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城市规划原理试卷二
- 格式:docx
- 大小:22.53 KB
- 文档页数:7
城市规划原理试题及答案### 城市规划原理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城市规划的主要目的是:A. 提高城市经济效益B. 优化城市空间布局C. 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D. 增加城市人口密度答案:C2. 下列哪项不是城市规划的基本原则?A. 以人为本B. 经济适用C. 环境友好D. 资源浪费答案:D3. 城市总体规划的期限一般为:A. 5年B. 10年C. 20年D. 50年答案:C4. 城市交通规划中,哪种交通方式通常被优先考虑?A. 私人汽车B. 公共交通C. 步行D. 自行车答案:B5. 城市绿地规划的主要功能不包括:A. 改善城市生态环境B. 提供休闲空间C. 增加城市经济收入D. 保护生物多样性答案:C#### 二、判断题(每题2分,共20分)1. 城市规划应充分考虑历史文化保护。
(对)2. 城市扩张应无限制地追求规模扩大。
(错)3.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应优先考虑经济效益。
(错)4. 城市更新改造可以完全拆除旧城区。
(错)5. 城市防灾规划应包括洪水、地震等多种灾害的应对措施。
(对)####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1. 简述城市规划中“以人为本”原则的具体体现。
城市规划中的“以人为本”原则体现在多个方面:首先,规划应满足居民的基本生活需求,如住房、教育、医疗等;其次,规划应考虑居民的出行便利性,优化交通网络;再次,规划应注重居民的休闲和文化需求,合理布局公园、文化设施等;最后,规划应保障居民的参与权,鼓励居民参与城市规划过程。
2. 描述城市交通规划中公共交通优先发展的意义。
公共交通优先发展的意义在于:首先,它能提高城市交通效率,缓解交通拥堵;其次,它有助于减少私家车使用,降低环境污染;再次,公共交通的普及可以促进社会公平,为不同收入水平的居民提供平等的出行机会;最后,公共交通的发展还能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创造就业机会。
3. 阐述城市绿地规划对城市生态环境的积极影响。
2024年注册城乡规划师之城乡规划原理练习题(二)及答案单选题(共45题)1、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村庄规划编制重点是()。
A.公共设施和基础设施B.就业安置C.人口变化分析D.产业发展与空间布局【答案】 B2、“空想社会主义”对现代化城市规划的形成,起到了重要作用,下面对“空想社会主义”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近代历史上的空想社会主义源自莫尔的“乌托邦”概念B.奠尔期望通过对理想社会组织结构等方面的改革来改变当时他认为是不合理的社会C.近代空想社会主义的代表人物欧文和傅里叶等人通过著书立说来宣传和阐述他们对理想社会的信念,并通过实践来推广和实践这些理想D.傅里叶于1817年提出“协和村”的方案,并用自己五分之四的财产,在美国的印第安纳州买了12000公顷土地建设他的新协和村【答案】 D3、多利用河湖水系、城市道路、旧城墙等线性因素,形成纵横向绿带、放射状绿带与环状绿地交织绿地网城市绿地空间布局形式是()绿地布局。
A.地状B.带状C.楔形D.混合式【答案】 B4、城镇化模式是指对一个国家、一个地区在特定阶段、特定环境背景中城镇化基本特征()归纳、总结。
A.规范化B.整体化C.模式化D.统一化【答案】 C5、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日益加剧是在()。
A.20世纪90年代B.20世纪80年代C.20世纪70年代D.20世纪60年代【答案】 B6、城市率先在农业发达地区兴起,农产品剩余刺激了(),进而在社会中出现了一批专门从事非农业活动人口来支持城市进一步发展。
A.人口劳动结构分化B.工业化推进C.城乡规划调控D.市场机制导向【答案】 A7、在信息时代,城市居民心理归属感尤为重要,影响社区居民归属感有很多方面,以下哪一方面影响较弱( )。
