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上)课程作业_A2
- 格式:doc
- 大小:155.25 KB
- 文档页数:16
古代汉语专题作业(1)一、填空。
1、公元100年,著作学者许慎完成了《说文解字》,此书是汉字学的奠基之作,它的面世,标志着我国文字学的正式建立。
2、“字原”有两个不同的概念,一个是从文字产生的时间顺序上说的,“字原”就是最初产生的字,它们是派生出其他字的字,因此,又被称为“字母”、“母字”,今人或称之为“初文”;一个是从文字构成的逻辑顺序说的,“字原”就是构成整字的基本部件,有了这些基本部件,才能构成整字,因此,称之为“字原”,今人或称之为“字素”、“汉字构件”。
3、古文字指小篆以前的文字,具体包括甲骨文、金文、陶文、大篆、小篆,还包括秦汉时期的简帛文字。
古文字学是以古文字为研究对象的汉字学分支。
4、汉字改革从19世纪末研究拼音文字开始,代表人物和著作主要有卢赣章出版的《一目了然初阶》、王照的《官话合声字母》、劳乃宣的《增订合声简字谱》。
5、关于汉字的来源主要有以下说法1、汉字神授说;2、汉字西来说;3、汉字自源说。
6、汉字主要来源于原始绘画。
7、汉字产生分为两个阶段:一是创制期,约距今10000年至5500年,这个时期的汉字属于当时华夏文字的一种;一是汉字体系形成阶段,约距今5500年至4000年,这一时期的文字是商代文字的直接源头。
8、商代文字指商代(公元前1600—公元前1046年)使用的文字,按其载体分,有甲骨文、金文、陶文等,迄今发现的商代代表性文字是甲骨文。
9、商代文字的主要特征是殷商文字的形体保留着明显的图画特征,表意方式属于象形表意,都是通过其形象直接显示意义的。
10、周代代表性文字是甲骨文。
11、简帛文字指书写在简牍或缣帛上的文字。
12、秦文字指秦统一后的文字,它是大篆的基础上改进的文字,与大篆相对,故称为小篆。
主要特点是小篆保留了大篆“引书”的基本特点,安排疏密均匀,但单字所用的笔画要比大篆省简得多。
小篆的象形程度进一步降低,符号性进一步增强。
字形结构开始统一化,定型化,规整化。
古代汉语(一)23春在线作业2答案3
试卷总分:100 得分:100
一、单选题 (共 10 道试题,共 30 分)
1.《战国策》属于国别体,它分为东周、西周、秦、齐等多少国()
【AA项】.10
【BB项】.11
【CC项】.12
【DD项】.13
【选择】:C
2.许慎对“指事”所下的定义是()
【AA项】.画成其物,随体诘誳
【BB项】.比类合谊,以见指挥
【CC项】.本无其字,依声托事
【DD项】.视而可识,察而见意
【选择】:D
3.“姜氏欲之,焉辟害?”中“焉”的词性和意义是()
【AA项】.助词,哪里
【BB项】.助词,怎样
【CC项】.代词,哪里
【DD项】.代词,怎样
【选择】:C
4.“歌、謌”的关系是()
【AA项】.古今字
【BB项】.异体字
【CC项】.通假字
【DD项】.繁简字
【选择】:A
5.“称其仇,不为谄。
”中“称”的文中义是()
【AA项】.称赞
【BB项】.称量
【CC项】.推举
【DD项】.称职
【选择】:C
6.“于是乘其车,揭其剑,过其友曰:'孟尝君客我。
'”中的“揭”文中义是()【AA项】.翻开
【BB项】.起义
【CC项】.高举
【DD项】.拿着。
2023古代汉语专题形考任务二摘要:一、引言- 介绍古代汉语专题形考任务二的背景和意义二、古代汉语语法特点- 分析古代汉语的语法结构- 举例说明古代汉语的语法特点三、古代汉语词汇构成- 介绍古代汉语的词汇来源- 分析古代汉语词汇的构成特点四、古代汉语语音变化- 讲述古代汉语的语音变化过程- 举例说明古代汉语语音的变化五、古代汉语的修辞手法- 介绍古代汉语的修辞手法- 分析古代汉语修辞手法的运用六、古代汉语的阅读与理解- 指导如何阅读和理解古代汉语文本- 举例说明古代汉语阅读理解的方法正文:一、引言古代汉语专题形考任务二是针对古代汉语语法、词汇、语音以及修辞手法等方面的一次深入探讨,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代汉语的特性,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通过对古代汉语的深入学习,学生们能够更好地领略古代文学作品的魅力,同时也为今后的学术研究奠定基础。
二、古代汉语语法特点古代汉语的语法结构丰富多样,具有很强的表现力。
其语法特点主要表现在词序、助词、量词等方面。
例如,“吾日三省吾身”中的“吾”作为主语,表示“我”,“日三省吾身”表示“每天反省自己三次”。
三、古代汉语词汇构成古代汉语词汇的构成主要有以下特点:一是词根复合,如“书信”一词,由“书”和“信”两个词根组成;二是多音节词为主,如“绿茵场”一词,由“绿”、“茵”和“场”三个音节组成;三是同义词丰富,如“美好”一词,有“优美”、“美好”等多个同义词。
四、古代汉语语音变化古代汉语的语音变化主要经历了声母、韵母和声调的变化。
声母方面,如“见”字,古音为kian,现代汉语为jian;韵母方面,如“歌”字,古音为o,现代汉语为e;声调方面,如“雨”字,古音为仄声,现代汉语为平声。
