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园林树木的生态习性
- 格式:ppt
- 大小:6.19 MB
- 文档页数:5
树的生活习性
树是大自然中最古老、最庄严的生命形式之一。
它们以其独特的生活习性在地
球上生存了数百万年。
树木不仅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存在。
首先,树的生活习性表现在它们对土壤和水的需求上。
树木的根系通常非常深,可以延伸到地下几十米的深度。
这使它们能够吸收更多的水和营养物质,为自己的生长提供充足的条件。
同时,树木的根系也有助于固定土壤,防止水土流失,保护生态环境的稳定。
其次,树的生活习性还表现在它们的生长方式上。
树木通常会在适宜的季节里
生长,而在干旱或寒冷的季节里停止生长。
这种生长方式有助于树木在恶劣的自然条件下生存,保持生命的稳定和延续。
此外,树木的生活习性还表现在它们对光照的需求上。
大多数树木都需要充足
的阳光来进行光合作用,从而制造自己所需的营养物质。
因此,树木通常会在阳光充足的地方生长,而在阴暗的环境下生长缓慢甚至停止生长。
最后,树木的生活习性还表现在它们对空气的影响上。
树木通过光合作用吸收
二氧化碳,释放氧气,有助于净化空气,改善环境质量。
同时,树木还可以为其他生物提供栖息地和食物,构建生态系统的完整性。
总之,树木以其独特的生活习性在地球上生存了数百万年,成为了地球生态系
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我们应该珍惜树木,保护环境,共同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世界。
园林树木的分类的名词解释园林树木是指被用于园林景观中的各种树木植物的总称。
树木在园林设计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们可以起到美化环境、调节气候、增加氧气、吸收噪音等作用。
由于树木种类繁多,因此对园林树木进行分类是必要的。
下面将阐述园林树木的分类及相关的名词解释。
一、树木的习性分类根据树木的生长习性和形态特点,可以将其分为以下几类:1. 落叶乔木:这类树木一年四季都有叶子,但在秋季时会逐渐脱落。
这种树木的枝干高挺笔直,经常可以看到高大的落叶乔木如枫树、榉树等,它们在秋天将园林装点得五彩斑斓。
2. 常绿乔木:这类树木一年四季都保持绿叶,如松树、柏树等。
常绿乔木给园林带来了一种恒久不变的绿色,使得整个景观更加稳定和有序。
3. 软木树:这类树木的树皮比较软,可以剥离,例如橡树、杉木等。
软木树具有良好的保温和吸音效果,因此在城市绿化建设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4. 常绿灌木:这类树木比起乔木来说形态较矮小,且呈丛生状,如常绿矮杉、红叶珊瑚等。
常绿灌木可以作为园林的隔离屏障,增加私密性,并形成有趣的景观。
5. 人工品种:这类树木是对某些树种进行改良培育得到的人工品种,如花冠花瓣丰满、花色艳丽的园艺树种。
这些人工品种极大地丰富了园林植物的品种,使得园林景观更加丰富多样。
二、树木的生态分类根据树木对土壤和气候的适应性以及生长环境的要求,可以将树木分为以下几类:1. 广域树种:这类树木生长适应性强,能够适应不同的土壤条件和气候环境,如松树、槐树等。
广域树种通常树形整齐,经济效益较高,在园林中广泛种植。
2. 局域树种:这类树木对土壤、气候和湿度等因素的适应性较差,只能在特定的环境中生长。
例如水生植物、荒漠植物等。
局域树种常常用于特定的景观区域,可以增加其独特性和吸引力。
3. 群落树种:这类树木喜欢生长在密集的森林群落中,它们彼此间会互相依存和支撑。
群落树种有助于固定土壤,减轻水土流失的风险。
例如竹子、柳树等。
4. 植猴树种:这类树木常常被动物视为食物来源,它们的果实、叶子、树皮等部分都具有较高的食用或药用价值。
园林植物的生态习性(植物与外界环境的关系)l植物所生活的空间叫作“环境”。
任何物质都不能脱离环境而单独存在。
通常将植物具体所生存于其间的小环境,简称为“生境”。
l在研究植物与环境的关系中,须具有以下几个基本概念:l1、综合作用;l2、主导因子;l3、生存条件的不可替代性;l4、生存条件的可调性。
第一节基本概念1.生态习性:植物对环境的要求和适应能力。
2.生态因子:环境中与植物关系密切,能直接或间接影响植物生长的环境因子。
气候因子:温度、水分、光照、空气。
土壤因子:土壤的物理、化学性质,土壤的质地、结构,土壤的有机质、无机盐的含量,土壤的酸碱性。
