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痱、白痱和脓痱
- 格式:docx
- 大小:16.54 KB
- 文档页数:2
教你分辨宝宝痱子类型高温闷热的夏季,是最容易出汗的季节,因为婴幼儿皮肤娇嫩,汗腺发育和通过汗液蒸发调解体温的功能较成年人差,所以更易生痱子。
稍不注意,皮肤娇嫩的宝宝就会被“屡禁不止”的痱子找上门。
宝宝的额头、颈、胸、后背的皮肤皱褶部位容易长痱子。
宝宝长了痱子之后会变得很烦躁,还可能哭闹不止。
这让没有护理经验的妈妈心焦不已。
【痱子发病急宝宝爱哭闹】痱子发病较急,多发生在头皮、前额、颈部、胸部、腋窝、大腿根等处。
发病初期皮损处表现为片片红斑,继之出现针尖大小的小丘疹或水疱,会出现瘙痒感。
较严重的痱子可融合成片,症状与猩红热相似,患者瘙痒难忍。
婴儿通常会表现为烦躁不安,哭闹不停,有的孩子用手抓挠后,可能感染形成疖肿或脓肿。
点击此处查看周刊:教你分辨宝宝痱子类型【夏季为什么会长痱子?】痱子是皮肤上汗腺开口部位的轻度炎症。
夏季气温高,湿度大,人体出汗过多,不易蒸发,使皮肤浸软,加上皮肤上的污垢,导致汗腺口堵塞,因内压增高而发生破裂,汗液深入周围组织引起刺激,导致发生痱子,痱子感染就形成痱毒。
也有医生认为:汗孔的闭塞是一种汗孔的原发性葡萄球菌感染,此种感染与热和湿的环境有关。
【冷水擦患处症状加重】很多人不把痱子当一回事,认为多洗澡少出汗,再擦一点儿痱子粉就可以了;宝宝起痱子,有的妈妈没有护理经验,往往很担心,甚至盲目尝试一些不知道哪听来的疗法。
比如有的新手妈妈在宝宝长痱子的时候,为了缓解宝宝瘙痒的感觉,不时地用毛巾沾冷水后拧干,轻擦宝宝皮肤,没想到痱子越长越多。
其实冷水擦拭,会让皮肤毛细血管收缩,汗腺孔闭塞,痱子加重。
那么宝宝长痱子该怎么办呢?分清类型是关键。
点击此处查看周刊:教你分辨宝宝痱子类型【红痱密集丘疹伴有红晕】红痱因汗液在表皮内稍深处溢出而成,在临床上最常见,任何年龄均可发生。
好发于手背、肘窝、颈、胸、背、腹部、妇女乳房下以及小儿头面部、臀部,初起时皮肤发红,继而出现圆而尖形的针头大小密集的丘疹或丘疱疹,有轻度红晕。
痱子的病因症状检查鉴别【概述】病名。
指夏季因汗出不畅所生的一种皮肤病。
见《中医临证备要》。
即痱疮。
痱子是夏天最多见的皮肤急性炎症。
痱子是由汗孔阻塞引起的,多发生在颈、胸背、肘窝、腘窝等部位,小孩可发生在头部、前额等处。
初起时皮肤发红,然后出现针头大小的红色丘疹或丘疱疹,密集成片,其中有些丘疹呈脓性。
生了痱子后剧痒、疼痛,有时还会有一阵阵热辣的灼痛等表现。
痱子的形成是由于夏季气温高、湿度大,身体出汗过多,不易蒸发,汗液浸渍表皮角质层,致汗腺导管口闭塞,汗腺导管内汗液储留后,因内压增高而发生破裂,汗液渗入周围组织引起刺激,于汗孔处发生疱疹和丘疹,发生痱子。
也有医家认为:汗孔的闭塞是一种汗孔的原发性葡萄球菌感染,此种感染与热和湿的环境有关。
【临床类型】临床上,痱子分为三种类型:1、红痱(红色粟粒疹) 是因汗液在表皮内稍深处溢出而成。
临床上最常见,任何年龄均可发生。
好发于手背、肘窝、颈、胸、背、腹部、妇女乳房下以及小儿头面部、臀部,为圆而尖形的针头大小密集的丘疹或丘疱疹,有轻度红晕。
皮疹常成批出现,自觉轻微烧灼及刺痒感。
皮疹消退后有轻度脱屑。
2、白痱(晶形粟粒疹) 是汗液在角质层内或角质层下溢出而成。
