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荨麻疹临床观察
- 格式:docx
- 大小:28.04 KB
- 文档页数:2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荨麻疹临床观察王 丹(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辽宁沈阳110032)摘 要:目的:观察甘毓配合汤剂治疗慢性荨麻疹疗效。
方法: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采用甘毓注射液40mL 加入0.9%生理盐水150mL 静点,同时配合中药汤剂,药用:首乌15g ,白术15g ,黄芩15g ,苦参15g,地肤子15g ,当归15g ,白鲜皮15g ,丹参15g ,赤芍15g ,防风15g,蝉蜕15g ,乌梢蛇15g ,川芎10g ,全蝎10g ,甘草10g 。
对照组采用硫代硫酸钠0164加入019%生理盐水150mL 静点,并观察比较两组疗效。
结果:甘毓注射液治疗慢性荨麻疹总有效率72%,治愈率42%;两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 <0.05),未见不良反应。
关键词:荨麻疹;甘毓注射液;汤剂;疗法中图分类号:R 75812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0-1719(2010)05-0888-02收稿日期:2009-09-15作者简介:王丹(1965-),女,辽宁沈阳人,副主任药师,从事临床西药学。
荨麻疹(URT I CAR I A )俗称/风团0,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病。
由各种因素致使皮肤黏膜血管发生暂时性充血与大量液体渗出。
临床可分为急性荨麻疹、慢性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与丘疹状荨麻疹等。
慢性荨麻疹大多数是由急性荨麻疹迁延而造成的。
慢性荨麻疹易于反复发作,传统的疗法大多以外用药物口服抗组胺药物等,治标不治本,长期使用具有一定的耐药性,给患者带来极大痛苦。
笔者采用北京秦武田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的甘毓(复方甘草酸)注射液配合中药汤剂治疗慢性荨麻疹60例,取得很好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所有病例均为门诊病人,慢性荨麻疹主要临床症状是瘙痒和风团病程大于4周,就诊时有风团存在,年龄均10岁以上,共100例,病程4周~6年。
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60例,男32例,女28例;平均年龄3815岁;病程4周~6年。
中西医结合治疗荨麻疹342例临床疗效观察关键词中西医结合荨麻疹临床观察荨麻疹俗称风团,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病,是由各种因素致使皮肤黏膜血管发生暂时性炎性充血与大量液体渗出,造成局部水肿性的损害。
其迅速发生与消退,有剧痒。
可有发热、腹痛、腹泻或其他全身症状。
可分为急性荨麻疹、慢性荨麻疹与丘疹状荨麻疹等。
引起荨麻疹的因素甚多,病因较复杂,约3/4患者找不到原因,尤其是慢性荨麻疹。
常见的发病原因:①食物:如鱼、虾、蛋类、奶类最常见,其次是肉类和某些植物性食品。
②药物:分为可形成抗原的药物及组胺释放剂两类;感染:各种感染因素均可引起本病。
最常见的是引起上感的病毒和金黄色葡萄球菌。
③吸入物:花粉、灰尘、烟雾、羽毛、真菌孢子、挥发性化学品和其他经空气传播的过敏原等。
④物理因素:如冷、热、日光、摩擦及压力等物理和机械性刺激。
⑤动物及植物因素:如昆虫叮咬、毒毛刺入以及接触荨麻、羊毛等。
⑥精神因素:精神紧张或兴奋、运动后引起乙酰胆碱释放。
⑦遗传因素:某些型荨麻疹与遗传有关,如遗传性家族性荨麻疹综合征等。
⑧内脏和全身性疾病:如风湿热、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
目前西医对荨麻疹尚无特效疗法,多采用以内服抗组胺药物,皮质激素类药物临时抑制为多。
长时间或大剂量外用使用皮质激素类药物,会成瘾导致药物依赖性,最常见的是用药后病情好转,一旦停药后,用药部位原发病变加重。
当重新用激素后,上述病情好转或消失;如再停药,反跳性再发,而且比以前更严重。
2002年6月~2012年5月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荨麻疹患者362例,取得了良好的的效果。
现总结如下。
资料与方法本组患者342例,女205例,男137例;年龄5~75岁;病程1天~22年。
