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月考试卷试题
- 格式:docx
- 大小:49.28 KB
- 文档页数:4
月考初一语文试卷一、基础知识(30分)1. 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A. 确凿(záo)脑髓(suǐ)气氛(fèn)倜傥(tì tǎng)B. 殷红(yīn)骊歌(lí)讪笑(shàn)炽痛(zhì)C. 澎湃(pài)屏障(zhàng)诧异(chà)祈祷(qí)D. 崎岖(qū)污秽(suì)深邃(suì)荒谬(miù)2. 下列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3分)A. 锋芒必露妇孺皆知心会神凝。
B. 一反既往慷慨淋漓群蚁排衙。
C. 望闻问切杂乱无章大廷广众。
D. 独裁者奥悔字贴。
3. 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 他说话总给人一股咄咄逼人之感,令人很不舒服。
B. 我小心翼翼地伸出左脚去探那块岩石,而且踩到了它。
C. 元宵节到了,街头人声鼎沸,大家都急着看花灯呢!D. 他平时学习刻苦认真,这次期中考试取得好成绩是可歌可泣的。
4.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A. 通过这次活动,使我明白了团结的重要性。
B. 他那崇高的革命品质,经常浮现在我的脑海中。
C. 他的家乡是黑龙江省青冈县人。
D. 语言是否通顺是衡量一篇作文好坏的重要标准之一。
5. 默写填空。
(10分)6. 名著阅读。
(5分)二、阅读理解(30分)“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
鸟儿将窠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与轻风流水应和着。
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在嘹亮地响。
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
可别恼。
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
树叶子却绿得发亮,小草也青得逼你的眼。
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
山西省晋城市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9月月考语文试题考生注意:1.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高考全部内容。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随着西方艺术史研究的不断深入,大量理论、研究方法被引入国内,对中国艺术史研究的发展产生了一系列深刻的影响。
一方面,中国艺术史研究借鉴西方经验,引入了许多研究方法和理论,如社会历史学、文化研究、后现代主义等,这些方法和理论帮助中国艺术史研究者更好地分析和解读艺术作品,关注艺术与社会、文化、政治等方面的关系,研究领域不断扩大。
受新艺术史研究的影响,中国艺术史研究者开始关注非传统的艺术领域,如民间艺术、当代艺术、女性艺术等,这种拓展使中国艺术史的研究更加多元化和综合化,进一步丰富了中国艺术史的研究内容。
例如,在分析绘画中的女性形象时,研究者会更多地结合作品的历史背景和女性心理学,分析作品的精神内涵,尝试解释其中的历史、文化、政治因素,而不是仅仅停留在笔触、品质等层面,这显示出我国美术史研究发生的深刻变化。
另一方面,艺术史研究的对象范围逐渐扩大,现代中国艺术史研究的视野早已不再局限于研究内部艺术变化,如风格、样式、语言、技法,而是扩展外向型研究;艺术史的研究方法也不再局限于本学科的理论方法,而是选择跨学科的方法和理论体系,如符号学、社会学、心理学等。