常见于高温环境中大量出汗、长期卧床、过度衰弱的患者。
在颈、躯干部发生多数针尖至针头大浅表性小水疱,壁极薄,微亮,内容清,无红晕。
无自觉症状,轻擦之后易破,干后有极薄的细小鳞唇。
3、脓痱(脓疤性粟粒疹) 是痱子顶端有针头大浅表性小脓疱。
临床上较为少见,常发生于皱襞部位,如四肢屈侧和阴部,小儿头颈部也常见。
脓疱内常无菌,或为非致病性球菌,但溃破后可继发感染。
一般来说,痱子最容易长在儿童身上,但有些皮肤娇嫩、肥胖多汗或体质虚弱的成年人也会长痱子。
除了脚底、手掌等皮肤较厚的部分外,全身各个部位都会生痱子。
预防发生痱子,主要是注意皮肤卫生,勤洗澡、勤换衣服。
容易生痱子的人,洗完澡要擦干,然后涂上一点爽身粉或痱子粉。
不要在烈日下嬉戏,饮食不要过饱,少吃糖和高脂肪的食物,这些都可以预防痱子的发生。
关于痱子不可不知的知识这几天气温明显走高,炎炎夏日看来是真的开始了。
关于这恼人的痱子咱们是该好好唠唠了。
一、什么是痱子?痱子又叫热疹。
一般发生在炎热容易出汗的季节,是一种好发于皱襞部位如颈部、肘窝、胸背、腋下的常见表浅性、炎症性皮肤病,婴幼儿头面部也很容易发生。
这是因为在高温闷热环境中,皮肤上的大量汗液不易蒸发而导致汗腺堵塞,造成局部皮肤发红、发炎,形成红色丘疹、小水疱甚至脓疱。
根据症状特点,痱子分为红痱子、白痱子、脓痱子三种。
关于痱子,下面几个小常识你都知道吗?①婴儿和儿童比大人更容易长痱子;②并不是只有夏季才会长痱子,如果你给宝宝穿盖太多,即使是凉爽季节同样有可能会长痱子。
③汗液在皮肤上停留越久,越容易长痱子。
二、湿疹和痱子傻傻分不清啥,难不成还有人不认识痱子?别着急,湿疹和痱子傻傻分不清的宝妈并不是少数哦。
不管是湿疹还是痱子,在夏季都是比较容易发生的,而且也都会给宝宝带来瘙痒感,受热后也都会变得更加严重,既然有那么多的相同之处,那区分的时候就需要多留点心了。
下面几个小诀窍可以教你快速辨别痱子和湿疹:①痱子的疹子上有界限清晰的一粒粒的小尖尖,而湿疹则是连片的,边界不清。
②湿疹宝宝患处的皮肤干燥粗糙,摸上去好像覆盖着一层硬痂;痱子则没有这些特征。
③湿疹一年四季都常见,反反复复,很难短时间内就治愈;而痱子多见于炎热夏季,只要多加护理一般几天就可以完全消退。
三、如何做,才能让宝宝不长痱子呢?在炎热酷暑季节,貌似从未长过痱子的宝宝还真是少见,相信每一位妈妈都会遇到这个问题吧。
其实,如果我们在带娃时多注意一下,是完全可以做到让宝宝少长痱子甚至不长痱子的哦。
所以,为了让宝宝舒适的度过夏天,妈妈们不妨试着这样做:①保持室内凉爽、通风,天气过热时建议开空调,将温度控制在26℃左右。
②出汗后及时用毛巾擦干皮肤,勤洗澡勤换衣,穿宽松纯棉材质的衣服。
③不要贪图凉爽而让宝宝光着身子,这样反而容易长痱子,因为皮肤会更容易受到外界刺激。
夏季小儿痱子的防治类型:夏季小儿痱子的防,幼儿园保健知识家园共育,幼儿园家园共育标题:夏季小儿痱子的防治夏季小儿易长痱子,因为刺痒、灼热而哭闹不安,还会因为抓破而继发感染,因此,家长应给予足够的重视。
病因分析夏季气温高,湿度大,出汗增多,痱子发生率大幅增加。
夏季人体出汗增多,汗液浸渍皮肤,致汗腺导管口堵塞,汗腺导管内汗液排出受到影响,导管内压增高而发生破裂,汗液渗入周围组织引起刺激,在汗孔处发生疱疹和丘疹,继而形成痱子。
也有人认为,汗孔的闭塞是一种汗孔的原发性葡萄球菌感染。
