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古诗、意境古诗配图
- 格式:doc
- 大小:8.68 MB
- 文档页数:42
江南逢李龟年唐杜甫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注释①李龟年:唐代著名的音乐家,受唐玄宗赏识,后流落江南。
②歧王:唐玄宗的弟弟李隆范,以好学爱才著称,雅善音律。
③寻常:经常。
④崔九:崔涤,中书令崔湜的弟弟,曾任殿中监,出入禁中,得玄宗宠幸。
⑤落花时节:春末。
落花的寓意甚多,人衰老飘零,社会的凋弊丧乱都在其中。
⑥君:指李龟年。
译文当年在岐王宅里经常看你演出,在崔九堂前也曾多次听你演唱。
而今江南已是风景如画,没有想在这落花时节又巧遇你。
青玉案元夕宋辛弃疾东风夜放花千树。
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
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注释①元夕:阴历正月十五日为上元节,元宵节,是夜称元夕或元夜。
②花千树:花灯之多如千树开花。
③星如雨:指烟火纷纷,乱落如雨。
④宝马雕车:装饰华美的车马。
⑤凤箫声动:奏起的音乐,凤箫:箫的美称,传说萧史与妻弄玉居凤台,曾吹箫引来凤凰。
⑥玉壶光转:月光随月亮而慢慢移动。
⑦鱼龙舞:指舞鱼形,龙形的灯。
⑧蛾儿、雪柳、黄金缕:皆古代妇女元宵节时头上佩戴的各种装饰品。
这里指盛装的妇女。
译文仿佛东风使几千棵树的花朵在一夜间盛开,又如将空中的烟花吹落,象阵阵星雨。
华丽的香车宝马在路上来来往往,各式各样的醉人香气弥漫着大街。
悦耳的音乐之声四处回荡,如凤萧和玉壶流光飞舞,整个热闹的夜晚,鱼龙形的彩灯在空中翻腾。
女子的头上戴着亮丽的饰物,装扮得晶莹多彩,在人群中走动。
她们微笑,她们低语,美丽的身影消失在人海中,只留下暗暗的香气。
我寻找“她”千百次,都没有见到,不经意间一回头,却惊喜地发现她正站立在灯光微弱的地方。
野望唐王绩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注释①东皋(gāo):诗人隐居的地方。
②薄(bó)暮:傍晚。
唐诗五首八年级上册诗配画1. 诗歌原文。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2. 诗歌解析。
- 首联:“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点明时间(薄暮)、地点(东皋),“徙倚”写出诗人彷徨无依的孤独心境。
- 颔联和颈联:“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描绘出一幅萧瑟的秋景图,远处的树被秋色笼罩,山峦在夕阳余晖下,牧人驱赶着牛犊,猎人带着猎物归来,动静结合,更显孤寂。
- 尾联:“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诗人看到眼前的景象,联想到自己在现实中孤独无依,没有知音,只能追怀古代隐士伯夷、叔齐,表达出自己的苦闷和怅惘。
3. 诗配画思路。
- 画面主体:以一片开阔的原野为背景,远处是起伏的山峦。
在画面的中心位置,画一位诗人站在东皋之上,背着手,望向远方,表情略显惆怅。
- 色彩搭配:整体色调偏暗黄、棕褐,以体现秋色。
树可以用枯黄色来描绘树叶,山峦用土褐色,夕阳用橙红色来渲染余晖。
- 细节添加:在画面的下方,画上牧人赶着牛犊,牛犊的颜色可以是土黄色;旁边有猎人骑着马,马背上驮着猎物(如几只野鸡之类的)。
1. 诗歌原文。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2. 诗歌解析。
- 首联和颔联:诗人从传说落笔,仙人乘鹤离去,只留下黄鹤楼,黄鹤一去不返,唯有白云悠悠。
虚实结合,写出黄鹤楼的历史悠久和神秘色彩,也流露出一种岁月不再、世事茫茫的感慨。
- 颈联:“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写登楼所见之景,阳光照耀下的汉阳树木清晰可见,鹦鹉洲上芳草繁茂,画面开阔而富有生机。
- 尾联:“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由眼前之景引发思乡之情,日暮时分,江上烟波浩渺,诗人不知故乡在何处,忧愁油然而生。
3. 诗配画思路。
- 画面主体:画出黄鹤楼的雄伟身姿,楼身可以用古旧的色调,如青灰色。
初中一年级语文课本里30首优美的古诗词,配图小猫咪小儿垂钓【唐】胡令能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唐】刘长卿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山中留客【唐】张旭山光物态弄春晖,莫为轻阴便拟归。
纵使晴明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
杂诗【唐】王维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山中寡妇【唐】杜荀鹤夫因兵死守蓬茅,麻苎衣衫鬓发焦。
桑柘废来犹纳税,田园荒后尚征苗。
时挑野菜和根煮,旋斫生柴带叶烧。
任是深山更深处,也应无计避征徭。
客中作【唐】李白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
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
漫兴【唐】杜甫肠断春江欲尽头,杖藜徐步立芳洲。
颠狂柳絮随风舞,轻薄桃花逐水流。
对竹思鹤【宋】钱惟演瘦玉萧萧伊水头,风宜清夜露宜秋。
更教仙骥旁边立,尽是人间第一流。
古意【唐】王驾夫戍萧关妾在吴,西风吹妾妾忧夫。
