雏鸡与青年鸡红细胞免疫粘附功能的比较
- 格式:pdf
- 大小:12.74 KB
- 文档页数:3
雏鸡的生理特点
雏鸡作为一类特殊的生物,具有独特的外观、生理和生态特点。
它们的外观特征主要有头部、背部、尾部、胸部、腹部和肢体等。
而它们具有不同的生理特点,比如具有很强的耐热和耐寒能力,可以顺利适应多种恶劣的环境条件,而且善于克服灾害的冲击。
雏鸡的营养特征以鸡蛋为主,其蛋白质、脂肪和矿物质含量高,能够补充人体所需的营养物质,而且还能提供维生素,而这些营养物质都能被人体有效吸收。
雏鸡的神经系统也具有特殊的功能,它们能够快速反应,可以根据外界信号和指令,采取正确的行动,而且具有极高的学习能力,可以记住大量信息。
此外,雏鸡还具有极强的社会适应能力,与人类的互动能力也很强,能够很快的被人类的指令和游戏所激发。
雏鸡还具有强大的免疫力,它们可以在多种恶劣的环境条件下正常生活,具有很高的抗疫能力,即使是从别的地方引进的病毒,也可以通过自身的免疫系统进行有效的抵抗,能够有效预防各种疾病。
雏鸡的行为也十分可爱,它们会根据周围的环境选择合适的行为方式,并且喜欢结交朋友,如果遇到其他动物,会迅速准备自己的防御措施。
除此之外,雏鸡也有十分强大的抗压能力,它们可以在外界压力作用下,从容面对,继续保持积极快乐的生活态度。
雏鸡虽然具有很多特殊的生理特征,但是最重要的是,它们仍然是一种重要的家畜,为人们提供了丰富的营养,而且还可以提高许多家庭内部的环境,从而增进家庭成员之间的感情,使家庭生活更加美
满。
总之,雏鸡在生态系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带给人们很多美好的回忆,应当被更加充分的重视和保护。
畜牧兽医XUMUSHOUYI鸡群常见免疫抑制病的特征与防控袁 航免疫抑制病主要指能够造成机体免疫抑制的疾病。
但有些病原侵入机体后,在免疫器官中大量繁殖,虽然会导致免疫功能无法正常发挥作用,但可在短时间内修复,这一类疾病不属于免疫抑制病。
1 家禽免疫抑制性疾病主要症状表现鸡群生产性能差,淘汰率、死亡率高,生长发育不一致、上市体重轻,羽毛发育差,饲料转换率差。
出现部分“僵鸡”,幼雏表现最明显。
21~24日龄病鸡胸腺、法氏囊、脾脏大小与鸡体比例失常,表现萎缩。
免疫应答水平低下,机体自身的免疫能力较弱,导致接种疫苗后呼吸道反应强烈,且迁延时间长,不易清除。
同时容易引发其他疾病,比如支原体并大肠杆菌并球虫病,使病情进一步加重。
2 造成免疫抑制的因素免疫抑制性病原体;曲霉菌及黄曲霉毒素、青霉菌及棕曲霉菌素、镰刀菌及单端孢子菌真菌毒素等真菌霉素;饲料污染、营养不良、环境恶劣、密度太大;以及气候变化、疾病发生、重要生产阶段的应激反应等等,都会形成免疫抑制病发生。
3 免疫抑制性病毒感染的危害免疫抑制性病毒感染的危害主要使机体抗细菌感染的能力、抗病毒感染的能力、抗真菌感染的能力和抗寄生虫感染的能力严重下降。
直接的致病作用:MDV、ALV、REV的致肿瘤作用,生长发育迟缓,生产性能降低,死亡;IBDV使雏鸡发生法氏囊肿胀、坏死的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
免疫抑制性病毒多重感染造成了鸡群中“不完全免疫状态”的个体,从而构成了高致病性病毒常期存在的传染源,如新城疫(NDV)。
4 几种常见的鸡免疫抑制疾病在我国流行情况及免疫问题4.1 马立克氏病(MD)马立克氏病病毒属于α-疱疹病毒,具有嗜淋巴特性,呈高度细胞结合性。
在鸡体发育成熟后(2~3周),存在于感染鸡脱落的皮屑、髓羽根部,能在自然的环境中广泛传播,孵化室、育雏室内的门窗、顶棚、蛛网、墙缝中存在的病毒在常温下可存活8个月,此病毒主要通过直接或间接接触经气源传播,但不发生垂直传播。