五、古代汉语的修辞手法古代汉语修辞手法丰富多样,有比喻、拟人、对偶等。
如“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中的“欲穷千里目”使用了比喻手法,将“想要看得更远”比喻为“想要穷尽千里之外的景色”;“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中的“白日依山尽”和“黄河入海流”则运用了对偶手法,形象地描绘了自然景观。
《古代汉语》作业本课程作业由两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为“客观题部分”,由15个选择题组成,每题1分,共15分。
第二部分为“主观题部分”,由简答题和论述题组成,共15分。
作业总分30分,将作为平时成绩记入课程总成绩。
客观题部分: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15题)1. 《待坐》紧接“如或知尔,则何以哉?”之后的一句是()。
A、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
”B、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
”C、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
”D、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
”2. 下列《晋灵公不君》中的一段文字完全正确的是()。
A、晋灵公不君。
厚敛以雕墙。
从台上弹人,而观其辟丸也。
宰夫胹熊蹯不孰,杀之,寘诸畚,使妇人载以过朝。
B、晋灵公不君。
厚敛以彫墙。
从台上弹人,而观其避丸也。
宰夫胹熊蹯不孰,杀之,寘畚,使妇人载以过朝。
C、晋灵公不君。
厚敛以彫墙。
从台上弹人,而观其辟丸也。
宰夫胹熊蹯不孰,杀之,寘诸畚,使妇人载以过朝。
D、晋灵公不君。
厚敛以彫墙。
从台上弹人,而观其辟丸也。
宰夫胹熊蹯不孰,杀之,置诸畚,使妇人载以过朝。
3. 《寡人之于国也》紧接“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
”之后的一句是()。
A.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
B.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C.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
D.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4.《郑伯克段于鄢》紧接“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之后的一句是()。
A.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於己。
B.欲与大叔,臣请事之;若弗与,则请除之。
无生民心。
C.不义不暱,厚将崩。
D.不及黄泉,无相见也。
5.《不见诸侯》紧接“昔齐景公田”之后的一句是()。
A、终日而不获一禽。
B、招虞人以旌,不至,将杀之。
C、一朝而获十禽。
D、不失其驰,舍矢如破。
6.《说文解字·叙》中所谓“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指的是“六书”中的()。
A、象形B、形声C、会意D、转注7.下列四组字中,都是象形字的一组是()。
北师古代汉语(1)20秋在线作业2【标准
答案】
一、选择题
1. 答案:B
2. 答案:D
3. 答案:C
4. 答案:B
5. 答案:C
6. 答案:A
7. 答案:D
8. 答案:B
9. 答案:A
10. 答案:D
二、名词解释
1. 安史之乱:指公元755年至763年之间发生在唐朝的一次著名政治军事事件。
2. 洛阳政变:指公元310年,西晋末年,太守王导被司马睿所杀,王氏政权被推翻的事件。
3. 伯仲:古代指排行第二和第三的兄弟。
4. 从容:指态度沉着、镇定自若。
5. 皮日休:清代女性作家,原名皮日新,字小勉,号初晴,以"绣花"为姓,后改名日休,字兰依,号芙蓉草堂、二十诗仙之一。
三、分析判断题
1. 答案:是
2. 答案:否
3. 答案:是
4. 答案:否
5. 答案:否
四、作图题
* 陈寿《三国志》的历史地图
(略)
五、问答题
1. 资治通鉴是针对《史记》与《汉书》的不足而编写的一部综
合性全史,涵盖古至现代的历史,是一部主要反映中国封建社会各
个方面的部书。
2. 前秦的首都是长安,后秦的首都是临泽,北凉的都城是金城,南凉的都城是建康,西凉的都城是姑臧。
3. 刘宋的建康是中国南朝时期的都城,北魏的洛阳是中国南北
朝时期的都城。
《古代汉语(上)》16春平时作业2一、单选题(共 10 道试题,共 50 分。
