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学基础期末考试试题答案(A卷)
- 格式:doc
- 大小:34.00 KB
- 文档页数:6
地质学考试题(附答案)一、单选题(共60题,每题1分,共60分)1、节理的力学成因包括( )A、张节理B、剪节理C、纵节理D、A+B正确答案:D2、( )是地壳上部成带状分布的层状岩石或堆积物,是地壳演化历史的物质记录A、矿物B、地层C、化石D、岩石正确答案:B3、下列地区中,发生地震几率最小的地区( )A、阿拉斯加B、日本C、广州D、台湾正确答案:C4、下列哪一类矿物是黏土矿物( )A、黄铁矿B、方解石C、高岭石D、石榴子石正确答案:C5、下列哪些不属于内力地质作用( )A、地壳运动B、地震作用C、变质作用D、搬运作用正确答案:D6、产生块体运动的动力来源于( )。
A、外界的触发力 ;B、a与b都不是C、物体本身的重量;D、a与b正确答案:D7、下列哪一种褶皱构造一定发生了地层倒转( )。
A、倾斜褶皱B、直立褶皱C、倾伏褶皱D、翻卷褶皱正确答案:A8、下列那一项褶皱构造一定发生了地层倒转( )A、翻卷褶皱B、倾伏褶皱C、直立褶皱D、倾斜褶皱正确答案:A9、古登堡面与莫霍面之间属于地球的哪一部分( )A、地幔B、地核C、上地壳D、下地壳正确答案:D10、同一化学成分的物质,在不同的外界条件下,可以结晶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不同构造的晶体,构成结晶形态和物理性质不同的矿物,这种现象称为( )A、类质同像B、矿物的集合C、完全类质同像D、同质多像正确答案:D11、下列不属于火成岩构造的是( )A、气孔构造B、流纹构造C、体状构造D、块状构造正确答案:C12、地球的形状为( )A、球形B、近似梨形的旋转椭球体C、理想的旋转椭球体D、苹果形正确答案:B13、下列地点,地球的重力最大的是( )A、南极;B、北回归线;北极C、赤道;正确答案:A14、下列不属于地下水沉积作用的现象是( )A、溶洞滴石;B、石化木;C、泉华;D、示底构造。
正确答案:D15、岩石圈板块的汇聚边界上是以哪种性质的断层作用为特征。
( )A、平移断层B、转换断层C、正断层D、逆断层正确答案:D16、碎屑岩的主要成岩方式( )A、脱水作用B、重结晶作用C、胶结作用D、压固作用正确答案:C17、石灰岩变成大理岩所发生的主要变化是( )A、岩石成分B、岩石结构C、矿物成分正确答案:B18、地质学研究的最终目的是( )A、正确的认识地球B、为人类服务C、寻找资源与能源D、改善地址环境正确答案:B19、地球密度是随着深度的加深而( )。
地质学期末考试试题和答案### 地质学期末考试试题####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地质年代中,中生代包括以下哪个时期?A. 寒武纪B. 侏罗纪C. 泥盆纪D. 始新世2. 以下哪项不是岩石的三大类?A. 沉积岩B. 变质岩C. 火成岩D. 变质沉积岩3.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A. 氧B. 硅C. 铝D. 铁4. 地壳中最常见的矿物是?A. 石英B. 方解石C. 长石D. 黄铁矿5. 以下哪个现象不属于板块构造理论的解释?A. 地震带的分布B. 火山活动C. 地壳的升降D. 月球的形成...(此处省略剩余选择题)####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 地球的内部结构由外向内分为____、____、____。
2. 沉积岩的主要形成过程包括____、____、____。
3. 地壳运动的两种基本类型是____和____。
4. 岩石圈板块之间的三种主要相互作用方式是____、____、____。
5. 地壳中最常见的矿物是石英,其化学成分主要是____。
####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简述地壳运动对地貌形成的影响。
2. 解释什么是岩浆岩的侵入作用及其对地质结构的影响。
3. 描述沉积岩的形成过程及其对古环境重建的意义。
#### 四、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1. 论述板块构造理论对现代地质学研究的重要性。
2. 分析地壳中元素分布的不均匀性对矿产资源开发的影响。
#### 五、案例分析题(10分)某地区发现了一系列沉积岩层,其中包含了丰富的化石。
请根据沉积岩层的特点,分析该地区的古环境可能是什么样的。
### 地质学期末考试答案#### 一、选择题答案1. B2. D3. A4. A5. D...(此处省略剩余选择题答案)#### 二、填空题答案1. 地壳、地幔、地核2. 侵蚀、搬运、沉积3. 构造运动、岩浆活动4. 俯冲、碰撞、扩张5. 二氧化硅#### 三、简答题答案要点1. 地壳运动通过板块的移动、碰撞和分离,形成山脉、裂谷、海沟等地貌。
工程地质期末试题及答案祥解一、选择题(每题1。
5分,共30分)1.下列哪项不属于内力地质作用?( )A.地壳运动 D.地震作用C搬运作用 D变质作用2.某矿物呈黑色,玻璃光泽,一组极完全解理、板状。
该矿物可定名为( ) A.角闪石 B.辉石C石榴子石 D黑云母3.下列哪种岩石为岩浆岩?( )A 橄榄石 B.灰岩 C.石英岩 D 砂岩4.某岩石呈灰白色,可见结晶颗粒,遇稀盐酸强烈起沟,具层理构造。
该岩石可定命月A。