蛋雏鸡的免疫系统与病原抵抗力引言:农业养殖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之一。
其中,养鸡业作为大型养殖业中的重要一环,在满足人们对优质鸡肉和鸡蛋需求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
然而,鸡群健康状况对养殖业的成功与否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鸡的免疫系统和病原抵抗力是保障鸡群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
本文将从鸡的免疫系统和病原抵抗力两方面进行讨论。
一、鸡的免疫系统免疫系统是鸡体内一套复杂而精细的防御机制,能够主动抵御各类病原体入侵,维持鸡体内稳定的健康状态。
鸡的免疫系统主要包括先天性免疫和获得性免疫两部分。
1. 先天性免疫先天性免疫指的是鸡孵化出壳前就具备的免疫能力。
这种免疫能力主要通过获得母亲的抗体传递给孵化出的鸡雏实现。
鸡胚在孵化期间,通过吸收来自母鸡卵黄中的抗体,获得一定程度的免疫能力。
这种免疫力能够为鸡雏在孵化后的2-4周内提供足够的抗体保护,降低鸡雏受病原体感染的几率。
2. 获得性免疫获得性免疫是指免疫系统在接触到病原体后,通过识别、抗击并形成免疫记忆,从而提高鸡体对该病原体的抵抗力。
鸡在生长过程中会接触到各种各样的病原体,这些病原体会激发鸡体的获得性免疫反应。
获得性免疫主要通过淋巴细胞、B细胞和T细胞等免疫细胞参与,形成抗体和记忆细胞,以进一步提高鸡体的免疫能力。
二、鸡的病原抵抗力除了免疫系统的作用外,鸡的病原抵抗力也是鸡群健康的重要保障。
鸡的病原抵抗力主要取决于鸡的品种、营养状况和环境条件等因素。
1. 鸡的品种不同品种的鸡对不同病原体的抵抗力有所差异。
一般来说,常见的商业鸡品种在选育过程中经过了多代的筛选和改良,对常见的病原体具有较好的抵抗力。
因此,在选择鸡的品种时,应考虑鸡的健康状况和抗病能力。
2. 鸡的营养状况饲料中的营养物质对鸡的免疫系统和病原抵抗力发挥着重要作用。
合理的饲料组成和饲养管理能够提供足够的营养物质,帮助鸡体维持良好的免疫状态。
例如,维生素、矿物质和抗氧化剂等营养物质有助于提高鸡的免疫能力,提高鸡对病原体的抵抗力。
福建畜牧兽医第43卷第2期2021年7鸡球虫病两种免疫方式的比较吴善斌光泽县动物卫生监督所福建光泽354100摘要本文简述鸡球虫病发病原因及几种常见鸡球虫病。
并取爱拔益加肉鸡36000羽公雏和36000羽母雏,分为4栋鸡舍养殖(两栋公雏和两栋母雏),使用两种免疫方法分别对四栋鸡舍雏鸡进行免疫,并比较免疫效果%关键词鸡球虫病球虫病疫苗集约化养殖抗球虫药物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4331(2021)-02-0007-02Comparison of the two immune ways in chicken coccidiosisWu Shanbin(Guangze Animal Health Supervision Institute,Guangze Fujian354100)Abstract This paper briefly describes the pathogenesis of coccidiosis and several common coccidiosis of chicken.And take36000 male and36000female chicks in Arbor Acres,They are divided into4bartons to feed,Use two immnue ways for the four bartons and compare the effect of immune.Key words Coccidiosis Coccidiosis vaccine Intesive farming Anti-coccidia drug鸡球虫病是由一种或几种鸡艾美耳球虫引起的以肠道病变为主的细胞内寄生虫病,严重危害鸡的生长发育。
