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物理《光学》
- 格式:ppt
- 大小:1.87 MB
- 文档页数:20
大学物理光学总结(二)引言概述:光学是物理学中一个重要的分支,研究光的传播、成像以及光与物质的相互作用等问题。
本文将从五个重要的大点出发,对大学物理光学的相关内容进行总结与分析,为读者提供一个快速了解光学的途径。
正文:1. 光的干涉和衍射1.1 光的干涉现象1.1.1 杨氏实验1.1.2 干涉条纹的产生原理1.1.3 干涉的条件和分类1.2 光的衍射现象1.2.1 菲涅尔衍射和菲涅耳衍射公式1.2.2 高斯衍射公式1.2.3 衍射的条件和分类2. 光的偏振与散射2.1 光的偏振现象2.1.1 偏振光的产生与检测2.1.2 光的偏振态和偏振光的超精细结构2.1.3 光的偏振与光的传播方向2.2 光的散射现象2.2.1 雷利散射和米氏散射2.2.2 瑞利散射公式和米氏散射公式2.2.3 光的散射与物质的介电性质3. 光的色散与光的成像3.1 光的色散现象3.1.1 光的折射定律3.1.2 不同介质中的光速和折射率3.1.3 瑞利公式和阿贝尔公式3.2 光的成像现象3.2.1 薄透镜成像的基本原理3.2.2 薄透镜成像的光学公式3.2.3 光的几何光学成像和实际成像的区别4. 光的波动和相干性4.1 光的波动现象4.1.1 光的起源和光的波动理论4.1.2 光的波动性质和波动光的衍射4.1.3 光的波动与光的电磁理论4.2 光的相干性现象4.2.1 相干的条件与相干光的特点4.2.2 干涉仪器与相干的应用4.2.3 光的相干性与光的相长相消干涉5. 光的光学仪器与光的应用5.1 光谱仪及其应用5.1.1 分光器的原理和结构5.1.2 分光光度计和光谱仪的构成5.1.3 火焰光谱法和原子吸收光谱法5.2 光的干涉仪器与应用5.2.1 迈克尔逊干涉仪和弗洛姆干涉仪5.2.2 干涉仪的干涉条纹和精密测量的应用5.2.3 波段干涉仪和干涉滤波器的原理与应用总结:本文从干涉和衍射、偏振与散射、色散与成像、波动与相干性以及光学仪器与应用等五个大点,对大学物理光学的相关知识进行了概要总结。
大学物理光学部分知识点一、光的反射1、光源: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2、光在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大气层是不均匀的,当光从大气层外射到地面时,光线发了了弯折3、光速光在不同物质中传播的速度一般不同,真空中最快,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C = 3×108 m/s,在空气中的速度接近于这个速度,水中的速度为3/4C,玻璃中为2/3C4、光直线传播的应用可解释许多光学现象:激光准直,影子的形成,月食、日食的形成、小孔成像等5、光线光线:表示光传播方向的直线,即沿光的传播路线画一直线,并在直线上画上箭头表示光的传播方向(光线是假想的,实际并不存在)6、光的反射光从一种介质射向另一种介质的交界面时,一部分光返回原来介质中,使光的传播方向发生了改变,这种现象称为光的反射7、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可归纳为:“三线一面,两线分居,两角相等”理解:(1) 由入射光线决定反射光线,叙述时要“反”字当头(2) 发生反射的条件:两种介质的交界处;发生处:入射点;结果:返回原介质中(3) 反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减小而减小,当入射角为零时,反射角也变为零度8、两种反射现象(1) 镜面反射:平行光线经界面反射后沿某一方向平行射出,只能在某一方向接收到反射光线(2) 漫反射:平行光经界面反射后向各个不同的方向反射出去,即在各个不同的方向都能接收到反射光线注意:无论是镜面反射,还是漫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大学物理光学学习方法一、认真预习,画出疑难。
在这个环节中,必须先行学习教程(提前任课教师两个课时),画出自己理解不清,理解不了的部分。
预习教材后,如果“没有”疑难,那么马上做教材所配置的练习,帮助画出重点和难点。
预习中,自己画出重点和难点,这是非常重要的,是为提高听课效率所应该准备的一个环节。
二、带着问题,进入课堂。
带着问题进课堂,通过教师讲解,解决预习中的疑难问题;若课堂中没有听懂,尽量利用课间时间,当场解决。