石灰岩 u.白云岩C花岗岩 0.片岩5、下列哪种矿物为变质矿物?( )A石英 B.蛇纹石C方解石 D.辉石6.根据岩土的水理特性,砂土层与黏土层相比,其隔水性( ) A差 B相同C.好 D.不能确定7.顶围原有的和新生的结构面相互汇合交截构成的分离体在重力作用下与围岩母体脱离,突然塌落而终至形成塌落拱这种围岩破坏形式属于< )A顶围悬垂与塌顶 B.侧围突出与滑塌C底围鼓胀隆破 D.围岩缩径及岩爆8.冲积土是( )地质作用下形成的。
A.风化 B.山洪急流 C 河流 D.海洋9.一般基岩表面的坡度越大,坡积土的稳定性就( )A越大 B越小C不一定lo,海洋的总面积约占地球表面面积的< )A 70% B.60% C 80% D.90%11.沉积岩岩层的接触关系有( )、平行不整合接触和角度不整合接触A整合接触 B.侵入接触C沉积接触 D.完整接触12.下列有关平行不整合接触哪项正确?( )A.不整合面上、下两套岩层产状不一致B.与不整合面上的底砾岩岩性一致的岩层形成时间相对较早C.与不整合面上的底砾岩岩性一致的岩层形成时间较晚D.根据底砾岩无法判断上、下岩层的相对新老关系13.下列有关角度不整合接触哪项不正确?( )A 根据不整合面上的底砾岩可以判定上、下岩层的相对新老关系 B.上、下两套岩层的产状不一致 C 上、下两套岩层之间无沉积间断D.与不整合面产状一致的岩层形成时间较晚14.下列有关侵入接触的叙述,哪项正确?( )A 侵入接触是岩浆岩体与岩浆岩体之间的一种接触关系B.沉积岩形成时间较晚,岩浆岩形成时间较早C 侵入接触是沉积岩与变质岩之间的一种接触关系D侵入接触是沉积岩与活岩浆岩之间的——种接触关系15.下列哪,页不是判别活断层的确凿证据?( )A 错断全新世以来的最新地层B.地面疏松土层出现大面积有规律分布的地裂缝C 地层的重复或缺失D.古老地层与全新世以后最新地层是断层接触16.下列哪项是判别活断层的确凿证据?< )A.地面疏松土层出现大面积有规律分布的地裂缝B.地层的重复、缺失C 断层三角而D.呈带状分布的泉17.按形成原因天然地震可划分为( )A.构造地震和火山地震B.陷落地震和激发地震C:浅源地震和深源地震D. A+B18.下列关于震级和烈度的组合哪一个是正确的?( )A,每次地震震级只有1个,烈度也只有—个B.每次地震震级可有多个,烈度只有—个C 每次地震艘级只有1个,但烈度可有多个D,每次地震震级可有多个,烈度也可有多个19.下列关于震级和烈度的叙述,哪一项是正确的?( )A 震级是地震所释放出来能量大小的反映B.震级是由地面建筑物的破坏程度决定的C 烈度是山地震释放出来的能量大小决定的D 每次地震的烈度只有一个2Q.岩层倾向与地面倾斜力‘向相反,则岩层分界线与地形等高线( )A 平行B.弯曲方向—-—致,但岩层分界线的弯曲度小于地形等高线弯曲度C.弯曲方向—致,但岩层分界线的弯曲度;大于地形等高线弯曲度D.弯曲方向相反二、判断下列各说法正误(每题2分,共20分)I.矿物是具有一定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的元素单质和化合物。
大学地质学专业《大学物理(下册)》期末考试试卷A卷附答案姓名:______ 班级:______ 学号:______考试须知:1、考试时间:120分钟,本卷满分为100分。
2、请首先按要求在试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学号。
一、填空题(共10小题,每题2分,共20分)1、设在某一过程P中,系统由状态A变为状态B,如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过程P为可逆过程;如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过程P为不可逆过程。
2、长为的匀质细杆,可绕过其端点的水平轴在竖直平面内自由转动。
如果将细杆置与水平位置,然后让其由静止开始自由下摆,则开始转动的瞬间,细杆的角加速度为_____,细杆转动到竖直位置时角加速度为_____。
3、一根长为l,质量为m的均匀细棒在地上竖立着。
如果让竖立着的棒以下端与地面接触处为轴倒下,则上端到达地面时细棒的角加速度应为_____。
4、四根辐条的金属轮子在均匀磁场中转动,转轴与平行,轮子和辐条都是导体,辐条长为R,轮子转速为n,则轮子中心O与轮边缘b之间的感应电动势为______________,电势最高点是在______________处。
5、理想气体向真空作绝热膨胀。
()A.膨胀后,温度不变,压强减小。
B.膨胀后,温度降低,压强减小。
C.膨胀后,温度升高,压强减小。
D.膨胀后,温度不变,压强不变。
6、两个同振动方向、同频率、振幅均为A的简谐振动合成后振幅仍为A,则两简谐振动的相位差为_______ 。
7、一长为的均匀直棒可绕过其一端且与棒垂直的水平光滑固定轴转动。
抬起另一端使棒向上与水平面呈60°,然后无初转速地将棒释放,已知棒对轴的转动惯量为,则(1) 放手时棒的角加速度为____;(2) 棒转到水平位置时的角加速度为____。
()8、一平行板空气电容器的两极板都是半径为R的圆形导体片,在充电时,板间电场强度的变化率为dE/dt.若略去边缘效应,则两板间的位移电流为__________________。
地质学基础(高起专) 地质大学期末开卷考试题库及答案地质学基础(高起专)单选题1. 幔核界面-古登堡面位于地下约_____深度。
(6分)(A) 670km处(B) 1000km处(C) 2900km处(D) 5157km处参考答案:C2. 下列别属于地球的外部圈层的是_____。
(6分)(A) 大气圈(B) 水圈(C) 岩石圈(D) 生物圈参考答案:C3. 矿物的_____是矿物表面对可见光的反射能力。
