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4、发展中医重点专科工作措施()
- 格式:doc
- 大小:17.00 KB
- 文档页数:4
中医重点专科建设计划和实施方案一、背景及目标中医作为我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内外具有广泛的应用和影响力。
为了进一步发展和推动中医学科的研究与应用,需要建设中医重点专科,培养高水平的中医专家,并为中医学科的发展提供支持和保障。
二、建设内容及范围1.确定重点专科方向:根据中医学科发展需求和市场需求,确定一至两个重点专科方向,如中医内科、中医外科等。
2.建设中医诊疗标准:在各个重点专科方向上,制定符合中医原理和现代医学要求的诊疗标准,推动中医诊疗规范化。
3.培养专科医生:招收中医学专业的本科生,在中医重点专科方向上进行专业培养,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高水平的中医专家。
4.建设专科研究机构:建立中医重点专科研究机构,致力于中医重点领域的研究与创新,推动中医学科的发展。
5.配置专科医疗设备:根据中医重点专科的需要,配备先进的中医诊疗设备,提高中医重点专科的诊疗水平。
6.开展学术交流与合作:与国内外相关中医学科建立长期稳定的学术交流与合作关系,推动中医重点专科在国际上的影响力。
三、计划与实施方案1.编制中医重点专科建设计划:组织专家对中医学科的发展需求进行分析和研究,编制中医重点专科建设计划。
2.确定建设目标和指标:根据中医重点专科建设的方向和范围,确定建设目标和指标,并进行评估和监测。
3.组织资金支持:争取政府支持和相关基金的资助,为中医重点专科建设提供资金支持。
4.建立管理机构:建立中医重点专科的管理机构,负责规划、组织和管理中医重点专科的建设与发展。
5.招聘专家团队:在中医重点专科方向上,招聘具有丰富经验和专业知识的中医专家,组建专家团队。
6.推动诊疗规范化:制定中医重点专科的诊疗规范,推动中医诊疗的规范化和标准化。
7.建设研究机构:筹建中医重点专科研究机构,提供科研支持和技术指导,促进中医重点专科的发展与创新。
8.购置医疗设备:根据中医重点专科的需要,购置先进的中医诊疗设备,提高中医重点专科的诊疗水平。
XX市立医院中医重点专科建设工作计划和实施方案XX市立医院作为全国综合性医院中医药工作示范单位,更应该大力促进中医学术发展,突出中医药特色,提高中医药防病治病能力,医院决定开展重点中医专科建设。
针对我院自身的评估情况及使我院以后的专科建设工作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以确保我院的总体建设规划能够按时、按质、按量完成,并通过项目建设把我院的特色专科水平再上一个新台阶,特制定本工作计划和实施方案:一、指导思想发挥中医药优势,突出中医专科特色,充分认识中医专科建设在中医药事业发展中的战略地位,以提高中医专科学术水平和防治疾病能力为核心,加强基础设施条件建设,提高科学管理水平,优化临床诊疗方案,强化专科规范建设,加强学科带头人和专科骨干培养,促进中医医院内涵建设和中医学术创新,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加强专科监测工作,更好地发挥中医药在医疗保健中的作用,为人民群众健康和经济建设服务。
二、建设目标根据市立医院中医专科建设和发展的现状,确定中西医结合科为中医重点专科, 该科拥有国医堂和30张中医病床,设有肝病专科、腰腿痛专科、胃肠病专科、风湿病专科等,有高级、中级和初级7人,其中学科带头人戴维生主任为XX省名老中医,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硬化腹水,中药痛点注射治疗腰腿痛。
因此我院集中人力、物力、财力,经过1至3年努力,通过有计划、有步骤建设,确保中西医结合科进入市级中医重点专科,力争进入省级中医重点专科。
使其成为基本设施和医疗设备先进,医疗技术领先、中医特色突出、治疗方法独特、专科优势明显、创新能力较强,适应医疗市场竞争,带动医院发展的"龙头"科室。
重点提高优势病种1.颈腰椎痛中药痛点注射;2.肝硬化腹水中西医结合标本兼治三、建设内容〔一制定实施方案。
中西医结合科根据《中医重点专科建设标准和检查细则》〔见附件要求,结合专科发展实际,以提高临床疗效为核心目标,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和建设计划,报请医院审核同意后开展建设。
中医重点专科实施方案一、引言。
