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机电事故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
- 格式:doc
- 大小:18.50 KB
- 文档页数:6
煤矿机电运输事故发生原因与预防控制煤矿机电运输是煤矿生产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它主要通过机电设备来进行煤炭的采运输工作。
在煤矿机电运输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事故频繁发生,给煤矿生产和矿工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巨大危害。
了解煤矿机电运输事故的发生原因,并采取相应的预防与控制措施显得非常重要。
1. 机电设备维护保养不到位煤矿机电设备需要经常进行维护保养,以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转和工作安全。
一些煤矿存在维护保养不到位的情况,导致机电设备出现故障,进而引发事故的发生。
2. 运输通道不清晰煤矿机电运输的通道比较狭窄,如果通道不清晰、有障碍物或者杂物等都容易导致机电运输设备在运行过程中出现事故。
3. 机电设备老化由于煤矿机电设备长期使用,易出现老化甚至损坏,导致机电运输事故频发。
4. 作业人员安全意识薄弱在煤矿机电运输作业中,一些作业人员由于对安全规定的无视、忽视或者对安全意识薄弱等原因,导致了机电运输事故的发生。
5. 设备设计缺陷部分煤矿机电设备在设计制造时存在一些缺陷,如结构不合理、配件不合格等情况,容易导致机电运输事故的发生。
定期对煤矿机电运输的通道进行清理,清除杂物和障碍物,保持通道畅通,减少意外事故的发生。
3. 更新设备技术对机电运输设备进行技术更新,采用新的安全技术和设备,提高设备的安全性和工作效率。
加强对煤矿作业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增强作业人员的安全意识和责任心,规范操作行为,遵守安全操作规程。
5. 加强设备质量管理煤矿应加强对机电设备的质量管理,对设备的设计、制造、采购等环节进行严格监管和把关,确保机电设备的质量达标。
煤矿机电运输事故的发生原因多种多样,需要煤矿生产管理部门采取一系列的预防与控制措施,保障机电运输作业的安全和稳定。
只有这样,才能有效降低机电运输事故的发生率,确保煤矿生产的安全和顺利进行。
煤矿机电事故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引言据美国国家职业安全与健康研究院报道,1990~1999年采矿业共发生XXX起伤亡事故,其中电力伤亡事故1926起,占7.27%。
而电力死亡事故75起,即每26起电力事故中有1起是死亡事故。
电力事故虽在所有事故分类中排第14位,但在引起死亡的事故分类中排第四位,电力事故的危害是相当严重的。
根据近几年以来全国煤矿事故分析的统计数字,煤矿机电事故在顶板事故、瓦斯事故、运输事故、放炮事故之后,居第5位,同时机电事故还是引起瓦斯爆炸等重大事故的一个重要因素。
据统计,煤矿井下由于电火花引起的瓦斯爆炸事故占瓦斯爆炸事故总数的40%~45%。
1 煤矿机电事故的特点1.1 大多为零星单个事故。
由于这类事故具备零星、多发的特点且涉及很多方面,管理难度较大,因此往往被认为是难以避免的,而未能引起足够的重视。
1.2 同类事故再次发生。
一方面说明机电事故虽然零散、面广,但也表明其有一定的重点和规律,因而也是可以预防的。
1.3 煤矿机电事故中工伤事故多,设备故障事故多,维修和设备非正常运转情况下事故多。
在对煤矿的安全检查中发现,很多煤矿机电工伤事故占总工伤事故的比例非常高,机电设备故障事故频繁。
这说明在对设备维修和处理故障时,没有制订合理的安全技术措施。
1.4 煤矿机电事故占煤矿事故的比例呈逐年增加的趋势。
这说明机电事故在煤矿事故中占的比重大是煤矿安全生产发展的特点。
2 矿井机电事故原因分析2.1 从煤矿机电设备看,由于机电设备比较复杂,品种繁多,因此事故的发生的原因也各不相同。
