液倒入分液漏斗, 注入4mLCCl4,盖好瓶塞。
③用右手压住分液漏斗口部, 左手握住活塞部分, 把分液漏斗倒转过来用力振荡。
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第一节化学实验基本方法一、熟悉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危险化学品标志,如酒精、汽油——易燃液体;浓H2SO4、NaOH(酸碱)——腐蚀品二、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1、分离的方法:①过滤:。
②蒸发:。
③蒸馏:。
④分液:。
⑤萃取:。
2、粗盐的提纯:(1)粗盐的成分:主要是NaCl,还含有MgCl2、CaCl2、Na2SO4、泥沙等杂质(2)步骤:①将粗盐溶解后过滤;②在过滤后得到粗盐溶液中加过量试剂(除SO42-)、(除Ca2+、过量的Ba2+)、(除Mg2+)溶液后过滤;③得到滤液加(除过量的CO32-、OH-)调pH=7得到NaCl溶液;④得到精盐。
加试剂顺序关键:(1);(2)盐酸放最后。
3、蒸馏装置注意事项:①加热烧瓶要垫上;②温度计的水银球应位于;③加碎瓷片的目的是;④冷凝水由进,出。
4、从碘水中提取碘的实验时,选用萃取剂应符合原则:①;②;③。
三、离子的检验:①SO42-:。
②Cl-:。
③CO32-:。
①质量分数W②物质的量浓度C质量分数W与物质的量浓度C的关系:C= (其中ρ单位为g/cm3)已知某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为W,溶液密度为ρ(g/cm3),溶液体积为V,溶质摩尔质量为M,求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C。
【推断:根据C=n(溶质)/V(溶液) ,而n(溶质)=m(溶质)/M(溶质)= ρ·V(溶液) W/M,考虑密度ρ的单位g/cm3化为g/L,所以有C=1000ρW/M 】。
(公式记不清,可设体积1L计算)。
6、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1)配制使用的仪器:托盘天平(固体溶质)、量筒(液体溶质)、容量瓶(强调:在具体实验时,应写规格,否则错!)、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
(2)配制的步骤:①计算溶质的量(若为固体溶质计算所需质量,若为溶液计算所需溶液的体积)②称取(或量取)③溶解(静置冷却)④转移⑤洗涤⑥定容⑦摇匀。
(如果仪器中有试剂瓶,就要加一个步骤:装瓶)。
例如:配制400mL0.1mol/L的Na2CO3溶液:(1)计算:需无水Na2CO3 = g。
高一化学(必修1)人教版各章知识点归纳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第一节化学实验基本方法一.化学实验安全1.遵守实验室规则。
2. 了解安全措施。
(1)做有毒气体的实验时,应在通风厨中进行,并注意对尾气进行适当处理(吸收或点燃等)。
进行易燃易爆气体的实验时应注意验纯,尾气应燃烧掉或作适当处理。
(2)烫伤宜找医生处理。
(3)浓酸沾在皮肤上,用水冲净然后用稀NaHCO3溶液淋洗,然后请医生处理。
(4)浓碱撒在实验台上,先用稀醋酸中和,然后用水冲擦干净。
浓碱沾在皮肤上,宜先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硼酸溶液。
浓碱溅在眼中,用水洗净后再用硼酸溶液淋洗。
(5)钠、磷等失火宜用沙土扑盖。
(6)酒精及其他易燃有机物小面积失火,应迅速用湿抹布扑盖。
3.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
例如,掌握仪器和药品的使用、加热方法、气体收集方法等。
二.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1.过滤和蒸发实验1—1 粗盐的提纯注意事项:(1)一贴,二低,三靠。
(2)蒸馏过程中用玻璃棒搅拌,防止液滴飞溅。
2.物质除杂与检验1.原则:杂转纯、杂变沉、化为气、溶剂分。
2.注意:为了使杂质除尽,加入的试剂不能是“适量”,而应是“过量”;但过量的试剂必须在后续操作中便于除去。
②几种重要阳离子的检验(l)H+能使紫色石蕊试液或橙色的甲基橙试液变为红色。
(2)K+用焰色反应来检验时,它的火焰呈浅紫色(通过钴玻片)。
(3)Ba2+能使用稀硫酸或可溶性硫酸盐溶液产生白色BaSO4沉淀,且沉淀不溶于稀硝酸。
(4)Al3+能与适量的NaOH溶液反应生成白色Al(OH)3絮状沉淀,该沉淀能溶于盐酸或过量的NaOH溶液。
(5)Ag+能与稀盐酸或可溶性盐酸盐反应,生成白色AgCl沉淀,不溶于稀HNO3,但溶于氨水,生成[Ag(NH3)2](6)NH4+铵盐(或浓溶液)与NaOH浓溶液反应,并加热,放出使湿润的红色石蓝试纸变蓝的有刺激性气味NH3气体。
(7)Fe2+能与少量NaOH溶液反应,先生成白色Fe(OH)2沉淀,迅速变成灰绿色,最后变成红褐色Fe(OH)3沉淀。
《从实验学化学》教材分析1.地位和功能根据课程标准所确定的“内容标准”,在必修课程的6个主题“认识化学科学”“化学实验基础”“常见无机物及其应用”“物质结构基础”“化学反应与能量”“化学与可持续发展”中“化学实验基础”是必修课程内容的核心。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要让学生学好化学,首先要了解化学学科的这一特征,并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去学习化学。
实验是了解无机物性质的最好方法,也是认识元素周期律的最佳途径;通过实验可以感受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关系,认识并研究能量的利用问题;通过实验还能切实了解材料、环境、绿色化学等问题。
教科书把化学实验列为第一章体现了课程标准所反映的教学思想。
此外,教科书不仅把“化学实验”作为专题内容,还把它安排在第一章,突出了化学实验的基础性,既起到与初中化学实验以及化学知识的衔接,又为高中化学新知识的学习穿针引线,通过实验把学生引入化学世界,由此决定了本章教学内容的基础性和重要性。
2.内容结构本章以化学实验方法和技能为主要内容和线索,结合基本概念等化学基础知识,将实验方法、实验技能与化学基础知识紧密结合。
全章包括两节内容,第一节“化学实验基本方法”在强调化学实验安全性的基础上,通过“粗盐的提纯”实验,复习过滤和蒸发等操作。
对于蒸馏,则是在初中简易操作的基础上,引入使用冷凝管这一较正规的操作。
在复习拓宽的基础上又介绍一种新的分离和提纯方法──萃取。
本节还结合实际操作引入物质检验的知识。
这样由已知到未知,由简单到复杂,逐步深入。
第二节“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则是在化学基本概念的基础上,通过实验介绍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方法。
溶液的配制方法作为化学实验基本方法和技能,也作为对知识的应用。
而物质的量的有关知识,作为化学实验中的计量来呈现,从而突出实验主题。
因此,这一章的教学内容是以实验基本方法和基本操作(包括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为主要内容,也包括相关的化学基础知识,对整个高中化学的学习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