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土的界限含水率试验
- 格式:docx
- 大小:59.66 KB
- 文档页数:3
土的界限含水率实验原理土的界限含水率是土壤力学中的一个重要指标,用来表征土壤的湿度程度。
土的界限含水率实验可以通过测量土壤重量的变化来确定土壤的界限含水率。
以下是详细介绍土的界限含水率实验原理的1500字以上的回答。
土壤是由固体颗粒、水和气体组成的多相体系。
其中固体颗粒和水是占据主导地位的相,土壤中的界限含水率是指土壤在含水量上升过程中,从无风化状态开始,继续加入水份,直至达到饱和状态前土壤质完全发生改变时的含水率。
界限含水率是土壤湿度和力学性质变化的转折点,对于土壤工程设计和施工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土的界限含水率实验是通过模拟土壤湿度变化过程来测定土壤的界限含水率。
实验流程如下:1. 实验准备:选择研究对象土壤样品,按照需要将其进行天然含水量的调整,取一定质量的湿土样品,并对其进行筛分,以获得所需颗粒级配。
准备好实验所需要的设备和试剂。
2. 实验设置:将土壤样品装入干燥后的试验容器中,将试验容器称重并记录初始质量。
3. 实验操作:将试验容器放入恒温恒湿器或控制湿度的培养箱中,根据实验要求设置相应的温度和湿度。
然后按一定的时间间隔,每隔一段时间取出试验容器,称重并计算其含水率。
4. 数据记录:在土样容器称重之前,需要将涂在容器内、外墙上以及容器底部的水分全部蒸发。
涂有土壤的容器称重时需要将涂有土壤的容器外表干净。
每次取出土样容器后,在称重之前应使用纱布,纤维等吸湿物质吸去土壤表面较附着的水分。
5. 实验结束:当土壤的含水量不再呈现明显的增长或开始变得稳定时,说明土壤已达到界限含水率。
实验结束时,对于每个取样时间,计算并记录土壤的湿度,并制作出含水率-时间曲线。
根据实验数据可以得到含水率-时间曲线,通过曲线的变化趋势可以确定土壤的界限含水率。
当土壤的含水率一开始呈现明显的增长,然后开始逐渐变缓,直至不再呈现明显增长时,这个转折点即为界限含水率。
土的界限含水率实验原理是基于土壤与水的吸附-渗透过程。
《土力学》界限含水率试验(液塑限联合测定试验)土的界限含水量与土的机械组成、矿物成分、活动性、吸附水的表面电荷强度以及颗粒比面积有关,所以根据界限含水量可以反映土的某些物理特性。
一.试验原理用联合测定仪测定土在不同含水量时圆锥入土的深度,根据含水量和对应的入土深度之间的关系在双对数坐标纸上绘出直线。
在直线上查得圆锥入土深度为20mm时的相应含水量为液限ω,然后根据Lω—p h曲线,查出塑限时入土深度p h,L求出塑限ω。
P二.适用范围测定土的液限和塑限是为了划分土类、计算天然稠度、塑性指数、液性指数,以供公路工程设计和施工之用。
本试验适用于粒径不大于0.5mm,有机质含量不大于试样总质量5%的土。
三.仪器设备1.LP-100型液塑限联合测定仪,锥质量100g,锥角30°。
2.盛土杯:直径5cm,深4~5cm。
3.天平:称量200g,感量0.01g。
4.其他:筛(孔径0.5 mm),调土刀,调土皿,铝盒,研钵(附带橡皮头的研杵或橡皮板,木碾),烘箱、干燥器,吸管,凡士林,蒸馏水等。
四.试验步骤1.取具有代表性的天然含水量或风干土样进行试验。
土中若含有大于0.5mm 的土粒或杂物时,应将风干土用带橡皮头的研杵研碎,过0.5mm筛。
2.取0.5mm筛下的代表性土样200g左右,分开放入三个盛土皿中,加入不同数量的蒸馏水,土样的含水量分别控制在液限(a点)、略大于塑限(c点)和二者的中间状态(b点)。
用调土刀调匀,盖上湿布,放置18小时以上。
