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等式的证明—分析法
- 格式:ppt
- 大小:1.10 MB
- 文档页数:9
分析法证明不等式不等式是数学中重要的概念,对于分析法证明不等式的方法,可以通过利用数学推理和严密的论证来证明不等式的成立。
下面将结合具体的例子,来阐述分析法证明不等式的步骤和方法。
首先,我们来讨论一个常见的不等式:对于任意的正实数a、b和c,有以下不等式成立:(a+b+c)^3 ≥ 27abc我们可以通过以下步骤来进行分析法证明:步骤1:观察不等式的成立条件和结论。
不等式要求给定的实数a、b和c都是正实数,并且它的结论是(a+b+c)^3 ≥ 27abc。
步骤2:对不等式的结论进行合理的假设。
在这个例子中,我们可以假设a、b和c都是正实数,并且它们的和是常数k。
这样,我们可以记a = k-x, b = k-y和c = k-z,其中x、y和z是正实数。
步骤3:代入假设的条件,将不等式转化为关于x、y和z的表达式。
根据假设,我们可以将(a+b+c)^3 ≥ 27abc转化为(k-x+k-y+k-z)^3 ≥ 27(k-x)(k-y)(k-z)。
步骤4:化简不等式表达式。
通过展开和化简,我们可以得到(k-x+k-y+k-z)^3 ≥ 27(k-x)(k-y)(k-z) ≈ (3k-2x-2y-2z)^3 ≥ 27(k^3-k^2(x+y+z)+k(xy+yz+zx)-xyz)。
步骤5:利用数学推理进行证明。
对于右侧的表达式,我们可以使用陶大数不等式来进一步化简。
陶大数不等式指出,对于任意的非负实数x和y,有(x+y)^3 ≥ 4(x^3+y^3)。
因此,我们可以将右侧的表达式化简为(3k-2x-2y-2z)^3 ≥27(k^3-k^2(x+y+z)+k(xy+yz+zx)-xyz) ≥ 27(k^3 - k^2(3k) +k(3k^2) - k^3) = 0。
步骤6:得出结论。
根据化简后的表达式,我们可以得出(3k-2x-2y-2z)^3 ≥ 0的结论。
因此,根据假设的条件和数学推理,我们证明了(a+b+c)^3 ≥27abc对于任意的正实数a、b和c成立。
不等式证明——分析法不等式证明是数学中常见的问题,解决不等式证明的一种方法是使用分析法。
分析法是通过观察、推理和逻辑推导来证明不等式的方法,它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不等式的性质和特点,从而解决不等式问题。
下面将以1200字以上的篇幅来详细介绍分析法在不等式证明中的应用。
不等式是数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描述了数之间的大小关系。
不等式证明是解决不等式问题的一种方法,它需要我们通过一系列推理和推导来证明不等式的正确性。
分析法是不等式证明中常见的方法之一,它通过观察和推理来解决不等式问题。
在使用分析法证明不等式时,我们首先需要观察不等式的性质和特点。
通过观察,我们可以发现不等式中的规律和模式,从而帮助我们理解不等式的性质。
例如,对于一个简单的不等式a+b>c,我们可以观察到,当a和b的和大于c时,不等式成立。
当a和b的和小于c时,不等式不成立。
通过观察,我们可以得出结论:不等式成立的条件是a+b>c。
除了观察之外,推理也是使用分析法解决不等式问题的重要方法。
推理是通过使用已知的条件和定理来进行逻辑推导,从而得出结论的过程。
在不等式证明中,我们可以使用数学原理和性质来进行推理。
例如,如果我们知道a>b,b>c,那么我们可以推导出a>c。
通过推理,我们可以将不等式问题转化为更简单的形式,从而更容易进行证明。
在不等式证明中,逻辑推导也是使用分析法的重要方法。
逻辑推导是通过使用逻辑规则和推理规则来进行推导,从而得出结论的过程。
在不等式证明中,我们可以使用逻辑规则和推理规则来进行推导。
例如,根据逻辑规则“如果p成立,则q也成立”,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如果a>b,那么a+c>b+c。
通过逻辑推导,我们可以将不等式问题转化为更简单的形式,从而更容易进行证明。
