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章中学生品德与社会性发展
- 格式:ppt
- 大小:561.50 KB
- 文档页数:51
关于如何做好中学生思政政治教育工作如何做好中学生思政政治教育工作为了做好中学生思政政治教育工作,学校需要采取以下措施:首先,建立一支强有力的思想道德教育的教师队伍。
教师在道德教育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因此学校必须加强对教师言行规范的引导,确保教师具有良好的自身修养和道德素质。
其次,对道德教育的内容和方法进行转变和创新。
学校德育工作要从重道德规范转变为重道德实践与择善能力的培养,注重培养学生分析、辨别能力与择善而行的能力,并把学生的基础文明素质制成一些具体可操作的内容,由低到高做起。
在道德教育方法上要从灌输与约束为主转变为疏、堵结合,采取潜移默化的方法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第三,重视发挥学生干部、团员队伍的作用。
学生干部、团员是学生中的优秀分子,他们的特殊身份容易为学生所接受、信服。
他们在道德教育中的作用不可轻视和替代,他们的榜样作用鲜活生动,有很强的号召力、感染力,他们对学生的监督与管理有利于促进学生自我教育工作者、自我管理。
第四,发挥校园文化的功能。
营造良好的道德氛围,形成文明、健康向上的环境是校园文化应该发挥的作用。
要利用宣传阵地,如橱窗、标语牌等促进形成良好的道德风尚,用树立先进典型感染人、塑造人,用生动活泼的形式,如征文、各类比赛等启发人、教育人,用寓教于乐的活动,如演讲、经验介绍等激发人、陶冶人,还要利用网络、广播、文体活动、自办刊物及有关制度规则等软件、硬件,引导学生对自身道德行为进行思考、理解并注重落实到自己的言行中。
第五,严格日常管理,完善评价制度。
道德教育不能完全依赖学生的自觉性,要以日常行为规范管理与规章制度的约束为保证,管理育人必须到位,并将其进行量化管理。
学校德育主要在不断的实践中改进管理方法,完善评价制度,促进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
第六,加强学生的社会实践,在实践中不断强化道德观念的形成和巩固。
学生不可能只生活在校园中,要创造条件让他们在社会中接受“开放式”教育,到社会中去体会,去感悟自己的言行、别人的言行正确与否,避免因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脱节而出现的教育问题,这才是最有效的思想道德教育。
——第一章 教育基础试卷结构题型题量分值总分单选题20240简答题31030材料分析题22040教学设计题14040总计26150第1 节教育基础知识 第2 节小学教育第3 节小学组织与运行 第4 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第5节教师专业发展 第6 节教育科学研究1第一章教育基础教育基础知识011、教育的产生与发展2、教育学概述3、教育目的4、教育制度教育的产生与发展教育的词源:《孟子·尽心上》“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教育的涵义:广义的教育——凡是影响人思想、观念的一切活动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即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培养人的身心健康发展的社会活动。
教育的形态: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教育的构成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1本质属性有目的的培养人的活动社会属性1 教育的永恒性2 教育的历史性3 教育的相对独立性4 教育的阶级性2个体发展功能社会发展功能1正向功能负向功能2显性功能隐形功能31、神话起源说观点:教育是是由神(上帝或天)所创造的,教育体现神的意志代表人物:朱熹2、生物起源说观点:教育是一种生物现象,教育过程是按生物学规律进行的本能过程。
代表人物:(法)托尔诺、(美)桑代克、(英)沛西·能3、心理起源说观点:教育源于日常生活中儿童对成人的无意识模仿 代表人物:(美)孟禄4、劳动起源说观点:教育起源于人类特有的劳动 代表人物:(苏联)米丁斯基、凯洛夫教育的起源p140102口诀神宗生了利桑沛孟禄心理装着老司机凯洛夫教育的发展历程0102原始社会教育1古代社会教育2近代社会教育3现代社会教育4原始社会的教育1 教育是在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中进行的12342 教育没有阶级性3 教育内容简单,教育方法单一1234教师出现学校出现中国夏商学校萌芽西周六艺 学在官府春秋战国私学兴起 稷下学宫西方古印度婆罗门 佛教教育古埃及文士学校 以僧为师古希腊雅典 德智体美——政治家斯巴达 军事教育——军人古罗马拉丁修辞学校:培养雄辩家1234扩大规模类型增多内容丰富中国西汉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 太学隋唐科举制 六学 二馆宋元明清教材依据 四书五经明代 八股文西方中世纪欧洲社会教育骑士教育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教育口诀近代社会教育公义法俗现代社会教育全民多现身1234教育学的发展0102教育学的根本任务是揭示教育规律儒家社会作用庶 富 教教育对象有教无类教育目的学而优则仕 德才兼备教育内容诗书礼仪乐 春秋教学原则学,思,行结合启发诱导因材施教中国教育学萌芽1234学派主张墨家文史知识 