目前,机电设备投入严重不足,很多煤矿生产设备自90年代初期至今已基本上无大的新投入,设备陈旧,大量超过服务年限的设备仍在超期使用,达不到《煤矿安全规程》标准要求的设备仍然存在,并且在一定时间内难以解决。
井下机电设备老化,不能保证设备的及时更新和必要的安全投入,是发生机电事故的重要原因。
很多煤矿由于不能保证必要的安全投入和改造,很多设备超期服役,带病运转,并靠修修补补和加强运转情况的监督来维持,最终造成机电事故较多。
煤矿机电事故及防治措施引言矿井机电事故主要是指采掘机械如采煤机、液压支架、刮板输送机、带式输送机、掘进机、耙斗装载机等在工作过程中发生的人身伤害事故,以及发生在低、高压电网、直流架线间的人身触电事故。
随着我国煤矿机械化程度的不断提高,煤矿机电管理在我国煤矿生产过程中所起到的作用日益增强,并逐渐占据了重要的地位。
分析在煤矿生产中发生机电事故的原因,如何搞好煤矿机电设备安全工作在煤矿生产中的具有重要意义。
1 矿井机电事故分析1.1 电气事故1.1 .1 直流架线触电事故的原因:①架线漏电或没有装用直流漏电保护装置;②带电修理电机车集电弓;③工人违章乘坐矿车;④工人在有架线的巷道里扛铁锨、管子等触及架线;⑤矿车掉道后,使用长铁器处理时触及架线;⑥架线高度低,不符合《煤矿安全规程》要求。
1.1 .2 高、低压电网人身触电事故的主要原因:①违章带电清扫、带电安装、带电检修、带电搬迁;②不执行停送电制度或误操作,停错、送错电,误认开关和电缆,没有执行作业监护制度,没有悬挂“有人作业,不准送电”牌;③无工作票及安全措施,不执行高压电网作业中停电、验电、放电等规定和要求;④用电安全技术管理有漏洞,如设备及电缆漏电,保护装置失灵而没有及时处理或更换。
1.2 机械事故1.2 .1 液压支架如果维护不当或违章操作,也易发生机械与人身事故,特别是安装、撤除与运输过程中,发生碰伤人的事故最多。
1.2 .2 带式输送机对人员伤害的主要形式:一是输送带着火造成人员伤亡;二是违章操作、乘坐、跨越输送带时造成人员伤亡。
主要原因有使用非阻燃输送带或不合格的阻燃带,由于超载或跑偏等原因使输送带制动、打滑摩擦生热引起火灾。
其中连接输送带时发生人身伤害事故居多。
1.2 .3 刮板输送机的事故主要有:机头、机尾翻翘伤人;违章在溜槽内行走摔倒人、运料碰人、断链伤人、无轮罩伤人等,其中由于操作不当而使机头、机尾翻翘伤人的事故居多。
1.2 .4 掘进机械引发的事故大多是由于违章作业或非司机操作,以及工作面环境不符合要求造成的。
煤矿机电运输安全管理研究与对策煤矿机电运输安全管理是指通过制定并实施相应的安全管理制度和措施,预防和减少煤矿机电运输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类事故和生产安全问题,保障矿工和设备的安全。
本文将从事故原因分析、安全管理措施和对策三个方面,对煤矿机电运输安全管理进行研究与讨论。
一、事故原因分析1.设备故障:煤矿机电设备长时间运行,存在着各种故障的可能,如制动系统故障、传动系统故障等。
设备故障可能引发事故,对煤矿机电运输安全造成威胁。
2.驾驶员操作不当:驾驶员的技术水平和驾驶经验直接影响煤矿机电运输安全。
如果驾驶员操作不当,例如超速行驶、疲劳驾驶、违规操作等,可能引发事故。
3.环境因素:煤矿机电运输过程中,环境因素对安全带来很大影响,如道路状况不良、视线受阻等。
这些环境因素会增加煤矿机电运输的风险,容易发生事故。
二、安全管理措施1.加强设备维护保养:定期对煤矿机电设备进行维护保养,及时发现并排除潜在故障,确保设备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
加强设备维护保养,可降低设备故障引发事故的概率。
2.驾驶员培训和考核:加强对煤矿机电运输驾驶员的培训和考核工作,提高驾驶员的安全意识和驾驶技术水平。
培训内容包括驾驶操作技能、驾驶安全知识等,通过考核评估驾驶员的驾驶能力,避免驾驶员操作不当引发事故。
3.健全安全管理体系:建立煤矿机电运输安全管理体系,包括设立安全责任制度、完善安全培训制度、健全安全检查和巡视机制等。
通过健全安全管理体系,明确各级责任,加强对煤矿机电运输安全的管理和监督,提高安全管理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三、对策建议1.加强预防措施:在煤矿机电运输过程中,加强事前预防措施,例如对设备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保养,对驾驶员进行培训和考核等。
