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之《通用规范汉字表》解读答案
- 格式:docx
- 大小:24.22 KB
- 文档页数:6
语言文字规范化知识题姓名: ________成绩:__________ 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对应的答题卡里。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所称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 B 。
A.汉语和汉字B.普通话和规范汉字C.国语和简化汉字2.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国家机关以 B 为公务用语用字。
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A.汉语和汉字B.普通话和规范汉字C.普通话和汉字3.公民有学习和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 B 。
A.义务B.权利C.责任4.《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规定,广播电台、电视台以A 为基本的播音用语。
A.普通话B.普通话、方言C.具有一定方言特点的普通话5.经国务院广播电视部门或省级广播电视部门批准,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通过 A 教授普通话和规范汉字。
A.汉语文课程B.语文课程C.各种课程6.普通话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指的是 C 。
A.北京市周围的语音B.北京市城区的语音C.北京话的语音系统7.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和国家教育委员会于1988年1月26日发布的《现代汉语常用字表》包括常用字和次常用字共 A 个。
A.3500B.4500C.55008.在我国境内销售的商品的包装、说明,应以 A 为基本的用语用字。
A.国家通用语言文字B.简化字和繁体字C.中文和英文9.因公共服务的需要,招牌、广告、标志牌等使用外国文字并同时使用中文的,应当使用C 。
A.简化汉字B.印刷体汉字C.规范汉字10.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异体字在以下所列的 C 中可以保留使用。
A.地名B.人名C.姓氏11.数目字“壹贰叁肆伍陆柒捌玖拾”是“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的 C 。
A.繁体字B.异体字C.大写形式12.经国务院批准,从1998年起,每年9月份的第 C 周是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
A.1B.2C.313.在普通话中,“赵钱孙李”这四个字的声调排列顺序是 A 。
A.去声、阳平、阴平、上声B.去声、阴平、阳平、上声C.上声、阴平、阳平、去声14.下列3个词,轻声和不轻声的意义不同的是 C 。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答案版)第一篇: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答案版)《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知识竞赛试卷姓名________ 单位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一、选择题(每题2分)1.2000年10月31日,九届全国人大第十八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从(C)起施行。
A.2000年11月1日 B.2000年12月1日 C.2001年1月1日 2.普通话和规范汉字是(B)A.国家法定语言文字 B.国家通用语言文字 C.国家通行语言文字 3.国家推广普通话,推行(A)A.规范汉字B.通用汉字C.标准汉字A.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B.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语言文字工作部门 C.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工商行政管理部门 10.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以(A)作为拼写和注音工具。
A.《汉语拼音方案》 B.《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 C.注音字母11.《汉语拼音方案》是中国(C)罗马字母拼写法的统一规范,并用于汉字不便或不能使用的领域。
A.人名和中文文献 B.地名和中文文献 C.人名、地名和中文文献 12.凡以普通话作为工作语言的岗位,其工作人员应当(C)。
A.会说标准的普通话 B.会说流畅的普通话 C.具备说普通话的能力13.以普通话作为工作语言的播音员、节目主持人、影视话剧演员和(B)的普通话水平应当分别达到国家规定的等级标准。
A.教师、公共服务行业的员工B.教师、国家机关工作人员C.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公共服务行业的员工14.对外汉语教学应当教授(C)。
A.普通话和汉字 B.普通话、方言和汉字 C.普通话和规范汉字15.城市公共场所的设施和招牌、广告用字违反《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规定的,由有关行政管理部门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A)A.予以警告,并督促其限期改正B.督促其改正,并处以罚款C.由有关部门处理16.国务院(B)颁布普通话水平测试等级标准。