逻辑思维能力实用技术 刻苦精神道家反智 愚民 遵循自然《学记》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教育专著教育学的雏形教学原则西方古代教育思想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昆体良西方教育学萌芽1234ABDC苏格拉底产婆术柏拉图《理想国》教育为培养未来统治者寓学习于游戏的最早提倡者亚里士多德百科全书《政治学》教育最高目的追求美德“教育遵循自然”最早提出者昆体良《雄辩术原理》(《论演说家的教育》古代西方第一部系统的教学方法论著教育学创立阶段1234夸大泛智卢梭爱自然儿童赔死心理学洛克在白板上画绅士规范心理学1234赫尔巴特现代教育学之父《普通教育学》近代第一本系统的教育学著作旧三中心(课堂,教材,教师)教学四阶段伦理学和心理学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新三中心(学生,活动,经验)五步探究教学法教育无目的论蔡元培黄炎培晏阳初陈鹤琴中国近代教育思想1234马克思主义教育学派克鲁普斯卡娅《国民教育与民主主义》加里宁《论共产主义教育》凯洛夫《教育学》世界上第一部马克思主义教育学著作马卡连柯《教育诗》杨贤江《新教育大纲》我国第一部马克思主义教育学著作1234口诀姆有目标纳有发现瓦根找范例司机给建议才可能发展重点记忆1234《学记》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教育专著昆体良《雄辩术原理》(《论演说家的教育》古代西方第一部系统的教学方法论著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现代第一本系统的教育学著作 凯洛夫《教育学》世界上第一部马克思主义教育学著作杨贤江《新教育大纲》我国第一部马克思主义教育学著作 教育学之父 夸美纽斯 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现代教育学之父 赫尔巴特02小学教育1、小学教育概述2、我国小学教育的历史与现状03小学组织与运行1、学校管理概述2、我国小学的组织与运行3、学校的运行机制三个基础基础性强制性免费性普及性义务性德智体美劳全面性提高全民素质全民性我国小学教育的历史与现状近代小学教育的开端:1878年张焕纶创办的上海正蒙书院,被认为是中国近代第一所新式小学。
第七章 中学德育第一节中学生品德心理与发展第二节道德发展理论第三节德育工作第四节中学德育过程第五节中学德育的原则途径与方法第六节新时期德育发展的新主题品德概述1影响品德发展的因素2促进中学生形成良好品德的方法3第一节 中学生品德心理与发展一、品德概述(一)品德的实质品德(道德品质),是社会道德在个人身上的体现,是个体依据一定社会道德行为规范行动时表现出来的的某些稳固的特征。
(二)品德与道德的关系(1)品德与道德的联系:直接根源不同,但最终根源是相同的(2)品德与道德的区别:道德—社会现象;品德—个体现象01道德认识(核心)03道德意志02道德情感04道德行为(重要标志)义务感、责任感和羞耻感A. 直觉的道德情感B. 形象的道德情感C. 伦理的道德情感(四)品德形成的一般过程A.依从:从众和服从B.认同:实质上是对榜样的模仿,出发点是试图与榜样一致C.内化:将自己的观点与他人的思想观融为一体(三)品德的心理结构(特征)【2017下】在小组讨论中,关于什么是道德培养的关键,同学们有下列四种不同的看法。
其中正确的是( )。
A. 形成良好的道德意志B. 形成良好的道德环境C. 形成良好的道德情感D. 形成良好的道德习惯1.家庭教养方式2.社会风气3.同伴群体1.认知失调2.态度定势3.道德认知外部条件内部条件二、影响品德发展的因素梳理总结皮亚杰道德发展阶段论1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论2第二节 道德发展理论服从外部规则、重行为结果【2017上】小星判断道德问题时,不仅能依据规则,而且能出于同情和关心作出判断。
根据皮亚杰道德认知发展理论,小星的道德认知发展处于( )。
A. 自我中心阶段B. 权威阶段C. 可逆阶段D. 公正阶段【2019下】张丽在进行道德判断时,能够超越某种规章制度,更多考虑道德的本质,而非具体的原则。
根据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论,其道德发展处于哪一阶段?( )A. 社会契约B. 相对功利C. 遵守法规D. 普遍伦理梳理总结德育的含义1德育的基本内容2第三节 德育工作德育过程的概念1德育过程的构成要素2德育过程与品德形成过程的关系3第四节 中学德育过程德育过程的矛盾4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5品德形成过程德育过程主体单边双边影响受多种因素影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结果与社会要求可能一致,可能不一致与社会要求一致四、德育过程的矛盾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社会通过教师向学生提出的道德要求与学生已有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
简述态度和品德形成的三阶段及主要内容童年阶段是一个人形成态度和品德的最早阶段,也是最关键的阶段之一。
在这个阶段,孩子接受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等多方面的影响,形成对世界的基本认识和价值观念。
家庭是孩子接受社会教育的第一所学校,父母的教育方式和言行举止会直接影响孩子的态度和品德的形成。