这种感染与热和湿的环境有一定关系。
婴幼儿更易长痱子。
这是因为,一方面宝宝代谢旺盛,活动量大,容易出汗,另一方面宝宝皮肤细嫩,夏季气温高、湿度犬时,稍照顾不周,痱子就生出来了。
一般来说,除了脚底、手掌等皮肤较厚的部位外,全身各个部位都会生痱子。
临床分型痱子主要有红痱、白痱、脓痱。
1.红痱是因汗液在表皮内稍深处溢出而成,临床上最常见,任何年龄均可发生。
常发生于手背、肘窝、颈、胸、背、腹部以及小儿头面部、臀部,为圆而尖的针头大小密集的丘疹或丘疱疹,有轻度红晕。
皮疹常成批出现,自觉轻微烧灼及刺痒感。
皮疹消退后有轻微脱皮。
2.白痱是汗液在皮内或皮下溢出而成。
常见于高温环境中大量出汗、长期卧床、过度衰弱的患者。
在脖子、上身等部位发生,多为针尖至针头大、浅表性小水疱,壁极薄,微亮,内容清,无红晕,无感觉,轻擦后易破,干后有极薄的细小鳞唇。
3.脓痱是痱子顶端有针头大小的脓疱。
一般比较少见,常发生于皱襞部位,如四肢屈侧和阴部,小儿头颈部也常见。
脓疱内常无菌,或为非致病性球菌,但溃破后可继发感染。
痱子的主要症状刚开始为针尖大小红色斑疹,接着就会出现成群红色小丘疹或小水疱,有瘙痒或烧灼感。
常成批发生,在天气转凉后数天内就会消退。
消退后不留疤痕。
痱子与湿疹的主要区别湿疹主要在孩子的面部、前胸、臀部多见,可见大小不等、红色的丘疹或斑疹,也可融合成片,遇到水、出汗可加重,而且容易反复出现。
儿童痱子的诊疗方案痱子是一组有小汗腺破坏的分泌汗腺疾病,儿童多见,尤其小汗管发育尚不完全的新生儿。
【诊断要点】(1)好发生于夏天、炎热潮湿的季节。
(2)根据汗管堵塞部位的层次及疱液的内容临床上一般分三型:①白痱(又称晶形粟粒疹),常见于新生儿,由于角质层内或角质层下潴留汗液所致。
临床表现为小而清亮的薄壁水疱,易破,干涸后留有细小鳞屑,密集分布于额部、颈部、胸背上部、手臂屈侧等处,无自觉症状,有自限性。
②红痱(又称红色粟粒疹),多见于婴幼儿及儿童,系汗液潴留在表皮中部发生,就是常见的痱子。
突然发病,迅速增多,多为针头大小的非毛囊性斑疹和丘疹,顶部可见水疱,周围轻度红晕,散发或成片融合,分布在脸、颈、胸部及皮肤皱褶处,痒、灼热和刺痛,遇热后症状加重。
若痱子顶端出现针头大小的浅表性小脓疱,则为脓痱,脓疱内容为无菌或非致病性球菌。
好发于小儿头面部及四肢屈侧、会阴等皱襞部。
③深痱(又称深部粟粒疹),汗管阻塞发生于真皮与表皮交界处。
临床表现为密集的与汗孔一致的肤色丘疹,表面无光泽,出汗刺激后明显增大,不出汗时皮损不明显。
常见于躯干和四肢近端,多无自觉症状。
【治疗要点】(1)一般处理:①常洗温水澡,保持皮肤清洁。
②小婴儿勤翻身,儿童要避免在烈日下玩耍。
③衣物宜宽松和选择透气性好的棉布。
(2)局部治疗:外用炉甘石洗剂或单纯扑粉消炎止痒,并注意防治感染。
脓痱加用莫匹罗星软膏等抗生素软膏,一般无须内服药物。
【处方】1.西医处方炉甘石洗剂100ml,外用,每日多次。
2%莫匹罗星软膏(百多邦软膏)1支外用。
并发脓疱疹等细菌感染,可用抗生素治疗;并发念珠菌病,可在炉甘石洗剂中加入制霉菌素。
2.中医处方处方1:连翘、天花粉、甘草、滑石、车前子、金银花、泽泻、淡竹叶各等份。
此方为清暑汤(《外科全生集》)。
本方功能清暑化湿,用于小儿痱子属暑湿蕴蒸证,但对于属阴虚或津亏者忌用。
处方2:金银花、紫花地丁、车前子各10g,牛膝、茯苓各6g。