测定a点的锥入深度应为20(±0.2)mm,测定c点的锥入深度时粘性土应控制在5mm以下,而对于砂类土,测定c点的锥入深度可大于5mm。
3.将制备好的土样充分搅拌均匀,分层装入土杯,用力压密使空气逸出。
对于较干的土样,应先充分揉搓,用调土刀反复压实。
试杯装满后,刮成与杯边齐平。
4.在圆锥仪锥尖上涂少许凡士林,将装好土样的试杯放在联合测定仪的升降座上,转动升降旋钮,待锥尖与土样表面刚好接触时停止升降,然后按动落锥开关,测记经过5s锥的入土深度h1。
界限含水率实验结论
土壤含水率,是指土壤中水分对土壤总质量的比例,也就是土壤中全部溶质中水分所占比重。
土壤含水率是衡量土壤水分能力的重要指标,是决定土壤的机械特性、水分营养物质的运移和植物生长等的重要因素。
土壤含水率的测定是土壤理化性质的重要检测内容,也是土壤水分能力的敏感指标。
本次实验的对象是某垦区的沙质壤土。
实验目的是测定沙质壤土的界限含水率。
实验采用了蒸发干燥法,具体步骤是将沙质壤土放入烤箱中加热至105℃,维持1小时,然后将其取出,放入滤纸蓬杯中,放置室内自然蒸发至均匀干燥,最后测定它的界限含水率。
实验结果显示,沙质壤土的界限含水率为
14.7%,比本地同类土壤的界限含水率要低。
界限含水率
越高,土壤水分能力越大,可以更好地维持植物的生长和发育,从而拥有更好的农作物生长环境。
但是,这里的沙质壤土的界限含水率较低,说明土壤水分能力较弱,可能不利于植物生长,而且可能会影响农作物的产量。
根据本次实验结果,建议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提高沙质壤土的界限含水率,比如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添加有机肥等。
此外,还可以采用灌溉技术,在正确掌握灌溉量的基础上,进行
合理的灌溉,以提高沙质壤土的界限含水率,改善农作物的生长环境。
总之,土壤界限含水率是一个重要的土壤理化性质检测指标,它可以反映出土壤水分能力的强弱,是决定土壤的机械特性、水分营养物质的运移和植物生长等的重要因素。
本次实验的结果显示,沙质壤土的界限含水率较低,建议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提高沙质壤土的界限含水率,以改善农作物的生长环境。
土的界限含水率试验方法一、引言土壤的含水率是指单位质量土壤中所含水分的质量占比,它是土壤工程中一个重要的参数。
准确测定土壤的含水率对于土壤的工程设计和施工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种常用的土的界限含水率试验方法。
二、试验原理土壤的界限含水率试验是通过测定土壤的干重、湿重和水重来计算土壤的含水率。
具体步骤如下:1. 取一定量的土壤样品,并记录其湿重;2. 将土壤样品放入烘箱中加热烘干,直到土壤完全干燥,然后记录其干重;3. 将干燥后的土壤样品放入容器中并加入一定量的水,使其充分浸泡,并记录其湿重;4. 将浸泡后的土壤样品取出,用纸巾等吸干表面水分,然后记录其水重。
三、试验步骤1. 准备工作:a. 准备所需的土壤样品,保证样品的代表性;b. 准备天平、烘箱和容器等试验设备;c. 校准天平的零点。
2. 取样:a. 在待测土壤区域选择合适的取样点,并使用铲子或取土器取得土壤样品;b. 根据试验要求,将土壤样品分成适量的试验容器中。
3. 湿重测定:a. 使用天平,称取试验容器中土壤样品的湿重,并记录下来。
4. 干重测定:a. 将湿重的土壤样品放入预热好的烘箱中,设置适当的温度和烘烤时间;b. 烘烤完全干燥的土壤样品取出,使用天平称重,记录下土壤样品的干重。
5. 加水和湿重测定:a. 将烘干后的土壤样品放入容器中,加入一定量的水,使其充分浸泡;b. 取出浸泡后的土壤样品,用纸巾等吸干表面水分;c. 使用天平称取试验容器中土壤样品的湿重,并记录下来。
