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产业链为牵引的食品专业应用型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 格式:pdf
- 大小:1.55 MB
- 文档页数:2
浅析产教融合下农商科专业“四段递进”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作者:张广花来源:《安徽农学通报》2016年第06期摘要:人才培养的重点在于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提高。
实践教学是培养人才质量的重要环节,是指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与创新意识的重要途径。
该文以农商科专业为切入点,强化服务“三农”的专业素质和职业能力双重目标培养下,围绕4个方面构建实践教学体系,为实现农业职业教育各方资源共建共享,增强职业教育的办学活力和服务现代农业发展的能力,探讨培养合格的农商人才,旨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农商科专业;产教融合;实践教学体系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6)06- 165-031 背景产教融合是促进区域经济和产业发展的需要。
服务区域经济和产业发展,是职业教育承担的重要职责。
近年来,农业发展呈现快速在不断转型升级。
高等农业教育始终承担着为农业服务的功能,如何更加主动、贴切地融入并服务于农村区域经济的发展,是农业职业院校必须面对和研究的重要课题。
只有依托农业区域经济的优势,深化产教融合,才能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为自身发展赢得更广阔的生存空间。
农商科专业应准确把握定位和发展方向,自觉承担起服务农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建设的时代责任,主动适应农村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培养为现代农业发展服务的高等技术技能的人才。
农商科专业人才的培养,根植于教育形势嬗变的现实土壤,着眼于现代农业发展的理想愿景,要求其办学体现为“三农”服务的办学宗旨,加强与农产品流通行业联系。
因此,以服务“三农”的专业素质为特色,其人才培养的重点在于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提高。
而实践教学是培养人才质量的重要环节,是指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与创新意识的重要途径。
2 实践教学体系的设计产教深度融合的内涵是产教一体、校企互动。
其基本要求是实现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和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
产教融合背景下食品检验检测专业课程建设作者:肖娜郭琪来源:《中国食品》2021年第19期民以食为天,食品行业有着天然的发展优势,可以说是永不凋落的朝阳行业。
确保安全健康是食品行业谋求发展的重要准则,从近年来食品行业的发展情况来看,总体形势不容乐观,经常会有一些食品食品安全事故发生,影响了人们对食品行业的信任度。
构建食品检验检测体系、培养食品检验检测人才是应对食品安全事故的重要举措,尤其是要掌握先进的检验技术,让食品中的不安全因子无处遁形。
想要实现上述目标,就必须完善食品检验检测专业课程建设。
产教融合以培养实践型与应用型人才为目标,是提高人才质量、打造优秀社会主义接班人队伍的重要途径。
在这一大背景下,食品检验检测专业课程建设要从课程定位、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模式、课程评价等方面落实产教融合理念。
本文以食品检验检测专业核心课程之一的《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为例,探讨课程建设的具体过程,基于该课程的性质与人才培养要求,将课程建设与食品检验工作岗位紧密关联,比如岗位资格、岗位标准等均应纳入其中。
一、课程定位课程定位首先解决的是“为什么开设本门课程”这一问题。
食品行业与人们的安全健康不可分离,从现实情况看,为了达到安全健康的标准,食品企业一般会设置质量控制岗位与质量管理岗位。
《食品微生物检测技术》围绕“微生物检测技术”进行开展,该课程并不是孤立存在,而是与食品加工工艺技术、食品分析检验技术、食品机械与设备等课程共同构成了食品检验检测专业的课程体系,是培养食品质量控制与管理岗位人才的重要课程。
因此,课程定位要秉持严谨的态度,将每个细节考虑在内,不但要从理论层面深化知识内容、拓展知识维度以及推动技术创新,还要与实践建立密切关联,并积极构建实践平台为该课程的有效开展提供支撑。
具体到实践层面,课程定位中不能忽视市场需求。
在大学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的今天,提升大学生的就业能力至关重要,因此课程建设也要从这一视角进行研究和探讨,不能局限于传统岗位范畴,而是要在积极了解食品检验检测最新岗位要求的基础上,重新对课程的各个方面进行规划。
104《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15〕36号)明确要求“强化创新创业实践”,鼓励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建设大学科技园、大学生创业园等创业基地作为创业教育的实践平台,要求建好一批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
一系列相关政府文件都明确了今后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方向,强调了新时期人才培养重心和目标的重大转变。