4.《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规定:(C)A.积极、稳妥、逐步地推进语言文字工作B.要认真贯彻国家语言文字方针政策 C.国家推广普通话,推行规范汉字 5.国家机关以(B)为公务用语用字。
2021年苏州大学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现代汉语》期末试卷B(有答案)一、填空题1、轻声音节的音高通常受前一字调的影响,在阳平字后时,用五度标调符号表示为______。
2、现代汉语语音的特点表现在三个方面:没有复辅音、______、3、现代汉语词汇是一个动态的集合体,它有不同的来源,如“驸马”是______词,“埋单”是______词,“克隆”和“WTO”是______词。
4、从构词法看,有一个语素构成的词叫______词。
5、《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十九条规定:“______。
”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关于语言文字的专门法是2000年10月制定的《______》。
6、“苏州话”属于______方言,“南京话”属于______方言。
7、现代汉语的五种基本笔画是横、竖、撇、______、______。
8、大篆指春秋战国时代______国的文字,一般以籀文和______为典型代表。
9、从语法结构关系上讲,“吃面条”和“吃食堂”都是______结构,但从语义结构关系上讲,它们分别是______和______。
10、句子从语气上可以分为疑问、陈述、感叹和______共四种。
二、判断题11、汉语一个语素一定与一个音节相对应。
()12、“大学”“船只”“地震”都是偏正型的复合词。
()13、“臧”的笔画是14笔14、独体字是构成汉字的最小单位。
()15、动词可以修饰名词。
()16、用层次分析法分析“最早的麻醉药麻沸散的发明者华佗”的话,第一层关系是定中短语。
()17、“巧云十五岁,长成了一朵花。
”这句话采用了借喻的修辞手法。
( )18、“这种文章让人实在没有胃口再看下去”运用了比喻修辞格。
( )19、汉语音节可以没有辅音。
()20、元音、辅音、声调都是音质音位()三、选择题21、下列划线音节都念轻声的一组是()。
A.看不看、说得妙、不好B.石头、木头、船头C.冷下去、屋里、凑合D.妈妈、莲子、帘子22、下列汉字音节中,主要元音是舌面、前、半高、不圆唇元音的是()。
语言文字规范化知识练习题及参考答案姓名:________成绩:__________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对应的答题卡里。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所称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普通话和规范汉字。
2.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国家机关以普通话和规范汉字为公务用语用字。
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3.公民有研究和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权利。
4.《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规定,广播电台、电视台以普通话为基本的播音用语。
5.经XXX部门或省级广播电视部门批准,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通过语文课程教授普通话和规范汉字。
6.普通话以北京话的语音系统为标准音。
7.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和XXX于1988年1月26日发布的《现代汉语常用字表》包括常用字和次常用字共3500个。
8.在我国境内销售的商品的包装、说明,应以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为基本的用语用字。
9.因公共服务的需要,招牌、广告、标志牌等使用外国文字并同时使用中文的,应当使用规范汉字。
10.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异体字在以下所列的地名、人名、姓氏中可以保留使用。
11.数目字“壹贰叁肆伍XXX拾”是“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的大写形式。
12.经国务院批准,从1998年起,每年9月份的第3周是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
13.在普通话中,“XXX”这四个字的声调排列顺序是去声、XXX、XXX、上声。
14.下列3个词,轻声和不轻声的意义不同的是“和”、“嘿”、“吧”。
15.在普通话中,B组是每个字的声母都是翘舌声母的一组词语,包括师生、战术、顺畅和生产。
16.在普通话中,B组是所有字韵母都相同的一组词语,包括风筝、奉承、升腾和逞能。
17.在普通话中,“发”字在A组词语中读音完全相同,包括发生、发现和开发。
18.加点字注音错误的词语是前仆后继中的“仆”,应该读作“pú”。
19.加点字注音错误的词语是XXX的“阿”,应该读作“ē”。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用语言文字法》知识问答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是什么时间颁布的,于何时实施?答:2000年10月31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通过。
2001年1月1日起实施。
2.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什么?答: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普通话和规范汉字。
国家推广普通话和规范汉字。
3.国家对各民族语言实施怎样的政策?答:各民族有使用和发展自己的语言文字的自由。
