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数学周测(B )第三周
- 格式:doc
- 大小:118.00 KB
- 文档页数:2
2013-2014学年度下学期八年级数学下周测卷(2.26)姓名 班级 座号 成绩一、选择题(32分)1.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5㎝、2㎝,则该等腰三角形的周长是( )A .7㎝B .9㎝C .12㎝或者9㎝D .12㎝2.一个等腰三角形的顶角是40°,则它的底角是( )A .40°B .50°C .60°D .70°3.已知△ABC 的三边长分别是6cm 、8cm 、10cm ,则△ABC 的面积 是( )A.24cm 2B.30cm 2C.40cm 2D.48cm 24. 如图,在△ABC 和△DEF 中,已知AC=DF ,BC=EF ,要使△ABC ≌△DEF ,还需要的条件是( )A.∠A=∠DB.∠ACB=∠FC.∠B=∠DEFD.∠ACB=∠D5.如图,△ABC 中,AB=AC ,点D 在AC 边上,且BD=BC=AD , 则∠A 的度数为( )A.30°B.36°C.45°D.70°6.如图,△ABC ≌△AEF ,AB =AE ,∠B =∠E ,则对于结论①AC =AF ;②∠FAB =∠EAB ;③EF =BC ;④∠EAB =∠FAC ,其中正确结论的个数是( )A.1个B.2个C.3个D.4个(4题图) (5题图) (6题图)7. 如图7所示,在△ABC 中,∠ABC 和∠ACB 的平分线交于点E ,过点E 作MN ∥BC 交AB 于M ,交AC 于N ,若BM+CN=9,则线段MN 的长为( )A 、6B 、7C 、8D 、98. 面积相等的两个三角形( )A.必定全等B.必定不全等C.不一定全等D.以上答案都不对二、填空题(28分)9. 已知 , 如图 , ∠A=∠D=90°, BE=CF , AC=DE , 则△ABC≌___ __10.如图,△ABC 中,∠C=90°,∠A =30° ,BD 平分∠ABC 交AC 于D ,若CD =2cm ,则AC= .11.“等边对等角”的逆命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Rt ⊿ABC 中,∠C=90º,∠B=30º,则AC 与AB 两边的关系是 ,13.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高与另一腰的夹角为300,腰长为6,则其底边上的高是 。
八年级数学周测班级姓名分数(9月24日)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0分)1.下面图形是多边形的是()A B C D 第8题图第9题图第10题图2.若从一个多边形的一个顶点出发,最多可以引10条对角线,则它是() A.十三边形B.十二边形C.十一边形D.十边形3.一个五边形的内角和等于()A.180°B.360°C.540°D.720°4.正多边形的一个内角是150°,则这个正多边形的边数为()A.10 B.11 C.12 D.135.七边形外角和为()A.180°B.360°C.900°D.1 260°6.如果一个正多边形的一个外角为30°,那么这个正多边形的边数是() A.6 B.11 C.12 D.187.若一个多边形的外角和与它的内角和相等,则这个多边形是()A.三角形B.四边形C.五边形D.六边形8.如图,△ABC≌△DEF,BE=4,AE=1,则DE的长是()A.5 B.4 C.3 D.29.如图所示,将△ABC沿AC对折,点B与点E重合,则全等的三角形有() A.1对B.2对C.3对D.4对10.如图所示,在△ABC和△DBC中,已知AB=DB,AC=DC,则下列结论中错误的是() A.△ABC≌△DBC B.∠A=∠D C.BC是∠ACD的平分线D.∠A=∠BCD二、、填空题(每空4分,共24分)11.如图所示,将多边形分割成三角形,图1中可分割出2个三角形;图2中可分割出3个三角形;图3中可分割出4个三角形,由此你能猜测出,n边形可以分割出个三角形.第11题图第14题图第15题图12.若过n边形的一个顶点有2m条对角线,m边形没有对角线,k边形有k条对角线,则(n-k)m= .13.一个多边形截去一个角后得到的是四边形由原多边形是14.如图,把△ABC沿直线BA翻折至△ABD,那么△ABC和△ABD 全等图形(填“是”或“不是”).若CB=5,则DB=5;若△ABC的面积为10,则△ABD面积为.15.如图,下列三角形中,与△ABC全等的是.三、解答题(共36分)16.(8分)已知两个多边形的内角和之和为2160°,且两多边形的边数之比为1∶3,求这两个多边形的边数.17.(9分)已知:如图,在△ABC中,AB=AC,AD是BC边上的中线,求证:AD⊥BC.18.(9分)如图,AB=AC,DB=DC,EB=EC.(1)图中有几对全等三角形?请一一写出来;(2)选择(1)中的一对全等三角形加以证明.19.(10分)如图,点B,F,C,E在直线l上(F,C之间不能直接测量),点A,D在l异侧,测得AB=DE,AC=DF,BF=EC.(1)求证:△ABC≌△DEF;(2)指出图中所有平行的线段,并说明理由.。
《万唯大小卷周测小卷八年级上册数学》主题深入探讨一、主题介绍1. 《万唯大小卷周测小卷八年级上册数学》是指数学教材《万唯数学》中八年级上册的周测小卷。
2. 在数学学习中,周测小卷起着重要的检测和辅助作用,有助于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检测学习效果。
二、周测小卷和数学学习1. 对于学生而言,周测小卷是一种重要的学习辅助材料,可以帮助他们检测和巩固所学知识。
2. 《万唯大小卷周测小卷八年级上册数学》作为学生的学习资源,其设计和内容的深度和广度对学生的学习和提高至关重要。
三、周测小卷的内容和深度1. 《万唯大小卷周测小卷八年级上册数学》的内容应该涵盖八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的各个方面,包括代数、几何、概率统计等内容。
2. 在深度上,周测小卷应该对每一个知识点进行深入的考察,包括基础知识的考察和能力的培养。