342例中因为药物原因引起72例,花粉及其他吸入刺激物引起49例,动植物昆虫叮咬、接触原因引起31例,食物过敏原因引起65例,感染原因引起36例,精神因素引起15例,物理因素引起48例,遗传因素引起15例,其他原因引起11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荨麻疹的疗效观察【摘要】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对慢性荨麻疹的治疗效果。
方法:对我所接收的荨麻疹患者80例作为研究的对象,将其随机分成两组,分别是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观察组采取10mg/d的咪唑斯汀缓释片与中药制剂荨麻疹汤进行治疗,对照组仅采取10mg/d的咪唑斯汀缓释片进行治疗。
结果:在治疗之后发现,观察组患者总的有效率为95.0%,对照组患者总的有效率为82.5%,观察组的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对慢性荨麻疹患者采取中西医结合的方式进行治疗,疗效显著,值得推广与使用。
【关键词】慢性荨麻疹;中西医结合;咪唑斯汀缓释片荨麻疹是皮肤病中较为多见的疾病,是由多种原因导致的皮肤粘膜血管反应性病症,其临床表现是白色或者是红色的瘙痒性风团[1]。
在中医中,荨麻疹被叫做瘾疹。
荨麻疹是一种比较难治的疾病,而慢性荨麻疹的治疗更加困难。
本文将对我院2012年3月到2013年3月所接收的80例荨麻疹患者进行治疗,其中40例采取中西医结合的方式进行治疗,疗效显著,具体情况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对我所接收的荨麻疹患者80例作为研究的对象,将其随机分成两组,分别是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
其中男52例,女28例,年龄在19~75岁之间,平均年龄45.4岁,病程为3个月~12年,平均病程为24.8个月。
全部患者的症状为皮肤瘙痒、过性风团。
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性资料上,没有明显的差异。
1.2病例选择标准1)按照《临床皮肤病学》的标准,诊断为慢性荨麻疹患者,当前还处于患病时期。
2)年龄大于16岁,病程3个月以上。
3)在临床上没有明确的原因。
4)4周内没有使用过唑类抗真菌药以及长效皮质类固醇等药物,在7天内没有使用过免疫抑制剂等药物[2]。
5)患者没有系统性的疾病,孕妇、哺乳期妇女患者去除。
1.3方法观察组采取中西医结合的方式进行治疗,50ml的荨麻疹汤,每天2次,再联合10mg/d的咪唑斯汀缓释片,每天一次,其中荨麻疹汤的主要成分有20g的当归、30g的生地、30g的赤芍、15g的丹皮、10g的板蓝根、15g的紫草、20g的白术、10g的白芥子、10g的蛇床子、15g的苍耳子、25g的蛇蜕、15g的蝉蜕、15g的大青叶、15g 的公英[3]。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荨麻疹临床观察
【摘要】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荨麻疹的治疗效果。
方法:对50例该病患者
采取结合治法,同常规治疗比较。
结果:结合法治疗总有效率92 %。
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
慢性荨麻疹疗效良好,值得推广。
【关键词】自拟中药;慢性荨麻疹;中西医结合;
【中图分类号】R758.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8999(2015)6-0021-01
慢性荨麻疹是临床常见的皮肤病,临床表现为豆大至掌面大或更大,圆形或不规则形,
红色或稍带苍白色风团,瘙痒甚剧,发无定出、起落无常,病程长达数年至数十年,严重影
响患者的身心健康。
2009年7月~2012年7月我院门诊收治该病患者98例,其中50例采用
中西医结合治疗,疗效满意。
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诊断标准参照西医慢性荨麻疹诊断标准[1]及中医慢性荨麻疹诊断标准[2]。
1.2 一般资料全部98例均为我院门诊患者,治疗组50例,其中男26例,女24例;年
龄16~59岁,平均38.3岁,病程2月~13年,平均16.9月。
对照组48例,其中男28例,女20例;年龄17~58岁,平均38.6岁,病程2月~14年,平均17.2月。
两组性别、年龄、病程等具有可比性(P>0.05)。
1.3 治疗方法
1.3.1对照组采用复方甘草酸苷胶囊(国药准字H20080677 潍坊中狮制药有限公司)
50mg日二次口服治疗,14天为一个疗程。
1.3.2 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自拟中药疏风养血汤口服进行中西医结合治疗。