它是一种全球性的原虫病,也是集约化养鸡业最为多发、危害严重且防治困难的疾病之一,是对鸡危害最严重的寄生虫病叫主要侵害10~30日龄雏鸡、35~60日龄青年鸡,发病率高达50%~70%,病死率为20%~30%,严重者高达80%叫全世界报道的艾美耳球虫有9个种,其中7个种受到公认,它们是柔嫩艾美耳球虫、毒害艾美耳球虫、布氏艾美耳球虫、巨型艾美耳球虫、堆型艾美耳球虫、和缓艾美耳球虫、早熟艾美耳球虫叫鸡球虫病的发病原因主要包括光照、温度、湿度、垫料、密度、环境、饲养方式等叫饲料中维生素A、维生素K及维生素C缺乏,消化道黏膜的完整性、自我保护和血液凝固机制受损,使球虫易侵袭而导致严重发病;临诊上球虫病经常在应激反应出现几天后发生,这些应激反应包括各采样羊场球虫的平均感染强度均最大,绦虫的平均感染强度均最小。
鸡常见病毒病鸡常见病毒病一、鸡新城疫鸡新城疫是急性、败血性、毁灭性传染病。
传播快,死亡率高,世界各地均有流行,亚洲地区流行广泛,故又称亚洲鸡瘟。
(一)病原:鸡新城疫病毒(NDV)属副粘病毒,存在于病鸡的唾液、鼻液、粪便、血液和所有的组织器官中,所以病鸡是主要传染源。
病毒在低温阴湿条件下很长时间不会死亡,但在直射阳光下很快被杀灭,对消毒药抵抗力不强。
感染途径主要是呼吸道和消化道。
病毒能使一些禽类及哺乳动物的红血球发生凝集,这种凝集又能为特异血清所抑制,这一特性可用来诊断的鉴定病毒或进行免疫监测。
(二)症状和剖检:最急性型病鸡常不显任何症状而突然死亡,多见于流行初期。
常见为急性型,病鸡体温升高达43-44℃,食欲减退或废绝,有渴感,精神萎靡,缩颈垂头,翅下垂,闭眼,鸡冠及肉髯变成暗红或紫色,咳嗽,呼吸困难,常发出“咯咯”声,倒提时有大量酸臭液体从口中流出,粪便稀薄呈黄绿色或黄白色,后期排出蛋清样排泄物,一般2-5天死亡。
剖检有全身性膜变化,嗉囊充满酸臭稀薄的液体和气体。
腺胃粘膜水肿,其乳头或乳头间有出血点或溃疡及坏死,这是本病的特征变化。
肌胃角质层下也常有出血,小肠至盲肠、直肠有大小不等的出血点,肠粘膜上有纤维素性坏死性病变,假膜脱落后形成溃疡。
盲肠扁桃体肿大、出血和坏死,周围组织水肿。
肺有时水肿或瘀血。
产蛋母鸡卵黄膜和输卵管充血,卵黄膜极易破裂,卵黄流入腹腔引起卵黄性腹膜炎。
亚急性或慢性型病鸡病程稍长,主要出现神经症状,翅、腿麻痹,运动失调,常见伏地转圈,头向后向一侧扭转。
近年来普遍使用疫苗,但有的免疫程序不尽合理,母源抗体或免疫抗体干扰活疫苗的作用,使一些个体免疫力不够坚强,导致出现非典型新城疫。
病鸡症状不明显,死亡率不高,以呼吸系统症状为主,产蛋鸡群常出现产蛋量突然急剧下降,产小蛋、软壳蛋或沙壳蛋,有的蛋白稀溥如水。
病初对病鸡群采血进行血凝抑制(HI)试验,HI 抗体水平不整齐,个体之间相差很大,病后2周再检查,HI抗体水平有明显的不正常升高。
这些原因会造成雏鸡免疫的失败雏鸡免疫是非常重要的,但是有的雏鸡免疫却是没有免疫成功,而导致免疫失败,那么是哪些原因导致了雏鸡的免疫失败呢。
一、疫苗的质量问题。
不同的疫苗所需的运输、保存条件不同,冻干疫苗一般需要-15℃以下冷冻保存,湿苗一般在0~4℃保存,油乳剂疫苗的保存温度一般在10℃左右。
应尽量选择出厂时间较近的疫苗,以保证免疫效果。
一般疫苗稀释在4小时内要用完,用不完即作废。
二、接种时间不当。
1、雏鸡的身上有母源的抗体,一般在1~2周内是不易感染鸡新城疫。