)1. “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左传.襄公三十年》),句中“然”的词性是. 指示连词. 转折连词. 承接连词. 假设连词正确答案:2. “先生所为文市义者,乃今日见之”中“市”的意思是. 集市. 城市. 买. 市区正确答案:3. “而民说之,使王天下。
”中对“王”的解释正确的是. “王”,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做王,统治. 大王. 王霸. 王上正确答案:4. 《论语·先进》:“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
”朱熹注:“谷不熟饥,菜不熟馑。
”朱注使用的术语应该是. 谓. 读如. 犹. 曰正确答案:5. 下列各组词中,全部是联绵词的一组是. 憔悴经济颁发. 仓卒参差流离. 匍匐辗转男女. 琵琶清静组织正确答案:6. 周历的岁首是. 建亥元月. 建子元月. 建丑元月. 建寅元月正确答案:7. 下列各组字中不属于古今字的是. 孙逊. 解懈. 景影. 歌謌正确答案:8. “孟尝君使人给其食用”(《战国策.齐策》),句中“给”的词义是. 供给. 给予. 供应. 给养正确答案:9. 下列各句中,含被动句式的一句是. 湣王时,单为临菑市掾,不见知. 阳货欲见孔子,孔子不见. 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 退而论书策,以舒其愤,思垂空文以自见正确答案:10. “当此之时,专威定功,安危之本,在于此矣”(贾谊《过秦论》),句中的合成词有. 一个. 两个. 三个. 四个正确答案:《古代汉语(上)》16春平时作业2二、多选题(共 5 道试题,共 20 分。
)1. 下列字母中,属于浊声母的是. 从. 群. 匣. 喻. 清正确答案:2. 非汉族的复姓是. 长孙. 司马. 宇文. 哥舒. 东郭正确答案:3. 用于解释同义词.近义词的训诂术语是. 为. 谓之. 之貌. 辞. 曰正确答案:4. 下列句中,介词省略的句子是. 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成,将以攻宋。
古代汉语作业(一)一、填空1.东汉许慎所著(《说文解字》)是第一部以分析汉字字形、解释汉字本义为宗旨的字书。
2.“比類合誼(义),以見指撝(挥)”是许慎给(会意)造字法下的定义。
3.省形、省声和(亦声)是形声字的三种特殊结构。
古文字阶段的书体主要包括甲骨文、(金)文、战国古文、大篆、小篆等。
4.甲骨文亦称“契文”、“殷墟文字”或(甲骨卜辞)。
5.商周青铜器以鐘和鼎为代表,故金文又叫作(钟鼎)文。
二、简答6. 汉人所谓“六书”指的是哪“六书”?请按顺序写出其各自的名称。
答:按照许慎的名目、班固的顺序,传统“六书”指的是——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7. 简要说明“合体象形”与“会意”有什么不同。
答:(1)合体象形属独体字,会意属合体字。
如“果”中只含“木”一个字,“集”中含“隹”、“木”两个字。
(2)合体象形一般记写有形可象的名词;会意主要记写动词、形容词及较为抽象的名词。
前者如“眉”、“胃”、“瓜”、“果”;后者如“集”、“美”、“朝”、“莫(暮)”。
(3)合体象形直接显示“实物本体”,如“果”中有“田”,“瓜”中有“厶”。
会意则无“实物本体”,其通过若干字符组合,表示某种行为或性状。
如“集”通过“隹”和“木”的组合,表示“群鸟落下”之义;“美”通过“大”和“羊”的组合,表示滋味鲜美之义。
(4)合体象形两部分之间是陪衬和被陪衬的关系。
如“果”字以木(树)陪衬果体;“瓜”字以蔓以陪衬瓜体。
会意内部则无主辅之分,无陪衬与被陪衬关系。
如“集”字由“隹”、“木”相合而成,“令”字由“口”和“卩”互构而成,皆不分主、辅。
8. 举例说明什么是“省声字”,什么是“亦声字”。
答:(1)省声::形声字的一种特殊结构。
所谓“省声”,就是为使字形简化,并为声符留出空间,而将字形繁复的声符(声旁)省去某些笔划。
例如“夜”字,从月(或夕),亦省声;“炊”字,从火,吹省声。
“省声”的表述方式为“从×,×省声”。
古代汉语作业1 答案与评分参考一、简答。
每小题2分,共20分。
1、六书:古人认为的六种造字法,即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2、六书中哪些属于造字法,哪些属于用字法?造字法:象形、指事、会意、形声;用字法:转注、假借。
3、古今字:就是古今分化字,分化前一字写数词的字称为古字,分化后记词各有专司的字称为今字。
4、通假字:就是本字的替代字,即借用音同音近的字代替本字的用字现象。
5、通假与假借的主要区别。
有两点:(1)通假是“本无其字”,假借是“本有其字”;(2)通假是暂时借用,假借是长期甚至永久的占用。
6、古今词义的差异主要表现在那几个方面?三个方面:词义程度的差异;词义范围的差异;词义感情色彩的差异。
7、古今词义范围的差异主要表现为几种情形?三种情形:(1)词义扩大;(2)词义缩小;(3)词义转移。
8、词的本义和引申义。
(1)词的本义,是指词的本来的意义,是与该词书写形式相应并有文献参证的最古的意义。
