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续放射卫生防护检测个人剂量监测申请表
- 格式:doc
- 大小:55.00 KB
- 文档页数:5
放射科人员健康及个人剂量管理制度一、背景放射科人员在工作中长时间接触放射线,必须遵守严格的健康及个人剂量管理制度,以确保其个人健康和安全,并减少潜在的辐射风险。
本文将详细介绍放射科人员健康及个人剂量管理制度。
二、健康管理1. 定期体检:放射科人员应定期进行身体健康检查,以评估其在放射线工作环境中的健康状况。
体检项目应包括全面的身体检查、血液检测和影像学检查等。
2. 健康指导:放射科人员应接受相关健康指导,包括个人卫生习惯、饮食健康、锻炼等方面的建议,以保持良好的身体状况。
3. 健康教育培训:放射科人员应接受相关的健康教育培训,包括辐射防护知识、辐射剂量监测和控制方法等方面的培训,以提高其辐射防护意识和技能。
三、个人剂量管理1. 个人剂量监测:每位放射科人员应佩戴个人剂量计进行辐射剂量监测。
个人剂量计应定期校准并记录使用情况,以确保准确监测个人辐射剂量。
2. 剂量限值:放射科人员的个人剂量应符合国家和地方有关放射线防护的相关法规和标准。
个人剂量超过限值的情况应及时报告和处理。
3. 剂量控制措施:放射科人员应积极采取各种控制措施,以减少辐射剂量,如合理调整工作站位置和姿势,使用适当的防护设备和工具等。
4. 防护措施:放射科人员应严格遵守辐射防护措施,包括正确佩戴个人防护装备、定期检查和更换防护设备等,以减少辐射暴露。
5. 剂量监测记录:放射科人员的个人剂量监测记录应详细记录和保存,包括个人剂量计读数和使用时间等信息,以备查验和追溯。
四、管理措施与责任1. 责任方:医院放射科应设立辐射防护管理岗位并明确相关人员的职责和权限,包括辐射防护管理人员、医院管理层和放射科人员本身。
2. 监督检查:医院放射科应定期进行辐射防护监督检查,检查内容包括个人剂量监测记录、个人防护设备使用情况和防护设备的检查和维护等。
3. 违规处理:对于违反健康及个人剂量管理制度的放射科人员,应及时进行违规处理,包括警告、处罚和教育等。
个人剂量监测制度第一篇:个人剂量监测制度个人剂量监测制度一:医院按照《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管理办法》和国家有关标准、规范的要求,安排本院的放射工作人员接受个人剂量监测,并遵守下列规定:(一)个人剂量计由放射科主任专管,负责发放和收集;(二)外照射个人剂量监测周期一般为30天,最长不应超过90天;(三)建立并终生保存个人剂量监测档案;(四)允许放射工作人员查阅、复印本人的个人剂量监测档案。
二:个人剂量监测档案应当包括:(一)常规监测的方法和结果等相关资料;(二)应急或者事故中受到照射的剂量和调查报告等相关资料。
医院应当将个人剂量监测结果及时记录在《放射工作人员证》中。
三:放射工作人员进入放射工作场所,应当遵守下列规定:(一)剂量计应佩带在人体躯干前方中部位置,一般在左胸前;(二)个人剂量计有识别的标志和编码,应按规定要求佩戴,不得随意更换、调换。
四:严格遵守个人剂量计发放、佩戴和回收时间,个人剂量计在非工作时间应避免受到任何人工辐射的照射。
五:个人剂量计监测结果出现超标等问题时,应配合个人剂量监测单位进行调查,明确超标原因,并予以整改。
六:个人剂量监测工作应当由省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认定的具备资质的个人剂量监测技术服务机构承担。
七:个人剂量计在每个佩戴周期结束后尽快送往个人剂量监测单位,收到个人剂量监测报告后进行存档。
第二篇:8 个人剂量监测制度个人剂量监测管理制度个人剂量监测是保障放射工作人员健康与安全的主要措施之一,是评价放射防护效果和放射工作人员健康状况及放射病的诊断和治疗的主要依据。
只有做好个人剂量监测工作,才能更好地控制职业人员的剂量水平,因此所有从事放射工作的人员必须接受个人剂量监测,并建立个人剂量档案。
1.全体放射工作人员佩戴个人剂量计,进行外照射个人剂量监测。
2.剂量监测与评价委托南阳市防疫站承担,对个人剂量每季度进行1次监测与评价。
3.剂量监测管理:由我院医学装备部负责,包括剂量计的发放、监督工作人员正确佩戴个人剂量计、监测报告的索取、及时向监测单位反映放射工作人员变动情况、可疑结果的调查和个人剂量档案管理。
医院放射工作人员剂量监测制度一、组织管理(一)医院辐射安全与防护委员会指定辐射安全监督员一名负责全院个人剂量监测工作。
(二)科室辐射安全监督员负责科室个人剂量监测工作。
(三)医院个人剂量检测由具有资质的个人剂量监测技术服务机构承担。
二、接受监测的放射工作人员范围(一)使用放射性同位素、射线装置工作人员。
(二)从事放射职业活动中受到电离辐射照射的工作人员。
(三)参与放射职业活动中的受训医师。
(四)放射诊疗服务科室保洁人员、导医等员工。
三、个人剂量评价一般原则(一)年受照剂量小于5mSv时,只需记录个人监测的剂量结果。
(二)年受照剂量达到并超过5mSV时,除应记录个人监测结果外,还应进一步进行调查。
(三)每季度个人剂量有效剂量超过1.25mSV时应及时查明原因,同时建议及时观察血常规检查结果,特别是白细胞计数是否在正常范围。
(四)年受照剂量大于年限值20mSV时,除应记录个人监测结果外,估算人员的有效剂量,以进行安全评价,并查明原因,改进防护措施。