在使用分析法证明不等式时,我们还需要注意一些常见的技巧和策略。
例如,我们可以通过增减项、乘除项、换元法等技巧来改变不等式的形式,从而更容易进行证明。
不等式证明分析法不等式在数学中占有重要地位,是求解问题和证明问题中常用的方法之一、不等式证明分析法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和掌握不等式的性质和特点。
下面将通过实例来介绍不等式证明分析法。
首先,我们来看一个简单的不等式:对于任意正实数a和b,证明(a+b)^2 >= 4ab。
1.分析要证明的不等式的性质:这个不等式可以看作是两个数的平方和大于等于两倍的乘积。
根据算术均值-几何均值不等式,平方和大于等于两倍的乘积。
因此,不等式是成立的。
2. 设计证明的思路:在这个例子中,我们可以选择直接利用平方的性质来进行证明。
我们可以展开(a+b)^2并进行简化化简,然后再和4ab进行比较。
3. 具体步骤:首先,将(a+b)^2展开得到(a+b)(a+b),进一步展开得到a^2 + 2ab + b^2然后,与4ab进行比较,我们可以发现a^2 + 2ab + b^2大于等于4ab。
4.总结:通过上述步骤,我们证明了原不等式成立。
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稍微复杂一点的例子:对于任意正实数a,证明(a+1/a)^2+a^2>=2(a+1/a)。
1.分析要证明的不等式的性质:这个不等式看起来是一个平方和不等式,我们需要展开并简化它。
我们还可以观察到,两边都含有项(a+1/a),因此我们可以尝试将其提取出来进行比较。
2.设计证明的思路:在这个例子中,我们可以选择利用展开和简化的性质来进行证明。
我们先将左边展开并化简,再将右边展开并化简。
然后比较两边是否成立。
3.具体步骤:首先,将左边(a+1/a)^2+a^2展开,得到a^2+1/a^2+2、然后,将右边2(a+1/a)展开,得到2a+2/a。
我们发现,左边的结果为a^2+1/a^2+2,右边的结果为2a+2/a。
我们可以发现,左边的结果大于等于右边的结果。
4.总结:通过上述步骤,我们证明了原不等式成立。
通过以上两个例子,我们可以看到不等式证明分析法的基本步骤和思路。
2.3不等式的证明(2)――分析法与综合法习题知能目标锁定1.掌握分析法证明不等式的方法与步骤,能够用分析法证明一些复杂的不等式;2.了解综合法的意义,熟悉综合法证明不等式的步骤与方法;*重点难点透视1.综合法与分析法证明不等式是重点,分析法是证明不等式的难点方法指导1.分析法⑴分析法是证明不等式的一种常用方法•它的证明思路是:从未知,看需知,逐步靠已知•即”执果索因”⑵分析法证明的逻辑关系是:结论B二B^ B2 .二•.二B n匸A (A已确认). ⑶用分析法证题一定要注意书写格式,并保证步步可逆•⑷用分析法探求方向,逐步剥离外壳,直至内核•有时分析法与综合法联合使用• 当不等式两边有多个根式或多个分式时,常用分析法•2.综合法⑴综合法的特点是:由因导果.其逻辑关系是:已知条件B!B2 =二' B n = B (结论),后一步是前一步的必要条件⑵在用综合法证题时要注意两点:常用分析法去寻找证题思路,找出从何处入手, 将不等式变形,使其结构特点明显或转化为容易证明的不等式1.若a>2,b>2,则ab与a+b的大小关系是ab()a+bA.=B. <C.>D.不能确定2.设b -a .0 ,则下列不等式中正确的是()a a 1ab b 1A. ig —0B. 、b - a 、b —aC. ------ :: --D.—::: ----b 1a 2 a a a 1111 3.若 a,b,c . R ■,且 a+b+c=1,那么—•— •—有最小值() a b cA.6B.9C.4D.3 4.设a = ..2,b =、.. 7 _\3,c = ..6 2,那么 a,b,c A.a b e B.a c bC.b a c 5. 若x>y>1,则下列4个选项中最小的是().循序厚积6. 已知两个变量x,y 满足x+y=4,则使不等式1 x 围是 7.已知a,b 为正数,且a+b=1则.a , b 2的最大值为8.若 a,b,c - R',且 a+b+c=1,则^ ..b c 的最大值是9.