A.社区所在城市区位B.社区生活条件C.社区内居民关系D.居民在社区居住年限【答案】 A8、在“核心-边缘”理论中,核心与边缘关系是指()。
(2014年真题)A.城市与乡村关系B.城市与区域关系C.具有创新变革能力核心区与周围区域关系D.中心城市与非中心城市关系【答案】 B9、合理运用()手段,可以实现空间等要素资源集约利用,引导区域城镇合理布局,这些不仅将对城镇化起到积极推动作用,而且可以从根本上提升城市与区域竞争力与可持续发展能力。
2023年注册城乡规划师之城乡规划原理练习题(二)及答案单选题(共45题)1、不属于城市总体规划文本中城市发展目标的是()。
A.社会发展目标B.经济发展目标C.城市建设目标D.文化发展目标【答案】 D2、现代城市规划形成的行政实践是()。
A.德国柏林的改建B.法国巴黎的改建C.意大利佛罗伦萨的改建D.英国伦敦的改建【答案】 B3、对于不同地理环境,不同发展时机城市,规划编制需要有针对性,在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应()。
A.对总体规划中基础设施规划深度要求较高B.更注重城市环境保护、治理与城市景观规划内容C.更注重城市交通内容D.对总体规划中人口和用地指标严格要求【答案】 D4、特色小镇建设中,防止“新瓶装旧酒”“穿新鞋走老路”体现基本原则是()。
A.坚持创新探索B.坚持产业建镇C.坚持以人为本D.坚持市场主导【答案】 A5、相对集中工业用地布局形式中,()各项配套实施更加完备,有时可做到基本上不依赖主城区,但与主城区有快速、便捷交通相连。
A.独立散射式交通网城市B.独立工业卫星城C.工业区D.工业地带【答案】 B6、不属于城镇体系规划强制性内容是( )A.区域内区域性重大基础设施布局B.涉及相邻城市、地区重大基础设施布局C.提出市域城乡统筹发展战略D.区域内必须控制开发区域【答案】 C7、在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就指出从现在起,开始了( )(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A.城市到乡村并由城市领导乡村时期,党工作中心由乡村移到了城市B.乡村到城市并由乡村领导城市时期,党工作中心由乡村移到了城市C.城市到乡村并由乡村领导城市时期,党工作中心由城市移到了乡村D.乡村到城市并由乡村领导城市时期,党工作中心由城市移到了乡村【答案】 A8、保证规划区范围位于相应层级行政管辖范围内,在一般情况下应是一个()。
A.用封闭线所围成区域B.不完整区域C.敞开区域D.半封闭区域【答案】 A9、城乡规划实施作用不包括()?A.使城市发展与经济发展要求相适应,为经济发展服务B.使城市发展与城市社会发展相适应,适应城市社会变迁C.使城市发展与区域发展要求相适应D.使城市各项功能不断优化及保持动态平衡【答案】 C10、下列关于城市总体规划纲要任务说法错误是()。
城市规划原理试题库一、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5分)1.城市用地:用于城市建设和满足城市机能运转所需要的土地,它们既是指已经建设利用的土地,也包括已列入城市建设规划区范围而尚待开发使用的土地。
2.城市人口:指那些与城市的活动有密切关系的人口,他们常年居住在城市的范围内,构成了该城市的社会,是城市经济发展的动力、建设的参与者,又都是城市的服务对象,他们赖城市以生存,又是城市的主人。
3.城市建设用地:指城市市区范围内实际建设发展起来的非农业生产建设地段,也包括设置在近邻但与城市的各项市政设施有密切联系的其他城市建设用地(如机场、铁路编组站、污水处理厂、通讯电台等)。
也就是市区或城区用地面积,除去水面、山地、农田以及暂时不宜建筑的地域。
4.居住区:泛指不同居住人口规模的居住生活聚居地。
特指被城市干道或自然分界线围合,并与居住人口规模(3万---5万)相对应,配建有一套完整的能满足该区居民物质与文化生活所需的公共服务设施的居住生活聚居地。
5.建筑密度:是恒量土地上建筑密集程度的指标,即用地上建筑的基底面积占建筑用地的百分比。
6.城市性质:指各城市在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中所处地位和所起的作用,是指各城市在全国城市网络中的分工和职能。
7.绿化覆盖率:是反映城市绿化效果的一个指标,是指乔、灌木和多年生草本植物的覆盖面积占城市规划用地的百分比。