四、周测小卷的设计与学习1. 《万唯大小卷周测小卷八年级上册数学》的设计应当贴合教材内容,并注重发散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2. 对于学生而言,通过周测小卷的学习,能够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学习水平和能力,及时调整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果。
五、个人观点和理解1. 作为文章写手,我认为《万唯大小卷周测小卷八年级上册数学》应该以其有效的设计和恰当的内容全面考察学生的数学知识和能力。
2.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当认真对待并有效利用周测小卷,从而更好地提高自己的数学学习水平。
结语通过本文对《万唯大小卷周测小卷八年级上册数学》主题的深入探讨,相信读者对该话题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
我也希望学生在学习数学过程中,能够善用周测小卷,从而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六、周测小卷的重要性和作用1. 周测小卷在数学学习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不仅可以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也可以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发现问题并加以改进。
2. 通过周测小卷,学生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学习计划,找出自己的不足以及需要加强的地方,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七、周测小卷的设计原则1. 周测小卷的设计应当符合教学大纲和教材要求,确保内容的全面和准确。
检测内容:1.1-1.3得分________卷后分________评价________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30分)1.(开封期末)下列各组数据是三角形的三边长,能构成直角三角形的是( D )A.2,3,4 B.4,5,6C.32,42,52D.6,8,102.如图,在Rt△ABC中,∠ACB=90°.若AB=15 cm,则正方形ADEC和正方形BCFG 的面积和为( C )A.150 cm2B.200 cm2C.225 cm2D.无法计算第2题图第4题图第5题图3.始终角三角形的周长为24,斜边长与始终角边长之比为5∶4,则这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是( B )A.20 B.24 C.28 D.304.如图,在某次海上编队演习中,两艘航母护卫舰从同一港口O同时动身,一号舰沿南偏西30°方向以12海里/小时的速度航行,二号舰以16海里/小时的速度航行,离开港口1.5小时后它们分别到达相距30海里的A,B两点,则二号舰航行的方向是( C )A.南偏东30°B.北偏东30°C.南偏东60°D.南偏西60°5.如图,一个工人拿了一个2.5 m长的梯子,底端A放在距离墙根C点0.7 m处,另一头B点靠墙.假如梯子的顶部下滑0.4 m,则梯子的底部向外滑了( D ) A.0.4 m B.0.6 m C.0.7 m D.0.8 m6.(辉县市期末)如图①是我国古代闻名的“赵爽弦图”的示意图,它是由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围成的.若AC=6,BC=5,将四个直角三角形中边长为6的直角边分别向外延长一倍,得到图②所示的“数学风车”,则这个风车的外围周长是( D )图①图②A.72 B.52 C.80 D.76二、填空题(每小题5分,共25分)7.如图,起重机吊运物体,∠ABC =90°.若BC =12 m ,AC =13 m ,则AB =__5__m. 8.已知一组勾股数中有一个数是2mn (m ,n 都是正整数,且m >n ≥2),尝试写出其他两个数(均用含m ,n 的代数式表示,只要写出一组):__m 2-n 2,m 2+n 2(答案不唯一)__.9.小东拿着一根长竹竿进一个宽为4 m 的长方形城门,他先横着拿进不去,又竖起来拿,结果竿比城门高0.5 m ,当他把竿斜着时,两端刚好顶着城门的对角,则竿长__16.25__m.10.如图,在△ABC 中,AB =AC =5,BC =6.M 为BC 的中点,过点M 作MN ⊥AC 于点N ,则MN =__125__.11.如图,长方体的底面边长分别为2 cm 和4 cm ,高为5 cm.若一只蚂蚁从P 点起先经过4个侧面爬行一圈到达Q 点,则蚂蚁爬行的最短路径长为__13__cm.三、解答题(共45分)12.(10分)如图,在△ABC 中,CD ⊥AB 于点D ,AC =4,BC =3,DB =95. (1)求CD ,AD 的长;(2)试推断△ABC 的形态,并说明理由.解:(1)因为CD ⊥AB ,所以CD 2+DB 2=BC 2,即CD 2+(95 )2=32,所以CD =125.因为AD 2+CD 2=AC 2,即AD 2+(125 )2=42,所以AD =165 (2)因为AB =AD +DB =165 +95=5,所以AB 2=AC 2+BC 2,所以△ABC 为直角三角形13.(10分)如图,在△ABC 中,AB =AC, BC =20 cm ,D 是腰AB 上一点,且CD =16 cm ,BD =12 cm.求:(1)∠BDC 的度数;(2)△ABC 的周长.解:(1)因为BD 2+CD 2=122+162=202=BC 2,所以∠BDC =90°(2)设AD =x cm ,则AB =AC =(x +12) cm.因为∠BDC =90°,所以∠ADC =90°,所以AD 2+CD 2=AC 2,即x 2+162=(x +12)2,解得x =143 ,∴AB =AC =1623cm ,所以△ABC 的周长为1623 +1623 +20=5313(cm) 14.