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师范大学中国古代史[世界上古史中古史]1998真题
- 格式:pdf
- 大小:110.36 KB
- 文档页数:1
1998年世界上古史―中国古代史一名词1 、庄子2 、初税亩3 、国人4、范雎5 、破釜沉舟6 、《史记》 7 、张骞8 、文景之治9 、田里不鬻10 、代田法二简要分析王莽改制三论“复故爵田宅”的意义四对“党锢之祸”的思考五略述“天人合一”思想源流、世界上古中古史一一世界上古史1 、军事民主制2 埃赫那吞3 、“巴比伦之囚”4 《吠陀》5 、科林斯会议6 、塔西陀二简答题1 、简述农业革命的影响2 、简述乌鲁卡吉那的改革3 、简述印度种姓制度的内容4、简述希腊大殖民运动的原因5、简述罗马三世纪危机的主要表现三论述题1 、试论述希腊古典文明的特色(结合希腊的自然地理环境和城邦的特点来论述)1998 年世界上古史、中古史(研究方向:世界中古史)―世界上古史一名词1 、古巴比伦王国2 、埃赫那吞3 、大流士改革4 、婆罗门教二试分析伯罗奔尼撒战争爆发的原因三试述亚历山大东征的历史意义四试说明罗马帝国三世经济危机以后社会上发生的主要变代五试分析布匿战争的历史意义1998 年中国近现代史一、论述题1 、《马关条约》的内容、危害及其影响。
2 、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主要内容及历史意义。
二、简答题1 、评“官督商办”企业。
2 、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和《中华民国约法》3 、新三民主义的主要内容4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国民党是怎样加强法西斯统治的三、名词一1 、总理各国事务衙门2 、军国民教育3 、第一次直奉战争4、“制宪国大”世界近代史一、名词1 、麦哲伦2 、《九十五条论纲》3 、重农学派4 、奥斯曼青年党5 、德意志关税同盟6 、松姆河战役二、简答题1 、简述文艺复兴中意大利的主要艺术成就及其意义‘2 、简述斐杨派执政斯间所颁布的反封建法令。
3 、简评《大日本帝国宪法》三、论述题1 、试析19 世纪下半叶英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特点2、你认为世界近代史中都有哪些重大理论问题?任选其一,谈谈你的观点和看法。
1998年全国高考历史试题及其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4小题,每小题1.5分,共51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半坡人和河姆渡人生活的共同点是A、普遍使用打制石器B、制造陶器C、种植栗、水稻D、饲养猪、水牛2、屈原被楚王流放的主要原因是A、反对君主专制B、要求革新图强C、主张抵抗秦军D、《离骚》触怒权贵3、下列我国古代衣着织物三种原料使用的先后顺序是A、丝棉麻B、麻棉丝C、丝麻棉D、麻丝棉4、下列战国时期的城市中,既是诸侯国都城又是冶铁中心的是A、邯郸B、大梁C、临淄D、宛5、中央政府管辖玉门关和阳关以西、天山南北地区最早的行政、军事机构是A、黑水都督府B、西域都护府C、北庭都护府D、安西都护府6、唐太宗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他在位期间最能体现这一思想的重大举措是①与叶蕃和亲,送去手工业品和医药、生产技术书籍②在东突厥建都督府,由突厥人自己管理③册封皮罗阁为云南王,把手工业技术传到南诏④接待渤海人来长安学习汉族文化A、①②B、①③C、②③④D、①②③④7、右图所示犁耕法始见于A、春秋B、战国C、西汉D、唐8、元朝漕运路线最北的一段河道是A、广通渠B、通惠河C、会通河D、胶莱河9、《资政新篇》没有实行的根本原因是A、太平天国是农民革命政权B、处于紧张的战争环境C、太平天国未能推翻清政权D、缺乏必要的社会条件10、下列对中法战争和中日甲午战争结局相同之处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中国战败,被迫签订不平等条约B、清政府妥协退让,导致丧权辱国C、中国对交战方输华货物的税率给予优惠D、中国允许交战方在规定范围内对华投资11、戊戌变法运动突出的历史功绩在于A、挽救民族危亡B、推动政治改革C、发展社会经济D、促进思想启蒙12、下列对义和团“扶清灭洋”的口号的评价,不正确的是A、具有朴素的爱国意识B、带有笼统排外性质C、导致对清政府放松警惕D、反映了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13、保路运动的主要目的是A、要求铁路干线改为商办B、收回用于筑路的股款C、收回被清政府出卖的铁路权利D、反对举借外