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语文S版二年级语文下册8、猴子种树教案(教学设计、说课稿、导学案)
- 格式:doc
- 大小:67.00 KB
- 文档页数:8
语文S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猴子种树》教案教案一:《猴子种树》阅读理解目标:1. 通过阅读理解,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 帮助学生理解故事情节,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型。
准备:1. 课文《猴子种树》的复制件。
2. 学生课本。
3. 黑板或白板。
步骤:1. 导入:教师出示课文标题《猴子种树》,让学生猜猜这个故事可能讲了什么内容。
2. 预测:教师出示课文中一些关键词,如“猴子”、“种树”、“努力”等,让学生根据关键词猜测故事的大致情节。
3. 阅读:教师和学生一起朗读课文,并带领学生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型。
4. 理解:教师出示一些问题,让学生回答。
问题可以包括:a. 猴子为什么要种树?b. 猴子是如何种树的?c. 猴子种了多少棵树?d. 猴子种树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e. 猴子最后是怎样成功的?5. 讨论:教师带领学生讨论一些拓展性问题,如:a. 你有没有遇到过困难?你是如何克服的?b. 努力是成功的关键吗?c. 你觉得猴子种树这个故事想告诉我们什么?6. 总结:教师总结本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努力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也要努力。
7.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的练习题或作业。
教案二:《猴子种树》语文阅读教学设计目标:通过学习课文《猴子种树》,让学生理解努力和坚持对于克服困难以及取得成功的重要性。
教学准备:1. 课文《猴子种树》的复制件。
2. 学生课本。
3. 黑板或白板。
教学步骤:1. 导入(5分钟):教师可以通过简单的问题引起学生的思考,如“种树要怎么做呢?有什么困难吗?”让学生思考后,出示课文标题《猴子种树》,让学生猜测这个故事可能是讲什么的。
2. 预读(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看课文的标题和插图,让学生预测故事的大概情节。
然后,教师提出一些问题,如“你猜猜猴子要种什么样的树?”引导学生思考。
3. 阅读(20分钟):教师和学生一起读课文,并解释生词和句型。
同时,教师可以适时提问,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参与。
苏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猴子种果树》教案设计苏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猴子种果树》教案设计精选3篇(一)教案设计教学内容:《猴子种果树》教学目标:1. 通过本文的学习,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2.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并能进行简单的分析。
3. 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能够根据文章内容进行简单的写作。
教学重点:1. 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
2.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教学难点:1. 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能够根据文章内容进行简单的写作。
教学准备:1. 课文《猴子种果树》。
2. 教学课件。
3. 学生练习册。
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新课通过观察插图和提问,引起学生对课文的兴趣。
Step 2: 阅读理解教师给学生朗读课文,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
然后,进行问答交流,检查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1. 猴子为什么要种果树?2. 猴子种下的果树长得如何?3. 猴子的朋友们也帮它种果树了,他们是什么动物?Step 3: 练习写作教师引导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写一篇小短文,描述猴子种植果树的过程。
1. 谁种的果树?2. 怎么种的?3. 果树最后长得如何?Step 4: 总结归纳教师通过师生互动的方式,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要点。
Step 5: 作业布置要求学生认真复习本课内容,并完成练习册上的相关练习。
Step 6: 课堂小结复习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
教学延伸: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根据课文内容表演出猴子种植果树的过程,进一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苏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猴子种果树》教案设计精选3篇(二)教学目标:1.了解并理解文章《蜗牛的奖杯》的内容和故事情节;2.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想象力;3.学习揣测词义和句义的能力;4.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1.理解《蜗牛的奖杯》的主要内容和文中的角色;2.学习揣测词义和句义。
教学准备:苏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材、课件、黑板、彩色笔、小奖杯模型。
二年级下语文教案《猴子种树》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课文讲述的故事情节,理解猴子种树的过程。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展示、讨论交流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想象力,理解课文内容。