在国家经济战略转型的关键时期,具有创新能力、勇于创业实践的双创型人才把握着经济战略转型的命脉。
高校作为国家人才培养的主要阵地,应及时转变教育理念、调整培养方案,在创新创业教育领域进行大胆改革和尝试,探索适合自身专业特点的教育模式和体系,这样才能更好地为祖国培养优秀人才 。
食品产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和保障民生的基础性产业,也是最具活力的新兴产业和极具潜力的新的经济增长点。
食品工业是我国的第一大产业,2018年食品工业产值高达11.4万亿元,对GDP贡献度为 9%。
十九大报告已将“健康中国”、“食品安全”上升为国家战略,因此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食品行业高素质人才意义重大。
河南科技大学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作为国家食品产业人才输出的重要来源之一,近年来一直积极探索在新工科领域内具有创新创业精神和能力的双创型人才培养模式和培养体系建设。
在学校和社会各界的支持下,学院积极建设“三课程、四层次”实践创新实训体系,并取得了良好效果。
一、“三课程、四层次”实践创新实训体系建设思路在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20版)中,食品类专业包括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粮食工程、乳品工程、酿酒工程等12个专业,目前全国开设食品类专业的高校有近400所,食品科学与工程类专业是应用型工科专业,对实践能力和工程能力的培养具有很高的要求。
在国家政策的指导下,结合学校相关文件,学院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设立创新创业办公室和课程改革领导小组,深入研究食品类工科专业课程体系特点,制定深化创食品类专业“三课程、四层次”实践创新实训体系建设及成效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方案,调整教学运行机制,促进人才培养与创业就业需求的衔接,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中。
文永平,王新惠,胡晓红,等. 一流食品人才多维度融合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施—以成都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为例[J]. 食品工业科技,2024,45(3):346−353. doi: 10.13386/j.issn1002-0306.2023050058WEN Yongping, WANG Xinhui, HU Xiaohong, et al. Development of a Multi-Dimensional Integrated Training System for First-Class Food Talents Construction and Implementation —Taking Food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Specialty of Chengdu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J].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Food Industry, 2024, 45(3): 346−353. (in Chinese with English abstract). doi:10.13386/j.issn1002-0306.2023050058· 教学与研究 ·一流食品人才多维度融合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施—以成都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为例文永平,王新惠*,胡晓红,刘达玉,徐漪沙,郝 理,陈卫军,陈梦伊(成都大学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四川成都 610106)摘 要:近年来,我国食品产业发展迅速加快,对食品人才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需求。
本文立足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论述了一流食品人才多维度融合培养体系构建的必要性;指出高校是人才培育的主载体,从德育与智育融合、学科与专业融合、科研与教学融合,探索“德育与智育、学科与专业、产业与专业”等多维度融合育人体系的构建方法和途径。
通过党建引领课程思政,协同培育立德树人;学科专业齐头发展,教学科研共助学生培养;优化课程资源配置,助力学生多元发展,回答“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以期为食品产业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资源支撑。
地方本科院校食品安全专业应用型课程的构建摘要:在介绍了应用性课程体系特点的基础上,结合绥化学院实际,针对食品安全专业的培养目标,构建应用性课程体系,以期通过应用性课程的构建为地方培养食品安全领域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
