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地理下册知识点归纳: 北京
- 格式:doc
- 大小:27.00 KB
- 文档页数:4
地理笔记(重点:北京的区位优势和悠久历史、难点:北京的城市功能、城市发展)一、政治文化中心1、地理位置40度北纬东经116度2)海陆位置位于华北平原西北部,东南面向渤海。
3)相对位置(临省)河北省、天津市2、自然环境2.1地形1、以平原和山地为主,地势特点是由西北向东南倾斜。
2、气候: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2.3、北京区位优势:1北京的区位优势大致位于40度北纬-----中纬度暖温带------温带季风气候------冷热、干湿适中的气候优势地处内陆,但距海不远。
2战略位置的优越性西面和北面背靠群山东南是倾斜的平原渤海是中国的内海临近有辽东和山东半岛。
战争年代易守难攻、和平年代宜经济建设3交通区位优势1、从西北处居庸关,可以进入内蒙古高原。
2、向西可联系能源丰富的黄土高原。
3、向东出山海关可进入东北地区。
4、向南可进入物产丰富的华北平原。
3、北京城市职能职能1、政治中心2、文化中心3、国际交流中心二、历史悠久的古城1、周口店北京猿人遗址(约70万年前)2、燕苏都城(3000多年前)3、秦汉隋唐宋时期一直是北方重镇。
辽南金金中部元大都明北平明北京(800年建都史)4、明清故宫、八达岭长城、颐和园、明十三陵三、现代化大都市1、城市建设成就经济建设,北京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在城市中心区域外围形成了一批卫星城,形成了一批重点功能区。
交通建设市区形成环形和放射状的快速道路网。
北京还是全国最大的铁路交通枢纽和国际航空港。
2、建设目标十分重视历史文化建筑的保护和环境质量的改善。
正朝着国家首都、世界城市、文化名城、宜居城市的目标迈进。
3、交通建设市区形成了环形和放射状快速道路网。
北京还是全国最大的铁路交通枢纽和国际航空港。
长江三角洲重点:长江三角洲的位置、范围和自然环境难点:长江三角洲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和发展一、地理位置范围:主要包括上海市、江苏省南部和浙江省北部地区。
位置:位于长江下游地区,濒临黄海和东海,地处江海交汇之地。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期中复习专题05 祖国的首都——北京知识梳理【图】P33图6.42北京的地形,要求熟悉,知道河北省,天津市,渤海位置1.地理位置:位于华北平原的西北角,西面和北面背靠群山。
2.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
3.城市职能:北京是全国的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
4.历史悠久的古城:(1)北京旧城:格局形成于元、明两代,方方正正,布局均衡对称,成“凸”字形轮廓,堪称我国历代都城规划和建设的代表作。
(2)旅游名胜:长城、明清故宫、周口店北京猿人遗址、颐和园、天坛等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另外还有四合院、胡同、牌楼等。
5.现代化的大都市: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在大城市中心外形成了一批卫星城。
(1)重点功能区:中央商务区、中关村科技园区、金融街、王府井商业街。
(2)现代化交通网:北京已经形成了航空、公路、铁路四通八达的现代化立体交通网络;市区形成了环形加放射状的快速道路网,是全国最大的铁路交通枢纽和国际航空港。
(3)建设目标:“国家首都、世界城市、文化名城、宜居城市”。
同步练习一.选择题(共10小题)1.北京故宫是著名的世界文化遗产,下列做法正确的是()A.在附近修建高大建筑以便观其全貌B.不加限制地增加游览人数以增加收入C.故宫内部修建宾馆歌厅以供游客娱乐D.将附近的工厂全部迁出,以防污染破坏2.下课后,几个同学谈论首都北京,其中发言有误的是()A.小兰说:“北京的经纬度大致是40°N,116°E。
”B.小明说:“北京的气候类型是温带季风气候。
”C.小燕说:“北京濒临渤海,海上交通便利。
”D.小峰说:“北京是我国的政治、文化中心。
”3.下列关于首都北京的叙述,正确的是()A.位于华北平原北部,北依太行山,西邻燕山B.地势特点是西北高,东南低C.我国政治、经济中心和最大的交通枢纽D.地处温带大陆性气候区4.北京中关村发展的最有利条件是()A.交通便利B.国家支持C.人才多D.历史悠久5.2022年,第24届冬奥会在北京举行,北京成为世界唯一一个同时举办过夏季奥运会和冬季奥运会的城市。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知识点归纳汇总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一、地理差异显著1、自然地理差异(1)气温差异:自南往北,纬度逐渐升高,气温逐渐降低。
(2)降水差异: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距海越来越远,降水越来越少。