(2)运用角色扮演、分角色朗读等方法,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主动探究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资源的意识。
(2)教育学生勤奋努力、持之以恒的品质。
(3)培养学生学会与人合作的团队精神。
二、教学重点:1. 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2. 理解课文故事情节,体会故事中的道理。
三、教学难点:1. 课文中的生字词理解与运用。
2.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主动探究的能力。
四、教学准备:1. 课文课件或黑板。
2. 相关图片或挂图。
3. 生字词卡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图片或挂图,引导学生观察猴子种树的场景。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种树的认知和经历。
(3)简介课文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
(2)学生合作学习,讨论生字词的含义。
3. 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生字词,学生跟读。
(2)讲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理解猴子种树的过程。
4. 课堂练习:(1)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的准确性。
(2)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分角色朗读课文。
5. 拓展延伸:(1)学生讨论:我们应该向猴子学习什么品质?(2)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和经历。
6. 课堂小结:7. 课后作业:(1)学生回家后向家长分享课文内容。
(2)学生抄写生字词,加强记忆。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寻找答案。
2. 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
3. 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丰富教学手段,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七、教学步骤:1. 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复习生字词。
二年级下语文教案《猴子种树》苏教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认读和理解课文中的生字词,掌握猴子种树的故事情节。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学生珍惜时间,勤奋学习,不怕困难,敢于尝试。
教学重点:1. 生字词的学习和理解。
2. 故事情节的掌握和复述。
教学难点:1. 生字词的认读和运用。
2. 对故事情节的理解和感悟。
教学准备:1. 课文课件或黑板。
2. 生字词卡片。
3. 故事情节图。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课的内容,复习相关的生字词。
2. 提问:同学们,你们还记得小猴子种树的故事吗?它种了哪些树?二、学习课文(20分钟)1. 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小猴子种树的过程是怎样的?它遇到了哪些困难?2. 学生分享阅读心得,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小猴子为什么没有成功种树?3. 教师讲解生字词,让学生认读并组词。
三、课堂练习(10分钟)1. 学生用生字词造句。
2. 学生复述故事情节,教师点评并给予鼓励。
四、总结与拓展(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课文内容:小猴子种树的过程以及它没有成功的原因。
2. 学生谈感悟:我们应该怎样学习,才能像小猴子一样勇敢尝试,不怕困难?3. 教师给予点评和指导。
五、布置作业(5分钟)1. 回家后,把故事讲给家长听。
2. 写一篇关于小猴子种树的小作文。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让学生掌握了课文内容,培养了学生的阅读习惯和合作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要教育学生珍惜时间,勤奋学习,不怕困难,敢于尝试。
六、课堂互动(15分钟)1.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如果你是小猴子,你会怎样做才能成功种树?2. 每个小组派代表分享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给予鼓励。
3. 全班同学一起总结种树的成功方法。
七、实践活动(15分钟)1.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种树种,设计一个种树计划。
2. 学生代表分享种树计划,全班同学一起评价哪个计划最好。
8 猴子种树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认识“猴、梨、谚、樱”等14个生字,会写“拔、短”等8个字。
认识“寸字旁”。
2.能力目标:分角色朗读,表演。
弄清猴子种树的过程,以及什么树也没种成的原因。
3.情感目标:教育学生做事要有自己的主见,对所认定的目标,就要锲而不舍,坚持不懈,不可半途而废。
教学重难点1.分角色朗读、表演。
明白猴子什么树也没种成的原因。
2.教育学生做事要有自己的主见,对所认定的目标,就要契而不舍,坚持不懈,不可半途而废。
教学方法:分角色朗读感悟法预习作业:朗读课文,标出段落;查生字部首和字义。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猴、梨、谚、樱”等14个生字,会写“拔、短”等8个字。
认识“寸字旁”。
2.分角色朗读,表演。
教学重难点;1.认识“猴、梨、谚、樱”等14个生字,会写“拔、短”等8个字。
认识“寸字旁”。
