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议论文并列式结构
- 格式:pptx
- 大小:165.65 KB
- 文档页数:14
、“并列式”作文结构仔细研读上面的中考作文评分标准,我们不难发现:最基本的三条就是“结构、内容、语言”,此外,还需留意关注“立意、书写”。
其中,对一类文的具体要求是:立意深刻,中心突出,内容充实,结构严谨,语言通畅、生动。
要在一篇文章中实现这几项同学们会觉得很难,可是,只要采用了“并列式结构”,这一切都会变得非常简单。
何为“并列式结构”?它是指围绕文章中心主题,在文章的主体部分分别写作几个(一般三个)并列的段落层次,各段落层次平行排列,分别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来表述诠释或验证中心主题,使文章呈现出一种多管齐下、齐头并进的格局。
如:诱惑是什么诱惑,是什么?诱惑,有时是天使。
曾经有个记者,采访过一名事业有成、颇有名望的成功人士说,他能有今天的成就,应归功于母亲和儿时的一个苹果。
他说,当时母亲从集市上买来一些苹果,他和弟弟都想要。
母亲告诉他们,必须先把园子里的杂草拔干净,才能得到苹果。
面对苹果的巨大诱惑,他和弟弟花费了一个下午的努力,终于得到了想要的苹果。
此后,无论做什么事,他都持这样一种态度,即必须经过艰苦的努力,才能得到应有的收获。
诱惑,像天使一样,使得他在事业上一直乘风破浪……诱惑,有时是魔鬼。
据报道,曾在美国名噪一时的“油炸圈饼王”现已沦为乞丐。
这听起来似乎让人匪夷所思,但却是真实发生的事。
靠自己的绝活——油炸圈饼成为百万富翁以后,他却受到了赌博的不良诱惑,他赌掉了百万家产,赌掉了几十家连锁店,赌得妻离子散,最终成为一名沿街乞讨的乞丐,寄居在四处漏风的走廊里,凄惨无比……作为天使的诱惑给我们以动力和希望,作为魔鬼的诱惑却把我们带进无底的深渊,永劫不复的地狱……诱惑,是一把双刃剑,好好把握,它就是助你成功的天使;放任自流,它就是使你一败涂地的魔鬼。
面对诱惑,你聪明的,该知道如何选择?本文主旨为文尾“诱惑是一把双刃剑”,要“好好把握”。
结构非常简洁:先问后答。
答为文章主体段落,两个层次——诱惑有时是天使,诱惑有时是魔鬼。
作文冲刺50+ → 2022微课系列2快速构思之并列式结构(精品版)导入:考场作文,采用并列式结构,围绕主观点,呈现出三个分论点,构思快捷,结构清晰,多角度,多侧面地论述中心论点,说理更丰实。
这种作文形式的最大好处在于结构清晰,主旨明确,且不易跑题,全文显得眉清目秀,身材可人,让阅卷老师,一目了然,心清气爽。
同时,这种结构模式也是一种思维模式,便于我们在考场打开思路。
另外,这种作文形式易学易练,便于操作,不仅在形式上易掌握,在语言上也易出彩,可以作为一种应考利器。
一、认识并列式结构1.什么是并列式结构?并列式结构的特点是论证的各部分之间并列平行,分别独立又围绕同一个中心。
这种结构在议论文中常见。
2.什么是分论点?论证某一方面观点、某一事理,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展开,这每一层、每一面,就是一个个分论点。
分论点是对中心论点的展开与阐述,是中心论点的具体化。
注意:各分论点必须具有与中心论点有内容的独立性、类属的同一性、句型的一致性。
3.并列式结构模式围绕中心论点排列几个议论段落,一段一个小分论点(论点并列式),也可以在一段中,论据并列证明论点(论据并列式)。
结构模式:▲开头:或引述材料,或用故事,或引用名言警句,或开门见山提出总论点。