(3)地势差异:自西向东,地势呈阶梯状分布,逐级下降。
2、人文地理差异(1)农业生产方式的差异:西牧东耕、南稻北麦。
(2)人口、城市、交通线的差异:东密西疏。
(3)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东部高,西部低。
(4)饮食习俗的地区差异:苏州人、无锡人、上海人喜欢吃甜,山东、河北以及东北三省的居民口味偏咸,湖南、湖北、江西、贵州、四川、重庆等地的居民多喜辣,山西人口味偏酸,以能吃醋闻名。
饮食口味差异形成的原因:与当地气候、水质等自然条件有一定关系。
3、划分地理差异的界限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①我国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分界线;②大致相当于我国冬季1月0℃等温线;③是我国年降水量800毫米等降水量线大致通过的地方;④是我国半湿润地区和湿润地区的分界线;⑤是我国暖温带和亚热带的分界线;(6)亚热带季风气候与温带季风气候分界线。
(7)常绿阔叶林与落叶阔叶林的分界线(8)水田与旱地的分界线二、四大地理区域1、不同类型的地理区域:自然区、经济区、文化区等。
2、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⑴划分依据:各地的地理位置、自然和人文地理特点的不同。
⑵四大地理区域:北方地区、南方地区、青藏地区、西北地区。
⑶四大地理区域的分界线: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分界线是秦岭——淮河一线,主导因素是气温和降水。
北方地区与西北地区分界线是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主导因素是降水。
青藏地区和其他三大地区分界线是地势一、二级阶梯分界线,即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脉。
主导因素是地形地势三、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1、北方与南方的自然差异1、气候类型:北方地区地跨我国的中温带和暖温带,大部分地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
2、气候特征:北方地区冬季寒冷,最冷月平均气温在0摄氏度以下,夏季炎热,最热月平均气温在20摄氏度以上。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第六章北方地区知识点汇总第六章北方地区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一、地理位置我国北方地区大体位于大兴安岭、青藏高原以东,内蒙古高原以南,秦岭—淮河以北,东临渤海和黄海。
二、地形特征北方地区的地形以平原和高原为主,东部有面积广阔的东北平原和华北平原,西部有沟壑纵横的黄土高原。
三、气候1、气候类型:北方地区地跨我国的中温带和暖温带,大部分地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
2、气候特征:北方地区冬季寒冷,最冷月平均气温在0摄氏度以下,夏季炎热,最热月平均气温在20摄氏度以上。
大部分地区的年平均降水量为400~800毫米,属于半湿润区。
降水季节分配不均,主要集中于夏季。
四、黑土地和黄土地1、东北平原在冷湿的环境下,发育了肥沃的黑色土壤,人们常把东北平原称为“黑土地”。
2、黄土高原被深厚的黄土所覆盖,黄河、海河从黄土高原携带大量泥沙在下游地区堆积,形成了广阔的华北平原。
黄土高原、华北平原又常被称为“黄土地”3、“黑土地”与“黄土地的自然差异”五、重要的旱作农业区(一)自然条件1、北方地区平原广阔,土壤肥沃,耕地集中连片。
2、北方地区降水偏少,耕地多为旱地。
(二)主要作物1、北方地区的粮食作物:主要种植小麦、玉米、谷子等。
2、北方地区的经济作物:甜菜、棉花、大豆等。
(三)自然灾害灾害及成因:华北平原和黄土高原降水较少,且集中于夏季,灌溉水源不足,春旱严重。
1、解决措施:采取南水北调等跨流域调水措施,发展节水农业。
第二节“白山黑水”——东北三省一、位置、气候、地形1.称谓:“白山黑水”,“林海雪原”,“北大仓”2.东北三省包括:A黑龙江省,B吉林省和C辽宁省3.人们常用“山环水绕,沃野千里”来形容东北三省山河大势。
4山环:由D大兴安岭E长白山F小兴安岭如马蹄形分布着K东北平原,5.水绕:1黑龙江2.乌苏里江与俄罗斯为临,3.图门江4.鸭绿江与朝鲜为临,5辽河,河流6松花江注入黑龙江6.东北三省气候冷湿,由于纬度较高,又紧邻着冬季风源地,大部分地区冬季漫长严寒,夏季短促温暖。
八年级下册地理知识点整理:《祖国的首都-北京》有关八年级下册地理知识点整理:《祖国的首都-北京》知识点是知识、理论、道理、思想等的相对独立的最小单元。
尽快地掌握科学知识,能迅速提高学习能力,下面有店铺整理的八年级下册地理知识点整理:《祖国的首都-北京》,希望给您带来启发!八年级下册地理知识点整理:《祖国的首都-北京》1.基本概况:(1)地理位置:经纬度位置一北纬40度,东经116度。