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使用依据宪法、民族区域自治法及其他法律的有关规定实施。
4.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基本的教育教学用语用字是什么?答: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以普通话和规范汉字为基本的教育教学用语用字,法律另有规定除外。
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通过汉语课程教授普通话和规范汉字。
使用的汉语文教材,应当符合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规范和标准。
5.广播电台、电视台基本的播音用语是什么?答:广播电台、电视台以普通话为基本的播音用语。
需要使用外国语言为播音用语的,须经国务院广播电视部门批准。
6.我国境内在什么情形下可以使用方言?答:有下列情形的,可以使用方言:(一)国家机关的工作人员执行公务时确需使用的;(二)经国务院广播电视部门或省级广播电视部门批准的播音用语;(三)戏曲、影视等艺术形式中需要使用的;(四)出版、教学、研究中确需使用的。
7.我国境内在什么情况下可以保留繁体字、异体字?答:有下列情形的,可以保留或使用繁体字、异体字:(一)文物古迹;(二)姓氏中的异体字;(三)书法、篆刻等艺术作品;(四)题词和招牌的手书字;(五)出版、教学、研究中需要使用的;(六)经国务院有关部门批准的特殊情况。
8.国家语委规定,什么时间实现普通话在全国初步普及、汉字社会应用基本规范的目标?答:2010年9.《教师资格条例实施办法》中对教师普通话等级标准的规定是什么?答:各级各类学校和幼儿园及其他教育机构的教师应不低于二级乙等,其中语文教师和对外汉语教师不低于二级甲等,语音教师不低于一级乙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三十七号《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于2000年10月31日通过,现予公布,自2001年1月1日起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江泽民2000 年10月3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2000年10月31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通过)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使用第三章管理和监督第四章附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推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规范化、标准化及其健康发展,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在社会生活中更好地发挥作用,促进各民族、各地区经济文化交流,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第二条本法所称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普通话和规范汉字。
第三条国家推广普通话,推行规范汉字。
第四条公民有学习和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权利。
国家为公民学习和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提供条件。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采取措施,推广普通话和推行规范汉字。
第五条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使用应当有利于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有利于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有利于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
第六条国家颁布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规范和标准,管理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社会应用,支持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教学和科学研究,促进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规范、丰富和发展。
第七条国家奖励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事业做出突出贡献的组织和个人。
第八条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自己的语言文字的自由。
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使用依据宪法、民族区域自治法及其他法律的有关规定。
第二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使用第九条国家机关以普通话和规范汉字为公务用语用字。
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第十条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以普通话和规范汉字为基本的教育教学用语用字。
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通过汉语文课程教授普通话和规范汉字。
使用的汉语文教材,应当符合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规范和标准。
