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知识点
- 格式:doc
- 大小:84.50 KB
- 文档页数:7
政治学考试必背知识点总结政治学是研究政治的学科,涉及政治的理论、制度、行为等方方面面。
在政治学的学习中,有一些知识点是必须要背诵的,包括政治理论、政治制度、政治思想、国际政治等方面的知识。
下面是一些政治学考试必背的知识点总结。
一、政治学理论1. 政治学的定义及其研究对象政治学是研究政治现象和政治活动的学科,其研究对象包括政府、国家、政权、政治组织、政治行为等方面的内容。
2. 政治学的分类及其特点政治学可以按照研究的内容、研究的方法、研究的对象等不同角度进行分类。
常见的分类有:按照研究内容分为政治学理论和政治学实证研究;按照研究方法分为政治学的历史研究和政治学的比较研究;按照研究对象分为国内政治学和国际政治学等。
3. 政治学的基本原理政治学的基本原理包括社会规律对政治现象和政治活动的制约作用,政治制度对政治行为的规范作用,政治文化对政治观念和价值取向的影响等。
4. 政治学的方法和途径政治学的研究方法包括历史研究、调查研究、实证研究、比较研究等。
途径包括图书资料的查阅、文献的搜集、数据库的利用、采访调查等。
5. 现代政治学的发展趋势现代政治学的发展趋势包括理论建设与实证研究的结合,比较研究的广泛开展,全球化视野的拓展,政治参与与社会治理的重视,政治变革与制度创新的关注等。
二、政治制度1. 政治制度的概念及其组成政治制度是指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和运行机制,包括宪法、政府、立法机关、司法机关、政党、选举制度等组成部分。
2. 各国政治制度的比较各国政治制度的比较可以从政体类型、政治体制、政治文化、政党制度、选举制度等多个方面进行比较,从而揭示不同国家政治制度的异同之处。
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包括党的领导、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民主集中制原则、依法治国、民族区域自治等多方面内容,是中国政治制度的重要体现。
4. 政治体制改革与制度建设政治体制改革与制度建设是指在不断改革中完善政治制度,建设现代政治体制和现代国家制度,既要符合国情又要适应时代要求。
万唯政治知识点总结一、政治学的基本理论1. 政治学的定义和对象:政治学是研究政治现象的学科,其对象包括政治现象、政治制度、政治行为和政治力量等方面的内容。
政治学试图理解政治现象的本质和规律,以便更好地解释、预测和指导政治行为。
2. 政治权力的性质和来源:政治学研究政治权力的性质和来源,探讨政治权力的本质、作用和限制。
政治权力可以来源于法律、传统、合法性或者暴力,不同政治制度对政治权力的来源和运用都有不同的规定。
3. 政治制度和政治文化:政治学关注政治制度和政治文化对政治行为和政治决策的影响。
政治制度包括国家政府的组织结构、权力分配和运行机制,政治文化则指的是国家和社会中形成的政治信念、价值观和行为习惯。
4. 政治参与和政治行为:政治学对政治参与和政治行为进行研究,分析不同社会群体在政治决策和政治行动中的角色和影响,探讨政治参与和政治行为的动机和效果。
5. 国际政治与全球化:政治学研究国际政治关系和国际组织,探讨不同国家之间的相互关系、国际政治决策的影响因素和国际政治的趋势。
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国际政治与国内政治之间的互动和影响也日益显著。
二、国家政府制度1. 政治体制的分类和特点:政治学研究不同国家的政治体制,包括民主制度、专制制度、议会制和总统制等。
不同政治体制有不同的组织结构、权力分配和决策机制,体现不同的政治文化和政治价值观。
2. 国家政府的组织结构与权力分配:政治学关注国家政府的组织结构和权力分配,分析各级政府部门的职能、权利和责任。
不同国家的政府机构设置和权力分配有不同的特点和制度安排。
3. 政治领导人和政治权力:政治学研究政治领导人的选拔机制、职责和权力运用,分析政治领导人对政治决策和政府运行的影响。
不同领导人的性格、才能和政治理念对国家政治局势和政治改革有不同的影响。
4. 政治决策和政府运行:政治学分析政治决策的过程和机制,研究政府运行的模式和效率。
政治决策和政府运行涉及政治领导人、政府机构、利益集团和公众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博弈。