海陆位置一华北平原的西北角,西靠面和北面背靠群山。
距离最近的海洋是渤海。
属温带季风气候。
位于半温润区,暖温带。
(2)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
地形:以山地和平原为主。
(3)城市职能:北京是全国的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图书馆、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国际交往中心(外国大使馆、国际组织机构、世界著名跨国公司。
)交通中心(京沪,京广等铁路线,国际机场),。
2.历史悠久的古城:(故宫、四合院是古城北京的符号)旅游名胜:长城、明清故宫、周口店北京猿人遗址、颐和园、天坛、明十三陵等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另外还有四合院、胡同、牌楼等。
3.现代化的大都市:(鸟巢、水立方是现代北京的符号)(1)重点功能区:中央商务区(CBD)、中关村、金融街、王府井商业街。
(2)现代化交通网:形成了航空、公路、铁路四通八达的现代化立体交通网络;市区形成了环形加放射状的快速道路网,是全国最大的铁路交通枢纽和国际航空港。
(3)建设目标:“国家首都、世界城市、文化名城、宜居城市”。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北京把以首钢为首的非首都功能的很多工商业企业迁出,建成主题公园或是文化创意产业园;在城市中心建造一批开放式的街心公园4、北京成为古都的自然条件和城市布局特点:(1)北京向东出山海关是东北平原。
从西北出居庸关可进入内蒙古高原,向西是黄土高原,向西南可进入华北平原。
是京杭运河的起点。
(2)北京古城的变迁一直是逐水源而变化的。
8.1 北京市的城市特征与建设成就知识点1、自然地理北京位于太行山、燕山和华北平原的结合部,面向渤海,大致位于北纬40度、东经116度,属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少雨。
根据河流流向判断:地势西北高、东南低。
2、人文地理北京是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交通、科研、教育中心,也是全国对外交往中心。
、周口店古人类遗址、故宫、天坛、颐和园、十三陵、明代长城被列入世界人类遗产清单。
3、环境问题一是自然环境问题:浮尘、扬尘、沙尘暴和水资源缺乏;二是人文环境问题:人口急增,交通拥挤,空气污染等。
解决途径:治理内蒙古自治区的沙漠,城市道路改扩建等。
第二节台湾省的地理环境与经济发展1、自然环境台湾岛是我国面积最大的岛屿,位于我国的东南海域,北临东海,东临太平洋,南临南海,西隔台湾海峡与福建省相望。
台湾省由台湾岛以及附近的澎湖列岛、钓鱼岛等许多小岛组成。
北回归线穿过台湾中南部,兼跨热带和亚热带。
大部分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南部沿海地区属于热带季风气候。
每年6-10月常受到台风袭击。
台湾的地形以山地和平原为主(平原占1/3,山地占2/3),平原主要分布在西部沿海,盛产稻米、甘蔗、茶叶和热带、亚热带水果。
山脉分布在中部和东部,森林面积广阔,盛产樟、红桧、扁柏。
樟脑产量居世界首位。
浊水溪是最长的河流,日月潭是最大的湖。
2、人文地理:台湾居民以汉族为主,占总人口的97%,约80%的人口祖籍为福建省,台湾主要的少数民族是高山族。
风景名胜有:我国东部最高峰——玉山,阿里山中的日月潭。
台南市的赤嵌楼台湾重点发展出口加工工业,形成“进口—加工—出口”型经济,对国际市场的依赖程度相当大。
台湾主要的城市:省会——台北市(最大的城市)高雄最大的港口城市台南市第三节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地理概况与区域开发1、自然环境:新疆位于中国西北边陲,与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等8个国家接壤,是中国西部大开发的重点区域。
地形以山地和盆地为主,构成“三山夹两盆”的地形大势,属于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多内流河内流湖,塔里木河是中国最长的内流河。
八年级地理下册《北方地区》复习知识点一、自然特征与农业1.位置:南方地区位于秦岭—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东,东面和南面分别濒临东海和南海。
2.地形:南方地区地形复杂多样,东西差异明显,西部以高原和盆地为主;东部有交错分布的平原、低山和丘陵,沿江有面积较大的平原和三角洲。
3.气候:南方地区纬度较低,最热月平均气温为28℃~30℃,最冷月平均气温在0℃以上。
受季风影响,南方地区降水丰富,年平均降水量在800毫米以上,属于湿润的亚热带、热带季风气候。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暖湿润是本区气候的主要特征。
二、“白山黑水”东北三省1、我们常用“白山黑水”“林海雪原”“北大仓”来形容东北三省。