1▲主体:分论点一+论据+分析论证+小结句分论点二+论据+分析论证+小结句分论点三+论据+分析论证+小结句出(用一个基本相同的句式的句子交代或引分论点或分论据) ▲结尾:或从“为什么”或“怎么办”的角度深化论点;或提出希望,发出号召;或重申观点……4.“三层五段”结构模式所谓“三层五段”结构模式,是就作文的篇章结构而言,这类作文的特点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一个观点,三个角度,三句画龙点睛的话”,全文一般分为五个(也可以更多)自然段:首尾为“起”与“合”,也就是文章的开头与结尾,这两部分前后照应,紧扣话题;中间一般分为三个段,从三个角度或三个层面对论点进行展开论证,它们一般是并列式或递进结构;一般而言,这三个段都要用一句精辟的话进行概括,以彰显主旨,扣紧观点;还要用几句精辟的话进行分析议论,以显深刻。
并列式结构议论文高中范文并列式结构议论文篇一:《语文,我心中的一泓清泉》语文,汉语中蕴藏的文化。
从结绳记事到文字的出现,蕴藏着形象;从诗词的清丽脱俗到散文的柔美飘逸,蕴藏着灵动;从气势磅礴的论文到经典的小说,蕴藏着灵魂。
品味语文,就像细品一杯香茗,温馨的气息沁人心脾;品味语文,就像荷叶上刚沁出的一滴露水,生命的气息传遍全身;品味语文,就像山溪间一股流淌的清泉,纯然、质朴语文,心中的一泓清泉,带着我的魂来到了濮水边,清幽的月光下,一位孤独的老者,徐徐的背影。
只听到一句:宁拽尾于涂。
来回答请命的使者。
他那无所待的逍遥游,他那如大鹏般的志向触动着我的心灵。
荣华富贵尤可舍,权势名利尤可抛,这就是庄子,做着蝴蝶梦的庄子,醒来之后,物我已两忘,不知是我变成了蝶,还是蝶化成了我.这棵孤独地守候月亮的树永远竖立在我的心中。
语文,心中的一泓清泉,带着我的魂来到了那座失落的大观园。
宝钗的可人、练达让人着迷,黛玉那如水的性情让人怜惜,凤姐的泼辣让人钦佩,宝玉的痴情让人心生敬意。
一切的一切都化为美丽的天使印入我的脑海,大观园的盛衰也让人看后觉得惋惜,宝黛的反封建勇气可嘉,那段缠绵悱恻的爱情令人伤感。
语文,心中的一泓清泉,带着我的魂进入那《边城》的透明之境。
闻到了,边城人民质朴的情怀;听到了,边城的大老、二老含情脉脉的情丝;看到了,翠翠等坐在岸边那望眼欲穿、灵动的双眸。
那段凄婉哀伤的边城之意化作一股清泉流遍我的身体,牵动着我的神经。
人性的透明莫过于此,结局是悲凉的,可又有谁能否认翠翠是幸福的呢无尽的等待已化作有情的相思泪,挥洒在边城的角落,飘散在每个读者的心间。
语文,心中的一泓清泉,涤荡着人性的灵魂,进入至高的精神空间,去品味人性的至纯,去感受人性的高洁,去感受人性的华美、天真语文,博大精深,包容世间万象,海纳百川,其灵魂在文学之光的普照下,得到精神的滋养,得到精神的润洗,彰显出人的本性,若一泓清泉在我心中汩汩流淌并列式结构议论文篇二:《成功背后的秘密》伏尔泰说:成功是一颗种子,不浇水、施肥、除草,它是不会绽放出绚丽的花朵的。
高中议论文写作指导(三)五、文章结构议论文的结构是指文章内部的观点和材料的组织安排。
典范议论文应该结构严密,逻辑性强,结构完整,合乎规范模式。
议论文的基本结构通常由“引论、本论、结论”三部分组成。
要求是开头必须提出论题或论点,主体部分选用材料分层次地论证论点,结尾归纳总结。
本论是文章的主体,是对问题的分析。
文章尤其议论文的思路必需清晰明了,思路清晰了,结构才能顺畅。
议论文的基本结构有如下四种,一定要分辨清楚并能熟练运用。
并列式:先提出总论点,然后列出分论点,从几个方面对总论点加以阐发,几个层次的联系是平等并列关系。
总分式:先提出中心论点,然后根据中心论点中提到的几方面内容,逐项展开论述;或围绕所要论述的中心问题,在逐步论述分论点的基础上(先分说),再总说,即由个别到一般,由具体到概括。
对照式:在论证中,把两种事物(或意思)加以对比,或者是用另一事物(或意思)来烘托某一事物(或意思)。
层进式:文章各层次之间是层层深入、步步推进的关系,各层前后顺序有严格要求,不能随意改动。
(一)并列式结构并列式结构。