《大学物理》光学练习题一、简答题1、相干光产生的条件是什么? 获得相干光的方法有几种? 分别是什么?答:相干光产生的条件:两束光频率相同,振动方向相同,相位差恒定获得相干光的方法有两种,分别是振幅分割法和波阵面分割法。
2、何谓光程?其物理意义是什么? 使用凸透镜能不能引起附加光程差? 请给出你的解释?答:介质折射率n和光在介质内走过的几何路程L的乘积nL叫光程,其物理意义是光程就是把光在媒质中通过的几何路程按相位差相等折合为真空中的路程.使用凸透镜不能引起附加的光程差。
3、什么是等厚干涉? 什么是等顷干涉? 试各举一例答:薄膜厚度d一定,光程差随入射角i 变化而变化,同一入射角i 对应同一干涉条纹级次,不同入射角对应不同条纹级次,这样的干涉叫等顷干涉。
入射角i一定(平行光入射),光程差随薄膜厚度d变化而变化,同一厚度对应同一干涉条纹不同厚度对应不同干涉条纹,条纹形状与薄膜等厚相同。
4、空气中的肥皂泡,随着泡膜的厚度的变薄,膜上将出现颜色,当膜进一步变薄并将破裂时,膜上将出现黑色,试解释之?答:起初肥皂膜泡厚度很大,使得由泡膜上下表面产生的光程差大于光的相干长度,随着泡膜厚度变薄时,当在相干长度内以,泡膜上下表面反射不同波长的可见光叠加,形成彩色条纹,当膜进一步变薄并将破裂时,厚度将趋于零,反射干涉消失,膜上出现黑色。
5、大多数光学镜头上要镀一层增透膜,在计算增透膜产生的光程差时,并没有加上半波损失,为什么?答:玻璃表面镀上一层增透薄膜,其折射率介于玻璃和空气之间,比玻璃的折射率小,比空气的折射率大,所以在增透膜的上下表面都有相位的突变,总的附加光程差为零,所以没有半波损失。
6、什么是光的衍射现象?答:光作为一种电磁波,在传播中若遇到尺寸比光的波长大得不多的障碍物时,它就不再遵循直线传播的规律,而会传到障碍物的阴影区并形成明暗变化的光强分布,这就是光的衍射现象。
7、什么是菲涅尔衍射、夫琅禾费衍射,两者的区别是什么?答:菲涅耳衍射:在这种衍射中,光源或显示衍射图样的屏,与衍射孔(或障碍物)之间距离是有限的,若光源和屏都距离衍射孔(或障碍物)有限远,也属于菲涅耳衍射。
PS 1 S 2r 1n 1n 2t 2r 2t 1大学物理(光学部分)试题库及答案解析一、选择题1. 有一平面透射光栅,每毫米有500条刻痕,刻痕间距是刻痕宽度的两倍。
若用600nm 的平行光垂直照射该光栅,问第几级亮条纹缺级?能观察到几条亮条纹? ( C )A. 第1级,7条B. 第2级,6条C. 第3级,5条D. 第2级,3条2. 下列情形中,在计算两束反射光线的光程差时,不需要计算因半波损失而产生的额外光程的是:( D )A BCD3. 在相同的时间内,一束波长为λ的单色光在空气中和在玻璃中( C ) (A) 传播的路程相等,走过的光程相等 (B) 传播的路程相等,走过的光程不相等 (C) 传播的路程不相等,走过的光程相等 (D) 传播的路程不相等,走过的光程不相等4. 如图,S 1、S 2是两个相干光源,它们到P 点的距离分别为r 1和r 2。
路径S 1P 垂直穿过一块厚度为t 1、折射率为n 1的介质板,路径S 2P 垂直穿过厚度为t 2、折射率为n 2的另一介质板,其余部分可看作真空,这两条路径的光程差等于( B )(A) )()(111222t n r t n r +-+(B) ])1([])1([111222t n r t n r -+--+ (C) )()(111222t n r t n r ---空气油膜n=1.4 水MgF 2 n=1.38 空气玻璃 n=1.5油膜n=1.4 空气 水空气MgF 2 n=1.38玻璃 n=1.5(D) 1122t n t n -5、如图所示,平行单色光垂直照射到薄膜上,经上下两表面反射的两束光发生干涉,若薄膜的厚度为e ,并且n 1<n 2>n 3,1λ为入射光在折射率为n 1的媒质中的波长,则两束反射光在相遇点的相位差为 ( C )(A) )/(2112λπn e n (B) πλπ+)/(4121n e n (C) πλπ+)/(4112n e n(D) )/(4112λπn e n6、在真空中波长为λ的单色光,在折射率为n 的透明介质中从A 沿某路径传播到B ,若A 、B 两点相位差为3π,则此路径AB 的光程为( A )(A) 1.5 λ(B) 1.5 λ / n(C) 1.5n λ(D) 3 λ7、一束光强为I 0的自然光垂直穿过两个偏振片,且此两偏振片的透振方向成45°角,则穿过两个偏振片后的光强I 为( B )(A) 24/0I(B )4/0I(C )2/0I(D)2/20I8、波长为λ的单色光垂直入射于光栅常数为d 、缝宽为a 、总缝数为N 的光栅上。
课程名称:大学物理光学授课对象:大学物理专业学生授课学时:2学时教学目标:1. 理解光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包括光的波动性、光的干涉、衍射、偏振等。