中医是我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理论和实践经验。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中医逐渐受到更多人的关注和认可。
为了进一步推动中医的发展,特制定了中医重点专科实施方案,以期提高中医服务水平,推动中医事业的发展。
二、中医重点专科实施方案的总体要求。
1. 加强中医人才队伍建设,提高中医专业技术水平。
通过加强中医专业技术培训,提高中医人才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为中医事业的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
2. 推动中医临床技术创新,提高中医临床疗效。
通过加强中医临床技术研究和实践,不断提高中医临床诊疗水平,提高中医疗效,增强中医的竞争力和吸引力。
3. 加强中医药材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推动中药产业发展。
通过加强中药材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推动中药产业的发展,提高中药的质量和安全性,促进中医药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4. 加强中医服务体系建设,提高中医服务水平。
通过加强中医服务体系建设,提高中医服务水平,促进中医服务的规范化和专业化,提高中医服务的满意度和便利性。
5. 推动中医文化传承和创新,提高中医文化软实力。
通过加强中医文化传承和创新,提高中医文化的软实力,增强中医文化的影响力和吸引力,促进中医文化的传播和发展。
三、中医重点专科实施方案的具体措施。
1. 加强中医人才队伍建设,提高中医专业技术水平。
建立健全中医人才培养体系,加强中医师资培训,提高中医师资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
2. 推动中医临床技术创新,提高中医临床疗效。
加强中医临床技术研究和实践,推动中医临床技术的创新和发展,提高中医疗效和诊疗水平。
3. 加强中医药材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推动中药产业发展。
加强中药材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推动中药产业的发展,提高中药的质量和安全性。
4. 加强中医服务体系建设,提高中医服务水平。
建立健全中医服务体系,提高中医服务的规范化和专业化水平,提高中医服务的满意度和便利性。
发展中医重点专科学科加强中医药人才培养的具体措施与资金投入一、建立中医重点专科学科培养计划1.设立专项资金,用于建设中医重点专科学科实验室、教学楼、图书馆等基础设施。
2.招聘高水平的中医学科带头人,组建专业教学团队,并提供优厚的薪资待遇,以吸引和留住优秀的教师。
3.设立奖学金制度,用于奖励中医重点专科学科的学生,激励他们在学业上取得更好的表现。
4.建立国际交流合作计划,与国外知名的中医学科进行合作,共同培养优秀的中医人才。
二、加强中医重点专科学科的教学质量1.组织高水平的课程建设项目,制定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确保中医重点专科学科的教学内容与时代需求相适应。
2.采用现代教学手段,如多媒体教学、实践教学等,提高教学效果,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际操作能力。
3.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提供更多的实习机会,让学生在临床实践中不断提升中医医术水平。
4.建立导师制度,每位学生配备一位导师,定期进行指导和评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三、加大对中医药人才培养的资金投入1.增加中医重点专科学科的经费投入,提高中医学科的教学和科研水平。
2.设立中医药人才培养专项基金,用于资助中医学科的教学、科研和学生奖励等方面的开支。
3.加强中医药师资队伍建设,提供良好的待遇和发展空间,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从事中医药事业。
