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财《法理学》在线作业一满分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3.63 KB
- 文档页数:3
法理学作业1第一章——第四章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40分)1.法学参考答案:所谓法学,就是研究法律现象的知识体系,是以特定的概念、原理来探求法律问题之答案的学问。
2.法学体系答案:法学是一个由各个互不相同、但有联系的分支学科构成的知识系统。
法学体系是法学各个分支学科构成的有机联系的统一整体。
3.法理学参考答案:是我国法学体系中处于基础理论地位的理论科学,它是系统阐述马克思主义法律观,从总体上研究法和法律现实的一般规律,研究法的产生、本质、作用、发展等基本问题,研究法的创制和实施的一般理论,并着重研究我国社会主义法和法制的基本理论问题的理论学科。
4.法答案: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反映由特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统治阶级(或人民)意志,以权利和义务为内容,以确认、保护和发展统治阶级(或人民)所期望的社会关系、社会秩序和社会发展目标为目的的行为规范体系。
5.法的历史类型答案:法的历史类型是指将人类历史上存在过的以及现实生活中存在着的法,根据其经济基础和阶级本质做出的基本分类。
凡是建立在同一经济基础之上,反映同一阶级同一社会统治集团的整体意志的法,便属于同一个法律的历史类型。
6.法系答案:指法律的系谱,即法的形式传统。
把具有相同形式传统或系统法律系谱的法归结为法系。
7.英美法系答案:是以英国中世纪的法律、特别是以普通法(习惯法)为基础和传统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法律的总称,因此又叫做普通法法系。
8.法的价值参考答案:就是法这个客体(制度化的对象)对满足个人、群体、社会或国家需要的积极意义。
二、论述题(每小题12分,共60分)1.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基本精神和核心要义有哪些?参考答案: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核心内容是依法治国。
习近平对全面依法治国提出十一个方面的要求,一是坚持党对全面依法治国的领导;二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三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四是坚持依宪治国、依宪执政;五是坚持在法治轨道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六是坚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七是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八是坚持全面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九是坚持统筹推进国内法治和涉外法治;十是坚持建设德才兼备的高素质法制工作队伍;十一是坚持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
东北财经大学《法理学》在线作业一及附满分答案判断题(共 25 道试题,共 100 分。
)1. 从立法权限划分角度,我国的立法体制是中央统一领导和一定程度分权的,多级并存、多类结合的立法权限划分体制。
BA. 错误B. 正确2. 以实施法律的主体和法的内容为标准,法的实施方式可以分为三种:法的遵守,法的执行,法的适用。
BA. 错误B. 正确3. 法由法律规则、法律原则和法律概念三个要素构成。
BA. 错误B. 正确4. 实质正义是指制度本身的正义,形式正义是指对法律和制度的公正和一贯的执行,而不管它的实质原则是什么。