2、东北三省积雪期长,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地是我国最大的天然林区。
3、东北三省包括黑龙江省、吉林省和辽宁省,位于我国的东北部。
4、东北三省地形以山地和平原为主。
东部为长白山地,鸭绿江和图们江是中朝两国的界河。
北部为小兴安岭,西倚大兴安岭。
北部黑龙江是中俄两国的界河。
中间位东北平原。
5、东北三省气候冷湿。
冬季漫长严寒,夏季短促温暖。
大兴安岭北部地区长冬无夏,只有南部的辽东半岛冬季较短。
东北三省降水集中在夏季,冬季降雪较多。
三、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自然原因:1、土壤:黄土土质疏松,多孔隙,易溶于水2、植被:地表裸露,缺乏植被保护3、降水:夏季降水集中,且多暴雨人文原因:1、人多地少,开发历史悠久,长期的过垦过牧导致生态环境恶化。
2、修路、采矿等活动破坏地表。
3、毁林开荒、陡坡开荒,破坏了地表植被。
四、祖国的首都北京1、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中心广场:天安门广场,位于北京的市中心。
2、地理位置北京大致位于40N、116E,华北平原西北角,西面和北面背靠群山,面向渤海。
北京向东出山海关进入东北地区,从西北出居庸关进入内蒙古高原,向西可进入能源基地黄土高原,向南可进入华北平原。
3、自然环境地形:东部、南部为华北平原,西部、北部为山地;地势西北高东南低。
第六章北方地区
第四节祖国的首都——北京
【考点一】政治文化中心
(一)地理位置
1、经纬度位置:40°N,116°E
2、位于华北平原的西北角,西面(太行山)和北面(燕山)背靠群山。
东临天津市,其他三面与河北省相邻。
3、交通位置:京杭运河起点,向南——进入华北平原,向东——可到渤海,出山海关到东
北平原,向西北——出居庸关到内蒙古高原,向西进入黄土高原
(二)自然环境
1、地形:以平原为主。
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
2、河流:受地势影响,河流自西北向东南注入渤海。
3、气候:属于温带季风气候。
暖温带(温度带),半湿润区(干湿区)
(三)城市职能:
全国政治中心、全国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
(四)雄安新区选址条件:
1、离北京市、天津市近,交通便利
2、靠近水源地(华北最大的淡水湖泊--白洋淀)
3、发展空间大
【考点二】历史悠久的古城
1、《世界遗产名录》的名胜古迹:长城、明清故宫、周口店北京猿人遗址、颐和园、
天坛、明十三陵等。
北京城中体现历史文化传统的四合院、胡同、牌楼等也令人流连忘返。
2.现代化大都市
北京城市建设的成就:
①重点功能区建设,如中央商务区、中关村科技园区、金融街、王府井商业街等。
②形成了现代化立体交通网络,市区形成了环形加放射状的快速道路网,北京还是
全国最大的铁路交通枢纽和国际航空港。
③注重历史文化建筑的保护和环境质量的改善。
八年级地理下册《首都北京》知识点复习知识点一、政治文化中心1、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中心广场:天安门广场,位于北京的市中心。
2、地理位置北京大致位于40N、116E,华北平原西北角,西面和北面背靠群山,面向渤海。
北京向东出山海关进入东北地区,从西北出居庸关进入内蒙古高原,向西可进入能源基地黄土高原,向南可进入华北平原。
3、自然环境地形:东部、南部为华北平原,西部、北部为山地;地势西北高东南低。
气候: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半湿润区、第三级阶梯、季风区。
4、北京城市职能:全国政治、文化和国际交往中心。
政治中心:首都、人民大会堂、中南海文化中心:全国高等学校最集中地区,各类体育馆、博物馆、文艺团体。
国际交往中心:外国大使馆,国际组织代表机构,海外企业代表机构。
二、历史悠久的古城1、发展历史:远古时代---周朝称蓟-----金--元----明---清各代建都。
2、旧城格局:“凸”字轴线形。
3、世界遗产名录:长城、明清故宫、周口店北京猿人遗址、颐和园、天坛、明十三陵4、北京故宫又名紫禁城,是明、清两朝的皇宫,是世界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宫殿建筑群。
5、颐和园是我国现存最完整的、规模最大的皇家园林。
6、前门大街是老北京最繁华的商业街。
7、南锣鼓巷是我国唯一完整保存着元大都里坊,是最富有老北京风情的街巷。
三、现代化的大都市1、城市空间:以旧城为中心向四周扩展,兴建新区和卫星城。
2、城市交通:由环路和放射路组成的快速路系统。
3、中央商务区是首都北京最富有活力和最具有现代化气息的地区。
4、中关村科技园区是我国第一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5、北京是全国最大的铁路交通枢纽和国际航空港。
6、北京城市建设,重视历史文化建筑的保护和环境质量的改善。
7、北京既有现代风貌,又有传统文化特色。
8、北京朝着“国家首都、世界城市、文化名城、宜居城市”的目标迈进。
