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脓性脑膜炎 PPT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2.53 MB
- 文档页数:36
化脓性脑膜炎PPT课件•化脓性脑膜炎概述•病原学及实验室检查•临床治疗原则与方案选择•康复期管理与生活调整建议•预防措施与健康教育推广•总结回顾与展望未来进展方向化脓性脑膜炎概述01定义与发病机制定义化脓性脑膜炎是由化脓性细菌感染所致的脑脊膜炎症,是中枢神经系统常见的化脓性感染。
发病机制致病菌经血液循环侵入脑膜引起炎症,也可由邻近器官感染蔓延而来。
化脓性脑膜炎发病率较高,且病情凶险,死亡率高。
发病率与死亡率年龄与性别分布地域与季节分布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以婴幼儿、儿童和老年人多见,男性发病率略高于女性。
世界各地均有发病,无明显地域性,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但以冬春季多见。
030201流行病学特点急性起病脑膜刺激征意识障碍分型临床表现及分型01020304多呈暴发性或急性起病,表现为高热、寒战、头痛、呕吐等症状。
颈项强直、Kernig 征和Brudzinski 征等脑膜刺激征阳性。
严重者可出现意识障碍,如谵妄、昏迷等。
根据临床表现和脑脊液改变可分为普通型、暴发型、轻型和迁延型。
诊断标准与鉴别诊断诊断标准根据临床表现、脑脊液检查和细菌学检查等综合分析进行诊断。
细菌学检查涂片检查可见革兰阳性或阴性球菌,细菌培养可检出致病菌。
脑脊液检查压力增高,外观浑浊或呈脓性,白细胞计数增多,以中性粒细胞为主,蛋白质显著增高,糖含量常低于2.2mmol/L,氯化物降低。
鉴别诊断需与结核性脑膜炎、病毒性脑膜炎、隐球菌性脑膜炎等疾病进行鉴别诊断。
病原学及实验室检查02革兰氏阴性菌,寄居于人体鼻咽部,可引起化脓性脑膜炎、脑膜炎球菌血症等。
脑膜炎双球菌革兰氏阳性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界,可引起大叶性肺炎、脑膜炎等。
肺炎链球菌革兰氏阴性菌,寄居于人体呼吸道,可引起原发性化脓性感染和呼吸道继发感染,如脑膜炎、中耳炎等。
流感嗜血杆菌常见病原菌种类及特点实验室检查方法血象检查白细胞计数明显增高,中性粒细胞比例增加。
脑脊液检查压力增高,外观浑浊或呈脓性,白细胞计数明显增高,以中性粒细胞为主,蛋白含量显著增高,糖含量常低下。
课件contents •病例介绍•化脓性脑膜炎概述•病例分析•并发症防范与处理•患者教育与心理支持•总结与反思目录01病例介绍患者基本信息籍贯:XX 省XX 市姓名:XXX性别:男职业:无年龄:3岁入院时间:XXXX年XX月XX日主诉与现病史主诉发热、头痛、呕吐、颈项强直现病史患者于入院前一周出现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后逐渐出现高热、头痛、呕吐等症状,曾在当地诊所就诊,给予抗感染治疗无效,症状逐渐加重,遂来我院就诊。
体格检查与辅助检查结果体格检查体温39.5℃,脉搏120次/分,呼吸25次/分,血压120/80mmHg。
神志清楚,精神萎靡,颈项强直,克氏征阳性。
辅助检查脑脊液检查显示白细胞计数升高,蛋白质升高,糖含量降低;头颅CT检查显示脑膜强化,脑室系统未见明显异常。
初步诊断与治疗措施初步诊断化脓性脑膜炎治疗措施给予足量、有效的抗生素治疗,同时辅以脱水降颅压、营养支持等对症治疗。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02化脓性脑膜炎概述定义与发病机制定义化脓性脑膜炎是由化脓性细菌感染所致的脑脊膜炎症,是中枢神经系统常见的化脓性感染。
发病机制病原菌通过血行感染、直接扩散或病灶蔓延等途径侵入脑膜组织,引起脑膜急性炎症反应。
发病率年龄分布季节分布传播途径流行病学特点01020304化脓性脑膜炎的发病率较高,占所有脑膜炎的60%以上。
任何年龄均可发病,但5岁以下儿童尤为多见。
全年均可发病,但以春冬季多见。
主要通过飞沫传播,也可通过接触传播。
临床表现及分型临床表现起病急,高热、头痛、呕吐、烦躁不安、意识障碍、惊厥、脑膜刺激征等。
分型根据病原菌不同,可分为脑膜炎双球菌、肺炎双球菌、流感嗜血杆菌等类型。
诊断标准与鉴别诊断诊断标准根据典型临床表现、脑脊液检查及病原学检查可确诊。
鉴别诊断需与结核性脑膜炎、病毒性脑膜炎、隐球菌性脑膜炎等相鉴别。
03病例分析病例特点总结中年男性,因头痛、发热、呕吐入院。
剧烈头痛、高热、喷射性呕吐、颈项强直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