BA. 错误B. 正确5. 狭义的立法是指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及其常设机关依据法定职权和程序,制定、修改和废止法律这种特定的规范性文件的活动。
广义的立法是指有关国家机关依据法定职权和程序,制定、修改和废止各种规范性法律文件的活动。
BA. 错误B. 正确6. 法与党的政策,在经济基础、体现的意志、根本任务和思想理论基础等方面具有一致性。
从根本上说是一致的,都是社会主义上层建筑组成部分,都服务于社会主义现代化,都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思想。
BA. 错误B. 正确7. 公权利与私权利划分的主要标准是法律的不同类型,即公法与私法 BA. 错误B. 正确8. 行为能力:权利主体能够以自己的行为取得权利和承担义务的能力。
包括两个要素:一是行使权利或享受权利的能力;二是履行义务或承担责任的能力。
BA. 错误B. 正确9. 罗尔斯将正义分为分配正义与改正正义。
AA. 错误B. 正确10. 按照行为模式的不同,将法律规则分为授权性、命令性和禁止性三种法律规则。
BA. 错误B. 正确11. 法律关系是一种思想社会关系。
BA. 错误B. 正确12. 法律关系是根据法律规范产生的、以主体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的形式表现出来的特殊的社会关系。
BA. 错误B. 正确13. 法的渊源可以分为实质意义上的渊源和形式意义上的渊源。
东财《法理学》在线作业一-0001
民事责任是一种惩罚性责任,因而是所有法律责任中最严厉的一种。
A:错误
B:正确
答案:A
事件是以权利主体的意志为转移、能够引起法律后果的法律事实。
A:错误
B:正确
答案:A
普通法法系有有三大渊源或支柱:一是古罗马法。
二是《法国民法典》。
三是《德国民法典》。
A:错误
B:正确
答案:A
有关权利与义务关系的不同观点主要包括权利本位论、义务重心论和权利义务本位论。
A:错误
B:正确
答案:B
主义务和从义务划分的角度与标准是义务是否独立存在。
A:错误
B:正确
答案:B
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是国家意志内容的最终决定因素,经济以外因素,如政治、思想、道德、文化、历史传统、民族、宗教、习惯等,对法所体现的国家意
志没有有影响。
A:错误
B:正确
答案:A
公权利与私权利划分的主要标准是法律的不同类型,即公法与私法
A:错误
B:正确
答案:B
公法和私法的划分适用于英美法系。
A:错误
B:正确
答案:A
法的价值指以下三种含义:法促进哪些价值;法本身有哪些价值;在不同价
值之间发生矛盾时,法根据什么标准进行评价。
A:错误
B:正确
答案:B
部门法所指同类法律,包括国际法,包括已经失效的法,也包括将要制定但
尚未制定的法。
A:错误
B:正确
答案:A。
东北财经大学智慧树知到“法学”《法理学》网课测试题答案(图片大小可自由调整)第1卷一.综合考核(共10题)1.道德是加强法制建设的重要精神力量,法是传播、推行道德的有效途径。
()A、错误B、正确2.法的价值指以下三种含义:法促进哪些价值﹔法本身有哪些价值﹔在不同价值之间发生矛盾时,法根据什么标准进行评价。
()A、错误B、正确3.法律汇编不改变规范性文件的内容,并不是制定法律。
()A、错误B、正确4.从立法权限划分角度,我国的立法体制是中央统一领导和一定程度分权的,多级并存、多类结合的立法权限划分体制。
()A.错误B.正确5.法律意识是社会意识的一种特殊形式,是人们关于法律现象的思想、观点、知识和心理的总称。
有时也称“法制观念”、“法治观念”或“法制心理状态”。
可以分为个人法律意识、群体法律意识和社会法律意识三种。
()A、错误B、正确6.自治法规是民族自治地方的权力机关所制定的特殊地方规范性法律文件,即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的总称。
()A.错误B.正确7.法律效力可以分为四种,或称四个效力范围:对人的效力、对事的效力、空间效力、时间效力。
()A.错误B.正确8.迟来的正义是非正义。
()A、错误B、正确9.政党一般是指代表某一阶级、阶层或社会集团利益而进行活动的政治组织。
按照在本国政治领域中的不同地位,政党可分为执政党、在野党、反对党。
