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课 使人物造型成为角色──分镜中的人物表演
- 格式:ppt
- 大小:10.72 MB
- 文档页数:35
四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二课变形的魅力—哈哈镜下的变形人物画︳湘美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哈哈镜的原理,感受变形的魅力。
2. 培养学生运用夸张、变形的手法进行绘画创作的能力。
3. 培养学生欣赏和评价变形人物画的能力,提高审美素养。
二、教学内容1. 了解哈哈镜的原理和特点。
2. 学习变形人物画的创作方法。
3. 欣赏和评价变形人物画作品。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运用夸张、变形的手法进行绘画创作。
2. 教学难点:如何把握人物的比例关系,使作品既有变形的趣味,又不失人物的基本特征。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a. 利用多媒体展示哈哈镜的图片,引导学生了解哈哈镜的原理和特点。
b. 邀请学生上前体验哈哈镜,感受变形的魅力。
2. 学习变形人物画的创作方法a. 教师示范如何运用夸张、变形的手法进行绘画创作。
b.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练习,掌握绘画技巧。
3. 学生实践a. 分发绘画材料,让学生独立进行变形人物画的创作。
b.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在绘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4. 展示与评价a. 学生将作品展示在黑板上,互相欣赏、评价。
b. 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点评,总结优点和不足。
5. 课堂小结a. 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收获。
b. 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探索变形人物画的创作方法,提高绘画水平。
五、作业布置1. 创作一幅哈哈镜下的变形人物画。
2. 欣赏并分析一幅自己喜欢的变形人物画作品。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让学生了解哈哈镜的原理,感受变形的魅力,培养学生运用夸张、变形的手法进行绘画创作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把握人物的比例关系,使作品既有变形的趣味,又不失人物的基本特征。
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欣赏和评价能力,提高审美素养。
注:本教案适用于湘美版四年级下册美术教材。
重点关注的细节:教学难点——如何把握人物的比例关系,使作品既有变形的趣味,又不失人物的基本特征。
详细补充和说明:在教学过程中,把握人物的比例关系是至关重要的。
2019-2020年最新小学美术六年级上册第2课戏曲人物精品教案设计一、教学目的1.了解传统戏曲艺术,掌握用水墨表现戏曲人物的方法。
2.欣赏、总结戏曲人物的服饰、动作、道具等相关造型及色彩的特点。
向水墨戏曲人物表现名家学习他们的表现方法,尝试用简练的墨色效果进行表现。
3.体会戏曲艺术的魅力和用水墨画来表现戏曲艺术的快乐,增进对中国传统艺术的热爱之情。
二、教材分析1.教材编写思路。
本课为“造型·表现”学习领域内容,倡导在结合戏曲艺术人物造型、水墨戏曲人物美术作品欣赏的基础上加以展开。
戏曲是一项中华名族古老且流传广泛的艺术活动,其人物造型、服饰、化妆及道具等,有着丰富的人文内涵和审美趣味。
采用水墨这一传统绘画方式来表现戏曲人物,我国的艺术家曾作出过广泛探索,形成了丰富而各具特色的艺术精品,可以启迪学生的水墨表现和个性创作。
为此,我们要善于用好戏曲艺术、水墨表现戏曲人物作品这两大课程资源,通过课前收集戏曲人物图文资源和课堂的典型图片导引等办法,让学生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学习美术,从而强化其对人类社会及文化的体验,培养其热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感。
抓住戏曲人物的艺术造型特点,并采用水墨方式加以童趣表现,这是本课关键学习点。
为此,我们要善于选取典型图片引导学生以角色体验等方式感受戏曲人物的神态、动作。
在创作上,要引导学生学会抓住戏曲人物的典型动作,并把其服饰、眼神、脸谱等加以夸张表现。
水墨画的表现上,不仅要借助教师的局部示范获得创作所需基本表现技能的支持,更要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发现其多样个性的表现方式,从而使之获得稚拙、天真、自由的水墨造型表现信心与热情。
2.重点、难点。
