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学实验报告格式文档
- 格式:docx
- 大小:159.96 KB
- 文档页数:5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细菌的基本形态结构。
2. 掌握细菌的分离、纯化和鉴定方法。
3. 学习细菌生理生化反应的检测原理和应用。
二、实验原理细菌是单细胞微生物,具有典型的原核细胞结构。
通过观察细菌的形态、染色和生理生化反应,可以鉴定细菌的种类。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材料: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菌等纯菌株。
2. 仪器:显微镜、接种环、培养皿、酒精灯、无菌水、生理盐水、革兰氏染色液、生理生化试剂等。
四、实验方法1. 细菌形态观察- 将细菌涂布在载玻片上,进行革兰氏染色。
- 使用显微镜观察细菌的形态、大小、染色性等特征。
2. 细菌分离与纯化- 将纯菌株接种于琼脂平板,进行划线分离。
- 观察菌落特征,挑选单菌落进行纯化。
3. 细菌生理生化反应检测- 进行糖发酵试验、吲哚试验、甲基红试验、V-P试验等。
- 观察反应结果,判断细菌的生理生化特性。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细菌形态观察- 大肠杆菌:革兰氏阴性,呈杆状,两端钝圆。
- 金黄色葡萄球菌:革兰氏阳性,呈球形,呈葡萄串状排列。
- 肺炎克雷伯菌:革兰氏阴性,呈短杆状,两端钝圆。
2. 细菌分离与纯化- 划线分离后,观察到单菌落形成。
3. 细菌生理生化反应检测- 糖发酵试验: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均能发酵葡萄糖。
- 吲哚试验: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均呈阳性。
- 甲基红试验: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均呈阳性。
- V-P试验:金黄色葡萄球菌呈阳性,大肠杆菌、肺炎克雷伯菌均呈阴性。
六、讨论与分析1. 通过观察细菌的形态、染色和生理生化反应,可以初步鉴定细菌的种类。
2. 细菌的生理生化反应具有特异性,可用于细菌的鉴定和分类。
3. 在实际应用中,细菌的分离、纯化和鉴定是微生物学研究和临床诊断的重要环节。
七、实验结论1.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掌握了细菌的基本形态结构、分离、纯化和鉴定方法。
2. 我们学会了利用生理生化反应进行细菌的鉴定和分类。
3. 本实验有助于提高我们对微生物学基本理论的认识和应用能力。
实验1 培养基的配制和灭菌一、目的要求1.了解培养基的配制原理和方法,掌握其配制过程。
2.了解几种灭菌方法,掌握高压蒸汽灭菌法的原理及其使用方法。
3.熟悉菌种分离筛选的前期准备工作及操作方法。
4.每2人一组,每人一份实验报告。
二、实验材料1.药品:酵母粉、蛋白胨、氯化钠、琼脂、葡萄糖、KNO3、MgSO4•7H2O、FeSO4•7H2O、1N HCl、1N NaOH2.设备:高压蒸汽灭菌锅、紫外线灭菌灯、75%酒精棉。
3.材料:天平、药匙、电炉、pH 试纸、烧杯、量筒、5mL、10mL 注射器、玻璃棒、试管、培养基、吸管、移液器(1mL 0.2mL)、牛皮纸、线绳、标签等。
三、实验内容(一) 培养基的配制1.培养基的配制方法和步骤1)称量:按照配方正确称取所需药品放于烧杯中。
2)溶化:在烧杯中加入所需水量,玻棒搅匀,加热溶解。
3)调pH 值:用1N NaOH 或1N HCl 调pH,用pH 试纸对照。
4)加琼脂溶化:加热过程要不断搅拌,可适当补水。
5)分装:注意不要污染试管塞或纱布。
6)包扎成捆:用记号笔注明何种培养基。
7)灭菌:在高压锅中, 115 °C 高温灭菌30min。
2.培养基的配制A.富集培养基(液体):海水2216E 液体培养基(g/L):蛋白胨5.0,酵母粉1.0,海水1L,pH 8.0。
取50mL 分装250mL 三角瓶后,8 层纱布封口,外包1层牛皮纸,121℃,高温灭菌20min。
B. 2216E 斜面(固体):海水2216E 液体培养基中加入2%的琼脂粉,加热溶化琼脂,每支试管内。
加入3mL,121℃高温灭菌20min,灭菌后摆斜面。
C. 无菌生理盐水和保种液:生理盐水: NaCl 0.85% 蒸馏水配制。
每支试管加入5mL,盖上试管帽、包扎、121°C 高温灭菌20min。