(6分)(A) 颜群(B) 条痕(C) 透明度(D) 光泽参考答案:D4. 下列岩石中,属于沉积岩的是_____。
(6分)(A) 花岗岩(B) 安山岩(C) 石灰岩(D) 大理岩参考答案:C5. 在大陆表层由风化残积物组成的一具别延续的薄壳,称为_____。
(6分)(A) 残积物(B) 坡积物(C) 土壤(D) 风化壳参考答案:D6. 下列风化作用类型中,属于物理风化作用的是_____。
(6分)(A) 溶解作用(B) 氧化作用(C) 冰劈作用(D) 水解作用参考答案:C多选题7. 下列属于内力地质作用的是_____。
(6分)(A) 岩浆作用(B) 构造运动(C) 风化作用(D) 变质作用参考答案:A,B,D8. 下列属于矿物的光学性质的是_____。
(6分)(A) 颜群(B) 条痕(C) 透明度(D) 解理参考答案:A,B,C9. 下列选项中,属于化学风化作用的是_____。
(6分)(A) 溶解作用(B) 盐类的结晶与潮解(C) 碳酸化作用(D) 氧化作用参考答案:A,C,D10. 按照形成岩石的地质成因,可将岩石分为三大类,分不是_____。
(6分)(A) 岩浆岩(B) 沉积岩(C) 侵入岩(D) 变质岩参考答案:A,B,D11. 妨碍风化作用的因素有_____。
(5分)(A) 构造运动(B) 地形(C) 岩石特征(D) 气候条件参考答案:B,C,D推断题12. 在莫霍面与古登堡面之间地球内部圈层是否属于岩石圈部分?(5分)参考答案:错误13. 地质作用的能量来源于地球以外的外能和地球内部的内能。
地质学基础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地质学是研究地球的______和______的科学。
A. 物质组成B. 地质作用C. 地质结构D. 地质历史2. 地球的内部结构主要包括______、______和______。
A. 地壳B. 地幔C. 地核D. 地壳和地幔3. 岩石根据其成因可以分为三种基本类型:火成岩、沉积岩和变质岩。
其中,由熔岩冷却凝固形成的岩石称为______。
A. 沉积岩B. 火成岩C. 变质岩D. 玄武岩4. 板块构造理论认为,地球的岩石圈主要分为几大板块?A. 四B. 五C. 六D. 七5. 下列哪种矿物是常见的沉积岩矿物?A. 石英B. 长石C. 方解石D. 橄榄石二、填空题1. 地球的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和岩石圈共同构成了地球的外部圈层,这些圈层之间存在着密切的______和______。
2. 地壳中最常见的三种岩石类型是______、______和______。
3. 地震波在传播过程中速度的变化可以帮助地质学家了解地球的内部结构,其中______波无法穿过液体地幔。
4. 板块之间的相互作用可以分为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
5. 地质时代划分为太古宙、早古生代、晚古生代、中生代和______。
三、判断题1. 地球的地壳是均匀分布的,厚度在各处相同。
( 对 / 错 )2. 火成岩的形成与火山活动无关。
( 对 / 错 )3. 沉积岩的特征之一是可以包含化石。
( 对 / 错 )4. 板块的边界通常是地震和火山活动的热点区域。
( 对 / 错 )5. 变质作用不会改变岩石的化学成分。
( 对 / 错 )四、简答题1. 请简述地质年代的划分及其意义。
2. 描述板块构造理论的基本原理,并举例说明其对地球地貌的影响。
3. 解释地震是如何形成的,并简述地震波的类型及其特点。
4. 说明岩石圈、软流圈和地幔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5. 讨论气候变化对沉积岩形成的影响。
五、论述题1. 分析地壳运动对地表形态变化的影响,并结合实例进行论述。
安 庆 师 范 学 院2008—2009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卷(A 卷)地质学基础院系______ ___ 专业___ _____ 班级___ ____ 姓名_____ 学号注 意 事 项1、本试卷共6大题。
2、考生答题时必须准确填写院系、专业、班级、姓名、学号等栏目,字迹要清楚工整。
一、判断是非题(正确的填“T ”,错误的填“F ”每空1分,共10分)( )1.野外调查是地球科学工作最基本和最重要的环节,它能获取所研究对象的第一手资料。
( )2.地壳运动按运动的方向可以分为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
( )3.第四纪以后发生的地壳运动一般被称为新构造运动。
( )4.我国76年唐山地震成因属于火山地震,今年的汶川大地震属于构造地震。
( )5.超基性岩浆岩中,SiO 2含量为65%以上。
( )6.地层是一层层沉积而成的,因此,较新的地层在任何情况下,总是位于较老的地层之上。
( )7.地壳总质量最多的是沉积岩,占地壳表面积最多的是火成岩。
( )9.岩层的走向与倾向相差180°。
( )10.背斜的核部都是新岩层,向两翼地层逐渐变老。
二、填空(每空1分,共20分)1. 地球外部层圈从外到内分为:( )、( )和( )。
2.矿物比较硬度计中,硬度为4,6,8的矿物分别是( )、( )和( )。
3.通常将成岩作用分为四种方式,分别是:压固作用、( )、( )和( )。
4.地震按成因分哪三种主要类型( )、( )和( )。
5.地层的接触关系有( )、( )和( )。
6.中生代是由( )、( )和( )三个纪组成。