一行书信千行泪,寒到君边衣到无。
江上渔者【宋】范仲淹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
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泛吴淞江【宋】王禹偁苇蓬疏薄漏斜阳,半日孤吟未过江。
惟有鹭鸶知我意,时时翘足对船窗。
书湖阴先生壁【宋】王安石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少年行【唐】王维出身仕汉羽林郎,初随骠骑战渔阳。
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
结袜子【唐】李白燕南壮士吴门豪,筑中置铅鱼隐刀。
感君恩重许君命,泰山一掷轻鸿毛。
读《山海经》【晋】陶渊明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
刑天舞干戚,猛志故常在。
同物既无虑,化去不复悔。
徒设在昔心,良晨讵可待!解闷【唐】杜甫陶冶性灵存底物,新诗改罢自长吟。
孰知二谢将能事,颇学阴何苦用心。
七下约客【南宋】赵师秀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山中问答【唐】李白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
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
小池【唐】杨万里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古诗配画学生作品古诗赏析是培养学生审美情操和文化修养的重要途径之一。
在学习古诗的过程中,让学生通过配画的方式来表达对古诗的理解和感受,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还可以增强对古诗的理解和记忆。
下面我介绍几位学生在学习古诗配画方面的杰出成果。
第一幅作品是小明同学的《静夜思》配画。
在这幅作品中,小明用简洁明快的线条勾勒出了夜晚的安静景象。
他运用了素雅的黑白配色,画出了一个寂静的庭院,隐约可见的月亮在长长的廊道的尽头,空灵而美丽。
画面中微弱的灯光照亮了孤寂的身影,使整个画面更加朦胧、静谧。
第二幅是小红同学的《登鹳雀楼》配画。
小红通过运用中国画的技法,勾勒出了一幅栩栩如生的山水画。
她恰到好处地捕捉到了杜甫描绘的江山美景,画出了高山流水、云雾缭绕的场景,给人一种踏入诗中的感觉。
奇岩峭壁、形态各异的树木和水流缓慢流淌的溪流,使整幅画面中的景物生动而有趣。
第三幅是小杰同学的《春晓》配画。
在这幅作品中,小杰用鲜艳的色彩和生动的线条勾勒出了春天的景象。
他将诗中“春眠不觉晓”一句诗转化为画中的一个少年沉睡在床上,床边放着一个钟,正指向清晨的六点。
阳光透过窗户洒进来,将少年的身影投影在地上,给人一种宁静祥和的感觉。
画面中的家具、玩具等细节处理到位,使整幅画面更加丰富多彩。
第四幅是小丽同学的《夜雨寄北》配画。
小丽通过淡淡的色彩和朦胧的笔触,表达了诗中的寂寞与思念。
画面中一个孤独的女子站在窗前,望着远方飘洒的雨点,脸上透露出无尽的忧郁和无奈。
画面的背景是一片阴霾的天空,与心情相得益彰。
整个画面营造出了一种悲凉的氛围,使人忍不住为诗中的思念而心生感伤。
最后,我想说这些学生在配画方面的创作上,充分展现了自己的思想和想象力。
他们通过对古诗的深入了解和准确把握,将自己的情感转化为画笔上的线条和色彩,使古诗的意境和美感得以呈现。
同时,对学生来说,配画不仅是一种技巧的学习,更是一种情感的表达和思绪的宣泄。
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们应该继续鼓励学生通过配画的方式来进行古诗的学习。
泊秦淮-杜牧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枫桥夜泊-张继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刘长卿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古风其一-李绅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元间田,农夫犹饿死。
古风其二-李绅锄禾日当午,汗滴和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观猎-王维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
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
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
闺怨-王昌龄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过故人庄-孟浩然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回乡偶书-贺知章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江南曲-李益嫁得瞿塘贾,朝朝误妾期。
早知潮有信,嫁与弄潮儿。
江畔独步寻花-杜甫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江雪-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出塞-王昌龄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渡阴山!金缕衣-杜秋娘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