保种液:生理盐水,加25%甘油D. 碳源优化培养基:以海水2216E 液体培养基(蛋白胨0.5%,酵母粉0.1%,磷酸铁0.01%,人工海水,pH7.6)为基础,碳源分别是:葡萄糖、蔗糖、甘油、柠檬酸钠、乳糖,每种碳源的添加量为1%。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熟悉细菌培养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学习观察细菌的生长特征。
3. 掌握无菌技术操作,提高实验技能。
二、实验原理细菌是单细胞微生物,具有繁殖速度快、形态多样等特点。
在适宜的培养基和条件下,细菌可以生长繁殖,形成肉眼可见的菌落。
通过细菌培养,可以观察其生长特征,为后续研究提供基础。
三、实验材料1. 培养基: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营养肉汤培养基等。
2. 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等。
3. 实验仪器:恒温培养箱、高压蒸汽灭菌器、移液器、无菌操作台等。
4. 实验试剂:无菌水、无菌棉签、无菌生理盐水等。
四、实验方法1. 培养基制备:按照说明书配制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和营养肉汤培养基,高压蒸汽灭菌后备用。
2. 细菌接种:将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分别接种于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和营养肉汤培养基中。
3. 恒温培养:将接种后的培养基放入恒温培养箱中,分别于37℃和30℃下培养24小时。
4. 观察记录:观察细菌在培养基上的生长情况,记录菌落形态、大小、颜色等特征。
5. 无菌技术操作:在无菌操作台中,进行接种、移液等操作,防止污染。
五、实验结果1. 金黄色葡萄球菌在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上生长良好,形成圆形、金黄色、表面光滑的菌落。
2. 大肠杆菌在营养肉汤培养基上生长良好,形成乳白色、浑浊的菌液。
六、实验分析1. 通过本次实验,掌握了细菌培养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观察到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在不同培养基和温度下的生长特征,为后续研究提供了基础。
3. 在实验过程中,注意无菌技术操作,防止污染。
七、实验讨论1. 细菌在不同培养基和温度下的生长情况有何差异?2. 如何提高细菌培养的效率?3. 在实验过程中,如何避免污染?八、实验总结通过本次细菌培养实验,我们了解了细菌的基本特征和生长规律,掌握了无菌技术操作,为后续研究奠定了基础。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要注重细节,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食品卫生微生物检验综合实验报告写作格式与要求题目:食品中细菌总数检验(三号字,粗体)(学院名称专业年级班别)(小四号字,居中)本组同学姓名(小四号字,居中)(本组同学学号)(五号字,居中)摘要:具体内容包括:(1)使用什么方法?(2)做什么?(3)得到什么结果?(4)结论如何?关键词:(3-5个,之间以两个空格隔开)前言(内容包括细菌总数、大肠菌群的概念,前人对细菌总数及大肠菌群研究现状,在相关内容后面以上标的中括号形式标注参考文献顺序,如大肠菌群是……,它是……的指标[1]。
参考文献按引用的先后次序排序。
)1 材料与方法1.1 实验材料1.1.1 仪器设备1.1.2 试剂药品1.1.3 培养基(将各培养基配方列出)1.2 实验方法1.2.1 无菌生理盐水的制备(包括试管无菌水和三角瓶无菌水)1.2.2 培养基的制备1.2.3 细菌总数检测1.2.3.1细菌总数的检测程序1.2.3.2检测操作步骤1.2.3.3菌落计数与报告方法2 实验结果与分析2.1细菌总数检测结果2.1.1 各浓度梯度计数结果2.1.2 细菌总数的计算与报告3 实验结论与讨论(从结果中说明了什么问题,得出什么结论)4检验报告参考文献格式:参考文献为论文时:作者姓名. 论文题目. 期刊名称,发表年,卷(期):起止页码如:[1] 韩路,王海珍,曹新川. 植物化感作用及其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新疆环境保护,2000,22(2):088-092。