若 xy+yz+zx=1,则 x 2 ■ y 2 ■ z 2 与 1 的关系是 10.若 a . b . 0, m = ... a _ b, n 二.a _ b ,则 m 与 n 的大小关系是11. a 、b 、c 、d 是不全相等的正数,求证:(a b+cd)(ac+bd)>abcd 12设x>0,y>0,求证: 亠丄13.已知 a,b 三 R 1 且 a+b=1,求证:(a ■ ^)2 - (b -丄)2 _ 竺. a b 2 14.设a,b,c 是不全相等的正数,a 亠b b 亠c a 亠c求证:lglglg lg a 亠 lg b 亠 lg c . 2 2 2 的大小关系是()B.2xy x 亠y C. .. xy D. 1 1 1 -( ) 2 x y-m 恒成立的实数m 的取值范15.如果直角三角形的周长为2,则它的最大面积是多少?友情提示易错点:乱用均值不等式;误用分析法,把”逆求”作为”逆推”以证” p = q为例, 这时的推理过程就是:q = q! = q2 =…=q^- p .证明的结果是证明了逆命题”=p”.而正确的推证过程是:q :二q, = q2:二-「二q. •二P .易忽视点:均值不等式中能否取道”=”的条件分析易被忽视导致出错.解题规律:用定理,抓步骤,重格式.。
一个不等式的七种证明方法证明不等式就是证明所给不等式在给定条件下恒成立.由于不等式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因此,不等式的证明方法也可谓是千姿百态.针对不等式证明,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灵活选用证明方法,提高代数变形,推理论证能力,一题多解,有助于我们对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有进一步的认识. 题目:已知a ,b ,c ,d ∈R ,求证:ac +bd ≤))((2222d c b a ++ 分析一:用分析法证法一:(1)当ac +bd ≤0时,显然成立.(2)当ac +bd >0时,欲证原不等式成立, 只需证(ac +bd )2≤(a 2+b 2)(c 2+d 2) 即证a 2c 2+2abcd +b 2d 2≤a 2c 2+a 2d 2+b 2c 2+b 2d 2 即证2abcd ≤b 2c 2+a 2d 2 即证0≤(bc -ad )2因为a ,b ,c ,d ∈R ,所以上式恒成立, 综合(1)、(2)可知:原不等式成立. 分析二:用综合法 证法二:(a 2+b 2)(c 2+d 2)=a 2c 2+a 2d 2+b 2c 2+b 2d 2=(a 2c 2+2abcd +b 2d 2)+(b 2c 2-2abcd +a 2d 2)=(ac +bd )2+(bc -ad )2≥(ac +bd )2 ∴))((2222d c b a ++≥|ac +bd |≥ac +bd .故命题得证. 分析三:用比较法证法三:∵(a 2+b 2)(c 2+d 2)-(ac +bd )2=(bc -ad )2≥0,∴(a 2+b 2)(c 2+d 2)≥(ac +bd )2∴))((2222d c b a ++≥|ac +bd |≥ac +bd , 即ac +bd ≤))((2222d c b a ++. 分析四:用放缩法证法四:为了避免讨论,由ac +bd ≤|ac +bd |,可以试证(ac +bd )2≤(a 2+b 2)(c 2+d 2). 由证法1可知上式成立,从而有了证法四. 分析五:用三角代换法证法五:不妨设⎩⎨⎧==⎩⎨⎧==ββααsin cos ,sin cos 2211r d r c r b r a (r 1,r 2均为变量).则ac +bd =r 1r 2cos αcos β+r 1r 2sin αsin β=r 1r 2cos (α-β) 又|r 1r 2|=|r 1|·|r 2|=))((22222222d c b a d c b a ++=+⋅+ 及r 1r cos (α-β)≤|r 1r 2| 所以ac +bd ≤))((2222d c b a ++. 分析六:用换元法证法六:(1)当(a 2+b 2)(c 2+d 2)=0时,原不等式显然成立.