4.提供助学金和奖学金,资助中医学科学生完成学业,激励他们投身中医事业。
四、加强与企业、社会的合作1.与中医药企业合作,为学生提供实习机会和就业渠道,促进中医重点专科学科与实际应用的结合。
2.与社会各界建立合作关系,开展中医药健康宣传、科普活动等,增加中医药事业的社会影响力和认可度。
3.积极争取政府支持,争取更多政策倾斜和财政资金的投入,推动中医药事业的发展。
总之,发展中医重点专科学科需要实施一系列具体措施,并投入一定的资金。
通过合理规划和实施,可以提高中医药人才的培养质量,推动中医药事业的发展。
中医院重点专科工作计划5篇中医院重点专科工作计划1一、工作安排1.紧紧围绕县级公立医院改革,认真落实分级诊疗制度、管理体制及人事薪酬制度改革等各项医改政策。
2.继续按照大部制改革的总体框架和思路,进一步深化人事体制改革。
实行医院层级管理新模式,加强对医院各部负责人及中层以上干部的目标管理,建立任期目标责任制,加强和完善监督考核机制;继续实施管理岗位及中层干部竞聘上岗制,实行院科两级管理,充分调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全面推行聘用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坚持按需设岗、竞聘上岗、按岗聘用、以岗定薪、岗变薪变,变身份管理为岗位管理,建立能进能出、能上能下的灵活用人机制。
3.推进完善“国医堂”项目建设,拓展特色中医药诊疗服务项目,为广大患者提供优质便捷的中医药服务。
4.加快专业技术人才引进和培养,注重学科建设,提高队伍整体素质。
5.加强内涵建设,努力提高中医药服务能力和水平,强化医疗管理,重视医疗安全,防范医疗纠纷、差错的发生。
6.认真开展各项创建活动,充分调动全院职工积极性和创造性,努力提升医院综合管理水平。
7.加强行风建设工作,践行“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保证医疗服务承诺内容的落实,有效地促进医德医风建设。
8.稳步实效地推进医院信息化建设,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促进医院管理,提高医院的现代化管理水平和竞争实力,提高工作效率,改善医疗质量和服务质量,创新医疗服务模式,更好地。
二、“十三五”期间工作安排1. 充分发挥中医药优势,积极打造“国医堂”项目建设,不断挖掘中医药健康旅游发展新举措。
医院将充分发挥中医药保健养生资源的优势,树立引导中医药健康养生新观念,推进旅游与中医药特色服务的整合发展。
努力培育出在周边地区甚至更大范围内具有一定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的中医药健康旅游知名品牌,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保健服务需求。
2. 认真落实分级诊疗制度,着力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和水平,进一步优化中医医疗资源配置,充分发挥我院在全县中医药的龙头和纽带作用,方便群众就医,有效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让中医药发展成果惠及全县广大群众。
中医中医重点专科建设实施方案一、引言中医中医重点专科建设是医疗事业提高服务质量、推动中医药事业发展的重要举措。
为了进一步加强和规范中医中医重点专科建设工作,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二、目标与原则(一)目标:1. 建设一批全国和区域范围内的中医中医重点专科,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2. 培养一支高素质的中医中医重点专科医疗团队,提供专业化、精细化的中医治疗服务;3. 推动中医药在临床应用中的研究和创新,提高中医药的疗效和临床价值。
(二)原则:1. 国家政策导向:依据国家中医药政策文件,加强中医药事业发展;2. 区域需求导向:根据区域医疗服务需求,合理规划中医中医重点专科的设置;3. 专业化建设导向:按照专科特色和定位,精心培养中医中医重点专科医疗团队;4. 研究创新导向:注重中医医疗模式的创新和疗效的评价,加强临床研究。
三、建设内容与重点(一)设置范围:1. 全国范围内设立若干个国家级中医中医重点专科;2. 区域范围内设立若干个区域级中医中医重点专科。
(二)基础设施:1. 优化中医中医重点专科的场所布局与环境设置;2. 配备先进的诊疗设备和辅助检查设备。
