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宏观经济学第14章上课讲义
- 格式:ppt
- 大小:228.00 KB
- 文档页数:7
第五篇经济波动第十四章AS-AD与经济周期本章要点:当你学完本章后,你将能够1、给出经济衰退的技术性定义,并描述美国经济周期的历史。
2、解释总供给的影响因素。
3、解释总需求的影响因素。
4、解释总供给和总需求的波动如何导致经济周期。
1991年至2001年,我们的经济一直在扩张。
然而在2001年,我们遇到了经济衰退。
2002年,当一个新的扩张机会正在酝酿时,人们却更想知道这次发展是会一直持续下去,还是会遇到一次加倍严重的衰退。
在本章中,我们将运用总供给和总需求,也就是AS-AD模型去研究经济周期——交替贯穿于我们经济历史的衰退与扩张。
在第八章我们已经对AS-AD模型有了较浅显的认识,对总供给、总需求以及宏观经济均衡有了初步的概念。
我们了解了潜在GDP的持续增长促进了总供给的增长,同时也带动了整个经济的增长,也了解了货币数量的持续增长促进了总需求的增长,同时造成了通货膨胀。
我们获取了关于经济增长(在第九、第十章)和通货膨胀(在第十一至第十三章)的详细内容。
现在,我们将要关注经济周期的更多细节。
我们将从几个定义和有关经济周期的一些历史事实开始本章的内容。
14.1 有关经济周期的术语与事实在第一章(5页)里,我们把经济周期定义为生产与就业水平周期性而无规则的上下波动。
一个经济周期包含两个阶段——增长和衰退——以及两个转折点——波峰和波谷。
增长是从波谷到波峰的过程,而衰退是指从波峰到波谷的过程。
在一个经济周期中,实际GDP围绕其发展趋势而波动。
当实际GDP处于趋势以下时,资源没有被充分利用——一些劳动力失业并且资本未被充分利用。
当实际GDP处于趋势以上时,资源被过度利用——人们的工作时间超过他们在长期内愿意承受的程度,资本因使用过度而不能维持在最佳状态,产品交付时间延长,经济中出现瓶颈,未履行的订货合同增加。
14.1.1 确定经济周期转折点的日期确认经济周期的阶段和转折点日期的任务是由一个私立研究组织——国家经济研究局(National Bureau of Economic Research, NBER)、而并非由美国政府承担的。
目录•宏观经济学导论•国民收入核算与决定•失业、通货膨胀与经济增长•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均衡•开放经济条件下宏观经济政策选择•总供给与总需求模型及其政策应用宏观经济学导论研究对象宏观经济学以整个国民经济活动作为考察对象,研究社会总体经济问题以及相应的经济变量的总量是如何决定的及其相互关系。
任务宏观经济学的任务是揭示经济总体运行过程中的各种经济总量之间的关系和国民经济收入决定的基本规律,并对宏观经济现象的变化、发展和结果作出科学的分析和预测,以及为政府制定宏观经济政策提供科学的依据。
特点宏观经济学具有综合性、总量性、长期性、政策性和阶段性等特点。
研究方法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主要有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均衡分析和非均衡分析、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等。
宏观经济学发展历程及主要流派发展历程宏观经济学的发展经历了古典主义、凯恩斯主义、新古典主义和现代货币主义等阶段。
主要流派古典主义强调市场机制的自动调节作用,主张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凯恩斯主义强调国家干预经济的必要性,主张实行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新古典主义则主张恢复古典主义的自由放任原则,强调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现代货币主义则强调货币供应量的变化对经济活动的影响,主张实行“单一规则”的货币政策。
国民收入核算与决定国内生产总值(GDP)核算方法生产法通过核算一定时期内各生产单位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的价值总量来计算GDP,即各生产单位的总产值减去中间投入后的余额。
支出法通过核算一定时期内整个社会购买最终产品的总支出计算GDP,包括个人消费支出、政府购买支出、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和净出口四部分。
收入法通过核算整个社会在一定时期内获得的收入来计算GDP,包括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固定资产折旧和营业盈余四部分。
国民收入决定理论:简单模型与扩展模型简单模型基于凯恩斯的消费函数理论,认为消费是收入的函数,且边际消费倾向递减。
因此,国民收入由消费和储蓄决定,而储蓄又受到利率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