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_第三节《工业的分布与发展》
- 格式:ppt
- 大小:15.80 MB
- 文档页数:24
《工业》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本课教学目标旨在让学生掌握以下内容:1. 理解工业的概念、意义及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
2. 认识工业的分类及各类工业的基本特点。
3. 了解我国工业的地理分布和主要工业基地,以及世界主要工业国家的地位与特点。
4. 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增强学生对工业地理的兴趣,激发其对工业知识的求知欲。
二、教学重难点本课教学重难点包括:1. 重点:掌握工业的基本概念和分类,理解工业的地理分布及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2. 难点:理解工业产业链的复杂性和不同工业门类之间的相互依赖关系,以及如何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地理环境相结合。
三、教学准备为确保本课教学效果,需做好以下准备:1. 教学资料准备:收集有关工业的图文资料,包括各类工业的图片、地图、统计数据等。
2. 教学环境准备: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以便展示图片、播放视频等,增强教学效果。
3. 学生预习准备:布置预习任务,要求学生提前了解我国及世界主要工业国家的概况,为课堂学习打下基础。
四、教学过程:4.1 课堂导入在开始新的课题之前,为了引起学生对《工业》这一课的兴趣,教师可以通过展示一些与工业相关的图片或视频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例如,可以展示一些现代化的工厂、工业园区以及工业产品等,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工业的魅力。
同时,教师还可以提出一些与工业相关的问题,如“你们知道我们日常生活中哪些物品是由工业生产出来的吗?”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为后续的课程学习做好铺垫。
4.2 概念介绍在导入环节之后,教师需要详细介绍工业的概念和重要性。
首先,教师可以简要介绍工业的定义,即工业是利用各种资源、能源和设备进行生产加工的过程。
随后,通过举例说明,如钢铁、汽车、电子等产业都属于工业范畴。
同时,强调工业对于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它是支撑现代文明社会的重要支柱之一。
通过这一环节,使学生对工业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4.3 教学内容展示接下来,教师可以通过PPT、图表、地图等多种方式展示教学内容。
备课本中图版七年级下册地理全册教案班级______教师______日期______中图版七年级地理下册教案第四章自然资源与经济发展第一节水资资源及其开发利用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水资源是有限的,以及我国水资源的现状。
2、过程与方法:联系我国气候、河流等知识,分析我国水资源的分布特征、原因及影响。
3、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学生树立节约和保护水资源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特征及原因。
三、教学难点:联系气候、河流等知识分析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特征及原因。
.四、教学方法:分析归纳法五、课前准备:学生:对当地用水状况及主要水利工程进行调查。
.教师:有关水污染、浪费的资料和三峡、南水北调的材料六、教学过程引入新课:分小组竞赛:说出生活中水的重要性板书:第一节水资源引导:首先我们了解什么是自然资源请同学们看书思考:自然资源的类型:可再生、不可再生思考讨论:水是可再生资源,为什么说水资源是有限的?.板书1、水资源是有限的目前人类大量利用的江河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水来自哪里?讨论后回答(来自降水,讨论降水与水资源的关系)每年的3月22日是什么日子。
确定这一特殊节日的意义是什么?请举例说明.指导学生读书讨论,并交流已收集的资料。
归纳总结:整理出原因地球上的水资源不但是有限的,而且是短缺的请同学们用实例说明水资源短缺的原因。
结合搜集的资料在小组内交流,然后小组代表发言。
板书2、全球水资源短缺在我国城市中,购买纯净水、矿泉水饮用,已成为人们的消费时尚,这是为什么?(这是因为水污染的问题,我们需要清洁的饮用水。
)请读图想一想,造成水污染的原因是什么?归纳总结:水危机将成为最严重的全球性问题之一。
我国水资源的现状如何呢?板书:3、我国水资源的现状举例说明我国水资源危机的状况全球水资源短缺和我国水资源危机的问题已引起世界和我国的高度重视,请阅读材料“世界水日和中国水周”并思考下列问题:⑴、世界水日和中国水周的时间分别是什么?(3.22和3.22-28).⑵、确定“世界水日”和“中国水周”的意义是什么?.⑶、以1999年和2000年的主题为题在小组内展开讨论。
八年级地理上册第四章中国的经济发展知识点总结八年级地理上册第四章中国的经济发展知识点总结1、交通运输不仅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而且对社会经济发展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人们形象的交通运输形象的比喻为。
2、现代交通运输工具是指、、、。
3、运输是我国最重要的交通运输方式之一。
4、主要的交通运输枢纽:陇海线和京广线相交的是,湘黔浙赣线和京广线相交的是,京沪线和陇海线相交的是,兰新线和京包包兰线相交的枢纽是。