乔、灌木按树冠投影估算,树冠下的灌木和草木不再重复计算。
8.热岛效应:城市由于建筑密集,生产和生活活动过程释放出大量热量,出现市区气温比郊外高的现象,即所谓城市的“热岛效应”。
9.容积率:是衡量土地开发强度的一个指标,即用地上的总建筑面积与总用地面积的比值。
10.铁路枢纽:在铁路网的交叉点或铁路网的尽端,有几个协同作业的专业车站与线路组成整体。
11.居住小区:由城市道路或城市道路与自然界线(如河流)划分的、具有一定规模的、并不为城市干道所穿越的完整地段,区内设有一整套满足居民日常生活需要的基层公共服务设施和机构。
城市规划原理一、单项选择题(共80题,每题1分。
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1个最符合题意)1.集中、集聚、集约是我国城镇化发展的基本原则,能体现这一原则的是()。
A.集中是前提,集聚是方式,集约是结果B.集中是空间的有序集中,集聚是产业的有组织集聚,集约是资源的高效开发与利用C.集中是人口的集中,集聚是具有关联性产业的集聚,集约是最大限度地节约D.集中是为了节约土地,集聚是为了形成产业链,集约是为了保护生态2.下列关于城镇化内涵的表述和理解,准确的是( )。
A.城镇化是近代工业革命以后才开始的B.城镇化是外来人口向城市转移的过程C.推进城镇化与建设新农村是一个相互促进的过程D.城镇化包含了城市生活与意识形态向农村扩散的过程3.在确定城市用地发展方向时起到决定性作用的是( )。
A.优区位应优先开发B.沿着交通轴线延伸发展C.中心城市的发展方向应与区域内其他城镇的发展方向相呼应D.考虑城市有利的发展空间及影响城市发展方向的制约因素4.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指标体系,不属于第二产业的是( )A.采掘业B.物流仓储业C.建筑业D.煤气的生产与供应业5. 区域是城市发展的基础,下列受区域因素影响最大的是( )。
A.城市性质与规模B.城市用地布局结构C.城市用地功能组织D.城市人口的劳动构成6.古希腊时期雅典卫城空间布局的最重要特征是( )。
A.建筑布置规模B.以宫殿为核心C以广场为核心D.以神庙为核心7.《马丘比丘宪章》的主要贡献是( )。
A.强调物质空间对城市发展的影响B.强调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C.突出城市功能分区的重要作用D.提出建立生态城市的思想8.下列有关《雅典宪章》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功能分区对解决当时的城市问题具有重要作用B.功能分区是现代城市规划的一个里程碑C.功能分区是建立在理性主义思想基础之上的D.功能分区解决了城市和区域的有机联系9.下列有关中国古代都城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唐长安城的居住采用里坊制B.唐长安城的皇城位于城的北部C.元大都城的皇城居于城的正中D.天坛、地坛、日坛、月坛位于明清北京内城之外10.下列关于可持续发展的描述,不确切的是( )。
城市规划原理考试试题一、选择题(每题 2 分,共 40 分)1、城市规划的目的是()A 促进城市经济发展B 合理利用城市土地C 改善城市居民生活环境D 以上都是2、以下哪项不是城市规划工作的特点()A 综合性B 政策性C 前瞻性D 单一性3、城市用地分类中,工业用地属于()A 居住用地B 公共设施用地C 工业用地D 仓储用地4、城市道路系统中,快速路的设计车速一般为()A 30-50km/hB 50-80km/hC 80-120km/hD 120km/h 以上5、城市公共设施的服务半径一般为()A 500-800mB 800-1000mC 1000-1200mD 1200-1500m6、城市绿地系统中,公园绿地属于()A 生产绿地B 防护绿地C 附属绿地D 公共绿地7、以下哪种规划属于法定规划()A 城市发展战略规划B 城市总体规划C 城市修建性详细规划D 城市概念性规划8、城市人口自然增长率的计算公式为()A (本年出生人口数本年死亡人口数)/年平均人口数× 1000‰B (本年出生人口数本年死亡人口数)/年末人口数× 1000‰C 本年出生人口数/年平均人口数× 1000‰D 本年出生人口数/年末人口数× 1000‰9、城市规划中,“一书两证”指的是()A 