6. 计算含水率:a. 根据湿重、干重和水重的数据,计算土壤的含水率;b. 含水率的计算公式为:含水率 = (湿重 - 干重) / (干重 - 水重)。
四、注意事项1. 取样时要保证样品的代表性,避免人为因素对试验结果产生影响;2. 在烘干土壤样品时,要注意控制烘烤的温度和时间,避免过度烘干导致试验结果不准确;3. 在加水浸泡土壤样品时,要保证土壤充分吸水,并在取出后用纸巾等吸干表面水分,以避免因外部水分对试验结果的干扰。
土的界限含水量试验对于工程来说,土的液限、塑限有着比较重要的实用意义。
目前对土的界限含水量的测定还存在一些问题。
其一,液限w标准的确定还处在过渡时期,即标准圆锥下沉10ram和17nm 为液限含水量.势必使人们对土的名称和状态产生不同程度的误解.特别是非专业人员,很难搞明白,为什么原来是一种土,而现在又是另一种土,原来处在一种状态而现在又处在另一种状态,为此笔者建议在岩土试验报告中同时提供10mm和17mm液限两个值.让设计者按具体需要而定,确定地基承载力时采用10nma液限值及其相应指标,地基土分类及评判土的干湿状态时采用17nma。
其二,测定土的液塑限时取标准样的问题.国标上规定土要过0.5mm的筛,才能进行实验。
在实际操作中,有一些土(如残积土)用眼睛观察含有较多砂粒、砾石及岩屑、岩块.一旦过0.5nun筛后做界限试验,测出的塑性指数可能很大,不能反映土的实际情况。
因此对这种土最好能采用筛分法确定砂粒含量,如果砂粒含量已达到砂土的标准,就不必再做液、塑限试验,反之,贝u可进行相应的界限试验确定土的名称。
实际上,有些上是处在杂土状态,无法定名,这时可根据工程需要,作相应的处理。
比如.以土中粘粒为主做试验或以砂粒为主做试验,目的就是反映土的真实情况,为工程建设服务。
其三,界限含水量土样制备的方式(风干、天然、烘干)会影响测试结果。
国标中规定对于比较均匀的土可采用天然含水状态的土样,对土中含有较多的砂、砾、卵石的土类.采用风干土样,过0.5nun筛.再加水浸润一昼夜。
采用天然含水状态的土样时.应尽量将土样切碎,但土样含水率较大或粘性较大时,非常难切到很细,大部土团粒径均>O.5rrmi,因此在加水浸润时,很难达到均匀状态,土膏中总是有一个个的硬粒,这对试验结果影响很大,故是否采用不要采用天然含水状态的土样应视含水率及粘性大小而定。
如果采用风干土样,可先将土样粉碎,过0.5nun筛,土样团粒细且均匀,加水浸润足够长的时问,至少为一昼夜,最好是更长的时间,因为浸润时间越长,土粒水化作用越充分,使土粒吸附的结合水达到天然状态下土粒周围结合水程度,由于结合水反映土的塑性,从而使测出的结果更能真实地反映土的实际塑性。
界限含水率试验报告一、试验目的。
本次试验旨在确定土壤的界限含水率,即土壤含水量达到一定值时,土壤呈现塑性状态和非塑性状态的临界含水量。
二、试验原理。
界限含水率是指土壤含水量达到一定数值时,土壤呈现塑性状态和非塑性状态的临界含水量。
在试验中,首先需要将土壤样品加入适量水分,然后进行搅拌和振实,直至土壤呈现塑性状态或非塑性状态。
通过测定土壤的含水量和塑性指数,可以确定土壤的界限含水率。
三、试验方法。
1. 取一定质量的土壤样品,将其加入试验容器中。
2. 逐渐加入适量的水分,搅拌均匀,直至土壤呈现塑性状态或非塑性状态。
3. 测定土壤的含水量,并计算塑性指数。
4. 重复以上步骤,直至得到至少3组数据。
5. 根据试验数据,确定土壤的界限含水率。
四、试验结果。
经过多次试验和数据处理,得出土壤的界限含水率为XX%。
五、试验分析。
通过试验结果分析,可以得出土壤的界限含水率对土壤的工程性质具有重要影响。
当土壤含水量低于界限含水率时,土壤呈现非塑性状态,易产生裂缝和变形;当土壤含水量高于界限含水率时,土壤呈现塑性状态,易发生流变和变形。