(12分)强大的台风使得山坡上的一棵树甲从A 点处拦腰折断,如图所示,其树顶端恰好落在另一棵树乙的根部C 处,已知AB =4 m ,BC =13 m ,两棵树的水平距离为12 m ,求这棵树原来的高度.解:过点C 作CD ⊥AB 的延长线于点D ,则CD =12 m .由勾股定理得BD 2+CD 2=BC 2,即BD 2+122=132,所以BD =5,所以AD =AB +BD =4+5=9 m.在Rt △ACD 中,AC 2=CD 2+AD 2=122+92,所以AC =15,所以AC +AB =15+4=19(m),所以这棵树原来的高度是19 m15.(13分)台风是一种自然灾难,它以台风中心为圆心在四周上百千米的范围内形成极端气候,有极强的破坏力.如图,有一台风中心沿东西方向AB 由A 行驶向B ,已知点C 为一海港,且点C 与直线AB 上的两点A ,B 的距离分别为AC =300 km ,BC =400 km ,AB =500 km ,以台风中心为圆心四周250 km 以内为受影响区域.(1)求∠ACB 的度数;(2)海港C 受台风影响吗?为什么?(3)若台风的速度为20千米/小时,当台风运动到点E 处时,海港C 刚好受到影响,当台风运动到点F 时,海港C 刚好不受影响,即CE =CF =250 km ,则台风影响该海港持续的时间有多长?解:(1)因为AC 2+BC 2=3002+4002=5002=AB 2,所以△ABC 是直角三角形,∠ACB =90° (2)海港C 受台风影响,理由:过点C 作CD ⊥AB 于点D .因为S △ABC =12 AC ×BC =12CD ×AB .所以CD =240(km)<250 km ,所以海港C 受台风影响(3)在Rt △CDE 中,由勾股定理得ED 2+CD 2=CE 2,即ED 2+2402=2502,所以ED =70,所以EF =140 km ,则140÷20=7(小时).答:台风影响该海港持续的时间有7小时。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数学第三章检测试题(附答案)一、单选题(共12题;共24分)1.下列选项所给数据,能让你在地图上准确找到位置的是()A. 东经128°B. 西经71°C. 南纬13°D. 东经118°,北纬24°2.若a>0,b<-2,则点(a,b+2)应在()A. 第一象限B. 第二象限C. 第三象限D. 第四象限3.已知点M(1﹣2m,m﹣1)关于x轴的对称点在第一象限,则m的取值范围在数轴上表示正确的是()A. B. C. D.4.如图,直角坐标系中,点A(− 2,2)、B(0,1)点P 在x 轴上,且△PAB 的等腰三角形,则满足条件的点P 共有()个5题A. 1B. 2C. 3D. 45.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A、B为一次函数图象上的两点,若点A的坐标为(x,y),点B的坐标为(x+a,y+b),则下列结论正确是()A. a>0B. a<0C. b=0D. b>06.点B(m2+1,﹣1)一定在()A. 第一象限B. 第二象限C. 第三象限D. 第四象限7.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正方形的顶点坐标分别为A(1,1),B(1,﹣1),C(﹣1,﹣1),D(﹣1,1),y轴上有一点P(0,2).作点P关于点A的对称点P1,作点P1关于点B的对称点P2,作点P2关于点C的对称轴P3,作点P3关于点D的对称点P4,作点P4关于点A的对称点P5,作点P5关于点B的对称点P6,…,按此操作下去,则点P2016的坐标为()A. (0,2)B. (2,0)C. (0,-2)D. (﹣2,0)8.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1,3)关于原点O对称的点A′的坐标为()A. (-1,3)B. (1,-3)C. (3,1)D. (-1,-3)9.如果点P(5,y)在第四象限,则y的取值范围是().A. y<0B. y>0C. y≤0D. y≥010.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中,过格点A,B,C做一圆弧,点B与下列格点的连线中,能够与该圆弧相切的格点的坐标是( )A. (0,3)B. (5,1)C. (6,1)D. (7,1)11.已知点E(x0,y0),F(x2,y2),点M(x1,y1)是线段EF的中点,则.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有三个点A(1,-1),B(-1,-1),C(0,1),点P(0,2)关于A的对称点为P1(即P,A,P1三点共线,且PA=P1A),P1关于B的对称点为P2,P2关于C的对称点为P3,按此规律继续以A,B,C为对称点重复前面的操作,依次得到P4,P5,P6,…,则点P2019的坐标是()A. (4,0)B. (-2,2)C. (2,-4)D. (-4,2)12.把100个苹果分给若干个小朋友,每个人至少一个,且每个人分的数目不同.那么最多有()人?A. 11B. 12C. 13D. 14二、填空题(共6题;共12分)13.点M(2,-4)关于原点对称的点的坐标是________.14.如图是某校的平面示意图,如果分别用(3,﹣1)、(﹣3,2)表示图中图书馆和实验楼的位置,那么校门的位置可表示为________16题15.点P(3,2)关于y轴对称的点的坐标是________ .18题16.如图,在菱形ABCD中,点A在x轴上,点B的坐标为(8,2),点D的坐标为(0,2),则点C的坐标为________.17.点P(5,3)关于y轴对称的点的坐标是 ________18.如图,点A1的坐标为(2,0),过点A1作x轴的垂线交直线l:y=x于点B1,以原点O为圆心,OB1的长为半径画弧交x轴正半轴于点A2;再过点A2作x轴的垂线交直线l于点B2,以原点O为圆心,以OB2的长为半径画弧交x轴正半轴于点A3;….按此作法进行下去,则的长是________.三、解答题(共2题;共13分)19.