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质评价实验报告--描述性检验法
- 格式:docx
- 大小:37.97 KB
- 文档页数:3
生物学实验教学中心目录引言 (1)1、材料和方法 (2)1.1、实验仪器 (2)1.2、试剂及溶液 (2)1.3、实验方法步骤 (5)2、理化分析 (9)2.1、食用油中BHT、BHA的分离鉴定 (9)2.2、酸价测定 (10)2.3、碘价测定(韦氏法) (10)2.4、过氧化值的测定 (11)2.5、羰基价测定 (11)3、油中非食用油的鉴别 (11)4、结果与分析 (13)5、讨论与思考 (16)参考文献 (16)食用植物油脂品质检验摘要:食用植物油脂品质的好坏可通过测定其酸价、碘价、过氧化值、羰基价等理化特性来判断。
分离鉴定食用油中的BHT(叔丁基茴香醚)、BHA(2,6-二叔丁基对甲酚),及测量油脂酸价、碘价、过氧化值、羰基价,来进行对食用植物油脂品质检验. BHT(叔丁基茴香醚)、BHA(2,6-二叔丁基对甲酚)用薄层色谱法定性,根据其在薄层板上显色的最低检出量与标准品最低检出量比较而概略定量,对高脂肪食品中的BHT、BHA 能定性检出。
酸价(酸值)酸价是评定油脂品质好坏和储存方法是否得当的一个指标。
同一种植物油酸价越小,说明油脂质量越好,新鲜度和精炼程度越好,酸价越高,说明其质量越差越不新鲜。
测定碘价可以了解油脂脂肪酸的组成是否正常有无掺杂等。
过氧化值表示油脂和脂肪酸等被氧化的一种指标,用来衡量油脂的酸败程度,过氧化值超标,油的味道会不好,甚至产生异味,对人体不利影响。
检测油脂中是否存在过氧化值,常用滴定法。
用羰基价来评价油脂中氧化产物的含量和酸败劣度的程度,具有较好的灵敏度和准确性。
我国已把羰基价列为油脂的一项食品卫生检测项目,常用比色法测定总羰基价。
油中非食用油的鉴别,利用薄层层析、皂化反应及简单的呈色反应进行常见食用植物油掺伪鉴别。
关键词:BHT BHA 酸价碘价过氧化值滴定法羰基价比色法薄层层析皂化反应呈色反应食用植物油脂品质检验引言食用植物油是人民群众的生活必需品,食用油也是指可食用的动物或者植物来源的油脂,常温下为液态。
第1篇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通过感官评定方法,对市售几种常见果汁的品质进行评价,了解消费者对不同果汁的感官偏好,以及果汁的品质特征对其感官评价的影响。
二、实验材料1. 实验样品:市售苹果汁、橙汁、葡萄汁、芒果汁各100ml。
2. 实验设备:透明玻璃杯、一次性纸杯、温度计、秒表、评分表。
3. 实验试剂:无。
三、实验方法1. 感官评定方法:采用三点检验法、九点检验法、定向成对检验法。
2. 三点检验法:将四种果汁分别装入四个透明玻璃杯中,随机编号。
每位评价员分别品尝四个样品,判断每个样品是哪一种果汁。
3. 九点检验法:将四种果汁分别装入四个透明玻璃杯中,随机编号。
每位评价员对每个样品的色泽、香气、口感、甜度、酸度、口感持久性等方面进行评分,评分标准为1-9分,1分为最差,9分为最佳。
4. 定向成对检验法:将四种果汁两两配对,随机编号。
每位评价员分别品尝两杯样品,判断哪一杯样品更优。
四、实验步骤1. 将四种果汁分别装入四个透明玻璃杯中,随机编号。
2. 邀请10名评价员进行感官评定,每位评价员先进行三点检验,然后进行九点检验,最后进行定向成对检验。
3. 收集每位评价员的评定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三点检验结果:在三点检验中,评价员对四种果汁的识别率较高,其中苹果汁识别率最高,橙汁识别率最低。
2. 九点检验结果:在九点检验中,评价员对四种果汁的色泽、香气、口感、甜度、酸度、口感持久性等方面进行了评分。
结果显示,苹果汁在色泽、香气、口感持久性方面得分较高,橙汁在甜度、酸度方面得分较高。
3. 定向成对检验结果:在定向成对检验中,评价员对四种果汁的偏好程度较高。
其中,苹果汁和橙汁的偏好程度较高,葡萄汁和芒果汁的偏好程度较低。