关键词:地方本科院校食品安全应用型课程构建A Constructing on Applied Curriculum of Food Safety Specialty in Local Undergraduate CollegeAbstract:Based on characteristics of applied curriculum,the paper demonstrates constructing on applied curriculum of food safety specialty according to training objective in Suihua University,in order to culture senior-type and compound talents in subject of food safety and quality.Key Words:Local Undergraduate College;Food Safety;Applied Curriculum;Constructing地方本科院校鉴于传统的学术型大学与职业技术院校之间,注重全方位的社会需求,尤其是地方需求,以培养应用型、技能型的人才为主要目标。
我校地处寒地黑土特色农业物产之乡,食品产业占当地总产业的60%左右,再加上近些年食品质量问题不断出现,许多食品企业迫切需要大量专门食品质量与安全检测的人才,我国毕业的食品安全学生与需求相差甚远。
绥化市有近70家食品企业,而只有绥化学院一所高校,因此为适应地方食品安全发展的需要,我校开设了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
专业的人才培养功能是通过课程实现的,课程要为实现专业的培养目标服务[1]。
“新工科”背景下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认识实习课程教学探索与实践作者:牛斌李家寅张剑徐超来源:《食品界》2024年第05期为主动应对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支撑服务创新驱动发展、“中国制造2025”等一系列国家战略,2017年2月以来,教育部积极推进新工科建设。
“新工科”是基于国家战略发展新需求、国际竞争新形势、立德树人新要求而提出的我国工程教育改革方向。
开展实习课程,进行产教融合,是推进“新工科”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主要措施之一。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认识实习课程是在本科生完成基础课学习的基础上进行的教学实践环节,目的是增强学生对该专业知识的感性认识。
通过认识实习课程,使学生理解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发展现状,了解未来的工作环境、职业前景以及食品企业的现代化生产、管理模式和营销模式等,把现有的或今后即将学习的理论知识和生产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课堂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提高学生观察现象、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将所学理论知识与生产实际相联系的能力,并提高他们的人际交往沟通能力。
本文以河南农业大学食品科学技术学院的认识实习课程为例,进行基于“新工科”背景下的课程改革与探索实践。
1.食品专业学生认识实习课程教学的背景与意义食品科学与工程被称为“舌尖上”的学问,以扎实的科学理论、工程技术和实践训练基础为支撑,培养系统掌握食品科学与工程领域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能在食品领域内从事食品生产技术管理、品质控制、产品开发、科学研究、工程设计等方面工作的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因此,这就要求该专业学生不仅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还具有和生产实际相适应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开展实习实践类课程是使学生增强实践能力,将所学理论知识和实际生产应用相结合。
河南农业大学食品科学技术学院的认识实习课程设置在大一下学期,此时学生已经掌握了有机化学、大学物理等公共基础知识,并通过一年的学习,对食品专业有了初步的了解和认识。
基于产业链的专业群治理体系构建一、高职院校构建专业群的重要作用专业群是指由若干个专业技术基础相同或紧密相关,表现为具有共同的专业技术基础课程和基本技术能力要求,并能涵盖某一技术或服务领域的、由若干个专业组成的一个集群。
专业群的构建既是一个高职院校办学特色的体现,也是一个高职院校教育教学优势的体现。
其重要作用具体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有利于满足专业设置的特别要求目前,各高职院校都具有自己的地方性和行业性特征,在高职院校中构建专业群,有助于学校围绕区域或是行业的实际需求,对专业进行合理布局,并针对主要专业提升各个专业群的核心竞争力。
高校的进展需要专业的稳定,专业群的构建,不但可以保证专业的相对稳定,还能使专业在保持相对稳定的基础上,按照市场需求对专业结构进行优化调整,由此凸显出了专业群的作用。
(二)有利于形成专业群体优势从我国目前的总体情况上看,高校在人才培养方面具有非常典型的滞后性,同时,教师队伍的建设、教学设备的完善都是一个长期积存的过程。
专业群的构建,可以使高校集聚大量的师资,自身的办学优势也能获得充分发挥,有助于专业、课程等方面的内涵建设,从而使高校逐步形成专业群体优势。
(三)有利于节约办学成本目前,国内的高职院校都愈发重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很多高职院校在实训建设方面纷纷加大了投入力度。
虽然这种做法为学生就业提供了有利条件,但却在一定程度上增大了学校的办学成本。
而专业群的构建,能够使学校较为有限的资金集中进行实训室的系列化建设,由此可以使实训设施等资源获得充分利用与共享,由此大幅度节省了实训建设方面的资金投入。
(四)有利于培养复合型人才高职院校是以应用型人才为主要培养目标,此类人才基本可以满足工作岗位的要求。
然而,随着技术岗位内涵的不断丰富,岗位的综合性越来越强,往往需要多种专业知识,这对高职院校应用型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技术技能复合型人才现已成为高职院校的进展方向。