地形地势因子:是间接的生态因子。
指地势的起伏、海拔高度、坡向、坡度等。
生物因子:一种植物对相邻植物产生影响。
人为因子:垦植、放牧、火灾等。
l3.生态作用:指生态因子综合地影响植物,使植物的形态结构、生长发育发生相应的变化。
l4.生态适应:植物能以自身的变异来适应外界环境条件的变化。
l5.生态类型:具相似生态习性和生态适应的植物属同一生态类型。
如:水生植物、旱生植物、阴性植物、阳性植物等。
l6、生态幅:植物对生存条件及生态因子变化强度的适应范围。
研究植物与环境的生态关系的意义1、开发、改善、创造环境条件来满足植物对环境条件的要求;2、尽量发挥各种植物的适应能力,使它们能充分利用环境条件,从而充分发挥它们在城市绿化中的作用。
总之,是科学地应用园林植物的依据。
第二节温度因子一、季节性变温对植物的影响二、昼夜变温对植物的影响三、突变温度对植物的影响1、突然低温:寒害、霜害、冻害、冻拔、冻裂2、突然高温:四、温度与植物分布树木:热带树种、亚热带树种、温带树种、寒温树种。
花卉:耐寒花卉、半耐寒花卉、不耐寒花卉。
一、光谱成分对植物的影响:光:直射光、漫射光光合作用:红、黄色光二、日照长度对花卉的影响长日照植物、短日照植物、中日照植物、中间性植物三、日照强度对植物的影响:日照强度的变化规律:空间、时间四、根据植物与光照强度的关系,可分为三种生态类型:阳性植物:在全日照下生长良好而不能忍受隐蔽的植物。
园林树木的生态学习性园林树木的生态学习性是指园林树木对环境条件的要求和适应能力。
凡是对树木生长发育有影响的因素称为生态因素,其中树木生长发育必不可少的因子称为生存因子,如光照、温度、水分、空气等。
生态因素大致可分为气候、土壤、地形和生物四大类。
一、气候因素(一)温度温度的变化规律:纬度0.5~1℃/度(110㎞),海拔0.6℃/100m。
温度与四季划分:10~22℃春秋,﹥22℃夏季 ,﹤10℃冬季。
影响树木分布的温度条件:年平均气温、积温、冬季极端温度。
树木生长的温度三基点:常绿针叶树种 温带落叶树种 常绿阔叶树种最低 -5~3℃ -3~1℃ 0~5℃最适 10~20℃ 15~25℃ 25~30℃最高 35~42℃ 40~45℃ 40~45℃不同树种的萌芽、生长、休眠、发叶、开花、结果等生长发育过程中要求一定的温度,在一定的温度范围,超过极限高温与极限低温,树木就难生长。
各种不同的树木对温度要求是不同的,根据树木对温度的要求和适应范围分:1、最喜温树种(热带树种):主要生长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年均温20~30℃,﹤5℃受冻害或死亡。
椰子、可可、橡胶、槟榔、木棉、红树等。
2、喜温树种(亚热带树种):可忍受短时间霜雪,大多-10℃受冻害。
鸡蛋花、凤凰木、白兰、樟树、棕榈、马尾松、毛竹、油茶、杉木等。
3、耐寒树种(温带树种):可适应霜雪天气,大多-20℃受冻害,夏季高温也会使树木生长受到影响。
桃、油松、刺槐、毛白杨、苹果等。
4、最耐寒树种(寒带亚寒带树种):可耐-30℃低温,在温热环境下生长不良或根本不生长。
落叶松、樟子松、红松、白桦。
不同树种都有自身的适应范围,树木对温度的要求和适应范围决定了树木的分布范围。
有些树种既能耐高温又能耐低温,如麻栎、桑树等全国各地都有分布,而有些树种对温度的适应范围很小,仅具有较小的分布范围,如橡胶树分布范围必定在绝对低温大于10℃的地区。
有些耐寒树种南移时,由于温度过高和缺乏必要的低温阶段,或者因湿度过大而生长不良,如东北的红松移到南京栽培,虽然不会死亡,但生长极差,呈灌木状。
树的生活习性
树是大自然中最古老、最神秘的生命之一,它们以独特的方式与周围的环境相
互作用,展现出令人惊叹的生活习性。
从它们的生长方式到与其他生物的互动,树都展现出了惊人的生命力和智慧。
首先,树的生长方式是其生活习性的重要体现。
树的生长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它们通过吸收水分和养分,利用阳光进行光合作用,不断地生长和扩展。
树木的根系深深扎根于土壤中,以稳固的姿态支撑着整个树体,同时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和养分。
树干、树枝和叶子则是树木的主要生长部位,它们不断地延伸和扩展,以适应不同的环境和气候条件。
其次,树与其他生物的互动也展现了其独特的生活习性。
树木为许多动物提供
了栖息地和食物来源,与鸟类、昆虫、哺乳动物等形成了复杂的生态系统。
同时,树木之间也存在着复杂的竞争和合作关系,它们通过根系和化学物质的交流,互相影响和支持,形成了庞大的森林生态系统。
最后,树的生命力和适应能力也是其生活习性的重要体现。