第十一条汉语文出版物应当符合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规范和标准。
《汉字学概论》第十一章汉字的应用和前途052《通用汉字规范表》(★★★一级考点,单选、多选、填空、简答)1.《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第三条规定“国家推广普通话,推行规范汉字”。
2.“规范汉字”:(1)“规范汉字”是现代通用的,地区限于我国(港、澳、台除外),而不是外国。
规范汉字通用于“一般交际场合”,而不是“特殊领域场合”用的。
(2)“规范汉字”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经过定量、定形、定音、定序的多次整理产生的,其表现形式是现行的各种国家标准的字表。
3.【不规范汉字】是指已经被简化的繁体字,已经被废除的异体字,已经被废弃的二简字,以及乱造的不规范的简体字和错别字。
4.《通用规范汉字表》:(1)规范性。
《通用规范汉字表》对以往的汉字规范进行了全面整合,集众多字表于一表之中,调适了各规范之间相互矛盾的地方,用一个字表覆盖了以前多种字表的功能。
(2)现代性。
字表的分级、收字都是从现代应用出发的,充分考虑到现代语言文字生活的需要,所收的字也主要从现代汉语语料库中选出。
(3)通用性。
在现代一般社会用字领域,没有必要对一些罕用字或生僻字进行标准化处理,经过规范整理的8105个字,都是现代社会需要的通用字。
字表按通用程度分级:一级字表的通用性最高,二级次之,三级字表虽然取自专业领域,但这些字都与国计民生的信息传播息息相关,在计算机存储和阅读上也有通用性。
5.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的规定,繁体字只能在某些特殊领域,可以保留或使用。
这些领域包括:文物古迹;书法、篆刻等艺术作品;题词和招牌的手书字;出版、教学、研究中需要使用的;经国务院有关部门批准的特殊情况等。
6.《通用规范汉字表》对“一简对多繁”“类推简化”以及“异体字”等问题做出了妥善的处理。
7.“一简对多繁”指的是在简化汉字时,根据“同音代替”的简化方式,用一个简化字对应两个或两个以上繁体字。
8.严格意义上的异体字应当是:音义全同、记词职能完全一样、仅仅字形不同,它们在任何语境下都能互相替代而不影响意义表达的一组字。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知识解答⒈什么是普通话?普通话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现代汉民族共同语。
”⒉什么时候开始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2000年10月31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已于2001年1月1日开始施行。
⒊普通话就是北京话吗?普通话是以北京话为基础发展起来的,但是,普通话并不等于北京话,也就是说,普通话不包括北京话里的土词、土语和土音。
这就表明普通话实际上是规范化的现代汉语书面语的口语形式。
也体现了普通话与北京话的共同点与区别点。
⒋推广普通话就是不让说方言吗?《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
推广普通话并不是不让说方言,这是一个很重要的语言政策。
推广普通话并不是要消灭方言,而是要在会说方言的基础上,还要会说民族共同语。
推广普通话总的要求是在正式的场合和公众交际的场合讲普通话,但并不是排除在非正式场合讲方言。
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是有重点、有步骤地进行的,并不是一刀切,也不是所有场合一律不让说方言。
⒌我国现在有多少种语言和文字?我国是多民族聚居的国家。
到目前为止,已经确定了56个民族。
从50年代开始,我国语言工作者陆续进行了多次语言调查,据统计,我国55个少数民族语言的数目可能在80种以上。
我国各民族现行文字共有40种左右。
⒍“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是哪一年写进宪法的?普通话已于1982年写进《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
”从此,普通语具有了明确的法律地位,成为全国通用的语言。
⒎《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规定什么情形应当以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为基本的用语、用字?答:①广播、电影、电视用语用字;②公共场所的设施用字;③招牌、广告用字;④企业事业组织名称;⑤在境内销售的商品的包装、说明。
⒏《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规定哪些情形可以保留或使用繁体字、异体字?答:①文物古迹;②姓氏中的异体字;③书法、篆刻等艺术作品;④题词和招牌的手书字;⑤出版、教学、研究中需要使用的;⑥经国务院有关部门批准的特殊情况。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用语言文字法》知识问答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是什么时间颁布的,于何时实施?答:2000年10月31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通过。
2001年1月1日起实施。
2.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什么?答: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普通话和规范汉字。
国家推广普通话和规范汉字。
3.国家对各民族语言实施怎样的政策?答:各民族有使用和发展自己的语言文字的自由。
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使用依据宪法、民族区域自治法及其他法律的有关规定实施。
4.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基本的教育教学用语用字是什么?答: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以普通话和规范汉字为基本的教育教学用语用字,法律另有规定除外。