重点:尝试用水墨画的形式来表现戏曲人物的动作、神态。
难点:对具体的戏曲人物造型特征的捕捉、把握及个性化的表现。
三、教学课时1课时四、教学设计●方案一课前准备(学生)收集戏曲人物图片及其相关故事等资料;水墨画的相关工具。
(教师)课件、各种戏曲人物造型图片、水墨画工具。
表演课人物模仿造型教案教案标题:表演课人物模仿造型教案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人物模仿造型的概念,并了解其在表演中的重要性。
2. 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模仿,掌握不同人物的特征和形象,提高表演技巧和创造力。
3.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技巧,设计和呈现自己的人物模仿造型表演。
教学准备:1. PPT或白板2. 学生笔记本和铅笔3. 不同人物的图片或视频素材4. 化妆道具和服装道具(可选)教学过程:引入(5分钟):1. 引起学生兴趣,可以播放一段著名人物的表演视频,或展示一些人物模仿造型的图片。
2. 提问学生是否了解人物模仿造型的概念,鼓励他们分享自己的理解和经验。
探究(15分钟):1. 介绍人物模仿造型的定义和重要性,解释它在表演中的作用。
2. 展示不同人物的图片或视频素材,分析他们的特征和形象。
3. 引导学生观察和模仿这些人物的姿态、表情、声音等特点,让他们尝试模仿并理解其中的技巧。
实践(20分钟):1. 分组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人物进行模仿造型表演。
2. 学生可以自由选择人物,也可以从教师提供的人物中选择。
3. 学生需要设计和准备相应的服装道具和化妆道具,以增强表演效果。
4. 每个小组轮流表演,其他小组成员可以提供反馈和建议。
总结(10分钟):1. 回顾学生的表演,让他们分享自己的体验和收获。
2. 引导学生总结人物模仿造型的重要性和技巧,鼓励他们思考如何将其运用到其他表演中。
3. 提供个人化的指导和建议,帮助学生进一步提高自己的表演技巧。
拓展活动:1. 鼓励学生在家中继续练习人物模仿造型,可以尝试不同类型的人物,如动物、名人等。
2. 组织学生参加学校或社区的表演活动,展示他们的人物模仿造型表演。
评估方式: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表演表现,给予积极的反馈和建议。
2. 可以要求学生书面总结自己的学习体会和进步,以及对人物模仿造型的理解。
教学反思:1. 在设计教案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和能力水平,确保教学内容的吸引力和可操作性。
教案:第2课画人像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是让学生学习如何画人像。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人像的基本画法,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人像的基本画法,掌握画人像的技巧。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提高学生对人物形象的表现能力。
3. 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教学难点1. 如何抓住人物的主要特征进行描绘。
2. 如何运用线条、色彩等元素表现人物的神态、动作和服饰。
四、教具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教材、课件、范画等教学资源。
2. 学生准备画纸、画笔、水彩颜料等绘画工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展示一些著名的人像画作,引导学生关注人像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教师讲解人像的基本画法,包括线条、色彩的运用,以及如何表现人物的神态、动作和服饰等。
3. 示范:教师现场示范画人像的过程,让学生直观地了解人像的画法。
4. 练习:学生按照教师的要求,独立地画一幅人像作品。
5. 展示:学生将作品展示给大家,互相交流、评价。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主要包括人像的基本画法、表现人物神态、动作和服饰的技巧等内容。
七、作业设计1. 完成一幅人像作品,要求抓住人物的主要特征,表现人物的神态、动作和服饰。
2. 写一篇绘画心得,分享自己在绘画过程中的收获和感受。
八、课后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同时,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绘画过程中得到锻炼和提高。
以上就是本节课的教案设计,希望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人像的基本画法,提高观察能力和表现能力,激发创作热情,培养创新能力。