债举办铁路14、下列各国,在鸦片战争后割占过中国领土的有①英国②法国③德国④俄国⑤日本A、①④⑤B、①③④⑤C、①②④⑤D、①②③④⑤15、第一次国共合作得以实现的条件有①中国共产党需要团结各种力量作为革命同盟军②中国国民党在各政党中“比较是革命的民族派”③共产国际提出了实行国共合作的建议④“打倒列强除军阀”成为全国人民的共同愿望A、①②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②③④16、下列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是①西安事变②一·二八抗战③华北事变④一二·九运动A、③④②①B、④②①③C、②③④①D、①②④③17、井冈山根据地的建立与巩固A、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B、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开始的标志C、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端D、确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18、下列各项,周恩来直接领导或参加的是①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②南昌起义③广州起义④八七会议⑤红军第四次反“围剿”⑥遵义会议A、①②⑤⑥B、②③⑤⑥C、①③④⑥D、①②③④19、百团大战作战区域涉及的主要抗日根据地是A、陕甘宁、晋绥、晋冀豫B、晋冀豫、晋绥、晋察冀C、陕甘宁、山东、晋察冀D、晋察冀、山东、晋冀豫20、1946年制定的《中华民国宪法》是伪宪法,因为A、它直接恶化了国共关系B、国民党召开“国民大会”是非法的C、违反《和平建国纲领》D、它旨在使蒋介石独裁统治合法化21、建国以后,人民政府没收国民政府财产和官僚资本,这一措施A、兼有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性质B、属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性质C、兼有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性质D、属于社会主义革命性质22、邓小平说:“一九七七年和一九七八年,中国还处于徘徊状态。
1998年高校招生历史统考试题(附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4小题,每小题1.5分,共51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半坡人和河姆渡人生活的共同点是A、普遍使用打制石器B、制造陶器C、种植栗、水稻D、饲养猪、水牛2、屈原被楚王流放的主要原因是A、反对君主专制B、要求革新图强C、主张抵抗秦军D、《离骚》触怒权贵3、下列我国古代衣着织物三种原料使用的先后顺序是A、丝棉麻B、麻棉丝C、丝麻棉D、麻丝棉4、下列战国时期的城市中,既是诸侯国都城又是冶铁中心的是A、邯郸B、大梁C、临淄D、宛5、中央政府管辖玉门关和阳关以西、天山南北地区最早的行政、军事机构是A、黑水都督府B、西域都护府C、北庭都护府D、安西都护府6、唐太宗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他在位期间最能体现这一思想的重大举措是①与叶蕃和亲,送去手工业品和医药、生产技术书籍②在东突厥建都督府,由突厥人自己管理③册封皮罗阁为云南王,把手工业技术传到南诏④接待渤海人来长安学习汉族文化A、①②B、①③C、②③④D、①②③④7、右图所示犁耕法始见于A、春秋B、战国C、西汉D、唐8、元朝漕运路线最北的一段河道是A、广通渠B、通惠河C、会通河D、胶莱河9、《资政新篇》没有实行的根本原因是A、太平天国是农民革命政权B、处于紧张的战争环境C、太平天国未能推翻清政权D、缺乏必要的社会条件10、下列对中法战争和中日甲午战争结局相同之处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中国战败,被迫签订不平等条约B、清政府妥协退让,导致丧权辱国C、中国对交战方输华货物的税率给予优惠D、中国允许交战方在规定范围内对华投资11、戊戌变法运动突出的历史功绩在于A、挽救民族危亡B、推动政治改革C、发展社会经济D、促进思想启蒙12、下列对义和团“扶清灭洋”的口号的评价,不正确的是A、具有朴素的爱国意识B、带有笼统排外性质C、导致对清政府放松警惕D、反映了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13、保路运动的主要目的是A、要求铁路干线改为商办B、收回用于筑路的股款C、收回被清政府出卖的