受西方艺术史研究的影响,中国艺术史研究者与国际学术界进行了更加广泛的交流,这种跨文化的对话促进了不同文化间的艺术交流和相互借鉴,拓宽了中国艺术史研究的视野,促使中国艺术史研究者对传统的艺术史观念和叙述进行批判和反思,推动了中国艺术史研究的发展。
总之,西方艺术史研究包括新艺术史研究,对中国艺术领域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它为中国艺术史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方法和理论,拓展了研究领域,激发了中国艺术史研究者的理论创新和批判精神,使中国艺术史研究更加多元化、综合化和国际化。
2024-2025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卷语文试卷注意事项:1.本试题卷共8页,答题卷共2页。
满分12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2.考生必须在答题卷上答题,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3.测试范围:九年级上册第1~2单元。
4.难度系数:0.75。
一、古典之美(27分)1.在整理古诗词的过程中,小夏发现心怀家国、志在天下的家国情怀在中国历代诗人作品中都有所体现。
她整理了部分诗歌内容,请帮她完善下面表格。
(10分)点评:字体,描绘了大好河山的磅礴气势和壮丽景象。
A.端庄方正B.秀美飘逸C.蚕头雁尾D.龙飞凤舞在班级举行的学习经验交流会上,文志小组以下面的古诗文为例,带领大家学习古诗文。
请你参与并完成下面小题。
(15分)岳阳楼记(节选)范仲淹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若尖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醉翁亭记(节选)欧阳修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湖南省长沙市湖南师大附中2025届高三月考试卷(三)语文试题本试卷共四道大题,23道小题,满分150分。
时量150分钟。
得分:_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对于大部分人来说,隐喻不是寻常的语言,而是诗意的想象和修辞多样性的一种策略,非同寻常。
而且,隐喻通常被看成语言文字的特征,而非思想和行为的特点。
由于这个原因,大多数人认为没有隐喻的存在,他们依然可以自如地生活,而我们发现事实恰恰相反。
不论是在语言上还是在思想和行动中,日常生活中隐喻无所不在,我们思想和行为所依据的概念系统本身是以隐喻为基础。
这些支配着我们思想的概念不仅关乎我们的思维能力,它们也同时管辖我们日常的运作,乃至一些细枝末叶的平凡细节。
这些概念建构了我们的感知,构成了我们如何在这个世界生存以及我们与其他人的关系。
因此,我们的这个概念系统在界定日常现实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
我们的概念系统大部分是隐喻——如果我们说的没错的话,那么我们的思维方式,我们每天所经历所做的一切就充满了隐喻。
但是我们的概念系统不是我们平时能够意识到的。
我们每天所做的大部分琐事都只是按照某些方式或多或少地在自动思维和行动。
这些方式是什么却并非显而易见。
要搞清这些,一个方法就是研究语言。
既然交流是基于我们用以思考和行动的同一个概念系统,那么语言就是探明这个系统是什么样子的重要证据来源。
基于语言学证据(linguistic evidence),我们已经发现我们普通的概念系统,究其实质,大都是隐喻的,并且找到了一种方式来仔细鉴定那些建构我们如何感知、如何思考、如何行动的隐喻究竟是什么。
为了说明什么样的概念是隐喻,这样的概念又如何建构我们的日常活动,让我们从“争论”(ARGUMENT)以及“争论是战争”这个概念隐喻开始阐述吧。
日常生活中总是能见到这类表达:争论是战争你的观点无法防御。
他攻击我观点中的每一个弱点。
