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钉工作室
- 格式:doc
- 大小:66.50 KB
- 文档页数:2
“里特罗”设计(Retro)和乡土风格(2009-01-05 15:52:17)标签:后现代主义构成主义里特罗美国杂谈分类:设计平面设计的后现代主义运动系列之三20世纪80年代期间,平面设计有非常令人耳目一新的大发展,不但设计水平因为设计意识的进步和设计技术的发展,特别是电脑广泛运用于设计而得到崭新的进步,同时,平面设计的观念推广也日新月异,出现了各种有关设计的书籍、设计杂志、设计展览等等。
在旧金山出现了代表丰裕时代的后现代主义平面设计风格,而在纽约,却出现了与后现代主义密切相关的,但是更加注重历史因素的新平面风格,特点是强调历史风格的复古,这种风格被一些设计师称为“里特罗风格”,或者“里特罗”设计(Retro)。
这种风格的基本特征是对欧洲20世纪上半叶的平面设计风格的复兴,对这个时期具有装饰特点的风格的喜爱,对现代主义和国际主义的刻板、沉闷、理性的反对,特别是20世纪20年代和30年代流行的某些平面风格,这种风格的核心内容是“向后看”、“与众不同”(retroacitive and retrograde,或者:“backward-looking” and “contrary to the usual”)。
由于“向后看”(retroactive)和“与众不同”(retrograde)这两个术语都具有同样的词头“retro”,因此这个设计流派就按照音而称为“里特罗派”。
所谓的“里特罗”设计,其实是以古典复古为核心装饰方式的纽约后现代主义平面设计运动,与旧金山“湾区”派自由放任、恣意纵横的方式不同,纽约平面设计的后现代主义更加注重设计上的古典成分、历史装饰风格的合适运用。
当然,从目的上来说,它也是用来向刻板的现代主义、国际主义风格挑战的典型后现代主义运动之一,不过在表现上具有不同的强调重点。
“里特罗”设计采用广泛的复旧装饰方法,特别注意吸收20世纪初期出现在火柴盒设计、棒球卡设计、杂志海报的商业广告和商业插图等等方面的装饰因素,来丰富本身设计的形式。
神奇的图钉作文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they can help you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practical materials,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appreciation,sentence excerpts,ancient poems,classic articles,topic composition,work summary,word parsing,copy excerpts,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writing methods,please pay attention!神奇的图钉:小物件,大智慧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许多看似微不足道的小物件,却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亨利·马蒂斯的剪纸艺术作者:于涛来源:《世界文化》2015年第01期20世纪40年代末,亨利·马蒂斯已将剪纸作为首要创作手法,剪刀成为他的主要工具。
他将涂过颜料的画纸剪成各种形状,从植物到抽象图形,运用剪纸的生动和简便,突出色彩和对比,进行重新构图。
这些作品由起初的常规尺寸逐渐发展到壁画大小。
剪纸画是马蒂斯创作生涯中精彩的最后一章,体现了艺术家对图形和颜色创造性的运用,值得进行重新评鉴。