7.地质学的研究方法有:( )、室内实验和模拟实验以及( )。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5分)1.矿物:2.岩浆:3.断层:考试答案不得超过此线四、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5分)变质作用的类型主要有哪些?地震带的空间分布如何?的划分依据。
4.简述岩石圈板块的划分及其边界的类型。
5.简述第四纪时期地理环境演化具有哪些主要特征?考试答案不得超过此线五.分析下面的地质剖面图(16分)(1)从左到右用大写字母A、B、C标明图中存在的各个断盘,并说出断层的上盘、下盘、上升盘和下降盘。
《地质学基础》题集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下列哪种岩石是由岩浆冷凝固化后形成的?A. 砂岩B. 石灰岩C. 玄武岩D. 页岩2.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A. 氧B. 硅C. 铝D. 铁3.下列关于地质构造的描述,哪一项是正确的?A. 背斜是岩层向下弯曲的构造B. 向斜是岩层向上凸起的构造C. 断层是岩层因受力而发生错动或断裂的构造D. 节理是岩层连续且未断裂的构造4.下列哪一项不是变质岩的特征?A. 具有玻璃光泽B. 岩石结构紧密C. 常常含有化石D. 可能呈现出片理构造5.地层年代中,哪个时代是地球历史上最早的时期?A. 寒武纪B. 奥陶纪C. 泥盆纪D. 前寒武纪6.下列关于地震波的描述,哪一项是错误的?A. 地震波分为纵波和横波两种B. 纵波的传播速度比横波快C. 横波不能在地核中传播D. 地震波的传播速度与介质密度无关7.下列哪种矿物属于硅酸盐矿物?A. 石英B. 方解石C. 长石D. 石墨8.下列关于火山的描述,哪一项是正确的?A. 火山只能喷发熔岩B. 所有火山都是活火山C. 火山喷发可以形成新的陆地D. 火山活动对全球气候没有影响9.在地质学中,用来描述岩石抵抗被刻入或刻入难易程度的物理量是?A. 硬度B. 韧性C. 脆性D. 延展性10.下列哪一项不是沉积岩的特征?A. 常常含有化石B. 具有明显的层理构造C. 岩石结构紧密,颗粒粗大D. 岩石颜色多样,成分复杂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地质学是研究地球的物质组成、内部结构、外部特征和地球________以及地球________演变规律的科学。
2.岩石循环从________岩开始,经过侵蚀、搬运、沉积形成沉积岩,沉积岩经过埋藏、高温高压形成变质岩,变质岩再经过熔融形成岩浆岩,这一循环过程称为岩石循环。
3.地壳运动按照运动方向可以分为________运动和________运动两种基本类型。
4.矿物是自然形成的________或________,具有一定的化学成分和内部结构。
《储层地质学基础》期末考试试卷(A)评分标准、参考答案考试形式:开卷考试考试时间:120分钟一、概念题1、何为有效孔隙度与有效渗透率?(3分)答:是指那些互相连通的、且在一定压差下允许流体在其中流动的孔隙总体积(即有效孔隙体积)与岩石总体积的比值。
(1.5分)当有两种以上流体存在于岩石当中时,对其中一种流体所测得的渗透率为有效渗透率。
(1.5分)2、地层对比时常用的测井曲线系列?(5分)答:井径、自然电位、自然伽玛、声波时差及电阻。
3、井间尖灭砂体的求值方法,即即尖灭井点砂厚的取值方法?(2分)答:尖灭井点取负值。
4、油气储层的四性关系指什么?(4分,各要点1分)答:储层的岩性、物性、电性及含油气性二、简答题5、河道砂体的空间叠置方式有哪些?(4分)答:单边式、多边式、多层式及孤立式6、砂体几何形态中的席状与朵状,指状与线状的主要区别?(4分,各要点1分)答:席状与朵状主要的区别是前者平面上呈等轴状,后者呈朵叶状。
而指状与线状则主要是展布方向与变化趋势的不同,前者是向单方向变薄并尖灭,后者则是向两端变薄和砂灭。
7、影响油、气、水界面与注(开)采方式的储层非均质性参数有那些?(6分,各要点2分)答:①最高渗透率的位置;②不连续薄泥质夹层的分布频率、密度及范围;③储层的配位数与连通系数。
8、碎屑岩储层八大沉积作用的非均质性响应是什么?(8分,各要点1分)答:①垂积——无规则非均质性;②前积——明显的反韵律非均质性;③侧积——强烈的正韵律非均质性;④漫积——似均质层;⑤筛积——出现“贼层”的严重非均质性;⑥选积——反韵律非均质性;⑦填积——较弱的正韵律非均质性;⑧浊积——复合非均质性。
9、井间砂体或小层对比的一般原则是什么?(8分,各要点2分)答:①界面划分;②成因单元确定;③遵循成因单元的几何形态特征;④相同成因单元可对,不同成因单元相变。
三、简述题10、次生孔隙形成的两种主要水介质环境特点、主要机理及影响因素?(8分,各要点4分)答:1、开启性水循环,无机酸水溶液对碳酸盐矿物的溶解,决定因素:pH、EH及离子浓度;2、封闭性水循环,有机酸水溶液对硅酸盐矿物的溶解,决定因素:温度、压力及有机质浓度。
一、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5分)1.矿物:是在各种地质作用下,在一-定的地质条件和物理化学条件下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单质或化合物。
2.地质作用:由于地质营力所引起地壳或岩石圈或地球物质组成、内部结构和地表形态变化与发展的作用。
3.类质同像:矿物结晶时,晶体中的某些质点(原子、离子、分子)被性质类似的质点所代替,而矿物的品体结构和化学键不发生根本性变化。