因此,合理控制土壤的含水量对工程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六、结论。
本次试验确定了土壤的界限含水率为XX%,为工程建设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在工程实践中,应根据土壤的具体特性和工程要求,合理控制土壤的含水量,以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
七、试验总结。
界限含水率试验是土壤工程中重要的试验之一,通过本次试验,加深了对土壤含水特性的认识,为工程实践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在今后的工程实践中,将进一步加强对土壤含水特性的研究,不断提高工程建设的质量和安全水平。
八、参考文献。
1.《土壤力学与基础工程》。
2.《土壤力学试验方法》。
以上为界限含水率试验报告内容,供参考。
土的界限含水率试验报告文档编制序号:[KKIDT-LLE0828-LLETD298-POI08]土的界限含水率试验报告第二小组成员:张志龙,杨欢,窦丹丹,邢明生,轩艳雪,刘知 一、试验目的测定土的液限,并与塑限试验和含水率试验结合,用以计算土的塑性指数和液性指数,作为粘性土的分类以及判别土的状态之用。
二、基本原理土的液限是粘性土从可塑状态转到流动状态的界限含水率。
圆锥液限仪是根据一定重量和固定角度的平衡锥沉入土中一定深度时的含水率恰为液限这一原理制作的。
前苏联.瓦西里耶夫经过多次试验认为锥体重量为,锥角为30o ,锥体沉入深度为10mm 时,土的抗剪强度是,此时土的含水率即为液限。
三、 仪器设备1、铝盒、调土杯及调土刀;2、锥式液限仪(图3-1);3、天平:感量为0.01g ;4、筛:孔径为0.5mm ;5、磁钵和橡皮头研棒;6、烘箱:应能控制温度105~110oC ;7、干燥器。
四、 操作步骤1、制备土样取天然含水率的土样约50g ,捏碎过筛;若天然土样己风干,则取样80g 研碎,并过筛;加纯水调成糊状,盖上湿布或置保湿器内12h 以上,使水分均匀分布。
2、装土样于调土杯中将备好的土样再仔细拌匀一次,然后分层装入试杯中;用手掌轻拍试杯,使杯中空气逸出;待土样填满后,用调土刀抹平土面,使土面与杯缘齐平。
3、放锥(1) 在平衡锥尖部分涂上一薄层凡士林,以拇指和食指执锥柄,使锥尖与试样面接触,并保持锥体垂直,轻轻松开手指,使锥体在其自重作用下沉入土中;注意放锥时要平稳,避免产生冲击力。
(2) 放锥15s 后,观察锥体入土中的深度,以土样表面与锥接触处为准;若恰为10mm (锥上有刻度标志), 则认为这时的含水率就为液限。
若锥体入土深度大于或小于10mm 时,表示试样含水率大于或小于液限,此时,应挖去沾有凡士林的土,取出全部试样放在调土杯中,使水分蒸发或加纯水重新调匀,直至锥体下沉深度恰为10mm 时为止。
42科技资讯 SC I EN C E & TE C HN O LO G Y I NF O R MA T IO N工 程 技 术液塑限联合测定仪试验的目的是测定土的液限WL 和塑限WP ,确定土的分类。
从而可根据自然状态下粘性土的含水率来确定自然状态下的土处于什么样的状态。
计算液性指数IL,塑性指数Ip,判别粘性土的软硬程度。
同时,作为粘性土的定名分类以及估算地基承载力的依据。
细粒土随着土中含水率的不同,分别处于流动状态、可塑状态、半固体状态、固体状态。
界线含水率较好地反映出土的物理力学特性,如压缩性、胀缩性等,在工程中主要是土的液限、塑限和缩限。
液限是细粒土呈可塑状态的上限含水率,塑限是细粒土呈可塑状态的下限含水率。
事实上,土从粒滞流动状态到可塑状态,从可塑状态到半固体状态的性质和直观变化的。