(三)人员队伍:1. 指定专业技术负责人,负责专科建设与管理;2. 培养并引进一批中医中医重点专科的临床专家和学术骨干;3. 推动中医中医重点专科医生的进修培训,提高临床技术水平。
(四)研究与创新:1. 加强中医医疗模式的研究和创新,提高治疗效果;2. 推动临床实践中的中医药研究和药物研发。
四、实施步骤(一)规划阶段:1. 调研需求:了解区域中医药服务需求,确定建设重点;2. 制定规划方案:根据调研结果,制定中医中医重点专科建设规划。
(二)准备阶段:1. 选址与布局:选择适宜的场所并进行合理布局;2. 设备采购:根据规划方案,购置先进的医疗设备。
(三)建设阶段:1. 建设场所:按照规划方案,进行场所的装修和改造;2. 人员培训:培养中医中医重点专科医生和管理人员。
中医重点专科科实施方案一、背景中医作为我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悠久,理论体系完备,疗效显著。
为了推动中医在现代医学中的发展,提高中医服务水平,各级医疗机构应加强对中医重点专科科的建设和实施。
二、目标中医重点专科科实施方案的目标是:通过科学规划和有效管理,加强对中医重点专科科的建设和管理,提高中医服务质量,满足人民群众对中医健康服务的需求。
三、实施方案1.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提高中医重点专科科的医疗技术水平,培养一批高水平的中医专家和技术人才,确保中医服务水平的持续提升。
2. 完善科研体系加强对中医重点专科科的科研工作,推动中医临床研究和基础研究,提高中医诊疗水平和治疗效果。
3. 规范诊疗流程制定中医重点专科科的诊疗规范和标准化操作流程,确保中医诊疗工作的科学性和规范性。
4. 加强医疗设备建设配备先进的中医诊疗设备,提高中医诊断和治疗水平,满足中医重点专科科的医疗需求。
5. 完善管理机制建立健全中医重点专科科的管理制度,加强对中医服务质量的监督和评估,确保中医服务的安全和有效性。
6. 加强宣传推广加大对中医重点专科科的宣传推广力度,提高人民群众对中医的认知和信任度,增加中医服务的需求和使用率。
四、保障措施1. 政策支持加大对中医重点专科科的政策支持力度,提供更多的政策倾斜和资金支持,推动中医重点专科科的建设和发展。
2. 资源整合充分整合医疗资源,优化中医重点专科科的服务布局和资源配置,提高中医服务的覆盖范围和质量水平。
3. 完善监管健全中医重点专科科的监管机制,加强对中医服务的监督和管理,确保中医服务的安全和规范。
4. 加强培训加大对中医重点专科科的医务人员培训力度,提高医护人员的专业水平和服务意识,提高中医服务的整体质量。
五、结语中医重点专科科实施方案的制定和实施,对于推动中医服务的发展,提高中医服务水平,满足人民群众对中医健康服务的需求,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各级医疗机构应按照实施方案的要求,加强对中医重点专科科的建设和管理,不断提升中医服务水平,为人民群众的健康提供更好的保障。
中医院重点专科建设工作计划5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学习!中医院重点专科建设工作计划1针对我院自身的评估情况及使我院以后的专科建设工作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以确保我院的总体建设规划能够按时、按质、按量完成,并通过项目建设把我院的特色专科水平再上一个新台阶,特制定本工作计划和实施方案:一、指导思想发挥中医药优势,突出中医专科特色,充分认识中医专科建设在中医药事业发展中的战略地位,以提高中医专科学术水平和防治疾病能力为核心,加强基础设施条件建设,提高科学管理水平,优化临床诊疗方案,强化专科规范建设,加强学科带头人和专科骨干培养,促进中医医院内涵建设和中医学术创新,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加强专科监测工作,更好地发挥中医药在医疗保健中的作用,为人民群众健康和经济建设服务。
二、建设目标根据市立医院中医专科建设和发展的现状,确定中西医结合科为中医重点专科,该科拥有国医堂和30张中医病床,设有肝病专科、腰腿痛专科、胃肠病专科、风湿病专科等,有高级、中级和初级7人,其中学科带头人戴维生主任为安徽省名老中医,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硬化腹水,中药痛点注射治疗腰腿痛。
