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村赏析全解
- 格式:doc
- 大小:31.50 KB
- 文档页数:1
江村原文、翻译及赏析江村原文、翻译及赏析江村原文、翻译及赏析1江村晚眺宋朝戴复古江头落日照平沙,潮退渔船阁岸斜。
白鸟一双临水立,见人惊起入芦花。
《江村晚眺》译文江边上空的夕阳笼罩江边沙滩。
潮水退了,渔船倾斜着靠在岸边。
一对白色水鸟停在江水旁。
闻得有人来,就警觉地飞入芦苇丛中。
《江村晚眺》赏析这首诗在“静”与“动”的描写安排上十分巧妙,色彩运用也恰到好处:黄色的沙滩,斑驳的渔船,深褐色的堤岸,碧绿的江水,青青的芦荡,白色的芦花,洁白的水鸟,在血红的残阳映照下,更显得色彩浓郁,陆离绚丽,耀人眼目。
“照”、“搁”、“立”、“入”等动词看似平淡无奇,实际运用的十分准确恰当,使整首诗画面生动起来。
充分体现诗人炼字的功夫。
《江村晚眺》创作背景戴复古是南宋江湖派重要诗人,一介布衣,游历江湖,足迹遍及南中国主要地区。
诗人晚眺江边景色,一幅静态画面:落日、平沙、江水、渔船、白鸟,一切似乎凝固了,显得那么宁静而沉寂。
突然,人来鸟惊。
使整个画面动了起来。
江村原文、翻译及赏析2江村唐代:杜甫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
自去自来堂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
(堂上一作:梁上)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
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译文及注释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
浣花溪清澈的江水,弯弯曲曲地绕村而流,在长长的夏日中,事事都显恬静、安闲。
清江:清澈的江水。
江:指锦江,岷江的支流,在成都西郊的一段称浣花溪。
曲:曲折。
抱:怀拥,环绕。
长夏:长长的夏日。
江村:江畔村庄。
幽:宁静,安闲。
自去自来堂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
(堂上一作:梁上)梁上的燕子自由自在地飞来飞去,水中的白鸥相亲相近,相伴相随。
自去自来:来去自由,无拘无束。
相亲相近:相互亲近。
老妻画纸为棋局,稚(zhì)子敲针作钓钩。
相伴多年的妻子在纸上画着棋盘,年幼的儿子敲弯了钢针要做成鱼钩。
画纸为棋局:在纸上画棋盘。
稚子:年幼的儿子。
但有故人供禄(lù)米,微躯此外更何求?只要有老朋友给予一些钱米,我除了这个还有什么可奢求的呢?禄米:古代官吏的俸给,这里指钱米。
杜甫《江村》全诗翻译赏析本文是关于杜甫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江村作者:杜甫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
自来自去堂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
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
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
注释:1.清江指浣花溪。
2.幽:幽静,安静,闲适。
3.故人供禄米:此戏指老朋友们给自己生活方面的资助。
4.微躯:类似"贱体"之意,是自谦的说法。
翻译:清澈的江水曲折地绕村流过,长长的夏日里,村中的一切都显得幽雅。
梁上的燕子自由自在地飞来飞去,水中的鸥鸟互相追逐嬉戏,亲亲热热。
妻子在纸上画着棋盘,小儿敲针作鱼钩。
只要有老朋友给予一些周济(只是年老多病需要一些药物),我这微贱之人也就别无所求了。
赏析:这首诗写于唐肃宗上元元年(760)。
在几个月之前,诗人经过四年的流亡生活,从同州经由绵州,来到了这不曾遭到战乱骚扰的、暂时还保持安静的西南富庶之乡成都郊外浣花溪畔。