四、个人剂量计佩戴要求(一)对于比较均匀的辐射场,当辐射主要来自前方时,剂量计应佩戴在人体躯干前方中部位置,一般在左胸前。
(二)对于工作中穿带铅围裙的场所(如放射科、介入治疗中心、核医学科等),通常应佩戴在围裙里面左胸前。
五、职业照射剂量限值本制度的剂量限值适用于放射工作人员的诊疗实践所引起的照射,不适用于医疗照射,也不适用于无任何主要责任方负责的天然源的照射。
(一)任何一年中的有效剂量不得超过50mSv。
(二)连续五年的年平均有效剂量不得超过20mSv。
(三)剂量平均期延长到10个连续年,任何工作人员所接受的年平均有效剂量不应超过20mSv。
六、个人剂量计管理(一)放射工作人员的个人剂量计由个人保管,所在科室建立个人剂量计领取、佩戴、收回记录资料。
(二)个人剂量计丢失、损毁,及时向医务部申请,统一配置。
(三)个人剂量计更换周期为不超过90天1次。
七、检测质量控制(一)医院组织对接受外照射人员进行正确使用个人剂量计等知识的宣传教育。
附表1放射诊疗机构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管理基本情况表注:该调查表统计的数据应为2019年7月1日-2020年6月30日的数据。
报告单位(签章):报告人及联系电话:报告日期:年月日填表说明:1.此表由各(县、市)疾控中心填写,统计的数据应为2019年7月1日-2020年6月30日的数据。
2.放射诊疗机构数:填写辖区内放射诊疗机构总数。
3.放射工作人员数:填写辖区内放射工作人员总数。
4.个人剂量监测人数:填写辖区内放射工作人员在2019年7月1日-2020年6月30日个人剂量监测的数量。
5.个人剂量监测中,省级机构的监测人数:承担个人剂量监测的机构要是省级的;贵港市疾控中心监测的剂量卡是送到自治区疾控中心检测的,属于省级机构监测。
6.辖区内个人剂量监测机构数:填写辖区内的个人剂量监测机构数。
7.其他在辖区内开展个人剂量监测的机构数量:填写贵港以外的机构在本辖区备案开展监测的机构数量。
8.2019年7月至2020年6月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检查人数:填写在这个时间段内的体检人数,这个时间段外体检的不计算在内。
9.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检查中,省级机构年度的职业健康检查人数:填写在上诉时间段内在省级体检机构体检的人数。
10.其他在辖区内开展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检查的机构数量:填写除贵港以外的在本辖区内开展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检查的机构数量,并在备注里注明体检机构名称。
区职防院包含在内。
11.此表数据可以附表6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管理报告表中得到。
附表4过量受照人员登记表报告单位(签章):报告人及联系电话:报告日期:年月日填表说明:1.受照时年龄:请注意填写的是受照时的年龄,不是现在的年龄。
2.职业类别与具体职业类别:请按照下表分类填写。
如:医院放射科DR室医师,职业类别填:医学应用,具体职业类别填:诊断放射学(或者2A)。
3.生存状态:填存活或死亡。
4.受照类别:主要为X线和核素(如为核素,应填写何种核素)。
放射防护理论题库一、单项选择题1、开展放射治疗工作的,应当具有一定的人员条件,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放射肿瘤医师;B.具有病理学、医学影像学专业技术人员;C.具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或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学物理人员;D.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放射治疗技师和维修人员。
2、开展核医学工作的,应当具有一定的人员条件,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核医学医师;B.具有病理学、医学影像学专业技术人员;C.具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或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技术人员或核医学技师;D.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核医学维修人员。
3、开展介入放射学工作的,应当具有一定的人员条件,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具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或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放射影像医师;B.具有放射影像技师;C.具有相关内、外科的专业技术人员;D.具有专门的维修人员。