雅礼集团2024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高二语文时量:150分钟分值: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1(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列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我们不可像霍布斯那样,因为人没有任何善的观念,便认为人天生是恶人;因为人不知道什么是美德,便认为人是邪恶的;人从来不对他的同类效劳,因为他认为他对他们没有任何义务;人自认为他有取得自己所需之物的权利,因此便以为他自己是整个宇宙的唯一的主人。
诚然,霍布斯看出了现今的人们对自然的权利所作的种种解释的缺点,然而从他自己所作的解释中得出的结论就可看出,他的解释的着眼点也是错误的。
既然这位作者是根据他自己提出的原则进行推理的,他的论点就应该这样来表述:我们在自然状态中对保护我们自己的生存的关心,是丝毫不妨碍他人对保护他自己的生存的关心的,因此这个状态是有利于和平的,是适合于人类的。
然而他在书中所说的话却恰恰相反,因为他把为了满足许许多多欲望而产生的需要,与野蛮人为了保护自己的生存而产生的需要混为一谈了;其实,这些欲望乃是社会造成的,而且,正因为人的欲望丛生,才使法律成为必需的东西。
既然霍布斯认为恶人是一个强壮的孩子,那我们就要问:野蛮人是否也是一个强壮的孩子?如果我们承认他是一个强壮的孩子,那该得出什么样的结论呢?如果这个人强壮的时候也像他柔弱的时候那样依赖他人,那么,什么过分的事他干不出来呢?他的母亲如果不及时喂他奶,他就会打她;如果他觉得他的弟弟招他讨厌,他就会掐死他:如果别人碰撞了他或打扰了他,他就会咬别人的腿。
说自然状态中的人是强壮的,与说自然状态中的人需要依赖于人,这两种说法是矛盾的。
人只有在处于依赖状态的时候才是柔弱的:如果他无拘无束,不依赖他人的话,他早就是很强壮的了。
霍布斯没有看出:我们的法学家所说的阻碍野蛮人使用理智的原因,正好就是霍布斯本人所说的阻碍野蛮人滥用他们的官能的原因。
因此,我们认为野蛮人之所以不是恶人,其原因恰恰在于他不知道什么是善,因为防止他们作恶的,既不是智慧的发达、也不是法律的约束,而是欲念的平静和对恶事的无知:他们从对恶事的无知中得到的益处,比别人从对美德的认识中得到的益处多得多。
大联考长郡中学2025届高三月考试卷(一)语文本试卷共四道大题,23道小题。
时量150分钟,满分150分。
得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不管是要找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原因,还是查明天花板上水印的来由,我们通常都要考察可能的解释。
比如说天花板上的水印,是屋顶漏水了?还是管子漏水了?我们可能会这样推理:“这个水印在厨房天花板上,正好是在浴室的下面,所以很可能是管子漏水。
”现在到楼上去检查一下,如果发现了漏水的管子,那么就可以合理地得出结论,对于水印的最佳解释是管子漏水,当然,也可能屋顶和管子同时漏水。
这个简单而实际的例子展示了科学研究的推理过程:提出各种假说,一个一个地排除,直到得出最佳解释。
地质学的历史为科学研究如何运用这样的推理过程提供了一个清楚的例子。
地球已经有上亿年的历史、大陆在漂移,这些都是非常惊人的发现。
它们被接受的过程是漫长而复杂的,要求仔细的观察、改良的技术、大量的集体努力以及在很多学科中共享知识。
地质学最近的发展历史就展现了这样的过程。
1912年,德国科学家阿尔弗雷德·魏格纳提出了板块漂移理论来解释这个明显的事实——非洲大陆和南美洲大陆看上去好像很吻合。
但是在他之前的理论家,通过观察过去的地图,也推测这些太陆原本是连在一起的。
魏格纳对这一理论的补充是,在两个大陆相对应的边缘,岩石的形成和动植物化石都非常相似。
因为他不能提出一个解释或者模型来说明像板块这样巨大的东西是如何“漂移”的,他的理论遭到了普遍的拒绝,甚至被嘲笑。
虽然他的理论解释了一些观察到的现象,但是并没有被采信,因为它与当时人们所相信的关于大洋和大陆的物理结构方面的观点不一致。
拥有可接受的解释模型是科学断言能被接受的重要标准。