若接种的过早,反而和母源抗体中和;2、若接种的过迟,因体内抗体消失,易被毒力强的野毒侵染发病。
所以,一般接种时间应在孵出后7~10天。
三、稀释量和免疫剂量不准1、通常注射稀释量比较容易确定,而点眼和饮水免疫量则比较困难,应依据实际情况确定。
2、疫苗免疫剂量存在两种误区:一是免疫剂量不足,二是使用大剂量疫苗免疫,二者都不科学。
因此,在购买疫苗时,在考虑到免疫接种过程中的损失和浪费外,不要随意加大免疫用量。
四、鸡体的状况不佳。
鸡群的营养不良、患病,尤其是患传染性法氏囊病以后,接种其它疫苗时往往会形成免疫抑制,使之不能产生免疫或免疫力极低,甚至引起鸡只死亡。
免疫接种应安排在鸡群健康时进行,否则将会影响免疫的效果。
五、疫苗稀释不当。
各种的疫苗所需用的稀释剂、稀释倍数及稀释的方法都有一定的规定,必须严格地按照使用说明书进行操作。
疫苗稀释用水,从严格上讲应用灭菌生理盐水,否则会降低免疫的效果。
疫苗要现用现稀释,不能使用稀释后放置时间过长的疫苗。
如果饮水免疫的疫苗稀释不均,部分鸡饮量不足等也会影响免疫的效果。
六、管理疏忽如滴鼻、点眼时,疫苗还未被吸收而又未补点,造成漏免,导致免疫失败。
在疫苗稀释或接种的过程中,消毒药物过多地残留于注射器或直接接触疫苗,也能造成疫苗失效或减效。
所以,在接种疫苗的前两天或后两天要避免进行带鸡消毒。
七、接种时方法的错误不同的疫苗要求的接种途径很不同,免疫时一定要按照规定的方法接种。
禽类免疫系统的特点与其他动物的免疫系统类似,但也存在一些独特之处。
以下是禽类免疫系统的一些特点:
1. 免疫系统发育和成熟较快:相对于其他动物,禽类的免疫系统发育和成熟较快。
这使得禽类能够在短时间内产生足够的抗体来应对病原体的攻击。
2. 免疫记忆:禽类的免疫系统具有免疫记忆,这意味着它们能够记住曾经遇到过的病原体,并在再次遇到时更快地产生抗体。
这是禽类能够抵御多种病原体的关键因素之一。
3. 免疫调节:禽类的免疫系统具有高度的调节能力,能够在应对不同病原体的情况下调节自身的免疫反应。
这使得禽类能够在应对病原体的同时避免过度的免疫反应,从而减少自身的损伤。
4. 非特异性免疫:禽类的免疫系统还具有非特异性免疫,这意味着它们能够通过非特异性防御机制来抵御病原体的攻击。
例如,禽类的皮肤和羽毛可以防止病原体侵入体内,它们的肠道中的微生物也可以帮助抵御病原体的入侵。
5. 免疫抑制剂:禽类的免疫系统也可以被免疫抑制剂所抑制,这使得禽类能够在某些情况下避免过度的免疫反应。
例如,在禽类的疫苗接种中,通常会使用免疫抑制剂来避免过度的免疫反应。
总的来说,禽类的免疫系统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和调节能力,能够有效地抵御病原体的攻击。
免疫增强剂IBD疫苗免疫雏鸡外周血液和局部体液免疫学变化及其机【中文摘要】本项实验分别将免疫增强剂“禽福”与“亿妙灵”和鸡传染性法氏囊病中等毒力活疫苗配合使用,应用免疫SPA菌体花环法及间接ELISA法,检测免疫雏鸡外周血液T、B细胞数量及血清、泪液、气管液、胆汁、肠液IgG、IgM和IgA含量的动态变化,旨在揭示免疫增强剂对IBD疫苗免疫雏鸡外周血液及局部体液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影响及其机理。
实验结果表明:1.IBD疫苗免疫雏鸡外周血液T、B细胞及血清、泪液、气管液、胆汁、肠液IgG、IgM 和IgA含量均程度不同地高于未免疫对照雏鸡,表明疫苗免疫雏鸡全身细胞免疫、体液免疫应答水平提高,呼吸道和消化道局部粘膜体液免疫功能增强。
vvIBDV攻击后,IBD疫苗免疫雏鸡免疫保护率高于60%,而未免疫对照雏鸡发生典型的IBD,全部死亡。