参考文献为著作时:主编者姓名. 著作名. 出版地:出版社, 出版年,起止页码如:[2] 黄年来. 中国食用菌百科[M].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1993,89-97实验报告分三份写,每4人一组。
实验名称分别为:食品中细菌菌落总数检验,食品中大肠菌群检测,环境与手部卫生检验。
微生物实验报告范文一、实验目的1.了解微生物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2.探究微生物的生长特性和繁殖能力;3.学习一种简单的微生物染色技术;4.观察并研究微生物生态系统。
二、实验原理本实验采用常见的革兰氏染色法,革兰氏染色是细菌分离鉴定的重要方法之一、此方法能将细菌分为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两类,从而对细菌种类和数量进行初步分析。
三、实验器材和药品器材:培养基、恒温箱、显微镜、移液器、架子、微观移液棒、塑料杯、锡纸;药品:蓝尼罗红、革兰氏染色药液(碘液、乙醇、碱性溶液、脱脂牛奶)。
四、实验步骤1.选取培养基,将固体培养基倒入塑料杯中;2.加入足够的蓝尼罗红;3.使用移液器将所需的微生物液滴于培养基上;4.用移液器挖取适量的微生物液,均匀滴到培养基上并轻轻摇晃使其均匀分布;5.将杯子放入恒温箱中,以适合微生物生长的温度进行培养;6.观察培养基上的微生物生长情况,进行观察和记录;7.观察菌落特征,进行革兰氏染色。
五、实验结果和讨论通过实验观察,我们发现微生物在培养基上生长迅速。
菌落在培养基上形成并逐渐扩大,最终形成肉眼可见的结构。
通过革兰氏染色,我们能辨别出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
革兰氏染色能够将革兰氏阳性菌染色为紫色,而革兰氏阴性菌则被染色为红色。
通过观察染色后的微生物,我们可以从中获得有关细菌种类和数量的信息。
在实验中还观察了微生物的生态系统。
我们发现不同微生物在培养基上的生长速率和菌落形状各异,这可能是由于不同的细菌种类或菌株之间的差异造成的。
六、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了解了微生物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增加了对微生物的认识。
革兰氏染色技术的运用使我们能够进一步了解细菌的种类和数量。
同时,我们还观察并研究了微生物生态系统,发现微生物的生长速率和形态特征有一定差异。
七、实验中的注意事项1.在进行微生物培养实验时,要保持操作环境的清洁,避免细菌污染;2.实验过程中需要严格控制温度;3.在染色过程中,应注意使用染色药液的顺序和浓度。
报告编号:LX-FS-A97458 微生物学实验报告格式标准范本The Stage T asks Completed According T o The Plan Reflect The Basic Situation In The Work And The Lessons Learned In The Work, So As T o Obtain Further Guidance From The Superior.编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时间:__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A4打印/ 新修订/ 完整/ 内容可编辑微生物学实验报告格式标准范本使用说明:本报告资料适用于按计划完成的阶段任务而进行的,反映工作中的基本情况、工作中取得的经验教训、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工作设想的汇报,以取得上级的进一步指导作用。
资料内容可按真实状况进行条款调整,套用时请仔细阅读。
专业学号姓名实验一、···培养基的配制和高压蒸汽灭菌一、实验目的二、实验原理三、实验材料(实际用到哪些试剂、材料、玻璃器皿等都要写出,包括数量)四、实验步骤(按照实际步骤填写,切忌抄袭)五、注意事项(自己总结实验过程中的注意点)六、思考题1、简述培养基的配制原则?2.为什么湿热灭菌比干热灭菌法更有效?3.高压蒸汽灭菌时,为什么要先将灭菌锅锅内的冷空气完全排尽?实验二自生固氮菌的分离纯化(这是个综合实验,请大家回顾三周来的所有操作步骤,将其整理成连贯完整的一份报告,注意每次实验的衔接,不要把其他的实验项目写进来,但也不要漏写该实验的相关步骤。