第一篇政治与政治学第一章政治政治的特性:●1、政治是对于一种社会价值的追求,是一种规范性的道德●2、政治是对权力的追求和运用●3、政治是公众事务的管理活动●4、政治是对于社会价值物的权威性分配的决策活动●5、政治是一种超自然、超社会力量的体现或外化●6、政治是经济的集中体现●7、政治的根本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政治的定义●在特定社会经济关系及其表现的利益关系基础上,社会成员通过社会公共权力确认和保障其权利并实现其利益的一种社会关系政治的社会地位●1、政治与经济的关系●2、政治与法律的关系●3、政治与宗教的关系●4、政治与道德的关系政治学的研究方法●一、马克思主义政治研究的基本方法●1、历史分析方法●2、经济分析方法●3、阶级分析方法●4、利益分析方法●5、注重客观事实,强调调查研究●传统的政治学研究方法●(1)哲学研究方法●(2)历史研究方法●(3)机构研究方法和制度研究方法●现代的政治学研究方法●(1)社会学分析途径●(2)经济学分析途径●(3)心理学分析途径●(4)政治系统分析模型●(5)政治沟通分析模型●(6)政治实证测量和分析技术●课题选择、研究设计、展开调查和资料的收集、分析和验证第二篇政治关系政治关系的定义●政治关系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基于社会利益要求和利益关系而形成的,以政治的强制力量和政治权利分配为特征的社会关系第一章利益与政治利益:●就是基于一定生产基础上获得了社会内容和特性的需要。
共同利益:●是处于同一社会关系和社会地位中的人们的各自利益的相同部分共同利益的基本特性:●公共性●非市场现实性●单一性●相对独立性●多重价值复合性共同利益的层次和范围●集体、利益集团、阶层、阶级、民族、社会利益利益矛盾●1、横向利益矛盾●自然的差异和社会的差异●对抗性的与非对抗性的●2、纵向利益矛盾利益在政治中的地位和作用●1、利益是人们结成政治关系的出发点●2、利益关系是政治权力和政治权利形成的基础和条件●3、利益关系是政治权力和政治权利特性形成的基础。
政治学基础知识点清单政治学是研究政治现象、政治过程和政治制度等方面的学科,是理解和分析政治行为和政治体系的重要工具。
下面是一份政治学基础知识点清单,帮助您系统地了解政治学的核心概念和理论。
一、国家与政府1. 国家的定义和特征2. 政府的定义和职能3. 政府形式和制度的分类4. 国家主权和国家利益的概念5. 国家的起源和发展二、政治体系与政治行为1. 政治体系的概念和要素2. 政治制度和政治文化的关系3. 政府权力和社会权力的互动关系4. 政治参与和政治行为的类型5. 政治社会化和政治参与的关系三、政治理论与思想1. 传统政治理论:保守主义、自由主义、社会主义2. 现代政治理论:民主主义、多元主义、社会正义3. 政治思想家及其主要观点:亚里士多德、洛克、孟德斯鸠、马克思4. 概念性政治理论:权力、正义、自由、平等四、国际关系与全球政治1. 国际体系与国际关系理论2. 主权、领土和国际法的概念3. 国际组织与国际合作的重要性4. 全球化与跨国治理的挑战5. 国际冲突与国际安全的问题五、政府决策与公共政策1. 政策制定和政策执行的过程2. 利益集团和政策制定的影响3. 公共政策领域的典型问题:经济、环境、教育4. 政府决策的合法性和效力5. 政策评估和政策变革的重要性六、选举与政治代表1. 选举制度与选举类型2. 政治党派和政党竞争3. 选民投票行为和选举结果的解读4. 政治代表的职责和责任5. 公民参与与政治权利的实现七、公民社会与民主发展1. 公民社会和社会组织的概念2. 公民社会发展与民主化的关系3. 公民权利与公民义务的平衡4. 公民社会参与与社会变革5. 公民教育与社会发展的相互作用以上所列知识点是政治学的基础要点,通过对这些内容的学习和理解,您将能够构建一个较为完整的政治学知识框架。
当然,政治学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仍然有许多深入和复杂的内容需要进一步了解和研究。
希望这份基础知识点清单能够为您的进一步学习提供指导和参考。
第一章绪论第一节政治学的研究对象本节概述:政治学是研究人类社会政治现象的科学,因此,要了解政治学的研究对象,首先应当明确什么是政治。
本节回答了什么是政治、政治学的研究对象、研究范围,以及政治学与哲学、经济学、法学等学科的相互关系。
知识点1:中西历史上关于“政治”的基本观点我们现在所说的“政治”这个概念是从希腊语的“polis”一词演化而来的,其最初含义是指古希腊时代的“城邦”,即当时的“城市国家”。
在中西历史上,不同的思想家因其所处的阶级地位和历史条件的不同,对于“什么是政治”给出了不同的解释。
(1)用道德的观点解释政治,把政治等同或归结为伦理道德。
无论是西方还是中国,在古代,政治学和伦理学是混在一起的。
各个思想家都用道德的观点解释政治,认为政治的最高目的,就是为了使人和社会达到最高的道德境界。
(2)认为政治是一种法律现象,将政治说成是立法和执法的过程。
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政治的主要现象——国家是法律的产物,因为国家是为了制定法律和执行法律而设置的。
(3)将政治视为争夺权力以及施展谋略和玩弄权术的活动。