通过预防措施,降低事故发生的概率。
2.提高应急处置能力:事故不可完全避免,提高煤矿机电运输事故应急处置能力十分重要。
可制定应急预案,明确事故处理流程和责任分工,及时进行应急处置,最大限度地保障事故中人员的安全。
煤矿机电事故及其防治措施随着我国能源消耗量不断增加,煤矿机电设备用量也不断增长,矿井机电设备已成为保障煤炭产量的重要工具。
然而,由于机电设备使用环境复杂、领域广泛、设备性能复杂,使得机电事故时有发生。
这些事故往往会给矿井的生产、管理带来严重的损失。
因此,煤矿机电事故防治问题亟需解决。
一、煤矿机电事故的主要类型及原因1.动力机组故障动力机组故障是指煤矿机电设备在使用过程中,由于电气、机械、液压、润滑、传动等原因导致的故障。
比如,电线短路、电动机老化、传动链条脱落、削齿现象、液压管路漏油等情况。
2.控制电路及开关故障控制电路及开关故障是指煤矿机电设备在使用过程中,由于电路故障、开关故障引起的事故。
比如,电器部件损坏、线路短路、接触不良、接线错误等情况。
3.安全保护装置故障安全保护装置故障是指煤矿机电设备在使用过程中,由于安全保护装置故障引起的事故。
比如,断电器失灵、安全开关意外断电、限位开关故障等情况。
4.操作失误操作失误是指煤矿机电设备在使用过程中,由于操作人员在操作过程中疏忽大意、不遵守操作规定、不了解操作设备等情况造成的事故。
二、煤矿机电事故防治措施1.全面制定机电安全规章制度制定严格的机电安全规章制度可以指导人员遵守规定,避免可能的安全事故。
规章制度应包括机电设备的日常维护和检查、并相应地规定改善矿井电气环境的措施,以及发生紧急事件时的应急措施。
规章制度应定期修订,并通过技术讲座、宣传海报等形式向全体人员宣传。
2.增强机电设备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机电设备在使用过程中,应定期对设备进行保养和检查,对设备进行必要的保养和年检,保证机电设备有良好的运行状态和维持原有可靠性。
3.加强操作人员的培训和操作技能为使用机电设备的操作人员进行必要的技能培训,提高其技术水平和实际操作能力。
进行再培训、练课、考试,确保人员的使用操作技能达到规定要求,提高其使用安全。
4. 全面改善煤矿机电设备工作条件在煤矿机电设备管理中,应戒惧“无论怎样也要运行”的补救思想。
仅供参考[整理] 安全管理文书
煤矿机电事故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第1 页共6 页
煤矿机电事故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
引言
据美国国家职业安全与健康研究院报道,1990~1999年采矿业共发生260510起伤亡事故,其中电力伤亡事故1926起,占7.27%。
而电力死亡事故75起,即每26起电力事故中有1起是死亡事故。
电力事故虽在所有事故分类中排第14位,但在引起死亡的事故分类中排第四位,电力事故的危害是相当严重的。
根据近年来全国煤矿事故分析的统计数字,煤矿机电事故在顶板事故、瓦斯事故、运输事故、放炮事故之后,居第5位,同时机电事故还是引起瓦斯爆炸等重大事故的一个重要因素。
据统计,煤矿井下由于电火花引起的瓦斯爆炸事故占瓦斯爆炸事故总数的40%~45%。
1煤矿机电事故的特点
1.1大多为零星单个事故。
由于这类事故具有零星、多发的特点且涉及面广,管理难度较大,因此往往被认为是难以避免的,而未能引起足够的重视。
1.2同类事故重复发生。
一方面说明机电事故虽然零散、面广,但也表明其有一定的重点和规律,因而也是可以预防的。
1.3煤矿机电事故中工伤事故多,设备故障事故多,维修和设备非正常运转情况下事故多。
在对煤矿的安全检查中发现,很多煤矿机电工伤事故占总工伤事故的比例非常高,机电设备故障事故频繁。
这说明在对设备维修和处理故障时,没有制订合理的安全技术措施。
1.4煤矿机电事故占煤矿事故的比例呈逐年增加的趋势。
这说明机电事故在煤矿事故中占的比重大是煤矿安全生产发展的特点。
2矿井机电事故原因分析
第 2 页共 6 页
2.1从煤矿机电设备看,由于机电设备较为复杂,品种繁多,因此事故发生的原因也各不相同。