(2)当(a 2+b 2)(c 2+d 2)≠0时,欲证原不等式成立, 只需证| 2222dc b a bd ac +⋅++|≤1.即证|22222222dc d ba b dc c ba a +⋅+++⋅+|≤1,注意到(22b a a +)2+(22b a b+)2=1与(22d c c +)2+(22d c d +)2=1和cos 2x +sin 2x =1的结构特征很类同,不妨设22ba a+=cos α, 22dc c +=cos β,则22ba b +=sin α,22dc d +=sin β,故|22222222dc b a bddc ba ac+⋅++++|=|cos αcos β+sin αsin β| =|cos (α-β)|≤1 所以ac +bd ≤))((2222d c b a ++. 分析七:用构造函数法(判别式法)证法七:待证不等式的结构特征与一元二次方程的判别式Δ =b 2-4ac ≤0的结构特征很类似,由此不妨构造函数, f (x )=(a 2+b 2)x 2+2(ac +bd )x +(c 2+d 2)=(a 2x 2+2acx +c 2)+(b 2x 2+2bdx +d 2) =(ax +c )2+(bx +d )2显然不论x 取任何实数,函数f (x )的值均为非负数,因此,(1)当a 2+b 2≠0时,方程f (x )=0的判别式Δ≤0, 即[2(ac +bd )]2-4(a 2+b 2)(c 2+d 2)≤0, 即(ac +bd )2≤(a 2+b 2)(c 2+d 2)故ac +bd ≤|ac +bd |≤))((2222d c b a ++(2)当a 2+b 2=0时,原不等式显然成立. 分析八:用构造复数法证法八:待证不等式的结构特征与复数的模相似设复数Z 1=a+bi,Z 2=c+di 则有|z 12又。
不等式的证明:综合法与分析法一、引入:综合法和分析法是数学中常用的两种直接证明方法,也是不等式证明中的基本方法。
由于两者在证明思路上存在着明显的互逆性,这里将其放在一起加以认识、学习,以便于对比研究两种思路方法的特点。
所谓综合法,即从已知条件出发,根据不等式的性质或已知的不等式,逐步推导出要证的不等式。
而分析法,则是由结果开始,倒过来寻找原因,直至原因成为明显的或者在已知中。
前一种是“由因及果”,后一种是“执果索因”。
打一个比方:张三在山里迷了路,救援人员从驻地出发,逐步寻找,直至找到他,这是“综合法”;而张三自己找路,直至回到驻地,这是“分析法”。
以前得到的结论,可以作为证明的根据。
特别的,AB B A 222≥+是常常要用到的一个重要不等式。
二、典型例题:例1、b a ,都是正数。
求证:.2≥+ab b a例2、已知d c b a ,,,都是正数。
求证: (1);2cd ab d c b a +≥+++ (2).44abcd d c b a ≥+++ (3)33a b c abc ++≥例3、证明:ca bc ab c b a ++≥++222。
证法一 因为 ab b a 222≥+ (2)bc c b 222≥+ (3)ca a c 222≥+ (4)所以三式相加得)(2)(2222ca bc ab c b a ++≥++ (5)两边同时除以2即得(1)。
证法二 因为,0)(21)(21)(21)(222222≥-+-+-=++-++a c c b b a ca bc ab c b a 所以(1)成立。
例4、已知c b a ,,都是正数,求证.3333abc c b a ≥++并指出等号在什么时候成立?探究:如果将不等式abc c b a 3333≥++中的333,,c b a 分别用c b a ,,来代替,并在两边同除以3,会得到怎样的不等式?并利用得到的结果证明不等式:27)1)(1)(1(>++++++a c c b b a ,其中c b a ,,是互不相等的正数,且1=abc . 例5、已知a ,b ,m 都是正数,并且.b a <求证:.ba mb m a >++ (1) 证法一 要证(1),只需证)()(m b a m a b +>+ (2)要证(2),只需证am bm > (3)要证(3),只需证a b > (4)已知(4)成立,所以(1)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