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思想家马基雅维里,在西方政治思想史上第一次将政治与伦理分开,提出了政治是君主夺取国家政权和维护其统治的权术活动的观点。
中国古代的法家,也把政治理解为对权力的追逐和运用。
(4)将政治看作是“管理众人之事”即管理公共事务的活动。
我国近代民主革命的先驱孙中山就认为:“政治两字的意思,浅而言之,政就是众人之事,治就是管理,管理众人的事便是政治。
”(5)把政治解释为围绕着政府制定和执行政策而进行的活动,是一种实现“社会价值的权威性分配的活动。
”这种观点盛行于20世纪50年代以后的美国政治学界,戴维·伊斯顿的政治是社会价值的权威性分配活动的观点影响尤其巨大。
知识点2:马克思主义对政治的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学,以历史唯物主义为基础,从根本上阐明了政治活动的实质,对于政治的含义作出了科学的解释。
政治学考必考知识点考试政治大题考点考前必背·必修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第一课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1.1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
1.2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状况.1.6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在资本主义社会的体现,是资本主义社会一切矛盾和冲突的总根源。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发展,贯穿于资本主义社会的始终,决定着资本主义的命运。
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尖锐化不可避免,资本主义终究要被社会主义所取代。
第二课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2.1近代中国人民的历史任务近代以后,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就成为中国人民的历史任务。
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
从此。
中国人民谋求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斗争就有了主心骨。
2.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和特点(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新”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就领导权来说,新民主主义革命不是由资产阶级领导,而是由无产阶级领导,这一点具有决定性意义;二是就革命前途来说,不是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和资本主义制度,而是建立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各革命阶级的联合专政,并最终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三是就所属世界革命范畴来说,它已不属于世界资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而是属于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
2.3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意义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使中华民族以崭新的姿态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为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创造了前提条件,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展示了美好前景和现实道路。
第三课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3.2改革开放的意义改革开放极大改变了中国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中国人民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