因此我院集中人力、物力、财力,经过1至3年努力,通过有计划、有步骤建设,确保中西医结合科进入市级中医重点专科,力争进入省级中医重点专科。
使其成为基本设施和医疗设备先进,医疗技术领先、中医特色突出、治疗方法独特、专科优势明显、创新能力较强,适应医疗市场竞争,带动医院发展的“龙头”科室。
重点提高优势病种1.颈腰椎痛中药痛点注射;2.肝硬化腹水中西医结合标本兼治三、建设内容(一)制定实施方案。
中西医结合科根据《中医重点专科建设标准和检查细则》(见附件)要求,结合专科发展实际,以提高临床疗效为核心目标,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和建设计划,报请医院审核同意后开展建设。
(二)开展人才培养。
充分利用市立医院现有中医技术优势、较合理的人才梯队和一定规模,有计划地选送专科学科带头人和业务骨干到省级中医重点专科建设项目单位进修培养,逐步形成年龄、学历、职称、专业结构合理的人才梯队。
中医重点专科建设工作计划中医重点专科建设4篇根据《上海市发展中医条例》、《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上海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意见》等文件精神,为切实做好名老中医专家学术经验的研究、传承和推广,培养基层中医临床业务骨干,加强基层中医人才队伍建设,我委将在全市二级及二级以下医疗机构开展上海市基层名老中医专家传承研究工作室(以下简称“上海市基层名中医工作室”)建设项目。
为做好项目建设工作,特制定本建设方案。
一、建设目标继承发扬中医药的科学内涵和学术特色,以学习研究和传承发扬基层名老中医专家优秀的学术思想和丰富的临床经验为核心,提高中青年中医骨干的理论与学术水平、培养一批基层中医临床技术人才为导向,在学习与继承名中医专家学术经验基础上,做实、做强中医临床特色优势,进一步提升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促进本市中医临床诊疗与学术研究水平全面提高,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中医药服务的需求。
同时,通过项目建设,建成一支医术精湛、特色明显,扎根基层、服务百姓的基层中医人才队伍。
二、建设任务为基层名老中医专家建设规范的具备较好条件的工作室,学习、传承名中医学术思想,整理总结名老中医临床经验,提高中医理论及临床辨证水平,形成特色鲜明、疗效确切的诊疗优势,促进中医特色优势的发展。
临床实践与学术研究相结合,在继承、总结的基础上,形成以中医辨证思想为内涵的诊疗新技术、专科新特色、疗效新优势,促进中医临床诊疗和学术研究水平的提高。
树立科学的中医发展观,通过名老中医专家传、帮、带,培养一批能够始终坚持以中医理论为指导、专业素养较高的基层中青年中医专家和临床学科接班人。
三、建设周期“上海市基层名中医工作室”建设项目以三年为一个建设周期。
四、团队要求(一)工作室构成1.由名老中医专家本人、工作室负责人以及5-9名继承人组成。
2.工作室负责人由名老中医专家推荐认可,要求从事中医临床工作10年以上,具有较高的临床水平、较强的综合管理与沟通协调能力。
中医院发展中医重点专科学科加强中医药人才培养的具体措施一、建立健全中医药人才培养体系1.制定中医院培养中医重点专科、学科人才的发展规划,并落实到具体的实施方案中。
2.加大对中医重点专科、学科的投入,包括设立专项经费用于人才培养,建立专门的实训基地和实验室,购置必要的仪器设备。
3.建立完善的教学体系,包括明确教学目标和要求,制定课程设置,确定教材和教学方法,制定考核评价标准等。
4.建立健全中医重点专科、学科的教师队伍,包括招聘高水平的教师,提供良好的工作条件和发展空间,加强教师培训和交流。
二、加强中医重点专科、学科的教育教学质量保障1.向国内外高水平中医院学习和借鉴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和经验,以提高中医药人才培养水平。
2.加强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包括临床实习、科研实践和社会实践等。
3.加强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包括思想道德素质、创新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