魏格纳的理论在20世纪60年代被美国地质学家哈雷·赫斯复兴。
赫斯提出,最近发现洋中脊在延伸,而大陆居于板块之上,因此板块应是由底层的地慢缓慢运动的“环流”所推动的。
名校2025届高三上学期月考语文试卷(一)(含答案)湖南省长沙市名校2024-2025学年高三(上)月考语文试卷(一)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1.(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科学中的对称对称既然在人类历史上占有非常重要、非常基本的地位,哲学家和科学家很自然会想广泛地加以运用。
1595年的时候,天文学家开普勒就曾经想用一些几何的对称来解释太阳系各行星轨道的直径的比例。
他希望在一个球里面放一个内接的正方体,在这个正方体里面放一个内接的正三角体,希望用这些正多面体的大小比例来解释太阳系各行星轨道的大小比例。
我们知道许多早期用到科学上的对称原理,并没有很大的成果,可是它们说明了科学家很早就对对称发生兴趣了。
对称在科学界开始产生重要的影响始于19世纪。
发展到近代,我们已经知道这个观念是晶体学、分子学、原子学、原子核物理学、化学、粒子物理学等现代科学的中心观念。
近年来,对称更变成了决定物质间相互作用的中心思想。
(所谓相互作用,是物理学的一个术语,意思就是力量,质点跟质点之间的力量。
)我今天要跟大家讨论的是对称观念对20世纪物理学的作用。
我准备分下列几节来讨论:①、②、“群"与对称、守恒定律与对称、宇称守恒与左右对称、规范对称。
最后,我想跟大家谈一下未来的发展。
①1871年麦克斯韦发表了一篇题为《物理量的数学分类》的文章。
麦克斯韦以及比他更早的一个数学家兼物理学家哈密顿,了解到物理里面所讲的量不止一种,有的叫作标量,有的叫作向量。
标量没有方向,向量除了大小外,还有方向。
这篇文章非常有意思,因为今天物理学常用的一些观念,这篇文章已经非常清楚地用一些几何图像表示了出来。
比如麦克斯韦称为“内向”的观念,今天我们常把这个量叫作“散度"(即向外发散的程度),这是一个重要观念。
另一个重要的观念叫作“旋度”。
这些观念的引进都有赖哈密顿跟麦克斯韦的努力。
在另外一篇文章里,麦克斯韦把电学跟磁学的基本公式写了下来。
初中月考语文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 蹒跚(pán shān)迥异(jiǒng yì)箴言(zhēn yán)B. 踌躇(chóu chú)缱绻(qiǎn quǎn)踽踽独行(jǔ jǔ dú xíng)C. 徜徉(cháng yáng)踟蹰(chí chú)翩跹(piān xiān)D. 踌躇(chóu chú)缱绻(qiǎn quǎn)踽踽独行(jǔ jǔ dú xíng)答案:C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通过这次活动,使我们认识到团结协作的重要性。
B. 他虽然成绩优异,但是品行端正。
C. 为了避免不再发生类似事故,学校采取了严格的安全措施。
D. 他不仅学习优秀,而且乐于助人。
答案:D3.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拟人修辞手法的是()A. 春风又绿江南岸B.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C.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D.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答案:A4. 下列关于《红楼梦》的描述,正确的一项是()A. 《红楼梦》是清代作家曹雪芹所著,是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
B. 《红楼梦》主要讲述了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故事。
C. 《红楼梦》的作者是清代的高鹗。
D. 《红楼梦》的背景设定在明朝。