4.解理:矿物在外力敲打或挤压下,严格沿着一定结品方向裂开成光滑平面的性质。
5.岩浆作用:岩浆从形成、上升至冷凝,岩浆本身发牛的变化以及对围岩影响的全部地质作用过程称为岩浆作用或岩浆活动。
二、填空(每空0.5分,共20分)1.莫霍面古登堡面地壳地幔地核2.剥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成岩作川3.化学成分4.自限性均一性界向性对称性稳定性定熔性5.化学组成晶体结构6.结晶程度颗粒人小白形程度7.剥离作用(温差风化)冰劈作用8.水解作用氧化作用9.土壤层残积层半风化层10.下蚀作用侧蚀作用化学溶蚀冲蚀作用磨蚀作用11.推移跃移悬移12.波浪潮汐洋流浊流三、选择题(每题1分,共15分。
)1. C2. C3. C4. B5. B6. C7. B& C9. C10. B11.ABD12.ABCD13.BD14. B15.BCA四、连线题:(7分)花岗斑岩科马提岩 橄榄岩" 闪长岩一 闪长盼岩 正长岩一 正长斑岩玄武岩 殊长密 辉绿薯金伯利岩/五、简答题(共28分)1 •地质学的主要内容及其特点,以及学习地质学的心得。
(8分)答:地质学的研究内容:①研究地壳或岩石圈的物质组成、分类、成因及变化规律;②研究 地壳运动及其产生的地质构造特征;③研究地壳的发展历史、生物及古地理演化规律等;④ 地质学的应用问题。
地质学的基本特点:①“空间巨大”是指研究对象的范围I •分广阔,大到地壳、岩石圈甚至 整个地球,小到矿物内部结构,从地球表层到地下深处,从大陆到大洋,从戈壁沙漠到冰盖 雪原,无一不是地质学的研究対象。
普通地质及第四纪地质学 A 卷一.将下列术语翻译为汉语并用汉语解释其意义(20分,每题2分)1. The present is the key to the past2. Continental shelf3. Delta4. Cleavage5. Lithosphere6. Fossil7. Magma8. Weathering9. Fold10. Dip二.判断题(20分,每题2分。
对者打√,错者打×)1. 矿物新鲜面对可见光的反射折射或吸收能力的综合反映称为光泽。
()2. 地球内部的压力和重力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加。
()3. 基岩海岸的平衡剖面为一条下凹的曲线。
()4. 喀斯特地貌主要发育于岩性不均匀导致岩石表面抗风化能力差异的地区。
()5. 上盘上升、下盘下降的断层称为正断层。
()6. 早古生代包括寒武纪、奥陶纪、泥盆纪。
()7. 球形风化主要是由于岩性不均匀,导致岩石表面抗风化能力差异而形成的。
()8. 全球分布的洋中脊通常被一些平移断层错(切)开。
()9. 知道了岩层的倾向不一定就能知道岩层的走向。
()10. 混合花岗岩是指由酸性岩浆深成侵入地下后,冷却形成的岩浆岩。
()三.简述题(共60分)1、试述河流的侧蚀作用的过程。
(20)2、试述地层间的接触关系及其反映的构造运动过程。
(20)3、试述地球内部的圈层结构的划分方案及各圈层的特点。
(20)普通地质学与第四纪地质学B卷一、将下列术语翻译为汉语并用汉语解释其意义(30分,每题3分)1 Uniformitarianism2 Lithospere3 Karst4 Wave cut bench5 Magma6 Strike7 Earthquake8 Pangaea9 Fold10 Glacial age二、填空题(20分,每空1分)1.被动型大陆边缘通常由,,三部分组成。
2. 地壳结构进一步分为,二种类型。
3. 指甲和小刀的摩氏硬度值大致相当于和。
基础地质学期末考试试题第一题:1. 简答题:什么是地质学?请简要描述地质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地质学是研究地球构造、地球历史和地球物质变化规律的学科。
地质学的研究对象包括地球的岩石、矿石、矿床、地壳构造、地球历史等。
地质学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野外考察、实验研究、地质勘探和地质分析等。
第二题:2. 选择题:以下哪个地质过程是构造运动引起的?A. 岩石熔融B. 沉积作用C. 风化作用D. 地震活动答案:D. 地震活动第三题:3. 名词解释:岩石圈是什么?请简要解释其组成和特点。
岩石圈是地球最外层的固态岩石壳层,由地壳和上部的部分上地幔构成。
地壳是岩石圈最外部的岩石层,具有较低的密度和硬度。
岩石圈的平均厚度约为30-50公里,并且具有碎片状分布和板块构造。
第四题:4. 论述题:请阐述地球内部结构的三个主要层次,并描述各层次的性质和特点。
地球内部结构主要可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个主要层次。
地壳是位于地球表面的最外部岩石层,厚度约为5-65公里。
地壳由岩石和矿物组成,主要包括陆地地壳和海洋地壳两部分。
地壳的密度较低,硬度较小,是地球外层的最薄岩石壳。
地幔是位于地壳下方的一层岩石层,厚度约为2900公里。
地幔分为上地幔和下地幔,上地幔具有较高的温度和压力,岩石主要为橄榄石和辉石,下地幔的温度和压力较高,岩石为橄榄石和辉石的高压相。
地幔的密度和硬度较地壳高,是地球的中间层。
地核是位于地幔下方的内部部分,分为外核和内核。
外核主要为液态的铁和镍合金,内核主要为固态的铁和镍合金。
地核的温度和压力较高,密度和硬度也较大,是地球内部最深的层次。
第五题:5. 计算题:请根据地球半径和地壳的平均厚度计算地壳的体积(假设地球半径为6400公里)。
地壳的平均厚度为30公里,地球半径为6400公里。