(2)词的引申义,是从词的本义引申出来的意义(或用“繁衍派生”说)。
9、运用字形分析法推断本义时,要注意那些事项?要注意:参照甲骨文、金文;参证古代文献;进行综合考察。
10、引申义和假借义的主要区别。
引申义:与本义有直接或间接的联系;假借义:与本义没有意义联系。
二、解释句中加黑词语的意义。
20个词,每词1分,共20分。
1、良马可形容筋骨相也。
形容:形体、毛色。
2、若皋之所观,天机也。
天机:天然的机理,指千里马具有的禀赋。
3、先王之制,大都不过三国之一。
国:国都。
4、多性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
毙:摔跟头,垮台。
5、大叔完聚,缮甲兵,具卒乘,将袭郑。
兵:兵器。
6、小人有母,皆尝小人之食矣,未尝君之羹,请以遗之。
羹:带汁的肉食。
7、唯我知女,女专利而不厌。
专利:垄断财货。
厌:满足。
8、病未及死,吾子勉之。
病:伤,受伤。
9、自始合,苟有险,余必下推车。
险:难走的地方。
10、擐甲执兵,固即死也。
兵:兵器。
(一) 单选题1.“是社稷之臣,何以伐为?”中“以”是:()(A) 结构助词(B) 语气助词(C) 连词(D) 衬音助词参考答案:(D)2.“其后秦稍蚕食魏,十八岁而虏魏王,屠大梁。
”中副词“稍”表示:()(A) 程度加深(B) 程度轻微(C) 情况简略(D) 缓慢变化参考答案:(D)3.下列有形容词活用为动词的句子是:( )(A)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仲伯间?(B) 贱段而甚郑伯。
(C) 夫以人之言善我,必以人之言罪我。
(D) 无参验而必之者,愚也。
参考答案:(C)4.下列有形容词使动用法的句子是:()(A) 敌人远我,欲以火器困我也。
(B) 今媪尊长安君之位。
(C) 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D) 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参考答案:(B)5.下列句中“之”用于主谓之间,并有取消句子独立性的是:()(A)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B) 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C) 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
(D) 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参考答案:(C)6.“今欲废之,乃肯从我乎”中“乃”的意义是:( )(A) 你(B) 于是(C) 就(D) 只是参考答案:(A)7.关于“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中“夫”的解释正确的是:()(A) 名词,丈夫。
(B) 句中语气助词。
(C) 远指代词,那,那些。
(D) 衬音助词参考答案:(C)8.下列“之”活用为第一人称代词的是:( )(A) 谏而不入,则莫之继也。
(B) 师之所为,郑必知之。
(C) 会请先。
不入,则子继之。
(D) 与其坐而待亡,孰若起而拯之?参考答案:(C)9.“子产而死,谁其嗣之?”连词中“而”表示:()(A) 表示假设(B) 表示承接(C) 表示偏正(D) 表示目的参考答案:(A)10.下列不含名词作状语的句子是:()(A) 复立楚国之社稷,功宜为王。
(B) 齐将田忌善而客待之。
(C) 曹子手剑而从之。
(D) 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陕西师范大学中文专业古代汉语练习题(上)一、解释下列术语。
(每題3分,共12分)1、六书2、四体二用3、本义4、词义扩大二、填空题。
(每空1分,共8分)1、“姜氏欲之,焉辟害”一句中的“辟”与“避”是一对。
A、古今字,B、通假字,C、异体字,D、繁简字2、“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餘杯”一句中,“餘”今作“余”,它们是一对。
A、古今字,B、繁简字,C、异体字,D、通假字3、就词汇音节结构而言,古代汉语词汇中占多数。
4、下列各词属于第一人称代词的是、。
小人、仆、臣、不才、吾、予5、下列各词中属于疑问代词的有:、。
吾、谁、余、莫、斯、夫、奚、其、或、若6、“亟请于武公,公弗许”一句中,“亟”字的词性是。
三、指出下列汉字的形体结构。
(每字0.5分,共10分)亦诚羊都刃伐盥矢上壶莫十徒问既采马础鹿本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四、指出下列各句加点词的意义,并指出该意义是本义还是引申义。
(每句1分,共13分)1、时:①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欧阳修《醉翁亭记》)②问君西游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③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