父母的爱护和关爱能够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和同情心,而父母的严厉和规范行为则会影响孩子的行为规范和自我约束能力。
此外,童年时期的朋友关系、学校教育等也对一个人的态度和品德有着重要的影响。
通过与同龄人的交往和学校教育,孩子学会了合作、友善和尊重他人,培养出积极向上的品德和态度。
青少年阶段是一个人形成态度和品德的第二个关键阶段。
在这个阶段,青少年面临着身心发育、社会适应等多方面问题,他们需要逐渐建立自己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青少年时期的人际关系更加复杂,他们需要学会独立思考和自主行动。
在这个阶段,青少年开始独立思考和选择自己的人生道路,他们需要面对各种不同的价值观和社会风气,学会辨别是非,坚定自己的信念。
青少年时期的朋友关系、社会环境、学校教育等都对一个人的态度和品德有着深远的影响。
青少年时期的品德教育尤为重要,学校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责任感、独立思考能力和道德感,引导他们正确认识自己、他人和社会。
成年阶段是一个人形成态度和品德的最后阶段。
在这个阶段,一个人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社会经验和人生阅历,他开始反思自己的人生道路和人生意义。
成年阶段的人需要更加深入地思考人生的价值和意义,他们需要更加坚定地贯彻自己的信念和理念。
在这个阶段,一个人的态度和品德已经初步形成,他们需要不断完善和提升自己的品德和态度,为社会、家庭和自己创造更为美好的人生。
成年阶段的人需要注重自我修养、自我完善,学会处理各种复杂的人际关系和社会问题,做一个有担当、有责任心的人。
总的来说,态度和品德的形成是一个复杂而漫长的过程,需要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共同影响。
童年阶段、青少年阶段和成年阶段都对一个人的态度和品德产生着重要的影响,塑造着一个人的思想和行为方式。
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是初中政治几年级的知识点1.引言1.1 介绍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重要性和意义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是中学教育的重要目标,它包括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
这五个方面的全面发展对学生的成长至关重要,它们可以使学生在思想、学识、身体、美感和劳动技能等方面得到均衡发展。
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有利于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
通过德育,可以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和品德修养;智育可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他们成为具备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人;体育可以增强学生的体质和体魄,培养他们的运动技能和团队合作精神;美育可以陶冶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他们的艺术修养和表现能力;劳动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使他们学会如何劳动和生活。
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健康的人格和多方面的能力是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可以使学生在各个方面都有所长,健康地成长。
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对学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有助于培养健全的人格和提升综合素质。
我们有必要加强对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重视和培养,以期他们成为全面发展的人才。
1.2 强调学生全面发展的必要性学生全面发展是指在德、智、体、美、劳各方面发展均衡而完善。
这种发展要求学生在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方面都得到充分培养,以在道德品质、智力水平、身体素质、审美能力和劳动技能等方面得到全面提高。
强调学生全面发展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学生全面发展对于个人成长是非常重要的。
只有全面发展,才能促使学生在心理和生理上得到全面发展,保持健康的身心状态。
全面发展有助于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
不仅仅需要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还需要有一定的道德素养和身体素质,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
学生全面发展对于国家和社会的发展也是非常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