在论证思路中,为了论述的方便,将文章的中心论点分解成几个平行的、并列的分论点,或是把论据并列起来,论证的几个层次或段落之间的关系是平行的,这就是并列式。
善设分论点,多角度论证中心。
任何事物存在的条件都是多方面的,任何观点存在的理由也不只有一个,我们写作议论文时,就要善于从不同的角度去找寻理由,一条一条分析,一条一条论证,最终使中心论点更有说服力。
(1)并列分解——“是什么”(2)并列分解——“为什么”(3)并列分解——“怎么样”以“愿景”为题.从“是什么”的角度展开从内涵的角度展开分论点(1)愿景的内涵是什么?愿景是对人生未来状态的一种期待愿景是对事业发展前景的一种向往愿景是对社会历史发展的一种憧憬从外延的角度展开分论点(2)愿景的外延是什么?愿景是普通人的人生追求愿景是企业家的发展蓝图愿景是政治家的社会理想再如,话题“肩膀”可扩展为三个分论点:肩膀装载着幸福,肩膀是亲情的牵挂;肩膀承载着快乐,肩膀是友情的寄托;肩膀搭载着甜蜜,肩膀是爱情的相守。
高中语文议论文写作的结构与论证议论文是高中语文写作中的重要文体,它要求我们清晰地表达观点,并通过有力的论证来支持观点。
掌握议论文的结构和论证方法,对于提高我们的写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一、议论文的结构1、引论引论是文章的开头部分,其主要作用是引出论点。
在引论中,可以通过讲述一个故事、引用一句名言、提出一个问题或者描述一种现象来引起读者的兴趣,进而引出文章的中心论点。
例如,以“诚信是做人之本”为论点,可以讲述商鞅徙木立信的故事来引出主题,让读者对诚信的重要性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2、本论本论是议论文的主体部分,用于对论点进行论证。
常见的本论结构有以下几种:(1)并列式将论点分解为几个平行的分论点,分别进行论述。
比如,以“勤奋是成功的基石”为论点,可以从“勤奋能弥补天赋的不足”“勤奋能让人积累更多的知识和经验”“勤奋能培养坚韧不拔的品质”这三个方面来展开论证,每个分论点独立成段,相互并列。
(2)递进式按照事物的发展规律或者人们的认知规律,层层深入地进行论证。
比如,以“磨难成就人生”为论点,可以先论述磨难能锻炼人的意志,接着论述磨难能让人增长智慧,最后论述磨难能让人实现人生价值,三个层次逐步深入,使论证更加深刻。
(3)对照式通过正反对比来论证论点。
比如,以“创新才能发展”为论点,可以先论述创新能够推动社会进步,取得成功的案例;然后论述因循守旧导致落后的情况,通过正反对比,突出创新的重要性。
3、结论结论是文章的结尾部分,要对全文进行总结,重申论点,使文章首尾呼应。
同时,可以适当展望未来,或者提出呼吁和建议。
比如,在“诚信是做人之本”的结尾,可以再次强调诚信的重要性,呼吁大家在生活中坚守诚信原则。
二、议论文的论证1、举例论证列举具体的事例来证明论点。
所举事例要真实可靠,具有代表性。
比如,在论证“读书可以开阔视野”时,可以列举司马迁读万卷书,完成《史记》;马克思博览群书,创立马克思主义等事例。
2、道理论证运用经典著作中的精辟见解、古今中外名人的名言警句以及人们公认的定理公式等来证明论点。
议论文写作,掌握这四种结构易得高分。
一、总分式《红楼梦》中王熙凤一出场,便对黛玉说了这样一番话:“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不忘。
……”。
寥寥数语中,难为凤姐的是,她不仅夸赞了黛玉,还安慰了迎春姐妹,迎合了在场所有人的心,更不露声色地达到了她讨好了老祖宗(气派不凡,富有慈爱之心)的目的。
细细想来,凤姐的这番话竟颇像一篇袖珍型的,结构完整的议论佳作。
论点:黛玉是天下最标致的人物(暗含:只有老祖宗这样的人物,才配有这么酷的孙女);论据:虽是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像个嫡亲的孙女;结论:所以老祖宗天天想念着黛玉。