他依靠亲友故旧的资助而辛苦经营的草堂已经初具规模;饱经离乡背井的苦楚、备尝颠沛流离的艰虞的诗人,终于获得了一个暂时安居的栖身之所。
时值初夏,浣花溪畔,江流曲折,水木清华,一派恬静幽雅的田园景象。
诗人拈来《江村》诗题,放笔咏怀,愉悦之情是可以想见的。
本诗首联第二句“事事幽”三字,是全诗关紧的话,提挈一篇旨意。
中间四句,紧紧贴住“事事幽”,一路叙下。
梁间燕子,时来时去,自由而自在;江上白鸥,忽远忽近,相伴而相随。
从诗人眼里看来,燕子也罢,鸥鸟也罢,都有一种忘机不疑、乐群适性的意趣。
物情如此幽静,人事的幽趣尤其使诗人惬心快意:老妻画纸为棋局的痴情憨态,望而可亲;稚子敲针做钓钩的天真无邪,弥觉可爱。
棋局最宜消夏,清江正好垂钓,村居乐事,件件如意。
经历长期离乱之后,重新获得家室儿女之乐,诗人怎么不感到欣喜和满足呢?结句“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虽然表面上是喜幸之词,而骨子里正包藏着不少悲苦之情。
沈德潜《江村》古诗词赏析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下列小题。
江村[清]沈德潜苦雾寒烟一望昏,秋风秋雨满江村。
波浮衰草遥知岸,船过疏林竟入门。
俭岁①四邻无好语,愁人②独夜有惊魂。
子桑③卧病经旬久,裹饭谁令古道存?【注释】①俭岁:歉收的年头。
①愁人:指朋友。
①子桑:古代隐士,和子舆是朋友。
子桑生活贫困,某次大雨十日,子舆担心子桑得病,裹了饭给子桑送去。
1.这首诗描写了一个____、____的江村。
(请用四字短语填写)2.尾联借用“子桑”的典故,有什么作用?试加以分析。
【答案】1.D2.C【解析】1.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
D.“低徊愧人子,不敢叹风尘”这两句写出了自己出外谋生,没有成就,惭愧没有尽到儿子照应母亲和安慰母亲的责任。
不敢直率诉说在外风尘之苦,而是婉转回答母亲的问话,以免老人家听了难受;故选D。
2.考查对诗歌内容的赏析能力。
C.这首诗用朴素的语言,细腻地刻画了久别回家后母子相见时真挚而复杂的感情。
全诗质朴无华,没有一点矫饰,却能引起读者的共鸣和回味;故选C。
【点睛】这首诗用朴素的语言,细腻地刻画了久别回家后母子相见时真挚而复杂的感情。
神情话语,如见如闻,游子归家,为母的定然高兴,“爱子心无尽”,数句虽然直白,却意蕴深重。
“寒衣针线密,家信墨痕新”,体现母亲对自己的十分关切、爱护。
“见面怜清瘦,呼儿问苦辛”二句,把母亲对爱子无微不至的关怀写得多么真实、生动,情深意重,让所有游子读后热泪盈眶。
最后二句“低回愧人子,不敢叹风尘”是写作者自己心态的。
“低回”,迂回曲折的意思。
这里写出了自己出外谋生,没有成就,惭愧没有尽到儿子照应母亲和安慰母亲的责任。
不敢直率诉说在外风尘之苦,而是婉转回答母亲的问话,以免老人家听了难受。
【古诗文阅读】杜甫《江村》阅读答案解析及赏析江村作者:杜甫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
自来自去堂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
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
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
相关试题及答案注:公元760年春。
在亲友的资助下杜甫在成都郊外的浣花溪畔建成了几间草房,长期颠沛流离的诗人一家在此度过了近5年比较安稳的生活,此诗就作于这一时期。
(1)请从写景和传情两方面简要分析首句中“抱”的妙处。
(3分)【答案】运用了拟人手法(1分),概括了草堂周围的环境,一弯清流绕宅而过(1分);传达出诗人与周围自然山水的融合无间,体现了诗人的自适和惬意。
【解析】考查对古代诗歌语言的鉴赏能力。
这是炼字题,通过关键字把握意境。
既然是炼字,一般是词类活用,或者运用了修辞手法,做题时首先应该指出这点,再从景与情两方面说明其效果。