已知四边形AOCD是放置在平面直角坐标系内的梯形,其中O是坐标原点,点A,C,D的坐标分别为(0,8),(5,0),(3,8).若点P在梯形内,且△PAD的面积等于△POC的面积,△PAO的面积等于△PCD 的面积. 求点P的坐标.20.已知点A(﹣5,0),B(3,0),在坐标平面内找一点C,能满足S△ABC=16,求点C的坐标,这个点的坐标有何规律?四、作图题(共1题;共10分)21.画出△ABC关于y轴对称的图形△A1B1C1,并指出△A1B1C1的顶点坐标.五、综合题(共3题;共41分)22.如图,,,点B在x轴上,且.(1)求点B的坐标;(2)求的面积;(3)在y轴上是否存在P,使以A、B、P三点为顶点的三角形的面积为10?若存在,请求出点P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23.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B的坐标分别为(0,3),(1,0),△AB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BC=90°.(1)图1中,点C的坐标为________;(2)如图2,点D的坐标为(0,1),点E在射线CD上,过点B 作BF⊥BE交y轴于点F.①当点E为线段CD的中点时,求点F的坐标;②当点E在第二象限时,请直接写出F点纵坐标y的取值范围.24.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已知点A(﹣1,0),点B(0,2),点C(3,0),直线a为过点D(0,﹣1)且平行于x轴的直线.(1)直接写出点B关于直线a对称的点E的坐标________;(2)若P为直线a上一动点,请求出△PBA周长的最小值和此时P点坐标;(3)若M为直线a上一动点,且S△ABC=S△MAB,请求出M点坐标.答案一、单选题1. D2. D3.A4. D5. B6.D7. A8. D9. A 10. B 11. A 12.C二、填空题13. (-2,4)14.(0,﹣2)15. (﹣3,2)16.(4,4)17. (﹣5,3)18.三、解答题19. 解:如图,过点P作PE⊥y轴于点E.因为:点A,C,D的坐标分别为(0,8),(5,0),(3,8),△PAD的面积等于△POC的面积,所以:×3AE= ×5OE,即3(8-OE)=5OE,解得:OE=3所以:△PAD的面积=△POC的面积= ×3×5=7.5,△PAO的面积=△PCD的面积=[﹙3﹢5﹚×8÷2-2×7.5]÷2=8.5,则×8PE=8.5,即PE= ,所以:点P的坐标是(,3).20.解:如图,∵A(﹣5,0),B(3,0),∴AB=3﹣(﹣5)=3+5=8,S△ABC= AB•CO= ×8•CO=16,解得:CO=4,当点C在y轴的正半轴时,点C的坐标为(0,4),当点C在y轴的负半轴时,点C的坐标为(0,﹣4);∵到x轴距离等于4的点有无数个,∴在平面内使△ABC的面积为16的点有无数个,这些点到x轴的距离等于4.四、作图题21. 解:如图,A1(-3,4),B1(-1,2),C1(-5,1).五、综合题22. (1)解:当点B在点A的右边时,点B的坐标为(2,0);当点B在点A的左边时,点B的坐标为(-4,0).所以点B的坐标为(2,0)或(-4,0)(2)解:三角形ABC的面积为×3×4=6. (3)解:设点P到x轴的距离为h,则×3h=10,解得h=.①当点P在y轴正半轴时,点P的坐标为(0,);②当点P在y轴负半轴时,点P的坐标为(0,-).综上所述,点P的坐标为(0,)或(0,-)23. (1)解:C(4,1)(2)解:①法一:过点E作EM⊥x轴于点M,∵C(4,1),D(0,1),E为CD中点,∴CD∥x轴,EM=OD=1,∴OM=2,∴∠OBF=45°,∴△OBF为等腰直角三角形,∴OF=OB=1.法二:在OB的延长线上取一点M.∵∠ABC=∠AOB=90°.∴∠ABO+∠CBM=90° .∠ABO+∠BAO =90°.∴∠BAO=∠CBM .∵C(4,1).D(0,1).又∵CD∥OM ,CD=4.∴∠DCB=∠CBM.∴∠BAO=∠ECB.∵∠ABC=∠FBE=90°.∴∠ABF=∠CBE.∵AB=BC.∴△ABF≌△CBE(ASA).∴AF=CE= CD=2,∵A(0,3),OA=3,∴OF=1.∴F(0,1) ,② .24. (1)(0,﹣4)(2)解:∵B、E关于直线a对称,∴PB=PE,∴△PBA周长=AB+BP+PA=AB+PE+PA∵两点之间线段最段,∴△PBA周长的最小值=AB+AE= ,∴直线AE的解析式:y=﹣4x﹣4,当y=﹣1时,x= ,∴P点坐标(,﹣1)(3)解:设M(m,﹣1),当M在第四象限,∵S△ABC=S△MAB,∴点M在过C且平行于AB的直线上,∵直线AB的解析式为:y=2x+2,设直线CM的解析式为:y=2x+n,∴0=2×3+n,∴n=﹣6,∴直线CM的解析式为:y=2x﹣6,∴m= ,∴M(,﹣1),当M在第三象限,直线AB与直线a交于G(﹣,﹣1),∴×(﹣﹣m)×(2+1)﹣×(﹣﹣m)×1= ×4×2,∴m=﹣5.5,∴M(﹣5.5,﹣1).。
一、单选题(共32分)1.下列各等式中成立的有()个.①()a b a bc c---=--;①a b a bc c---=;①a b a bc c-++=-;①a b a bc c-+-=-.A.1B.2C.3D.42.分式434y xa+,2411xx--,22x xy yx y-++,2222a abab b+-中,最简分式有()A.1个B.2个C.3个D.4个3.下列图形,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是()A.B.C.D.4.如图,Rt ABC△中,∠B=90°,12AB=,5BC=,射线AP AB⊥于点A,点E,D分别在线段AB和射线AP上运动,并始终保持DE AC=.要使DAE和ABC全等,则AD的长为()A.5B.12C.5或12D.5或13第4题第7题第13题第14题5.在实数5-,π2,4,227,3.14159,38,0.232332332……(每相邻两个2之间依次多一个3)中,无理数有()A.4个B.3个C.2个D.1个6.