答案:A5. 下列关于《论语》的描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
B. 《论语》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
C. 《论语》是孔子本人所著。
D. 《论语》对后世影响深远。
答案:C6. 下列诗句中,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的是()A.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B.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C.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D.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完全正确的是()A. 质疑、耸人听闻、情不自禁B. 谨慎、驰骋、熏陶C. 奔跑、激动、喧哗D. 畅快、堵塞、恳求2. 下列句子中,成语使用不恰当的是()A. 这篇文章语言生动,富有感染力。
B. 她的演技真是出神入化,让人叹为观止。
C. 他勤奋好学,成绩一直名列前茅。
D. 这场雨下得真是倾盆大雨。
3. 下列句子中,语病最多的是()A. 他的成绩提高了,得益于老师的辛勤教导。
B. 通过这次比赛,我明白了团结就是力量。
C. 我非常喜欢阅读,尤其是科幻小说。
D. 为了实现中国梦,我们要努力学习,不断提高自己。
4. 下列词语中,不属于近义词的是()A. 高兴、愉快、喜悦B. 美丽、漂亮、秀丽C. 快乐、欢快、欢乐D. 努力学习、勤奋、刻苦5. 下列句子中,句式转换错误的是()A. 原句:这所学校的学生都很优秀。
改写后:这所学校的学生优秀。
B. 原句:他每天都很努力学习。
改写后:他每天都很勤奋。
C. 原句:我们要爱护环境,保护地球。
改写后:爱护环境,保护地球,我们要。
D. 原句:他认真学习,成绩不断提高。
改写后:他成绩不断提高,认真学习。
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6. 《庐山谣》中,“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一句,描绘了庐山的壮丽景色。
7. 《出塞》中,“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一句,表达了诗人对边疆将士的敬意。
8. 《离骚》中,“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一句,展现了诗人对理想的执着追求。
9. 《将进酒》中,“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一句,描绘了黄河的壮阔景象。
10. 《滕王阁序》中,“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一句,展现了滕王阁的壮丽景色。
三、阅读题(每题10分,共30分)11.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1)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5分)(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5分)12. 阅读下面这篇文章,回答问题。
2024-2025学年福建省福州市仓山区二年级(上)月考语文试卷1.拼一拼,写一写。
d ào ch ùt óng h àos ōng b ǎishu ǐ sh ānhu à sh íxi ě z ìji ǔ yu èchu ī f ēngf éi p àngài d ài2.下列词语中,读音正确的是哪一项?( )A .手掌.(z ǎng )B .白桦.(huà)C .飞翔.(yáng )D .酸.(s ān )甜 3.给下列“场”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①ch áng②ch ǎng广场 场院一场雨场景4.选择合适的量词填到横线上,将日记补充完整。