(2)“事事幽”是统摄全诗的核心,请结合二、三两联简要说明诗人是如何来表现“幽”的。
(3分)【答案】两联四句,每句一景(或“一事”),是赋的铺陈手法;从景物(环境)和人事(人物活动)两个方面展开描写,典雅的环境和闲适的人物活动相互映衬;细节描写。
(每点1分,写出三点即得满分)【解析】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
诗首联写景,颔联、颈联叙事兼描写,尾联抒情。
“事事幽”统摄全诗,幽,僻静、安闲之意。
如何表现这一特点,就涉及到诗歌所用的表达技巧。
二三联,一句一景,用的是赋的铺叙手法,用描写角度来说,也可说运用白描的手法勾勒;第三联,写妻子“画纸”,稚子“敲针”,属细节描写;第二联属环境描写,第三联是人物描写,以环境的安闲衬托人物的安闲,用的是衬托手法。
反之也成立,所以可以说是互相衬托或映衬。
(3)最后一联,诗人的感情转为凄婉,请作具体分析。
(4分)【答案】眼前悠游闲适的生活,是建筑在故人供禄米的基础上的,曲折地表达出漂泊异地的窘迫;(2分)一旦俸禄供米发生了问题,一切就都谈不到了,流露出诗人对未来的忧虑。
【导语】杜甫⽣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多涉笔社会动荡、政治⿊暗、⼈民疾苦,他的诗反映当时社会⽭盾和⼈民疾苦,他的诗记录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巨变,表达了崇⾼的儒家仁爱精神和强烈的忧患意识,因⽽被誉为“诗史”。
杜甫创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
下⾯是为⼤家带来的杜甫《江村》及赏析,欢迎⼤家阅读。
江村 唐代:杜甫 清江⼀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
⾃去⾃来堂上燕,相亲相近⽔中鸥。
(堂上⼀作:梁上) ⽼妻画纸为棋局,稚⼦敲针作钓钩。
但有故⼈供禄⽶,微躯此外更何求? 译⽂ 清澈的江⽔曲折地绕村流过,长长的夏⽇⾥,村中的⼀切都显得幽雅。
梁上的燕⼦⾃由⾃在地飞来飞去,⽔中的⽩鸥相亲相近,相伴相随。
⽼妻正在⽤纸画⼀张棋盘,⼩⼉⼦敲打着针作⼀只鱼钩。
只要有⽼朋友给予⼀些钱⽶,我还有什么奢求呢? 注释 江村:江畔村庄。
清江:清澈的江⽔。
江:指锦江,岷江的⽀流,在成都西郊的⼀段称浣花溪。
曲:曲折。
抱:怀拥,环绕。
长夏:长长的夏⽇。
幽:宁静,安闲。
⾃去⾃来:来去⾃由,⽆拘⽆束。
相亲相近:相互亲近。
画纸为棋局:在纸上画棋盘。
稚⼦:年幼的⼉⼦。
禄⽶:古代官吏的俸给,这⾥指钱⽶。
”但有“句,⼀说为”多病所须惟药物“。
微躯:微贱的⾝躯,是作者⾃谦之词。
评解 这是⼀⾸平淡⾃然的七⾔律诗,作者以清淳质朴的笔调,质朴⽆华的语⾔,点染出浣花溪畔幽美宁静的⾃然风光和村居⽣活清悠闲适的情趣,将夏⽇江村最寻常⽽⼜最富于特⾊的景象,描绘得真切⽣动,⾃然可爱,颇具⽥园诗萧散恬淡、幽雅浑朴的风韵.宋代蔡梦弼《草堂诗话》评价说:"其所以⼤过⼈者,⽆他,只是平易.虽⽈似俗,其实眼前事尔." 诗的前半写⼈与⾃然的和谐,⾃然令⼈赏⼼悦⽬,⼈在⾃然中感到⾃由、亲切、融洽.颈联写洋溢着欢乐、⽣⽓勃勃的家庭⽣活情景,深涵着诗⼈对天伦之乐的欣慰和珍惜.末两句写不求仕宦的平淡⼼境.这是杜甫诗中难得多见的轻松愉快之作.清代黄⽣《杜诗说》谓之"杜律不难于⽼健,⽽难于轻松.此诗见潇洒流逸之致" 鉴赏 作者杜甫在饱经颠沛流离之后,终于获得了⼀个暂时安居的栖⾝之所。
杜甫诗《江村》原文赏析《江村》是唐代诗人杜甫创作的一首七律。
这首诗作于唐肃宗上元元年(760)夏,当时作者的成都草堂刚刚建成,作者便作此诗借景抒怀,表现了一种悠然自得的心情。
首联描写环境,一个“抱”字用得精妙,生动地描绘出溪水紧紧围绕江村的情态。
颔联写景物之幽:燕子自来自去,鸥鸟相亲相近,江村景色的幽静跃然纸上。
颈联写人事之幽:老妻画棋盘,幼子弯针当作钓钩,各得其乐,也就引出了尾联中别无他求,心满意足的心境。
全诗结构严谨,语言流畅,颇有生活情趣。
江村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