地壳的体积可以使用球体的体积公式进行计算:V = 4/3 * π * R^3其中,V为体积,R为半径。
将数据代入公式计算:V = 4/3 * 3.14 * (6400 + 30)^3V ≈ 4/3 * 3.14 * (6430)^3V ≈ 1.08 * 10^12 平方千米因此,地壳的体积约为1.08 * 10^12 平方千米。
地质学基础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地质学研究的是()。
A. 地球的构造和历史B. 影响地质变化的因素C. 地球上的动植物分布D. 地球上的气候变化2. 地球的内部结构可分为()。
A. 物质圈、生物圈、大气圈B. 北半球和南半球C. 地壳、地幔、外核、内核D. 大陆、洋盆、山脉3. 拉尼娜现象通常指的是()。
A. 海平面上升B. 海洋表面温度升高C. 海洋表面温度降低D. 海浪和风暴增加4. 相对定年方法是根据()。
A. 放射性同位素的衰变B. 地层的相对位置C. 化石的种类和分布D. 石头的颜色和质地5. 下列哪种地质灾害是由内部地质力学作用引起的?A. 地震B. 洪水C. 飓风D. 山体滑坡二、填空题1. 当两块地壳板块相互靠近时,形成的边界类型是()。
2. 放射性碳14的半衰期约为()年。
3. 根据地球历史的划分,下列时代中最古老的是()时代。
4. 地球的磁场是由()产生的。
5. 地壳最上层的岩石类型是()。
三、简答题1. 请简述地壳构造理论,并说明它对地质学研究的意义。
2. 解释在形成石油和天然气的过程中,需要具备哪些地质条件。
3. 什么是地质灾害?请列举三种常见的地质灾害并简要描述其形成原因。
4. 什么是地球层序?如何利用地层确定地壳的相对年龄?5. 简述板块构造和地震的关系,并阐述板块构造理论对地震活动的解释能力。
四、解答题1. 请用简单的语言解释为什么地震会造成地震波传播?2. 以地球历史为例,说明地质学是如何研究地球演化的过程。
3. 利用地层对地质工程进行勘察的意义是什么?请结合实例说明。
4. 请简述火山喷发的过程,并解释火山喷发在地理学领域中的重要性。
5. 什么是地质勘查?请说明地质勘查在资源勘探和环境保护中的作用。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 A. 地球的构造和历史2. C. 地壳、地幔、外核、内核3. C. 海洋表面温度降低4. B. 地层的相对位置5. A. 地震二、填空题1. 构造边界2. 57303. 元古代4. 流体外核的对流运动5. 岩石圈三、简答题1. 地壳构造理论是指地壳是由一系列巨大的块状板块构成,这些板块以不同的速度在地球上相对运动。
地质学考试题+参考答案一、单选题(共65题,每题1分,共65分)1.岩浆的化学成分若以氧化物表示,其中( )的含量最大。
A、SiO2B、AI2O3C、H2OD、MgO正确答案:A2.喜马拉雅山构造发生在哪个时期( )。
A、晚古生代B、新生代C、中生代D、早古生代正确答案:B3.下列地点,地球的重力最大的是( )A、南极B、赤道C、北回归线D、北京正确答案:A4.在推覆构造中,由于强烈侵蚀作用,如果较年轻岩块出露于较老岩块之中,这种构造称为( )A、冲断层B、飞来峰C、构造窗D、逆掩断层正确答案:C5.莫霍面之上的部分是指( )A、地幔B、地核C、下地壳D、上地壳正确答案:C6.节理的力学成因包括( )A、张节理B、剪节理C、纵节理D、A和B正确答案:D7.( )是地壳上部成带状分布的层状岩石或堆积物,是地壳演化历史的物质记录A、化石B、矿物C、地层D、岩石正确答案:C8.以下哪一个不是火山构造?( )A、火山通道B、火山砾C、火山口D、火山锥正确答案:B9.大气圈中与人类活动和地质作用密切相关的是( )A、对流层;B、平流层;C、暖层。
D、中间层;正确答案:A10.地质学是_D__的重要组成部分?A、化学B、生物学C、地学D、天文学正确答案:D11.下列( )属于火成岩构造。
A、千枚构造B、干裂构造C、流纹构造D、层理构造正确答案:C12.关于节理的描述下列正确的是( )A、岩石中有明显位移的断裂断开的面称为节理面。
B、有些节理,主要是张节理不能提供岩浆活动侵入的通道。
C、节理与所在岩层的产状要素可以分为走向节理、倾向节理和斜向节理。
D、研究节理的分布、性质和组合情况,有助于推断区域性应力场的特点和各种应力的分布规律以及各种构造的相互关系。
正确答案:D13.下列有关侵入接触的叙述,哪项正确?( )A、侵入接触是沉积岩与变质岩之间的一种接触关系B、侵入接触是沉积岩与活岩浆岩之间的——种接触关系C、沉积岩形成时间较晚,岩浆岩形成时间较早D、侵入接触是岩浆岩体与岩浆岩体之间的一种接触关系正确答案:B14.在三大岩类中,主要分布于地壳表层部分,约占地球表面积3/4的岩类是( )A、变质岩B、侵入岩C、火山岩D、沉积岩正确答案:D15.下列地点,地球重力最大的是( )A、北回归线B、南极C、北京D、赤道正确答案:B16.石灰岩变成大理岩所发生的主要变化是( )A、矿物成分B、岩石成分C、岩石结构正确答案:C17.下列哪一种褶皱构造一定发生了地层倒转( )。
地质学基础(专升本)一、单选题1. 角岩所对应的原岩一般为_____。
(6分)(A) 砾岩(B) 泥质岩、粉砂岩(C) 碳酸盐岩(D) 酸性岩浆岩参考答案:B2. 在下列岩石中,属于区域变质岩的是_____。
(6分)(A) 碎裂岩(B) 角岩C) 云英岩(D) 片麻岩参考答案:D3. 形成大理岩的常见变质作用类型是_____。
(6分)(A) 碎裂变形(B) 混合岩化(C) 气—液热变质(D) 区域变质参考答案:D4. 下列矿物组合中,完全由变质作用形成的矿物组合是_____。