六、结论1. 消费者对果汁的感官评价受色泽、香气、口感、甜度、酸度、口感持久性等因素的影响。
2. 苹果汁在色泽、香气、口感持久性方面具有优势,橙汁在甜度、酸度方面具有优势。
陶瓷马赛克检验方案
1.外观质量检验
外观质量是陶瓷马赛克的基本要求之一、对于外观质量的检验,可以采用以下方法:
1.1视觉检查:检查马赛克表面是否有裂纹、色差、气泡、凹凸不平等缺陷。
1.2手感检查:轻轻用手触摸马赛克表面,检查表面是否光滑,是否有明显的凹凸感。
1.3浸泡试验:将一定数量的马赛克样品泡在水中,观察是否有渗水现象。
渗水可能会导致马赛克脱落。
2.尺寸和平整度检验
尺寸和平整度是马赛克在施工中的重要指标之一,其检验可以采用以下方法:
2.1厚度测量:使用卡尺或激光仪测量马赛克的厚度,确保厚度符合规定要求。
2.2边长测量:使用卡尺或激光仪测量马赛克的边长,确保边长符合规定要求。
2.3平整度测量:使用直尺或直线测量仪检测马赛克的表面平整度,确保平整度符合规定要求。
3.强度和硬度检验
马赛克的强度和硬度直接影响其耐久性和使用寿命。
可以采用以下方
法进行检验:
3.1抗折强度测试:将一定数量的马赛克样品放置在力学试验机上,
施加一定的压力,测量其抗折强度。
3.2摩尔硬度测试:使用摩尔硬度仪测量马赛克的硬度,通过刮擦试
验计算出其硬度值。
4.耐化学性检验
4.1酸碱腐蚀试验:将一小块陶瓷马赛克样品放置在酸碱溶液中,观
察一定时间后样品的变化情况。
4.2表面性能测试:使用指定的清洁剂对马赛克进行清洁,观察清洁
后马赛克是否有变色或变质现象。
以上是一个针对陶瓷马赛克的检验方案。
通过对外观质量、尺寸和平
整度、强度和硬度、耐化学性等方面的检验,可以保证陶瓷马赛克的质量,确保其在使用过程中具有良好的性能。
货物的描述实验报告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对不同货物进行描述,掌握描述货物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培养良好的写作能力。
实验步骤1. 选择不同类型的货物,如食品、电子产品、衣物等;2. 对每种货物进行观察和分析,找出其特点和特性;3. 以客观、准确的态度进行描述,注意使用恰当的形容词和名词;4. 撰写实验报告。
实验结果食品食品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它们包含了丰富的营养物质。
在本次实验中,我们选择了一种常见的食品——苹果。
苹果是一种圆形的水果,通常呈红色、黄色或绿色。
外表光滑,质地坚实,具有一定的光泽。
苹果的味道酸甜可口,气味清香。
当切割开来时,可以看到果肉的白色,质地饱满。
果皮较薄,但富含纤维,能提供更多的纤维素。
电子产品电子产品在现代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如手机、电视、电脑等。
本次实验中,我们选择了一台笔记本电脑。
笔记本电脑是一种轻便的电子设备,适用于移动办公和娱乐。
它的外形小巧,便于携带。
外壳通常采用金属材质,具有一定的强度和耐用性。
屏幕的分辨率较高,显示效果清晰,色彩鲜艳。
键盘设计合理,按键灵敏,使用舒适。
电脑内部配备了高性能的处理器和大容量的存储器,可实现快速运行和数据存储。
衣物衣物是人们日常穿戴的必需品,不同的衣物在材质、款式和功能上有所不同。
本次实验中,我们选择了一件棉质T恤。
这件T恤由纯棉材质制成,触感柔软舒适。
面料透气性好,吸湿性强。
衣服的颜色和图案多样,可以根据个人喜好选择。
T恤的设计简洁大方,适合日常穿着。
领口和袖口采用弹力设计,穿脱方便,不易变形。
结论通过对不同货物的描述,我们了解到每种货物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特性。
在进行描述时,应注意使用客观、准确的语言,避免主观臆断。
形容词的使用要准确恰当,能够清晰地传达货物的外观、质地、味道等方面的特点。