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搜罗了约100幅马蒂斯的剪纸画作品于近期展出,展览规模之大、范围之广前所未有。
而上一次纽约观众有幸观赏到剪纸艺术作品是在1961年。
1896年12月31日马蒂斯出生于法国北部的勒·卡托一康布雷齐。
他最初从事的是与法律有关的工作,在一次患阑尾炎后才开始绘画创作。
1892年,他师从象征主义画家居斯塔夫莫罗,钻研早期绘画大师的作品,加强对色彩的运用。
尽管初期在社交场所中小有成就,马蒂斯在经济上依然拮据。
1904年和转年夏天,马蒂斯都在法国南部度过,就在那时他的作品风格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在圣特罗佩和科利乌尔明媚的阳光下,他创作了具有光学动感效果的亮色作品,但其中大胆豪放的色彩冲突却使他遭人诟病,这种特点被冠以野兽风格。
以野兽派闻名,这一时期的作品确立了马蒂斯绘画道路的方向,他自己称为色彩的建构。
野兽派这种色彩的冲击很快又被巨幅阿拉伯式图形所取代。
马蒂斯将这一时期对于色彩、线条和构图的想法总结成书,命名为《画家笔记》,于1908年出版。
1917-1930年间马蒂斯一直待在法国南部的家中,这一时期被认为是他的最佳时期。
他的作品尽管依然具有色彩和构图的光学特性,但已经变得更具亲和力,内容集中在女性人物和静物等。
20世纪30至40年代,马蒂斯又逐渐热衷于版画创作,并出版了一系列画册。
在生命的最后几年,他通过创作亮色的剪纸作品实践着对色彩运用的新尝试,从《爵士》作品集到为旺斯的玫瑰教堂设计创作的壁画。
个人简介:姓名:西摩切瓦斯特英文名:seymor cut gas•1931年切瓦斯1931年切瓦斯特出生于美国纽约现今已经82岁•1947年(16岁)便在《十七岁》的杂志上发表了他最早的插图作品。
•1948年(17岁)毕业于纽约林肯中学,随后进入美国库柏州立艺术学院学习插图和平面设计。
•1953年(22岁)切瓦斯特与爱德华·索勒雷,诺兹·鲁芬斯(共同出版了《图钉年鉴》),这是他们在1954年(23岁)成立著名的“图钉工作室”,用于推销三人插图作品的小册子,旨在推广他们前卫的设计理念,他们热衷于折衷主义版式设计的插图设计,并发起了一场与瑞士理性主义风格相对应的装饰风格运动。
图钉”设计集团中的每个人都有非常鲜明的风格,切瓦斯特关注的并不只限于作品的本身,还注重个人风格的表达,并结合平面设计的视觉传达功能,实现作品的个人价值。
“图钉”设计集团形成的这种自由的、综合的、统一的和艺术的风格被称为“图钉风格”,并得到世界的广泛流传和模仿,对美国战后的平面设计界产生了重要的影响•1970年(39岁),切瓦斯特被邀请参加巴黎卢浮宫装饰艺术博物馆举办的、为时两个月的、主题为“图钉风格”的回顾展,得到了法国艺术界的高度肯定。
之后,这个在巴西、日本、欧洲等地继续展出,奠定了他及“图钉”设计集团在国际上的地位。
他的设计作品被永久收藏于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生平背景:20世纪50年代,摄影的发展和普及、纸张与印刷技术的改进和提高,使得平面设计发展到一个新的平台。
美国出现了这样一批设计家,他们抛弃了以往刻板的设计风格,重视画面感性思维的投入。
他们设计的平面作品,重视新媒介的使用以及注重表达个人观念,成为美国设计中观念形象设计派别的发起者。
西摩·切瓦斯特就是其中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他以独特的设计风格赢得了美国社会的广泛赞誉和喜爱。
主要成就:1.世界三大平面设计师2.西摩·切瓦斯特是美国观念形象设计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设计理念及其设计作品所取得的成就,对当代平面设计界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福田繁雄教授与岗特兰堡(德)、切瓦斯特(美)并称“世界三大平面设计师”世界平面设计领航者---岗特兰堡冈特·兰堡,国际公认的欧洲“视觉诗人”的代表人物。
