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数学上册51数据收集新版沪科版
- 格式:pptx
- 大小:6.73 MB
- 文档页数:14
2023-2024学年沪科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设计:5.1数据的收集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数据的收集》是沪科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五章第一节的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数据的收集方法,学会使用调查法、实验法、观察法等收集数据,并会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
这一节是整个统计学的基础,对于学生来说,理解并掌握数据的收集方法对于后续的学习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进入七年级之前,已经初步了解了统计学的一些基本概念,如平均数、中位数等。
但是,对于数据的收集方法,他们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出发,了解并掌握数据的收集方法。
同时,学生可能对于如何有效地整理和分析数据还比较模糊,因此,在教学中,需要对学生进行适当的指导。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数据的收集方法,学会使用调查法、实验法、观察法等收集数据,并会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际问题,引导学生了解数据的收集方法,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学生认识到数据是信息的载体,了解数据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数据的收集方法。
2.难点:如何有效地整理和分析数据。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实际问题,引导学生了解数据的收集方法。
2.案例教学法:通过具体案例,使学生了解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过程。
3.小组合作学习: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一些实际问题,用于引导学生了解数据的收集方法。
2.准备一些案例,用于使学生了解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过程。
3.准备一些小组讨论的问题,用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如“某校七年级一班有50名学生,想了解这个班级学生的身高情况,你认为应该怎样进行调查?”引导学生思考数据的收集方法。
2.呈现(10分钟)呈现一些案例,让学生了解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过程。
沪科版数学七年级上册5.1《数据的收集》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数据的收集》是沪科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五章第一节的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数据的收集方法和过程,掌握收集数据的基本技能,能够通过调查、实验等方法收集数据,并能够对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
本节课的内容是学生学习统计学的入门知识,对于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和数学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进入七年级之前,已经初步掌握了调查和收集数据的方法,对于数据的整理和分析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提出统计问题,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方式,掌握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方法。
三. 教学目标1.了解数据的收集方法和过程,掌握收集数据的基本技能。
2.能够通过调查、实验等方法收集数据,并能够对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
3.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和数学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数据的收集方法和过程,收集数据的基本技能。
2.教学难点:对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的方法。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通过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提出统计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同时,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探究和交流中掌握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方法。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包括数据的收集方法和过程的介绍,收集数据的基本技能的讲解,以及对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的方法的示例。
2.教学素材:包括实际问题案例,调查和实验的数据,以及对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的工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实际问题案例,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提出统计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2.呈现(10分钟)介绍数据的收集方法和过程,包括调查法、实验法等,以及收集数据的基本技能,如如何设计调查问卷,如何进行实验等。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调查或实验,收集数据。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10分钟)学生将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教师引导学生运用数学方法对数据进行处理,如制作统计表、绘制统计图等。
沪科版数学七年级上册5.1《数据的收集》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数据的收集》是沪科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五章的第一节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了解数据的收集方法,学会使用问卷、观察等方法收集数据,并能够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
教材通过生活中的实际例子,让学生感受数据收集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数据观念和实证意识。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生活中的数据有所接触。
但他们对数据的收集方法和技巧还不够了解,整理和分析数据的能力较弱。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引导学生掌握数据收集的方法,培养他们整理和分析数据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数据的收集方法,学会使用问卷、观察等方法收集数据。
