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一课解析
- 格式:ppt
- 大小:4.62 MB
- 文档页数:5
第一部分: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一、前言:人类如何起源,历史上有过各种各样的说法。
考古学者根据发掘的古人类化石进行研究,发现人类是由古猿逐渐进化而来的。
那么,古人类在中国境内起源于何时、何地,他们的生产、生活状况又如何?我们接着往下看↓二、元谋人:发现地点:云南省元谋县距今年代:距今约170万年。
生活状况:会制造工具和知道用火。
地位:是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
流域:长江流域。
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是:会不会制造工具。
三、北京人:发现地点:北京西南周口店的山洞里。
距今年代:距今约70-20万年。
体质特征: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但手脚分工明显。
生活状况:(1)工具:使用打制石器和木棒。
(2)组织:共同分享劳动果实,过着群居生活。
(3)用火①使用:会使用天然火,还会保存火种。
②用途:用火烧烤食物,驱赶野兽,照明,防寒。
③意义:增强了人们适应自然的能力,是人类进化过程中的一大进步。
所属流域:黄河流域。
四、山顶洞人:发现地点:周口店龙骨山顶部洞穴里距今年代:距今约3万年。
生活状况:他们会打制石器,还学会了磨光技术、钻孔、人工取火,,靠采集、狩猎为生,还会捕鱼,会缝制衣服。
他们能走到很远的地方同别的原始人群交换生活用品。
已经懂得审美,并且开始死后埋葬。
山顶洞人生活的集体是由血缘关系结合起来,开始形成早期的氏族社会,女性在社会生活中起主导的作用,按母系血统确立亲属关系。
他们共同劳动,共同分配食物,没有贫富贵贱的差别,所属流域:北京人活动过的地区。
五、原始社会的基本特征:(1)经历了原始人群和氏族公社两个时期。
(2)人类社会发展的最低阶段,生产力极端低下并极端缓慢的向前发展。
(3)与生产力发展相适应,人们的生活水平和生产关系也逐渐发生了变化。
六、山顶洞人与北京人相比,在生产生活方面有哪些异同:相同:都过着集体生活,共同劳动,共同分配食物,依靠集体力量生存。
不同:北京人过着群居生活,山顶洞人已进入氏族公社。
七、北京人“原始群居”与山顶洞人的“氏族”的异同点:相同点是:都是由几十人组成的集体;共同劳动共同分享劳动果实;没有阶级划分,无贫富贵贱的差别。
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一课一、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 - 北京人。
1. 元谋人。
- 发现地点:云南省元谋县。
- 生活年代:距今约170万年,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
- 考古发现:1965年发现了两颗门齿化石,以及一些粗糙的石器,还发现了炭屑和烧骨。
- 意义:这些发现证明元谋人已经能够制作工具,知道使用火。
这一发现对于研究人类的起源和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说明中国是人类起源地之一。
2. 北京人。
- 发现地点: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上。
- 生活年代:距今约70 - 20万年。
- 体质特征。
- 北京人的头骨,前额低平,眉骨粗大,颧骨突出,鼻骨扁平,嘴部前伸,脑容量比现代人小。
他们的身高平均为157厘米,上肢与现代人相似,下肢较上肢略长,能够直立行走。
- 生产生活。
- 工具制作:北京人能够制造和使用工具。
他们使用打制石器,这种石器制作比较粗糙,被称为“旧石器”。
例如,他们会把石头敲打成尖锐的形状用来切割兽肉、挖掘植物根茎等。
- 用火情况:北京人已经学会使用火,还会长时间保存火种。
他们用火烧烤食物、防寒、照明、驱兽。
火的使用是人类进化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它改善了人类的生存条件,增强了人类适应自然的能力。
- 群居生活:北京人过着群居生活。
这主要是因为当时的自然环境非常恶劣,野兽众多,单个人的力量无法生存下去。
他们往往几十个人在一起,共同劳动,共同分享劳动果实。
3. 山顶洞人。
- 发现地点:北京周口店龙骨山顶部的洞穴里。
- 生活年代:距今约3万年。
- 体质特征:山顶洞人的模样和现代人基本相同。
- 生产生活。
- 工具制作:他们使用的工具仍然是打制石器,但已经掌握了磨光和钻孔技术。
例如,他们会制作骨针,用骨针来缝制衣服,这说明他们已经有了爱美意识。
- 生活方式:山顶洞人过着氏族生活,他们按照血缘关系结合成氏族,共同劳动,共同分配食物,没有贫富贵贱的差别。
2、用途:饮食、祭祀、军事特点:种类丰富,数量众多3、制作工艺:泥范铸造法4、代表性青铜器:司母戊鼎(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四羊方尊(造型奇特,做工精美)二、甲骨文1、定义:中国商周时期刻写在龟甲和牛、羊等兽骨上的文字。