炎热夏季,妈妈们最担忧的是宝宝很容易因出汗多而生出痱子,既不能挠又不舒服。
今天,就来为各位新爸妈们说道说道“痱子那些事”,来帮助宝宝摆脱痱子的困扰。
痱子痱子又称粟粒疹,是因为小汗腺导管闭塞导致汗液潴留而形成的皮疹,常常发生在宝宝的颈部、胸背部、肘窝、腘窝等部位。
根据汗腺导管损伤和汗液溢出部位的不同,临床上将痱子分为白痱、红痱、脓痱、深痱四种类型。
典型的痱子初期表现为红色小点,后出现透明小疱,破溃后脱屑,严重者可出现脓疱疹。
如何预防宝宝生痱子?●保持居室通风、凉爽;●每天为宝宝用温水洗澡,保持皮肤清洁、干爽;●不要给宝宝穿得过多,宝宝的衣着应宽松、肥大,并经常更换;●给宝宝洗完澡擦干皮肤后,适当地给宝宝用一点炉甘石或婴儿爽身粉,但注意,并不是所有痱子都适合炉甘石,如果宝宝已经长脓疱,新妈妈就需要带宝宝去医院皮肤科就诊;而婴儿爽身粉,也不建议使用过多。
●清淡饮食,不管是母乳喂养的新妈妈还是吃辅食或更大的宝宝。
凉爽、清洁、干燥!凉爽、清洁、干燥!!凉爽、清洁、干燥!!!重要的话说三遍。
生痱子后注意事项宝宝生痱子后,新妈妈除了采取上述预防措施之外,还要注意,生了痱子的宝宝容易烦躁,此时要安抚宝宝,尽量不要让他们频繁哭闹,以免因出汗多而加重痱子的发生。
如何给宝宝创造适宜的室内环境?新妈妈和宝宝居住的房间,室温应保持在22℃~24℃,湿度维持在50%~60%为宜。
另外,新妈妈和宝宝居住的环境应注意清洁卫生,每天打扫房间并开窗通风,以保持空气清新,避免细菌滋生。
开窗通风时,新妈妈和宝宝最好到其他房间,以免吹到凉风而感冒。
如果需要使用空调或者电扇,风向不要直接对着宝宝和新妈妈。
如何区分痱子和湿疹?『痱子是由于小汗腺导管闭塞导致汗液潴留而形成的,而湿疹主要是由于新生儿神经系统发育尚不完善,遗传因素和过敏反应等引起。
『痱子多发生在夏季,而湿疹不分季节,一年四季均可,常常在冬季复发或加重。
『痱子常发生在宝宝的颈部、胸背部、肘窝、腘窝等部位,而湿疹可以出现在任何地方,常见于前额、眉弓、面颊、耳后等。
如何防治痱子据介绍,痱子是一种皮肤急性炎症,是由汗孔阻塞引起的,除手心、脚底以外都可发生痱子,常发生在头皮、前额、颈、胸、臀部、肘弯等皱褶易出汗的摩擦部位。
婴幼儿由于皮肤娇嫩,汗腺发育和通过汗液蒸发调解体温的功能较成年人差,所以更易生痱子。
长痱子时皮肤发红,然后出现针头大小的红色丘疹或丘疱疹,密集成片,其中有些丘疹呈脓性。
生了痱子后剧痒、疼痛,有时还会有一阵阵热辣的灼痛等表现。
陈医生告诉记者,痱子从种类上说,分为红痱、白痱、脓痱三种,不同的痱子有不同的表现,李小姐那种密密麻麻的小红疙瘩就是“红痱”。
红痱(红色粟粒疹)这是因汗液在表皮内稍深处溢出而成。
临床上最常见,任何年龄均可发生。
好发于手背、肘窝、颈、胸、背、腹部以及小儿头面部、臀部,为圆而尖形的针头大小密集的丘疹或丘疱疹,对称分布,有轻度红晕,自觉轻微烧灼及刺痒感。
皮疹消退后有轻度脱屑。
白痱(晶形粟粒疹)是汗液在角质层内或角质层下溢出而成。
常于高温、暴晒后出现,且多见于大量出汗、长期卧床、过度衰弱的患者。
在颈、躯干部发生多个针尖至针头大浅表性小水疱,壁极薄,微亮,无红晕,轻擦之后易破,多于1~2天内吸收,干后有极薄的细小鳞屑。
脓痱(脓疤性粟粒疹)是痱子顶端有针头大、浅表性的小脓疱。
临床上较为少见,常发生于皱褶部位,如四肢屈侧和阴部,小儿头颈部也常见。