选址意见书、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B 项目建议书、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C 选址意见书、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施工许可证D 项目建议书、施工许可证、竣工验收证10、城市功能分区中,商业区通常位于()A 城市中心B 城市边缘C 城市工业区内D 城市住宅区附近11、城市规划中的“五线”控制不包括()A 红线B 绿线C 蓝线D 紫线E 黄线F 黑线12、城市设计的重点在于()A 建筑设计B 空间环境设计C 景观设计D 道路交通设计13、以下哪种城市发展模式强调城市的紧凑发展()A 同心圆模式B 扇形模式C 多核心模式D 田园城市模式14、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的重点是()A 保护文物古迹B 保护历史街区C 保护传统风貌D 以上都是15、城市生态规划的核心是()A 生态环境保护B 生态系统平衡C 生态功能分区D 可持续发展16、城市交通规划中,解决城市交通拥堵的根本措施是()A 增加道路面积B 发展公共交通C 限制私人汽车使用D 优化交通管理17、以下哪项不是城市更新的主要内容()A 旧区改造B 基础设施更新C 历史文化保护D 城市新区开发18、城市规划实施管理的主要依据是()A 城市规划法律法规B 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的决定C 城市政府的政策D 城市建设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19、城市总体规划的期限一般为()A 5 年B 10 年C 15 年D 20 年20、以下哪种规划方法强调公众参与()A 系统规划法B 理性规划法C 交往规划法D 综合规划法二、填空题(每题 2 分,共 20 分)1、城市规划的任务是根据一定时期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确定城市的、、,合理利用城市土地,协调城市空间布局和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和具体安排。
城市规划原理重点复习资料模拟练习题答案(二)《第四版》上册一.选择题1.据考古发现,人类历史上最早的城市出现在公元前(C)年左右。
A.1000 B.2000 C.3000 D.40002.封建社会时期,中国封建城市(B)人口达到100万,与西方的古罗马城相当。
A.唐洛阳B.唐长安C.明清西安D.元大都3《周礼.考工记》体现的我国古代城市规划思想是(C)。
A.以管子为代表的自然至上理念B.道家的“天人合一”理念C.以儒家为代表的维护礼制,皇权至上的理念D.以宋东京城为代表的崇尚商品经济和世俗生活的规划思想。
4.对我国古代城市规划建设产生重要影响的《考工记》写于(A)。
A.春秋B.西周C.秦D.汉5.(B)城市冲破《周礼.考工记》的礼制约来建设城市。
A.唐长安B.宋东京C.魏邺城D.元大都6.唐长安城主要特点以下描述错误的是(D)。
A.中轴线对称B.规整的方格路网C.集中的集市D.三套方城7.古希腊和古罗马的城市格局为(D)。
A.以教堂为城市中心B.以广场、铜像和纪功柱为城市核心C.构图严谨的广场街道D.以广场和公共建筑为城市核心8.(C)在英国实现的工业革命极大地改变了人类居住点的模式,城市化进程迅速推进。
A.16世纪B.17世纪C.18世纪D.19世纪9.以下关于城市化的现象表现中,(C)是错误的。
A.人口职业改变B.产业结构改变C.经济制度改变D.土地空间结构改变10.美国城市地理学家将城市化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即(B)。
A.前工业社会、工业社会、后工业社会B.起步阶段、加速阶段、稳定阶段C.第一产业为主阶段、第二产业为主阶段、第三产业为主阶段D.缓慢阶段、加速阶段、停滞阶段11.世界上第一个完成城市化的国家是(A)。
A.英国B.法国C.美国D.德国12.当城市化率进入到(B),就进入到了快速发展时期。