2、发现者:清朝官员王懿荣3、地位:①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对中国文字的形成和发展有深远的影响。
②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5、甲骨文已经具备了汉字的基本结构,很多字体至今仍在使用,是汉字形成与发展的重要阶段。
6、有些青铜器铸刻有文字,古人称铜为金,所以这种文字被称为金文。
第六课动荡的春秋时期东周分为两个时期:春秋(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战国(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春秋时期最显著的政治特点:周王室衰落,诸侯争霸)一、经济发展农业:铁制农具和牛耕的使用,是春秋时期农业生产力水平提高的重要标志。
二、王室衰微表现:分封制瓦解;周王室势力大减;诸侯崛起,竞相争霸。
三、诸侯争霸1、原因:(1)周王室衰微,控制力减弱;(2)各诸侯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3)各诸侯国为争夺土地、人民、财产和政治上对别国的支配权。
2、口号:“尊王攘夷”3、春秋霸主: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秦穆公等4、影响:利:有利于局部的统一和民族融合。
弊:给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
5、晋楚争霸:晋文公城濮之战----退避三舍;楚庄王---一鸣惊人、问鼎中原;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第七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一、战国七雄七雄方位口诀:齐楚秦燕赵魏韩,东南西北到中来。
桂陵之战—魏(庞涓)、赵、齐(孙膑)—围魏救赵马陵之战—魏(庞涓)、齐(孙膑)—减灶计长平之战(规模最大,最激烈)—秦(白起)、赵(赵括)—纸上谈兵二、商鞅变法(重点)1、背景:(1)铁制农具和牛耕的使用进一步推广,社会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经济)(2)新型地主阶级的势力增强(政治)2、目的:富国强兵,在兼并战争中取胜。
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一课讲解
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一课讲解应由本人根据自身实际情况书写,以下仅供参考,请您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撰写。
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一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
一、教学目标
1. 掌握北京人的基本特征,了解北京人发现的意义。
2. 了解化石和考古资料在研究人类起源中的重要作用。
3. 通过观察和想象北京人一天的生活,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二、教学重点
北京人的基本特征和发现意义。
三、教学难点
化石和考古资料在研究人类起源中的重要作用。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通过讲述人类起源的奥秘和考古学的发展,引导学生了解人类起源的研究历程和北京人的发现背景。
2. 讲授新课:介绍北京人的基本特征、发现意义和化石、考古资料在研究人类起源中的作用,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想象北京人一天的生活,了解北京人的生活状况。
3. 巩固练习:通过填空题、选择题等题型,检查学生对本课内容的掌握情况,巩固所学知识。
4. 小结:总结本课所学内容,强调北京人在人类起源研究中的重要地位和化石、考古资料在研究中的作用。
五、教学反思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了解了北京人的基本特征和发现意义,了解了化石和考古资料在研究人类起源中的重要作用。
但在教学过程中,部分学生对于化石和考古资料的了解还不够深入,需要进一步拓展相关内容。
同时,教师也需要加强课堂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一课讲解
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一课是关于"人类文明的发展与交往"的讲解。
本课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人类文明的起源:讲解人类起源的地点和时间,以及人类从狩猎采集社会向农耕社会的转变。