自去自来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
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
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注释1、抱:围绕。
2、长夏:盛夏。
3、微躯:微贱的身躯,诗人自指。
译文清澈的江水曲折地绕村流过,长长的夏日里,村中的一切都显得幽雅。
梁上的燕子自由自在地飞来飞去,水中的鸥鸟互相追逐嬉戏,亲亲热热。
妻子在纸上画着棋盘,小儿敲针作鱼钩。
我老了,多病的身体需要的只是治病的药物,除此之外,还有别的什么奢求呢?杜甫诗赏析这首诗写于唐肃宗上元元年(760)。
在几个月之前,诗人经过四年的流亡生活,从同州经由绵州,来到了这不曾遭到战乱骚扰的、暂时还保持安静的西南富庶之乡成都郊外浣花溪畔。
他依靠亲友故旧的资助而辛苦经营的草堂已经初具规模;饱经离乡背井的苦楚、备尝颠沛流离的艰虞的诗人,终于获得了一个暂时安居的栖身之所。
时值初夏,浣花溪畔,江流曲折,水木清华,一派恬静幽雅的田园景象。
诗人拈来《江村》诗题,放笔咏怀,愉悦之情是可以想见的。
本诗首联第二句“事事幽”三字,是全诗关紧的话,提挈一篇旨意。
中间四句,紧紧贴住“事事幽”,一路叙下。
梁间燕子,时来时去,自由而自在;江上白鸥,忽远忽近,相伴而相随。
从诗人眼里看来,燕子也罢,鸥鸟也罢,都有一种忘机不疑、乐群适性的意趣。
物情如此幽静,人事的幽趣尤其使诗人惬心快意:老妻画纸为棋局的痴情憨态,望而可亲;稚子敲针做钓钩的天真无邪,弥觉可爱。
杜甫《江村》全诗翻译赏析江村作者:杜甫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
自来自去堂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
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
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
注释:1.清江指浣花溪。
2.幽:幽静,安静,闲适。
3.故人供禄米:此戏指老朋友们给自己生活方面的资助。
4.微躯:类似"贱体"之意,是自谦的说法。
翻译:清澈的江水曲折地绕村流过,长长的夏日里,村中的一切都显得幽雅。
梁上的燕子自由自在地飞来飞去,水中的鸥鸟互相追逐嬉戏,亲亲热热。
妻子在纸上画着棋盘,小儿敲针作鱼钩。
只要有老朋友给予一些周济(只是年老多病需要一些药物),我这微贱之人也就别无所求了。
赏析:这首诗写于唐肃宗上元元年(760)。
在几个月之前,诗人经过四年的流亡生活,从同州经由绵州,来到了这不曾遭到战乱骚扰的、暂时还保持安静的西南富庶之乡成都郊外浣花溪畔。
他依靠亲友故旧的资助而辛苦经营的草堂已经初具规模;饱经离乡背井的苦楚、备尝颠沛流离的艰虞的诗人,终于获得了一个暂时安居的栖身之所。
时值初夏,浣花溪畔,江流曲折,水木清华,一派恬静幽雅的田园景象。
诗人拈来《江村》诗题,放笔咏怀,愉悦之情是可以想见的。
本诗首联第二句“事事幽”三字,是全诗关紧的话,提挈一篇旨意。
中间四句,紧紧贴住“事事幽”,一路叙下。
梁间燕子,时来时去,自由而自在;江上白鸥,忽远忽近,相伴而相随。
从诗人眼里看来,燕子也罢,鸥鸟也罢,都有一种忘机不疑、乐群适性的意趣。
物情如此幽静,人事的幽趣尤其使诗人惬心快意:老妻画纸为棋局的痴情憨态,望而可亲;稚子敲针做钓钩的天真无邪,弥觉可爱。
棋局最宜消夏,清江正好垂钓,村居乐事,件件如意。
经历长期离乱之后,重新获得家室儿女之乐,诗人怎么不感到欣喜和满足呢?结句“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虽然表面上是喜幸之词,而骨子里正包藏着不少悲苦之情。
曰“但有”,就不能保证必有;曰“更何求”,正说明已有所求。
杜甫确实没有忘记,自己眼前优游闲适的生活,是建筑在“故人供禄米”的基础之上的。