目前,机电设备投入严重不足,很多煤矿生产设备自90年代初期至今已基本上无大的新投入,设备陈旧,大量超过服务年限的设备仍在超期使用,达不到《煤矿安全规程》标准要求的设备仍然存在,并且在一定时间内难以解决。
井下机电设备老化,不能保证设备的及时更新和必要的安全投入,是发生机电事故的重要原因。
很多煤矿由于不能保证必要的安全投入和改造,很多设备超期服役,带病运行,并靠修修补补和加强运行状况的监督来维持,最终造成机电事故较多。
2.2在购置设备方面,随着机电设备市场的放开,大量劣质机电产品涌入煤矿市场,再加上非防爆产品、非煤矿许用产品在煤矿的非法使用,给煤矿安全生产带来事故隐患。
2.3煤矿井下工人基本素质较低,多数人不具备基本的安全保护技能,有章不循者大有人在。
特别是特种作业人员文化程度参差不齐,掌握特种作业技术不娴熟,再加上特种作业人员频繁调换,岗位的调整,也给安全埋下隐患。
据统计,我国煤矿80%的机电事故是因违章造成的。
提高从业人员安全技能特别是自觉遵章守纪的意识,任重而道远,且又尤为紧迫。
2.4从具体的电网触电事故原因来分析:低压电网触电事故的主要原因,一是违章带电安装、带电检修、带电检查;二是不执行停送电制度,停错、送错电;三是用电安全技术管理有漏洞,如设备及电缆漏电,保护装置失灵而没有及时处理或更换。
高压电网触电事故的主要原因,一是带电清扫、带电检查、带电搬运、带电作业;二是没有工作票、没有安全措施、没有执行高压电网作业中停电、验电、放电等规定和要求;三是误操作,误停、送电,误认
第 3 页共 6 页
开关和电缆,没有执行作业监护制度,没有悬挂“有人作业,不准送电”警示牌;四是没有高压漏电保护装置。
直流触电事故的原因,一是架空线高度低,不符合《煤矿安全规程》要求;二是带电修理电机车集电弓;三是工人违章乘坐矿车;四是矿车掉道后,使用长铁器处理时触及架空线;五是工人在有架空线的巷道里扛钎子、管子等触及架空线;六是架空线漏电或没安装使用直流漏电保护装置。
3机电事故预防措施
3.1建立稳定的安全投入机制,保证矿井维护、维修机电设备所需资金的足额、及时到位。
3.2对矿用安全设备、器材、安全防护用品开展检测检验。
特别对机电设备及机电设备辅助产品要严把质量关,决不允许不合格的产品投入使用。
3.3努力提高矿工技能和经验,加强对机电职工的思想教育和技术培训,使从业人员自觉习惯地遵守安全规定,彻底避免现有的习惯性违章,教育职工牢固树立安全为天的思想。
3.4企业领导要重视机电管理工作,并积极探索新的机电管理体制,使机电管理工作适应市场经济管理的发展。
严格执行《煤矿安全规程》及其它有关规定,开展多种形式的职工教育,对采掘设备、固定设备,加强现场管理,实行持证上岗。
3.5为避免发生触电事故,应做到:对低压电网,不准带电作业;电缆不准有“鸡爪子、羊尾巴”和明接头接线;电气设备安装使用要合理,绝缘水平符合《煤矿安全规程》规定;380V、660V供电系统必须坚持使用检漏继电器,严禁甩掉不用;接地网必须完整。
对高压电网,不准带电作业;电气设备的检查、维护、修理和调整
第 4 页共 6 页
工作,必须由专职的电气维修工进行,并要有工作票和施工措施;停、送电的操作,要根据书面申请或其他可靠的联系方式,由专职电工执行;高压电气设备和高压电缆,必须分划编号、标明用途,并有停、送电标志;矿井变电所的高压馈电线上应装设有选择性的检漏保护装置,移动变电站的高压馈电线上,必须装设有选择性的检漏保护装置。
直流架空线,调试必须符合标准要求;严禁工人扒车、乘坐空(重)车;不准带电修理电机车弓子;人员上下车地点要有照明,架空线必须安设分段开关,人员上下车时必须切断该区架空线电源;直流架空线要装直流漏电保护装置;工人拿长铁器时,要注意携带方法和采取安全措施,以防触及架空线。
4结束语
从国外的煤矿机电事故死亡人数占煤矿总死亡人数的主要部分。
死亡事故主要发生在设备维修、检修和建设工作中。
相反,发展中国家安全生产条件差的煤矿,其机电事故在煤矿事故中占的比例却较小。
笔者认为,机电事故在煤矿事故中的比例越来越大,是煤矿安全状况改善初期的一个重要标志,也是煤矿安全生产发展的必然结果,今后我国煤炭工业应加强机电管理,预防事故发生,促进矿井安全生产。
第 5 页共 6 页
仅供参考[整理] 安全管理文书
整理范文,仅供参考!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第6 页共6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