介绍了人类定居和农业的发展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2. 文明和交往:讲解古代文明的出现对人类社会的影响,以及文明之间的交流和交往。
介绍了古代文明如何通过贸易、军事征服等方式进行交往。
3. 各大洲的古代文明:讲解世界上几个重要的古代文明,如尼罗河文明、美索不达米亚文明、古埃及文明、古印度文明、古中国文明等。
介绍了这些文明的特点和成就。
4. 文明之间的影响:讲解各个古代文明之间的相互影响和借鉴,以及其中的冲突和战争。
介绍了文明之间的交往和互动对于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作用。
通过这一课的讲解,学生可以了解人类文明的起源和发展,认识到不同文明之间的交往与影响,并培养对历史的兴趣和理解。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教案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和掌握有关元谋人、北京人的基本生活状况。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比“古猿、北京人和现代人的头部有什么区别”和想象“北京人的一天是怎样生活的”,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想象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中国是人类的发源地之一,周口店古人类遗址是著名的世界文化遗产,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珍视人类文化遗产的意识。
教学重点和难点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北京人难点:本课所讲内容距今久远,只有依据考古发掘成果进行科学推断并结合必要的、合理的想象,才能理解和掌握本课的基本内容。
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教师:同学们,这节课是大家进入初中以来的第一节历史课,对于历史,大家并不陌生,通过书籍和影视剧我们了解了许多历史知识和历史故事,下面请大家说说你知道的历史知识、历史故事、历史人物。
生试说。
教师:自从有了人,就有了人类历史。
谁能告诉大家:最早的人类产生在什么地方,又是怎么样产生的呢?请大家看“导入框”中的内容。
教师:关于人类的起源古今中外有许多美丽的神话传说,同学们知道哪些关于人类起源的神话传说呢。
谁能为大家讲述一下?学生:盘古把宇宙分成天和地两部分,但没有人类存在。
有个女神叫女娲把泥土揉到一块,捏成了一个个小人,吹口气,人就活了,后来,女娲累了,便用一根藤条从泥中一抽。
甩出许多泥点,泥点变成了一个个小人,这样就有了人类。
展示:美丽的传说。
教师:有关人类起源,无论西方的上帝造人还是中国的女娲抟土造人都是神话传说,那么人类到底是怎样诞生的呢?今天让我们带着这些疑问,一起走进《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通过这节课的学习,相信我们会找到答案的。
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二)教师引领,合作探究:展示:一、我国境内的早期人类:展示:元谋人的资料卡片发现的地点:距今时间:发现的意义:让学生阅读教材并填写完整,在学生填写完整的基础上带他们看相关的资料图片,问题:我们是如何知道这些信息的?学生:史料、文献、实物、口头传说等。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单元知识点(1-10课)第一单元史前阶段: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第一单元内容要点:一具制度:禅让制(是指原始社会末期实行的把部降联盟领袖之位传给贤德之人的制度。
)两种原始农耕文明的代表:南方的河姆渡人和北方的半坡人。
两位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炎帝和黄帝三个原始人类的代表: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
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一、我国境内早期的人类1.我国的古人类遗址:(1)地位:中国是世界上发觉古人类遗址最多国家之一(2)代表:元谋人、北京人和山顶洞人(我国远古人类遗址要紧分布在长江、黄河等大江、大河流域,这些地区土地胖沃、水源充脚,适合人类生存。
)2.元谋人(1)发觉地方:云南省元谋县;(2)日子年代:距今约170万年;(3)日子事情:能创造工具,懂用火;(4)发觉意义:元谋人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
二、北京人1.发觉地方: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上;2.日子年代:距今约70万—20万年;3.发觉:1929年,中国的少年学者裴文中发觉第一具北京人头盖骨化石。