因此,在两者之间建立确定的界限都带有一定的任意性。
也就是说,水从液态变到气态或从液态变到固态,有直观的温度临界点,土随着含水率的变化从一种状态到另一种状态有明显可见的含水率临界点。
为了工程的统一,实行行业约定和规范,主要利用圆锥质量为76g的液塑限联合测定仪测得土在不同含水率时的圆锥入土深度,并绘制圆锥下沉深度h与含水率ω的关系曲线。
1 仪器准备(1)液塑限联合测定仪包括带标尺的圆锥仪、电磁铁、显示屏、控制开关、测读装置、升降支座等,圆锥质量76g,锥角30°,试样杯内径40m m ,高30m m 。
(2)天平:称量200g,最小分度值0.01g。
(3)其他:烘箱、干燥器、调土刀、橡皮板、凡士林、小铝盒、孔径0.5mm 的筛子。
2 试验步骤(1)采用具有代表性的天然土,当土样不均匀时,采用风干土,当土样中含有粒径>0.5mm的土粒和杂物时,应过0.5mm筛子。
(2)当采用天然土样时,取代表性土样250g,采用风干土样时,取代表性土样200g。
将土样放在橡皮板上,分成均匀三等份,加入不同程度的纯水,调制成3种不同稠度的试样,放入调土皿浸润。
浅谈土的含水率试验浅谈土的含水率试验摘要:土的含水率试验依据《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50123-1999进行。
本文就土的含水率试验,阐述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方法与步骤,在实践中的应用,提高检测实验室的检测水平,使检测数据更准确完整。
关键词:土样含水率试验一.含水率是土的基本物理性指标之一,它反映土的状态,含水率的变化将使土的一系列物理学性质随之而异。
这种影响表现在各个方面,如反映在土的稠度方面,使土成为坚硬的、可塑的或流动的;反映在土内水分的饱和程度方面,使土成为稍湿、很湿或饱和的;反映在土的力学性质方面,能使土的结构强度增加或减少,紧密或疏松,构成压缩性及稳定性的变化。
因此,土的含水率是研究土的物理力学性能必不可少的一项指标。
同时,土的含水率也是土工建筑物施工质量控制的依据。
1.定义:含水率,是试样在105~110℃温度下烘至恒量时所失去的水质量和恒量后干土质量的比值,以百分率表示,其计算公式如下:式中:w--试样含水率(%)m--试样湿质量(g)md--试样干质量(g)2.本试验适用于粗粒土、细粒土和有机土。
当土中有机质含水量超过干土质量5%时,应将温度控制在65~70℃的恒温下烘至恒量。
因为有机质土在105~110℃温度下,经长时间烘干后,有机质特别是腐殖酸会在烘干过程中逐渐分解而不断损失,使测得的含水率比实际的含水率大,土中有机质含量越高,误差就越大。
二、试验方法测定含水率的方法多种多样,如烘干法、酒精燃烧法、炒干法、比重法、实容积法、微波法和核子射线法等。
分别介绍如下:1.烘干法:将试样放入温度能保持在105~110℃的电热烘箱中烘至恒值,是测定含水率的通用标准方法,精度高,试样简便,结果稳定。
因此,此法为室内测定含水率的标准方法,为国家标准。
在野外无烘干箱设备或要求快速测定含水率,则可根据土的性质和工程情况分别采用下列方法。
2.酒精燃烧法:在试样中加入酒精,利用酒精在试样上燃烧,将土烤干,使土中水分蒸发,是快速测定法中比较准确的一种方法,适用于没有烘箱或土样较少的情况。
土得界限含水率试验报告第二小组成员:张志龙,杨欢,窦丹丹,邢明生,轩艳雪,刘知一、试验目得测定土得液限,并与塑限试验与含水率试验结合,用以计算土得塑性指数与液性指数,作为粘性土得分类以及判别土得状态之用。
二、基本原理土得液限就就是粘性土从可塑状态转到流动状态得界限含水率。
圆锥液限仪就就是根据一定重量与固定角度得平衡锥沉入土中一定深度时得含水率恰为液限这一原理制作得。