2.分角色朗读,表演。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你们都爱吃什么水果?师:这不,最爱吃水果的小猴子就自己动手,栽种了一棵梨树。
[小猴课件][从学生爱吃的水果导入新课,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并自然引出本课内容。
][板书课题]师:“猴”是个生字,谁能说说可以怎样记住它。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一)读文识字,分组学习。
1.用笔画出不认识的生字,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字,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顺。
2.组内交流识字情况,教师巡视。
(注意“拔”右边是由“友”和“`”组成;“杜、鹃、梨”是形声字。
)3.检查读音情况。
(1)抽读卡片指名,开火车认读。
(2)讨论认准这些字的方法:(3)扩充词汇,生为生字组词,看谁组得多。
4.师:现在谁能把课文读下来了?愿意读的起来。
(生接龙读课文,其他生认真听,然后师生共同评议。
)(二)读文了解课文内容。
1.分组读文,并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在读的过程中,你们觉得哪个句子比较难读,多读读。
3.读读下面的句子,看看它们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你有这个耐心吗?你能等得及吗?你不着急吗?教师引导学生反复读以上句子,体会它们的异同。
语文S版二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猴子种树一、教学目标1.1 知识目标•能够掌握课文《猴子种树》的内容并理解猴子种树的寓意;•能够正确分辨课文中的生字词;•能够用简洁的语言描述故事情节;•能够理解并正确朗读课文中的短语和句子。
1.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阅读、口语表达、朗读能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引导学生合理推理;•培养学生的自立自学精神。
1.3 情感态度•正确对待实践,培养乐观进取、勇于创新的态度;•珍爱生命,懂得勤劳和实践的意义;•尊重伟大的自然,学会用心感知和认识自然。
二、教学重难点2.1 教学重点•掌握课文《猴子种树》的内容和意义;•通过朗读,提升语感和语音语调等基本表达水平。
2.2 教学难点•能够悟出猴子种树的内涵;•能够用简洁的语言描述故事情节。
三、教学过程3.1 导入•写下“猴子种树”这个课题;•让学生看看这个课题,并说说对这个课题的看法。
3.2 新课讲解1.教师讲述《猴子种树》的故事情节和寓意,并与学生一起探讨一下猴子种树的意义。
2.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重点讲解生字、词和短语,并让学生自己欣赏词语的美感。
3.模仿朗读。
教师逐句朗读,并引导学生模仿。
通过模仿,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提高朗读水平。
3.3 小组讨论•让同桌在5分钟内就猴子种树的意义展开讨论。
3.4 课堂练习1.听录音,朗读课文;2.同桌对话,两人分别扮演猴子和植物,就猴子为什么要种树等问题进行角色扮演;3.班内进行集体讨论,让部分同学表述出自己学习《猴子种树》这篇课文的一些感想和收获。
四、课后作业•背诵并朗读课文《猴子种树》。
五、课堂小结•整理和巩固大家对于猴子种树原文的理解;•评价课程效果,并对学生的表现进行总结。
以上就是本次的教学内容,欢迎学生们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我们一起更好地来学习探讨。
小学二年级语文《猴子种果树》教材教案〔共13篇〕篇1:小学二年级语文《猴子种果树》教材教案一、教学目的: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初步理解陈述句与反问句的区别。
3、让学生从猴子种果树失败的教训中懂得做事要有耐心。
二、教学过程:(一)复习词语猴哥拔掉浇水耐心梨树改种施肥成功(二)精读课文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同学门很聪明,已经解决了许多自己提出的问题,但上节课我们还留了个大问题,没能解决,你们还记得吗?生:猴子种了那么多果树,为什么吃不到果子?出示自读要求:1、读读课文,划出课文中关键的词语、句子,议一议。
2、分角色朗读课文。
3、为什么猴子种了果树吃不到果子?分小组读课文并讨论。
师指导。
师:猴子(图)先后种了哪些树?(梨树、杏树、桃树、樱桃树图)开场种梨树,他是怎么种的?(水壶、铲子图) 齐读第一自然段。
师:怎么会种了那么多果树,吃不到果子呢?汇报讨论结果:(三组汇报)第一组:正当梨树成活时,谁来了?(乌鸦图)他说了些什么?(谁做乌鸦,读乌鸦的话,学生做猴子,读猴子的话)是什么使猴子拔掉梨树,改种杏树?(生答)板书:梨五杏四比拟:梨树要等五年才能结果,你有这个耐心吗?梨树要等五年才能结果,你没有这个耐心。
哪句更能加强语气?(生答)分角色读,男女生对读。
第二组、第三组同第一组师引读第九自然段师:同学们,那吃不到果子,该怪谁呢?乌鸦、喜鹊等有没有错?农谚有没有错?(生答)说理三、教学完毕:布置作业1、课后把这个故事演一演。
2、搜集一些农谚和谚语。
篇2:小学二年级语文《猴子种果树》教材教案教学目的:1.分角色朗读课文。
2.弄清猴子种树的过程,以及什么树也没种成的原因。
3.教育学生做事要有自己的主见,有耐心,坚持不懈,不能急于求成。
教学重点:图文结合,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寓意。
教具准备:1.词语卡片2.小动物图片教学流程: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1.师:小朋友们,老师今天要给大家介绍一只特别爱吃水果的猴子。
8.猴子种树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认识“猴、梨、施、肥、谚等14个生字,会写“拔、掉、施、肥、将、桃、种、短”8个字。
2.能力目标:分角色朗读,表演。
弄清猴子种树的过程,以及什么树也没种成的原因。
3.情感目标:教育学生做事要有自己的主见,对所认定的目标,就要锲而不舍,坚持不懈,不可半途而废。
教学重难点
1.熟读课文,明白猴子什么树也没种成的原因。
2.教育学生做事要有自己的主见,对所认定的目标,就要契而不舍,坚持不懈,不可半途而废。
教学方法:分角色朗读感悟法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你们都爱吃什么水果?