A.10% B.30% C.50% D.60%13.下列哪项不是城市与乡村的主要区别?( D )A.空间要素集聚的差异B.生产力结构的差异C.社会职能的差异D.义务教育制度的差异14.下列哪项不是城镇化的表现?( C )A.城镇数量的增加与规模的扩大B.城市生活方式向周边乡村区域的扩散C.村镇环境整治D.农民从事第二、第三产业15.下列哪项不属于欧洲古代经典城市?(D)A.希腊的米利都城B.罗马的营寨城C.意大利的佛罗伦萨城D.法国的“协和村”16.现代城市美化运动源于( C )。
2024年注册城乡规划师之城乡规划原理练习题(二)及答案单选题(共45题)1、二类用地对城市设施或工程项目布置限制情况之一是属洪水轻度淹没区,淹没深度(),应采取防洪措施。
A.不超过0.8mB.不超过1.5mC.1~2mD.1~1.5m【答案】 B2、以下各项中不属于村庄规划编制重点是( )A.公共设施和基础设施B.就业安置C.人口变化分析D.产业发展与空间布局【答案】 B3、降水量大小和降水强度对城市()设施影响较为突出。
A.防洪B.水利C.给水D.排水【答案】 D4、城镇体系最本质的特点是()。
A.核心是中心城市B.各城镇都有自己的特色C.相互联系,从而构成一个有机整体D.以一个相对完整区域内的城镇群体为研究对象【答案】 C5、首先提出大都市带概念是()。
A.戈特曼B.莫尔C.欧文D.豪斯曼【答案】 A6、下列不属于交通政策范畴是()。
A.优先发展公共交通B.限制私人小汽车数量盲目膨胀C.开辟公共汽车专用道路D.建立渠化交通体系【答案】 D7、完善城乡布局结构是以()为主体构建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城镇格局。
A.人口区域B.区域经济C.城市群D.城镇群【答案】 C8、关于近期建设规划表述中,正确是()。
A.城市增长稳定后不需要继续编制近期建设规划B.近期建设规划应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协调C.近期内出现计划外重大建设项目,应在下轮近期建设规划中落实D.近期建设规划应发挥其调控作用,使城市在总体规划期限内均匀增长【答案】 B9、下列关于城乡规划实施手段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
A.规划手段,政府根据城市规划的目标和内容,从规划实施的角度制定相关政策来引导城市发展B.政策手段,政府运用规划编制和实施的行政权力,通过各类规划来推进城市规划的实施C.财政手段,政府运用公共财政的手段,调节、影响城市建设的需求和进程D.管理手段,政府根据城市规划,按照规划文本的内容来管理城市发展【答案】 C10、统筹城乡政治资源最为重要是( )A.体制和政策转换问题B.经济和政策转换问题C.体制和政策统一问题D.经济和政策统一问题【答案】 A11、按照我国城乡规划主管部门规定,下列不属于城镇人口统计范围是()。
《城市规划原理》试题及参考答案20套1、下列关于城市总体布局中工业区布局的叙述,( )不正确。
A、工业区与居住区之间需要有方便的联系,职工上下班要有便捷的交通条件B、有污染的工业区与居住区之间要有足够的防护用地C、工厂在布置上应相互保持一定距离,以免相互影响D、工厂出入口避免过多地干扰对外交通2、城市经济环境的调查不包括的内容是( )。
A、城市整体的经济状况B、城市中各产业部门的状况C、有关城市土地经济方面的内容D、城市固定资金的筹资3、城市给水工程系统由( )等组成。
A、取水工程、净水工程、输配水工程B、取水工程、排放工程C、取水工程、污水处理、净水工程D、取水工程、污水处理、排放工程4、结合自然地形条件,合理规划城市各项用地和布置各项工程建设,可以( ),便于城市管理。
A、节约土地,节约水源B、节约土地,减少土石方工程C、节约水源,减少土石方工程D、充分改善城市的环境5、城市公共交通站点服务面积,以300m为半径计算,不得小于城市用地面积的( )。
A、90%B、80%C、60%D、50%6、2000年全世界人口中已有( )左右生活在城市地区。
A、60%B、50%C、45%D、55%7、城市布局有多种空间结构形态,最基本的形态可分为( )两种。
A、集中式和放射式B、集中式和分散式C、环式和带式D、星座式和分散式8、城市用地的属性包括以下( )的特性。
A、自然属性B、政治属性C、社会属性D、环境属性E、经济属性9、城市送电网中一次送电网一般以( )方式结送为宜。
A、放射式B、环式C、联络线D、多回线式10、以下( )项关于城镇体系含义的描述是错误的。