)一、实验目的二、实验原理三、实验材料(整个综合实验有涉及到的材料都要列出)四、实验步骤(详叙每周所做的相关步骤)五、注意事项(自己总结实验过程中的注意点)六、思考题1、划线分离时,为什么每次都要将接种环上多余的菌体烧掉?划线为何不能重叠?2、如何从自然界中分离自己所需要的纯培养?实验三平板培养测数法一、实验目的二、实验原理三、实验材料(实际操作有涉及到的材料都要列出)四、实验步骤(详叙相关步骤)五、实验结果六、注意事项(自己总结实验过程中的注意点)七、思考题1、平板菌落计数法中,为什么溶化后的培养基再冷却至45℃左右才能倒平板?2、本次实验是否成功?如果失败,试分析原因。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学习微生物学的基本实验操作技能。
2. 掌握细菌的分离纯化方法。
3. 了解细菌的形态学和生理学特征,进行初步鉴定。
二、实验原理细菌是单细胞微生物,广泛分布于自然界。
本实验通过平板划线法或稀释涂布平板法分离纯化细菌,观察其形态学特征,并利用生理生化实验对其进行初步鉴定。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材料:土壤、无菌生理盐水、牛肉膏蛋白胨琼脂平板、细菌培养箱、显微镜、酒精灯、接种环等。
2. 仪器:高压蒸汽灭菌器、无菌操作台、恒温培养箱、移液器、试管、烧杯等。
四、实验步骤1. 土壤样品的处理(1)取土壤样品10g,加入90ml无菌生理盐水,振荡混匀。
(2)用无菌纱布过滤,收集滤液。
2. 细菌的分离纯化(1)取滤液1ml,加入9ml无菌生理盐水,制成10^-1稀释液。
(2)取10^-1稀释液0.1ml,涂布于牛肉膏蛋白胨琼脂平板上。
(3)重复步骤(2),制作10^-2、10^-3稀释液的涂布平板,共计3个。
(4)将平板倒置,放入细菌培养箱,37℃培养24小时。
3. 细菌的形态学观察(1)将长出的菌落挑取少量,制作临时玻片。
(2)在显微镜下观察菌落的形态、大小、颜色等特征。
4. 细菌的生理生化实验(1)将长出的菌落分别接种于下列培养基:a. 硫酸铜琼脂培养基:用于检测硫化氢产生。
b. 硝酸盐还原培养基:用于检测硝酸盐还原。
c. 氧化酶试验培养基:用于检测氧化酶活性。
(2)将接种后的培养基放入细菌培养箱,37℃培养24小时。
(3)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细菌的分离纯化通过平板划线法,成功分离出细菌纯培养。
2. 细菌的形态学观察在显微镜下观察到菌落呈圆形、表面光滑、边缘整齐、颜色为白色。
3. 细菌的生理生化实验a. 硫化氢产生实验:菌落周围出现黑色沉淀圈,说明该菌能产生硫化氢。
b. 硝酸盐还原实验:菌落周围出现红色沉淀圈,说明该菌能还原硝酸盐。
c. 氧化酶活性实验:菌落周围出现蓝色,说明该菌具有氧化酶活性。
微生实验报告微生实验报告(通用5篇)在学习、工作生活中,报告的用途越来越大,多数报告都是在事情做完或发生后撰写的。
相信许多人会觉得报告很难写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微生实验报告,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微生实验报告 1一、实验目的(一)掌握一般培养基的制备原理及要求,掌握培养基酸碱度的测定,熟悉一般培养基的制备过程和各种器皿灭菌方法。
(二)掌握细菌分离培养的基本要领和方法,掌握细菌抹片的制备方法和革兰氏染色法及油镜的使用方法,并认识革兰氏染色的反应特性。
(三)掌握学习用微生物学原理诊断疾病的一般方法及步骤。
二、实验用品(一)器材量筒、烧杯、电子天平、漏斗、三角烧瓶、空试剂瓶、玻璃棒、玻璃平皿、刻度吸管、ph试纸、纱布、脱脂棉、天平、电炉、试剂瓶瓶塞、扎绳、放大镜、包装纸、洗耳球、酒精灯、载玻片、火柴、吸水纸、剪刀、记号笔、接种环、注射器、镊子、钳子、毫米尺、培养箱、水浴培养箱、高压蒸汽灭菌锅、油镜(二)试剂及材料肘胨、蛋白胨、猪胆盐、氯化钠、琼脂、乳糖、0.01%结晶紫水溶液、0.5%中性红水溶液、血清、胰化蛋白胨、酵母提取物、氢氧化钠、盐酸、牛血清、革兰氏染色液、蒸馏水、小白鼠、病猪内脏三、实验步骤(一)培养基的制备(所有用到的器皿都已121℃高压灭菌15~30min,倾注平板在无菌操作台内完成,并放在无菌操作台内)1、麦康凯培养基(1)组成:蛋白胨17g、肘胨3g、猪胆盐5g、氯化钠5g、琼脂17g、乳糖10g、0.01%结晶紫水溶液10ml、0.5%中性红水溶液5ml、蒸馏水1000ml(2)方法:将蛋白胨、肘胨、猪胆盐和氯化钠溶解于400ml蒸馏水中,调节ph至7.2。
将琼脂加入600ml蒸馏水中,并加入乳糖,加热熔化。
