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一章 第三节 第3课时
- 格式:ppt
- 大小:7.86 MB
- 文档页数:70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一第一章行星地球第三节地球的运动(第1课时)●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及一些基本数据:周期、速度、公转的轨道、黄赤交角。
2.理解由于地球自转运动造成的昼夜交替、地方时差,掌握时间的有关换算,能正确判断晨昏线。
3.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关系,理解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的过程及其原因,并能演示其运动规律。
4.理解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及纬度变化。
[过程与方法]1.通过运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现象,学生能够准确地画出夏至日到冬至日太阳照射地球的示意图。
2.能根据“二分二至日太阳照射地球示意图”分析全球各地的昼夜长短状况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分析同纬度地区不同季节和不同纬度地区相同季节的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树立科学的宇宙观,宇宙中所有的天体都在不断地运动。
2.培养学生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观,理解事物之间是联系的、发展变化的●教学重点1.自转和公转的特征,黄赤交角的产生及其引起的太阳直射点的移动。
2.晨昏线的判断、地方时的计算、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
3.四季的划分方法及划分依据。
●教学难点1.晨昏线的判断、地方时的计算。
2.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变化原因分析。
●课时安排3课时●教学过程[新课导入]补充内容:有关地球仪的知识1.地轴:地球的自转轴(在一定时期内可看作是不变的)2.两极:地轴穿过地心,与地球表面相交于两点。
指向北极星附近(即北方)的一点叫北极;与北极相反的一点叫南极。
3.经线与纬线的特点比较4.纬度与经度的划分5 .经纬网确定方向在用经纬网确定两点相互方位时,应注意的问题是:①位于同一经线上的两点为正南、正北的关系,位于同一纬线上的两点为正东、正西的关系。
②若两点既不在同一条经线上,又不在同一条纬线上,在判定两点间的方位时,既要判定两点间东西方向,又要判定两点间的南北方向。
本节主要内容:一、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二、太阳直射点的移动三、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四、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一、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一)地球自转的一般特点1、概念:地球绕其自转轴的旋转运动,叫做地球自转。
2、绕转中心:地轴。
①地轴倾斜角:66°34′②地轴的指向:北极星③北极星的观测条件:北半球、夜晚66°34′(一)地球自转的一般特点(一)地球自转的一般特点3、自转方向:侧视自西向东、俯视北逆南顺侧视北极俯视南极俯视(不管什么视角,箭头都是自西指向东。
)(一)地球自转的一般特点4、周期(1日):太阳日恒星日时间:24h 时间:23h56′4″参照物:太阳参照:遥远恒星转过角度:361°用途:日常生活转过角度:360°用途:研究,真正周期(一)地球自转的一般特点线速度角速度规律:除极点为0外,任何地方15°/h 概念:地面某点在单位时间内随地球转过的角度规律:由赤道向两极递减,赤道最大,两极为0。
概念:地面某点在单位时间内随地球转过的路程A A′CB C′B′N SP14读图思考(一)地球自转的一般特点影响线速度的另一个因素:海拔。
成正比(二)地球公转的一般特点1、概念:地球绕太阳的运动2、方向:自西向东,北逆南顺(与自转方向一致)(二)地球公转的一般特点(二)地球公转的一般特点3、周期:恒星年和回归年恒星年:概念:地球公转一周所用的时间(真正周期)时间:365天6时9分10秒回归年:概念:太阳直射点在地球上回归的时间时间:365天5时48分46秒(二)地球公转的一般特点4、公转轨道及特殊位置时间:近似正圆的椭圆形轨道,太阳位于其中一个焦点上(二)地球公转的一般特点5、速度①平均速度:角速度59′/天,线速度29.3km/s②速度变化:近日点最快,远日点最慢开普勒第二定律地球绕太阳公转,相同时间内向径(日地连线)扫过的面积相同。
B 1A 1ab T TB 2A 2B A 太阳行星一、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二)地球公转的一般特点课本P14读图思考夏半年地球靠近远日点,速度慢,公转所用时间长;冬半年地球靠近近日点,速度快,公转所用时间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