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静夜思-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客中作-李白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
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
凉州词-王翰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遣悲怀三首之一-元稹谢公最小偏怜女,自嫁黔娄百事乖。
顾我无衣搜荩箧,泥他沽酒拔金钗。
野蔬充膳甘长藿,落叶添薪仰古槐。
今日俸钱过十万,与君营奠复营斋。
秋登宣城谢眺北楼-李白江城如画里,山晚望晴空。
雨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
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
兰溪棹歌-戴叔伦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
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语文园地二》完整课件一、教学内容1. 诗词欣赏:《静夜思》、《望庐山瀑布》、《赠汪伦》2. 美文赏读:《秋天的雨》3. 语文天地:汉字的起源、趣味成语、词语接龙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三首经典古诗,理解其意境,感受古人的智慧与情感。
2. 培养学生阅读美文的能力,感受秋天的美好,提高审美情趣。
3. 通过语文天地,拓展学生的词汇量,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古诗词的意境理解和词语的运用。
2. 教学重点:三首古诗词的背诵与默写,美文阅读与感悟,词汇的积累与运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笔、作业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秋天的图片,引导学生感受秋天的美好,激发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学习三首古诗,了解作者背景,分析诗词意境,进行背诵与默写。
3. 美文赏读:学习《秋天的雨》,感受散文的韵味,提高阅读能力。
4. 语文天地:学习汉字的起源,趣味成语,进行词语接龙游戏。
5. 随堂练习:针对所学内容,设计练习题,巩固知识。
六、板书设计1. 古诗词部分:列出三首古诗的题目、作者、意境分析、背诵要求。
2. 美文赏读部分:《秋天的雨》的美文摘录,散文特点。
3. 语文天地部分:汉字的起源、成语、词语接龙。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背诵并默写三首古诗。
(2)阅读《秋天的雨》,写出自己的感悟。
(3)积累五个成语,用它们造句。
2. 答案:(1)略。
(2)例:秋天的雨,让我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好,仿佛置身于诗意的画卷之中。
(3)例:刻舟求剑、掩耳盗铃、画龙点睛、滥竽充数、守株待兔。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和背诵较为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指导。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阅读其他秋天的美文,提高语文素养。
组织一次“成语大会”,激发学生学习成语的兴趣。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古诗词的意境理解和背诵默写2. 美文阅读感悟的引导3. 语文天地中词汇的积累与运用4. 作业设计的针对性与答案的示例一、古诗词的意境理解和背诵默写1. 深入剖析诗词背景,了解作者的创作动机和时代背景,帮助学生更好地把握诗词内涵。
【诗词欣赏】这些经典古诗词,配上画更美啦!古诗词并不都是枯燥乏味的,也有一些有才之人,用有趣的创作的方法把生活中一些很常见的物品,画出了很有意境的诗配画:《秋词二首》其一刘禹锡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望月怀远》张九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吾年过八十》陆游吾年过八十,久已弃朝簪。
化蝶有残梦,焦桐无赏音。
溪声喧夜旦,野色变晴阴。
欲讲平生学,茫然不可寻。
《天净沙·秋》朱庭玉庭前落尽梧桐,水边开彻芙蓉。
解与诗人意同。
辞柯霜叶,飞来就我题红。
《琵琶行》节选白居易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促弦弦转急。
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
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诗经· 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饯别王十一南游》刘长卿望君烟水阔,挥手泪沾巾。
飞鸟没何处,青山空向人。
长江一帆远,落日五湖春。
谁见汀洲上,相思愁白蘋。
《临江仙·梦后楼台高锁》晏几道梦后楼台高锁,酒醒帘幕低垂。