田园诗:杜甫《江村》原文翻译及赏析田园诗,它自成流派、一直影响后世诗人创作的发展,田园诗大部分取材于田园生活,来源于对田园生活的深切感受,有的接近于口语,有的近似歌谣:有的直抒胸臆,直接表明了诗人热爱躬耕生活之情,语言平淡而自然,朴实而又毫不缺乏色彩,给人一种清新、淳美的感觉、诗情画意的感受。
下面是无忧考网为大家带来的:田园诗:杜甫《江村》原文翻译及赏析,欢迎大家阅读。
江村唐代:杜甫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
自去自来堂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
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
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译文清澈的江水曲折地绕村流过,长长的夏日里,村中的一切都显得幽雅。
梁上的燕子自由自在地飞来飞去,水中的白鸥相亲相近,相伴相随。
老妻正在用纸画一张棋盘,小儿子敲打着针作一只鱼钩。
只要有老朋友给予一些钱米,我还有什么奢求呢?注释江村:江畔村庄。
清江:清澈的江水。
江:指锦江,岷江的支流,在成都西郊的一段称浣花溪。
曲:曲折。
抱:怀拥,环绕。
长夏:长长的夏日。
幽:宁静,安闲。
自去自来:来去自由,无拘无束。
相亲相近:相互亲近。
画纸为棋局:在纸上画棋盘。
稚子:年幼的儿子。
禄米:古代官吏的俸给,这里指钱米。
”但有“句,一说为”多病所须惟药物“。
微躯:微贱的身躯,是作者自谦之词。
创作背景唐肃宗上元元年(760)夏,诗人杜甫在朋友的资助下,在四川成都郊外的浣花溪畔盖了一间草堂,在饱经战乱之苦后,生活暂时得到了安宁,妻子儿女同聚一处,重新获得了天伦之乐。
这首诗正作于这期间。
赏析这首诗写于唐肃宗上元元年(760)。
在几个月之前,诗人经过四年的流亡生活,从同州经由绵州,来到了这不曾遭到战乱骚扰的、暂时还保持安静的西南富庶之乡成都郊外浣花溪畔。
他依靠亲友故旧的资助而辛苦经营的草堂已经初具规模;饱经离乡背井的苦楚、备尝颠沛流离的艰虞的诗人,终于获得了一个暂时安居的栖身之所。
时值初夏,浣花溪畔,江流曲折,水木清华,一派恬静幽雅的田园景象。
《江村》杜甫唐诗鉴赏【作品介绍】《江村》是唐代诗人杜甫创作的一首七律。
这首诗作于唐肃宗上元元年(760)夏,当时作者的成都草堂刚刚建成,作者便作此诗借景抒怀,表现了一种悠然自得的心情。
首联描写环境,一个“抱”字用得精妙,生动地描绘出溪水紧紧围绕江村的情态。
颔联写景物之幽:燕子自来自去,鸥鸟相亲相近,江村景色的幽静跃然纸上。
颈联写人事之幽:老妻画棋盘,幼子弯针当作钓钩,各得其乐,也就引出了尾联中别无他求,心满意足的心境。
全诗结构严谨,语言流畅,颇有生活情趣。
【原文】江村1清江一曲抱村流2,长夏江村事事幽3。
自去自来梁上燕4,相亲相近水中鸥5。
老妻画纸为棋局6,稚子敲针作钓钩7。
但有故人供禄米8,微躯此外更何求9?【注释】江村:江畔村庄。
清江:清澈的江水。
江:指锦江,岷江的支流,在成都西郊的一段称浣花溪。
曲:曲折。
抱:怀拥,环绕。
长夏:长长的夏日。
幽:宁静,安闲。
自去自来:来去自由,无拘无束。
相亲相近:相互亲近。
画纸为棋局:在纸上画棋盘。
稚子:年幼的儿子。
禄米:古代官吏的俸给,这里指钱米。
”但有“句,一说为”多病所须惟药物“。
微躯:微贱的身躯,是作者自谦之词。
【白话译文】清澈的江水曲折地绕村流过,长长的夏日里,村中的一切都显得幽雅。
梁上的燕子自由自在地飞来飞去,水中的白鸥相亲相近,相伴相随。
老妻正在用纸画一张棋盘,小儿子敲打着针作一只鱼钩。
只要有老朋友给予一些钱米,我还有什么奢求呢?【创作背景】唐肃宗上元元年(760)夏,诗人杜甫在朋友的资助下,在四川成都郊外的浣花溪畔盖了一间草堂,在饱经战乱之苦后,生活暂时得到了安宁,妻子儿女同聚一处,重新获得了天伦之乐。
这首诗正作于这期间。
【赏析】作者杜甫在饱经颠沛流离之后,终于获得了一个暂时安居的栖身之所。
这首诗在一片宁静的氛围里,细腻地描画了优美恬淡的景物,随意地叙写了闲适温馨的生活情趣,表现出作者杜甫难得的一段安定生活给他带来的满足和欣然。