2.培养学生对数据的兴趣,增强数据观念和实证意识。
3.培养学生整理和分析数据的能力,提高他们的数学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数据的收集方法及其应用。
2.教学难点:数据的整理和分析。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中的实际例子,让学生感受数据收集的重要性。
2.探究教学法:引导学生参与数据收集、整理和分析的过程,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完成数据收集和分析任务。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生活实例和数据素材。
2.设计问卷,准备观察工具。
3.制作PPT,展示数据收集和分析的过程。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生活中的实例,如天气预报、商品销售等,引出数据的收集话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展示教材中的例题,让学生了解数据收集的方法,如问卷、观察等。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设计问卷?如何进行观察?3.操练(10分钟)分组进行数据收集活动。
一组使用问卷,另一组使用观察方法,收集有关班级同学课外活动时间分配的数据。
4.巩固(10分钟)让学生汇报收集到的数据,并展示如何对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
引导学生学会使用图表等形式展示数据,从而得出结论。
5.拓展(10分钟)让学生运用所学的方法,选择一个生活中的主题,进行数据收集和分析。
沪科版数学七年级上册《5.1 数据的收集》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5.1 数据的收集》是沪科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的一章,主要介绍了数据的收集方法和过程。
本章内容是学生学习数据分析的基础,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将掌握数据收集的基本方法,如调查、实验等,并能运用这些方法实际操作,收集和整理数据。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对于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有一定的认知基础。
但学生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可能对数据的收集方法理解不够深入,对数据的整理和分析能力有待提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理解数据收集的基本方法,并能运用这些方法进行实际操作。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实践,掌握数据收集和整理的过程,提高动手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培养对数据的敏感性,明白数据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数据收集的基本方法,数据整理的过程。
2.教学难点:如何运用数据收集方法进行实际操作,对数据进行合理的整理和分析。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引导学生理解和运用数据收集方法。
2.实践操作法: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掌握数据收集和整理的过程。
3.小组合作法:学生分组进行数据收集和整理,培养团队合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师需要提前准备相关的教学材料,如PPT、实例等。
2.学生准备:学生需要准备好笔记本、笔等学习用品。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生活实例,如调查班级同学最喜欢的科目,引入数据的收集。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才能收集到有效的数据。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数据收集的方法,如调查、实验等,并讲解这些方法的具体操作步骤。
同时,教师进行示范操作,让学生直观地理解数据收集的过程。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数据收集,每组选择一个主题,如调查班级同学最喜欢的运动。
学生根据所学的方法,进行实际操作,收集数据。
沪科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设计:5.1数据的收集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沪科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五章第一节“数据的收集”是学生在学习统计学基础之后的进一步学习,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数据的收集方法,掌握收集数据的基本技巧,并能够运用这些方法去收集生活中的数据,为后续的数据处理和分析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进入七年级之前,已经初步掌握了统计学的一些基本知识,如平均数、中位数等。
但他们对数据的收集和整理可能还不太熟悉,需要通过实例和实践活动来提高他们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此外,学生可能对生活中的数据收集感到陌生,需要教师的引导和示范。
三. 教学目标1.了解数据的收集方法,掌握收集数据的基本技巧。
2.能够运用所学的收集方法去收集生活中的数据。
3.增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提高他们的统计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数据的收集方法,收集数据的基本技巧。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收集方法去实际操作,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和“实践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和实践活动,引导学生了解数据的收集方法,掌握收集数据的基本技巧,并能够运用这些方法去收集生活中的数据。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一些与学生生活相关的话题,如学生的身高、体重等。
2.准备数据收集的工具,如表、测量尺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生活实例,如学生的身高,引出数据的收集这个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一些收集数据的方法,如表、测量等,并解释这些方法的原理和作用。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运用所学的收集方法去收集数据。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10分钟)教师通过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的数据收集方法。
5.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所学的数据收集方法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6.小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强调数据的收集方法及其重要性。