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迎来了从创立、发展到完善的伟大飞跃,中国人民迎来了从温饱不足到小康富裕的伟大飞跃。
政治复习知识点总结一、政治学基本理论1. 政治学的定义、研究对象和任务政治学是研究政治的科学,其研究对象是权力、国家和政府,研究任务是揭示政治规律、解释政治现象、探讨政治问题,并为政治实践提供理论指导。
2. 国家的起源和本质国家是社会的政治组织形式,由领土、人民和主权三要素构成。
国家的起源有社会契约说、部落联盟说、征服说等多种理论。
3. 国家政权的性质国家政权是一种权力形式,其性质有统治性、全面性、最高性和强制性等特点。
4. 政府的职能和结构政府的职能包括管理国家事务、维护国家利益、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等。
政府的结构包括国家元首、政府行政机构和政府部门等。
5. 政治权力的来源和性质政治权力的来源有合法性、信任和能力等基础,其性质表现为独立性、决定性和相对性等特点。
6. 政治权力的运作政治权力的运作包括决策、实施、监督和调控等环节,其中政治决策是政治权力运作的核心环节。
7. 政治制度的属性与功能政治制度是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形成的规范性安排,其属性包括合法性、权威性和稳定性等,其功能包括权力分立、利益协调和社会控制等。
8. 政治文明的演进政治文明是人类社会的重要成果,它经历了各种政治形式和政治制度的演进,形成了多元化、等级化和世界化的特征。
二、政治制度与政治发展1. 选举制度与政党制度选举制度是实现人民民主的重要形式,其特点有普遍性、平等性和直接性等。
政党制度是实现政治集团竞争的机制,其特点有多党制、多元化和自由竞争等。
2. 共和政体与君主政体共和政体是一种国家政体形式,其特点有民主、平等和法治等。
君主政体是一种国家政体形式,其特点有专制、集权和威权等。
3. 法治国家与行政国家法治国家是一种国家治理模式,其特点有宪法权威、法定权力和法律约束等。
行政国家是一种国家治理模式,其特点有行政权威、行政主导和行政效率等。
4. 民族国家与多民族国家民族国家是由一个民族主导的国家政体形式,其特点有民族统一、文化传承和国家认同等。
政治必考知识点总结一、政治思想和理论1.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2. 中国共产党的奋斗目标和奋斗道路3. 邓小平理论及其时代背景4.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5. 科学发展观6.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7. 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8. 政治学常识二、中国政治制度1.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2.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3.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4. 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5. 司法体制改革6. 公民权利和义务7.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性质和历史地位三、政治经济学1. 政治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内容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3.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4. 政府职能和市场机制5. 经济体制改革理论和实践四、国际政治1. 国际政治的基本概念和特征2. 国际关系的基本原则3. 和平、发展和合作的外交政策4. 对外贸易政策5. 国际组织和国际经济合作6. 中国对外政策的根本目标五、政治学基础知识1. 政治学研究的内容、方法和特点2. 政治学的分类和发展3. 国家、政府和政治组织4. 政治制度和政治行政关系5. 政党和政党制度6. 国家领导人的选拔和继任问题六、政治决策和政治执行1. 政治决策的基本原则和方法2. 决策体制和决策程序3. 政府职能和政府决策4. 政治执行的条件和保障5. 协调与监督七、政治传播和宣传1. 政治传播的基本概念和意义2. 政治宣传和政治教育3. 新闻传播与政治宣传的关系4. 政治传播的理论基础5. 党的宣传思想工作综上所述,政治必考知识点主要包括政治思想和理论、中国政治制度、政治经济学、国际政治、政治学基础知识、政治决策和政治执行、政治传播和宣传等内容。