()A、错误B、正确10.党的政策对法的制定和实施都有指导作用,但法对党的政策也有制约作用,党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
()A、错误B、正确第1卷参考答案一.综合考核1.参考答案:B2.参考答案:B3.参考答案:B4.参考答案:B5.参考答案:B6.参考答案:B7.参考答案:B8.参考答案:B9.参考答案:B10.参考答案:B。
《法理学(Ⅰ)》第一次作业答案一、单项选择题。
本大题共20个小题,每小题 3.0 分,共60.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马克思主义法学认为, 法是(D )的体现A.上帝意志B.公民意志C.人民意志D.阶级意志2.法理学是法学领域中的(A )A.一般理论B.应用学科C.专门学科D.技术学科3.法的容最终是由(C )决定的A.历史传统B.民族精神C.物质生活条件D.统治阶级意识形态4.法的基本成份或基本元素称之为(B )A.法律关系B.法的要素C.法的渊源D.法的效力5.一般认为,法的三要素是指法律原则,法律规则和(D )。
A.法律关系B.法律权利C.法律制裁D.法律概念6.法的主要容是( A )。
A.权利义务B.法律责任C.法律制裁D.法律后果7.以下各项中,属于部门法的是(C )。
A.行政法规B.行政规章C.行政法D.行政复议8.生命权,健康权应当属于(B )A.特殊权利B.基本权利C.普通权利D.第二性权利9.中国第一部较系统的封建法典是(A )。
A.《法经》B.《律》C.《九章律》D.《北齐律》10.凡是能够直接引起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消灭的条件或根据称为(D )。
A.法律关系的客体B.法律关系的容C.法律关系的主体D.法律事实11.以下属于私法的是(B )。
A.刑法B.民法C.行政法D.经济法12.民法法系通常将法律分为( B )。
A.制定法和判例法B.公法和私法C.普通法和衡平法D.成文法和法官立法13.社会主义法与社会主义道德的区别之一是(D )。
.A.经济基础不同B.政治基础不同C.思想基础不同D.调整围不同14.法理学所称的效力,通常是指法( D)。
A.对人的效力B.对事的效力C.时间效力D.法的约束力15.衡平法是英国法律传统中与(C )相对称的一种类型。
A.特别法B.根本法C.普通法D.私法16.当代中国法的渊源中, (D )是非正式渊源。
A.宪法B.法律解释C.国际条约D.道德规17.普通法法系又称为( C )A.罗马法系B.法典法系C.英美法系D.民法法系18.某法学教授著书对《中华人民国宪法》进行讲解、释义,这一解释属于( C)A.立法解释B.司法解释C.非正式解释D.正式解释19.根据法的创制和表达形式不同,法可以分为( B )A.根本法和普通法B.成文法和不成文法C.国法和国际法D.一般法和特别法20.在我国,审判权只能由专门的机关依法行使,即由( C )A.公安机关行使B.人民检察院行使C.人民法院行使D.安全机关行使二、多项选择题。
东财《法理学》在线作业一任何人都有权进行法律编纂。
A.错误B.正确正确答案:A上一级法的效力均高于下一级任何法的效力。
A.错误B.正确正确答案:B以实施法律的主体和法的内容为标准,法的实施方式可以分为三种:法的遵守,法的执行,法的适用。
A.错误B.正确正确答案:B从计算角度不同划分,利益有多数利益与少数利益、长远利益与眼前利益、整体利益与局部利益之分。
A.错误B.正确正确答案:B法的适用的要求是准确、合法、及时。
A.错误B.正确正确答案:B所谓程序正义,又可以称为过程的正义,它是指一个案件的司法裁判过程要符合正义的要求。
A.错误B.正确正确答案:B普通法与衡平法的划分,是世界各国共同适用的分类。
A.错误B.正确正确答案:A专属义务与可转移义务划分角度与标准是这种义务可否转移。
A.错误B.正确正确答案:B权力与权利两词有时可以通用,有时又有区别。
一般是区别使用的。
权利的主体是人民,权力的主体是政府。
A.错误B.正确正确答案:B法系一般是指根据法律的历史传统来对法律加以分类,一般地说,资本主义国家分属于民法法系和普通法法系。
A.错误B.正确正确答案:B对权利一词的理解,有两个共识:权利主体是法律关系的主体或享有权利的人,权利的内容一般是指法律关系主体可以这样行为或不可以这样行为,或者要求其他人这样或不这样行为。