将两液混合,分装于烧瓶内,用纱布、扎绳等捆好后,121℃高压灭菌15~30min。
待冷却至50~ 55℃时,加入结晶紫和中性红水溶液,摇匀后倾注平板。
注:结晶紫和中性红水溶液配好后需经高压灭菌。
2020实验报告微生物学实验报告格式_0440文档EDUCATION WORD实验报告微生物学实验报告格式_0440文档前言语料:温馨提醒,教育,就是实现上述社会功能的最重要的一个独立出来的过程。
其目的,就是把之前无数个人有价值的观察、体验、思考中的精华,以浓缩、系统化、易于理解记忆掌握的方式,传递给当下的无数个人,让个人从中获益,丰富自己的人生体验,也支撑整个社会的运作和发展。
本文内容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这是个综合实验,请大家回顾三周来的所有操作步骤,将其整理成连贯完整的一份报告,注意每次实验的衔接,不要把其他的实验项目写进来,但也不要漏写该实验的相关步骤。
)一、实验目的二、实验原理三、实验材料(整个综合实验有涉及到的材料都要列出)四、实验步骤(详叙每周所做的相关步骤)五、注意事项(自己总结实验过程中的注意点)六、思考题1、划线分离时,为什么每次都要将接种环上多余的菌体烧掉?划线为何不能重叠?2、如何从自然界中分离自己所需要的纯培养?一、实验目的二、实验原理三、实验材料(实际操作有涉及到的材料都要列出)四、实验步骤(详叙相关步骤)五、实验结果六、注意事项(自己总结实验过程中的注意点)七、思考题1、平板菌落计数法中,为什么溶化后的培养基再冷却至45℃左右才能倒平板?2、本次实验是否成功?如果失败,试分析原因。
实验四简单染色一、实验目的二、实验原理三、实验材料(包括菌种、染料、玻璃器皿)四、实验步骤五、实验结果(黏贴染色结果图片并描述所观察到的细菌的显微形态)六、思考题1、简单染色要获得成功,有哪些问题需要注意,为什么?实验五革兰氏染色一、实验目的二、实验原理三、实验材料(包括菌种、染料、玻璃器皿)四、实验步骤五、实验结果(黏贴染色结果图片并判断自己分离到的菌种是G还是G+-?)六、思考题1、革兰氏染色要获得成功,有哪些问题需要注意,为什么?2、什么情况下会导致结果出现假阳性或假阴性?实验六放线菌的印片染色法一、实验目的二、实验原理三、实验材料(包括菌种、染料、玻璃器皿)四、实验步骤五、实验结果(黏贴染色结果图片并描述放线菌的显微形态特征)六、注意事项。
微生物学实验报告(免费)
实验目的:
通过实验,了解微生物的基本特征,掌握微生物的培养和观察方法,提高对微生物的认识。
实验材料:
1. 实验室培养基
2. 微生物培养物
3. 显微镜
4. 微生物培养器具(如培养皿、试管等)
5. 显微镜玻片和盖玻片
6. 高温灭菌器
实验步骤:
1. 准备培养基和培养物:将培养基倒入培养器具中,加入微生物培养物。
根据需求,选择不同的培养基进行培养。
2. 培养微生物:将培养器具放入恒温箱或培养箱中,控制好温度和湿度等条件,让微生物得到适宜的生长环境。
3. 观察微生物:取适量的培养物涂抹在显微镜玻片上,加上盖玻片,放在显微镜上观察。
调节显微镜的放大倍数和焦距,观察微生物的形态、数量和运动等特征。
4. 记录观察结果:根据实际观察情况,记录下微生物的性状,如形态、大小、颜色、数量等。
5. 清洁工作:实验结束后,清洁培养器具,将已使用过的玻片进行消毒处理,彻底清洁实验室设备和环境。
实验结果:
根据实际观察,记录下微生物的形态、大小、运动等特征。
可以通过观察和比较不同微生物的特征,进行分类和鉴定。
实验结论:
通过本实验,加深了对微生物的认识和了解。
掌握了一些基本的观察和培养方法,为今后深入研究微生物打下了基础。
注意事项:
1. 实验操作时要注意无菌操作,避免外界细菌的污染。
2. 实验室要保持清洁,定期消毒,防止微生物的交叉感染。
3. 注意个人安全,避免操作时的误伤和化学品的误食等意外情况。
报告编号:LX-FS-A31679 微生物学实验报告标准范本The Stage T asks Completed According T o The Plan Reflect The Basic Situation In The Work And The Lessons Learned In The Work, So As T o Obtain Further Guidance From The Superior.编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时间:__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A4打印/ 新修订/ 完整/ 内容可编辑微生物学实验报告标准范本使用说明:本报告资料适用于按计划完成的阶段任务而进行的,反映工作中的基本情况、工作中取得的经验教训、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工作设想的汇报,以取得上级的进一步指导作用。