4.体貌特征:(1)北京人的头骨,前额低平,眉骨粗大,颧骨突出,鼻骨扁平,嘴部前伸。
(2)上肢与现代人相似,下肢较上肢略长,可以直立行走,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
5.生产日子:(1)使用打制石器(使用打制石器的时代叫做旧石器时代)、木棒;(生产工具)(2)采集、狩猎;(3)会使用天然火,会保存火种。
(注:①火的功能:用火烧烤食防寒、防寒、照明、驱兽,从而改善了生存条件。
②学会用火的意义:学会用火是人类进化史上的里程碑,增强了人类习惯自然的能力。
)6.社会组织:过群居日子,原始社会。
7.地位:北京人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原始人类之一;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
8.意义:经过对北京人的研究,为人类起源的研究提供了可靠的证据。
三、山顶洞人1.发觉地方: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顶部的洞穴;2.日子年代:距今约3万年;3.体貌特征:差不多具有现代人类的特征;4.生产日子:打制石器,但已掌握钻孔技术和磨制技术(骨针);人工取火,靠采集、狩猎为生,还会捕鱼,缝制衣服。
七年级上册历史1课知识点历史是一门与人类社会、政治、文化发展相关的学科,是人类学习和总结过去经验、了解现实并为未来做准备的重要学科之一。
在七年级上册历史1课中,我们掌握了很多重要的知识点。
下面我们就一一来了解一下这些知识点。
一、文明的发展人类文明的发展是人类社会进步的标志,而文明的形成和发展则有着自己的规律。
文明的发展分为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青铜时代、铁器时代和农业文明时代五个阶段。
旧石器时代是人类文明的发端,核心是石头制品的制作和使用。
新石器时代是以白陶器、彩陶器和石雕等多种文化表现形式为主的。
青铜时代则以青铜制品的制作和使用为核心,标志着人类文化的发展迈入了新阶段。
铁器时代则是青铜文明的延续,其核心是铁器的制作和使用。
农业文明时代则是从农业的兴起到现代文明的开始,核心是人类社会从狩猎采集为主转变为以农业为主的生产方式的建立。
二、古代文明的发展在古代,世界上出现了许多伟大的文明古国。
这些国家的发展成就、文化特色和经济发展等都有其独特性。
其中,黄河流域文明和长江流域文明则是我国最有代表性的两大古代文明。
黄河流域文明又称为中国黄河流域文化,这一文化的发展是从新石器时代的仰韶文化、马家窑文化到肖文化、龙山文化再到中华文明的形成。
长江流域文化由良渚文化、江南文明到楚国文化等阶段组成。
另外,印度、埃及、希腊、罗马等国的文明也为世界文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三、世界的地理地理是宇宙的“地理学”,包括天体地理、地球地理、国土地理等。
地理向我们介绍了所有地方的位置、地形、气候和生态环境等。
我们所生活的地球被分成了七大洲,分别是亚洲、非洲、欧洲、北美洲、南美洲、大洋洲和南极洲。
这些洲囊括了我们所熟知的各个国家和民族。
此外,地球上还有四大洋,分别是大西洋、印度洋、太平洋和南极洋。
太阳系中还有其他行星和卫星等,其中比较重要的是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等。
四、古代国家的发展古代国家的发展包括政治、经济、文化、宗教等多方面的内容。
第一单元史前时期:原始社会与中华文明的起源第1课远古时期的人类活动课时任务了解元谋人、郧县人、蓝田人、北京人等古人类活动,知道我国是人类起源的重要地区。
初步认识考古发掘成果是研究人类起源的重要依据。
必背重点古人类项目元谋人郧县人蓝田人北京人山顶洞人距今年代约170万年约110万—80万年约100万—50万年约70万—20万年约3万年发现地点云南元谋湖北郧阳陕西蓝田北京周口店龙骨山上北京周口店龙骨山顶部洞穴生产生活已经能够制作和使用工具是否会制作工具是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旧石器时代使用打制石器;群居生活;已经会使用火使用打制石器;已经掌握磨光和钻孔技术;可能已经知道人工取火;过集体生活;有爱美意识(遗址)地位元谋人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知最早的古人类之一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之一相关图片“目前已知”“之一”不可丢掉结论考古发掘成果是研究人类起源的重要依据获得北京人等原始人类生产生活的第一手资料应该通过考古发掘图片解读中国旧石器时代重要人类遗迹有北京人、山顶洞人、蓝田人、元谋人等,其分布较为广泛,多集中于大河附近、平原地带,体现我国境内古人类起源的多元性特征。
教材问题解答【P6想一想】北京人的头骨,前额低平,眉骨粗大,颧骨突出,鼻骨扁平,吻部前伸,脑容量比现代人小。
【P7——8课后活动】1.名称类型生活年代脑容量制作工具用火状况北京人直立人距今约70万—20万年平均1088毫升打制石器已经会使用火山顶洞人晚期智人距今约3万年1300—1500毫升已经掌握磨光和钻孔技术可能知道人工取火2.理由:(1)砍砸器:是旧石器时代的一种形体较大、形状不固定的工具,器身厚重,有钝厚曲折的刃口,可起到砍劈、锤砸和挖掘等多种作用,因而可以用于砍树、做木棒、挖植物块根、砸坚果等工作。