同时,要注意货物的功能和用途,以便更好地描述其实用性和价值。
本次实验不仅培养了我们的观察分析能力,还提高了我们的写作能力。
通过描述不同货物,我们更加了解了物品的细节和特征,为将来的写作和表达提供了基础。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感官检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通过感官检测评估牛奶的品质。
3. 培养对牛奶感官特性的判断能力。
二、实验原理感官检测是一种通过人的感官(视觉、嗅觉、味觉、触觉等)对食品进行评价的方法。
牛奶作为一种常见的乳制品,其品质可以通过感官检测来评估。
感官检测主要包括外观、香气、口感、滋味和质地等方面的评价。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材料:1. 新鲜牛奶(全脂、低脂、脱脂各一瓶)2. 矿泉水3. 白瓷杯仪器:1. 电子天平2. 温度计3. 感官评价表四、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 将新鲜牛奶、矿泉水和白瓷杯准备好。
- 使用电子天平称量每份牛奶的重量。
2. 外观检测:- 将牛奶倒入白瓷杯中,观察其颜色、透明度和有无沉淀。
- 将矿泉水也倒入另一只白瓷杯中,作为对照组。
3. 香气检测:- 将牛奶杯放在距离鼻子约20厘米处,轻轻嗅闻其香气。
- 重复嗅闻3次,记录香气特点。
4. 口感检测:- 取适量牛奶放入口中,轻轻咀嚼,感受其口感和温度。
- 记录口感特点,如顺滑、浓郁、涩等。
5. 滋味检测:- 继续品尝牛奶,感受其味道,如甜、酸、苦等。
- 记录滋味特点。
6. 质地检测:- 观察牛奶的粘稠度和流动性。
- 记录质地特点。
7. 综合评价:- 根据感官评价表,对牛奶的外观、香气、口感、滋味和质地进行综合评价。
- 与矿泉水进行对比,评估牛奶的品质。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外观检测:- 全脂牛奶呈白色,透明度高,无沉淀。
- 低脂牛奶呈浅黄色,透明度略低,有少量沉淀。
- 脱脂牛奶呈淡黄色,透明度最低,沉淀较多。
2. 香气检测:- 全脂牛奶香气浓郁,有奶香味。
- 低脂牛奶香气较淡,有轻微的奶香味。
- 脱脂牛奶基本无香气。
3. 口感检测:- 全脂牛奶口感顺滑,有浓郁的奶香味。
- 低脂牛奶口感较全脂牛奶略差,但仍有奶香味。
- 脱脂牛奶口感较干涩,无奶香味。
4. 滋味检测:- 全脂牛奶味道较甜,有浓郁的奶香味。
- 低脂牛奶味道较淡,有轻微的奶香味。
食品感官评定实验讲义及实验报告姓名:班级:实验一阈值试验一、实验目的阈值,包括绝对阈值和差别阈值是用于评价感官评价员感觉灵敏度的很重要的指标,是进行感官评价员筛选和培训的重要方法。
本试验的目的是让评价员熟悉绝对阈值检测方法,同时测定评价员酸味感觉绝对阈值下。
二、试验方法1. 分别精确称取0.0500、0.1000、0.1500、0.2000、0.3000、0.4000、0.5000克柠檬酸于100ml烧杯中,加纯净水溶解柠檬酸,将溶液转移至1000ml容量瓶中,并用纯净水多次洗涤烧杯、转移,最后定容在1000ml容量瓶中;2. 将定容好的溶液分别倒在已经编号的品尝杯中,每杯倒入10ml,样品编号采用三位数编码,编码方式由试验员制定并记录、保密;3. 在托盘中按随机的顺序放入7盛有不同浓度柠檬酸溶液的样品杯及一个编码的纯净水样品杯,同时放入一个350ml的纯净水杯(内盛满纯净水)作为漱口之用;4.待评价员在各自的位置坐定后,将托盘送入样品口,评价员进行品尝并填写问卷。
阈值实验姓名学号日期你接到的样品是一系列同样味道样品,样品按深度增大排列,先用清水漱口,以熟悉水味,请不要吞咽样品。
先品尝第一个样品,然后第二个,依次品尝后面的样品。
不要重复品尝你正要品尝的样品,更不要品尝前面你已经品尝过的样品。
用下面的数字符号表示你感受的强度。