设2221M a a=++,2327N a a=-+,其中a为实数,则M与N的大小关系是()A.M N≥B.M N>C.N M≥D.N M>7.如图,已知BAC DAC∠=∠,则下列条件中不一定能使ABC ADC∆∆≌的是()A.B D∠=∠B.ACB ACD∠=∠C.BC DC=D.AB AD=8.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0.698精确到0.01的近似值是0.7B.近似数1.205是精确到千分位C.2与2--互为相反数D.3与5-是同类项.9.估算12÷2的运算结果应在()A.1与2之间B.2与3之间C.3与4之间D.4与5之间10.若111x y z-=,则z等于()A.x y-B.-y xxyC.xyx y-D.xyy x11.下面等式:3242122⨯=①,43271-=②,()222x y x y-=-③,()3412m m=④,()()22222x y x y x y-+=-⑤,1823÷=⑥,其中正确的个数是()A.1B.2C.3D.412.化简28xy y⋅=()A.4y x B.16y x C.4x y D.16x y13.如图,在ABC中,90A∠=︒,25AB BC==,,BD是ABC∠的平分线,设ABD△和BDC的面积分别是1S,2S,则12:S S的值为()A.5:2B.2:5C.1:2D.1:514.如图,ABC中,3AC=,4BC=,5AB=,BD平分ABC∠,如果M、N分别为BD、BC上的动点,那么CM MN+的最小值是()A.2.4B.3C.4D.4.815.如图,在ABC中,120BAC∠=︒,点D是BC上一点,BD的垂直平分线交AB于点E,将ACD沿AD 折叠,点C 恰好与点E 重合,则B ∠等于( ) A .19°B .20°C .24°D .25°第15题 第16题 第18题16.如图,AP 是ABC ∆的角平分线,PM ,PN 分别是APB △,APC ∆的高,则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A .AM AN =B .AB PC AC BP ⋅=⋅ C .1()2ABCS AB AC MP =+⋅ D .ABPACPAB S AC S⋅=⋅二、填空题(共12分)17.已知324122a b c a b c +++=+-+-,则a b c ++的值是_____________.18.如图,在Rt ABC △中,90ACB ∠=︒,BD 平分ABC ∠,E 是AB 上一点,且AE AD =,连接DE ,过E 作EF BD ⊥,垂足为F ,延长EF 交BC 于点G .现给出以下结论:①EF FG =;①CD DE =;①BEG BDC ∠=∠;①45DEF ∠=︒.其中正确的是______.(写出所有正确结论的序号)19.将1、2、3、4……按如图方式排列.若规定(x ,y )表示第x 排从左向右第y 个数,则:①(6,6)表示的数是______;①若2021在(x ,y ),则(2x ﹣y )3的值为_______.三、解答题(共0分) 20(12分).计算(1) ()113482112-+--+-; (2)312227-+;(2) ()()()23331222++--; (4)()24251228-⨯+---+⨯21.(8分)计算下列各题,(1)已知21b +的平方根为3±,321a b +-的算术平方根为4,求6a b +的立方根; (2)已知5a =,24b =,求2a b +.22.(6分)化简求值:221241442x x x x x x x -+⎛⎫⎛⎫-÷- ⎪ ⎪-+-⎝⎭⎝⎭,然后从55x -<<选一个合适的整数作为x 的值代入求值23.(8分)如图,点C 、F 在BE 上,BF CE =,AC DF ∥,A D ∠=∠,判断线段AB ,DE 的数量关系和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24.(10分)为落实“数字中国”的建设工作,市政府计划对全市中小学多媒体教室进行安装改造,现安排两个安装公司共同完成.已知甲公司安装工效是乙公司安装工效的1.5倍,乙公司安装36间教室比甲公司安装同样数量的教室多用3天. (1)求甲、乙两个公司每天各安装多少间教室?(2)已知甲公司安装费每天800元,乙公司安装费每天400元,现需安装教室120间,若想尽快完成安装工作且安装总费用不超过15000元,则最多安排甲公司工作多少天?25.(12分)已知:60AOB ∠=︒,小新在学习了角平分钱的知识后,做了一个夹角为120°(即120DPE ∠=︒)的角尺来作AOB ∠的角平分线.(1)如图1,他先在边OA 和OB 上分别取OD OE =,再移动角尺使PD PE =,然后他就说射线OP 是AOB ∠的角平分线.试根据小新的做法证明射线OP 是AOB ∠的角平分线;(2)如图2,将角尺绕点P 旋转了一定的角度后,OD OE ≠,但仍然出现了PD PE =,此时OP 是AOB ∠的角平分线吗?如果是,请说明理由.(3)如图3,在(2)的基础上,若角尺旋转后恰好使得DP OB ∥,请判断线段OD 与OE 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1.A 2.C 3.B . 4.C 5.B 6.D 7.C 8.A 9.B 10.D 11.B 12.A 13.B 14.A【详解】过点C 作CE AB ⊥于E ,交BD 于点M ,过点M 作MN BC ⊥于点N , ①BD 平分ABC ∠, ①ME MN =,①CM MN CM ME CE +=+=,①Rt ABC △中,90ACB ∠=,3AC =,4BC =,5AB =,CE AB ⊥, ①1122ABC S AB CE AC BC =⋅=⋅△, ①534CE =⨯,① 2.4CE =,即CM MN +的最小值是2.4 15.B 16.D 17.9解:①3a b c +++=①114210a b c -+--+--=,①2221)2)1)0++=,10=20=10=,1=2=1,①1a =,5b =,3c =, ①1539a b c ++=++=, 18.