了解这些知识点,不仅有助于政治科目的学习和考试,也有助于了解国家政治体系和国际政治形势,为未来从事政治工作或相关领域的工作打下扎实的基础。
希望各位考生能够在认真学习的基础上,取得优异的成绩,为国家的建设和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高中选修4政治知识点总结
一、政治学的基本概念
政治学是一门研究政治现象、政治关系以及政治制度的学科。
它涉及到政治权力、政治行为、政治组织和政治制度等方面的内容,是一门关于政治的系统性的学科。
政治学的研究
对象是政治现象,政治关系以及政治规律,其研究内容包括政治学的基本概念、政治理论、政治文明、政治观念、政治实践等。
二、政治权力与政治制度
政治权力是指一种对社会成员行为的强制性规定和对社会资源的配置,是政治实践中的产物。
政治制度是一种用于协调社会利益冲突、安排政治权力行使、实现国家治理的制度体系,是政治生活的基础。
政治权力与政治制度是密切相关的,政治制度是政治权力行使的
载体和保障。
三、政治的本质及其内涵
政治是一种社会关系形式,是统治者与被统治者之间的一种特定的社会关系。
它具有强制性、普遍性、全面性等特点。
政治的本质在于管理社会关系,是一种社会规范和组织活动,是社会生活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四、政治参与与政治文明
政治参与是指个人和团体参与政治活动的程度,是民主政治的基本要求。
政治文明是一种
政治行为方式,是公民政治意识和政治素养的体现,是建设政权、强化国家治理和维护社
会和谐的关键。
以上是高中选修四政治知识的基本概念和内容概括,希望能对学生们的学习有所帮助。
政治学原理1.马克思主义政治①政治的根源是经济,政治是经济的集中体现②政治的本质是阶级关系③核心是政治权利④政治活动是科学、是艺术2.政治的含义和本质①政治是阶级社会中以经济为基础的上层建筑,是政治的集中体现,是以政治权力为核心开展的各种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的总和。
其本质是争取、维护、调整、分配不同阶层或者集团的利益3.政治学的研究对象以公共权力为中心的政治关系、政治制度、政治思想、政治文化和政治行为及其发展规律。
4.政治学的发展中国:①儒家:德治、礼治②法家:法治③孙中山:三民主义、五权宪法④1952京师大学堂,首设法律科西方:①柏拉图《理想国》、亚里士多德《政治学》②马基雅维利《君主论》③孟德斯鸠和卢梭:法的精神、社会契约论和分权制衡学说5.政治行为的产生①原始社会末:社会分工—剩余产品的出现—分配—财产私有②封建社会:租赁土地—奴隶主与佃农的剥削关系③资产社会:资本主义生产关系④社会主义社会:革命理想纲领6.政治学的任务①阶级阶层与利益集团②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职能及决策体制③中央政府与地方、基层政府之间的关系④政党关系、政党不分、政企不分⑤民间表达与社会舆论⑥政治文化革新⑦廉政问题⑧民主建设7.政治学的研究方法传统:①历史研究法②制度③比较④规范⑤法律⑥机构-功能研究法现代:①心理学②社会学③阶级分析④经济分析⑤系统分析⑥理论联系实际⑦具体问题具体分析⑧从具体到一般,从一般到具体8.马克思主义的两个论断①国家是个历史现象,不是本来就有的,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②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9.国家的定义国家是维护一个阶级对另一个阶级的统治的机器,是一个阶级压迫另一个阶级的机器,是迫使一切从属的阶级服从于一个阶级的机器,是社会公共利益主体,具备公共权力10.国家权力及特性国家权力是指反映统治阶级意志的、并作为社会整体代表的,以强制力保障实施的、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权力。
以完成一定的公共职能为前提,所表达的国家意志本质上就是统治阶级的意志。
政治学特性(俞可平《政治与政治学》):⏹根本性——离不开根本利益的争夺。
⏹公共性——关乎群体、共同体的事务。
⏹全局性——政治行为规范与否,影响其他社会制度和管理。
⏹权威性——影响或支配其他人类活动。
第一章政治和政治学第一节政治的涵义一、多维视野中的政治概念1.历史上西方人眼里的政治:·城邦公民参与下所进行的统治和管理活动。
·政治是研究集体(城邦)之善。
(亚里士多德)·政治即伦理道德。
(如公共的善/正/正义)·政治是建立和维护共和国的活动。
(古罗马)·政治是一种上帝安排人事的力量;。
(中世纪)·政治是争夺王权的利益之争,也是神的意志统治和规范世人生活的体现。
(中世纪) ·政治是一以国家和主权为核心的活动,是一系列的谋略与阴谋;。