①首 ②家 ③张 ④根 ⑤束 ⑥个9月27日 星期一 天气:今天是妈妈的生日,我们一 人一起吃晚饭。
爸爸送了妈妈一 鲜花,我送了一 贺卡。
爸爸准备了一 蛋糕,上面插着几 蜡烛。
我给妈妈唱了一 生日歌。
祝我最爱的妈妈生日快乐!5.下列不是同一类的词语是哪一项?( ) A .松柏B .木棉C .银杏D .军舰6.许多城市都有自己的市花。
福州的市花是( ) A .月季花B .牡丹花C .茉莉花D .迎春花7.下列不是夏季农事活动的哪一项?( ) A .打谷B .养蚕C .插秧D .采桑8.选出括号里合适的汉字。
周末,我和爸爸妈妈去了野生动物 (圆 园),那里有很多可爱的小动物。
花 (从 丛)里,勤劳的小蜜蜂在采花蜜;又高又(状壮)的(杨扬)树上,一只金色的小鸟在唱(歌哥);(圆园)滚滚的大(熊能)猫在吃竹子……9.连一连,填一填。
正月牡丹满盆开四月山茶国色香七月水仙斗冰霜冬月寒梅案头供腊月茉莉花如雪我知道:“正月”中的“正”读,指的是农历月;冬月是农历月;腊月是农历月。
10.我会填。
(1)我发现“孔雀”“大雁”“老鹰”都有部件;“锦鸡”“黄鹂”“天鹅”都有部件。
高一年级语文月考卷第一部分阅读(70分)一、现代文阅读(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9分)瓷的中国心瓷还有什么秘密吗?对哪怕只是浅浅地面对过它的人们来说,也是应该有一些的。
譬如瓷的形制,看得出人们对于自然的依恋。
譬如柳叶瓶,就像柳叶给人的感觉,这线条清新中总有些凄婉。
这柳叶就不仅有对自然界的柳叶的临摹,还有柳叶在中国人心里的晓风残月杨柳岸的凄婉回味。
再如海棠碗,曾见过唐越窑的一个海棠碗,那种雍容和大度,怎么看也感觉它只能出生在盛唐了。
大抵有花瓣口的碗,往往唐代是四瓣,五代是五瓣,宋代是六瓣。
有时细细想来,这四、五、六的区分,还是有心迹可寻的,那就是人心在渐渐变得细致了。
再譬如斗笠碗。
斗笠是古人和自然交往中最贴己的产物。
古人对斗笠的依恋,其实就是对自然的依恋。
斗笠作为碗的形制,吃饭喝茶都不必扬起脖子就可以把碗中的饭和茶吃喝干净。
不扬起脖子就可以保持正襟危坐的端庄,这是古人把斗笠作为碗的形制的又一种依恋的原因。
还有如橄榄瓶、蒜头瓶、凤尾尊、鱼篓尊、马蹄杯、菊瓣盘、梨壶、秋叶洗,真是举不胜举,中国瓷在和自然的因缘上,实在是密不可分。
还譬如瓷的釉色。
青花是对青色和花容的认同。
青花之前,是先有单色釉。
单色釉的单纯和清澈的美,是中国文化纯美境界的一种表达,或许也可以说,单色釉甚至比青花更接近瓷的本意。
单色釉有燕支红、豇豆红。
燕支也就是胭脂,从草中提炼出来,是古代女子用来抹口红的。
豇豆红红中带紫,这种美色在自然界也就是豇豆才有,而这么美的颜色,瓷上还真有了。
单色釉中黄釉为贵,黄是帝王的颜色。
藤黄是色彩中的名贵。
而瓷让许多的黄都上了釉面。
有意思的是鳝背黄,活脱是鳝背的黄色,只是这黄现今的鳝背上很难见到了。
只有在野生的黄鳝背上才能见到了。
瓷上的鳝背黄,黄釉中依稀可见墨纹和散点,而且这黄厚道沉稳。
物是人非,黄鳝背上的这点美意,如今也没了。
还有青色。
青色可以说是瓷的本色。
宋影青,釉上的划花,或是草或是鱼,都像真的活在水天之间。
越窑是青瓷的重镇。
晋时清峻,唐代肥润,之后真可以说是宋元青未了。
梅子青,粉青,都是刻骨铭心的气色。
蚕豆青,从蚕豆的出落到最后的干枯,所有经历过的青色,在瓷上都留下了痕迹。
最让人心动的大概是雨过天晴的那一种青色,那时最名贵的宋代汝窑的釉色,也是所谓秘色瓷的釉色。
人居住在天空之下,头上的天空永远让人敬畏,也永远让人向往。
而瓷正是以敬畏和向往之心,临摹着自然的色彩。
瓷对自然的依恋,还在于它关系着天意人心。
哪怕一个瓷杯,也要经历七十二道工序。
然而这样的流水作业,还是少不了天意的参与。
譬如釉色在烧制过程中的所谓窑变,这种釉色只能归之于天生地养。
这样的釉色不能复制,是永远的唯一。
宋代五大名窑中的哥窑,就是在烧制过程中,出现了冰裂的纹路,之后也就有了哥窑的冰裂面貌。
瓷在英语里就是中国的意思。
全世界后来早早晚晚都有瓷的制作。