中间一列请填上你的味感(许可用“涩”对样品的描述)。
0 :无味或类似清水味样品 3 :明显(中等强度)?:与清水不同,但不清楚是什么味 4 :强1 :非常弱 5 :非常强2 :弱样品号味(和口感)强度实验二基本滋味的辨别一、实验目的人的味觉器官能够感受到的四种基本味包括:酸味,甜味、苦味和咸味。
这四种基本味由舌头上不同的区域感受,因为在舌头上不同形状的乳突中的味蕾对呈味物质的反应不同,而上不同形状的乳突的分布不是均匀的,从而形成了不同滋味敏感区。
本试验的目的是让评价员感受和辨别四种基本味,同时增加对舌头上的四个基本味感受区的感性认识。
海螺牌水泥质量检验报告-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概述部分的内容:概述部分是对文章主题进行简要介绍和概括,目的是引导读者对文章内容有一个整体的认知。
本文为《海螺牌水泥质量检验报告》,旨在对海螺牌水泥的质量进行全面检验和评价,并提出改进措施。
海螺牌水泥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建筑行业的重要材料,它在建筑物的结构和强度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近年来在市场上出现了一些质量不稳定的情况,给工程建设和用户带来了一定的困扰。
因此,为了保证建筑工程的质量和安全,有关部门委托我们进行对海螺牌水泥质量的检验。
本文主要围绕海螺牌水泥的生产工艺、检验方法和标准以及检验结果进行详细介绍和分析。
通过对海螺牌水泥的成分、物理性能和化学性能等进行全面检测,我们将对其质量进行客观评价,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和改进措施。
本文将按照以下结构进行论述:首先,我们将介绍海螺牌水泥的生产工艺,包括原材料的选择、生产线的工艺流程等。
其次,我们将详细介绍海螺牌水泥质量检验的方法和标准,包括物理性能测试、化学性能测试、外观检查等。
最后,我们将对检验结果进行综合分析,总结海螺牌水泥的质量状况,并提出对其质量的评价和改进建议。
通过本文的撰写,我们希望能够全面了解海螺牌水泥的质量情况,并为其质量改进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建议。
同时,也希望为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企业和用户提供一个了解海螺牌水泥质量的参考文献,以促进行业质量的提升和发展。
1.2文章结构1.2 文章结构本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引言。
我们将首先给出对海螺牌水泥质量检验报告的概述,介绍本文的结构以及目的。
第二部分是正文部分。
我们将详细介绍海螺牌水泥的生产工艺,包括原材料的选择与处理、生产过程的步骤和控制措施等方面的内容。
接着,我们将解释并说明本次质量检验所使用的方法和标准,包括物理性能指标、化学成分和外观检验等。
最后,我们将对检验结果进行分析,探讨其中存在的问题并给出相应的解释。
第三部分是结论部分。
食品品质评价—描述检验法一、实验目的通过实验了解定量描述检验法的定义、特点及其应用;初步学会定量描述检验的方法。
本实验是利用定量描述检验法评价两种品牌的西红柿薯条和薯片的总体品质,分析其感官差异。
二、实验方法原理制定具体实验方案、对实验的样品进行准备,组织同学进行品尝并参加样品的品尝,根据人的感觉包括味觉、嗅觉、视觉、听觉和触觉等,用语言、文字、符号或数据进行记录,再运用概率统计原理进行统计分析,画出风味剖面图并对剖面图进行分析从而得出结论,对食品的色、香、味、形、质地、口感等各项指标做出评价。