A、城镇体系属于一个区域B、城镇体系是个城镇群体C、城镇体系是相对集聚在一起的组合城镇D、城镇群体之间有职能、等级、空间网络的关系11、城市景观包括自然、人文、社会诸要素,在城市总体规划阶段,城市景观系统规划的主要内容不包括( )。
A、依据城市自然、历史文化特点和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的战略要求,确定城市景观系统规划的指导思想和规划原则B、研究城市用地的结构布局和城市景观的结构布局,确定符合社会理想的城市景观结构C、划定各有关城市景观控制区,如城市背景等,并提出相关安排D、确定整体建设步骤和远期实施目标12、关于不同路网形式的特点叙述中错误的是( )。
城市规划原理练习试题(二)一、单项选择题(共80题,每题1分。
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1个最符合题意)1.城市一般是工业、商业、交通、文教的集中地,是一定地域的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在()上是有别于乡村的。
A.生产力结构B.职能C.文化观念D.集聚规模2.下列不属于影响城市空间环境演进的主要因素的是()A.自然环境因素B.社会文化因素C.历史环境因素D.经济与技术因素3.在索里亚·玛塔提出的“线形城市的基本原则”中城市建设的一切其他问题,均以()问题为前提。
A.城市交通B.城市工作C.城市居住D.城市道路4.发达国家出现逆城市化现象说明了()A.城市内环境质量相对下降,人们对环境质量要求降低B.乡村地区和小城镇基础设施日趋完善C.大城市中心区萎缩,城市人口比重迅速下降D.大城市经济发展停滞5.哪几个城市不是欧洲古代城市的代表及典型格局()A.古希腊古罗马时期,广场和公共建筑取代了宫殿,市民集会所形成了城市的核心B.中世纪的城市教堂占据了城市的中心位置C.文艺复兴和巴洛克时期的城市,轴线放射的街道,宏伟壮观的宫殿公园和公共广场都是那个时期的典范D.巴洛克时期的城市,古典风格和构图严谨的广场和街道是城市空间的代表6.基本部类的(),使城市在区域中的地位不断升高,适当城市成为区域发展的核心,有些城市进而成为不同层次区域内的中心城市。
A.乘数效应B.木桶效应C.蝴蝶效应D.聚集效应7.《马丘比丘宪章》更强调城市规划的()A.整体性、系统性B.整体性、过程性C.过程性、动态性D.系统性、动态性8.城市布局有多种空间结构形态,最基本的形态可分为()A.集中式和分散式B.混合式C.环式和带式D.放射式9.巴黎的城市改建体现了()的影响,形成放射状的街道,且轴线对称,具有雄伟壮丽的宫殿和规整对称的公共广场。
A.中世纪城市B.古罗马风格C.古典主义思潮D.现代城市规划10.“空想社会主义”对现代化城市规划的形成,起到了重要作用,下面对“空想社会主义”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近代历史上的空想社会主义源自莫尔的“乌托邦”概念B.莫尔期望通过对理想社会组织结构等方面的改革来改变当时他认为是合理的社会C.近代空想社会主义的代表人物欧文和傅里叶等人通过著书立说来宣传和阐述他们对理想社会的信念,并通过实践来推广和实践这些理想D.傅里叶于1817年提出“协和村”的方案,并用自己五分之四的财产,在美国的印第安纳州买了12000公顷土地建设他的新协和村11.城市必须集中,只有集中的城市才有生命力,由于拥挤而带来的城市问题是完全可以通过技术手段而得到解决的,这一观点出自()的规划方案。
【关键字】规划《城市规划原理》试卷二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l.5分,共30分)1、现代城市交通的灵魂是()A.经济B.速度C.规范D.秩序2、城市用地竖向规划示意图的比率尺一般为()A.1/20000---1/5000B.1/10000---1/5000C.1/10000---1/2000D.1/30000---1/20003、()的道路交通系统是居住区内最常见的居住区交通组织方式,这种方式在私人小汽车数量不多的国家和地区比较适合,我国目前大部分城市基本都是用这种方式。
A.人车交通分行B.人车共存C.人车混行D.人车部分分行4、广场四周的建筑高度、体量应与()相协调。
A.广场尺度B.广场布局C.广场规模D.广场功能5、大连市是一个有名的城市,工业发达,交通运输便利,并且商贸也十分便利,那么大连市从城市类型来看属于什么城市()A.工业城市B.商贸城市C.交通港口城市D.综合性城市6、( )是引导和控制整个城市建设和发展的基本依据和手段。