资料内容可按真实状况进行条款调整,套用时请仔细阅读。
实验名称: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细胞质流动一、实验目的1.初步掌握高倍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2.观察高等植物的叶绿体在细胞质基质中的形态和分布二、实验原理高等植物的叶绿体呈椭球状,在不同的光照条件下,叶绿体可以运动,改变椭球体的方向,这样既能接受较多的光照,又不至于被强光灼伤。
在强光下,叶绿体以其椭球体的侧面朝向光源;在弱光下,叶绿体以其椭球体的正面朝向光源。
因此,在不同光照条件下采集的葫芦藓,其小叶内叶绿体椭球体的形状不完全一样。
活细胞中的细胞质处于不断的流动状态,观察细胞质的流动,可以用细胞质基质中的叶绿体的运动做为标志。
三、材料用具藓类的叶,新鲜的黑藻,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滴管,镊子,刀片,培养皿,铅笔四、实验过程(见书P30)1.制作藓类叶片的临时装片2.用显微镜观察叶绿体3.制作黑藻叶片临时装片4.用显微镜观察细胞质流动物理实验报告·化学实验报告·生物实验报告·实验报告格式·实验报告模板五、讨论1.细胞质基质中的叶绿体是否静止不动,为什么?2.叶绿体的形态和分布与叶绿体的功能有什么关系?3.植物细胞的细胞质处于不断的流动状态,这对于活细胞完成生命活动有什么意义?4.用铅笔画一个叶片细胞,标出叶绿体的大致流动方向。
《医学微生物学》实验报告一
1、紫外线杀菌试验:描述实验结果,包括暴露在紫外线灯下的细菌生长情况和
被平皿盖遮盖处细菌生长的情况;分析并解释其原因。
暴露在紫外线灯下的细菌基本不生长,而被平皿盖遮盖处细菌正常生长。
紫外线具有杀菌作用,主要作用于DNA,使一条DNA链上的两个相邻的胸腺嘧啶以共价键结合,形成二聚体,干扰DNA的复制与转录,导致细菌的变异与死亡所以暴露在紫外线灯下的细菌死亡。
但是紫外线的穿透力较弱,可被普通玻璃、纸张、尘埃、水蒸汽等阻挡,且紫外线只能沿直线传播,辐照能量低,穿透力弱,仅能杀灭直接照射到的细菌,因此被平皿盖遮盖处细菌正常生长。
2、药敏试验结果:测试抑菌圈直径的大小,单位是mm。
0mm
对大肠杆菌最敏感的是(卡那霉素);
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最敏感的是(青霉素)。
微生物学实验报告(格式标准)(生命科学专业)*****目录索引课程名称:微生物学实验班级:化生系生命科学本科实验日期:指导教师:黎勇实验一油镜的使用和细菌的简单染色法〔目的要求〕学习并熟练掌握油镜的使用技术;观察细菌的基本形态;学习观察细菌的运动性的基本方法。
〔基本原理〕1.N²A=n²sinα2.D=λ/2N.A3.目镜可提高放大倍数,但有效放大率取决于镜口率。
已经分辨的物体不放大看不清,未分辨物放得再大也看不清。
4.用悬滴法或凹玻片法观察细菌的运动性时,可以通过真运动能定向地由一处快速运动来区别于颗粒的布朗运动。
〔器材用具〕显微镜、载玻片、凹玻片、盖玻片、接种环、香柏油、二甲苯、凡士林、吸水纸、擦镜纸;细菌、放线菌等固定装片;培养18小时左右的B.subtilis. S.arueus菌斜面培养物;无菌水、生理盐水。
〔方法步骤〕:(一)油镜的使用镜检装片在中倍(或高倍镜)下找到目的物,并使位于视野正中聚光镜上升到最高位置,虹彩光圈开到最大,镜头转开成八字形在玻片的镜检部位(光斑处)滴一滴香柏油油镜转入正下方侧视小心上升载物台(缩短镜头与装片距离,镜头浸入油中,至油圈不扩大为止镜头几与装片接触)粗调器徐徐下降载物台(密切注视视野,当捕捉到物像时,立即用细调器校正)仔细观察并绘图取出装片,清洗油镜:擦镜纸拭去镜头上的香柏油擦镜纸沾少许二甲苯擦去残留(用手指辅助,迅速拭擦一、二次)用清洁擦镜纸仔细擦干二甲苯(2-3次)。
(二)细菌的简单染色法:涂片干燥火焰固定染色水洗干燥油镜观察(三)细菌运动性的观察取洁净盖玻片,四周涂上凡士林滴加一小滴菌悬液凹玻片的凹窝向下盖于盖玻片上翻转观察〔结果分析〕1、画一圆圈表示视野,选取所观察的微生物绘图,注意特殊结构、形状和排列。
(描绘时按视野实际大小5-10倍绘制)菌名:大肠杆菌菌名:金黄色葡萄球菌放大倍数:100³10(³5)放大倍数:100³10(³5)特殊结构:无特殊结构:无视野观察下微生物的形态2、油镜使用时为什么必须干燥装片?防止水油分层,光受到折射而影响油镜性能的发挥〔实验讨论〕首次实验中有几个要点:一是按无菌操作取用菌;二是涂片技术的掌握;三是油镜使用技术。