三、样品及器具1.样品:两种番茄味薯片(可比克,上好佳)2.器具:被子,托盘,纸条,笔,纸巾四、方法步骤1.召开信息会,熟悉产品,确定产品特性特征及强度等级,采用GB12313-90标度 A(数字);2.确定评价方法:独立方法;3.评价组长按定量描述检验法程序做好样品的‘描述检验问卷’;4 两种薯条 /片样品以随机三位数编号,放在托盘内,呈递给评价员;5.评价员在熟悉薯条 /片产品的各项特性特征,独立品评,并填写问卷表;5.数据处理分组:按编号分成两大组进行数据统计分析,其中:1-22 号为第一大组(薯条),23-44 号为第二大组(薯片),结果报告形式:用QDA图报告总体评价结果;用方差分析报告样品间和评价员差异。
五、心得体会本次实验我对描述检验方法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初步学会了定量描述检验的方法。
作为实验员,从样品特性特征的鉴定、感觉顺序的确定、采用数字法进行强度评价、余味和滞留度的测定、综合印象的评估,到实验的前期准备工作以及本次实验的内容——利用定量描述检验法评价两种品牌的番茄薯片的总体品质,整个过程我都参与了。
虽然多花了许多时间,但也有很多收获。
我对定量描述检验法的整个流程有了深层理解和深刻印象,同时也交到了很多朋友。
只有亲自动手实践,理论联系实际,才能更好地掌握理论知识,将所学内容应用于实践当中。
第1篇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感官评定方法,对几种不同类型和品牌的果脯进行感官评价,了解消费者对不同果脯的喜好程度,以及果脯的感官特性对消费者评价的影响。
通过实验,提升学生对食品感官评价技术的认识,增强对食品品质的感官识别能力。
二、实验材料1. 果脯样品:包括苹果果脯、山楂果脯、葡萄干果脯等不同种类和品牌的果脯。
2. 评价员:20名经过简单培训的志愿者,无特殊食物过敏史。
3. 评价工具:评分表、秒表、小勺子、水杯等。
4. 评价环境:安静、光线适宜的实验室。
三、实验方法1. 样品准备:将每种果脯随机分成若干份,每份约20克,分别放置在透明的小容器中,避免样品间的相互干扰。
2. 评价员准备:对评价员进行简单培训,确保他们了解评分标准和评价流程。
3. 感官评定流程:- 视觉评价:评价员对每种果脯的外观进行观察,包括色泽、形状、大小、光泽等,并按照评分标准进行评分。
- 嗅觉评价:评价员对每种果脯的香气进行嗅闻,并按照评分标准进行评分。
- 味觉评价:评价员品尝每种果脯,对口感、酸甜度、涩味、果味等进行评分。
- 质地评价:评价员对每种果脯的质地进行评价,包括硬度、弹性、湿润度等。
4. 数据收集:使用秒表记录每位评价员的评分时间,确保评价的客观性。
四、实验结果1. 外观评价:结果显示,评价员对果脯外观的喜好程度存在差异,其中色泽和形状对评价的影响较大。
2. 嗅觉评价:果脯的香气对评价员的影响较大,其中苹果果脯和山楂果脯的香气评分较高。
3. 味觉评价:评价员对果脯的酸甜度、涩味、果味等味觉特性评价较高,其中苹果果脯的口感评分最高。
4. 质地评价:评价员对果脯的质地评价存在差异,其中硬度、弹性和湿润度对评价的影响较大。
五、分析与讨论1. 感官特性对评价的影响:本实验结果表明,果脯的感官特性对其评价有显著影响。
外观、香气、口感和质地是影响消费者对果脯评价的重要因素。
2. 不同种类果脯的差异:不同种类和品牌的果脯在感官特性上存在差异,这可能是由于原料、加工工艺、保存条件等因素的影响。
一、实验目的1. 了解食品感官检验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掌握食品感官评价的常用技术,如味觉、嗅觉、视觉、触觉等。
3. 通过实验,提高对食品品质的感官评价能力。
二、实验原理食品感官检验是通过人体感官器官对食品的色、香、味、形、质等特征进行评价的一种方法。
感官评价不仅包括味觉、嗅觉等生理感受,还包括对食品整体品质的主观评价。
本实验主要采用味觉、嗅觉、视觉、触觉等感官评价方法,对食品品质进行综合评价。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各种食品样品(如水果、蔬菜、肉类、乳制品、糕点等)。