2.应用免疫增强剂IBD疫苗免疫雏鸡外周血液T、B细胞及血清IgG、IgM和IgA含量较IBD疫苗单独免疫雏鸡不同程度地升高,说明免疫增强剂与疫苗配合使用,能显著提高疫苗增强雏鸡全身细胞免疫、体液免疫功能的水平。
3.应用免疫增强剂IBD疫苗免疫雏鸡泪液、气管液、胆汁、肠液IgA、IgM和IgG 含量均程度不同地高于IBD疫苗单独免疫雏鸡,说明免疫增强剂与疫苗配合使用,能提高疫苗增强雏鸡呼吸道和消化道局部体液免疫功能的水平。
4.vvIBDV攻击后,对照组、IBD疫苗单独免疫组、“亿妙灵”组和“禽福”组雏鸡的免疫保护率分别为0、60%、80%、100%,表明使用免疫增强剂后,可提高疫苗增强机体全身及局部免疫功能,有效抵抗强毒攻击,使疫苗的免疫保护率显著提高,这与免疫增强剂IBD疫苗免疫雏鸡外周血液T、B细胞及血清、泪液、气管液、胆汁、肠液IgG、IgM和IgA含量较单独免疫雏鸡均不同程度地升高有关。
5.“禽福”组雏鸡外周血液T 细胞及泪液、气管液、胆汁、肠液的IgA、IgM和IgG 含量较“亿妙灵”组雏鸡不同程度地提高;外周血液B细胞数量及血清的IgG、IgM 和IgA含量明显高于“亿妙灵”组雏鸡。
蛋雏鸡的免疫力发育与营养调节蛋雏鸡的免疫力发育与营养调节是农业领域中的一个重要课题。
养殖业中,饲养健康的雏鸡可以提高生产效益,减少疾病发生率,并确保家禽产品的质量与安全。
养殖者们意识到了营养对于免疫力发育的重要性,因为适当的营养配给可以提高雏鸡的抗病能力和免疫系统的功能。
本文将探讨蛋雏鸡的免疫力发育与营养调节的关系,包括免疫系统的发育过程和如何通过营养调节来提高免疫力。
蛋雏鸡的免疫系统发育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胚胎期、雏鸡早期和成长期。
在胚胎期,胚胎依赖于母体的免疫系统来提供一定程度的免疫保护。
然而,胚胎期内的免疫系统发育还不完善,所以营养对母体的重要性变得尤为重要。
适当的营养供给可以增强母鸡的免疫功能,提高胚胎内抗体的水平。
同时,母鸡食用的抗氧化剂和免疫增强剂也可以通过卵黄转运方式传递给胚胎,为其提供额外的保护。
在孵化过程中,新孵化的雏鸡免疫系统开始正式发育。
此时,适当的营养调节至关重要,因为它可以帮助卵黄中特定维生素、矿物质和抗体在雏鸡体内转运到正确的目的地。
例如,维生素A可以促进呼吸道和消化道黏膜的生长,从而增强其防御功能。
维生素C则参与自由基的清除,减小炎症反应和免疫细胞的损伤。
此外,适量的维生素E和硒元素对于提高雏鸡的免疫力也是重要的,因为它们可以减少发炎反应和氧化应激。
成长阶段是雏鸡免疫系统发育的关键时期,也是对于免疫力发育进行营养调节的最佳时机。
在这个阶段,适当的营养配给可以加强雏鸡免疫细胞的功能,提高其杀菌能力。
蛋白质是营养配给中最重要的成分之一。
蛋白质是构建免疫细胞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抗体的合成所需的原料。
为了提高雏鸡的免疫力,蛋白质的供给应该达到适宜的水平。
高质量的植物和动物蛋白质可以提供雏鸡所需的必需氨基酸,从而促进免疫细胞的正常发育和功能。
除了蛋白质,脂肪也是雏鸡营养调节中的重要因素。
脂肪是免疫细胞膜的组成元素之一,对于细胞的结构和功能至关重要。
适量的脂肪供给可以维持细胞膜的完整性,提高免疫细胞的活性和稳定性。
第16卷第2期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Vol.16No.21998年6月 Journal of Foshan University (Natural Science Edition )Jun .1998
雏鸡与青年鸡红细胞免疫
粘附功能的比较
邓 桦* 杨 鸿*