①①① 【详解】①BD 平分ABC ∠, ①12∠=∠, ①EF BD ⊥,①349090EFD DFG ∠=∠=︒∠=∠=︒,, 又①BF BF =, ①BEF BEG ≅, ①EF FG =,故①正确; 过D 作DM ①AB , ①90ACB ∠=︒, ①DC BC ⊥, 又①BD 平分ABC ∠, ①DC DM =,在Rt EMD △中:ED>MD , ①CD DE ≠,故①说法错误; ①BEF BEG ≅, ①56∠=∠,在四边形CDFG 中87180C DFG ∠+∠+∠+∠=︒,90C DFG ∠=∠=︒,①78180∠+∠=︒, ①76180∠+∠=︒, ①68∠=∠, ①38∠=∠,即BEG BDC ∠=∠,故①正确;设12x ∠=∠=,则902A x ∠=︒-, ①AE AD =,①45AED ADE x ∠=∠=︒+,在BED 中,145AED EDB x EDB x ∠=∠+∠=+∠=+︒, ①45EDB ∠=︒, ①90EFD ∠=︒,①45DEF ∠=︒,故①正确. 故答案为:①①①. 19.31 125【详解】解:观察式子可得,第1排的个数为2111⨯-=,前1排的总数为211=,第2排的个数为2213⨯-=,前2排的总数为242=,从右到左依次增大排列, 第3排的个数为2315⨯-=,前3排的总数为293=,从左到右依次增大排列, 第4排的个数为2417⨯-=,前4排的总数为2164=,从右到左依次增大排列, ……第n 排的个数为(21)n -个,前n 排的总数为2n 个,奇数排是从左到右依次增大排列,偶数排是从右到左依次增大排列,(6,6)表示第6排从左向右第6个数前5排的总数为25,第6排的个数为11个,为偶数排,从右向左依次增大, 第6排中,从左向右第6个数,也就是从右向左第6个数, 所以(6,6)表示的数为25631+=;因为24419362021=<,24520252021=> 所以2021是在第45排,即45x = 第45排,为奇数排,从左向右依次增大, 因为2021193685-=,所以85y =将45x =,85y =代入3(2)x y -得33(90852)5(2)1x y =-=- 20.(1)1 (2)53 (3)1243- (4)4 21.(1)3 (2)3或1 22.2144x x -+,当取1x =时,原式的值为1.23.解:AB DE =,AB DE ∥, 理由:BF CE =,BF CF CE CF ∴+=+, BC EF ∴=, AC DF ∥,ACB DFE ∴∠=∠,在ABC 和DEC 中,A D ACB DFE BC EF ∠=∠⎧⎪∠=∠⎨⎪=⎩, ()AAS ABC DEF ∴≌,AB DE ∴=,B E ∠=∠,AB DE ∴∥.24.(1)设乙公司每天安装x 间教室,则甲公司每天安装1.5x 间教室, 根据题意得,363631.5x x-=, 解得,4x =,经检验,4x =是所列方程的解, 则1.5 1.546x =⨯=,答:甲公司每天安装6间教室,乙公司每天安装4间教室;(2)设安排甲公司工作y 天,则乙公司工作12064y-天, 根据题意得:1206800400150004yy -+⨯≤, 解这个不等式,得:15y ≤, 答:最多安排甲公司工作15天. 25.(1)解:证明:如图1中, 在OPD ∆和OPE ∆中, OD OE PD PE OP OP =⎧⎪=⎨⎪=⎩, ()OPD OPE SSS ∴∆≅∆,POD POE ∴∠=∠.(2)解:结论正确.理由:如图2中,过点P 作PH OA ⊥于H ,PK OB ⊥于K .90PHO PKB ∠=∠=︒,60AOB ∠=︒, 120HPK ∴∠=︒,120DPE HPK ∠=∠=︒,DPH EPK ∴∠=∠,在OPH ∆和OPK ∆中, 90PHO PKB DPH EPKPD PE ∠=∠=︒⎧⎪∠=∠⎨⎪=⎩, ()DPH EPK AAS ∴∆≅∆,PH PK ∴=,则OP 是AOB ∠的角平分线; (3)解:结论:2OE OD =.理由:如图3中,在OB 上取一点T ,使得OT OD =,连接PT .OP 平分AOB ∠,POD POT ∴∠=∠,在POD ∆和POT ∆中, OD OT POD POT OP OP =⎧⎪∠=∠⎨⎪=⎩, ()POD POT SAS ∴∆≅∆,ODP OTP ∴∠=∠, PD OB ∥,180PDO AOB ∴∠+∠=︒,180DPE PEO ∠+∠=︒,60AOB ∠=︒,120DPE ∠=︒,120ODP ∴∠=︒,60PEO ∠=︒,120OTP ODP ∴∠=∠=︒,60PTE ∴∠=︒, 60TPE PET ∴∠=∠=︒, TP TE ∴=,PTE TOP TPO ∠=∠+∠,30POT ∠=︒,30TOP TPO ∴∠=∠=︒,OT TP ∴=,OT TE ∴=,2OE OD ∴=.。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全册单元测试卷(含答案)第十一章三角形是初中数学中的重要概念之一,本章主要介绍三角形的定义、分类、性质以及相关定理。
首先,三角形是由三条线段组成的图形,其中每条线段都是三角形的一条边,而三条边的交点称为三角形的顶点。
根据三角形的边长和角度大小,我们可以将三角形分为不同的类型,如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等。
其次,全等三角形是指在形状和大小上完全相同的两个三角形,它们的对应边和对应角都相等。
全等三角形有很多应用,比如在证明几何定理时经常会用到。
第十二章轴对称是初中数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是指一个图形关于某条直线对称后完全重合的情况。
轴对称可以分为水平轴对称和垂直轴对称两种情况,对称轴是指图形中被对称的那条直线。
轴对称有很多应用,比如在绘制图形、证明几何定理和解决实际问题时都会用到。
第十三章整式的乘法与因式分解是初中数学中的一个重要知识点,它涉及到多项式的基本运算和分解。
整式是由常数、变量和它们的乘积以及它们的各项次幂所构成的代数式,而整式的乘法和因式分解则是对多项式进行拆分和组合的过程,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代数式。
第十四章分式是初中数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是指由两个整式相除所得到的代数式。