树木能够适应不同
的气候和环境条件,从寒冷的北极地区到炎热的沙漠地带,都能找到它们的踪迹。
它们能够抵御风雨和干旱,抵御病虫害的侵袭,展现出了顽强的生命力和适应能力。
总之,树的生活习性是其与生俱来的特质,它们以独特的方式与周围的环境相
互作用,展现出了令人惊叹的生命力和智慧。
我们应该更加关注和保护树木,让它们在地球上继续展现出美丽而神秘的生活习性。
“习性是基础”园林树木学习性主要指园林树木的生物学习性和生态学习性。
树木的物候期:指的是树木随着四季气候的变化,树木有不同的生命活动的现象. 物候是地理气候研究、树木栽培的区域规划等重要的依据。
掌握树木的季相变化,可以为园林树木设计、选配树种提供依据,同时为园林树木的繁殖、栽培、养护与育种提供生物学依据,提供科学的指导。
要想正确观察树木的物候期,需要做到以下这些方面: 1. 选定观测点(观测点要具固定性、代表性,选定后将观测点的详细情况记载) 2. 选定观测目标(应为发育正常,开花结实3年以上;树冠、枝叶较匀称,体形中庸) 3. 固定观测时间(一般3-5 天观测一次。
但在开花、展叶期要每天观测,一天中最好在下午2-3 点观测) 4. 选定观测的部位(一般在向阳的一面,最好观测树木的中部枝条和全面观测) 5. 固定观测记录的人员(认真、责任心强) 6. 观测的内容包括:根系生长期、树液流动期、萌芽期、展叶期、开花期、果实生长发育和落果期、新梢生长周期、花芽分化期、叶秋季变色期、落叶期。
根系生长周期――树木根系随气候变化而在根系数量,长度,粗度上有规律的增长的现象称根系生长周期。
树液流动开始期――树木以新伤口出现水滴状分泌液为标志称树液流动开始期。
萌芽期――指芽萌动至芽膨大这一时期。
1) 芽膨大始期2)芽开放期或显蕾期(花蕾或花序出现期)展叶期――从芽苞中伸出卷曲或按叶脉褶叠着的小叶至春叶特有色彩在整体上消失这一时期。
1) 展叶开始期2)展叶盛期3) 春色叶呈现始期4)春色叶变色期开花期――指观测株上5% 的花瓣完全展开至残留约5% 的花这一时期。
1)开花始期2)开花盛期3)开花末期4)多次开花期果实生长发育和落果期――从座果至果实或种子成熟脱落止。
1)幼果出现期2)果实生长周期3)生理落果期4)果实或种子成熟期5)脱落期新梢生长周期――由叶芽萌动开始,至枝条停止生长为止。
一次梢(春梢)二次梢(夏梢)三次梢(秋梢)花芽分化期――指花芽分化始终这一时期称花芽分化期。
树木生态习性滇朴阳性树种。
稍耐阴,耐水湿,但有一定抗旱性,喜肥沃、湿润而深厚的中性土壤,在石灰岩的缝隙中亦能生长良好。
深根性,抗风力强。
生长较慢。
有一定的抗污染能力。
滇朴的外种皮含有蜡质,这是抑制其发芽的一个因素,用肥皂水浸泡滇朴种子,泡一夜后把外种皮搓洗,冲洗干净,然后用生根粉水浸泡一天(每公斤种子用一克生根粉,水量刚刚淹没种子为好,浸泡12小时)就可以了。
种子表皮水份稍干就可以播种了。
因为3-4月份风干物燥,种子播下去后稍稍覆土,或者用稻草,松毛覆盖在苗床上,保持苗床湿润,20多天便可出土了。
桂花为木犀科植物木犀的花为常绿灌或小乔木。
喜光,但在幼苗期要求有一定的庇荫。
喜温暖和通风良好的环境,不耐寒。
适生于土层深厚、排水良好,富含腐殖质的偏酸性砂壤土,忌碱性土和积水。
杜鹃花杜鹃花属种类多,差异很大,有常绿大乔木、小乔木,常绿灌木和落叶灌木。
习性差异也很大,但多数种产于高海拔地区,喜凉爽、湿润气候、忌酷热干燥。
要求富含腐殖质、疏松、湿润、ph值在5.5~6.5之间的酸性土壤。
部分种及园艺品种的适应性较强,耐干旱、瘠薄,土壤ph值在7~8之间也能生长。
杜鹃花对光有一定要求,但不耐暴晒,夏、秋季应有林木或荫棚遮挡烈日。
一般于春、秋二季抽梢,以梢为主。
最适宜的生长温度为15~25℃。
气温超过30℃或低于5℃则生长趋于停滞。
冬季有短暂的休眠期矮牵牛茄科碧冬茄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多作一二年生栽培。
喜温暖,不耐寒,生长适温15-20℃。
喜阳光充足。
忌水涝,喜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
花期4-10月。
原产南美,喜温暖和阳光充足的环境。
不耐霜冻,怕雨涝。
它生长适温为13℃至18℃,冬季温度在4℃至10℃,如低于4℃,植株生长停止。
夏季能耐35℃以上的高温。
夏季生长旺期,需充足水分,特别在夏季高温季节,应在早、晚浇水,保持盆土湿润。
但梅雨季节,雨水多,对矮牵牛生长十分不利,盆土过湿,茎叶容易徒长,花期雨水多,花朵易褪色或腐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