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学院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构建
- 格式:doc
- 大小:34.00 KB
- 文档页数:6
人才培养体系建设方案人才是一个国家、一个组织的重要资源,而一个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对于提高人才素质、培养高层次人才、推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以人才培养体系建设方案为主题,以便更好地满足人才培养的需求。
1. 人才需求分析在制定人才培养体系建设方案之前,我们首先需要进行人才需求分析。
对各行业、各岗位的人才需求进行调研,了解市场对人才的需求特点和趋势,从而明确人才培养的方向和目标。
2. 设定培养目标基于人才需求分析的结果,我们需要设定明确的培养目标。
培养目标应该具备可量化的指标,包括人才素质、专业技能、创新能力等方面的要求。
同时,还需要对不同岗位和层级的人才设定相应的培养目标,确保培养方案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3. 优化课程设置人才培养的核心环节是课程设置。
我们需要综合参考国内外相关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根据培养目标和市场需求,对各专业的课程进行优化调整。
同时,注重跨学科的融合,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4. 强化实践环节理论学习只是培养人才的一部分,实践环节同样不可或缺。
通过实习、实训、项目实践等形式,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工作中,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际操作技能。
5. 建立导师制度在人才培养体系中,导师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建立导师制度,将经验丰富且具有专业能力的导师与学生进行一对一的指导和帮助。
导师可以为学生提供学术和职业发展的指导,帮助他们更好地成长和发展。
6. 加强社会实践为了使人才培养更贴近实际,我们需要加强社会实践环节。
与企业、社会组织建立合作关系,开展学术研究和社会服务项目,让学生与实际问题接触,培养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7. 定期评估与反馈人才培养体系需要不断优化和改进,因此定期的评估和反馈非常重要。
建立评估体系,对人才培养效果进行定量和定性的评估,并及时反馈给相关责任部门,以便根据评估结果进行调整和改进。
结语:人才培养体系的建设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和支持。
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施一、引言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才的重要性逐渐凸显。
培养人才已成为国家的优先战略,人才培养体系的建设也逐渐成为各大企业和高校必须关注的重要问题。
本文将探讨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施。
二、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人才培养体系涉及到企业、高校和政府等多个层面,需要密切配合和协调。
在构建人才培养体系时,需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制定合理的人才培养计划企业应根据自身的发展战略和业务需求,合理制定人才培养计划。
计划内容要涵盖员工在企业的不同岗位中所需掌握的技能和知识,以及职业发展的不同阶段所需具备的能力和素质等。
2.构建完整的培训机制企业应建立完整的培训机制,包括内部培训、外部培训和专业技能培训等。
通过培训,提高员工的专业素质、管理能力和创新意识,让员工能够适应企业的发展需要和市场变化。
3.建立有效的评价体系企业应建立有效的员工绩效评价体系,对员工的工作业绩、工作态度、综合素质等方面进行评估,以便对员工的潜力和能力进行识别和发掘。
评价体系应能够反映员工的实际表现和潜力,为员工职业发展提供有效的反馈和支持。
4.建立多元化的人才发掘机制企业应采用多种方式发掘优秀人才,如内部公开招聘、职业交流、引进海外人才等。
通过这些方式,扩大优秀人才的获得范围,提高人才获取的效率和质量。
5.加强与高校的合作企业可以与高校合作,通过校企合作、实习招聘等方式吸纳优秀毕业生,也可以为高校提供技术支持和实践平台。
通过与高校的合作,开展校企共建、师资联合培养、科技创新等方面的合作,互惠互利,促进人才的共同培养和发展。
三、人才培养体系的实施在人才培养体系的实施中,需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企业领导层需高度重视人才培养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企业领导层应明确人才培养的重要性,并把人才培养融入企业战略规划和日常管理中,为人才培养提供坚实的支持和保障。
2.培训内容应紧贴业务需求企业应根据业务发展需求,制定培训计划和培训课程,同时关注内部培训和外部培训的结合,注重培训成果的评估和反馈,提高培训有效性。
独立学院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构建[摘要]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具备从事人力资源管理等实际工作的基本技能和较高素质的创新性人才已成为独立学院人力
资源专业的首要教学目标。
而实践性教学是培养学生研究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有效教学方式。
本文通过对沈阳建筑大学城市建设学院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培养方案的优化设计,探索独立学院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
[关键词]独立学院人力资源管理模块化实践应用
一、问题的提出
人力资源管理是一个理论性、实用性非常强的应用技能型专业,它不仅要求学生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知识,还要具备处理实际问题的技能。
目前,我国经济的发展对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提出了更高的数量与质量要求,然而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还远远不能与之相适应。
在企业从事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大学生,大多有系统的专业知识,但由于缺乏技能式的学习和训练,在实际工作中往往不能很好满足现代企业的需要。
因此,独立学院对于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学生的培养,若要满足现代社会的需求,其教学模式应注重学生操作技能、创新能力的培养,而体验式、模块化实践教学方式正是培养学生操作技能、挖掘潜能的有效手段。
二、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培养体系优化设计