铁路权利D、反对举借外债举办铁路14、下列各国,在鸦片战争后割占过中国领土的有①英国②法国③德国④俄国⑤日本A、①④⑤B、①③④⑤C、①②④⑤D、①②③④⑤15、第一次国共合作得以实现的条件有①中国共产党需要团结各种力量作为革命同盟军②中国国民党在各政党中“比较是革命的民族派”③共产国际提出了实行国共合作的建议④“打倒列强除军阀”成为全国人民的共同愿望A、①②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②③④16、下列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是①西安事变②一·二八抗战③华北事变④一二·九运动A、③④②①B、④②①③C、②③④①D、①②④③17、井冈山根据地的建立与巩固A、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B、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开始的标志C、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端D、确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18、下列各项,周恩来直接领导或参加的是①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②南昌起义③广州起义④八七会议⑤红军第四次反“围剿”⑥遵义会议A、①②⑤⑥B、②③⑤⑥C、①③④⑥D、①②③④19、百团大战作战区域涉及的主要抗日根据地是A、陕甘宁、晋绥、晋冀豫B、晋冀豫、晋绥、晋察冀C、陕甘宁、山东、晋察冀D、晋察冀、山东、晋冀豫20、1946年制定的《中华民国宪法》是伪宪法,因为A、它直接恶化了国共关系B、国民党召开“国民大会”是非法的C、违反《和平建国纲领》D、它旨在使蒋介石独裁统治合法化21、建国以后,人民政府没收国民政府财产和官僚资本,这一措施A、兼有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性质B、属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性质C、兼有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性质D、属于社会主义革命性质22、邓小平说:“一九七七年和一九七八年,中国还处于徘徊状态。
东北师范大学智慧树知到“历史学”《中国古代史研究》网课测试题答案(图片大小可自由调整)第1卷一.综合考核(共15题)1.周代各级贵族占有土地的最基层单位是邑、里、书社等。
()A.错误B.正确2.二馆是门下省的弘文馆和太子东宫的崇文馆。
()A.错误B.正确3.唐高宗乾封元年(666年),尊庄子为太上玄元皇帝。
()A.错误B.正确4.经过甲骨四堂的著录、断代和考释、证史及综合论史的努力,甲骨文终于凿破鸿蒙,成为商史研究的资料大宗。
()A.错误B.正确5.刑名有:笞刑5等,杖刑5等,徒刑5等,流刑3等,死刑2等。
()A.错误B.正确6.武则天借唐玄宗名义把《氏族志》改为《姓氏录》,进一步贬抑士族,打击门阀势力。
()A.错误B.正确7.商鞅变法共有两次,第一次变法在前353年,其主要内容:()A.是废除世卿世禄制B.是奖励军功,禁止私斗C.是编制户籍,实行什伍连坐法D.是奖励耕织8.在商品交换日益频繁、发达的情况下,唐后期的大城市出现了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存储汇兑业务,即柜坊和飞钱。
()A.错误B.正确9.以755年爆发的安史之乱为界,隋朝分为前后两期。
()A.错误B.正确10.三国演义为元、明之际罗贯中所著,描写了东汉末年大小军阀在镇压黄巾起义之后,为争夺全国统治权而展开的错综复杂的政治、军事斗争。
()A.错误B.正确11.隋炀帝大业(605--618年)年间,有了明经,后来成为科举制度中的常举。
()A.错误B.正确12.宗法制度由早期宗法现象的萌芽,至周代而形成,其中周王是宗法制度的制定者。
()A.错误B.正确13.唐代的犁已由曲辕犁改进为直辕犁。
()A.错误B.正确14.340年左右的隋唐历史,大致可以分为()。
A.隋朝B.唐中期C.唐前期D.唐后期15.东汉人刘歆在《七略·诸子略》中将小说家去掉,称为“九流”。
()A.错误B.正确第2卷一.综合考核(共15题)1.李吉甫的《元和郡县图志》。
东师历史历年真题答案解析历史学科作为文科生常见的一门课程,对于考生来说是相对容易掌握的一门学科。
然而,东师历史历年真题却常常让考生们感到困惑。
本文将对东师历史历年真题的答案进行解析,帮助考生更好地理解历年真题的考点和思路。
一、唐朝的外交政策在东师历史历年真题中,唐朝的外交政策是一个常见的考点。
唐朝以开放的外交政策著称,积极与其他国家进行贸易往来。