2. 实验仪器:感官评价室、感官评价桌、评价卡片、评分量表、嗅觉检测器、味觉检测器等。
四、实验方法与步骤1. 味觉评价(1)取适量样品,放入味觉评价室,让评价员适应环境。
(2)依次对样品进行品尝,并记录评价结果。
(3)根据评分量表对样品进行评分。
2. 嗅觉评价(1)取适量样品,放入嗅觉评价室,让评价员适应环境。
(2)依次对样品进行嗅闻,并记录评价结果。
(3)根据评分量表对样品进行评分。
3. 视觉评价(1)取适量样品,置于感官评价桌。
(2)依次观察样品的外观特征,如颜色、形状、质地等。
(3)根据评分量表对样品进行评分。
4. 触觉评价(1)取适量样品,置于感官评价桌。
(2)依次触摸样品的质地,如软硬、弹性等。
(3)根据评分量表对样品进行评分。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味觉评价结果通过对各种食品样品的品尝,评价员对样品的口感、酸度、甜度、苦度、咸度等特征进行了评价。
根据评分结果,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某些食品样品的口感较好,受到评价员的高度评价。
- 部分食品样品的口感较差,评价员对其评价较低。
2. 嗅觉评价结果通过对各种食品样品的嗅闻,评价员对样品的香气、气味等特征进行了评价。
根据评分结果,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某些食品样品的香气浓郁,受到评价员的高度评价。
- 部分食品样品的气味较淡,评价员对其评价较低。
3. 视觉评价结果通过对各种食品样品的外观特征进行观察,评价员对样品的颜色、形状、质地等进行了评价。
2016年春食品感官评定实验数据处理方法1、实验一3点检验法评定两种品牌纯牛奶的风味是否有不同数据处理的原理是:若两个样品差异越大,即两个产品差异越明显,则正确挑出单数样品的数量越多(大),那么该数值应大到多少可以得出“两个样品有明显差异”的结论呢?通过查表(另见图片),若数值大于表中的临界值(该临界值的意义是:两个样品之间有显著差异所需的最小正确判断数),则可得出“两个样品有明显的差异”,否则,两个样品没有差别。
2、实验二排序检验法评定3种不同品牌酸奶的喜爱顺序方法一:排序和差与Basker表中临界值比较首先给排序的位置赋值,如排最喜欢的位置赋值上“3”,最不喜欢的位置赋值上“1”,排在中间位置的赋值上“2”,然后计算各样品的排序和,再计算两两样品之间的排序和差,两两样品之间的排序和差越大,则说明这两个样品受喜欢的程度差别越大。
是否可得出“这两个样品喜欢程度不同”的结论,需要看此排序和差是否大于表中的差异显著性成立需要的最小值,若大于,则可得出结论:“这两个样品喜欢程度不同”,若没有大于表中最小值,则得出:“这两个样品喜欢程度一样”。
Basker表排序和之间差别的临界值(p=0.05)评价员数排列产品数2 3 4 5 6 7 8 9 1020 8.8 14.8 21.0 27.3 33.7 40.3 47.0 53.7 60.621 9.0 15.2 21.5 28.0 34.6 41.3 48.1 55.1 62.122 9.2 15.5 22.0 28.6 35.4 42.3 49.2 56.4 63.523 9.4 15.9 22.5 29.3 36.2 43.2 50.3 57.6 65.024 9.6 16.2 23.0 29.9 36.9 44.1 51.4 58.9 66.425 9.8 16.6 23.5 30.5 37.7 45.0 52.5 60.1 67.726 10.0 16.9 23.9 31.1 38.4 45.9 53.5 61.3 69.127 10.2 17.2 24.4 31.7 39.2 46.8 54.6 62.4 70.428 10.4 17.5 24.8 32.3 39.9 47.7 55.6 63.6 71.729 10.6 17.8 25.3 32.8 40.6 48.5 56.5 64.7 72.930 10.7 18.2 