然而瓷毕竟在中国生成了它最美的形象。
瓷对自然的依恋,除了上述的天意,还有就是人心。
中国人对釉色和形制的感觉,无一不在中国人审美的范畴里。
譬如釉色,无一不在中国人的生活和风景里可以找到;譬如形制,大大咧咧或者精致入微,和中国人端庄谦和的模样完全一致。
观看瓷器,如果感觉釉色不舒服,到不了心里去,很大可能是外销瓷。
如果是形制看上去不舒服,哪怕是一处线条有些别扭,就可能是东洋瓷。
中国瓷旷世无双,因为它凝聚的是中国人天人合一的思想。
1、不属于“中国瓷在和自然的因缘上实在是密不可分”的表现的一项是( 3分)A.中国瓷的形制可以看出人们对自然的依恋,如柳叶瓶,海棠碗,斗笠碗等瓷器多以自然景物作为形制。
B.中国瓷的釉色体现出人对自然的敬畏与向往之心,临摹着自然的色彩,如秘色瓷的釉色临摹雨过天晴的青色。
C.单色釉具有单纯和清澈之美,和青花相比,单色釉更接近瓷的本意,更能表体现出瓷对自然的依恋。
D.瓷关系着天意人心,哪怕一个瓷杯的制作工序也少不了天意的参与,再如“窑变”产生的釉色也是自然天成的杰作。
2、对“中国瓷凝聚中国人‘天人合一’思想”的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3分)A.中国人对釉色和形制的感觉,既表现了对自然的依恋,也传达出中国人审美理想。
B.中国瓷的釉色可以在中国人的生活和风景里可以找到;譬如形制和中国人端庄谦和的模样完全一致。
C.以“斗笠碗”为例,人们喜欢斗笠的形制,是和中国人追求“保持正襟危坐的端庄”心理一致的。
D.中国瓷旷世无双,全世界制作瓷器的国家很多,但瓷在中国生成了它最美的形象。
3、下列对文意的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3分 )A.到了宋代,人们的审美心理渐渐变化,追求细腻细致之美,这一点在花瓣口碗的花瓣数量变化上可以看出。
B.宋代哥窑的冰裂面貌,体现着中国人独特的审美感觉,体现着瓷对自然的依恋的人心因素。
C.中国瓷上凝聚的‘天人合一’思想”实则是中国人独特的生活追求和审美理想。
D.文尾从瓷器的釉色和形制两方面说明了外销瓷和东洋瓷的特点,意在从反面说明正宗中国瓷的独特性。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10分)下雨天,潮腻腻的,一辆黑色轿车拐进弄堂,右边车门打开,一个白了大半头发的男人下车,身着藏青色冲锋衣,洗得发白的牛仔裤,棒球帽随即戴上,帽檐压得很低。
从不同方向射过来的目光触不到被遮住的眼睛,只好在帽檐上稍作停留——那儿,有一处边角绽了线。
李安脱了帽,向室内所有陌生人微微颔首,典型的李安式微笑浮现——一种统一了谦逊、羞涩、无奈、温柔、纯真诸多色彩的表情。
李安的胞弟李岗说,谦谦君子是李安的禀性,他待人诚恳,待电影诚恳,待电影公司与同僚诚信,不乱用投资人的钱;他的镜头和叙述,不晦涩,不说教,有留白,有余韵,平静灵秀,对得起观众。
李岗说,同时存在一个他不太能把握的“西方的李安”。
他看李安的毕业作品《分界线》,看《理性与感性》,看《卧虎藏龙》,都有那种陌生感。
《分界线》从1982年开始拍摄,1984年作为毕业作品亮相,“《分界线》从上字幕开始就令人耳目一新——那是二胡和琵琶的音乐,但很明显是经过西方音乐熏陶后的那种感觉,不是简单地照搬东方音乐。
这使得这部片子得以鹤立鸡群,脱颖而出。
”柯林曼教授说,他正是这部当年学生影展最佳影片和最佳导演的见证人。
从某个角度望过去,李安像古代人,没有近人彪悍的“自我’’——也有可能,他内在的“本我’’已经强大到超越了形式上的“自我”。
他的做小伏低不是一种姿态,更像是一种习性。
他待人接物的方式是儒家的,彬彬有礼,不远不近,但又是重人情的。
1993年《喜宴》在柏林电影节拿了金熊奖,李安穿件旧羽绒服去领奖,正下雪,媒体一拥而上,朋友迅速扒下他的旧羽绒服,把自己的呢子大衣往他身上一披,让他走上红毯。
那天晚上很冷,朋友始终穿着单薄的西装,手里拿着他的羽绒服,李安说,他很长一段时间心里都记挂着这件事。
换个角度看,他又是极新颖极现代的。
他对电影新技术毫不迟疑的拥抱,抓住电影每一寸“着色相’’的机会求新求变,好像始终停在1 8岁。