表现为孤立、表浅、与毛囊无关的粟粒样脓疱。
脓疱内常无菌,或为非致病性球菌,但溃破后可继发感染。
对痱子“防”胜于“治”陈医生说,痱子发生以后,第二年夏季还容易发作,尤其是生过痱子的婴幼儿。
因此,对于痱子应该“防”胜于“治”。
预防痱子应注意环境通风,避免过热;注意皮肤清洁卫生,勤洗澡换衣,保持皮肤干燥;衣服要宽松、透气,吸汗功能好,特别是婴幼儿要穿宽大、薄而透气性能好的棉布内衣;孕妇穿衣不宜过多;卧床病人及婴儿睡觉时,应多予以翻身;浴后在皮肤皱褶部位可扑些痱子粉;要多喝凉白开水、绿豆汤、银耳莲子汤等,多吃西瓜等新鲜的水果和蔬菜,帮助解暑降温,但不宜多喝冷饮,如此处理之后可减少或不发生痱子。
痱子的症状有什么
文章导读
痱子在夏季里面作为常见的皮肤疾病,所以大家对它的了解要多一些,这样可以在它出现的时候几时发现和治疗。
痱子的症状还是比较容易发现的,因为皮肤会出现一些明显的小红点。
临床表现
根据汗腺导管损伤和汗液溢出部位的不同,临床上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晶形粟粒疹
顾名思义,就是像水晶一样晶莹剔透的小水疱,又称白痱,由于汗液在角质层内或角质层下汗管溢出引起。
常见于高热大量出汗、长期卧床、过度衰弱的患者。
2、红色粟粒疹
比较常见,可以是小丘疹或者是丘疱疹,周围有红晕,又称红痱,汗液的溢出发生在表皮稍深处。
自觉轻度烧灼、刺痒感。
3、脓疱性粟粒疹
又称脓痱。
多由红色粟粒疹发展而来,顶端有一个针头大小的脓疱。
红痱、白痱和脓痱
*导读:痱子是夏季常见的一种皮肤病。
临床上将痱子分为三种类型:
红痱:又称红色粟粒疹,最常见,任何年龄的人均可发生,好发于腋下、胸背、颈部、腿弯处、女性乳房下以及婴幼儿的头面及臀部,为圆而尖形似针头大小的丘疹,周围有一圈红晕,自觉刺痒,稍有烧灼感。
如遇热后刺痒加剧,天气凉爽后可自行消退,有轻度脱屑
白痱:又称晶形粟粒疹,较少见,好发于高热大量出汗的病人,或长期卧床极度衰弱的新生儿、婴幼儿和老人。
常见于躯干和颈部,为针尖或针头大小、晶莹透亮、密集表浅的小疱,部位较红痱浅,周围无红晕,疱壁极薄,轻擦易破,无痛痒感。
病程短暂,一般1~2天内可自行吸收,留有轻度脱屑。
脓痱:较少见,好发于皮肤的皱褶部位,如四肢屈侧、腹股沟及小儿的头颈部,疹子多为表浅的粟性小脓疱,溃破后可继发感染。
如果生了痱子,应避免搔抓,更不能用热水烫或用肥皂擦洗。
局部可用温水洗净后,涂擦痱子粉,一天数次。
如用痱子粉无效时,可涂搽炉甘石洗剂,但不易过多。
夏季婴幼儿睡觉时可用凉席,并经常翻身、擦汗。
不要因为孩子怕热而脱光衣服,因为脱光衣服会使皮肤少了一层保护,容易使痱子感染。
无论是成人或小孩,只要是红痱子,均可采取清暑、解毒、利尿之法治疗,内服清暑汤加减,或用绿豆汤代茶饮用,外用六一散。
对体质衰弱的老年病人,可服用清暑益气汤加味治之。
对于痱子,关键还是预防,应注意皮肤卫生,衣着宽大,质地柔软、舒适,出汗后勤换衣服,注意通风,特别强调的是在天气炎热时要勤用温水洗澡,尤其是婴幼儿要及时为他们擦汗、翻身。
另外,要注意饮食,多吃蔬菜,多喝开水及菜汤,以保持大小便畅通。
容易长痱子的孩子或成人,平时吃一点维生素会对身体有好处。
只要采取了有效的预防措施,痱子就不易缠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