(2)刮削器:是从中国旧石器时代早期至新石器时代的工具,在中国南、北广大区域,呈现出一种广布性。
(3)尖状器:是由石片或石块沿着两边或一边加工的具有尖刃的工具。
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一课是关于人类社会的起源和发展的。
在这一课中,我们学习了人类的起源、人类社会的形成和发展以及原始社会的特点。
首先,我们了解到人类起源于非洲大陆。
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人类逐渐从猿类演化而来。
人类与其他动物最大的区别在于人类具有高度发达的大脑和灵活的双手,这使得人类能够制造工具、使用火源并发展出语言。
其次,我们学习了人类社会的形成和发展。
在原始社会中,人们过着集体生活,以狩猎和采集为主要生活方式。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们开始种植农作物和驯养动物,逐渐形成了农耕文明。
最后,我们了解了原始社会的一些特点。
在原始社会中,人们没有私有财产观念,所有物品都是共享的。
此外,原始社会也没有国家和政府,人们通过部落会议来解决问题。
总之,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一课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全面而深入的了解人类社会起源和发展的机会。
通过对这一课程的学习,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并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七年级历史上册1课知识点七年级历史上册1课主要讲述了“人类文明的起源”这一主题。
在这一课中,我们学习了许多重要的历史知识点,本文将重点归纳总结这些知识点,以帮助同学们更好地掌握这一课内容。
一、早期人类的生活方式在人类文明起源的早期,人类主要以狩猎、采集为生。
人们居住在自然环境中,以自然界提供的食物为生,生活比较原始简单。
在这一时期,人类还没有出现定居、农业等特征,人们的生活方式基本上是游牧式的。
二、人类文明的进步逐渐放缓随着时间的推移,人类开始慢慢进步。
人类逐渐学会了种植作物、养殖家畜,开始出现了定居、聚落等现象。
在这一时期,人类的文明进步逐渐放缓,人们的生活水平较为平稳。
三、古埃及文明古埃及文明是世界上重要的文明之一,也是我们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
古埃及文明起源于尼罗河流域地区,在约公元前3100年左右形成并繁荣发展。
在古埃及文明中,人们发明了纸张、水钟、万年历等众多的科技和文化成果,对世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
四、古希腊文明古希腊文明也是世界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在古希腊文明中,人们创造了许多重要的艺术品、文学作品和哲学观念,对世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古希腊文明之所以能够发展到如此辉煌的地步,离不开古希腊这个国家独特的政治制度、教育制度和宗教信仰等。
五、总结通过学习七年级历史上册1课,我们了解了人类文明的起源和发展过程,以及古埃及文明和古希腊文明的主要特点和贡献。
这些知识点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和理解人类文明历史,进而使我们更好地珍惜现在的生活和文明成果。
初一上册历史第一课的,重点知识初一上册历史第一课的重点知识主要围绕中国古代社会和文明发展展开,涉及到夏、商、周三代的建立与演变,以及古代社会的基本制度、文化和经济状况等方面。
下面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详细介绍这些重点知识。
一、夏、商、周三代的建立与演变1.夏朝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有文字记载的王朝,建立于公元前2070年左右,是中国古代社会的一个重要阶段。
夏朝的建立标志着中原地区政治权力的初步集中,奠定了中国封建王朝的基础。
夏朝的建立者是禹帝,他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圣王,曾率领人民治水、开垦土地,为夏朝的建立做出了巨大贡献。
2.商朝商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王朝,建立于公元前1600年左右,是中国古代社会的中期阶段。
商朝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就,成为中国古代社会的繁荣时期。