2. 掌握光学实验的基本方法和技能,能够运用光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验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
教学内容:一、光的波动性1. 光的波动理论概述2. 光的干涉现象3. 光的衍射现象4. 光的偏振现象二、光学实验基本技能1. 光学仪器的基本操作2. 光学实验的基本方法3. 光学实验数据采集与处理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通过生活中的光学现象引入光学概念。
2. 介绍光学在科学技术和生活中的重要性。
二、讲解光的波动性1. 讲解光的波动理论,包括光的电磁波本质、频率和波长等概念。
2. 通过实验演示光的干涉现象,如双缝干涉实验。
3. 讲解光的衍射现象,如单缝衍射实验。
4. 讲解光的偏振现象,如偏振片实验。
三、光学实验基本技能1. 介绍光学仪器的基本操作,如望远镜、显微镜等。
2. 讲解光学实验的基本方法,如光路调节、光强测量等。
3. 强调实验数据采集与处理的重要性。
第二课时一、复习上节课内容1. 复习光的波动性相关概念。
2. 回顾光的干涉、衍射、偏振现象。
二、讲解光学实验案例1. 通过实际案例,如光纤通信、激光技术等,展示光学在科学技术中的应用。
2. 分析案例中的光学原理和实验方法。
三、实验操作演示1. 演示光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如光路调节、光强测量等。
2. 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培养动手能力。
四、总结与作业1.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光学在科学技术和生活中的重要性。
2.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撰写一篇关于光学实验的实验报告。
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提问、讨论和实验操作情况。
2.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和数据分析能力。
3. 期末考试:通过笔试和实验操作考试,检验学生对光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备注:本教案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补充。
大学物理光学知识点大一光学是物理学的重要分支之一,主要研究光的传播、干涉、衍射、偏振、光的色散等现象。
作为大学物理的一门核心课程,光学是大学物理学习的重要一环。
本文将介绍大一学生所需要了解的光学知识点,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光学的基础概念。
一、光的特性1. 光的来源:光的来源有自发辐射和感光材料的激发等。
2. 光的传播:光的传播包括直线传播和波动传播,可以用光线模型和波动模型来描述。
3. 光的能量:光是一种能量的传播形式,可以用能量和功率来描述光的特性。
二、光的干涉和衍射1. 光的干涉:光的干涉是指两束或多束光波叠加产生的干涉现象。
主要包括构成干涉的两个条件和干涉的分类。
2. 光的衍射:光的衍射是指光波通过物体的缝隙或物体的边缘传播时产生的偏折现象。
主要包括菲涅尔衍射和夫琅禾费衍射两种情况。
三、光的偏振1. 光的偏振现象:光的偏振是指特定方向的光振动相对于光传播方向振动的现象。
主要包括线偏振、圆偏振和椭圆偏振。
2. 光的偏振态描述:可用偏振态矢量、偏振滤波器和琥珀石偏振片等来描述光的偏振。
四、光的色散1. 光的色散现象:光的色散是指光波在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导致折射角度发生变化的现象。
主要包括色散的原因和色散的分类。
2. 色散的衍射光栅:色散光栅是利用光的衍射现象,通过一定的结构和参数来实现光的分光。
五、光学仪器1. 凸透镜和凹透镜:凸透镜和凹透镜是光学仪器中最常见的两种光学元件,用于收集和聚焦光线。
2. 显微镜和望远镜:显微镜和望远镜是利用透镜和物镜将光线放大的光学仪器,用于观察微观和远距离的物体。
光学作为物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对于大一学生来说是一门重要的课程。