5、利用动物、植物等生物的生长发育规律,通过来获得产品的各部门,统称。
6、农业是支撑国民经济建设与发展的产业,农业分为业、业、业以及业.。
7、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主要是部和部、方与方的差异。
东西部以毫米年降水量线为界.以东主要是、、分布区,以西分布的主要是,有我国的四大牧场、、、。
南北差异明显表现在:以为界限,以北多为,种植和,以南多为,种植,形成了。
8、发展农业要把农业生产的部门或农作物布局在适宜它发展的地区,这叫。
在地形陡峭,水土容易流失的地方发展林业,叫。
在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水源丰富的地方利于发展耕作,这叫。
在牧草生长好的地方,适宜发展畜牧业,这叫。
在河湖较多的地方适宜发展渔业,这叫。
9、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也是国家经济自主、政治独立、国防现代化的根本保证。
10工业基地:11高新技术产业是建立在新的科学技术基础上的新兴产业,北京的中关村是我国最早建立的高新技术开发试验区。
12高新技术产业是以电子和信息类产业为“龙头”的产业,产品的科技含量很高。
高新技术产业的特点:从业人员中科技人员所占的比重大;销售收入中,用于研究与开发的费用比例大;产品更新换代快答案:1、经济发展的先行官2、汽车火车船舶飞机3、铁路4、郑州株洲徐州兰州5人工培育农业6基础种植林畜牧业渔7东西南北400种植业林业渔业畜牧业新疆牧区内蒙古牧区青海牧区西藏牧区秦岭淮河旱地小麦玉米水田水稻南稻北麦8、因地制宜宜林则林宜粮则粮宜牧则牧宜渔则渔扩展阅读:八年级地理上第四章中国的经济发展导学案第四章第一节逐步完善的交通运输网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通过讨论了解交通运输的概念,并通过课本插图理解交通运输发展的过程以及现代化交通运输方式包括哪些。
第四章中国的经济发展第三节工业课时1 工业及其重要性我国工业的分布1。
使学生了解工业生产的一般过程,以及工业生产各部门之间的联系。
2.使学生认识到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和人民生活的关系。
3.使学生掌握我国工业发达地带和主要的工业地区、工业城市分布,初步学会分析工业基地的形成和发展的条件。
1。
工业生产的过程、工业类型以及工业部门之间的联系、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2.工业分布的大势和主要工业城市、工业基地的分布。
理解工业基地形成和发展的条件。
1。
了解工业生产的过程。
2。
工业类型以及工业部门之间的联系。
3.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同学们,大家能在我们的教室(学生互相观察彼此身上)找到哪些工业产品?这些工业产品都是哪些工业部门生产出来的?(承转)我国的工业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工业,那么你知道什么是工业吗?你对工业生产的过程、工业部门知道多少呢?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是怎样的?这就是我们今天一起要来了解的内容。
(一)工业及其重要性(承转)汽车是我们日常生活和生产中最常见的交通工具,我们以汽车为例来分析工业的一般生产过程.1.汽车生产有几个阶段?(三个阶段:开采铁矿石、冶炼钢铁、生产汽车)2.各阶段的生产原料是什么?前后生产阶段有何联系?(后一阶段所用的原料是前一阶段的产品,即前一阶段的生产是为了后一阶段的正常进行,生产是有计划性、有针对性地生产,而非盲目生产)3。
铁矿石是来自于什么地方?(自然界)4.生产汽车对铁矿石进行了几次加工?(两次)(师问)谁来总结工业生产的一般过程?(生答)对原材料进行加工再加工。
教师总结:针对工业产品的不同,对原料加工的次数也有多有少.提问:汽车的生产反映了工业生产过程中具有哪些特点呢?(阶段性、相互联系性和计划性)教师总结:工业生产是从自然界获得物质资料,对原材料进行加工再加工的过程。
每个加工阶段都形成相应的工业部门,工业部门间又通过产品发生联系.有的工业产品需要多种零部件共同装配合成,所以往往与许多工业部门发生联系。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四章第三节《工业第2课时我国工业的分布》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工业第2课时我国工业的分布》这一节内容主要介绍我国工业的分布特点、影响工业分布的因素以及我国工业发展的现状。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我国工业的地理分布,掌握影响工业布局的因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知识基础,对地理空间分布有一定的认识。
但针对我国工业的分布特点、影响因素以及发展现状,学生可能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从生活实际出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我国工业的分布特点、影响工业分布的因素以及我国工业发展的现状。
2.过程与方法:通过读图、析图,培养学生从地理图表中获取信息、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增强学生对我国工业发展的认识,提高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我国工业的分布特点、影响工业分布的因素。
2.难点:如何从地理图表中获取信息、分析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以我国工业发展实例为背景,引导学生了解工业分布的特点及影响因素。