首先,需要重点关注的是“教学过程”这一部分。
教学过程是整个教案的核心,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兴趣。
接下来,我将对教学过程进行详细的补充和说明。
1. 导入:教师可以通过展示一些著名的人像画作,引导学生关注人像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2课画人像(教案)2023-2024学年美术五年级上册人美版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教授学生如何绘制人像,包括人物的基本比例、面部特征、发型、服装等方面的绘画技巧。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掌握人像绘制的基本方法,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创作出自己的作品。
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人像绘制的基本比例和技巧。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绘画表现力。
3. 培养学生对人体结构的认识和理解。
4. 培养学生的艺术欣赏能力和创造力。
教学难点:1. 人物比例的掌握和绘画技巧的应用。
2. 面部特征和表情的表现。
3. 人物动态和姿势的绘制。
教具学具准备:1. 绘画纸张、铅笔、橡皮、彩色铅笔或水彩笔等绘画工具。
2. 人像绘制的基本知识挂图或示范图。
3. 人体模型或人像照片等参考资料。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优秀的人像作品,引起学生的兴趣,并简要介绍人像绘制的基本知识。
2. 理论讲解:讲解人物的基本比例、面部特征、发型、服装等方面的绘画技巧。
可以通过挂图或示范图进行讲解,让学生更好地理解。
3. 示范演示:通过示范演示,展示人像绘制的基本步骤和技巧。
可以邀请一位学生作为模特,进行现场绘制示范。
4. 学生练习: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进行人像绘制的练习。
可以提供一些人物照片或人体模型作为参考,让学生进行模仿或创作。
5. 作品展示与评价:让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进行相互评价和讨论。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作品进行点评和指导,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板书设计:1. 第2课画人像2. 主体部分:包括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难点、教具学具准备、教学过程等部分。
作业设计:1. 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绘制一幅人像作品,可以是模仿或创作。
2. 要求学生注意人物比例、面部特征、发型、服装等方面的绘画技巧。
课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掌握人像绘制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创作出自己的作品。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理论讲解、示范演示和学生练习相结合的方式,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人像绘制的技巧。
课题:画人像目的要求:一、通过学习学生了解如何用线表现正面人物的发型、脸型、五官、表情和服装的不同特点,可以表现自己的同学。
二、培养学生在小组学习中探究、交流,养成他们的合作意识、观察能力和表现能力。
重难点:了解人物发型、脸型、五官、表情和服装的不同特点。
教材分析:本课属于“造型表现”领域,是本套教材中线条系列的内容之一。
根据五年级学生情况安排了两幅画家速写,相比较而言更写实、细致。
让学生画自己的朋友同桌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语言组织教学,稳定学生情绪,开始教学活动。
二、趣味导入出示兵马俑与当代名人“撞脸”的对比图片,激发学生兴趣。
提问:1、有专家称每个中国人都能在兵马俑中找到自己的“脸”为什么?生:雕刻工匠们抓住了中国人脸型、五官等的特征。
小结:我们今天就来学一学怎么样找出人像的特征,和老师一起学习画人像,引出课题。
【出示板书课题:画人像】三、讲授新课请一位同学上台做模特,大家看一看如果想画他,都要画些什么?提问:1、我们画人像的头部都要画些什么?生:五官、脸型、发型、服装2、除了以上表现“形”的部分,有什么是表现“神”的呢?生:表情四、探究式学习讨论:1、你都知道哪些脸型?他们都像什么字?生:国、甲、申、由、田、风、目、用2、五官以什么比例安排在脸上?找一找每一部分的比例是怎么样的?生:三庭五眼游戏:按照老师的口令表现喜怒哀乐,找找每种表情的相同之处。