去年春恨却来时。
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记得小苹初见,两重心字罗衣。
琵琶弦上说相思。
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
《春怨》金昌绪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月夜忆舍弟》杜甫戍鼓断人行,秋边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避,况乃未休兵。
《行宫》元稹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
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
《沈园二首》其一陆游城上斜阳画角哀,沈园非复旧池台,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
《诗经·摽有梅》摽有梅,其实七兮。
求我庶士,迨其吉兮。
古诗诗配画竖版一、诗配画的独特魅力。
1. 古诗原文。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2. 画面布局(竖版)- 在画卷的最上方,用淡墨晕染出一片连绵的山峦,山峦在雨后显得有些朦胧,这便是“空山新雨后”的景象。
可以看到几缕淡淡的云气缠绕在山间,仿佛山间在轻轻呼吸。
- 接着往下,一轮明月高悬于松林之上。
松树枝干用浓墨勾勒,松针用细笔描绘,月光洒在松间,地上有斑驳的月影。
这就是“明月松间照”的画面,那清冷的月光和挺拔的松树,让人感觉宁静而悠远。
- 再往下,在松林之下,有清泉在山石上潺潺流过。
用流畅的线条来表现清泉,山石则用皴法画出其粗糙的质感。
清泉撞击在石头上溅起的小水花也可以细致地描绘出来,生动地展现“清泉石上流”的灵动。
- 在画卷的中部偏下的位置,可以画出一片竹林。
竹林里隐隐有欢声笑语传来,原来是一群浣女结伴归来。
她们的服饰可以用淡雅的色彩来描绘,手中拿着浣洗的衣物,身形轻盈。
旁边的莲花池里,荷叶摇曳,原来是渔舟顺流而下,渔舟的造型简单质朴,船头的渔夫悠然自得。
这就体现了“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的热闹场景。
- 画卷的底部,可以用一些简单的花草来点缀,虽然已是秋天,但依然有几分生机。
这也呼应了诗中的“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即使春天的芳华已尽,这里的秋景依然迷人,让人想要留下来。
3. 解析。
- 从这首诗来看,王维把山居秋夜的景色描写得细致入微。
在诗配画中,我们把每一句诗都转化成一个画面元素,这样就像是把一首诗拆成了一幅幅小画,然后再按照诗句的顺序把这些小画组合成一幅大的竖版画卷。
- 你看,王维先写了整体的环境“空山新雨后”,这就像是给整个画卷定下了一个大的基调,是那种雨后清新又有些空寂的感觉。
然后他再把目光聚焦到一个个具体的事物上,像明月、松林、清泉、石头这些,我们在画的时候也按照这个顺序,从大的背景慢慢到小的细节。
- 而“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这两句特别有趣。
求繁华落尽物是人非的古诗和美文大全很荣幸同学们能来关注求繁华落尽物是人非的古诗和美文诗文内容,由为大家搜集整理发布,让我们赶快一起来学习一下吧!一.求繁华落尽物是人非的古诗和美文梦里花落以为,繁花千树,我只要最为朴实的那一株,就可以与你抱梅而酣;以为,姹紫嫣红,我只要最不起眼的那一朵,就可以与你枕菊而眠。
梦转千回,颦花香散,却与佳人无缘。
挥袖轻拂泪眼,欲问桃红,怎奈一声浅叹,惊得梦里花落,散入尘间,久久回旋。
陌上花开,醉了红尘,迷了风月;梦里花落,苦了伊人,瘦了红颜。
东风无力百花残,梦里花落,谁知多少?半卷幽帘,伊人呓语,只道:片片皆含愁,瓣瓣皆是伤。
一朝相逢,一夕离散,再回首,花也非花,梦也非梦。
繁华散尽,是谁,依旧在轻轻细数,满地黄花?落花成冢,是谁,照旧在清扫,一春落红?然,数不尽的,是点点滴滴的相思;而,扫不完的,是缠缠绵绵的往事。
曾几何时,说好的,花好月圆,黄花树下,不见不散。
天有不测风云,一夜风雨,花落,梦碎,人断魂,几时同甘共苦,几时相濡以沫?曾几何时,说好的,花前月下,天上人间,不离不弃。
人有旦夕祸福,几番挫折,爱冷,情冰,心千结,几时相敬如宾,几时举案齐眉?晓风微寒,欲语,还休,梦里花落;临水凭栏,翘首,凝眸,伊人走远。
落花人独立,站在望夫石旁,真想如她一样,哪怕伤了心,断了肠,也要等到海枯石烂,等到地老天荒。
可是,难过欲绝,谁惜,谁怜。
可是,秋水望穿,谁牵,谁盼。
醉梦红颜,醒来落花片片残,一腔柔情化作落红满天,怨谁,谁愿?叹只叹,月老糊涂,误拴红线,从今才子佳人,一个在梦里,一个在梦外;恨只恨,王母无情,狠划金钗,从今织女牛郎,一个在天上,一个在人间。
梦里花落,曲终人散。
叹惋流年,却不知一生要梦多少回,才能等来你的一世情缘。
举杯自酣,往日的伤还隐隐作痛,昔时的梦仍耿耿于怀。
执笔而下,扪心自问,梦为何,伤何故?无意中,我观察,花前,你们执手相顾,细语呢喃,月下,你们十指紧扣,相亲相爱。
唐诗配图(无水印)——古风中国画搭配唐诗《草》-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滁州西涧》-韦应物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春晓》-孟浩然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从军行》-王昌龄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大林寺桃花》-白居易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枫桥夜泊》-张继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哥舒歌》-西鄙人北斗七星高,哥舒夜带刀。