冈特·兰堡1938年出生于德国麦克兰堡的乡村,这段成长经历深深影响着他作品中的媒体使用和艺术内容的表达方式。
他的作品背后隐含了更多的体力劳动和传统的手工艺。
在作品里他关注的是主题的物质性。
他总是赋予这些主题更多的意义,每一幅招贴都给观赏者以想象的空间,透过那些隐喻的物体联想实际事物。
1958年进入卡塞尔造型艺术学院学习绘画和实用美术,1963年毕业。
1964年开始,和麦克·凡德·莱涅迈耶(Michael van de Sand)在斯图加特、法兰克福、柏林等地创办设计事务所(RAMBOW+van de Sand),他担任了多年广告代理机构的艺术总监,做过设计产品和服务业的广告,从中积累了大量经验,在此期间,他创建了自己的摄影工作室。
(随后他有意避开了商业活动,致力于文学、戏剧和音乐范围的设计创作。
有6年的时间,冈特·兰博为法兰克福的一家戏院设计海报,该剧院所有的海报都要求是黑白色的。
所以这一时期兰博的作品都是反映爵士工业的黑白画。
对兰博而言,他不仅仅是完成了设计人物,而且由设计者成为一名“视觉诗人”——他在色彩绚丽的美学主义和功能之间做出选择。
他经常在作品中采用摄影手段,并利用拼贴、分解、重组以及喷笔加工的处理,把现实主义的摄影手段变成了有着抽象含义的平面设计作品。
如他所说:“与其说我把摄影作为一种媒介,不如说是摄影发现了我,变化的时代需要在形式表达上有个相应的变化——至少那时我当时的想法。
”)1968年迁到法兰克福,1974年担任卡塞尔大学平面设计专业教授,国际平面设计师协会成员。
1974——1922年他是卡塞尔大学视觉传达系一级教授,1992年至今任卡尔斯鲁厄设计学院院长、一级教授。
在30年的职业生涯中,兰堡设计了约3000幅招贴,每一幅招贴后面都有一则故事。
设计是把某种计划、规划、设想和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视觉语言传达出来的过程。
设计的观念和灵感,就是如何把所要传达的信息转换为可视的图形。
视觉传达设计是一种以视觉媒介为载体,向大众传播信息和情感的造型活动。
视觉传达设计兴起于19世纪中叶欧美平面设计的扩展与延伸。
视觉设计的前身-平面设计,译自英文:“graphic design”,最早使用这个术语的人是:美国人德维金斯。
赫尔梅斯:人类在运用词来记录其思想和经验之前,是用图画来行使这种交际功能的。
广告设计的首要任务是沟通,广告的首要功能在于沟通品牌与消费者只有注意消费者的欲望与需求,广告才能实现沟通。
成功的品牌广告是是将大众生活作为创作源泉,把广告诉求变成消费生活的缩影。
视觉信息的可读性首先要求视觉语言的清晰可辨,即信息符号示意不能似是而非,含混不清,视觉语言不能言之无物,词不达意,为此设计师在编制信息符号时,不能忽略情感性因素对于信息传达在理解与认知方面的作用。
视觉语言的传达室利用形象、色彩、质感、空间等视觉要素,通过一定形式法则进行编排组合来进行的。
广告设计实际上是一种将文学语言换成图像语言的艺术。
图像表达的三个标准:能否有效完成沟通对图形语义的把握关键在于解决如何使图形在传达信息的过程中,最大限度的避免不相关因素对图形含义的干扰而产生歧义,只有用图形语言准确有效地表现出来,创意才有价值。
例如盛世长城公司为宝洁公司旗下品牌碧浪创作的广告,用象征桎梏的枷锁和镣铐(用各类衣服钩成)作为广告图形暗喻产品无坚不摧的功能。
能否吸引更多的注意能否更简洁的完成传达广告信息的传达的简化是否直接决定着信息传播的效果。
例如:Speedup 产品的品牌广告,巧妙的把鼻子和内裤同构,令人会心一笑而恍然大悟。
金羚洗衣机的广告有异曲同工之妙。
多伊尔·戴恩巴克为新款的大众甲壳虫汽车设计广告:一辆小甲壳虫汽车仿佛漂流在白色汪洋,这意象甚至远远超出语言或多层画面所能表达的,一片美丽的空白令人舒适、平静、释怀,使人摆脱印刷和媒体过于繁重、活跃的图像。