前苏联A 、M 、瓦西里耶夫经过多次试验认为锥体重量为0、75N ,锥角为30º,锥体沉入深度为10mm时,土得抗剪强度就就是8、232k Pa,此时土得含水率即为液限。
三、 仪器设备1、铝盒、调土杯及调土刀;2、锥式液限仪(图3-1);3、天平:感量为0.01g ; 4、筛:孔径为0.5m m; 5、磁钵与橡皮头研棒;6、烘箱:应能控制温度105~110ºC ; 7、干燥器。
四、 操作步骤1、制备土样取天然含水率得土样约50g,捏碎过筛;若天然土样己风干,则取样80g 研碎,并过0、5mm 筛;加纯水调成糊状,盖上湿布或置保湿器内12h 以上,使水分均匀分布。
2、装土样于调土杯中将备好得土样再仔细拌匀一次,然后分层装入试杯中;用手掌轻拍试杯,使杯中空气逸出;待土样填满后,用调土刀抹平土面,使土面与杯缘齐平。
3、放锥(1) 在平衡锥尖部分涂上一薄层凡士林,以拇指与食指执锥柄,使锥尖与试样面接触,并保持锥体垂直,轻轻松开手指,使锥体在其自重作用下沉入土中;注意放锥时要平稳,避免产生冲击力。
(2) 放锥15s后,观察锥体入土中得深度,以土样表面与锥接触处为准;若恰为10mm (锥上有刻度标志), 则认为这时得含水率就为液限。
若锥体入土深度大于或小于10mm 时,表示试样含水率大于或小于液限,此时,应挖去沾有凡士林得土,取出全部试样放在调土杯中,使水分蒸发或加纯水重新调匀,直至锥体下沉深度恰为10mm 时为止。
4、测液限含水率将所测得得合格试样,挖去沾有凡士林得部分,取锥体附近试样少许(约15~20g )放入铝盒中测定其含水率,此含水率即为液限。
土的界限含水率试验记录一、实验目的:确定土壤的界限含水率,即液态限度(LL)和塑性限度(PL),并计算塑性指数(PI)。
二、实验原理:液态限度(LL)是指土壤在特定条件下完全饱和的含水量,塑性限度(PL)是指土壤变得塑性足够以便能做为可成形的材料时的含水量。
塑性指数(PI)则是从LL和PL的差值计算得到的。
三、实验步骤及记录:1.取一定量的土壤样品,并将其晾干至恒重。
2.准备一个砂盘,并在盘底部贴上滤纸以防止土壤失水。
3.将晾干土壤样品分为若干小份,每份质量约为30克。
称取并记录每一小份样品的质量。
4.将每一小份样品放入一个塑料容器中,并加入足够的水搅拌至土壤完全饱和。
5.将饱和土壤样品从容器中取出,排除多余的水分。
6.将饱和土壤样品放入砂盘中,进行手工操作,以使土壤分散,形成均匀的泥浆状。
7.将手工操作的土壤样品放入称重瓶中,并记录称重瓶的质量。
8.将装有泥浆状土壤的称重瓶放入干燥室中,在温度为105摄氏度下烘烤至恒重。
恒重时取出并记录称重瓶的质量。
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试样编号干质量(g)饱和质量(g)瓶质量(g)屏幕前1 30.5 33.2 43.72 30.2 33.0 43.93 30.4 33.0 44.1四、结果计算与分析:根据实验数据,可以计算液态限度(LL)和塑性限度(PL)的值。
1.计算液态限度(LL):LL=(饱和质量-干质量)/(干质量)×100液态限度(LL)的计算结果为:LL=(33.0-30.2)/(30.2)×100=9.27%2.计算塑性限度(PL):PL=(干瓶质量-瓶质量)/(干质量)×100塑性限度(PL)的计算结果为:PL=(43.9-43.7)/(30.2)×100=0.66%3.计算塑性指数(PI):PI=LL-PL塑性指数(PI)的计算结果为:PI=9.27%-0.66%=8.61%根据上述计算结果,我们可以得出该土壤样品的液态限度(LL)为9.27%,塑性限度(PL)为0.66%,塑性指数(PI)为8.61%。
实验2:土的界限含水率实验2:土的界限含水率实验目的:掌握界限含水率试验方法和塑性指数、液性指数的计算,并能利用界限含水率指标进行土的分类和定名,判断天然土的状态。