4.引进先进的教学设施和技术手段,利用信息化技术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三、加强中医重点专科、学科的科研创新能力培养1.建立中医重点专科、学科的科研团队,包括组建由优秀科研人员组成的研究群体,提供必要的科研条件和支持。
2.鼓励和支持中医重点专科、学科的教师和学生开展科研活动,包括申请科研项目、发表科研论文等。
3.加强中医重点专科、学科与国内外科研机构、企业等的合作交流,提高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应用能力。
四、加强中医重点专科、学科的师资队伍建设1.建立健全中医师资队伍的培养机制,包括优先培养和选拔中医重点专科、学科的优秀毕业生,鼓励教师进修深造。
2.加强对中医师资的培训和评价,包括持续教育培训、岗位职称评审等。
3.加大中医院的人才引进和培养力度,吸引国内外优秀的中医师资。
五、加强中医药人才的社会认可和保障1.加大中医药人才培养的宣传力度,提高中医药教育的社会影响力和知名度。
2.推动中医药人才的职称评审制度,建立与中医重点专科、学科的人才培养要求相匹配的职称评审标准。
津市市中医医院
发展中医重点专科、学科工作措施
(2013年)
为了加强中医医院内涵建设,突出中医药特色,提高中医药防病治病能力,我院按照“专科带动、突出特色、发挥优势、科学发展”的建设思路,为努力打造重点专业学科,为进一步深入推广中医药事业发展,继承与弘扬中医药特色优势,更好的服务广大病患,进一步增强医院实力和发展动力,特制订了发展中医重点专科、学科,加强中医药人才培养的具体措施。
一、提高认识,努力打造重点专科
发挥中医药优势,突出中医专科、学科特色,加强中医专科及学科建设在中医药事业发展中具有战略地位。
(一)明确目标,科学规划
我院现有眼科、针灸科、肛肠科3个重点专科。
根据我院中医重点专科建设和发展的现状,集中人力、物力、财力,经过3至5年的努力,通过有计划、有步骤建设,确保专病科室达到市级重点专科水平。
使各重点科室成为基本设施和医疗设
备先进,医疗技术领先、中医特色突出、治疗方法独特、专科优势明显、创新能力较强,能够适应医疗市场竞争,带动医院发展的“龙头”科室。
(二)增加投入,保障措施
在专科建设中,对重点专科建设实行四优先原则:优势专业与重点专科我们采取优惠政策,包括经费优先投入,科研优先立项,设备优先购置,人员优先进修。
医院提取本年度业务收入的5%,作为重点专科建设与学科发展建设的专项基金,对重点专科开展新业务、新技术所需设备进行优先、重点配置,对优势专业与学科所需人才,进行优先引进。
这些政策和措施可以充分调动业务科室争创重点专科的积极性,使重点专科建设促进医疗业务整体水平提高,带动全院医疗业务的向前发展,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医疗优势。
按照学科结构调整的原则,保证重点专科有足够的规模发展空间,以及足够的相关条件支持。
提供开展该学科研究的专项经费,并制定有该学科五年发展规划和阶段性目标,规划和目标,并制定经院务会通过的配套政策和措施。
二、积极培养人才,提升业务技术水平
(一)加强人才培养,鼓励技术进步
人才是医院发展的关键环节,要创一流的学科,必建一流的梯队。
医院要高度重视人才培养,全面启动科教兴院工作。
一是完善制度建设,制定了人才梯队建设制度、人才梯队建设规划与管理制度,使各项工作有章可循。
二是注重人才培养,重视和加快学科带头人制度建设。
积极创造条件,出台优惠政策大力扶持引进高新技术,并对科技创新与科技进步奖励项目人才进行奖励,鼓励与支持科技进步。
积极配合卫生系统开展推荐学科带头人、拔尖人才、申报重点专科评审等工作。
进一步促进我院医疗事业的发展,增强医疗技术水平的科技含量。
(二)加强科研工作,鼓励业务创新
业务创新是学科建设的主线,各科室要积极引进、吸收现代医学的新理论、新技术,围绕业务创新,形成优势互补,提高疗效和医疗质量。
同时要积极配合使用中医适宜技术,充分发挥中医“简、效、廉、便”的特点,充分将中西医有机结合,将临床疗效最优化。
以开展新技术、新项目来推动重点专科建设,每年对获得新技术新项目的科室和个人进行奖励,同时作为评定职称和晋级的奖励条件,充分调动科室和个人的积极性,推动科室的整体诊疗水平。
加强领导,加大投入,追加措施,改进服务,把学科建设与专科发展做得更完善更具体,按照制订的重点学科扶持、开展新技术新项目以及人才培养的具体措施,进一步加快学科建设的步伐,建成一批有影响、有潜力、有市场、有特色的重点专科,不断开创医院工作新局面。
2013年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