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失业_宏观经济学(第4版)_黄亚钧.PPT
- 格式:ppt
- 大小:945.50 KB
- 文档页数:31
第四章失业一、名词解释1.充分就业答:充分就业是指在一定的货币工资水平下所有愿意工作的人都可以得到工作的一种经济状况。
充分就业是凯恩斯在《通论》中提出的范畴,凯恩斯认为,充分就业是由有效需求决定的。
如果有效需求不足,从而造成非自愿性失业,社会即不能实现充分就业。
充分就业与某些失业现象的存在并不矛盾,如摩擦性失业和自愿性失业,这两种失业都是正常的。
只有非自愿性失业消失,社会才算实现了充分就业。
充分就业也可广义地理解为各种经济资源得到充分利用。
2.奥肯定律答:奥肯定律是由美国经济学家奥肯于1962年提出的一种说明经济周期中产出变化与失业变化之间数量关系的理论。
奥肯定律可用公式写为:y-y*=-a(u-u*)。
式中y代表现时的实际GDP的增长率,y*代表潜在GDP的增长率,u代表现时的实际失业率,u*代表自然失业率,a代表由现时的实际失业率相对于自然失业率的变动而引起的实际产出增长率对潜在产出增长率的变化系数。
该式的含义为:当实际失业率相对于自然失业率上升时,实际产出增长率相对于潜在产出增长率下降,这时为经济周期的衰退阶段;当实际失业率相对于自然失业率下降时,实际产出增长率相对于潜在产出增长率上升,这时为经济周期的繁荣阶段。
奥肯定律说明产出变动与失业变动之间存在着反向替代关系。
奥肯定律提供了一种在经济增长率和失业率之间进行选择的“菜单”。
它对于政府在制定宏观调控政策时把握潜在产出水平和实际产出水平以及把握实际失业率,具有重要意义。
3.非自愿失业答:非自愿失业是指工人愿意接受现行货币工资水平而仍得不到工作。
这一概念是由凯恩斯提出的。
凯恩斯对非自愿失业的解释是,当所消费的商品的价格较之货币工资发生了轻微上涨,而此时愿意按现行的货币工资提供劳动的劳动力总供给仍然大于现在实际的就业量,那么就存在非自愿失业。
非自愿失业从另一个方面讲,指有可能被总需求的提高所消除的那种失业。
因为总需求的提高必将导致较高的物价和较低的实际工资。
(NEW)黄亚钧《宏观经济学》(第4版)课后习题详解目录第一章导论第一篇宏观经济的长期模型第二章宏观经济的衡量与均衡第三章经济增长第四章失业第五章通货膨胀第六章开放经济第二篇宏观经济的短期模型第七章总需求与总供给第八章总需求理论第九章总供给理论第十章开放经济的短期均衡第十一章宏观经济政策和理论第三篇宏观经济模型的深化第十二章消费理论第十三章投资理论第十四章政府支出和税收第十五章货币供给和需求第十六章宏观经济学流派第一章导论1.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它与微观经济学有什么区别?答:(1)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经济增长。
经济增长是指一个国家总产出水平的不断提高,宏观经济学研究一国经济增长的决定以及人均产出增长率。
②经济周期。
经济周期指的是经济运行过程中出现的阶段性的不规则的上下波动。
经济周期通常用实际国内生产总值(可表示为GDP)、失业率、股票价格和通货膨胀率等宏观经济指标的波动来衡量。
③失业。
根据失业产生的原因,可以把失业分为摩擦性失业、结构性失业和周期性失业,了解这三种类型的失业,对于宏观经济的分析非常重要。
④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简称通胀,指的是一国平均价格水平的上升。
与它相反的是通货紧缩,代表一国平均价格水平的下降。
平均价格水平通常用价格指数来衡量。
⑤开放经济。
在当前的世界经济格局中,任何一个有一定规模的国家的经济都是一个与其他国家有着大量贸易和金融联系的经济体,或者说是开放经济。
在开放经济条件下,任何一国经济的发展都在不同程度上受到其他国家经济发展的影响和制约。
宏观经济学的研究范围就包括国与国之间经济纽带的联结方式以及由此产生的各国经济的相互依存关系。
⑥宏观经济政策。
宏观经济政策是从全局上对经济运行施加影响的经济政策。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是两种最主要的宏观经济政策形式。
(2)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是经济学的两大部分,二者既相互联系又有所区别,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基本假设不同。
《宏观经济学》第四章失业《宏观经济学》第四章失业宏观经济学是研究一个国家整体经济的运行规律,包括总产出、总消费、总投资、总失业等经济变量的研究。
在宏观经济学中,失业是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