方剂:黄芪、防风、荆芥、白术、浮萍、马齿苋、麻黄、桂枝、生地、牡丹皮、仙鹤草、白芍、地
肤子、乌蛇各10克,蝉蜕、蒺藜、白僵蚕、川芎、当归、丹参、桃仁各12克,甘草6克。
每日1剂,水煎2次取汁300mL,分早、晚2次温服。
1.3.3 疗程 2组均14天为一疗程,2个疗程后统计疗效。
1.4 疗效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3]中关于慢性荨麻疹的疗效判定标准。
临床痊愈:无风团、红斑发生,无瘙痒,随访3个月无复发;显效:发作时风团发作减少70%,
瘙痒明显减轻,复发间隔时间明显延长;有效:发作时风团发作减少30%以上,瘙痒症状减轻,
复发间隔时间延长;无效:症状及体征无明显改善。
以临床痊愈、显效、有效计总有效率。
1.5 统计学方法应用 SPSS11.0 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率的比较采用X2
检验
2 结果
3 讨论
本病多由先天禀赋不耐,复因食物、药物、病灶感染、昆虫叮咬、或精神因素,内分泌
紊乱,外界寒冷刺激等所诱发。
皮损常突然发生,为局限性红色或苍白色大小不一的风团,
境界清楚,形态不一,可泛发全身或局限某部,持续数分钟至数小时不等,皮损可自行消退,消退后不留痕迹,累及黏膜时,可出现唇部漫肿,或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甚至有胸闷气憋、
呼吸困难等危急症状,自觉症状多有灼热、剧烈瘙痒。
病程超过3个月者为慢性隐疹,常反复发作,经年累月,病因不易查到。
西医学认为慢性荨麻疹是以反复发生风团伴剧烈瘙痒为特征的变态反应性疾病。
发病原因甚多,目前认为组胺是引起荨麻疹的主要炎症递质。
复方甘草酸苷片的主要成分为甘草酸,以甘草甜素为主要成分,具有抗炎、抗过敏反应、免疫调节、类固醇皮质激素样作用而无糖皮质激素的各种副作用,能有效缓解慢性荨麻疹的临床症状,抑制疾病复发[4],是治疗慢性荨麻疹的常用药物。
中医认为慢性荨麻疹其内因多因禀赋不耐,气血虚弱,卫外失固,风寒、风热之邪乘虚侵袭,尤其认为风为百病之长,其性轻扬,善行数变,易袭肌表,导致气机运行不畅,气滞则血瘀,血瘀则脏腑功能失调,终致机体正气受损,无力驱逐内袭之风,使风邪留恋不去,而致“风团”迁延不愈,皮疹此起彼伏。
同时认为湿脾虚运化失常,湿邪内生,内不能疏泄,外不能透达,郁于肌肤腠理之间而发瘾疹。
治病求本,用健脾养胃的药物,使纳谷旺盛,促进气血生化的来源,使脾健湿邪自祛,气血之虚得补。
所以该病的治疗以祛风止痒为大法,辅以清热散寒、养血活血、健脾化湿等。
自拟中药疏风养血汤即是针对该原理设立的。
方中黄芪益气固表;防风、荆芥疏风解表止痒;白术健脾除湿;浮萍、马齿苋祛风止痒、除湿消肿;麻黄、桂枝相配,发卫气之郁以开腠理,透营分之郁以和营卫,调和营卫,可去皮里肉外之风邪;中医认为“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故方中配以生地黄、当归、丹参、白芍、川芎、桃仁养血活血、行血祛风; 蝉蜕、蒺藜疏肝祛风; 地肤子、乌蛇、白僵蚕具有祛风、熄风之功,可提高疗效; 牡丹皮、仙鹤草可以清热解毒,凉血止血;甘草甘平,调和诸药,同时现代医学认为甘草具有糖皮质激素样抗炎、抗变态反应作用[5],而且现代药理研究证明,防风、蝉蜕均具有抗组胺、抗过敏、消炎作用,且长期服用无明显不良反应,能减少耐药情况的发生;如此配伍,中西药合用从而达到祛风活血,减低血管通透性,抑制血浆渗出,阻止皮肤风团产生的疗效,使得荨麻疹得到治疗。
综上所述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荨麻疹疗效良好,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张学军.皮肤性病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07-108.
[2] 中国中医药管理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中医临床诊断术语[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1997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S].1997.86.
[4] 赵辨. 临床皮肤病学[M]. 3版,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613.
[5] 陈斌.美能治疗斑块型银屑病38例疗效观察[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05,(7):4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