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通过汉语课程教授普通话和规范汉字。
使用的汉语文教材,应当符合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规范和标准。
5.广播电台、电视台基本的播音用语是什么?答:广播电台、电视台以普通话为基本的播音用语。
需要使用外国语言为播音用语的,须经国务院广播电视部门批准。
6.我国境内在什么情形下可以使用方言?答:有下列情形的,可以使用方言:(一)国家机关的工作人员执行公务时确需使用的;(二)经国务院广播电视部门或省级广播电视部门批准的播音用语;(三)戏曲、影视等艺术形式中需要使用的;(四)出版、教学、研究中确需使用的。
7.我国境内在什么情况下可以保留繁体字、异体字?答:有下列情形的,可以保留或使用繁体字、异体字:(一)文物古迹;(二)姓氏中的异体字;(三)书法、篆刻等艺术作品;(四)题词和招牌的手书字;(五)出版、教学、研究中需要使用的;(六)经国务院有关部门批准的特殊情况。
8.国家语委规定,什么时间实现普通话在全国初步普及、汉字社会应用基本规范的目标?答:2010年9.《教师资格条例实施办法》中对教师普通话等级标准的规定是什么?答:各级各类学校和幼儿园及其他教育机构的教师应不低于二级乙等,其中语文教师和对外汉语教师不低于二级甲等,语音教师不低于一级乙等。
单选题1.1986年,《简化字总表》调整()字。
(3.0分)A.9B.10C.11D.12我的答案:B √答对2.《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中,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使用内容包括()条。
(3.0分)A.9B.12C.7D.1我的答案:B √答对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的施行日期是()。
(3.0分)A.2000年1月1日B.2000年10月31日C.2001年1月1日D.2001年10月31日我的答案:C √答对4.《通用规范汉字表》是在()正式发布。
(3.0分)A.2009年B.2010年C.2011年D.2013年我的答案:D √答对5.由于各方面的原因,《一异表》存在一些不够科学甚至明显讹误的现象,其中最大的问题是()。
(3.0分)A.没有坚持严格的异体字标准B.没有坚持严格的读音标准C.没有坚持严格的书写标准D.没有坚持字体的历史渊源我的答案:A √答对6.“豆”和“荳”的解释,表现的“异体字”分类是()。
(3.0分)A.等同关系B.包孕关系C.交叉关系D.音义无关我的答案:B √答对7.“咏”与“詠”所体现的异体字表现形式是()。
(3.0分)A.构形方式不同B.选用部件不同C.部件位置不同D.读音方式不同我的答案:B √答对8.《通用规范汉字表》的三级字表中,地名用字共()字。
(3.0分)A.654B.404C.278D.356我的答案:B √答对9.《通用规范汉字表》中,使用频度最高的常用字字集是()。
(3.0分)A.一级字表B.二级字表C.三级字表D.四级字表我的答案:A √答对10.第一次以法律形式确立了普通话和规范汉字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法定地位的法律是()。
(3.0分)A.《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B.《通用规范汉字表》C.《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D.《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我的答案:A √答对多选题1.异体字是汉字系统中的一种冗余现象,其表现形式包括()。
(4.0分))A.构形方式不同B.选用部件不同C.部件位置不同D.读音方式不同我的答案:ABC √答对2.下列汉字中,功能完全相同,表示“等同关系”的有()。
昨日,教育部公开《通用规范汉字表》征求意见稿,这些字都被收录其中,今后可能成为规范字。
中国语言学会副会长、北京师范大学教授王宁是这次《规范汉字表》后期研制工作的专家组组长。
昨日,她接受了记者的电话采访。
她说,《规范汉字表》的编制工作前后历时8年,最终收进8300个字,包括6个繁体字、51个异体字。
与1988年的《现代汉语通用字表》相比,征求意见稿增加了1300个字。
她介绍,51个异体字是从1955年12月22日发布的《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中“释放”出来。
当年,全国出版的报纸、杂志、图书一律停止使用表中括号内的异体字。
而《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里,有很多字还是有用的,一旦被废除,会给国人带来很大的不便。
异体字是形体不同而音义完全相同、古代在任何情况下都可以互相代替的字。
考虑到国人对部分字用于取名的现实需求,专家组参考了1982年全国人口普查抽样统计的姓氏人名用字,以及公安部提供的部分姓氏用字和人名用字等。
如“喆”字,专家学者们经过调查发现,全国有2万多人的名字中选用了这个字。
而《现代汉语通用字表》里却没有这个字,在电脑里打字时也常常找不到。
像这样的字还有“堃”、“淼”等,“到银行取钱、邮政局寄东西、买保险、登机,都会遇尴尬”。
很少有人知道,“泛”、“仝”、“谿”、“缐”、“甯”,这些字曾被视为“泛”、“同”、“溪”、“线”、“宁”的异体字或繁体字,它们其实原本也是姓氏。
据悉,经过20天的征求意见后,这些“怪字”将“转正”,成为《语言文字法》认可的规范字。
《新华字典》和《现代汉语词典》将根据《规范汉字表》进行改动和更正,中小学教材常用字范围等方面可能面临变化。
王宁还透露,在不久的将来,它们有望进入公安系统字库,您家未来给孩子取“怪名”将不再为难上户口而发愁。
让您先睹为快部分“怪字”有望“转正”昨日,记者搜集了《通用规范汉字表》征求意见稿中部分仅用于姓氏人名的字。
仝:tong,仅用于姓氏人名,其他意义同“同”。