A.错误B.正确正确答案:B法律解释由于解释主体和解释的效力不同可以分为正式解释与非正式解释。
A.错误B.正确正确答案:B。
东北大学智慧树知到“法学”《法理学Ⅰ》网课测试题答案(图片大小可自由调整)第1卷一.综合考核(共15题)1.承担法律责任必然要接受法律制裁。
()A.正确B.错误2.法律关系是法律实现的必经阶段。
()A.正确B.错误3.甲、乙夫妇因8岁的儿子严重残疾,生活完全不能自理而非常痛苦。
一天,甲往儿子要喝的牛奶里放入“毒鼠强”时被乙看到,乙说:“这是毒药吧,你给他喝呀?”见甲不说话,乙叹了口气后就走开了。
毒死儿子后,甲、乙二人一起掩埋尸体并对外人说儿子因病而死。
关于甲、乙行为的定性,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A.甲与乙构成故意杀人的共同犯罪B.甲构成故意杀人罪,乙构成包庇罪C.甲构成故意杀人罪,乙构成遗弃罪D.甲构成故意杀人罪,乙无罪4.既可以独立适用又可以附加适用的刑罚方法有()A.管制B.罚金C.拘役D.剥夺政治权利5.犯罪客体要件的意义在于()A.有助于正确认识犯罪性质B.有助于区分罪与非罪C.有助于区分此罪和彼罪D.有助于正确量刑6.下列关于我国刑法规定的罚金刑执行方式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在判决指定的期限内一次缴纳B.在判决指定的期限内分期缴纳C.期满不能缴纳的,强制缴纳D.对于不能全部缴纳罚金的,人民法院不再追缴7.犯罪未遂只能发生在()A.犯罪着手以前B.犯罪着手之后C.犯罪预备阶段D.犯罪完成之后8.以共同犯罪故意形成时间的不同,可将共同犯罪分为()A.简单共同犯罪和复杂共同犯罪B.一般共同犯罪和集团犯罪C.事前通谋的共同犯罪和事前无通谋的共同犯罪D.任意的共同犯罪和必要的共同犯罪9.不同法的形式调整不同的社会关系。
()A.正确B.错误10.甲乙相互斗殴,乙见自己势单力薄而逃跑。
甲穷追不舍,乙无奈捡起一棍棒趁甲站立不稳时将其打伤。
乙的行为属于()A.正当防卫B.防卫过当C.故意伤害罪D.紧急避险11.甲贩运鸦片,驾车路过一检查站时,被工商部门拦住检查,检查人员朱某正登车检查时,甲突然发动汽车夺路而逃,朱抓住汽车的把守不放,甲为摆脱朱某,在疾驶后突然急刹车,朱某被摔在地,头部着地死亡,甲对朱某的死亡的心理态度是()A.直接故意B.间接故意C.过于自信的过失D.疏忽大意的过失12.甲与乙有仇,准备了猎枪杀害乙。
奥鹏东北财经大学网络考试复习练习题及答案判断题1.专属义务与可转移义务的划分角度与标准是这种义务可否转移。
()T.对 F.错答案: T2.任何人都可以提出法律案。
()T.对 F.错答案: F3.从逻辑上看,法律规则由行为模式和法律后果两个部分构成。
()T.对 F.错答案: T4.法律关系是一种思想社会关系。
()T.对 F.错答案: T5.普通法与衡平法的划分,是世界各国共同适用的分类。
()T.对 F.错答案: F6.按照行为模式的不同,法律规则分为授权性、命令性和禁止性规则三种。
()T.对 F.错答案: T7.任何人都有权进行法律编纂。
()T.对 F.错答案: F8.根本法与普通法的划分是以法的地位、效力、内容和程序为标准。
()T.对 F.错答案: T9.所谓立法体制,是指立法主体的构成及其权限划分的制度。
()T.对 F.错答案: T10.罗尔斯将正义分为分配正义与改正正义。
()T.对 F.错答案: F论述题1.论述法治的优越性与局限性。
答案: 一、法治的优越性。
法治代表理性、效率、文明、民主和秩序;我们应认识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艰巨性,但又应深信它在中国必将实现。
第一,法治代表一种理性的社会治理方式。
第二,法治代表一种对人们行为的高度规范性的指引方式而不是一种个别性指引方式。
第三,法治对人类文明、民主与秩序作出了重要贡献。
二、法治的局限性(一)法并不是调整社会关系的唯一手段或者说法只是许多社会调整方法的一种。
道德、宗教、纪律、教育都是社会控制的手段。
无需法律的秩序;法的成本很高,有时甚至最高。
法作用的范围不是无限的,也并非在任何问题上都是适当的。
在不少社会关系、社会生活领域或很多问题上,采用法律手段是不适宜的。
(二)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足以自行法的作用的发挥受到人员条件、精神条件和物质条件的制约。