至今窥牧马,不敢过临洮。
《宫词二首-其一》-张祜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
一声何满子,双泪落君前。
《过华清宫》-杜牧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江雪》-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卖炭翁》-白居易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
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山行》-李白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宿建德江》-孟浩然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于五松山赠南陵常赞府》-李白为草当作兰,为木当作松。
兰秋香风远,松寒不改容。
松兰相因依,萧艾徒丰茸。
鸡与鸡并食,鸾与鸾同枝。
拣珠去沙砾,但有珠相随。
远客投名贤,真堪写怀抱。
若惜方寸心,待谁可倾倒。
虞卿弃赵相,便与魏齐行。
海上五百人,同日死田横。
当时不好贤,岂传千古名。
愿君同心人,于我少留情。
寂寂还寂寂,出门迷所适。
八年级上册古诗配画大全1. 古诗原文。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2. 配画解析。
- 在画面的近处,可以画一个诗人站在东皋之上,他的身影略显孤独,眼神有些迷茫,望着远方。
他微微侧身,仿佛在寻找依靠,这就体现出“徙倚欲何依”的感觉。
- 远处的树林,每一棵树上的叶子都染上了秋天的颜色,有的是枯黄,有的是泛红,就像被大自然这位画家随意涂抹的色彩。
而一座座山峦都沐浴在落日的余晖之下,那金色的光线洒在山上,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有些落寞的氛围,很好地诠释了“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 在画面的中间部分,可以画上牧人驱赶着牛犊往家的方向走,牛犊的步伐看起来很悠闲,旁边还有猎马带着猎物归来。
这些动态的元素和前面静态的山水、孤独的诗人形成对比,更加突出了乡村傍晚的生活气息,也暗示着大家都有自己的归宿,而诗人却“相顾无相识”。
画面可以在远处的山林中若隐若现地画出一些采食薇菜的古人形象,表现出诗人对古代隐士生活的向往,也就是“长歌怀采薇”。
1. 古诗原文。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2. 配画解析。
- 画面的主体肯定是黄鹤楼,它高高地耸立着,楼身有着精美的飞檐和雕饰。
楼前有一个人(可以是诗人的形象)仰望着天空,天空中飘着几朵白云,那白云看起来非常蓬松,就像棉花糖一样,可是白云悠悠,黄鹤却再也不回来了,这里就把那种对往昔的怀念和黄鹤一去不复返的怅惘表现出来了。
- 往远处看,在阳光明媚的日子里(因为“晴川历历”),可以清晰地看到汉阳的树木,一棵一棵排列得很整齐,像一个个小士兵。
而鹦鹉洲上长满了茂密的芳草,那些草看起来郁郁葱葱的,一阵风吹过,还能想象出草随风摆动的样子。
- 画面的色调在最后可以变得有些暗淡,因为到了日暮时分。
江面上笼罩着一层烟波,那烟波是淡淡的灰色,像是给江面蒙上了一层轻纱。
塞下曲【李白】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塞下曲【杜甫】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南园【李贺】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陆游】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金陵驿【文天祥】草合离宫转夕辉,孤云飘泊复何依?山河风景原无异,城郭人民半已非。
满地芦花和我老,旧家燕子傍谁飞?从今别却江南路,化作杜鹃带血归。
示儿【陆游】死后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陆游】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听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陆游】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尽泪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诉衷情【陆游】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
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
此身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书愤【陆游】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春望【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关山月和戎诏下十五年,将军不战空临边。
朱门沉沉按歌舞,厩马肥死弓断弦。
戍楼刁斗催落月,三十从军今白发。