结构方法:总——分——总。
论证技巧:天衣无缝。
见人就说人话,见鬼就讲鬼语,能够随机应变,左右逢源,滴水不漏,无懈可击,这是王熙凤做人的风格。
我们做人不可学凤姐,作文却可向凤姐讨技巧方法。
1、“总——分——总”式,这是总分式的完整式。
这类文章往往在序论部分首先提出中心论点,而在本论部分将中心论点分成几个基本上是横向展开的分论点,一一进行论证,最后在结论部分加以归纳、总结和必要的引申。
简言之,即是“提出论点——用论据证实论点——做出结论”。
例如,毛泽东的《改造我们的学习》一文,就典型地体现了这一结构特点。
文章开篇第一句就直截了当地提出了“是什么”,也即论点——“我主张将我们全党的学习方法和学习制度改造一下”。
为什么?“其理由如次”:一、二、三部分从历史经验、从存在问题、从主观主义的危害三个方面阐述了改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第四部分提出改造的具体措施。
也就是“怎样做”。
2、总——分式:其特点是没有结论部分。
在引论提出论点后,或分若干论点阐述证明,它常在分述的部分进行小结;或分举若干论据进行分析。
例如荀子的《劝学》(课文节选部分):开篇先提出“学不可以已”的论点,接着分别从学习的效果(知明而行无过矣)、学习的重要作用(君子性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学习的方法和态度(注意积累、用心专一)等几个方面来证明。
05论证结构议论文是考生所喜爱的一种文体,也是考场作文中最受评卷老师青睐的一种文体,所以写好议论文,可以受益无穷。
一篇好的议论文不但要有好的内容,还要有好的结构。
一、总分式结构总分式结构是指文章层次之间是总说和分说的关系。
这种关系有三种基本形式:⑴先总后分。
文章开头部分总括提出中心论点,然后分别从若干方面列举事例具体详细地加以论证或从不同角度提出分论点具体加以阐述。
⑵先分后总。
⑶先总后分再总。
在议论文总分式结构中,若干论据或分论点间通常是并列的,所以有人把这种结构也称为并列式结构。
在总分式结构中要注意以下几点:⑴若干并列的论据或分论点在排序上要符合人们一般的思维习惯。
⑵若干并列的论据或分论点内容各自独立,又要围绕文章中心论点。
⑶若干并列的论据或分论点在内容上是平行的,要防止各个方面内容上交叉或从属。
二、总分式论证结构的表现形式1.高考满分作文——总分式考题再现(2023高考满分作文大展·全国甲卷)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人们因技术发展得以更好地掌控时间,但也有人因此成了时间的仆人。
这句话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江山不负光阴,科技接续芳华流光一瞬,华表千年。
“三千繁华东流水,一梦长安终成灰。
”时间总是过得那么快。
在当代社会,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我们节省了大量的时间,然而这种技术带来的便利与进步也让我们不禁思考:我们是真正成了时间的主宰,还是不经意间成了时间的奴隶呢?而我们又该如何平衡技术与时间之间的关系呢?【先总说,“我们又该如何平衡技术与时间之间的关系呢”引领下文分说的三段】顺科技之潮,握时间之手,告别假性忙碌。
近年来,网络购物的发展极大地缩短了人们购物的时间,从而使购物变得更加方便、快捷。
技术的发展也更好地提升了我们的生产力,从移动互联网到智能设备,我们可以随时随地获取信息、交流与沟通,打破了空间障碍,使信息传递更加方便,更加节省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