(三)法律的抽象性、稳定性与现实生活的矛盾法对社会生活的涵盖性和适应性不可避免地存在一定的限度。
东北大学智慧树知到“法学”《法理学Ⅰ》网课测试题答案(图片大小可自由调整)第1卷一.综合考核(共10题)1.法律后果就是法律责任。
()A.正确B.错误2.法律关系是法律实现的必经阶段。
()A.正确B.错误3.从某种角度讲,权利就是义务,义务也是权利。
()A.正确B.错误4.甲与乙有仇,准备了猎枪杀害乙。
一日,二人在路上相遇,甲对乙扬言说:“你等着,我迟早要收拾你的。
”由于甲未将猎枪带在身上,当日甲并未对乙有任何伤害行为。
甲的扬言行为属于()A.犯罪中止B.犯意表示C.犯罪未遂D.犯罪预备5.共同犯罪须具备的条件有()A.二人以上B.有共同的犯罪故意C.有共同的犯罪行为D.有事前的通谋6.甲为保护自己的果园,在果园周围拉上电网,白天关掉,晚上通电。
某日晚有俩个小孩进入果园偷摘果实,被电网击中而死。
甲的行为属于()A.正当防卫B.紧急避险C.事前防卫D.危害公共安全的犯罪7.关于犯罪中止,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A.甲欲杀乙,埋伏在路旁开枪射击但未打中乙。
甲枪内尚有子弹,但担心杀人后被判处死刑,遂停止射击。
甲成立犯罪中止B.甲入户抢劫时,看到客厅电视正在播放庭审纪实片,意识到犯罪要受刑罚处罚,于是向被害人赔礼道歉后离开。
甲成立犯罪中止C.甲潜入乙家原打算盗窃巨额现金,入室后发现大量珠宝,便放弃盗窃现金的意思,仅窃取了珠宝。
对于盗窃现金,甲成立犯罪中止D.甲向乙的饮食投放毒药后,乙呕吐不止,甲顿生悔意急忙开车送乙去医院,但由于交通事故耽误一小时,乙被送往医院时死亡。
医生证明,早半小时送到医院乙就不会死亡。
甲的行为仍然成立犯罪中止8.既可以独立适用又可以附加适用的刑罚方法有()A.管制B.罚金C.拘役D.剥夺政治权利9.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将正在使用的电缆剪断卖掉的行为属于()A.牵连犯B.结合犯C.想象竞合犯D.结果加重犯10.关于共同犯罪,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A.甲、乙应当预见但没有预见山下有人,共同推下山上一块石头砸死丙。
东财《法理学》在线作业一
as
一、判断题(共 25 道试题,共 100 分。
)
1. 法由法律规则、法律原则和法律概念三个要素构成。
A. 错误
B. 正确
-----------------选择:B
2. 民事责任主要是一种救济责任。
A. 错误
B. 正确
-----------------选择:B
3. 按照行为模式的不同,将法律规则分为授权性、命令性和禁止性三种法律规则。
A. 错误
B. 正确
-----------------选择:B
4. 权利能力是权利主体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资格。
具备权利能力,是能够参与一定的法律关系,依法享有法律权利和承担法律义务的前提性条件。
A. 错误
B. 正确
-----------------选择:B
5. 法律意识是社会意识的一种特殊形式,是人们关于法律现象的思想、观点、知识和心理的总称。
有时也称“法制观念”、“法治观念”或“法制心理状态”。
可以分为个人法律意识、群体法律意识和社会法律意识三种。
A. 错误
B. 正确
-----------------选择:B
6. 当代中国法律监督的实质是:以人民民主为基础,以社会主以法治为原则,以权力的合理划分与相互制约为核心,依法对各种行使国家权力的行为和其他法律活动进行监视和督促的法律机制。
A. 错误
B. 正确
-----------------选择:B
7. 由于利益存在于不同领域,可以将利益分为物质利益、政治利益、精神利益三种。
A. 错误
B. 正确
-----------------选择:B
8. 法律一般只能适用于生效后发生的事件和行为,不适用于生效前的事件和行为。
即法律通常有溯及力。
A. 错误
B. 正确
-----------------选择:A
9. 事件是以权利主体的意志为转移、能够引起法律后果的法律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