美国设计大师Milton Glaser海报作品探析作者:张浙丽来源:《现代装饰·理论》2013年第04期尽管我们对海报创作方法已经有所了解,但是,当你想设计出一件优秀巨作时,似乎所有的方法都变得爱莫能助。
因此,我们不仅需要设计的技法,更需要设计的思维方法。
大师们的设计巨作无疑使最好的分析对象,从他们的优秀作品中我们能够分析和发现海报创作的精要之处本文通过介绍美国设计大师Milton Glaser海报作品并对其加以分析,从而进一步拓展设计师的眼界,提高优秀海报的创作能力。
美国设计大师Milton Glaser的成功没有炒作,没有手段,对待这样的设计大师,我们怎么能够不投以敬畏的目光,并向他学习。
简介Milton Glaser 出生于1929年,曾就读于库珀联盟艺术学校,意大利博洛尼亚美术学院。
1954年,他与其他设计师共同创立了革命性的图钉工作室(Push Pin事务所);1968年,与费尔克创办纽约杂志;1974年,成立 Milton Glaser设计工作室;1975年在美国纽约近代美术馆举办个展,作品被华盛顿斯密生国家档案馆收藏;1983年,与沃尔特·伯纳德成立出版设计公司WBMG平面设计事务所;现今是视觉艺术学院的教师。
在数十年的平面设计生涯中,Glaser 一直是一位多产的创造者,他的作品已被世界各地的广泛传播,他最成功的设计作品当属联合创办的纽约杂志(New York Magazine)和的我爱纽约(I NY)商业活动;他举办的个人展览one-man shows在巴黎蓬皮杜中心和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展出。
他的作品被许多博物馆永久收藏。
海报作品分析1.恰当好处的图形创意我们都知道一个真正优秀的设计师不仅仅拥有设计的技术,更重要的是拥有打破常规的设计性思维。
假如给我们一张关于鸟儿的图形,我们会立刻想到树,因为鸟儿总是停息在树上,树木是它们的家园,这是常规思维;而我们的设计大师不仅仅看到了这一面,他们还看到了另外一面。
图钉工作室是20世纪最具影响的设计组合之一。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披头士改变了音乐的性质,图钉工作室改变了插图与设计的性质。
在纽约设计的黄金时代—1960左右,创新的暴风狂吹世界,这是一个现代性的概念与所确立的文化相互质疑的时代。
此时的图钉工作室开创了插图与设计结合的新时代,带来了自由、活泼、拼贴、融合个人观念的“图钉风格”,以前卫先锋的姿态出现在50年代后期至60年的“现代”氛围中。
半个世纪之后,在华·美术馆展出的“纽约图钉工作室回顾展”提供了见证超越时代的伟大设计的机会。
这次展览的关键词是"paradigm"——一种理论的框架所界定的某一时期的世界观。
展览所精心选择的约200件海报、杂志、书籍、唱片封套及一批珍贵的原作,着眼于4位图钉工作室的主要成员——西蒙·切瓦斯特(Seymour Chwast,1931年出生)、米尔顿·格拉塞(Milton Glaser,1929年出生)、保罗·戴维斯(Paul Davis,1938年出生)、詹姆斯·麦克穆兰(James McMullan,1934年出生),他们是如何受工作室及彼此间的相互影响,以及在离开工作室后每个成员各自的人生路径。
图钉工作室创建于1954年,最初是由西蒙·切瓦斯特、米尔顿·格拉塞及爱德?索勒(Ed Sorel)三位来自库珀联合(Cooper Union)艺术学校的学生合作创立的一个松散的组合,通过联合出版系列小册子《图钉年鉴》(1957年更名《图钉平面设计》)展示推广他们的设计和插图作品,后来这份试验性刊物逐渐发展成为美国平面设计新思想和新观念的论坛阵地和实验场所之一。
与此同时他们的创作设计理念迅速传播开来,工作室发起了一场与严谨、理性的瑞士国际主义风格鲜明对应的观念形象设计风潮,成为新一代平面设计的中心,图钉设计工作室现象之火迅速燎原于世界。