五、教师示范以速写的形式表现主持人李咏的头像,用夸张的手法突出脸型、五官和表情特征。
边画边重复本课重点,加深学生印象。
画完让学生猜猜是谁?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兴趣。
六、欣赏书本上优秀学生作品看一看,同龄小学生是怎么样表现自己的好朋友的?提问:作品线条、五官特征、表情是怎么样表现的?生:造型准确构图饱满恰当线条有变化,疏密、粗细、曲直表情特征鲜明七、学生创作,教师巡视辅导作业要求:1、认真观察同学的特点,为他画一张像,让同学们认一认他是谁?2、特征鲜明3、造型准确八、作业展评与拓展学生自评与他评:画的是谁?表现出了他的什么特征?线条有什么样的变化?师评:从构图、造型、表现方法方面进行点评。
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人物头像的基本画法和步骤,能够独立完成一幅人像绘画作品。
2. 通过观察、分析、实践,培养学生对人物头像特征的观察能力和表现能力。
3.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注身边的人和事物的情感,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二、教学内容1. 学习人物头像的基本画法和步骤。
2. 观察、分析人物头像的特征,如比例、结构、表情等。
3. 实践绘画人物头像,培养学生的绘画技能。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人物头像的基本画法和步骤,能够独立完成一幅人像绘画作品。
2. 教学难点:观察、表现人物头像的特征,如比例、结构、表情等。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教材、示范作品、画纸、画笔、颜料等。
2. 学具:画纸、画笔、颜料、橡皮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出示示范作品,引导学生观察、欣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教学基本画法和步骤(1) 讲解人物头像的比例、结构、表情等基本知识。
(2) 示范人物头像的画法,讲解绘画步骤。
(3)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练习,掌握基本画法和步骤。
3. 学生实践绘画(1) 学生独立完成一幅人像绘画作品。
(2)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 作品展示与评价(1)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创作心得。
(2) 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给予鼓励和指导。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见附件。
七、作业设计1. 完成一幅人像绘画作品,要求比例准确、结构清晰、表情生动。
2. 观察身边的人,尝试绘画他们的头像,提高观察能力和表现能力。
八、课后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同时,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个性发展,激发学生的创作潜能,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
一、导入新课1. 图片导入:教师可以展示一些著名的人物画像,如达芬奇的《蒙娜丽莎》、梵高的《向日葵》等,让学生欣赏并观察这些人物的特点,引导学生关注人物头像的比例、结构和表情等。
2. 故事导入:教师可以讲述一些与人物头像绘画相关的故事,如达芬奇绘画蒙娜丽莎的过程,或者是某个著名画家的人物头像绘画经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小学美术六年级上册第2课
①二进宫——京剧②天上掉下个林妹妹——越剧③夫妻双双把家还——黄梅戏
7.教师补充:
①京剧是我们中国的国粹,它分为生、旦、净、丑四个行当。
②越剧来源于浙江,是中国的第二大剧种,以抒情歌唱为主。
③黄梅戏以演小戏为主,富有生活气息和民歌风味,具有丰富的表现力。
8.教师请学生比较。
PPT左边出示了一位旦角,右边出示了另一张戏曲人物水墨画图片,
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对比观察其特点,发现细节:胡须、脸谱服装进行了简化抓住其主要特征如翎子、旗帜、枪矛等。
4.从笔墨的浓、淡、干、湿来分析关良戏曲人物的风格特征。
学生小组讨论
①运用夸张的色彩表现人物的脸谱
示范作画:主要抓住了人物的造型特点
学生:仔细观察,注意用笔用墨。
教师:展示更多戏曲人物的水墨画,以及同龄人的戏曲人物水墨画作品,探讨学生作品学生:欣赏作品,把握水墨戏曲人物绘画的特征以及用墨。