(近代)·政治是一种权力现象,政治即王道。
·政治是一种“社会契约”:在私人利益的基础上组建政府的制度设计.。
(近代)·政治是一种管理活动,或就是国家与政府的治理活动。
(近代)2.历史上中国人眼里的政治·“政者,正也;治者,理也.”·“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孔子)·“道洽政治,泽润生民”.《尚书.毕命》·“君顺怀之,政治归之”. 《晏子春秋》·政治是君王上承天命而行的抚民和安民的活动(统治与管理)·“政就是众人之事,治就是管理,管理众人之事,便是政治.”《孙中山选集》(下)P6613、对政治的传统解释之特点由前述可见,人们对政治的解释无非就是价值性(或伦理性)解释:认为政治源于道德规范;神学性解释:即政治源于超自然的力量;权力性解释:即政治源于占有资源的状况;管理性解释:即政治是管理公共事务的活动。
二、马克思主义的政治观⏹“政治是经济的最集中的表现”(即根源和本质)⏹“政治就是各阶级之间的斗争”(实质.表现形式)⏹“政治就是参与国家事务,给国家定方向,确定国家活动方式,任务和内容”(核心)⏹“政治是一门科学,是一种艺术”(谋略)政治的涵义对政治涵义的不同理解与分析,大体反映了各个历史时代对政治的认识以及政治学研究的发展变化,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阶级烙印【马克思主义深刻揭示了政治的本质,并为认识和分析政治现象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形成了系统的、科学的马克思主义政治观。
】1. 政治是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上层建筑与生产力的一定发展阶段相适应的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基础;建立在这一基础之上的政治法律制度、组织和设施等以及相应的意识形态,构成社会的上层建筑。
【政治以经济为基础,政治的性质和状况由经济基础的性质和状况所决定,经济对政治具有决定性作用。
】2. 政治是以一定的阶级利益和阶级关系为基本内容的社会关系政治作为一种社会关系,总是依存于一定的历史条件,与一定的阶级、国家关联在一起,所以具有特定内容与表现形式。
【正确认识和处理人民内部各阶级、阶层之间的关系,是当代中国政治生活的主题。
】3. 政治的根本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政治就是参与国家事务,给国家定方向,确定国家活动的形式、任务和内容。
”——列宁【政治的阶级属性及其本质,不可避免地集中到国家政权问题上。
有关国家政权、国家管理的所有问题,都是政治的重要内容。
】4. 政治作为一种特定的社会现象,有其自身运行和发展的规律政治生活同其他社会生活一样,具有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性。
【探索政治规律的过程,就是揭示政治现象的本质性联系的过程】马克思主义视野中的政治/经济/法律/道德之关系1、政治与经济·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产生、性质、变革·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方向上的为我与排他;手段上的强制与非强制;性质上的促进与阻碍;发展规律上的从基本适应到基本不适应,再由基本不适应到新的基本适应。
2、政治与法律·政治是法律产生和发挥作用的前提;·法律又是确保政治权力对公共事务管理的程序化、规范化、实现对社会资源权威性分配以及保持社会稳定的重要条件。
3、政治与道德·道德是被人们的经济条件所决定的评价人们的思想和行动的善与恶、光荣与耻辱、公正与偏私的感觉、观念、原则和规范的总和。
·道德与政治的区别:对经济基础反映的程度和能动作用的方式不同(是否集中与直接);反映人们之间关系及解决社会问题的方式不同(是否靠强制手段);存在和发展的趋势不同(是否会随阶级消亡)。
·道德与政治的联系:政治对道德的形成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道德对政治会产生积极的影响三.20世纪以来学术研究中的政治·经济学视角下的政治:是种“交换”;是市场秩序的维护者或弥补者等.·社会学视角下的政治:看重的是政治在社会有机体中的功能.·法学视角下的政治:政治是立法.守法和执法的过程.·人类学视角下的政治:政治是一种特定的仪式.信仰体系.符号和象征活动,是发现.阐述和表达意义的场所。