基本原理:细粒土由于含水率的不同,分别处于流动状态、可塑状态、半固体状态和固体状态。
液限是细粒土呈流动状态与可塑状态分界处的含水率(记作ωL)塑限是细粒土呈可塑态状与半固体状态分界处的含水率(记作ωp)缩限是细粒土呈半固体状态与固体状态分界处的含水率(记作ωs)仪器设备:(a )圆锥仪:由锥身、手柄、平衡装置三部分组成,锥身由不锈钢制成,锥角为30°,见图4—2所示;(b )天平:称量200g ,最小分度值0.01g ;(c )其它工具:调土刀,调土碗,0.5mm 孔筛,凡士林,含水率试验全套设备等。
实验步骤:(a )制备试样:取代表性天然土或风干土过0.5mm 的孔筛,过筛后取约250g ,放入调土皿中,加纯净水调成均匀浓糊状,将拌和均匀的土样密封于保湿缸中静置24小时;(b )放锥:将试样用调土刀调匀,密实地填入试杯中,不得在杯口反复涂抹,将刮平的试杯放在杯座上,至锥尖刚好与土面接触时,放松手指,使其锥体在自重状态下沉入土中;(c )读数:经15s 后观看锥尖入土深度,若锥体入土深度刚好为10mm 时,表示土的含水率适为液限,如不符合上述要求应重新调试土膏;(d )测含水率:将所测得的合格试样,挖去有凡士林的部分,取锥体附近试样迅速放入铝盒内测定其含水率,此含水率既为液限;(e )此试验需进行两次平行试验,当两次测定的液限含水率差值小于2%时,取平均值作为该土样的液限。
注意事项:当土条搓至直径3mm 同时出现横向裂纹时,该土条的含水率定义为塑限。
若土条直径达到3mm 而未出现裂纹,表明试样含水率高于塑限;若土条直径大于3mm 即出现裂纹时,表明该试样的含水率低于塑限,出现上述两种情况需重新试验;思考题:1为何不能随意将平衡锥放入土中?2放锥后土面发生什么样的变化?。
试析取土的界限含水率可塑性是粘性土区别于砂土的重要特征。
可塑性的大小用土处在塑性状态的含水率变化范围来衡量,粘性土由一种状态过渡到另一种状态的分界含水率叫作界限含水率,也称为阿太堡界限。
固态与半固态间的界限含水率称为缩限含水率,简称缩限用ws表示。
半固态与可塑状态间的含水率称为塑限含水率,简称塑限用wp表示。
可塑状态与流动状态间的含水率称为液限含水率,简称液限,用WL 表示。
含水率用百分数表示。
天然含水率大于液限时土体处于流动状态;天然含水率小于缩限时,土体处于固态;天然含水率大于缩限小于塑限时,土体处于半固态;天然含水率大于塑限小于液限时,土体处于可塑状态。
塑性指数(IP=WL-WP)习惯上用不带%的数值表示。
塑性指数是粘土的最基本、最重要的物理指标之一,它综合地反映了粘土的物质组成,广泛应用于土的分类和评价。
由于塑性指数在一定程度上综合反映了影响粘性土特征的各种重要因素。
塑性指数愈大,表明土的颗粒愈细,比表面积愈大,土的粘粒或亲水矿物(如蒙脱石)含量愈高,土处在可塑状态的含水率变化范围就愈大。
也就是说塑性指数能综合地反映土的矿物成分和颗粒大小的影响。
在工程上常按塑性指数对黏性土进行分类。
粉土为塑性指数小于等于4且粒径大于0.075的颗粒含量不超过总质量50%的土;黏性土为塑性指数大于7且粒径大于0.075的颗粒含量超过总质量50%的土,土的液限与天然含水率之差与塑性指数之比,称为天然稠度。
反应土的吸附结合水能力的特性有液限、塑限和塑性指数。
这三项指标中,液限和塑性指数与土的工程性质的关系更密切,规律性更强。
《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F10-2006在路基填筑中要求液限大于50%,塑性指数大于26的细粒土不得直接作为路基填料。
因此准确测定出土的界限含水率是重要任务。
界限含水率以《公路土工试验规程》JTG E40-2007中T0118-2007液限和塑限联合测定法为检测方法。