摘 要 对刚出壳雏鸡与青年鸡的红细胞免疫粘附功能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刚出壳雏鸡
红细胞免疫粘附功能明显低于青年鸡;健康青年鸡红细胞免疫复合物花环率明显低于红细
胞受体花环率。
关健词 鸡 红细胞 免疫功能
中图分类号 S 85
红细胞免疫功能的研究是八十年代初兴起的研究领域。
目前已经确认,红细胞不但有呼吸功能,而且有许多与免疫有关的物质(如CR 1,CR 3,CD 58,CD 59,DAF,SOD 酶等)和完整的自我调控系统。
因而红细胞有识别、粘附、浓缩、杀伤抗原、清除循环中CIC 和传递抗原信息的能力,参与机体的免疫调控。
在临床上许多免疫病的发病机理中,红细胞免疫缺陷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红细胞免疫功能主要是通过红细胞膜上的C 3b 受体(现称第一补体受体,CR 1)的免疫粘附实现的,其活性的测定可作为评价红细胞免疫粘附功能强弱的重要指标[1,2]。
冯来坤(1991)证明鸡红细胞上也存在该受体,并建立了测定红细胞CR 1活性的E -C 3b R 花环试验、E-IC 花环试验[3]。
本试验通过上述两种试验方法对刚出壳雏鸡和青年鸡的红细胞免疫粘附功能进行了初步比较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动物
南海黄鸡,由广东省种鸡场南海联营部提供。
刚出壳雏鸡、青年鸡各十只分为雏鸡组和青年鸡组。
1.2 检样制备
1.2.1 Hanks 液。
含Ca ++,Mg ++,pH7.2。
1.2.2 不致敏酵母悬液。
酵母多糖冻干试剂由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免疫室提供,按照要收稿日期35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农牧分院,南海 53:1997-0-22821
求溶解后,用Hanks 液配成1×108/mL 悬液。
1.2.3 C 3b 致敏酵母悬液。
用上述不致敏酵母悬液加等量家免血清,37℃水浴20min ,再以Ha nks 液离心洗涤两次(1000r /min,每次离心10min)。
恢复原浓度。
1.2.4 待检红细胞悬液 试验鸡均采血、肝素抗凝,用Hanks 液洗3次(2000r /min,每次5min )。
用Hanks 液稀释为1.25×107个红细胞/mL 。
1.3 红细胞C 3b 受体(E -C 3b R )花环试验
参照郭峰[2]和冯来坤[4]方法并加以改进,具体方法为:待测红细胞悬液0.075mL 加C 3b 致敏酵母悬液0.075mL,充分混匀后于37℃水浴40min,轻轻摇匀,加0.25%戊二醛0.05mL,再用适量Hanks 液稀释后涂片,冷风吹干,甲醇固定,Wright-Giemsa 混染,光镜观察。
一个红细胞粘附2个或2个以上酵母细胞为一个阳性花环。
观察200个红细胞,计算花环率。
1.4 红细胞免疫复合物(E-IC)花环试验
除使用不致敏酵母悬液外,其余同红细胞C 3b 受体(E-C 3b R)试验。
2 结果
试验结果详见表1。
表1 E-C 3b R 花环率、
E-IC 花环率的测定结果组别
数量/只日龄/d E-C 3b R 花环率%x -±SD E-IC 花环率%x -±SD 雏鸡组
10刚出壳12.1+3.6a 11.7+ 3.4c 青年鸡组1015022.1+ 4.8a b 16.9+4.6b c
注:数据右上角均有a 或b 者表示二者差异极显著(P <0.01),均有c 者
表示无明显差异(P <0.05)
3 讨论与体会
3.1 讨论
3.1.1 本试验结果说明年龄变化对红细胞免疫粘附功能有明显影响。