《微生物学实验》报告册专业学号姓名生命科学学院生物学实验教学中心二O一五年月实验目录实验一霉菌水浸片标本片的制备与观察实验二微生物的显微直接计数法实验三培养基的配制与高压蒸汽灭菌实验四自生固氮菌的分离、纯化及计数实验五固氮菌(细菌)划线分离技术实验六细菌的革兰氏染色和荚膜染色实验七细菌, 真菌, 放线菌, 酵母菌菌落观察实验一霉菌水浸片标本片的制备与观察一、实验目的二、实验原理三、实验材料四、实验步骤五、注意事项六、实验结果手绘出你所观察到的霉菌的个体形态图(或拍照), 并注明各部位名称。
实验二微生物的显微直接计数法一、实验目的二、实验原理三、实验材料四、实验步骤五、注意事项六、实验结果七、思考题:用血球计数板计数时, 哪些步骤易造成误差?实验三培养基的配制与高压蒸汽灭菌一、实验目的二、实验原理三、实验材料1、阿斯毕培养基、NA培养基的配方2.实验器材一、实验步骤1.阿斯毕培养基、NA培养基的配置步骤2.高压灭菌锅的操作步骤四、注意事项五、思考题(1)培养微生物能否用同一种培养基?细菌、放线菌、霉菌的培养基有何异同?(2)培养基为什么要调节pH值?所有微生物培养基最适pH值是否相同?(3)高压蒸汽灭菌开始之前, 为什么要将锅内冷空气排尽?灭菌完毕后, 为什么要待压力降到0时才能打开排气阀, 开盖取物?(4)如何检查灭菌后的培养基是无菌的?实验四自生固氮菌的分离、纯化及计数一、实验目的二、实验原理三、实验材料四、实验步骤五、注意事项六、实验结果计算七、思考题1.培养微生物时, 为什么要把已接种的培养皿倒置保温?2.分离微生物的目的是什么?用稀释分离法, 怎样保证准确并防止污染?实验五固氮菌(细菌)划线分离技术一、实验目的二、实验原理三、实验材料四、实验步骤五、注意事项六、思考题:为何每区划线后都要将接种环烧干净?为何第四区划线不能与第一和第二区重叠?实验六细菌的革兰氏染色和荚膜染色一、实验目的二、实验原理三、实验材料四、实验步骤五、注意事项七、思考题:革兰氏染色要获得成功, 有哪些问题需要注意, 为什么?2.荚膜染色中, 1%结晶紫染色后为什么用20%硫酸铜冲洗, 而不能用水?实验七细菌, 真菌, 放线菌, 酵母菌菌落观察一、实验目的二、实验原理三、实验材料四、实验步骤五、注意事项六、实验结果:七、思考题:。
微生物实验报告第一篇:微生物实验报告微生物实验报告姓名:阿曼古丽学号:09070401042班级:生物科学08-班微生物实验课程已经接近尾声,同时训练我们实际动手能力的实验课程也已经全部结束,通过自己切身动手设计,操作实验,感到收获颇多。
我觉得最重要的就是实验过程中操作实验的重要性。
实验操作可以说是实验成功与否的关键部分,可是马虎不得。
对于需要团队合作的实验,个人认为要有强势的人员搭档,不说是精通实验操作规程,最少也得知道实验的基本操作,掌握要做实验的基本放法,这对于后续的实验无疑是有决定性作用的。
对于个人的实验能力,关键还是要看平时的实验积累,有些实验操作繁琐复杂,需要极大的耐心,这些都应该是逐渐培养起来的。
在这里我以学过的几个实验为例,简单谈一下自己的心得体会。
(一)环境因素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温度对微生物学报的大分子(蛋白质、核酸等)稳定性、酶的活性、细胞膜的流动性和完整性等方面有重要的影响。
过高温度会导致蛋白质(酶)及核酸变性失活,细胞膜破坏等,而过低温度会使酶活性受抑制,细胞新陈代谢活动减弱pH值过高或过低会使蛋白质、核酸等生物大分子所带电荷发生变化,影响其生物活性,甚至导致变性失活,还可以引起细胞膜电荷变化,影响学报对营养物质的吸收,同时还会改变环境中物质的可给性及有害物质的毒性。
紫外线诱导形成胸腺嘧啶二聚体和DNA交联,从而抑制DNA的复制。
此外,细菌具有光复合效应。
紫外线穿透力弱,加一张蜡光纸即可阻止其穿过。
在自然界中普遍存在微生物间的拮抗现象,许多微生物可以产生抗生素,能选择性地抑制或杀死其他微生物。
常用化学消毒剂包括有机溶剂(酚、醇、醛等)、重金属、卤素元素及其化合物、染料和表面活性剂。
有机溶剂使蛋白质(酶)和核酸变性失活,破坏细胞膜;重金属盐也可使使蛋白质(酶)和核酸变性失活,或与细胞代谢产物螯合使之变成无效化合物;碘与蛋白质酪氨酸残基不可逆结合而使蛋白质失活;低浓度染料可抑制细菌生长,革兰氏阳性菌比革兰氏阴性菌对染料更加敏感。
微生物学实验报告第一篇:微生物学实验报告微生物学实验报告实验名称: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细胞质流动一、实验目的1.初步掌握高倍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2.观察高等植物的叶绿体在细胞质基质中的形态和分布二、实验原理高等植物的叶绿体呈椭球状,在不同的光照条件下,叶绿体可以运动,改变椭球体的方向,这样既能接受较多的光照,又不至于被强光灼伤。
