渗透检测工艺与案例
- 格式:ppt
- 大小:1.79 MB
- 文档页数:40
第七章渗透检测工艺渗透检测工艺基本步骤:1、表面准备和预清洗(洗涤剂清洗,温度75℃~95℃时,10~15分钟)2、施加渗透剂(10~50℃下,渗透时间≥10min)3、多余渗透剂的去除4、干燥(不得大于50℃,干燥时间5~10min)5、施加显像剂(自显像时间10~120min,其他显像时间一般不少于7min)6、观察与评定(显像剂施加后7~60min内进行)7、后清洗及复验渗透检测的时机选择:1、机加工和热处理等操作,可能产生表面缺陷,渗透检测则应在这些工序后进行。
对有延迟裂纹倾向的材料,至少应在焊后24小时进行焊接接头的渗透检测。
2、表面处理工艺(喷漆、镀层、阳极化、涂层、氧化、喷丸和研磨)的操作,渗透检测应在这些工序前进行,表面处理后需机加工的,对该加工部位再次进行渗透检测。
3、工件要求腐蚀检测时,应在腐蚀工序后进行。
4、在役工件的渗透检测应去除表面积炭和油漆层。
但阳极化层可不去除。
表面准备和预清洗渗透检测成功与否,取决于被检表面的状况(污染程度及粗糙度)。
所有污染物都会阻碍渗透剂进入缺陷,清洗污染物的过程中的残留物反过来也能同渗透剂反应,影响渗透检测的灵敏度。
被检表面的粗糙度影响渗透检测效果。
内容:清理固体污染物+液体污染物固体污染物:铁锈、氧化皮、腐蚀产物、焊接飞溅、焊渣、毛刺、油漆及涂层等液体污染物:防锈油、机油、润滑油及有机组分的其它液体,强酸强碱及包括卤素在内的有化学活性的残留物基本要求:1、任何可影响渗透检测的污染物必须清除干净,不得损伤受检工件的工作功能:例如:不得用钢丝刷打磨铝、镁、钛等软合金。
密封面不得进行酸蚀处理等。
2、表面准备和预清洗范围:检测部位四周25mm。
▲通常情况下,焊缝、轧制件、铸件、锻件的表面状态,是可以满足渗透检验要求的。
▲如果焊缝、轧制件、铸件、锻件的表面出现不规则,影响渗透探伤效果。
则应用打磨方法或机械加工方法进行表面处理。
▲如果铁锈、型砂、积炭等物,可能遮盖缺陷迹痕,或对检验效果产生干扰。
JB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JB/T4730.5—2005代替JB 4730—1994部分承压设备无损检测第5部分:渗透检测Nondestructive Testing of Pressure Equipments—Part 5:Penetrant Testing2005-07-26发布 2005-11-01实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目次前言 (3)1范围 (4)2规范性引用文件 (4)3 一般要求 (4)4 渗透检测基本程序 (7)5 渗透检测操作方法 (8)6 渗透显示的分类和记录 (10)7 质量分级 (10)8 在用承压设备渗透检测 (11)9 渗透检测报告 (11)附录A 荧光和着色渗透检测工艺程序示意图(规范性附录) (12)附录B 用于非标准温度的检测方法(规范性附录) (14)前言JB/T 4730.1~4730.6-2005《承压设备无损检测》分为六个部分:——第1部分:通用要求;——第2部分:射线检测;——第3部分:超声检测;——第4部分:磁粉检测;——第5部分:渗透检测;——第6部分:涡流检测。
本部分为JB/T 4730.1~4730.6-2005的第5部分:渗透检测,主要参照ASME《锅炉压力容器规范》第Ⅴ篇SE-165《液体渗透检测的标准推荐操作方法》的有关要求并结合国内的实际情况制定。
与JB 4730—1994相比主要变化如下:1. 增加了规范性引用文件。
2. 增加了灵敏度等级分类。
3. 增加了质量控制内容。
4. 增加了在用承压设备的渗透检测;对高强钢以及裂纹敏感材料的荧光渗透检测。
5. 增加了渗透基本程序、渗透检测时机等章节。
本部分的附录A和附录B 为规范性附录。
本部分由全国锅炉压力容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62)提出。
本部分由全国锅炉压力容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62)归口。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范宇、邢兆辉、孙殿寿、陈用坚。
承压设备无损检测第5部分:渗透检测1 范围JB/T 4730的本部分规定了承压设备的液体渗透检测方法以及质量分级。
渗透检测二级考试工艺卡的编制和例题-图文渗透加测工艺卡的编制(通用部分)渗透检测工艺卡15~10分钟(见卡2)≥7min≥1000L某(见卡2)(见卡2)(件卡2)(件卡2)略质量验合格级JB/T4730.5-2005收标准别Ⅰ级1)同一检测工件不能混用不同类型的渗透检测剂。
2)奥氏体钢和钛及钛合金材料:检测剂氯、氟元素含量的比重比不得超过1%。
3)镍基合金材料:检测剂硫含量的重量比不得超过1%。
时机:检测实施前方法:1)用B型试块按工艺进行,承压类设备灵敏度为3级。
2)用A、B型试块按工艺进行,承压类设备灵敏度为3级。
1)黑光灯的使用安全。
2)通风、用电安全、防火。
某某某PT-Ⅱ审核某某某PT-Ⅲ(检测责任工程师)某某年某某月某某日日期某某年某某月某某日批准日期单位技术负责人某某年某某月某某日注1:渗透检测时机:应在喷漆、镀层、阳极化(阳极氧化)、涂层、氧化或喷丸、研磨前进行,安排在去除表面积碳层及涂层后、腐蚀试验后、热处理后、磨削、焊接、矫直、机械加工后进行。
注2:渗透探伤方法的选择:A、表面光洁检测灵敏度要求高的工件,宜选用后乳化型着色或荧光法、荧光法;B、表面粗糙检测灵敏度要求低的工件,宜选用水洗型着色法或荧光法。
C、检验场所无电源,水源时,宜选用溶剂去除型着色法(ⅡC-d)D、大批量工件,宜选用水洗型着色法或荧光法;E、大工件局部检验,宜选用溶剂去除着色法或荧光法。
F、高强度钢,有裂纹倾向的材料、宜产生疲劳裂纹或应力腐蚀的在用承压设备内壁检测选用荧光法。
注3:渗透检测剂的选择:HD-5(标准型);DPT-5;美柯达,可水洗型、溶剂去除型;渗透检测剂的选择要为同族,注4:质量控制:A、检测前应用B型试块验证检测剂、工艺及操作方法的正确性。
B、非标温度下的渗透探伤,要用铝合金试块进行低温试验,来确定渗透时间;注5:安全防护:A、检测现场应设灭火器,用于防火。
B、检测现场应有良好的通风,C、进容器内检测,要有进罐作业票,使用电器、照明用电应使用安全电压,并要办用电作业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