《绿巨人》是根据畅销漫画书改编的,开场镜头以“闪电交错”的方式呈现,典型的恐怖片开场;然后是分割画面;狂放的剪接。
到了《少年派的奇幻漂流》,造浪,驯虎,拍真人3D,登峰造极。
只有当说英语的李安讲出他脑子里在琢磨什么,听到那些带着纽约腔的“这很过瘾’’“十分有趣”“这太爽了”,听他讲1 1月1 1日即将上映的《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你才有可能触到一点点1 8岁电影少年的狂热和勇敢,瞥到一眼那个一往无前伺服电影的王的影子。
李安电影的天分,借李岗的话,像麻将中的“五门齐”。
电影的声、光、影、剪接,他都在行,会玩很多手段;他又深迷戏剧,懂得起承转合与冲突,是一个讲故事的高手。
一百多年前张之洞一句“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说出了一种在困局之中不得不变又试图在根基上自我保全的态度;传到李安父执辈手里,就是新学育人、富国强民;传到李安手里,就是在电影里对东西方文化的扬弃——东方的伦理和情怀、西方的视角和手法。
《推手》结尾,两位老人在夕阳余晖里喃喃道:“没事,没事。
”《饮食男女》结尾处,父女共扶一碗汤。
《断背山》里,拍得像中国山水画一样的美国中西部……这是李安的品味。
中国人的山高水长、忠与孝、含蓄与厚道,是从父母亲那里接过来的对中原文化的缅怀和想象。
当李安遇见代表西方文化的优秀电影人,他们碰撞,互相讲解,来回切磋,妥协,发展出一种新的电影语言,一种寻求最大公约数或最小公倍数的世界语言。
不管形式题材如何变化,技术如何酷炫,到最后,打底的都是那个李安。
“从工作的角度而言,我不会去分华语电影还是美国电影。
从认同的角度来想,我一直把自己当作一个华人电影工作者。
支撑我的是非常中式的精神,回到中国拍片时,我也会灵活采用许多来自美国的元素来改变我拍摄华语电影的方式。
’’(摘自李宗陶<画在人心的苦闷上:李宗陶艺术访谈录》,有删改)4.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分界线》虽是李安学生时期的电影作品,但在配乐上已经呈现出了中西方文化相结合的特点,正是这种特点使它与众不同。
B.李安内在强大,不需要用外在的彪悍和张扬来彰显自己,人们能看到一个彬彬有礼、重人情的李安。
这是李安在行为上的“做小伏低’’C.由于对电影的狂热和勇敢,李安追求在各种不同的东西方题材的电影中,既讲好戏剧故事,又玩好各种高科技手段。
D.“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体现在李安的电影里就是用西方的视角和手法抒发东方的伦理和情怀,支撑李安的还是非常中式的精神。
5.文章开头部分描写了李安的出场,这样写有什么好处?(3分)6.李安的胞弟李岗评价说存在一个“西方的李安”。
他为什么这样说?请结合文章加以探析。
(4分)(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17分)鸡缸孙犁①我家住宅后面就是南市,解放初期,那里的街道两旁,有很多小摊。
每到晚上没事,我好到那里逛逛,有时也买几件旧货,价钱都是很便宜的。
有一次,我买了两个磁缸,磁很厚很白,上面是五彩人物、花卉,最下面还有几只雄鸡,釉色非常鲜艳。
可能是用来装茶叶或糖果的,个儿很不小,我从南市抱回家中,还累得出了一身汗。
抱回来,也没有多少用途,我就在里面放小米、绿豆。
“文化大革命”期间,此物和别的一些磁器被抄走,传说我家有廿多件古董,这自然是其中之一。
关于书,我心里是有底的,说有这么多古董,我却没有精神准备。
这些磁器都是小贩们当做破烂买来的,我掏一元钱买一件,他们还算是遇到了大头。
现在适逢其会,居然上升为古董,我心里有些奇怪。
这当然也是有人揭发的。
我们住的是个大杂院,门口有个传达室。
其中值班的,有个姓钱的老头,长年穿黑布服,叼着铜烟袋,不好说话,对人很是谦恭。
既然是传达,当然也出入我的住室,见到了我的用具和陈设。
此人造反以后,态度大变,常常对着我们住的台阶,大吐其痰。
不过当时这是司空见惯的现象,是时代的自然点缀,我也不以为意,我个人是同他没有恩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