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非花杜陵叟问刘十九 PPT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1.38 MB
- 文档页数:30
花非花学习课件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探讨《花非花》这篇课文,该课文位于教材第三章“诗歌与散文”部分。
详细内容主要围绕对诗歌意象的解读,通过分析诗中的隐喻、象征等修辞手法,理解作者如何通过花来表达深层情感和哲理。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花非花》的诗歌结构及其所运用的修辞手法。
2. 培养学生对古典诗歌的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3. 激发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培养创新思维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对诗中隐喻和象征手法的理解和应用。
教学重点:分析诗歌结构,解读花在诗中的象征意义。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课文教材、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不同季节花卉的图片,让学生体会花之美,进而引入课文《花非花》,探讨花的深层含义。
展示春天的桃花、夏天的荷花、秋天的菊花、冬天的梅花图片。
提问:花在你们心中是什么?2. 新课内容学习:诵读课文,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分析诗歌结构,讲解每句诗的意义。
例题讲解:以诗中“夜半来,天明去”为例,解读其隐喻意味。
3. 随堂练习:让学生挑选诗中的两句,尝试解读其象征意义。
分组讨论,每组分享自己的解读。
强调花作为诗歌意象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六、板书设计《花非花》诗歌结构起句:描写花的外在承句:揭示花的内在转句:展开隐喻合句:表达哲理主要象征手法花与人生的对比花与时间的关联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选取生活中一种物品,运用隐喻手法写一首诗。
解读并分析《花非花》中的任意两句诗句。
2. 答案示例:诗例:“月如钩,钩起故乡愁。
”分析:此句运用“月”作为意象,隐喻对故乡的思念。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反思:学生对花的象征意义理解是否到位,课堂互动是否积极有效。
拓展延伸:推荐阅读其他描写花的古诗词,进行比较分析。
组织课外活动,如参观植物园,让学生亲近自然,体验花的多样性。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对诗中隐喻和象征手法的理解和应用。
教学课件花非花.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一的第六章节,主题为现代诗歌鉴赏。
具体内容包括诗人戴望舒的《花非花》以及其他相关现代诗歌作品的欣赏与解读。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现代诗歌的基本特点和欣赏方法。
2. 提高学生对《花非花》这首诗的鉴赏能力,理解其深层含义。
3. 通过诗歌鉴赏,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理解并欣赏《花非花》的诗歌形式和意境。
难点:掌握现代诗歌的鉴赏方法,深入理解诗人的情感表达。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教学课件。
学具:学生课本、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花花草草,引导学生关注自然之美,激发他们对诗歌的兴趣。
2. 诗歌欣赏:让学生通读《花非花》,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理解其表面意义。
3. 诗歌解析:详细讲解《花非花》的背景、意象、修辞手法等,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的深层含义。
4. 例题讲解:选取几道与现代诗歌鉴赏相关的练习题,讲解解题思路和方法。
5. 随堂练习:让学生现场完成几道练习题,检验他们对诗歌鉴赏方法的掌握程度。
6. 诗歌创作: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创作一首属于自己的现代诗歌。
7. 作品展示:让学生展示自己的创作成果,大家互相欣赏、学习和交流。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花非花》诗歌鉴赏1. 诗歌形式2. 意象与修辞3. 深层含义七、作业设计1. 请用《花非花》的诗歌形式,创作一首描绘自然景色的诗歌。
答案:(示例)雨非雨,云非云,天空藏着无尽的秘密。
风非风,声非声,树叶诉说着古老的故事。
2. 请解析《花非花》中的一句诗句,阐述其修辞手法和深层含义。
答案:(示例)句:“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修辞手法:拟人。
深层含义:借花落寓意人生的无常和变幻。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对现代诗歌的鉴赏能力有所提高,但在诗歌创作方面表现较为薄弱,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训练。
教学课件花非花.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二课《花非花》。
本课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学习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意图,掌握诗歌的朗读节奏和韵律,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和文学素养。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把握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的方式,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课文,引导学生体会大自然的美好,培养学生的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掌握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难点:体会作者的意图,理解课文中的比喻和象征手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教学课件、黑板、粉笔、教学录音机、诗歌朗诵带。
学具:课本、练习本、文具盒。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教学课件展示花朵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花朵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朗读课文(5分钟)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的正确读音,理解课文大意。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发音错误,解答学生的问题。
3. 讲解课文(10分钟)教师讲解课文内容,重点讲解诗歌的韵律和节奏,让学生体会作者的意图,理解课文中的比喻和象征手法。
4. 小组合作学习(5分钟)学生分小组讨论,探讨课文中花朵的象征意义,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5. 课堂练习(5分钟)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教师及时批改,给予评价和反馈。
6. 诗歌朗诵(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诗歌朗诵,注意诗歌的韵律和节奏,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和表现力。
7. 课堂小结(5分钟)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花非花课文内容重点词汇1. 花朵的描绘美丽、绚烂、绽放2. 花朵的象征意义爱情、友情、希望七、作业设计1. 抄写课文,注意生字的正确书写。
2. 背诵课文,注意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3. 写一篇关于花朵的短文,可以是散文或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