25.7 33.4 41.3 49.3 57.5 65.8 74.231 10.9 18.5 26.1 34.0 42.0 50.2 58.5 66.9 75.432 11.1 18.7 26.5 34.5 42.6 51.0 59.4 68.0 76.633 11.3 19.0 26.9 35.0 43.3 51.7 60.3 69.0 77.834 11.4 19.3 27.3 35.6 44.0 52.5 61.2 70.1 79.035 11.6 19.6 27.7 36.1 44.6 53.3 62.1 71.1 80.136 11.8 19.9 28.1 36.6 45.2 54.0 63.0 72.1 81.337 11.9 20.2 28.5 37.1 45.9 54.8 63.9 73.1 82.438 12.1 20.4 28.9 37.6 46.5 55.5 64.7 74.1 83.539 12.2 20.7 29.3 38.1 47.1 56.3 65.6 75.0 84.640 12.4 21.0 29.7 38.6 47.7 57.0 66.4 76.0 85.741 12.6 21.2 30.0 39.1 48.3 57.7 67.2 76.9 86.742 12.7 21.5 30.4 39.5 48.9 58.4 68.0 77.9 87.843 12.9 21.7 30.8 40.0 49.4 59.1 68.8 78.8 88.844 13.0 22.0 31.1 40.5 50.0 59.8 69.6 79.7 89.945 13.1 22.2 31.5 40.9 50.6 60.4 70.4 80.6 90.946 13.3 22.5 31.8 41.4 51.1 61.1 71.2 81.5 91.947 13.4 22.7 32.2 41.8 51.7 61.8 72.0 82.4 92.948 13.6 23.0 32.5 42.3 52.2 2.4 72.7 83.2 93.849 13.7 23.2 32.8 42.7 52.8 63.1 73.5 84.1 94.850 13.9 23.4 33.2 43.1 53.3 63.7 74.2 85.0 95.8 55 14.5 24.6 34.8 45.2 55.9 66.8 77.9 89.1 100.5 60 15.2 25.7 36.3 47.3 58.4 69.8 81.3 93.1 104.9 65 15.8 26.7 37.8 49.2 60.8 72.6 84.6 96.9 109.2 70 16.4 27.7 39.2 51.0 63.1 75.4 87.8 100.5 113.3 80 17.5 29.6 42.0 54.6 67.4 80.6 93.9 107.5 121.2 90 18.6 31.4 44.5 57.9 71.5 85.5 99.6 114.0 128.5 100 19.6 33.1 46.9 61.0 75.4 90.1 105.0 120.1 135.5 110 20.6 34.8 49.2 64.0 79.1 94.5 110.1 136.0 142.1 120 21.5 36.3 51.4 66.8 82.6 98.7 115.0 131.6 148.4 方法二:计算x2(卡方)值,与x2临界值比较示例:某一干酪制造商想在目前已有的低脂肪干酪品种以外再开发比较有风味的干乳酪,为此,开发了具有菠萝、大蒜、薄荷风味的三种干乳酪新产品,采用排序检验方法,20名评价员对这三种产品的喜欢程度进行排序。
描述性分析定义应用描述性分析发展史 基本原理评价员表现描述性分析方法定义描述性检验是食品感官领域中测定食品质量特征的主要方法,也是最复杂、应用最广泛的方法。
要求经过训练的评价员对食品的各个感官属性进行定性描述和定量检测。