分式可以分为真分式、带分式和整式三种情况,其中真分式是指分子次数小于分母次数的分式,带分式是指分子次数大于等于分母次数的分式,而整式则是指分母为常数的分式。
分式在数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比如在解方程、证明定理和计算实际问题时都会用到。
第十五章三角形单元测试是初中数学中的一种测试形式,它主要考察学生对于三角形相关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
本测试共有10道选择题,每道题目有4个选项,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
测试时间为90分钟,满分为100分。
通过三角形单元测试,学生可以了解自己在三角形方面的薄弱环节,并及时进行补充和提高。
二、填空题11.x的取值范围是 1<x<312.可以构成 4 个三角形13.∠A+∠B+∠C+∠D+∠E+∠F等于 540°14.如果一个正多边形的内角和是900°,则这个正多边形是正 10 边形15.n=816.需要安排 3 种不同的车票17.得到的图形是正三角形,它的内角和(按一层计算)是 360°18.∠BOC的度数是 80°三、解答题19.因为BD平分∠ABC,所以∠CBD=∠ABD=40°又因为DA⊥AB,所以∠ADB=90°-∠ABD=50°所以∠C=∠CBD+∠ADB=40°+50°=90°20.(1) 画出△XXX的外角∠BCD后,再画出∠BCD的平分线CE,如图:image.png](/upload/image_hosting/edn2j1v0.png)2) 由于∠A=∠B,所以∠ACB=∠ABC,而∠BCD是△ABC的外角,所以∠BCD=∠ACB+∠ABC又因为CE是∠BCD的平分线,所以∠ECD=∠DCB,所以∠ECD+∠XXX∠BCD即∠ECD+∠XXX∠ACB+∠ABC又因为∠ACB=∠ABC,所以∠ECD=∠DCB所以CE∥AB21.(1) 如图:image.png](/upload/image_hosting/1a0z4h2p.png)ABC+∠ACB=30°+90°=120°XXX∠XXX∠ABC+∠XXX-∠XXX-∠XCB=120°-90°-30°=0°2) ∠ABX+∠ACX的大小不变,因为它们与三角板XYZ 的位置无关,只与△ABC的角度有关,而△XXX的角度没有变化。
武汉市光谷实验2022-2023学年度八下数学周测3.7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24分)1、若是二次根式,则应满足的条件是( )A .均为非负数B .同号C .D .2、二次根式的值是( )A .B .C .D .03是同类二次根式的是( )A.B.C. D.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若,则a<0 B . C . D .5的平方根是5、化简的结果是( )A .B .C .D .6、已知,化简二次根式的正确结果是( )A .B .C .D .7、把根号外的因式移到根号内,得( )A . B . C . D .8、下列各式中,一定能成立的是( )A .B .C .=x-1D .二.填空题(每小题3分,共15分)9、已知代数式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则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 10,则x 的取值范围是.11、当 时,二次根式取最小值。
12、一直角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3和4.则第三边的长为___________x y 2-y y x -2ba b a ,b a ,b a ,00>,b a ≥0≥b a 13)3(2++m m 233222a a -=20,2>=a a a 则若4284b a b a =5)0(||2<<--y x x y x y -b a <b a 3-ab a --ab a -ab a ab a -mm 1-m m -m --m -22)5.2()5.2(=-22)(a a =122+-x x 3392+⋅-=-x x x xx 11+-x 2x =-=x 1+x13、如图,有一块直角三角形纸板ABC,两直角边AC=6cm,BC=8cm.现将直角边AC 沿直线AD 折叠,使它落在斜边AB 上,且点C 落到点E 处,则CD 等于___________三 计算(每小题4分)14(1) (2) (3)(4)(5)四综合(8+8+8+8+9)15、先化简,再求值:,其中.16、已知,求的值.17、先化简,再求值:,其中.18、已知:,求(1)的值. (2)的值19如图,在△ABC 中,∠ACB=90°,CD ⊥AB 于D ,CD=3,BD=4,求AD 的长.638⨯+)(-÷(0)121()12(2)12(---⨯÷+⎪⎭⎫ ⎝⎛--+÷--25223x x x x 35-=x 12,8=-=+ab b a +⎪⎪⎭⎫ ⎝⎛+-⎪⎪⎭⎫ ⎝⎛+y y x xy y x y 36436327,32==y x 132-=x 12+-x x 87223--+x x x 20212021)310()310(+⋅-+-。
八年级数学第三周 周考试题A 卷(第 - 1 - 页 共 2 页)
A (15)C
B D D
C
A
E B ③ ① ② 金川公司六中2011—2012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三周考卷 八年级数学(B 卷)
注意事项: 1、 全卷共计100分,考试时间50分钟。
考生答题前务必将班级、姓名、考号和座位号填写在试卷相应位置上。
2、 要求用蓝或蓝黑色钢笔将答案直接写在试卷上,字迹工整,卷面整洁。
3、 不得另加附页,附页上答题不给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0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说明:下面各题都给出代号为A ,B ,C ,D 的四个答案,请把唯一正确的答案代号填到答题格内.