图钉工作室以其拼贴混合式的独特创作方法而著名,他们的创作灵感来源包括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作品、新艺术主义和装饰艺术运动、美国早期绘画、十九世纪木刻和木雕作品、俄罗斯构成主义、漫画以及十九世纪和二十世纪早期各种已经被人遗忘的印刷版式风格。
“图钉”一词完美地描述了他们的设计方法学。
他们随意地收集视觉印象,就像是将图片、剪报和明信片老练地钉在公告板上。
他们的设计具有自由、活泼的特点,同时能够把自己的观念通过自由的方式组合成一体。
图钉工作室形成的这种自由、综合、统一的艺术风格被称为“图钉风格”(Push Pin Style),在世界各地被广泛流传和争相模仿,相当多的青年设计家在“图钉风格”的影响下成长起来,进而进一步发展了这种风格。
“图钉风格”对平面设计形象的综合使用,把个人的艺术观念和平面设计结合的设计手段,特别是把图形和字体结合起来运用的方法,对整整一代的平面设计家都带来了很大影响,活跃了当时整个平面设计界。
事实上,为人熟知的“图钉风格”是工作室成员互相施加艺术影响的自然结果,他们在文化方面也同样互相影响,在电影、电视、书籍、美食和政治等话题的谈论中孵育新想法。
在工作室灵活互融的合作中,设计师同时也保留和发展着各自鲜明独特的色彩。
西蒙·切瓦斯特的独特创作风格是将社会评论和插图混合,他被人称为“左撇子设计师”,这个称呼后来成为他的一本作品集的书名。
米尔顿·格拉瑟以明晰的语言阐述了设计的伦理实践,数不清的创作中包括他为纽约州设计的到处可见并被广泛模仿的“I New York”系列广告。
保罗·戴维斯与众不同的创作风格融合了美国早期画作、超现实主义和波普艺术等元素,迅速成为插图领域的主流影响力。
詹姆斯·麦克穆兰成为国际知名的艺术家,他重拾钢笔线描与水彩技法结合创作插图,其为《纽约》杂志创作的以记者报道形式描绘布鲁克林迪斯科文化的插图,后来成为电影《周末狂热夜》的视觉灵感来源。
格拉瑟和切瓦斯特都喜欢使用线描表现图形轮廓,并采用彩色胶片作为上色手段,在纸上创造出概念图像,但两人的作品却各不相同:格拉瑟是弯曲线条和流畅轮廓的专家,喜爱具有色彩层次的胶片,而切瓦斯特则沉迷于粗糙的木版印刷、天然质朴的意象和完全平涂的色彩。
戴维斯和麦克穆兰能够地极其熟练且轻松自如地绘制人像,前者是用树胶水彩画,后者用水彩,
他们试图在自己的作品中避开被视为图钉工作室标志的单调色彩,但他们都采用鲜明的平面设计元素,诸如宽边、深色阴影、醒目的背景和特定风格的排版格式来突出自己较低概念化的图像。
美国作家威诺尼奇·维安尼(Veronique Vienne)说:“他们四人就像披头士四人组一样拥有绝妙的和声与建构,虽然看不到披头士那样的合作,但各自在独立的创作中确立起个人的风格,同时引领了美国乃至世界平面设计界。
他们各方面的艺术造诣深厚,今日仍活跃在第一线,凭借着高超的美学素养和知性进行创作,他们的每一件作品都证明了这一点。
”
在1954年到1974年之间,图钉工作室至少雇佣了二十多个插图师,有些只呆了几个星期(彼特·马克思Peter Max也是其中之一),其他例如麦克穆兰则在工作室工作了好几年。
即便在他们离开后,那些曾在图钉工作室工作过的人仍然将这段合作过程视为对他们的设计生涯影响深远的经历之一。
在多年过去以后,它仍然是所有曾参与工作室“黄金时代”的艺术家心目中一个不朽的传奇,对于世界各地的平面设计师们来说也是如此。
日本美术家横尾忠则在“纽约图钉工作室回顾展”于日本ggg艺廊展出时,这样评论它的意义:“我们应该以此为契机再度评价图钉工作室的作品,借机寻回机械化信息社会中逐渐丧失的人性,重塑图钉工作室那种多样化的表达和自由,以及孩童般的游戏精神。
我衷心希望这次展览能为前景不明的日本社会敲响警钟。
”这也是我们将展览引入中国,在当代平面设计源地——深圳与大家见面的用意。
展览将从7月9日至8月5日在华·美术馆展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