(6分)(A) 红柱石、角闪石、高岭石、磁铁矿(B) 绢云母、红柱石、萤石、石榴子石(C) 橄榄石、辉石、角闪石、黑云母(D) 辉石、蓝晶石、石墨、石榴子石参考答案:B5. 在地质年代表中,寒武纪是_____。
(6分)(A) 早古生代的第一个纪(B) 晚古生代的第一个纪(C) 元古代的第一个纪(D) 中生代的第一个纪参考答案:A6. 当上下两套地层之间发育一古风化壳,且下面一套地层褶皱变形强烈,上面一套地层无变形,这两套地层之间的接触关系应是_____。
(6分)(A) 角度不整合(B) 假整合(C) 整合(D) 平行不整合参考答案:A二、多选题1. 在变质作用中,除了时间因素以外,其他的控制因素还有_____。
(6分)(A) 温度(B) 压力C) 化学活动性流体(D) 生物作用参考答案:A,B,C2. 在下列变质岩岩石组合中,不全由区域变质岩所组成的是_____。
(6分)(A) 角岩、片岩、片麻岩(B) 片岩、板岩、千枚岩(C) 板岩、千枚岩、混合岩D) 角岩、矽卡岩、板岩参考答案:A,C,D3. 在下列层序鉴别标志中,属于层面标志的是_____。
(6分)(A) 波痕(B) 雨痕(C) 层理(D) 泥裂参考答案:A,B,D4. 在下列单位中,属于岩石地层单位_____。
(6分)(A) 群(B) 系(C) 组(D) 层参考答案:A,C,D5. 从老到新,显生宙可由_____等地质时代组成。
地质学基础》作业题及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30个)1、地质学:以地球为研究对象的一门自然科学。
当前,地质学主要是研究固体地球的表层——岩石圈,研究其物质组成,形成,分布及演化规律;研究地球的内部结构,地表形态及其发展演化的规律性。
2、将今论古:通过各种地质事件遗留下来的地质现象与结果,利用现今地质作用的规律,反推古代地质事件发生的条件、过程及其特点。
3、岩石圈:软流圈其上的由固体岩石组成的上地幔的一部分和地壳合称为岩石圈。
它是地球的一个刚性外壳,“浮”在具塑性状态的软流圈之上。
4、矿物:矿物是由地质作用形成的单质或化合物。
5、地质作用:引起地壳的物质组成、内部结构和表面形态不断运动、变化和发展的各种自然作用称为地质作用。
6、双变质带:大洋板块沿贝尼奥夫带在岛弧与大陆边缘下插引起的成双变质带,一个是分布于靠大洋一侧的高压低温变质带,另一个是与之平行的高温低压变质带。
7、风化壳:指残积物和经生物风化作用形成的土壤层等在陆地上形成的不连续薄壳(层)。
8、岩石孔隙度:指岩石内孔隙总体积与岩石体积之比。
9、地下水:是指埋藏于地下地的水,即地表以下的松散堆积物和岩石空隙中的水。
10、冰川:大陆上缓慢流动的巨大冰体。
11、晶体:内部质点在三维空间呈规则排列的固体称为晶体。
12、克拉克值:国际上把各种元素在地壳中的平均含量百分比称为克拉克值。
13、类质同象:指在矿物晶体结构中,由性质相似的其它离子或原子占据了原来离子或原子的位置,而不引起化学键性和晶体结构类型发生质变的现象。
但可引起化学成分及其它有关性质的改变。
14、沉积岩:又称为“水成岩”,它是在地表或近地表条件下,由早先形成的岩石(母岩)经风化、剥蚀等一系列外力地质作用形成的风化产物,再经搬运、沉积和固结而形成的一类岩石。
15、岩浆岩的产状:指岩浆岩体在空间上的形态、规模,与围岩的关系以及形成时所处的深度及地质构造环境等。
16、变质作用:由内力地质作用致使岩石的矿物成分,结构,构造发生变化的作用称变质作用。
第一套《地质学基础》试题姓名 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 成绩___________一、名词解释(4´×8共计32分)1.新构造运动2.风化壳3.莫霍面4.标准化石5.岩石圈6. 矿物7. 向斜8. 转换断层二、填空(1´×20共计20分)。
1、古登堡面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_的分界面。
2、火山喷发类型有_________和_________两类。
3、火成岩可以分为超基性、基性、中性、酸性、脉岩等类别,请按此顺序分别列举一类岩石名称_________ 、 __________、 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 、_________。
4、中生代从早到晚有,它们的代号分别为。
5、变质作用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三类。
6、火山碎屑岩按照碎屑粒径大小可以划分为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三类。
7、岩石变形发展的三个阶段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选择题(20×1共计20分)1、人和真象,真马等出现于哪一个纪___________。
A、JB、KC、TD、Q2、印支运动发生于______纪。
A、石炭纪B、二叠纪C、三叠纪D、白垩纪3、矽卡岩型矿床是下列哪一种变质作用形成的_____。
A、接触交代型变质作用B、区域变质作用C、埋藏变质作用D、动力变质作用4、加里东运动发生于________。
A、中生代B、晚古生代C、早古生代D、新生代5、下列哪一种褶皱构造一定发生了地层倒转________。
A、倾伏褶皱B、直立褶皱C、倾斜褶皱D、翻卷褶皱6、在推覆构造中,由于强烈侵蚀作用,如果较年轻岩块出露于较老岩块之中,这种构1造称为________。