(《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④时与出游猎。
(《史记·吕太后本纪》)⑤时移而治,不易者乱。
(《韩非子·心度》)⑥秋水时至,百川灌河。
(《庄子·秋水》)2、间:①其御之妻从门间而窥其夫。
(《晏子春秋·内篇杂上》)②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苏轼《前赤壁赋》)③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左传·庄公十年》)④遂与外人间隔。
(陶潜《桃花源记》)⑤谗人间之,可谓穷矣。
(《史记·屈原賈生列传》)⑥安得广厦千万间。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⑦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史记·陈涉世家》)六、指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古义与今义,并说明古今义的差异。
(每题2分,共10分)1、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
古代汉语专题作业(1)一、填空。
1、公元100年,著作学者许慎完成了《说文解字》,此书是汉字学的奠基之作,它的面世,标志着我国文字学的正式建立。
2、“字原”有两个不同的概念,一个是从文字产生的时间顺序上说的,“字原”就是最初产生的字,它们是派生出其他字的字,因此,又被称为“字母”、“母字”,今人或称之为“初文”;一个是从文字构成的逻辑顺序说的,“字原”就是构成整字的基本部件,有了这些基本部件,才能构成整字,因此,称之为“字原”,今人或称之为“字素”、“汉字构件”。
3、古文字指小篆以前的文字,具体包括甲骨文、金文、陶文、大篆、小篆,还包括秦汉时期的简帛文字。
古文字学是以古文字为研究对象的汉字学分支。
4、汉字改革从19世纪末研究拼音文字开始,代表人物和著作主要有卢赣章出版的《一目了然初阶》、王照的《官话合声字母》、劳乃宣的《增订合声简字谱》。
5、关于汉字的来源主要有以下说法1、汉字神授说;2、汉字西来说;3、汉字自源说。
6、汉字主要来源于原始绘画。
7、汉字产生分为两个阶段:一是创制期,约距今10000年至5500年,这个时期的汉字属于当时华夏文字的一种;一是汉字体系形成阶段,约距今5500年至4000年,这一时期的文字是商代文字的直接源头。
8、商代文字指商代(公元前1600—公元前1046年)使用的文字,按其载体分,有甲骨文、金文、陶文等,迄今发现的商代代表性文字是甲骨文。
9、商代文字的主要特征是殷商文字的形体保留着明显的图画特征,表意方式属于象形表意,都是通过其形象直接显示意义的。
10、周代代表性文字是甲骨文。
11、简帛文字指书写在简牍或缣帛上的文字。
12、秦文字指秦统一后的文字,它是大篆的基础上改进的文字,与大篆相对,故称为小篆。
主要特点是小篆保留了大篆“引书”的基本特点,安排疏密均匀,但单字所用的笔画要比大篆省简得多。
小篆的象形程度进一步降低,符号性进一步增强。
字形结构开始统一化,定型化,规整化。
古代汉语(上)课程作业_C交卷时间:2017-03-06 23:17:23一、单选题1.(4分)《诗经·魏风·伐檀》:“置之河之侧兮。
”毛传:“侧崖也。
”毛传使用的术语应该是• A. 谓• B. 之为言• C. 读曰• D. 犹纠错得分: 0知识点:第六章收起解析D第六章综合运用第一节古书的注解2.(4分)《词诠》所收的汉字的排列方式是按照• A. 笔画顺序• B. 注音字母顺序• C. 三十六字母顺序• D. 拼音字母顺序纠错得分: 0知识点:第六章收起解析B第六章综合运用第四节工具书与工具书的使用3.(4分)《楚辞·涉江》:“冠切云之崔嵬。
”王逸章句:“崔嵬,高。
”王注使用的术语应该是• A. 谓之• B. 貌• C. 之貌• D. 为纠错得分: 0知识点:第六章收起解析B第六章综合运用第一节古书的注解4.(4分)自称代词“朕”为帝所专用始自• A. 商纣王• B. 周武王• C. 秦始皇• D. 汉高祖纠错得分: 0知识点:第四章收起解析C第四章语法(二)虚词和句式第一节代词5.(4分)《康熙字典》所收汉字的编排方式是按照• A. 音序• B. 部首• C. 四角号码• D. 笔画纠错得分: 0知识点:第六章收起解析B第六章综合运用第四节工具书与工具书的使用6.(4分)周历的岁首是• A. 建亥元月• B. 建子元月• C. 建丑元月• D. 建寅元月纠错得分: 0知识点:第六章收起解析B第六章综合运用古代文化常识(结合上册文选部分作答)7.(4分)上古表示“速度快”的一组词是• A. 疾、速、捷• B. 迅、急• C. 快、速• D. 敏、快纠错得分: 0知识点:第二章收起解析A第二章词汇第四节同义词的辨析8.