在强光下,叶绿体以其椭球体的侧面朝向光源;在弱光下,叶绿体以其椭球体的正面朝向光源。
因此,在不同光照条件下采集的葫芦藓,其小叶内叶绿体椭球体的形状不完全一样。
活细胞中的细胞质处于不断的流动状态,观察细胞质的流动,可以用细胞质基质中的叶绿体的运动做为标志。
三、材料用具藓类的叶,新鲜的黑藻,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滴管,镊子,刀片,培养皿,铅笔四、实验过程(见书P30)1.制作藓类叶片的临时装片2.用显微镜观察叶绿体3.制作黑藻叶片临时装片4.用显微镜观察细胞质流动物理实验报告·化学实验报告·生物实验报告·实验报告格式·实验报告模板五、讨论1.细胞质基质中的叶绿体是否静止不动,为什么?2.叶绿体的形态和分布与叶绿体的功能有什么关系?3.植物细胞的细胞质处于不断的流动状态,这对于活细胞完成生命活动有什么意义?4.用铅笔画一个叶片细胞,标出叶绿体的大致流动方向。
更多范文,敬请登陆范文大全网()!第二篇:微生物学实验报告微生物学实验报告(格式标准)(生命科学专业)教师:黎勇目录索引实验一油镜的使用和细菌的简单染色法 3实验二细菌的革氏染色与芽孢染色 5实验三常用培养基的配制 7实验四酵母菌霉菌的形态结构观察及酵母死活细胞的鉴别 8实验五、微生物大小的测定与显微计数 10实验六环境中微生物的检测和分离纯化 11实验七细菌鉴定中常用的生理生化反应 12实验八(综合实验)化能异养微生物的分离与纯化 13课程名称:微生物学实验班级:化生系生命科学本科实验日期:指导教师:黎勇实验一油镜的使用和细菌的简单染色法〔目的要求〕学习并熟练掌握油镜的使用技术;观察细菌的基本形态;学习观察细菌的运动性的基本方法。
2020
微生物学实验报告格式文档Contract Template
微生物学实验报告格式文档
前言语料:温馨提醒,报告一般是指适用于下级向上级机关汇报工作,反映情况,答复上级机关的询问。
按性质的不同,报告可划分为:综合报告和专题报告;按行文的直接目的不同,可将报告划分为:呈报性报告和呈转性报告。
体会指的是接触一件事、一篇文章、或者其他什么东西之后,对你接触的事物产生的一些内心的想法和自己的理解
本文内容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
专业学号
姓名
实验一、・・・培养基的配制和高压蒸汽灭菌
一、实验目的
二、实验原理
三、实验材料(实际用到哪些试剂、材料、玻璃器皿等都要写出,包括数量)
四、实验步骤(按照实际步骤填写,切忌抄袭)
五、注意事项(自己总结实验过程中的注意点)
六、思考题
1、简述培养基的配制原则?
2.为什么湿热灭菌比干热灭菌法更有效?
3.高压蒸汽灭菌时,为什么要先将灭菌锅锅内的冷空气完全排尽?
实验二自生固氮菌的分离纯化
(这是个综合实验,请大家回顾三周来的所有操作步骤,将其整理成连贯完整的一份报告,注意每次实验的衔接,不要把其他的实验项目写进来,但也不要漏写该实验的相关步骤。
)
一、实验目的
二、实验原理
三、实验材料(整个综合实验有涉及到的材料都要列出)
四、实验步骤(详叙每周所做的相关步骤)
五、注意事项(自己总结实验过程中的注意点)
六、思考题
1、划线分离时,为什么每次都要将接种环上多余的菌体烧掉?划线为何不能重叠?
2、如何从自然界中分离自己所需要的纯培养?
实验三平板培养测数法
一、实验目的
二、实验原理
三、实验材料(实际操作有涉及到的材料都要列出)
四、实验步骤(详叙相关步骤)
五、实验结果
六、注意事项(自己总结实验过程中的注意点)
七、思考题
1、平板菌落计数法中,为什么溶化后的培养基再冷却至45℃左右才能倒平板?
2、本次实验是否成功?如果失败,试分析原因。
实验四简单染色
一、实验目的
二、实验原理
三、实验材料(包括菌种、染料、玻璃器皿)
四、实验步骤
五、实验结果(黏贴染色结果图片并描述所观察到的细菌的显微形态)
六、思考题
1、简单染色要获得成功,有哪些问题需要注意,为什么?
实验五革兰氏染色
一、实验目的
二、实验原理
三、实验材料(包括菌种、染料、玻璃器皿)
四、实验步骤
五、实验结果(黏贴染色结果图片并判断自己分离到的菌种是G还是G+-?)
六、思考题
1、革兰氏染色要获得成功,有哪些问题需要注意,为什么?
2、什么情况下会导致结果出现假阳性或假阴性?
实验六放线菌的印片染色法
一、实验目的
二、实验原理
三、实验材料(包括菌种、染料、玻璃器皿)
四、实验步骤
五、实验结果(黏贴染色结果图片并描述放线菌的显微形态特征)
六、注意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