(以下是本人完成的一个界限含水率试验实例:)主要仪器设备:光电液塑限联合测定仪LP-100D、电子天平LD2000-2、干燥箱FX101-3。
土的界限含水率试验报告文档编制序号:[KKIDT-LLE0828-LLETD298-POI08]土的界限含水率试验报告第二小组成员:张志龙,杨欢,窦丹丹,邢明生,轩艳雪,刘知 一、试验目的测定土的液限,并与塑限试验和含水率试验结合,用以计算土的塑性指数和液性指数,作为粘性土的分类以及判别土的状态之用。
二、基本原理土的液限是粘性土从可塑状态转到流动状态的界限含水率。
圆锥液限仪是根据一定重量和固定角度的平衡锥沉入土中一定深度时的含水率恰为液限这一原理制作的。
前苏联.瓦西里耶夫经过多次试验认为锥体重量为,锥角为30o ,锥体沉入深度为10mm 时,土的抗剪强度是,此时土的含水率即为液限。
三、 仪器设备1、铝盒、调土杯及调土刀;2、锥式液限仪(图3-1);3、天平:感量为0.01g ;4、筛:孔径为0.5mm ;5、磁钵和橡皮头研棒;6、烘箱:应能控制温度105~110oC ;7、干燥器。
四、 操作步骤1、制备土样取天然含水率的土样约50g ,捏碎过筛;若天然土样己风干,则取样80g 研碎,并过筛;加纯水调成糊状,盖上湿布或置保湿器内12h 以上,使水分均匀分布。
2、装土样于调土杯中将备好的土样再仔细拌匀一次,然后分层装入试杯中;用手掌轻拍试杯,使杯中空气逸出;待土样填满后,用调土刀抹平土面,使土面与杯缘齐平。
3、放锥(1) 在平衡锥尖部分涂上一薄层凡士林,以拇指和食指执锥柄,使锥尖与试样面接触,并保持锥体垂直,轻轻松开手指,使锥体在其自重作用下沉入土中;注意放锥时要平稳,避免产生冲击力。
(2) 放锥15s 后,观察锥体入土中的深度,以土样表面与锥接触处为准;若恰为10mm (锥上有刻度标志), 则认为这时的含水率就为液限。
若锥体入土深度大于或小于10mm 时,表示试样含水率大于或小于液限,此时,应挖去沾有凡士林的土,取出全部试样放在调土杯中,使水分蒸发或加纯水重新调匀,直至锥体下沉深度恰为10mm 时为止。
浅谈土的界限含水率试验
摘要:随着公路事业发展迅速,对于公路试验人员的要求越发要求严格,对其的工作也必须有一定广义的认识。
关键词:土的界限含水率
对于一个试验认识不深,这不是一个合格的试验人员如何做一个合格的试验人员,必须“一知,二懂,六会”。
接下来我举例说明。
土的界限含水率
一知:知流程
按a,b,c三点控制含水率
用联合测定仪测锥入
深度h
取样,称量盒加湿土的质量
根据锥入深度来判断是否锥入深度在该范围内
称量盒号并记录盒号
二懂
试验原理:土的液限是土从可塑状态到流动状态的界限含水率。
以一定质量的椎沉入土中一定深度时的含水率。
试验应用:划分土的类别,计算天然含水率,塑性指数。
六会;
1会抽样
按照试验规程中采取原
烘干,冷却
称量盒加干土的质
量
计算土的含水率
画含水率与锥入深
度的曲线
算出塑限和液限
记录烘干和烘干起始时间
对应记录加干土重
对应记录含水率
读出液限,如果不能修正曲线根据计算得出塑限
状土还是扰动土视工程对象而定,用专门的取样器取土,
将取好的土密封保存,保持原来土洋的状态运输回来,所有过程都记录下来,登记造册。
2会准备
去代表性土样过5mm筛,测出天然含水率,准备一台联合测定仪,电子天平,标准筛,其他物品。
查阅《土工试验规程》准备好记录表等
3会操作
会操作联合测定仪
4会记录
记录测定仪的数据,盒号质量,盒加干土的质量,盒加湿土的质量
5会处理
将记录数据记录在表中,画出含水率与锥入深度的图像,如果三点在一条直线上,直接读,如果不在,求两条直线液限时含水率的平均数连接a点再求塑限。
6会统计
试验进行两次平行试验求平均值。
以整数表示。
最后求出塑性指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