12《通用规范汉字表》解读第一篇:12《通用规范汉字表》解读《通用规范汉字表》解读一、最大亮点:226个简化字、45个异体字被收录这份新字表是在整合多个文件的基础上制定的,包括《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简化字总表》、《现代汉语常用字表》以及《现代汉语通用字表》。
“闫”等226个已在社会语言生活中广泛使用的简化字和“喆、昇、邨、淼”等45个异体字被调整为规范字,正式收录。
以下45个异体字被调整为规范字:皙、噁、麽、陞、夥、龢、脩、菉、筦、瞋、勠、耑、袷、剋、徵、絜、蒐、澂、噘、瞭、昇、仝、甦、釐、扞、淼、劄、蹚、迺、祇、堃、邨、藉、喆、椀、阪、凓、乾、甯、犇、氾、叚、祕、谿、吒部分字的读音及用法喆[zhé];皙[xī];淼[miǎo];堃[kūn];陞[shēng];絜[xié][jié];仝[tónɡ];甦[sū];甯[níng];犇[bēn] ;龢[hé];邨[cūn];祕[bì];菉[lù];谿[xī];筦[guǎn];澂[chéng];昇[shēng];耑[duān]时作姓氏人名,[zhuān]时用“专”;釐[xī]时可用于姓氏人名,[lí]时用“厘”。
二、规范汉字与《通用汉字规范表》在中国大陆,规范汉字是指经过整理简化并由国家以字表形式正式公布的简化字和未被整理简化的传承字。
而“不规范汉字”则包括已被简化的繁体字、已经被废除的异体字、已经被废弃的“二简字”和乱造的不规范的简体字和错别字。
《通用规范汉字表》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的配套规范,是现代记录汉语的通用规范字集,体现着现代通用汉字在字量、字级和字形等方面的规范。
经过规范整理的8105字,都是现代社会需要的通用字。
三、《通用汉字规范表》出台背景2009年8月,教育部语信司王翠叶处长在和网友互动时曾指出国家制定《通用规范汉字表》背景和意义主要基于两点。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有关规范汉字使用的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部重要法律,规定了汉字的使用规范。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汉字的使用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是坚持汉字的统一性。
汉字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符号,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财富,是中华民族的共同语言,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
因此,汉字的使用应坚持统一,不得擅自改动汉字的形体、结构和读音,不得混用汉字和外来文字,不得混用繁体字和简体字。
二是坚持汉字的正确性。
汉字的使用应坚持正确性,不得使用不正确的汉字,不得使用不规范的汉字,不得使用不符合汉字书写规则的汉字。
三是坚持汉字的简洁性。
汉字的使用应坚持简洁性,不得使用多余的汉字,不得使用不必要的汉字,不得使用不合乎语言习惯的汉字。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规定的汉字使用规范,旨在保护汉字的统一性、正确性和简洁性,促进汉字的传承和发展,保护中华民族的文化宝藏,推动中华民族的文化繁荣昌盛。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以及语言文字规范基础知识题目蚌埠二中教研组教师姓名1.2000年10月31日,九届全国人大第十八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从起施行。
(答案C)A.2000年11月1日 B.2000年12月1日 C.2001年 1月1日2.普通话和规范汉字是。
(答案B)A.国家法定语言文字 B.国家通用语言文字 C.国家通行语言文字3.国家推广普通话,推行。
(答案A)A.规范汉字 B.通用汉字 C.标准汉字4.公民有学习和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
(答案B)A.义务 B.权利 C.责任5.国家为公民学习和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提供。
(答案B)A.便利 B.条件 C.培训6.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其应当采取措施,推广普通话和推行规范汉字。
(答案C)A.语言文字工作部门 B.教育行政部门 C.有关部门7.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使用应当有利于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有利于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有利于社会主义。
(答案C)A.法制建设 B.现代化建设 C.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8.国家奖励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事业作出的组织和个人。
(答案B)A.重大贡献 B.突出贡献 C.特殊贡献9.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的规定,各民族都有自己的语言文字的自由。
(答案C)A.使用 B.发展 C.使用和发展10.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使用依据及其他法律的有关规定(答案A)。
A.宪法、民族区域自治法 B.宪法 C.民族区域自治法11.国家机关以为公务用语用字。
(答案B)A.汉语和汉字 B.普通话和规范汉字 C.中文12.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通过教授普通话和规范汉字。
(答案A)A.汉语文课程 B.语文课程 C.各种课程13.汉语文出版物以及信息处理和信息技术产品中使用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应当符合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