A、飞来峰B、构造窗C、逆掩断层D、冲断层7、片理构造是区域变质岩中的常见构造,下列哪一种片理构造变质作用最强______。
地质学基础A卷答案
一.FFTFTFTFTT(每空1分)
二.(每空1分)
1.环太平洋地震带、地中海-喜玛拉雅地震带、大洋中脊(海岭)地震带2.莫霍面、古登堡面、地壳、地幔、地核
3.走向、倾向、倾角
4.断层线、断层面、断层崖
5.泥盆纪、石炭纪、二叠纪
6.方解石、磷灰石、刚玉
三.解释(每个3分)
1.矿物:在各种地质作用下形成的具有相对固定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的均质物体,是组成岩石的基本单位。
2.岩石: 在各种地质作用,按一定方式结合而成的矿物集合体。
3. 震级:表示地震本身大小的等级划分,是根据地震仪记录的地震波最大振幅
经过计算求出的,它是一个没有量纲的数值。
4.岩浆作用:岩浆的发生、运移、聚集、变化及冷凝成岩的过程,称为岩浆作
用。
5.断层:断裂两侧的岩块沿着破裂面有明显位移的断裂构造。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5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1.简述成岩作用及其主要类型
答:成岩作用是指沉积物沉积以后,由松散的沉积物变成坚固岩石的作用(1分)。
成岩作用包括四个方面:
1)压固作用(1分);2)脱水作用(1分)3)胶结作用(1分)4)重结晶作用(1分)
2.简述变质作用及其影响因素。
答:当岩石所处的环境发生变化时,其成分、结构和构造等往往要随之发生变
化,从而使岩石和环境之间达到新的平衡关系,这种变化总称变质作用
(2分)。
引起岩石变质的因素,主要是岩石所处环境的物理条件和化学条件的改变。
物理条件主要是指温度和压力(2分),而化学条件主要指从岩浆中析出的气体和溶液(1分)。
3.简述岩石圈板块的划分及其边界的类型。
答:勒皮雄将全球岩石圈划分为6大板块:太平洋板块、欧亚板块、印度洋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和南极洲板块(2分)。
作为岩石圈活动带的板块边界可以划分为:拉张型边界、挤压型边界和剪切型边界(3分)。
4. 简述地层及地层的划分依据。
答:地层是在地壳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各种成层岩石的总称(2分)。
地层划分的主要根据如下:
1)沉积旋回的变化(1分)
2)地层的接触关系(1分)
3)古生物(化石)(1分)
5.简述第四纪时期地理环境演化具有哪些主要特征?
答:第四纪沉时期地理环境演化主要具有以下特征:
1)向现代继续演化的生物界(1分)
2)频繁而普遍的新构造运动(1分)
3)经历了第四纪大冰期(1分)
4)第四纪沉积物广泛分布和矿产资源丰富(1分)
5)人类的出现(1分)
五、图解(15分)
1.由老到新写出图中各地层名称(要写出界、系、统)(每列1分,共5分)。
白垩系 K 中生界
侏罗系 J 中生界
石炭系 C 古生界
泥盆系 D 古生界
震旦系Z 元古界
2.写出上图中下列岩层接触关系(每个2分,共6分)
Z与J:角度不整合;D与C2:假整合;J与K:整合
3.标明上图中断层类型(每个2分,共4分)
正断层、逆断层
六.问答题:(15分)
如何证明不同时代构造运动的存在?
答:对于新老构造运动我们研究的方法有所区别,论述如下:
1新构造运动的证据:
1)地貌标志:地貌形态是内外地质作用相互制约的产物。
而构造运动常控制外力地质作用进行的方式和速度。
如以上升运动为主的地区,常形成剥蚀地貌;以下降运动为主的地区,常形成堆积地貌。
由于新构造运动的时间较近,有关的地貌形态保留得较好,因此用地貌方法研究新构造运动,是特别重要的方法。
(2分)
2)测量数据:对于现代构造运动,在短期或瞬息间还不可能在地貌上留下可以观察到的痕迹,因此必须借助于三角测量、水准测量、远程测量(激光测远)、天文测量等手段,即定期观测一点(线)高程和纬度的变化,以测出构造运动的方向和速度。
(2分)
2、老构造运动的证据
(1)地层厚度(1分)
由于构造运动常常交替进行,下降运动引起相应的沉积,而上升运动则引起沉积中断或沉积物的剥蚀,所以在一定时间内形成的岩层总厚度乃是升降幅度的代数和,在一定程度上代表该地区下降的总幅度。
如果在一定地区范围内进行地层厚度对比,即可了解当时下降幅度及古地理基本情况。
(2分)
(2)岩相分析(1分)
岩相是随着时间的发展和空间条件的改变而变化的。
在同一时间的不同地点,或在同一地点的不同时间,岩相常有不同。
同一岩层的横向(水平方向)岩相变化,反映在同一时期但不同地区的沉积环境的差异。
同一岩层的纵向(垂直层面方向)岩相变化,反映同一地区不同时期的沉积环境的改变,而这种改变常常是构造运动的结果。
(2分)
(3)构造变形(1分
构造运动常使地层的产状发生改变,产生褶皱、断裂等构造变形。
根据其形态特征可以推测其受力的方向、性质、强度及应力场的分布情况等(1分)。
(4)地层接触关系(1分)
地壳运动在岩层中记录下来各种接触关系,包括整合接触、平行部整合接触和整合接触,它们是构造运动的证据。
整合接触说明在一定时间内沉积地区的构造运动的方向没有显著的改变,古地理环境也没有突出的变化;平行不整合接触关系说明在一段时间内沉积地区有过显著的升降运动,古地理环境有过显著的变化;度不整合说明在一段时间内,地壳有过升降运动和褶皱运动,古地理环境发生过极大的变化。
(2分)
(注:文档可能无法思考全面,请浏览后下载,供参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