“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
【导语】杜甫(712年—770年),字⼦美,汉族,本襄阳⼈,后徙河南巩县。
⾃号少陵野⽼,唐代伟⼤的现实主义诗⼈,与李⽩合称“李杜”。
为了与另两位诗⼈李商隐与杜牧即“⼩李杜”区别,杜甫与李⽩⼜合称“⼤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杜”。
后世称其杜拾遗、杜⼯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杜甫创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
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常深远,被后⼈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
下⾯是为⼤家带来的杜甫《江村》及赏析,欢迎⼤家阅读。
江村 唐代:杜甫 清江⼀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
⾃去⾃来堂上燕,相亲相近⽔中鸥。
(堂上⼀作:梁上) ⽼妻画纸为棋局,稚⼦敲针作钓钩。
但有故⼈供禄⽶,微躯此外更何求? 创作背景 唐肃宗上元元年(760)夏,诗⼈杜甫在朋友的资助下,在四川成都郊外的浣花溪畔盖了⼀间草堂,在饱经战乱之苦后,⽣活暂时得到了安宁,妻⼦⼉⼥同聚⼀处,重新获得了天伦之乐。
这⾸诗正作于这期间。
译⽂ 清澈的江⽔曲折地绕村流过,长长的夏⽇⾥,村中的⼀切都显得幽雅。
梁上的燕⼦⾃由⾃在地飞来飞去,⽔中的⽩鸥相亲相近,相伴相随。
⽼妻正在⽤纸画⼀张棋盘,⼩⼉⼦敲打着针作⼀只鱼钩。
只要有⽼朋友给予⼀些钱⽶,我还有什么奢求呢? 注释 江村:江畔村庄。
清江:清澈的江⽔。
江:指锦江,岷江的⽀流,在成都西郊的⼀段称浣花溪。
曲:曲折。
抱:怀拥,环绕。
长夏:长长的夏⽇。
幽:宁静,安闲。
⾃去⾃来:来去⾃由,⽆拘⽆束。
相亲相近:相互亲近。
画纸为棋局:在纸上画棋盘。
稚⼦:年幼的⼉⼦。
禄⽶:古代官吏的俸给,这⾥指钱⽶。
”但有“句,⼀说为”多病所须惟药物“。
微躯:微贱的⾝躯,是作者⾃谦之词。
评解 这是⼀⾸平淡⾃然的七⾔律诗,作者以清淳质朴的笔调,质朴⽆华的语⾔,点染出浣花溪畔幽美宁静的⾃然风光和村居⽣活清悠闲适的情趣,将夏⽇江村最寻常⽽⼜最富于特⾊的景象,描绘得真切⽣动,⾃然可爱,颇具⽥园诗萧散恬淡、幽雅浑朴的风韵.宋代蔡梦弼《草堂诗话》评价说:"其所以⼤过⼈者,⽆他,只是平易.虽⽈似俗,其实眼前事尔." 诗的前半写⼈与⾃然的和谐,⾃然令⼈赏⼼悦⽬,⼈在⾃然中感到⾃由、亲切、融洽.颈联写洋溢着欢乐、⽣⽓勃勃的家庭⽣活情景,深涵着诗⼈对天伦之乐的欣慰和珍惜.末两句写不求仕宦的平淡⼼境.这是杜甫诗中难得多见的轻松愉快之作.清代黄⽣《杜诗说》谓之"杜律不难于⽼健,⽽难于轻松.此诗见潇洒流逸之致".。
江村
作者:杜甫
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
自来自去堂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
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
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
词句注释
1,江村:江畔村庄。
2,清江:清澈的江水。
江:指锦江,岷江的支流,在成都西郊的一段称浣花溪。
曲:曲折。
抱:环绕。
3,长夏:长长的夏日。
幽:宁静,安闲。
4,自去自来:来去自由,无拘无束。
5,相亲相近:相互亲近。
6,禄米:古代官吏的俸给,这里指钱米。
”但有“句,一说为”多病所须惟药物“。
7,微躯:微贱的身躯,是作者自谦之词。
翻译
清澈江水绕村东流,盛夏的季节江村中幽趣横生。
梁上燕子自由自在,水中白鸥相亲相近。
老妻纸上画出棋局,孩子敲针做成钓钩。
只要朋友提供的钱粮足够使用,卑微一生又有何求?