课后习题1.为迎接奥运会,北京市政府大力推广学习英语的活动,其原因是A.英语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B.英语是世界上使用最广泛的语言c.英语是联合国规定的唯一工作语言D.英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达国家答案:B2.下列不属于北京的名胜古迹是A.颐和园B.故宫c.天坛D.秦始皇陵答案:D秦始皇陵位于陕西西安3.北京民居建筑的代表是A.高架屋B.四合院c.竹楼D.蒙古包答案:B四合院建筑,是我国古老、传统的文化象征,“四”代表东西南北四面,“合”是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口字形,这就是四合院的基本特征。
初二地理下册知识点归纳:北京
初二地理下册知识点归纳:北京
前言:为了方便同学们复习,提高同学们的复习效率,下面由小编收集整理的初二地理下册知识点归纳:北京,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同学们能有所帮助。
1、政治文化中心
北京的地理位置
纬度位置:大致位于40°N,116°E
海陆位置:位于华北平原边缘,地势西部和北部高,东部和南部低,西、北、东北三面环山,东南缓缓的平原倾斜向渤海。
相对位置:东面是延伸向渤海的平原,向东出山海关可进入东北地区;西面是黄土高原能源基地和广袤的大西北;从西北出居庸关,可进入内蒙古高原;南面是物产丰富的黄淮海平原;北面是内蒙古高原。
自然环境:北京位于暖温带,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且冬夏长,春秋短。
城市职能:北京是全国的政治中心、文化中心,也是国际交往中心。
北京是中国的政治中心,中国的最高权力机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中国的最高行政机关──国务院以及党中央等在北京;北京是我国的文化中心。
北京有北大、清华、人大、中科院等数百所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还有众多的体育
场馆,各类博物馆,众多国家级文艺团体等;北京是中国重要的国际交往中心。
北京有许多外国大使馆、国际组织代表机构,海外企业代表机构,外国新闻驻京记者站等国际交往机构,各种国际会议也在此频繁召开。
北京位置的优越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纬度位置优越,地处中纬度暖温带,半湿润地区,有适合城市发展的冷热、干湿都适中的气候优势。
海陆位置优越,虽居内陆,但距海较近,交通发达。
战略位置优越,战争年代,三面环山,易守难攻,和平年代,东南平坦,适于经济发展,城市建设。
经济区位优越,西有黄土高原,北有内蒙古牧区,南有华北平原,能源、原材料、食物供应充盈。
正是由于北京的地理位置优越,所以北京自古就是我国的战略重镇,金、元、明、清先后在此建都,新中国成立后,又一次定都北京。
2、历史悠久的古城
北京悠久的历史:北京是我国历史文化名城和古都之一,金、元、明、清和民国初年均在此定都。
明称北京,1930年称为北平,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定都于此,改称北京。
北京旧城格局:城内建筑排列成棋盘状,皇宫居于城市的中心,通过中心有一条南北延伸并使城市左右对称的中轴
北京名胜古迹无数:北京独特的历史文化,八达岭长城、明清故宫(世界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宫殿建筑群)、周口店北京猿人遗址、颐和园、天坛等已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还有城楼、胡同、坛庙、王府等名胜古迹无数。
3、建设现代化大都市
旧城格局:“凸”字中轴线对称的“棋盘状”格局。
今日北京的格局:北京老城区的格局基本沿袭了明朝北京城的布局。
由于其“中轴对称,平缓开阔,轮廊丰富,节律有序”的特点,集中体现了中国传统的规划建设精华。
现代化大都市:第一、保护性建设,保持旧城基本格局。
第二、现代化建设,北京周围密布着卫星城和新区。
北京有四通八达的交通运输网,铁路、公路、航空系统完善,使北京的规模不断扩大,且使北京内外的联系和沟通非常方便快捷,这是大都市典型的象征。
现代都市建设中,北京所做的工作: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规划和建设包括中央商务区、国际传媒大道等在内的重点功能区,以及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和高速公路;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提高城市管理效率和服务质量,建设人与环境和谐共处的城市环境。
结语: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初二地理下册知识点归纳:北京,看完后如果还意犹未尽,请关注查字典地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