(4分)古书中的专名“单于”、“可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 A. Dānyú,Kěhàn• B. Chányú,Kěhàn• C. Chányú,Kèhán• D. Dānyú,Kèhán纠错得分: 0知识点:第五章收起解析C第五章音韵第一节汉语音韵的基本概念9.(4分)《经传释词》所收汉字排列方式是按照• A. 笔画顺序• B. 注音字母顺序• C. 三十六字母顺序• D. 平水韵106 韵顺序纠错得分: 0知识点:第六章收起解析C第六章综合运用第四节工具书与工具书的使用10.(4分)“齐桓公合诸侯而国异姓”(《史记·晋世家》)中,名词“国”的用法是• A. 使动用法• B. 意动用法• C. 用作一般动词• D. 用作形容词纠错得分: 0知识点:第三章收起解析A第三章语法(一)实词和句式第二节需要特殊理解的动宾关系11.(4分)下列各组同义词,属于动作行为方式不完全相同的是• A. 聆听• B. 记纪• C. 遁逃• D. 如适纠错得分: 0知识点:第二章收起解析C第二章词汇第四节同义词的辨析12.(4分)下面各句,有形容词用如意动的句子是• A. 今先生俨然不远千里而庭教之• B. 楚左尹项伯者,素善留侯张良• C. 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 D. 其达士,洁其居,美其服,饱其食纠错得分: 0知识点:第三章收起解析A第三章语法(一)实词和句式第二节需要特殊处理的动宾关系13.(4分)下面几组汉字,全为合体字的一组是• A. 奚何来• B. 戒尖舟• C. 出走见• D. 即休飞纠错得分: 0知识点:第一章展开解析14.(4分)在“先生之風,山高水長”句中,“山”、“水”充当的语法成分是• A. 作主语• B. 在主谓谓语中作小主语• C. 作状语• D. 作定语纠错得分: 0知识点:第三章收起解析C第三章语法(一)实词和句式第四节名词用作状语15.(4分)近体诗押韵的根据是• A. 《广韵》• B. 《平水韵》• C. 《中原音韵》• D. 《切韵》纠错得分: 0知识点:第五章收起解析B第五章音韵第二节古音概述二、判断1.(4分)“或”是否定性无定代词••纠错得分: 0知识点:第四章收起解析错误第四章语法(二)虚词和句式第一节代词2.(4分)甲骨文作为早期文字,保留描画物象的色彩,异体字不多,偏旁不固定,书写自由灵活••纠错得分: 0知识点:第一章收起解析正确第一章文字第一节汉字的性质和演变3.(4分)实词主要有名词、动词、形容词、代词、数词和连词••纠错得分: 0知识点:第三章收起解析错误第三章语法(一)实词4.(4分)反切是我国古代字典辞书中运用很少用的注音方式••纠错得分: 0知识点:第六章收起解析错误第六章综合运用第四节工具书与工具书的使用5.(4分)“苟富贵,无相忘”(《史记·陈涉世家》),“子无敢食我也”(《战国策·赵策》),两句中的“无”相同••纠错得分: 0知识点:第四章收起解析错误第四章语法(二)虚词和句式第二节副词6.(4分)用口叫人为“召”,用手招人为“招”。
古代汉语(上)课程作业_A交卷时间:2017-01-08 14:18:12一、单选题1.(4分)《诗经·卫风·氓》:“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郑玄注:“泮畔。
”郑注使用的术语应该是• A. 谓• B. 读为• C. 曰• D. 之言纠错得分: 0知识点:第六章收起解析B第六章综合运用第一节古书的注解2.(4分)“贪贾三之,廉贾五之”(《史记·货殖列传》),句中“三之”、“五之”意思是• A. 三倍,五倍• B. 三分之一,五分之一• C. 三份,五份• D. 三回,五回纠错得分: 4知识点:第二章收起解析B第二章词汇第二节古今词义异同3.(4分)《诗经·魏风·葛屦》:“掺掺素手。
”郑玄笺:“掺掺纤纤。
”郑笺使用的术语应该是• A. 谓• B. 之言• C. 读曰• D. 犹纠错得分: 0知识点:第六章收起解析D第六章综合运用第一节古书的注解4.(4分)“反欲斗两主”(《汉书·苏武传》)中,“斗”的用法为• A. 动词作状语• B. 意动用法• C. 使动用法• D. 动词作谓语纠错得分: 0知识点:第三章收起解析C第三章语法(一)实词和句式第二节需要特殊理解的动宾关系5.(4分)《论语·先进》:“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
”朱熹注:“谷不熟饥,菜不熟馑。
”朱注使用的术语应该是• A. 谓• B. 读如• C. 犹• D. 曰纠错得分: 0知识点:第六章收起解析D第六章综合运用第一节古书的注解6.(4分)《郑伯克段于鄢》:“公闻其期,曰:‘可矣。
’命子封帅车二百乘以伐京。
”句中“以”的词性属• A. 介词• B. 连词• C. 语气词• D. 语气副词纠错得分: 4知识点:第四章收起解析B第四章语法(二)虚词和句式第三节介词7.(4分)“大月氏,康居之属,兵强,可以赂遗设利朝也”(《汉书·张骞传》),句中“朝”的用法是• A. 不及物动词的意动用法• B. 不及物动词的使动用法• C. 及物动词的使动用法• D. 动词的一般用法纠错得分: 0知识点:第三章收起解析A第三章语法(一)实词和句式第二节需要特殊理解的动宾关系8.(4分)下列各组同义词,属于动作行为方式不完全相同的是• A. 聆听• B. 记纪• C. 遁逃• D. 如适纠错得分: 0知识点:第二章收起解析C第二章词汇第四节同义词的辨析9.(4分)下列各句中,“请”用作表敬副词的一句是• A. 爱共叔段,欲立之。