专业群平台中有着诸多的专业知识,并且这些知识非常稳定,通过它的构建,有助于学校培养符合市场需求的复合型人才。
基于产业链的实践教学体系构建随着实践教学的重要性日益凸显,越来越多的学校和教育机构开始探索如何构建更加贴合产业链的实践教学体系,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基于产业链的实践教学体系构建成为了教育领域的一个热门研究课题。
本文将着重介绍基于产业链的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意义和方法。
1. 更贴合实际需求产业链是一个涵盖了原材料供应、生产加工、销售流通等多个环节的完整产业体系。
学生如果能够在学习过程中对产业链的各个环节有一个深入的了解,就能更好地适应未来工作岗位的需求,提高自己的就业竞争力。
2. 提升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基于产业链的实践教学体系能够让学生更多地接触到实际操作工作,而不仅仅局限于课堂上的理论知识。
通过实际操作,学生能够更深入地理解知识,并且掌握实际操作技能。
3.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产业链的各个环节中,往往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学生需要通过实际操作来解决这些问题。
这样的实践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他们在今后的工作中能够更好地应对各种困难。
1. 产业链调研在构建基于产业链的实践教学体系之前,首先需要对产业链进行深入的调研。
了解产业链的完整结构以及各个环节的具体操作方法和技术要求,为后续的实践教学活动提供基础和依据。
2. 教学资源整合针对产业链的各个环节,整合相应的教学资源,如实验室设备、实践教学场地、专业技术人才等。
这些资源的整合能够为学生提供一个更加真实的学习环境,让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产业链的运作机制。
将整个产业链进行解剖,明确每一个环节的关键技能和操作流程。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模拟生产线、实地考察企业等方式来向学生展示产业链各个环节的运作情况,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获得更多的经验。
4. 跨学科教学产业链的各个环节往往涉及多个学科的知识,因此在实践教学过程中,需要进行跨学科的教学。
将相关学科的知识融入到实践教学中,让学生能够更全面地理解产业链的运作机制。
摘要随着食品工业的快速发展,社会对食品专业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有必要对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课程体系进行探索和改革。
本文详细介绍了我校对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课程体系的探索与实践,旨在为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提供一定的保障。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院校食品科学与工程课程体系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n Curriculum System for the Food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Major in Applied Under原graduate Universities//Li Li,Hu Xiaohong,Huang Aini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food industry,high-er social demands are proposed for the cultivation of talents ma-joring in food science and technology,therefore,it is necessary to implement explorations and reforms on the curriculum system for the food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major.This paper specified the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f the curriculum system for the food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major in our university,aiming to pro-vide certain guarantee for the cultivation of high-quality applied talents.Key words application-orientation;undergraduate universities; food science and engineering;curriculum system随着现代生物技术、工程技术及信息技术的进步,食品工业技术也得到了空前的发展,未来的食品工业将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食品工业,而是以生物材料为基础,充分利用以现代生命科学、物理学、化学、营养学、安全学、信息学以及现代工程技术为支撑的新型制造业[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