赏析
作者杜甫在饱经颠沛流离之后,终于获得了一个暂时安居的栖身之所。
这首诗在一片宁静的氛围里,细腻地描画了优美恬淡的景物,随意地叙写了闲适温馨的生活情趣,表现出作者杜甫难得的一段安定生活给他带来的满足和欣然。
“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
”在初夏时节的村庄,一条曲曲折折的江水环绕着村子静静流淌,水色清澈,有鱼儿在水中戏耍来去无声,整个村庄的一切都是那么幽静。
一曲清江,给村落带来了安宁和清幽,这“清江”即成都的浣花溪,诗人以“清”称之,大概是喜爱它悠悠然绕村而流。
因此给它一个美称。
“抱村流“用拟人的手法写出了它的可爱,同时也照应了“江村”的诗题。
开头两句,就定下了全诗的氛围,挈领了全诗的旨意。
万事悠悠,历经磨难的诗人不再有担忧和愁烦,且自怡然欣赏这村中的景色。
“自去自来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
”看吧,新建的草堂刚刚落成,就有顽皮的小燕子轻快地飞过来又飞过去,没有人去理会它们,可是它们自在地玩得那么开心,真像活泼的小孩子一样。
诗人捋着胡子呵呵笑着,信步走到了江边,江上有两只白鸥在轻柔地浮游,它们或前或后,时而交颈而鸣,时而追逐着在水面上打着圈儿——它们一定是一对相亲相爱的情侣。
南朝诗人何逊曾有“可怜双自鸥,朝夕水上游”的句子,杜甫曾学习何逊的诗,当他看到这种场景,想必会心有所会、悠然忘机。
“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
”诗人怀着愉快的心情缓步向家中走去,看见老伴正坐在门前的树荫下,在纸上画着什么,走近看时,原来是一个棋局。
“叮叮”的声音传来,小儿子在埋头认真地敲着一根针,这个贪玩的孩子,他是要自己做个鱼钩儿,好去江边钓鱼玩。
这样的场面大概是村中常可见到的,可是对于经历了安史之乱,屡受挫折、颠沛半生的作者杜甫来说,是他少有的珍贵的福气,令他心头为之一暖。
在他“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
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的时候,他何曾想象过这样温馨的时刻。
这两句捕捉到生活中最普通的画面,传达出一种普遍的亲情的温暖和生活的闲适美好。
“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诗人从眼前和乐安宁的生活场景中发出感叹:有老朋友赠送我粮食和他的俸禄,我这个平凡卑贱的人还有什么可求的呢?这两句看似庆幸、表示满足的话,仔细读来,其实不知潜含着多少悲苦和酸辛。
杜甫能够居住在成都草堂,全赖友人的帮助,眼前虽有这样的和乐与安宁,却是建立在对别人的依赖之上的。
被后人尊为“诗圣”的伟大诗人,却要靠着别人的赠与才能活下去,而且还要说自己“更何求”,即没有别的要求。
这语言越是平静从容,越是让读者心感酸楚、为之落泪。
他的志向本是“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然而数十个春秋过去了,如今人到晚年,要求仅只是一蔬一饭而已。
诗人说得这样闲淡,仿佛他的心头已经不再有生活的阴霾,再也不愿去迎接那些纷扰和喧嚣。
尾联上句“但有故人供禄米”,一作“多病所需唯药物”,无论从平仄还是诗意上看,都以“但有”之句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