《古代汉语》上下册课后习题答案(全网最全,精心整理)《古代汉语》郭锡良版练习题及参考答案A.练习一一查阅下列各字在《康熙字典》(或《辞源》修订本)中所属的部首: 丹(丶部)之(丿部)亚(二部)常(巾部)卍(十部)受(又部)严(口部)隣(邑部)巡(巛部)希(巾部)幽(幺部)胡(肉部)怡(心部)攻(攴部)书(曰部)民(氏部)煎(火部)者(老部)茁(艸部)贰(贝部)郊(邑部)望(月部)平(干部)术(行部)按:繁体字“隣”与“鄰”为异体字,都简化作“邻”。
《康熙字典》“隣”字在阜部,“鄰”字在邑部。
《辞源》修订本不收“隣”字,只收“鄰”字,在邑部。
二“行”字在《康熙字典》和《辞源》中各有几种读音?两者是否一致?“行窳”的“行”读什么音?“行”字在《康熙字典》中有5种读音,在《辞源》中有4种读音。
其中xíng、xìng、háng 、hàng是一致的。
《康熙字典》还引了《集韵》的一条注音“乎监切”(读音为xián)。
“行窳”的“行”读xíng。
三从《词诠》中查出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虚词在句中的意义:1.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列子?汤问》)曾,副词,乃、竟。
2.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范仲淹《岳阳楼记》)则……则……,承接连词,表文中对举关系,就、那么。
3.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
(陶渊明《桃花源记》)既,时间副词,表过去,已经。
4.或圆如箪,或方似笥。
(《水经注?巫山、巫峡》)或,无定代词,有的。
5.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水经注?巫山、巫峡》)自,假设连词,苟、如果。
常“自非”连用。
6.广袤丰杀,一称心力。
(白居易《庐山草堂记》)一,副词,皆、都。
四什么是六书?每类主要特点是什么?分别列举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字各五例。
六书,即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是古人对汉字的形体构造与使用规律所作的理论总结。
象形的主要特点是字形像它所表达的事物之形,是以简单的线条把事物的轮廓或具有特征的部分描画出来。
古代汉语(上)课程作业_A
交卷时间:2017-01-18 21:16:28
一、单选题
1.
(4分)“首”的本义是“人头”,引而申之有“动物的头”、“器物的顶端”、“事物的开端”、“首领”等义。
词义引申的类型是
• A. 并列式
• B. 递进式
• C. 综合式
• D. 转折式
纠错
得分: 0
知识点:第二章
收起解析
A
第二章词汇第三节词的本义和引申义
2.
(4分)下面几组字,不属于古今字关系的一组是
• A. 垂陲
• B. 难谁
• C. 齐剂
• D. 赴讣
纠错
得分: 4
知识点:第一章
收起解析
B
第一章文字第四节古今字、异体字、繁简字
3.
(4分)下列各句中加着重号的词,属于副词表示程度轻微的是• A. 太后之色少解
• B. 苛政暴吏,甚於虎也
• C. 寡人之民不加多
• D. 清榮峻茂,良多趣味
纠错
得分: 0
知识点:第四章
收起解析
A
第四章语法(二)虚词和句式第二节副词
4.
(4分)“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白居易《问刘十九》),句中“无”是• A. 表示疑问的否定词
• B. 表示祈使的否定词
• C. 表示叙述的否定词
• D. 表示问话的语气词
纠错
得分: 4
知识点:第四章
收起解析
D
第四章语法(二)虚词和句式第五节助词
5.
(4分)《论语.公冶长》:“子曰:‘盍各言尔志?’”句中“盍”的意思是• A. 同“盖”
• B. 同“何不”
• C. 同“何”
• D. 同“曷”
纠错
得分: 4
知识点:第四章
收起解析
B
第四章语法(二)虚词和句式第五节助词
6.
(4分)下列工具书,专门解释虚词,收列材料遍及经、史、子、集的是• A. 《经传释词》
• B. 《说文解字》
• C. 《经籍纂诂》
• D. 《助字辨略》
纠错
得分: 4
知识点:第六章
收起解析
D
第六章综合运用第四节工具书与工具书的使用7.
(4分)“不及黄泉,无相见也。
”此句出自
• A. 《左传.公孙无知之乱》
• B. 《左传.子产说范宣子轻币》
• C. 《左传.郑伯克段于鄢》
• D. 《左传.齐桓公伐楚》
纠错
得分: 4
知识点:第一课
收起解析
C
第一课《左传.郑伯克段于鄢》
8.