从答题角度来看,考生应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唐朝与西域的关系。
西域是连接中原与西方世界的重要通道,唐朝对西域地区的重视是不可忽视的。
在答题中,可以从唐朝与西域的贸易往来、外交婚姻等方面展开分析。
其次是唐朝与东南亚国家的关系。
唐朝与东南亚国家之间的贸易往来频繁,这与唐朝长期秉持开放政策有关。
考生可以从唐代与东南亚国家的贸易额、货物类型等方面展开论述。
最后是唐朝与藩镇割据势力的关系。
唐朝后期,藩镇割据势力兴起,对唐朝的统治形成了一定的威胁。
在答题时,可以从唐朝与藩镇势力的军事对抗、外交斡旋等角度进行分析。
二、中国古代科技的发展中国古代科技的发展是东师历史历年真题中的另一个重要考点。
考生在解答相关问题时应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讨论。
首先是中国古代科技的特点。
中国古代科技以工匠精神和务实创新为特点,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科技发展模式。
考生可以从发明创造、科技理论等方面展开分析。
其次是中国古代科技的重要发明。
中国古代有着诸多重要发明,如指南针、火药、造纸术等,对世界科技的进步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考生可以分别从每一个发明的来源和影响展开解析。
最后是中国古代科技的传播与交流。
中国古代科技的传播与交流对于科技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考生可以从丝绸之路、文化交流等方面进行论述。
三、历史地理与中国古代的自然灾害历史地理与中国古代的自然灾害是东师历史历年真题中常见的考点之一。
考生在回答相关问题时应着重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中国古代的自然灾害类型。
中国自古以来就面临着多种自然灾害,如洪水、旱灾、地震等。
世界上古史自测题与答案出处:东北师大精品课程上古史第二章人类的初始单项选择:1、人类最初使用的工具主要是A.石器B.骨器C.木器D.角器2、世界上最早的农业发源地是:A. 中国B.印度C.西亚D.中美洲多项选择:1、恩格斯在《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一文中提出了3个关于人类起源和发展的科学概念,其中正确的叙述为:A:"攀树的猿群"是指生活在树上的古猿。
B:"正在形成中的人"是指从猿到人过渡期的人。
C:"正在形成中的人"是指从猿到人过渡期的动物。
D:"完全形成的人"是指能够使用语言的人类。
E:"完全形成的人"是指能够制造工具的人类。
2、从南方古猿到现代人类的形成共经历了哪些阶段?A:直立人阶段B:早期人阶段C:晚期人阶段D:早期智人阶段E:晚期智人阶段3、人类对火的控制和使用产生的影响有:A. 增加人类本身的能量供应.B. 使人类祖先能得以经历冰川时代而幸存下来.C. 大大增加了食物来源.D. 有利于增强人的体质.E. 促进了人类分散到全球各地.4、一般认为,种族形成的主要原因是:A. 种群上的强弱差别.B. 人类的各个地域集团适应了各自不同的环境.C. 由于生产技术上的先进与落后.D. 由于各个地域集团相对较为隔绝.5、关于人种差别的说法正确的应为:A. 人种差别发生得很晚.B. 人种差别发生得很早.C. 人种差别发生在古猿出现时.D. 人种差别发生在人类出现之后.6、关于新石器时代经济活动和生产工具的改进表述正确的是:A.新石器时代人类开始用陷阱来捕捉野兽B.新石器时代出现了渔猎经济C.新石器时代磨光石器流行D.新石器时代生产工具有显著发展的重要标志是弓箭的发明和使用7、人类最早的3个农业中心是:A:西亚 B.印度C.中美洲D.中国北部E.中国长江流域8、最早被人驯养的动物是:A. 狗B.猪C. 绵羊D.骆驼9、最早种植粟和水稻的国家是:A.墨西哥B.中国C.秘鲁D.西亚E.玻利维亚10、豆类的原产地在:A.墨西哥B.中国C.秘鲁D.西亚E.玻利维亚11、玉米的原产地在:A.墨西哥B.中国C.秘鲁D.西亚E.玻利维亚12、马玲薯的原产地在:A.墨西哥B.中国C.秘鲁D.西亚E.玻利维亚13、两河流域、尼罗河流域、印度河流域和黄河流域之所以能成为文明中心区,其主要原因是具备了哪些条件?A.适宜的环境B.丰富的资源C.先进的技术D.聪明的人种E.人力14、大麦、小麦、小扁豆等栽培作物的原产地在:A.墨西哥B.中国C.秘鲁D.西亚E.玻利维亚15、区分世界各地历史中的文化与文明的一般性指标包括:A. 城市中心B. 由制度确立的国家政治权力C. 纳贡或税收D. 文字E. 社会分为阶级或等级F. 巨大的建筑物G. 各种专门的艺术和科学 H. 宗教信仰16、下列社会组织形式与婚姻形式搭配正确的是:A. 原始群──群婚B. 血缘家族──对偶婚C. 母系氏族──族外群婚D. 父系氏族──一夫一妻制17、国家的本质是统治权,统治权包括:A. 司法权B. 立法权C. 经济特权D. 惩治犯法者以维护社会秩序的权力18、人类进入文明阶段的标志是:A. 私有制的产生B. 部落的产生C. 国家的产生D. 阶级的产生19、原始语言的特点是:A. 具体性B. 抽象性C. 综合性D. 每句所包含的词数很少填空:1、人类的起源是这样的:原始鱼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进化为人。