(答案C)A.法律和规定 B.方针和政策 C.规范和标准14.广播电台、电视台以普通话为基本的播音用语。
1.《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中,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使用内容包括()条。
(3.0分)
A.9
B.12
C.7
D.1
2.《通用规范汉字表》中,使用频度最高的常用字字集是()。
(
3.0分)
A.一级字表
B.二级字表
C.三级字表
D.四级字表
3.由于各方面的原因,《一异表》存在一些不够科学甚至明显讹误的现象,其中最大的问题是()。
(3.0分)
A.没有坚持严格的异体字标准
B.没有坚持严格的读音标准
C.没有坚持严格的书写标准
D.没有坚持字体的历史渊源
4.“咏”与“詠”所体现的异体字表现形式是()。
(3.0分)
A.构形方式不同
B.选用部件不同
C.部件位置不同
D.读音方式不同
5.1986年,《简化字总表》调整()字。
(3.0分)
A.9
B.10
C.11
D.12
6.《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的施行日期是()。
(3.0分)
A.2000年1月1日
B.2000年10月31日
C.2001年1月1日
D.2001年10月31日
7.《通用规范汉字表》的三级字表中,地名用字共()字。
(3.0分)
A.654
B.404
C.278
D.356
8.“豆”和“荳”的解释,表现的“异体字”分类是()。
(3.0分)
A.等同关系
B.包孕关系
C.交叉关系
D.音义无关
9.《通用规范汉字表》是在()正式发布。
(3.0分)
A.2009年
B.2010年
C.2011年
D.2013年
10.第一次以法律形式确立了普通话和规范汉字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法定地位的法律是()。
(3.0分)
A.《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
B.《通用规范汉字表》
C.《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
1.异体字是汉字系统中的一种冗余现象,其表现形式包括()。
(4.0分))
A.构形方式不同
B.选用部件不同
C.部件位置不同
D.读音方式不同
2.《一异表》所收“异体字”分类包括()。
(4.0分))
A.等同关系
B.包孕关系
C.交叉关系
D.音义无关
3.下列汉字中,功能完全相同,表示“等同关系”的有()。
(
4.0分))
A.册与冊
B.污与汚
C.峰与峯
D.够与夠
4.《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的内容包括()。
(4.0分))
A.总则
B.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使用
C.管理和监督
D.附则
5.《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对于适用范围给出明确界定的内容包括()。
(4.0分))
A.国家通用语言文字
B.民族语言文字
C.方言
D.繁体字
6.《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中,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指的是()。
(4.0分))
A.普通话
B.规范汉字
C.民族语言文字
D.方言
7.下列于对“汉字效用递减率”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4.0分))
A.认识3500个高频汉字,阅读现代汉语文本时,生字的出现率不足0.5%
B.认识3500个高频汉字,阅读现代汉语文本时,生字的出现率不足0.1%
C.认识6500个高频汉字,阅读现代汉语文本时,生字的出现率不足0.1%
D.认识6500个高频汉字,阅读现代汉语文本时,生字的出现率不足0.01%
8.《通用规范汉字表》中,三级字确定的原则包括()。
(4.0分))
A.必须有来历,有文献出处
B.必须有来历,由相关职能部门提供用例
C.
必须音义俱全,且在现代语文生活中确实有实际需求
D.必须具有一定的使用频度,不收用处不大的生僻字
9.《通用规范汉字表》中,三级字表的收字来源包括()。
(4.0分))
A.姓氏人名用字
B.地名用字
C.科技术语用字
D.中小学文言文教材用字
10.《通用规范汉字表》的总体特点包括()。
(4.0分))
A.整合多个规范,调适内部矛盾
B.照顾不同需求,科学划分等级
C.考虑信息储备需要,增加特殊领域用字
D.促进海峡两岸信息互通,详细分解简繁对应关系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是我国根据宪法制定的语言文字方面的最高级别法规,目的是为推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规范化、标准化及其健康发展。
(3.0分)
2.《通用规范汉字表》中的三级字表一共收录3000字。
(
3.0分)
3.中小学文言文教材用字,主要从研制工作组建立的“中小学语文教材文言文语料库”中提取。
(3.0分)
4.二级字表的设立主要是为了满足专门领域在通用层面上的用字需要。
(3.0分)
5.认识3500个高频汉字,阅读现代汉语文本时,生字的出现率不足0.5%。
(3.0分)
6.汉字字形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活化石,是探寻中华古文明的重要依据之一。
(3.0分)
7.汉字是表意文字,其字形往往是各种事物的形象反映。
(3.0分)
8.《通用规范汉字表》共收集8105个字,划分为四个级别。
(3.0分)
9.只有实现汉字这种信息传播工具的规范化、标准化,才能实现信息传播的速度和信度。
(3.0分)
10.《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共分4章28条。
(3.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