通过对光学知识点的学习和理解,不仅可以加深对光的本质和特性的认识,还可以为今后的专业学习打下基础。
希望大家能够积极学习光学知识,充实自己的物理学习内容,提升自己在物理领域的能力。
第十七章 光的干涉一. 选择题1.在真空中波长为λ的单色光,在折射率为n 的均匀透明介质中从A 沿某一路径传播到B ,若A ,B 两点的相位差为3π,则路径AB 的长度为:( D )A. 1.5λB. 1.5n λC. 3λD. 1.5λ/n解: πλπϕ32==∆nd 所以 n d /5.1λ=本题答案为D 。
2.在杨氏双缝实验中,若两缝之间的距离稍为加大,其他条件不变,则干涉条纹将 ( A )A. 变密B. 变稀C. 不变D. 消失解:条纹间距d D x /λ=∆,所以d 增大,x ∆变小。
干涉条纹将变密。
本题答案为A 。
3.在空气中做双缝干涉实验,屏幕E 上的P 处是明条纹。
若将缝S 2盖住,并在S 1、S 2连线的垂直平分面上放一平面反射镜M ,其它条件不变(如图),则此时( B )A. P 处仍为明条纹B. P 处为暗条纹选择题3图C. P 处位于明、暗条纹之间D. 屏幕E 上无干涉条纹解 对于屏幕E 上方的P 点,从S 1直接入射到屏幕E 上和从出发S 1经平面反射镜M 反射后再入射到屏幕上的光相位差在均比原来增π,因此原来是明条纹的将变为暗条纹,而原来的暗条纹将变为明条纹。
故本题答案为B 。
4.在薄膜干涉实验中,观察到反射光的等倾干涉条纹的中心是亮斑,则此时透射光的等倾干涉条纹中心是( B )A. 亮斑B. 暗斑C. 可能是亮斑,也可能是暗斑D. 无法确定解:反射光和透射光的等倾干涉条纹互补。
本题答案为B 。
5.一束波长为λ的单色光由空气垂直入射到折射率为n 的透明薄膜上,透明薄膜放在空气中,要使反射光得到干涉加强,则薄膜最小的厚度为 ( B )A. λ/4B. λ/ (4n )C. λ/2D. λ/ (2n )6.在折射率为n '=1.60的玻璃表面上涂以折射率n =1.38的MgF 2透明薄膜,可以减少光的反射。
当波长为500.0nm 的单色光垂直入射时,为了实现最小反射,此透明薄膜的最小厚度为( C )A. 5.0nmB. 30.0nmC. 90.6nmD. 250.0nm解:增透膜 6.904/min ==n e λnm本题答案为C 。
大学物理光学必考知识点光学是物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光的传播、发射、反射、折射、干涉和衍射等现象。
作为大学物理学的一门必修课程,光学涉及到许多重要的知识点。
本文将介绍大学物理光学必考的知识点,帮助同学们系统地理解光学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1.光的性质光既具有波动性质,也具有粒子性质。
根据电磁波理论,光是由电磁波组成的,具有波长、频率和速度等特性。
光的粒子性质则可以用光子的概念来解释,光子是光的基本粒子,具有能量和动量。
2.光的传播光在空气、水、玻璃等介质中的传播遵循直线传播的原理。
光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与介质的折射率有关,根据斯涅尔定律,光在不同介质之间传播时会发生折射现象。
3.光的反射光的反射是指光线遇到界面时发生反射现象。
根据光的入射角和反射角之间的关系,可以得到光的反射定律,即入射角等于反射角。
4.光的折射光的折射是指光线从一种介质传播到另一种介质时发生的偏折现象。
根据光的入射角、折射角和两种介质的折射率之间的关系,可以得到光的折射定律,即入射角的正弦与折射角的正弦之比等于两种介质的折射率之比。
5.光的干涉光的干涉是指两束或多束光波相互叠加时所产生的干涉现象。
根据光的相干性理论,当两束光波相位差为整数倍时,它们将发生叠加增强,形成明纹;当相位差为半整数倍时,它们将发生叠加抵消,形成暗纹。
6.光的衍射光的衍射是指光通过一个狭缝或物体边缘时所产生的弯曲现象。
根据光的衍射理论,当光通过一个狭缝或物体边缘时,光波将朝各个方向散射,形成衍射图样。
7.光的偏振光的偏振是指光波中的电场振动方向在一个特定平面上的现象。
根据光的偏振理论,只有在特定方向上的光波才具有偏振性,其他方向上的光波则无偏振性。
8.光的色散光的色散是指光在物质中传播时,不同频率的光波具有不同的折射率,从而形成不同颜色的现象。
根据光的色散理论,不同介质对不同频率的光波的折射率不同,导致光的折射角度也不同,进而引起光的色散现象。
总结起来,大学物理光学的必考知识点包括光的性质、传播、反射、折射、干涉、衍射、偏振和色散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