商朝王室的建立标志着封建制度的确立,统一了中原地区的政治势力,为后来的周朝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3.周朝周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封建王朝,建立于公元前1046年左右,是中国古代社会的后期阶段。
周朝的建立标志着中国封建社会的完全确立,成为中国古代社会政治制度的典范。
周朝的建立者是周武王,他在西周时期统一了中原地区,打败了商朝,开创了新的历史时期。
二、古代社会的基本制度与变化1.封建制度封建制度是中国古代社会的政治制度之一,是从周朝时期开始逐渐形成并得到发展的。
封建制度的基本特点是国家政权由中央王朝与地方诸侯共同组成,形成上下级关系,实行分封制度,实现中央集权。
封建制度为中国古代社会的长期和稳定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成为中国古代社会政治生活的主要载体。
2.礼乐制度礼乐制度是中国古代社会的文化制度之一,是从夏、商、周三代开始逐渐形成并得到发展的。
礼制是中国古代社会的一种传统文化,通过规范人们的行为、言语、礼节等方面来维护社会秩序,促进社会的稳定与发展。
音乐则是中国古代社会的一种艺术形式,可以传达思想、感情、文化等方面的信息,成为中国古代社会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人教版初中历史全册知识点总结七年级(上册)★第一课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一、我国最早的人类1.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的人类是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
2.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是会不会制造工具。
二、北京人北京人距今约70-20万年,保留猿的特征,但手脚分工明显,能制造和使用工具,使用打制石器。
★第三课华夏之祖一、华夏之祖——黄帝和炎帝,人文初祖——黄帝二、尧舜禹的“禅让”1.夏朝的建立,标志着奴隶制度开始了。
我国奴隶社会开始于公元前21世纪。
2.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
夏朝的建立,标志着我国早期国家的建立。
★第四课夏、商、西周的兴亡一、夏朝的兴衰1.禹死后,把王位传给他的儿子启,使世袭制度代替禅让制,“家天下”取代了“公天下”。
2.约公元前1600年,汤战胜桀,夏灭商建。
公元前1046年,商、周在牧野大战。
商灭,武王建立周朝,定都镐,又称镐京,历史上叫西周。
二、西周的分封制1.目的:为了巩固统治,西周实行分封制。
2.内容:周天子把土地和平民、奴隶,分给亲属、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
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向天子交纳贡品,平时镇守疆土,战时带兵随从天子作战。
3.作用:开发了边远地区,加强了统治,使西周成为一个强盛的国家。
★第五课灿烂的青铜文明1.在原始社会末期,我国已经出现了青铜器。
商朝是我国青铜文化的灿烂时期。
著名的青铜器有司母戊鼎(造型雄伟)和四羊方尊(造型精美)。
2.与商周同期,我国西南地区的成都平原,也盛行一种独特的青铜文化,这就是举世闻名的“三星堆”文化。
那里出土的青铜面具、大型青铜立人像、青铜神树等,引起中外人士的瞩目。
★第六课春秋战国的纷争一、春秋争霸1.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邑,史称“东周”。
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
2.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积极改革内政,发展生产;同时改革军制,组建强大的军队,以“尊王攘夷”为号令,逐步成为春秋第一霸主。
3.公元前7 世纪后期,晋楚双方城濮大战后晋文公成为中原霸主。
第一课中国早期人类代表——北京人一、教材分析本课课程标准表述为“知道北京人的特质,了解北京人发现的意义,知道化石是研究人类起源的主要证据。
”本课为教材第一单元第一课,叙述了我国境内早期人类的相关史实,详细介绍了其中的代表北京人的体态特征、生产生活情况及其发现的历史影响,展现我国历史的丰富内涵,博大精深,作为中学历史学科的学习、中国古代史的学习的开头。
本课主要知识点包括课文中的“元谋人”、“北京人”和知识拓展中的“山顶洞人”。
然而其中重点在北京人的特征及其历史意义上。
课堂时间有限,考虑到学生的知识和能力上的基础情况,教学内容的取舍上可能难以面面俱到,而是更需要突出重点。
本课重点突出的基础上蕴含着史料实证的学科精神、时空观念的塑造等,另外本课内容还蕴含文化遗产的价值、对我国源远流长的历史的民族自豪感等情感,是对历史价值观的培育。
二、学情分析教学对象是初一的学生,而本课是他们人生中第一节历史课,该学段学生具有较高的学习热情,乐于参与各类教学活动,愿意分享和表达自身观点。