2.图表教学法:利用地理图表,培养学生从图表中获取信息、分析问题的能力。
3.讨论教学法:分组讨论,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包含图表、实例的课件,便于教学演示。
2.地图:准备我国工业分布图、影响工业分布因素图等,便于学生观察和分析。
3.实例资料:收集我国不同地区工业发展的实例,用于教学讲解。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我国工业发展实例,引导学生关注我国工业的地理分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展示我国工业分布图、影响工业分布因素图等,使学生直观地了解我国工业的地理分布及影响因素。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实例资料,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提取信息,了解工业布局的特点及影响因素。
第三节工业的分布与发展鞠凯一、教材分析:本节课共分三部分内容。
在“工业与我们”标题下,讲述了三方面的内容:利用景观图片结合文字说明,形象介绍了工业生产的一般过程和类型以及工业生产部门之间的相互关系;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地位和作用;工业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
“工业的空间分布”标题的内容采取了“由面到点”的呈现方法,先让学生对我国工业的分布有一个总体了解,然后以“辽中南地区”“沪宁杭地区”为例,分析工业分布的类型及特点。
“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这一标题主要介绍了高新技术产业的概念和特点、发展特点、地区发展差异和不同的开发重点三方面的内容。
二、学情分析: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知识,初步学会了分析一种产业结构的方法。
学生对于工业与我们生活的联系有一些生活体验,但对于工业的分布和发展没有直观认识,所以本节课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要让学生应用读图分析法、材料分析法来分析我国工业特点,并且应该利用学生的知识储备和学习能力,让学生独立参与探究过程,让学生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真正实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让课堂实现和谐高效。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工业生产的一般过程以及工业生产各部门之间的联系,理解认识工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与人们生活的关系(2)掌握工业分布的大势,主要工业区和工业城市的分布,理解工业基地的形成和发展的条件;学会从工业分布图,工业基地图获取信息解决地理问题的技能。
(3)了解高新技术产业的概念、产业特点、分布及发展方向;(4)收集资料加深理解高新技术产业的技能,读图、析图说明高新技术产业分布特点的技能。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各种途径感知身边的各类工业产品和景观图片以及文字说明,进行抽象概括,形成工业的地理概念。
(2)运用资料说出我国工业的地理分布;初步学会从资源条件、交通条件、市场条件说明对工业分布的影响;学会判读工业部门饼状图方法。
第四章自然资源与经济发展第一节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p4—p11一水是重要的自然资源1、自然资源:人类直接从自然界获得、用于生活和生产的物质和能量,叫做自然资源。
2、主要包括:水资源、土地资源、矿产资源、气候资源、生物资源和海洋资源。
3、分类①可再生资源:可以持续利用,利用后还能循环再生、或者不断更新。
(阳关、空气、土地、水、生物等)②非可再生资源:用一点就少一点,不能更新,也不能再生,越用越少。
(煤炭资源)4、淡水资源的存在形式:江河及淡水湖泊中的水、高山积雪、冰川以及地下水等。
(地球上水量的97.5%为咸水,淡水只占2.5%,而且68.7%的淡水以冰川形式存在)5、淡水资源主要来自大气降水。
降落在地面的水,一部分沿地面流动,形成地表径流;一部分渗入地下,形成地下径流。
水资源的多少,主要以径流量的多少来衡量。
径流量又随降水的变化而变化。
一般来说,降水多的地区,淡水资源丰富;降水少的地区,淡水资源贫乏。
二、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1、中国的水资源总量占世界第六位,人均占有量只相当于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4。
2、分布特点:时间分配不均匀、空间分布不平衡。
在时间上,河川径流夏秋季节丰沛,春冬季节水量减少。
影响:水旱灾害。
降水过于集中,夏季洪灾,春季旱灾;降水的年际变化大,造成径流年际变化大,连续几年的丰水或连续几年的枯水。
在空间上,分布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总体呈现南方多水、北方少水的状态。
影响:北方平原广阔,耕地面积大,人口密集,人均水资源量少,加剧北方缺水的状况。
3、水污染原因:工农业发展,部分地区的工厂、乡镇企业把未经处理的污水直接排入河流、湖泊。
北方地区水资源缺乏,水污染更为严重。
淮河、海河和辽河是我国受污染最重的河流。
三、合理用水保护水资源1、供水紧张原因:利用率低、浪费严重、水污染也降低了水资源的利用价值。
解决方法:合理利用和节约用水。
(喷灌技术是农业节水及增产的重要措施。
)2、改变水资源区域分配不均(空间):调水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