5.1数据的收集同步练习一、单选题1.下列问题适合全面调查的是()A.调查市场上某品牌灯泡的使用寿命B.了解全市人民对第十四届中国(合肥)国际园林博览会的关注情况C.了解巢湖的水质情况D.神舟十六号飞船发射前对飞船仪器设备的检查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对“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零部件的检查,采用抽样调查的方式B.为调查某品牌方便面的色素含量是否符合国家标准,采用普查的方式C.为了解全市中学生的睡眠情况,应该采用普查的方式D.了解小米手机的使用寿命,采用抽样调查的方式3.为了解我市参加中考的5000名学生的身高情况,抽查了其中200名学生的身高进行统计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5000名学生是总体B.从中抽取的200名学生的身高是总体的一个样本C.每名学生是总体的一个个体D.以上调查是全面调查4.为了解某校初一年级1200名学生每天花费在数学学习上的时间,抽取了100名学生进行调查,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1200名学生每天花费在数学学习上的时间是总体B.每名学生是个体C.从中抽取的100名学生是样本D.样本容量是100名5.为了交接某校2000名学生的数学成绩,抽取了其中50名学生的数学成绩进行整理分析,这个调查过程中的样本是()A.2000名学生的数学成绩B.2000C.被抽取的50名学生的数学成绩D.506.下列适合抽样调查的是()A.了解某一药品的有效性B.了解本班学生的视力情况C.某单位组织职工到医院检查身体D.对组成人造卫星零部件的检查7.下列调查中,适合采用普查方式的是()A.调查某班学生的身高情况B.调查央视春节联欢晚会的收视率C.调查全国中学生的视力和用眼卫生情况D.调查某批次汽车的抗撞击能力8.下列调查工作适合采用普查方式的是()A.重庆市环保局对嘉陵江水域的水污染情况的调查B.重庆市旅游局了解外地游客对洪崖洞的印象C.重庆市质检部门对各厂家生产的电灯泡使用寿命的调查D.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发射前,工作人员对其各个零部作安全情况的检查9.在一次有1万名八年级学生参加的数学质量监测中,随机抽取2000名学生的数学成绩进行分析,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2000名考生是总体的一个样本B.2000名学生是样本容量C.每位考生的数学成绩是个体D.1万名考生是总体10.下列调查中,适合于采用普查方式的是()A.调查央视“五一晩会”的收视率B.了解外地游客对云台山旅游景点的印象C.了解一批新型节能灯的使用寿命D.调查全班同学的视力情况二、填空题11.某中学要了解七年级学生的视力情况,在全校七年级学生中抽取了50名学生进行检测,在这个问题中,“50名学生的视力情况”是.(填“总体”或“样本”)12.某中学要了解本校六年级600名学生的课余阅读情况.在六年级学生中抽取了50名学生进行调查,在这个问题中抽取的样本容量是.13.在2020年年末我国完成了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为了统计农村贫困人口的数量,国家统计局采取的调查方式是(填“普查”或“抽样调查”).14.调查下列问题时,适合采用普查的是.(填序号)①了解一批圆珠笔芯的使用寿命;①了解我校八年级学生的视力情况;①了解一批西瓜是否甜;①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发射前对重要零部件的检查.15.“双减”实施后,某市教育局想要了解全市八年级学生的数学课后作业完成的时间,这种调查适合采用的方式(填“普查”或“抽样调查”).16.下列调查:①调查一批灯泡的寿命;①调查某城市居民家庭收入情况;①调查某班学生的视情况;①调查某种袋装食品是否含有防腐剂;①调查神舟飞船的设备零件的质量状况.其中适合抽样调查的是(填所有序号).三、解答题17.为了考查某校学生的体重,对某班45名学生的体重记录如下:(单位:千克)48,48,42,50,61,44,43,51,46,46,46,51,50,45,52,54,51,57,55,48,49,48,53,48,56,55,57,42,54,49,47,60,51,51,44,41,49,53,52,49,61,58,52,54,50.这个问题中的总体、个体、样本分别是什么?样本容量是多少?18.我国自古就流传着“百家姓”,现在哪个姓氏的人比较多呢?(1)在全班进行调查,找出你们班最常见的三个姓氏,它们是什么?(2)调查全校同学的姓氏情况,你打算怎样调查?写出你们学校最常见的三个姓氏.(3)通过查资料的方式,看看全国最常见的三个姓氏是什么,这个结果和你调查的全班姓氏情况、全校姓氏情况一致吗?19.为满足学生锻炼身体的需求,学校将大批量添置运动器械,在购买之前对学生进行了调查,找出学生最喜欢的体育项目,然后按比例分配资金.在开始调查前应考虑好如下一些问题:(1)你要调查的问题是什么?(2)你要调查哪些人?(3)你用什么方法调查?(4)向你的调查对象提出哪些问题?20.分别指出下列抽样调查中的总体和样本.(1)为调查一批电风扇的使用寿命,从中抽取20台进行测试;(2)为调查某校七年级学生每周用于做课外作业的时间,从该校七年级抽取50名学生进行调查.21.某校庆祝百年校庆,计划制作橙色、红色、蓝色、白色、黄色五种颜色的文化衫分发给学生.为此,调查了该校部分学生,以决定制作各种颜色文化衫的数量.如果你们学校搞活动也准备分发文化衫,你能开展调查,以帮助学校决定各种颜色文化衫的制作数量吗?22.为了考察4名篮球运动员投篮的命中率,让每名运动员投篮10次.(1)你认为需要获取哪些数据?如何去获取这些数据?(2)记录员记下这4名运动员投篮命中次数如下:甲:;乙:;丙:;丁:.请将数据整理后填写表.。
沪科版数学七年级上册《5.1 数据的收集》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5.1 数据的收集》是沪科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
这部分教材主要让学生了解数据的收集方法和过程,培养学生运用、实验、收集和整理数据等方法来研究问题的能力。
教材通过实例引入,使学生掌握数据的收集、整理和表示方法,为后续的统计学习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思考和动手能力,对周围的事物充满好奇,愿意去探索和发现。
但学生在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方面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耐心引导,让学生充分参与到数据的收集和整理过程中,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数据的收集方法和过程,知道数据收集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运用、实验、收集和整理数据等方法来研究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掌握数据的收集、整理和表示方法,为后续的统计学习打下基础。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数据的收集方法和过程,数据的整理和表示方法。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实验、收集和整理数据等方法来研究问题。
五. 教学方法1.采用实例导入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数据的收集的重要性。
2.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方法。
3.采用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在小组内共同完成数据的收集和整理任务,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采用启发式教学法,教师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实例和问题,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分析和讨论。
2.准备数据收集和整理的工具,如表、实验器材等。
3.准备投影仪、电脑等教学设备,以便进行实例展示和讲解。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实例引入数据收集的概念,让学生了解数据的收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例如,教师可以以一次数学考试的成绩为例,让学生观察成绩的分布情况,引发学生对数据收集和整理的思考。
2.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思考如何进行数据的收集和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