历史素养、历史学科知识与历史学习方法都处于初步阶段,还不具备完善的历史价值观,这就要求教师充分展示学科魅力,引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从第一节课就投入规范主动的历史学习中。
三、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学生知道元谋人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经确认的最早古人类2、学生了解北京人的发现,知道并掌握北京人的特征、北京人发现的意义3、知道化石是研究人类起源的主要证据(二)教学过程与方法学会从图片中提取有效历史信息的方法,思考“化石如何形成”、“对研究早期人类的作用”,培养查阅历史资料、分析历史问题、阅读识图和语言表达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到中国是人类发源地之一,增强民族自豪感。
了解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是著名世界文化遗产,激发历史兴趣,培养珍视人类文化遗产的意识。
四、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北京人的特征(外形特征、使用工具、社会组织、火的使用)难点:本课内容距今久远,需将科学考古发现与图文想象才能较好的理解本课五、教学策略讲述法、讨论法。
七年级历史知识点归纳第一课同学们,咱们七年级历史的第一课那可是相当有趣呢!就像是打开了一扇通往古老世界的大门。
一、我国境内的早期人类。
1. 元谋人。
- 这可是咱们中国境内目前已知的最早的人类哦。
他们住在云南元谋县这个地方。
想象一下,那时候的元谋人,穿着简单的树叶或者兽皮(当然这是我们想象的啦),在那片土地上开始了人类的早期生活。
他们生活的时间大概是距今约170万年。
这时间可太久远了,久到我们都难以想象那时候的世界是什么样子的呢。
而且元谋人已经能够制造工具了,这可是很厉害的,这说明他们已经开始用自己的智慧去适应环境啦。
2. 北京人。
- 北京人住在北京西南周口店的龙骨山山洞里。
他们生活的时间是距今约70 - 20万年。
北京人可就比元谋人离我们稍微“近”一点啦,但还是很久远的哦。
北京人的模样有点像猿猴,但是又有一些现代人的特征,就像是处在从猿到人的过渡阶段。
他们也会制造和使用工具,而且这些工具比元谋人的可能更先进一点呢。
比如说他们会用打制石器,像砍砸器、刮削器之类的。
- 北京人还有一个很特别的地方,就是他们已经会使用天然火了。
这火可太重要了,有了火,他们就可以取暖,在寒冷的夜晚不再瑟瑟发抖。
还能用来烧烤食物,以前他们可能只能吃生肉,又腥又难吃,有了火之后,肉烤得香喷喷的,吃起来可美了。
而且火还可以用来驱赶野兽,那些凶猛的野兽看到火就不敢靠近了。
3. 山顶洞人。
- 山顶洞人也是住在北京周口店龙骨山顶部的洞穴里。
他们生活的年代是距今约3万年。
山顶洞人比北京人可就更“进化”一些了。
他们的模样和现代人基本相同啦。
他们使用的工具也是打制石器,不过比北京人的更精致一些,还会钻孔技术呢。
比如说他们能把兽骨做成漂亮的装饰品,这说明他们已经有了审美的观念。
山顶洞人也会人工取火了,这可比北京人只会用天然火又进步了一大截。
他们还按照血缘关系组成了氏族,大家一起生活,互相照顾,就像一个大家庭一样。
二、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
那人和动物最根本的区别是什么呢?就是会不会制造工具啦。
七年级历史第1课知识点
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七年级的学生将学习到很多关于世界历
史的知识。
第一课涵盖了许多不同的主题和概念。
本文将介绍七
年级历史第一课的知识点,包括古人类的起源、早期文化和文明,以及这些发展对世界历史的影响。
一、古人类的起源
在七年级历史第一课的学习中,学生将了解古人类的起源和演化。
食人族和早期人类社会的生活方式也会被讨论和探讨。
学生
将了解早期人类是如何靠狩猎和采集生存的,以及他们在保护自
己和家庭方面采取了什么措施。
二、早期文化和文明
早期文化和文明的发展在历史中是一个巨大的转折点。
学生将
学习许多早期文明,包括古埃及文明、古代希腊和罗马帝国等。
在这些早期文明中,学生将看到更高级和先进的技术、政治、经
济和军事工具的出现,并了解到社会阶层、家庭和职业制度的发展。
三、文化和文明对世界历史的影响
学生将学习早期文明的对世界历史产生的影响。
他们将了解到
古希腊民主、古罗马的法律、基督教、伊斯兰教和佛教等重要的
文化和宗教对世界历史的发展产生的影响。
此外,学生还将学习到古代东方文明,如古印度文明、中国丝
绸之路和中国明朝的发展,以及他们的对中世纪欧洲带来的影响。
学生将探索这一时期文化和商业交流之间的互动,了解对世界经
济和文化的贡献。
总结
以上是七年级历史第一课知识点的简要介绍。
通过学习这些知
识点,学生将掌握历史中的重要时期和事件,并了解到重要人物、趋势和发展。
这将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世界历史并使他们更有
文化素养,更好地理解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