一、简答(每小题15分,总计60分)1.简述中国古代蒙养教材的种类及编写特点答:蒙养教材的种类主要包括识字、诗文、名物、历史、道德教学的课本。
其编写特点是:(1)寓思想教育和其它各种教育于识字教学之中,使儿童在识字的同时受到教育和增长知识。
(2)考虑儿童的兴趣和特点。
(3)注意与日常生活相联系。
(4)重视汉字的特点。
2.简述朱子读书法的主要内容答:朱熹一生勤学博览,根据自身体会,总结出许多有关读书的经验及方法,后人整理归纳成为六条:a.循序渐进b.虚心涵洆c.熟读精思d.切已体察e.着紧用力f.居敬持志3.简述要素主义教育流派的教育观点答:要素主义是西方主要的教育哲学流派之一。
其认为人类文化的价值具有永恒性和客观性,文化遗产中有着共同不变的文化要素,学校教育的使命就是把人类文化遗产中的精华传授给青年一代,使之掌握坚实的知识和基本技能,从而更好地服务于社会。
要素主义注重维护社会文化遗产的主张集中体现在它的课程上,具体反映在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四个方面。
要素主义的课程理论促进了课程思想的发展,在实践中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但也存在着巨大的局限。
在美国上个世纪60年代末,要素主义教育失去了占优势的地位。
4.评述《国防教育法》的主要内容答:《国防教育法》的中心内容是由联邦政府增拨大量教育经费,加强普通公立学校的数学、科学和外语教学,加强现代技术教育,资助高等学校的教学与科研,奖励科学研究,建立“国防奖学金”,培养第一流的科技人才,以增强国防能力。
《国防教育法》在第三条中对国防教育的内容和目的作出了明确规定:“国家通过开展国防教育,使公民增强国防观念,掌握基本的国防知识,学习必要的军事技能,激发爱国热情,自觉履行国防义务。
”国防观念是指人们对国防的认识和态度;国防知识是指有关国防的基本理论、常识;军事技能训练包括学习防原子、防化学、防生物武器知识和个人防护器材的使用,人民防空知识和战场救护知识常识,开展射击、投弹、刺杀等军事训练活动,以及越野、跳伞、滑翔、航海、驾驶等军事体育运动。
2001年东北师范大学历史学专业基础综合(世界上古、中古史)真题试卷(题后含答案及解析)全部题型 2. 名词解释4. 简答题6. 论述题名词解释21-28小题,每小题10分,共80分。
1.血缘家族正确答案:血缘家族这一术语是19世纪美国学者摩尔根根据夏威夷人的亲属称谓提出的设想。
后来马克思曾明确指出:“血缘家族是第一个‘社会组织形式’。
”在这种社会组织里,婚姻是按照班辈来划分的,“所有祖父和祖母,都互为夫妻;他们的子女,即父亲和母亲,也是如此;同样,后者的子女,构成第三个共同夫妻圈子。
而他们的子女,即第一个集团的曾孙子女们,又构成第四个圈子”。
这种家族形式排除了祖先和子孙之间,双亲和子女之间,互为夫妻的权利和义务,而所有的兄弟姊妹,包括从兄弟姊妹之间都可以互为夫妻。
它使人类逐渐开始避免因原始群乱婚造成的人口繁殖能力和体质低下现象的延续。
一个血缘家族就是一个生产单位和经济共同体。
在它的内部,两性间的社会分工已经开始。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平等的,人们集体生产,共同消费。
在那时,没有人剥削人的现象。
我国学者通常认为血缘家族是伴随着完全形成的人出现的,存在的时间相当于旧石器时代的早期和中期。
需要说明的是,血缘家族在考古学上尚未得到确凿的例证,所以有些学者不同意摩尔根血缘家族的设想。
2.汉谟拉比正确答案:汉谟拉比是古巴比伦王国的第六位国王(约前1792~前1750年在位)。
在汉谟拉比之前,古巴比伦只是两河流域的一个小邦,到汉谟拉比统治时期才强大起来,逐渐发展成为一个强大的王国,有的学者把汉谟拉比时期的古巴比伦王国叫做古巴比伦帝国或汉谟拉比帝国。
他最大的功绩是基本上统一了两河流域。
在统一过程中他采取灵活务实的外交政策,首先与拉尔撒结盟,灭亡伊新;接着又与马里联合,征服拉尔撒;灭亡拉尔撒后,他又掉转枪口,挥兵直逼马里城下,迫使马里俯首称臣。
征服活动大约进行了35年,除了北方强悍尚武的亚述和它庇护下的埃什嫩那之外,两河流域已基本上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