4、医疗机构设置放射诊疗项目,应当向卫生行政部门申请,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开展放射治疗、核医学工作的,向省级卫生行政部门申请办理;B.开展介入放射学工作的,向市级卫生行政部门申请办理;C.开展X射线影像诊断工作的,向县级卫生行政部门申请办理;D.同时开展不同类别放射诊疗工作的,向具有高类别审批权的卫生行政部门申请办理。
5、某市级医疗机构一台CT机状态检测不合格,在等待维修期间,一县级医院联系转让。
县级医院将CT机迁至本院后请厂家维修,然后投入使用。
该案例中,说法正确的是:( )A.市级医疗机构转让合法,县级医院使用违法;B.市级医疗机构转让违法,县级医院使用合法;C.市级医疗机构转让合法,县级医院使用合法;D.市级医疗机构转让违法,县级医院使用违法。
6、《放射诊疗建设项目卫生审查管理规定》制定的法律依据,不正确有是:( ) A.《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B.《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条例》C.《放射诊疗管理规定》D.《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管理办法》7、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放射诊疗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放射防护评价报告分为评价报告书和评价报告表。
申请类别:□新办□增项□迁址
北京市放射卫生技术服务机构资质审定(放射卫生防护检测、个人剂量监测类)
申请表
申请单位(公章):XXXXXXXXX公司
法定代表人:XXX
申请日期:X年X月X日
北京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申请说明
1、填写时,文字要简练,计算机打印或用钢笔、签字笔填写,不得涂改,空格处划“/”,用A4纸打印;
2、单位名称、地址不得用简称。
单位性质请在“□”内划“√”;
3、初次申报时,无需填写“证书编号”一栏。
申请表
申请项目一览表
第页/共页
* 按照《北京市放射卫生技术服务机构资质审定标准及考核办法》(放射卫生防护检测、个人剂量监测类)中附表1北京市放射卫生防护检测、个人剂量监测类技术服务机构资质审定项目及仪器设备表填写
专业技术人员情况一览表
第页/共页
注1、“现岗位/职责”中,“岗位”指检测、评价、管理岗位,“职责”指技术负责人、质量负责人、授权签字人、内审员、监督员
2、“证书编号”指《北京市放射卫生专业技术人员考核合格证书》编号
相关仪器设备
第页/共页。
宜宾蜀南医院
个人剂量监测管理制度
一、监测对象
长期从事或临时从事放射工作的所有人员。
二、监测机构
委托按照《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管理办法》的规定取得省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资质认证的检测机构对放射工作人员进行个人剂量监测和评价。
三、个人剂量监测管理
1、制定个人剂量监测计划并认真安排放射工作人员的个
人剂量监测。
2、对每一位放射工作人员建立个人剂量监测档案,并终
生保存。
准许放射工作人员和职业健康监护人员查阅、复印其个人剂量档案。
3、剂量佩戴要求:对于比较均匀的辐射场,当辐射主要
来自前方时,剂量计应佩戴在人体躯干前方中部位置,一般在左前胸;当辐射主要来自人体背面时,剂量计应佩戴在背部中间。
对于工作中穿戴铅围裙的场合,通常应佩戴在铅围裙里面躯干上。
当受照剂量可能相当大时,还需要在围裙外衣领上另配一个剂量计。
4、工作人员上岗需佩戴个人剂量计接受放射防护监测,
同时,有责任协助防护人员对其工作场所和个人进行放射
性监测。
5、佩戴周期和收缴:按有关规定每年进行个人剂量监测4
次,每次佩戴个人剂量计3个月。
个人剂量计的测读周期最长不得超过3个月。
佩戴周期结束时,由放射科通知各科室防护责任人将剂量计收集上交放射科,再由检测机构统一更换并检测校准。
6、处罚:丢失个人剂量计者,按剂量计实际价格,由个
人赔付。
7、检测结果的返回:每个检测周期过后,由放射科将个
人剂量监测结果以复印件的方式送达每位放射人员所在科室,受监测个人可随时查看。
监测报告原件存放射科备查。
北京市放射卫生技术服务机构资质审定(放射卫生防护检测、个人剂量监测类)
延续申请表
申请单位(公章):
法定代表人:
申请日期:
北京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申请表
现有项目一览表
第页/共页
* 按照《北京市放射卫生技术服务机构资质审定标准及考核办法》(放射卫生防护检测、个人剂量监测类)中附表1北京市放射卫生防护检测、个人剂量监测类技术服务机构资质审定项目及仪器设备表填写
现有专业技术人员情况一览表
第页/共页
注:1、“现岗位/职责”中,“岗位”指检测、评价、管理岗位,“职责”指技术负责人、质量负责人、授权签字人、内审员、监督员
2、“证书编号”指《北京市放射卫生专业技术人员考核合格证书》编号
现有相关仪器设备
第页/共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