·政治科学视角下的政治:政治是一有规律可寻的客观现象,如人的政治行为/政治制度/权力模式等.当代西方三种主流政治观·政治即国家的活动.(20世纪30年代以前)·政治即与权力有关的现象.(20世纪30年代以后)·政治即围绕政府决策所发生的现象.(20世纪50年代以后)四、政治的涵义政治是一个历史范畴.是以经济为基础的上层建筑,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是以政治权力为核心展开的各种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的总和.教材的定义政治是一门研究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公共权力的活动、形式和关系及其发展规律的学科。
其他学者对政治的定义·政治是人类集体生活的一种安排和组织,在这种组织和安排之下,各种组织、团体和个人通过一定的程序,实施对集体决策的影响.参见燕继荣《政治学十五讲》P5·在一定的经济基础上,人们围绕着特定利益,借助于社会公共权力来规定和实现特定权利的一种社会关系.参见王浦劬《政治学基础》·政治:“它把一个特定的统治单位内的不同利益调和起来,这些不同利益按照其对整个社区福利和生存的重要性的比例来得到一定的权力分额.”[英]克里克,1964:21 引自《政治哲学导论》·政治的历史就是公共领域扩张和收缩的历史.引自[英]杰弗里.托马斯《政治哲学导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政治是实现权力、实施权威、制定公共政策、分配稀有资源、实施谋略等.政治五因素模型第二节政治学一、政治学的研究范围与涵义⏹以国家活动为对象的研究.认定国家政权问题是政治的核心问题.⏹以公共权力的形成与分配为对象的研究.⏹以人的社会政治关系及其发展规律为对象的研究.⏹以公共事务的管理为对象的研究.⏹以政府及其公共政策为对象的研究.⏹以一切政治现象为对象的研究.政治学的涵义⏹政治学是研究社会政治现象的一门学问.《中国大百科全书》⏹政治学是以如何组织安排社会集体生活为对象的研究.⏹“政治学是研究人们如何为一个社会进行权威性价值分配的学问”.(伊斯顿)⏹政治科学是关于政府和政治系统的研究,是研究公共政策的形成和实施的科学,而公共政策对一个社会来说是具有权威性的或有约束力的决定.《政治学分析词典》⏹政治学是以“国家的活动、形式、关系及其发展规律”为对象的研究.(狭义)参见教材P13⏹政治学是“在一定的经济基础之上的社会公共权力的活动、形式、关系及其发展规律”为对象的研究.(广义)参见教材P13二、政治学的研究方法(一)马克思主义的研究方法历史研究法经济研究法阶级分析方法(二)当代西方政治学主要研究方法⏹历史-比较方法:横向有纵向,宏观与微观⏹心理分析方法:心理因素、个性特征等⏹行为分析方法:政治过程、政治行为等⏹系统分析方法:政治体系整体性研究⏹结构功能主义方法:政治结构及功能研究⏹政策分析方法:政策的制定、实施、评估⏹学科交叉研究方法:政治心理、政治文化等三、政治学研究的发展脉络(一)西方政治学研究的历史沿革1、古典政治学时代(古希腊、罗马时期)研究主题:什么是良善的城邦(共和国)生活?重要人物与成果:柏拉图《理想国》亚里士多德《政治学》西塞罗《论共和国》《法律篇》2、神学政治学时代(中世纪)研究主题:政治世界的神学性解释主要人物和成果:奥勒利乌斯·奥古斯丁《论上帝之城》托马斯·阿奎那《论君主》《神学大全》3、理性主义政治学时代(近代)研究主题:民族国家理论、民主与法治政府的目的、权力基础和构建权力的制衡主要人物和成果:让·布丹《国家论六卷》托马斯·霍布斯《利维坦》约翰·洛克《政府论》路易斯·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雅克·卢梭《社会契约论》4、科学主义政治学时代(现代)研究主题:国家的起源、政府分类与管理、国家、政府与法律之间的关系等主要人物与成果:阿绪尔·本特利《政府过程》(行为学派)罗伯特·达尔《政治分析》(分析学派)大卫·伊斯顿《政治过程》(体系学派)罗尔斯《正义论》等西方政治学变迁的特点⏹基于性恶论之上的法治主义⏹基于个人主义之上的政制探索⏹基于相对主义之上的学派分立⏹基于社会系统之上的多样范式⏹基于抽象思维之上的逻辑思辨(二)中国政治学研究的历史沿革⏹奴隶制时期的“神权政治”⏹封建制早期的“王权专制”⏹封建制晚期的“君主专制”⏹近代的“危机与变革的政治”⏹现代的“民主革命政治”⏹当代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中国政治学演进的特点⏹伦理与政治紧密交织:为政以德⏹浓烈的人治色彩:礼法并用,霸王道杂之⏹超稳定的思想系统:阳法阴儒⏹注重世事强调施政:重治国之道,统治之术⏹学科界限模糊,范式单一:以史为鉴中西政治学演进的差异四、政治学与其它学科的区别和联系⏹经济学关注的的是:如何以最少的成本取得最大的利益,其支点是研究价值的生产;⏹政治学关注的是如何分配那些业已随经济活动生产出来的利益,其支点是研究价值的分配;⏹伦理学关注的是所分配的利益是否公正,其支点是研究价值生产和分配的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