初中二年级美术教案人物造型的表现初中二年级美术教案「人物造型的表现」教案概要:课程名称:美术年级:初中二年级课时数:1课程主题:人物造型的表现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理解人物造型对于艺术作品的重要性,掌握人物造型的基本技巧,并能够用准确的造型表达所想要传达的情感和意义。
授课内容与方法:1. 概念解释:教师向学生普及人物造型的概念,并提供范例作品以示范其在艺术作品中的应用。
2. 分析解读:教师与学生一起分析范例作品中的人物造型特点,并引导学生思考不同造型所传递的情感和意义。
3. 创作实践:学生分组进行人物造型的创作实践,以纸板和颜料为材料,通过模仿范例作品和运用个人想象力,创作自己的人物造型作品。
4. 展示与评价: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进行互动交流,教师及同学们对作品进行评价与建议。
教案详细内容:一、概念解释人物造型是绘画或雕塑中表现人物形象的技法。
通过形体、线条、姿势等元素的表述,艺术家可以塑造出具有个性和情感的人物形象。
人物造型对于艺术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起着重要的作用。
二、分析解读1. 要素分析:教师与学生一起分析范例作品中的人物造型特点,包括线条的运用、形体的塑造、姿势的表达等。
2. 传达情感与意义:通过对不同造型的分析,引导学生思考不同造型所传递的情感和意义。
例如,圆润的线条和轻盈的姿态可以表达快乐和自由,而锐利的线条和僵硬的姿势则可以表达紧张和压抑。
三、创作实践1. 分组创作: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提供纸板和颜料等材料,以范例作品为参考,进行人物造型的创作实践。
2. 发挥想象力:鼓励学生在创作过程中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尝试不同的线条和形体表达方式,创造出独特的人物形象。
3. 创作技巧指导:教师在创作过程中给予指导,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造型技巧,如线条的粗细变化、形体的比例关系等。
四、展示与评价1. 学生展示作品:学生将自己的创作作品展示给全班,并简要介绍作品背后的创作意图。
2. 互动交流:同学们对展示的作品进行评论和提问,学生之间进行互动交流,分享彼此的观点和体验。
小学美术人物造型课新策略:分段式情境教学法初探——以《这是我呀》一课为例【案例背景】当代社会的发展对国民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美术课程以形象感知、理解和创造为特征,是学校进行美育德主要途径,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而《美术课程标准》提出的美术学科的五个核心素养,即图像识图、美术表现、审美判断、创意实践和文化理解,成了美术教育的核心概念。
美术表现能力是指学生在创造过程中能将观察到的事物用自己的手段融入自己的作品。
低年级的学生正处于幼儿到儿童的过渡阶段,他们好奇心强,有天马行空的想象,但是思维不够严谨动手能力不足,因此在低年级课堂中运用直观的图像、视频等方法更易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往往会得到意想不到的画面。
针对这一特性,我以分段式情境教学法,将原有知识点细化,循序渐进,让学生更易吸收,充分领悟美术的情感乐趣。
【案例描述】苏少版《这是我呀》是小学一年级上册的一节造型·表现的课程,在新授部分,我采用了二段式情境教学法。
案例片段1:短视频,欣赏大师引入主题师:同学们今天老师准备一段视频,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你能看出来这个视频里面的是谁呢?生:是梵高师:对,视频里面出现了各种年龄阶段的梵高,但无论怎么变化,大家都能认出来这是梵高,为什么呢?生:因为他抓住了自己的特征。
师:我们怎么样去把一个人画的生动又形象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是我呀》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点、知识基础设计导入,直接进入主题,利用短视频让学生参与进课堂,真正实现导入为课堂服务。
案例片段2:小魔镜,引导学生初步认识自我师:通过老师描述的特征,我们一起找出了女巫,她准备了两个宝贝帮助我们画出自己,看看第一个宝贝—小魔镜,谁来猜一猜,通过手机,我们怎么画出自己呢?生:“我们可以通过小魔镜找出自己的特征”“可以一个小朋友帮另一个小朋友拍”……师:“通过小魔镜,我们可以照着把自己画出来,我们每个人也有着自己的特征,ppt上面的小朋友,有哪些独一无二的特征?”生:“左边的女生胖,脸胖胖的,右边的男生脸瘦瘦的”学生们被新奇的照片激起了兴趣,脸圆圆的女生害羞的低下了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