刚出壳雏鸡E-C 3b R 花环率、E -IC 花环率均明显低于青年鸡,且两种花环率之间未见明显差异,说明刚出壳雏鸡红细胞免疫粘附功能较为低下。
这与郭峰等对学龄前儿童红细胞免疫功能研究的结果相似[5],也与雏鸡整体免疫水平较低、较易感染疾病的情况一致。
3.1.2 抗原抗体在体内形成免疫复合物(IC),IC 沉着于某些组织中,激活补体系统,造成组织损伤。
红细胞通过红细胞膜具有的CR 1与抗原抗体补体复合物结合并将其运送至肝脏、脾脏等吞噬系统处理。
本次试验青年鸡E -C 3b R 花环率明显高于E -IC 花环率,与诸学者试验结果相同[2,4,5],说明在正常时,机体内产生的IC 较少,E -IC 花环率较E -C 3b R 花环率为低。
3 体会
3 由于本试验对值有较强的依赖性,用液代替生理盐水作洗液,严格控制值在6~,可取得较为准确的试验结果。
61第2期 邓 桦等:雏鸡与青年鸡红细胞免疫粘附功能的比较
.2.2.1pH Hanks pH .87.2
3.2.2 涂片时取适量反应液缓慢、均匀推片,迅速吹干以防止反应液回流,涂片厚度以每个高倍镜视野有5~8个红细胞较好,以避免假花环的出现。
3.2.3 红细胞悬液、酵母悬液计数要准确。
酵母悬液必须充分吹打,镜检呈单个分散状才能使用。
参 考 文 献
1 李海旺,马小慧.红细胞免疫学新探.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3.26~28
2 郭峰.红细胞免疫功能初步研究.中华医学杂志.1982,62(12):715~716
3 冯来坤.红细胞免疫功能及其检测方法.中国兽医杂志.1991,17(1):49~50
4 冯来坤,刘玉斌,王世若,等.鸡红细胞免疫功能研究.兽医大学学报.1991,11(4):344~3465 郭峰,石全贵.红细胞免疫学新探.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3.60~61
The Compar isons of th e Immune Function
of Ch icken Erythrocyte Between th e
Young and the Adult
Deng Hua * Yang Hong *
Abstr act The study compa res the immune function of chicken erythrocyte between the young and the adult.The results indica ted that the function of erythrocyte immune adher-ence (EIA)of adult chickens is evide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young chickens (P <0.01),and E -C 3b R rosette rates are evidently higher than E -IC rosette ra tes in the healthy adult chickens(P <0.01).
Keywor ds chicken,immune function,erythrocyte
*S f &y,F U y,N 5362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第16卷
chool o Agricultur e Animal Husbandr osha n niversit a nhai 2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