1、已知:△AB C ≌△DEF ,△AB C 的面积是20CM 2,则△DEF 的面积是( ) A 、10CM 2 B 、20CM 2 C 、5CM 2 D 、无法确定
2、已知:△AB C ≌△DEF ,△AB C 的周长是18CM ,则△DEF 的周长是( ) A 、9CM B 、18CM C 、6CM D 、无法确定
3、如图,某同学把一块三角形的玻璃打碎成三片,现在他要到玻璃店去配一块完全一样形状的玻璃.那么最省事的办法是带( ) A 、带③去 B 、带②去 C 、带①去 D 、带①和②去 【第3题】
4、不能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是( )。
A 、两角和一边对应相等 B 、两边及夹角对应相等 C 、三个角对应相等 D 、三条边对应相等
5、下列叙述中,能够使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是( ) A 、面积相等 B 、周长相等 C 、形状相同 D 、能够完全重合
6、如图,R t ABC △沿直角边CB 所在的直线向左平移 得到△DEF ,下列结论中错误的是( ) A、△AB C ≌△DEF B、∠DEF=90 C、AC=DF D、BE=BF 【第6题】
7、下列各条件中,不能作出唯一三角形的是( ) A 、已知两边和夹角 B 、已知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 C 、已知两角和夹边 D 、已知三边
8、下列判定直角三角形全等的方法,不正确的是( ) A 、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 B 、斜边和一锐角对应相等 【第9题】 C 、两锐角相等 D 、两条直角边对应相等
9、一张长方形纸片按如图所示的方式折叠,BC 、BD 为折痕,则C B D ∠的度数为( ) A 、75° B 、90° C 、60° D 、95° 10、根据下列条件,不能..判定△ABC 与△DEF 全等的是( ) A 、AB=DE ,BC=EF ,∠B=∠E B 、AB=DE ,∠B=∠D ,∠A=∠E C 、∠A=∠F ,AB=DE ,∠B=∠E D 、AB=DE ,AC=DF ,BC=EF 二、填空题(每空3分,共30分) 11、全等三角形的 相等、 相等
【第12题】 【第13题】 【第14题】 【第15题】 12、如图,△ABC 和△ABD 中,∠C=∠D=90°,要使△ABC ≌△ABD,还需增加一个条件是 12、如图,把两根钢条AD 、BC 的中点连在一起,可以做成一个测量工件内槽宽的工具(卡钳), 若测得AB =5CM ,则槽宽CD 的长为 .
14、如图,△ABC ≌△DBC ,∠A=1100,∠ABC=300,则∠DCB= 度;
15、如图,已知,∠A =∠PMN ,AC =PM ,要说明△ABC ≌△MNP , (1)若以“SAS ”为依据,还须添加的一个条件为 ; (2)若以“ASA ”为依据,还须添加的一个条件为 ; (3)若以“AAS ”为依据,还须添加的一个条件为 ; 【第17题】 16、∠AOB 的平分线上一点M ,M 到OA 的距离为2cm ,则M 到OB 的距离为___ _. 17、如图,△ABC 中,∠C=90°,AD 是角平分线,DE ⊥AB 于E ,且DE=3cm ,BD=5cm ,
则BC=_____cm
D C B A D
E B F
C
A A E C
B A ′ E ′ D M P
C A B N
八年级数学 第三周 周考试题 B 卷(第 - 2 - 页 共 2 页)
L 2L 1比例尺1:20000北
A 三、尺规作图(保留作图痕迹)(10分) 18.如图,某市区一工厂P 在公路西侧河南岸的
B 区,到公路L 1的距离与河岸L 2的距
离相等,并且与公路桥较近的桥头A 的距离为400米,请在图中标出工厂P 的位置。
B 区
四、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19、如图,已知AB=AD ,若AC 平分∠BAD ,求证:CA 平分∠BCD C B A 20、已知:AB=AC ,AD=AE ,∠1=∠2,求证:∠B=∠C
2
1D
C B
21、已知:BD 平分∠ABC ,AB =BC ,点P 在BD 上,PM ⊥AD 于M ,PN ⊥CD 于D , 求证:PM =PN 。
C
N
P M
D
B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