师:这不,最爱吃水果的小猴子就自己动手,栽种了一棵梨树。
[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一)读文识字,分组学习。
1.用笔画出不认识的生字,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字,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顺。
2.组内交流识字情况,教师巡视。
(注意“拔”右边是由“友”和“`”组成。
)
3.检查读音情况。
X|k |B | 1 . c|O |m
(1)指名,开火车认读。
(2)讨论认准生字的方法:
(3)扩充词汇,生为生字组词,看谁组得多。
4.师:现在谁能把课文读下来了?(生接龙读课文,其他生认真听,然后师生共同评议。
)
(二)读文了解课文内容。
1.分组读文,并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在读的过程中,你们觉得哪个句子比较难读,多读读。
3.读读下面的句子,看看它们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你有这个耐心吗?
你能等得及吗?
你不着急吗?
教师引导学生反复读以上句子,体会它们的异同。
三、巩固识字、写字。
1.整体观察字形:
2.与横竖中线相关联的笔画,要着重观察描摹。
四、作业。
书写生字并字词;分角色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检查朗读。
(一)复习导入。
开火车读生字,检验生掌握知识情况。
(二)检查朗读。
二、自主研读,理解体味。
同学们默课文,边读边思考,并画出有关语句:都有谁和小猴说话?他们都说了些什么?小猴听了,有什么表现?
个人自学,小组交流,集体学习。
1.第2、3自然段。
(1)生按思考题回答问题。
问:有不同意见吗?
(2)学生自由读。
(3)指名读,其他人谈听后感受。
(4)分角色练读。
(5)指名分角色朗读。
(6)总结本段学习方法。
2.自主学习第4—7自然段。
(1)按照投影出示的自学要求学习
自学要求:
(2)默读第四——七自然段。
勾出小猴子想的话。
(3)想一想:小猴子一共改种了哪几种树?结果怎样?
(4)你从小猴子的话中明白了什么?
派代表回答以上问题,师指导朗读书上相应重点句子。
3.问:最后,小猴吃到水果了吗?(生说小猴种树的结果。
)
4.讨论。
为什么小猴没有种成树?它应该怎么做才对?
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5.了解学习链接有关农谚的知识。
三、角色表演,加强理解。
1.自愿结合小组,分配角色,准备表演。
注意:语言表达要到位,表情、动作要适当。
2.上台表演,同学评价。
四、放飞想象,拓展思维。
师:小猴子接受了经验教训,第二年它又开始种树。
乌鸦看见了飞过来劝它。
如果你是小猴子,会怎么说?怎么做?
五、作业。
回家给家长感情朗读或表演。
板书设计:
梨树
乌鸦一
杏树事没有耐心
猴子种树喜鹊无听信任言
桃树成
杜鹃
樱桃
教学反思:
《猴子种树》故事本身极富儿童情趣,学生乐于学习。
而且课文语言生动,通俗易懂,适合朗读和表演。
在教学中也注意到了这一点。
在引导学生明理的时候,尊重学生的想法,最终认识到做事不应象猴子一样没有耐心,没有主见,急于求成,否则会一事无成。
在表演中,因为学生已经从朗读、说话练习中认识到了猴子的错误,所以,我觉得在指导表演时,可以不局限于课文的内容。
可以让学生把自己的看法加入其中,更应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续编故事。
不但是对课文的道理的进一步理解,而且可以锻炼其他方面的能力,并且能很好的与自己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这样不再是纸上谈兵,而是切实的有对学生行为的指导意义。
而我们教学课文的最终目的就是让学生把从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在生活中灵活应用。
语文(S)教学设
计
教材:语文(S)四年级
下册课文:1 种子
板块:教学设计—教案
设计思路:
新课标倡导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
因此,将教学方法确定为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
在探究性的阅读教学中,倡导的是学生学习过程的开放。
同时结合文本特点,借助其语言形式,关注情感,重视感悟,注重读写结合。
教学目标:
1.认识“槐、掺、涩、兜、俊”等 5 个生字,会写“略、涩、裤、惭、愧、掠、唯、恐”等 8 个字,掌握“羞涩、惭愧、掠一下、唯恐”等词语,并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词义。
2.引导学生从小女孩儿交树种、推想她捡树种的具体描述中,体会小女孩儿做事认真的美好品德和作者赞美小女孩儿的思想感情。
3.学习抓住人物外貌、动作、语言、神情细致描写,表现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重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
1.从小女孩儿交树种的动作、神态、语言描写中体会小女孩的心情。
2.联系课文内容理解:为什么小女孩交的树种少,“我”却很感动?
教学难点:
学习抓住人物外貌、动作、语言、神情细致描写,表现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课前准备:
1. 生词卡
片2.实物
投影3.多
媒体课件课时安排:
2 课时
教学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