第四章重点关注失业问题,探讨了失业的原因、类型、影响以及解决方案。
失业的原因有很多,包括技术进步、经济衰退、市场失衡等因素。
技术进步可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人工成本,从而减少对劳动力的需求,导致部分人员失业。
经济衰退时期,企业生产下降,劳动力需求减少,也会引起失业。
此外,市场失衡也会导致部分人员无法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
失业对经济和社会都有一定的影响。
对于失业者来说,他们失去了收入来源,生活质量下降,心理压力增加。
对于社会来说,失业增加了犯罪率、社会不安定因素和医疗保障等社会成本。
因此,政府和央行采取措施来缓解失业问题,例如扩大政府支出、降低利率、鼓励创业等。
宏观经济学对失业问题的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失业的类型:包括摩擦性失业、结构性失业、周期性失业等类型。
摩擦性失业是由于劳动力市场信息不对称所致,结构性失业是由于经济结构变化所致,周期性失业是由于经济周期波动所致。
2、失业的影响:失业不仅对失业者本人造成负面影响,还对整个社会都有一定的影响。
此外,失业还会影响消费和投资,进而影响整个经济。
3、失业的解决方案:政府可以通过扩张性政策来刺激经济增长,增加劳动力需求,从而缓解失业问题。
此外,政府还可以通过培训、职业指导等措施来提高劳动力的适应性和竞争力,降低失业率。
总之,宏观经济学对失业问题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通过研究失业的原因、类型和影响,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经济运行的规律,制定出更加有效的政策来缓解失业问题,促进经济的稳定增长。
曼昆宏观经济学ppt课件完整版•宏观经济学概述•国民收入核算与经济增长•失业、通货膨胀与货币政策•总需求-总供给模型与财政政策•国际金融与汇率制度•劳动市场、资本市场与长期经济增长•政府角色、社会保障与环境问题目录宏观经济学概述01宏观经济学定义与研究对象定义宏观经济学是研究整个经济体系的总体经济行为、经济表现及其内在规律的一门学科。
研究对象主要包括国民收入、就业、通货膨胀、经济增长等宏观经济现象。
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关系联系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都是研究经济现象的学科,两者相互补充,共同构成了经济学的完整体系。
区别微观经济学研究个体经济单位(如家庭、企业)的经济行为,而宏观经济学研究整个经济体系的总体经济行为。
03研究方法曼昆宏观经济学采用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既注重理论推导,又强调经验验证。
01理论框架曼昆宏观经济学以新古典综合学派为基础,吸收了货币主义、理性预期学派等理论,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
02主要内容包括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就业理论、通货膨胀理论、经济增长理论等。
曼昆宏观经济学理论体系国民收入核算与经济增长02支出法通过核算一定时期内整个社会购买最终产品的总支出计算GDP ,适用于市场经济比较发达的国家。
收入法通过核算整个社会在一定时期内获得的收入总量来计算GDP ,适用于收入分配比较均衡的国家。
生产法通过核算一定时期内各生产单位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的价值总量来计算GDP ,适用于统计基础比较完善的国家。
国内生产总值(GDP )核算方法经济增长率计算及分析经济增长的源泉主要包括劳动投入的增加、资本投入的增加以及技术进步等。
经济增长的波动经济增长不是平稳的,而是呈现出周期性的波动,包括繁荣、衰退、萧条和复苏四个阶段。
比较优势与国际贸易对经济增长影响比较优势理论不同国家在生产不同产品时具有不同的比较优势,通过国际贸易可以实现互利共赢。
国际贸易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国际贸易可以促进资源在全球范围内的优化配置,提高生产效率,推动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从而促进经济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