本文以沈阳建筑大学城市建设学院为例,探讨如何从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培养体系入手,结合我国当前的经济建设需要,增强学生实践能力,从而更好地实现学生就业与企业需求相接轨,增强人才的适应性,提高人才效益。
(一)培养思路
1、加强技能型课程和实践环节
培养应用型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离不开实践性教学。
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动手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的关键,在高校人才培养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人力资源管理本科教育培养的是掌握先进人力资源管理理念和技术的专业人才,学生要面向企业和各类社会组织,这就需要通过实践性教学模式来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和实际管理技术的运用能力。
针对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特性,实践教学体系的建立首先是课程结构的优化:增加技能型课程,建立有利于提高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的课程体系,在课程模块的设置上体现实践性的要求,充分发挥课程体系与实践性教学对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培养的作用。
2、将课程设置模块化
模块化教学模式体现的是一种动态的课程设计观,注重根据社会需求的变化,不断调整设计课程。
具体到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模块化实践教学,即:从企业中的
具体岗位工作规范出发,将内在逻辑联系密切、学习方式要求和教学目标相近的教学内容整合在一起,构成模块来加强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二)培养目标
“宽”:宽口径,即专业能力。
拓宽专业,增强人力资源管理技能操作能力;“厚”:厚基础,即基础能力。
涵盖管理学、经济学、心理学、法学等课程;“活”:活岗位,即岗位群适应能力。
通过模块化课程体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应用能力。
(三)培养方案特色
1、模块化实践教学模式
设置恰当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是实现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模式的基本前提。
根据新世纪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对人力资源管理人才素质和能力的要求,本文对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设置进行了科学合理的安排,如图1所示:
图1: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体系构成图
根据设置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课程体系,遵循“学以致用”、“学以够用”两大原则,突出模块化实践教学模式,将整个教学体系分为四大模块,如图2所示;同时,加强了人力资源管理的事务性与操作性,以提高学生将来适应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能力。
图2: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模块化教学示意图
模块ⅰ——公共基础知识,旨在培养学生具备一定的人文科学社会知识和自然科学基础理论知识;模块ⅱ——专业基础知识,旨在使得学生打下良好的专业基础,为专业技能的学习做好铺垫;模块ⅲ——专业技能知识,旨在强调学生实践能力与应用能力的运用,通过理论学时与实训学时的搭配教学方式,使学生掌握人力资源管理的具体操作流程,掌握人力资源管理功过技能;模块ⅳ——专业辅助技能知识,旨在使学生学习相关辅助知识与技能,拓宽学生知识面,提高学生的个人素质与综合技能,同时,使得整个专业课程设置更加系统科学。
2、实训应用性
主要表现在课程实训;集中实训;岗位认识实习与专业认识实习以及毕业实习。
课程体系中为专业核心课程都安排了实训学时,在课程学习的过程中通过实训演习,调动学生充分参与,训练学生对人力资源管理各方面的基本能力。
在学期教学时间中,每学期专门拿出一到两周的时间进行集中实训,或针对一门课程,或到企事业单位进行专业调研,也可以是几门课程的综合能力训练。
加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以及各门知识的融会贯通,让学生得到能力上的锻炼。
同时,利用假期实践,安排岗位认知、专业认知实习,让学生对专业和将要从事的岗位有较为直观的认识。
由此,学生从进校开始,接受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浅人深的实践训练,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全程培养学生从实践中探索未知,创造求新的能力。
三、总结
沈阳建筑大学城市建设学院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模块化实践教学体系是结合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特点和不断变化的企业人力资源管
理工作要求,尝试提出的一种新的专业实践教学模式。
此种模式旨在培养独立学院应用型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提高独立学院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针对性、灵活性和实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用专业技能以及就业率。
但是,作为一种全新的实验教学模式,其实施需要学校各个部门的协调和配合,需要教学方法上的不断探索与创新。
为此,本文将此种教学模式进行梳理总结,希望更多独立学院能跟我们一起实践探索,不断完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本科人才培养体系、教学方法、实践成果评估等环节,为社会培养更多的人力资源管理实用人才。
[参考文献]
[1]孙友然,张新岭.高校人力资源专业教学改革刍议[j].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23(2):69-70
[2]张新跃,董世洪.本科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j].
教育发展研究,2008,(2):122
[3]陈建.独立学院构建创新创业型应用人才培养体系的探索陈
建[j]. 中国电力教育2010,(6)
[4]王学东.体验式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施[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9.24(6):131~133
[5]王阿娜.体验式教学法在独立学院人力资源管理实践教学中的应用[j].中外教育研究.2010(2):127-129
(作者单位:1.沈阳建筑大学城市建设学院,2.沈阳建筑大学城市建设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