A.城市建设B.城市发展C.城市规划D.城市管理7、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城市生态绿化的功能表现在为城市居民接近大自然创造条件,提供休闲观光场所B.无锡市的山水城市布局方案使城市结合自然环境,提高了城市的生态效应C.莫斯科的城市生态系统具有两方面的作用:一是满足居民休息需要,二是为了美化环境(保持自然环境的再生能力)D.波兰华沙郊区的休息区规划将华沙的休闲活动场所构成从居住到整个城市地域的多级结构8、下列哪个选项不是矿业城市的特点()A.矿区工业生产特点决定了矿区居民点布局形式B.矿区城市的规划布局要很好考虑地形条件和地质条件C.不同的矿产性质和种类的矿业城市在规划布局上也会有不同的特点与要求D.矿藏的分布对矿区城市影响并不重要9、中国古代从那个朝代开始在都城内出现了繁华的商业街()A.周B.商C. 唐D.宋10、素有“一塔、湖、图”之称的大学校园是()A.清华B.北大C. 浙大D. 南大1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居住区总造价的综合指标一般以每平方千米居住建筑面积的综合造价为主要指标。
B.由于土地的有偿使用,因此大大影响居住区的综合造价,而建筑费用各地标准水平不一样,因此国家有统一的规定。
C.所谓更新,是指对旧住宅和建筑在保留其外形基本不变的前提下进行内部现代化更新。
这种方式适用于房屋结构质量较好或外观造型有较大保留价值的建筑或地段。
D.城市道路一般也计入居住区的道路用地。
12、南京市中心位于()A.新街口—鼓楼B.新街口—夫子庙C.新街口—大行宫D.珠江路13、一般中学的服务半径是()A.500MB.1000MC.1200MD.800M14、城市公共空间的构成要素包括()①建筑物②道路③广场④绿地⑤地面环境设施A.①②③④⑤B.①②③④C.①③④⑤D.②③④⑤15、城市用地是用于城市建设和满足()所需要的土地A.城市规划B.城市技能运转C.城市管理D.城市结构16、城市的发展规模主要是指()。
A.用地规模B.人口规模C.资源规模D.经济规模17、“空想社会主义”对现代化城市规划的形成,起到了重要作用,下面对“空想社会主义”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近代历史上的空想社会主义源自莫尔的乌托邦概念B.莫尔期望通过对理想社会组织结构等方面的改革来改变当时他认为不合理的社会C.近代空想社会主义的代表人物欧文和傅立叶等人通过著书立说来宣传和阐述他们对理想社会的新念,并通过实践来推广和实践这些思想D.傅立叶于1817年提出“协和村”的方案,并用自己五分之四的财产,在美国的印第安纳州买了12000公顷土地建设他的协和村18、城镇体系规划主要图纸的比率为( )。
A.1:400000 B.1:550000 C.1:520000 D.I~9000019、结合自然地形条件,合理规划城市各项用地和布置各项工程建设,可以( ),便于城市管理。
A.节约土地,节约水源B.节约土地,减少土石方工程C.节约水源,减少土石方工程D.充分改善城市的环境20、城市化的发生和发展与农业发展、工业化和第三产业崛起都有密切联系,那么,工业化在城市化进程中的作用是()。
A.推动力B.原始动力C.后续动力D.根本动力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在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我国城市正经历着社会演化的进程,主要是( )趋势日益明显A.人口老龄化B.家庭集中化C.家庭核心化D.生活农村化E.生活闲暇化2.城市用地的自然条件评价主要包括( )等方面的内容。
A.工程地质条件B.水文及水文地质条件C.环境质量条件D.气候条件E.城市设施条件3.《马丘比丘宪章》中提出的城市住区三大目标是指( )。
A.促进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和作用B保证生活基本质量C.创造有机多功能综合体D.与自然协调E.功能的分区与联系4.属于避震疏散场地布局要求的是( )。
A.靠近火灾、爆炸和热辐射源B.地势较高,容易积水C.内有供水设施或易于设置临时供水设施D.有崩塌、地裂与滑坡危险E.易于铺设临时供电和通讯设施5.城市集中式的城市形态包括( )。