(4分)“故、放”的形符和声符的位置是
• A. 左形右声
• B. 右形左声
• C. 上形下声
• D. 内形外声
纠错
得分: 4
知识点:第一章
收起解析
B
第一章文字第三节分析字形,推求字义
9.
(4分)下列各句中,有名词作状语表示比喻的是
• A. 射之,豕人立而啼。
(《左传·庄公八年》)
• B. 吾得兄事之。
(《史记·项羽本纪》)
• C. 令我百岁后,皆鱼肉之矣。
(《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 D. 文王以百里之壤而臣诸侯。
(《史记·平原君列传》)
纠错
得分: 0
知识点:第三章
收起解析
A
第三章语法(一)实词和句式第四节名词用作状语
10.
(4分)“理”的本义是“治玉”,引而申之有“纹理”、“条理”、“道理”、“法官”等义。
• A. 并列式
• B. 递进式
• C. 综合式
• D. 转折式
纠错
得分: 4
知识点:第二章
收起解析
B
第二章词汇第三节词的本义和引申义
11.
(4分)“吾仍见上,上甚聪明”(《后汉书·盖勋传》),句中“仍”可解为
• A. 仍然
• B. 频仍
• C. 仍旧
• D. 仍是
纠错
得分: 0
知识点:第二章
收起解析
B
第二章词汇第二节古今词义异同
12.
(4分)下列各组同义词,属于动作行为的方式不完全相同的是• A. 负任担荷
• B. 之适如
• C. 饥饿
• D. 至致
纠错
得分: 0
知识点:第二章
收起解析
A
第二章词汇第四节同义词的辨析13.
(4分)“连横约纵”中的“纵”应读
• A. sòng
• B. zòn
• C. zòng
• D. còng
纠错
得分: 4
知识点:第五章
收起解析
C
第五章音韵第一节汉语音韵的基本概念14.
(4分)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是
• A. 近义词
• B. 反义词
• C. 同义词
• D. 同根词
纠错
得分: 4
知识点:第二章
收起解析
C
第二章词汇第四节同义词的辨析
15.
(4分)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字使用简化字的是
• A. 今爾出於崖埃,觀於大海,乃知爾丑
• B. 晋靈公不君,厚斂以彫墙
• C. 且許子何不為陶冶,舍皆取諸其宫中而用之?• D. 姜氏欲之,焉辟害?
纠错
得分: 0
知识点:第一章
收起解析
A
第一章文字第四节古今字、异体字、繁简字
二、判断
1.
(4分)宋元以后至鸦片战争,可以称作近古汉语;魏晋至隋唐、五代是中古汉语;周秦两汉是上古汉语;殷商时代的甲骨文可以称作远古汉语。
•
•
纠错
得分: 4
知识点:第一章
收起解析
正确
第一章文字第一节汉字的性质和演变
2.
(4分)普通名词用作状语,是古代汉语里非常少见的现象
•
•
纠错
得分: 0
知识点:第三章
错误
第三章语法(一)实词第四节名词用作状语
3.
(4分)《子产说范宣子轻币》选自《左传襄公二十四年》
•
•
纠错
得分: 4
知识点:第一课——第五课
收起解析
正确
第一课——第五课《左传》篇
4.
(4分)“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
”望洋:叠韵联绵词。
迷惘直视的样子
•
•
纠错
知识点:第二章
收起解析
正确
第二章词汇第一节古代汉语词的构成
5.
(4分)公入而赋……姜出而赋中的“出”和“入”是互文见义
•
•
纠错
得分: 4
知识点:第二章
收起解析
正确
第二章词汇三节词的本义和引申义
6.
(4分)《史记》司马迁著,记事上起轩辕,下迄汉武帝太初年间,跨度近三千年,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
•
纠错
得分: 4
知识点:第二十六课
收起解析
正确
第二十六课《孙膑》
7.
(4分)用口叫人为“召”,用手招人为“招”。
•
•
纠错
得分: 4
知识点:第二章
收起解析
正确
第二章词汇第二节古今词义异同
8.
(4分)《论语》是孟子的弟子和再传弟子辑录孔子的言论、事迹和一些孔子弟子的言行而成的。
•
•
纠错
得分: 0
知识点:第十——十二课
收起解析
错误
第十——十二课《论语》篇
9.
(4分)名词后面用介词结构作补语,这个名词活用为动词(因为补语一般置于动词谓语之后)
•
•
纠错
得分: 4
知识点:第四章
收起解析
正确
第四章语法(二)虚词和句式第三节介词
10.
(4分)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
(敝,使动用法)•
•
纠错
得分: 0
知识点:第三章
收起解析
错误
第三章语法(一)第二节需要特殊理解的几种动宾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