笛里谁知壮士心?沙头空照征人骨。
中原干戈古亦闻,岂有逆胡传子孙?遗民忍死望恢复,几处今宵垂泪痕!满江红·写怀【岳飞】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
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山水古诗词配国画40幅意境悠远领悟传统之美归嵩山作王维·唐清川带长薄,车马去闲闲。
流水如有意,暮禽相与还。
荒城临古渡,落日满秋山。
迢递嵩高下,归来且闭关。
秋登兰山寄张五孟浩然·唐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
相望试登高,心随雁飞灭。
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
时见归村人,沙行渡头歇。
天边树若荠,江畔洲如月。
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
瀑布范仲淹(宋)迥与众流异,发源高更孤。
下山犹直在,到海得清无。
势斗蛟龙恶,声吹雨雹粗。
晚来云一色,诗句自成图。
冯云山(清)穿天透地不辞劳,到底方知出处高。
溪涧焉能留得住,终须大海作波涛。
雪山行旅图刘松年·宋终南望余雪唐·祖咏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
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
王维(唐)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影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梅雨初晴纸本水墨 107×107.2cm 1955年中国美术馆藏晓行望云山杨万里(宋)霁天欲晓未明间,满目奇峰总可观。
却有一峰忽然长,方知不动是真山。
独坐敬亭山李白(唐)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生查子·独游雨岩辛弃疾(宋)溪边照影行,天在清溪底。
天上有行云,人在行云里。
高歌谁和余?空谷清音起。
非鬼亦非仙,一曲桃花水。
汉江临泛王维·唐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
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狼山观海王安石(宋)万里昆仑谁凿破,无边波浪拍天来。
晓寒云雾连穷屿,春暖鱼龙化蛰雷。
阆苑仙人何处觅?灵槎使者几时回?遨游半在江湖里,始觉今朝眼界开。
【煮茶品茗】40首古诗配精美国画,醉美了岁月原标题:【煮茶品茗】40首古诗配精美国画,醉美了岁月诗与画诗画合一将古诗和绘画融为一体的艺术,称作为诗画,也称作古诗配画。
古诗讲究意境,而中国画的精髓和灵魂也是意境。
夜宿山寺(唐)李白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大林寺桃花(唐)白居易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陶者(宋)梅尧臣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
十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
蚕妇(宋)张俞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巾。
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
草(唐)白居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赠汪伦(唐)李白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锄禾(唐)李绅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马(唐)李贺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晚春(唐)韩愈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塞下曲(唐)卢纶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七步诗(两汉)曹植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咏鹅(唐)骆宾王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唐)刘长卿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望洞庭(唐)刘禹锡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宋)陆游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为草当作兰(唐)李白为草当作兰,为木当作松。
兰秋香风远,松寒不改容。
梅花(宋)王安石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滁州西涧(唐)韦应物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登鹳雀楼(唐)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唐)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