A.网格状B.星座状 C星状D.带状 E.环状6.下列属于城市规划实施目的的选项有( )。
A.对城市空间资源合理配置B.使城市发展与经济形成互动的良性循环C.使城市经济活动高效、有序、持续地进行D.促进社会及建设活动高效、有序、持续的发展E.使城市功能不断优化及保持动态平衡7.城市用地布局的主要模式有( )。
A.集中式的城市用地布局B分散式的城市用地布局C.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城市用地布局D.环状城市用地布局E.网格状城市用地布局8.城市规划的主要作用包括( ).A.政府调控城市空间资源B. 指导城乡发展与建设C.促进房地产业的发展D.保障公共安全和公众利E.带动地区经济的发展9.在市域城镇体系规划中,预测市域总人口一和城镇化水平的主要作用是( )A.为制定城镇化的目标提供依据B.确定城镇体系等级规模结构的基础C.预测规划期城市建设总用地的依据之一D.对各级城镇人口规模进行有效控制E.安排区域基础设施的依据10.下列哪些选项是生活性路网的规划要求?( )A.与公路网联系方便B.不受大流量交通的干扰C.与居住、公共建筑有密切联系D.线形顺直E.创造城市景观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1、服务半径与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分级2、城市生态系统3、热岛效应4、居住用地5、城市开敞空间四、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第1、2题每题7分,第3、4题每题8分,共30分)1、简答城市交通的特点?2、我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制度依照内容分为哪几个方面3、城市综合管线总体规划的任务与内容?4、居住区内静态交通的组织的原则、布置方式;有哪几种存车方式?《城市规划原理》试卷二答案一、单项选择题:BCCAC CCDDB CABAB BDABD二、多项选择题1.ACE 2.ABD 3.ABD 4.CE 5.ACDE 6.ACD 7.ABC8、A BD 9、A BCE 10、BCE三、名词解释1、服务半径与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分级服务半径是各项公共服务设施所服务的空间距离或时间距离。
公共服务设施根据服务半径、使用频率等可划分为居住区、居住小区和居住组团三个等级。
2、城市生态系统:以人为中心的自然、经济和社会的复合人工生态系统。
3.热岛效应:在大中城市由于建筑密集,绿地和水面偏少,生产与生活活动过程中散发出大量热量,出现市区气温比郊外高的现象。
4.居住用地:由几项相关的单一功能用地组合而成的用途地域,一般包括住宅用地、与居住生活相关联的各项公共设施、市政设施等用地。
5.城市开敞空间:是在城市的建筑实体以外存在的开敞空间体,是人与社会、自然进行信息、物质和能量交换的重要场所。
四、简答题1、简答城市交通的特点?答 1 车辆行人错综交织,但从对象来说可为客流和物流2 各类交通的流动路线和数量虽时间而变,且有规律性3依据交通方式不同对道路系统有不同要求4 道路交通的交叉组织是城市道路系统的规划重点5 静态交通是城市道路的组成部分,必须统一考虑2、我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制度依照内容分为哪几个方面答:文物保护;历史文化保护区保护;历史文化名城保护3、城市综合管线总体规划的任务与内容?答 1确定各种管线的干管走向,在道路路段上大致水平排列位置。
2分析各种工程管线分布的合理性,避免某一管道过于集中在某一城市干道上3确定必须而哟有条件的的关键点的工程管线具体位置4提出对各工程管线规划的修改建议。
4、居住区内静态交通的组织的原则、布置方式;有哪几种存车方式?答案:居住区内静态交通组织是指各类交通工具的存放方式,一般应以方便、经济、安全为原则,采用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布置方式,并根据居住区的不同可采用室外、室内、半地下或地下等多种存车方式。
此文档是由网络收集并进行重新排版整理.word可编辑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