1)检测(区分);2)产品的感官属性描述(定性);3)以上感官属性的强度值(定量);由5-20名经培训的评价员完成感官评定和描述性分析感官评定喜好度检验分析型检验差别检验描述性检验风味剖面喜好度检验质构剖面自由选择剖面蛛网图分析定量描述性分析(QDA)描述性分析应用描述性分析方法主要是用来获得食品、饮料等的外观、气味、风味和质构的细节特征描述、个人护理用品的质感、织布的手感等等,即各类产品的感官特征。
定义目标产品的感官特性和为新产品开发提供理想产品特性的依据追踪产品的感官特性在货架期内的变化将产品的感官属性与仪器分析的理化特性结合分析•颜色•质构•风味在进行消费者测试之前,结合产品的感官属性,来设计问卷及更有效地理解消费者测试数据;描述性分析发展史第一个正式地、系统地描述性分析过程被称为:风味剖面分析1949年,由Cairncross和Sjostrom建立的在风味剖面分析之前,一些不系统地、不正式地描述性分析方法包括:•早期的化学家常使用他们的嗅觉去定义一些化学物质的感官特性•专业闻香师等长期建立和使用描述词。
红酒、茶、咖啡等其他传统行业的专家长期使用描述性语言去定义他们的产品而普通消费者,每天都在使用不正式的描述性分析描述性分析中的里程碑:●定量描述性分析(QDA)1974年H. Stone, J.Sidel等人建立1970s US和UK的酿酒●啤酒风味轮的建立1970s US和UK的酿酒科学家专家决定红酒品质好坏到描述性分析1960s-1970s,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M.Amerine戴维斯分校&加州红酒行业A.Noble描述性分析基本原理描述性分析方法的基本原理或组成:•描述性语言 = 定性方面•强度标尺 = 定量方面大部分描述性分析方法的基本步骤:•筛选评价员及基础培训•建立属性术语•建立属性的定义及参照样•形成评分表(属性的顺序、评价过程和标度)•培训评价员(小组培训、个人培训)•考核评价员•产品描述性分析(产品的实际评价)建立属性术语描述性术语:产品中可识别的感官属性,也被称为:感官特征、描述性词汇、描述词、属性、描述性专业术语等描述性术语初建来源:•词汇库•文献•评价员自己形成术语建立:•实验人员向评价员提供一系列有代表性的产品(从待评价的产品中挑选)•评价员对这些产品进行描述(主要集中在能区分样品的属性上)术语建立方法:•筛选频率较高的属性(外观、气味、风味、基本味及质构),保留频次 > 30% •合并有充分定义的属性;更换或删除较难理解的属性•确定初步描述词描述性术语确定的规则:•客观的•独有的(无重复)•易理解的•可被译成其他语言•其参照样易准备风味或香气轮的建立:•威士忌行业(UK)•酿造行业(UK和US)•红酒行业(US)强度评分标尺:•有些方法让评价员按照自己的方式使用标尺,只要能区分产品及与其他评价员保持一致即可);•其他方法校准评价员使用标尺的方式完全一样,即需大量培训,对于指定样品给出相同的分值概念一致化:评价员对于属性术语的理解是一致的:•认真定义术语及其评价方式•针对大部分属性,准备参照样/标样定义及评价方式:•弹性:样品第一次压缩后能够再恢复的程度;对于粽子,可用手指压缩一次能够回复的程度;•粘性:米粒对嘴唇的黏附程度;•咀嚼性:样品在吞咽前所需咀嚼的次数;•残留固形物含量:吞咽后口腔残留的松散的颗粒物含量。
品质评价实验报告--描述性检验法
食品品质评价—描述检验法
一、实验目的
通过实验了解定量描述检验法的定义、特点及其应用;初步学会定量描述检验的方法。
本实验是利用定量描述检验法评价两种品牌的西红柿薯条和薯片的总体品质,分析其感官
差异。
二、实验方法原理
制定具体实验方案、对实验的样品进行准备,组织同学进行品尝并参加样品的品尝,
根据人的感觉包括味觉、嗅觉、视觉、听觉和触觉等,用语言、文字、符号或数据进行记录,再运用概率统计原理进行统计分析,画出风味剖面图并对剖面图进行分析从而得出结论,对食品的色、香、味、形、质地、口感等各项指标做出评价。
三、样品及器具
1. 样品:两种番茄味薯片(可比克,上好佳)
2. 器具:被子,托盘,纸条,笔,
纸巾四、方法步骤
1. 召开信息会,熟悉产品,确定产品特性特征及强度等级,采用GB12313-90
标度A (数字); 2. 确定评价方法:独立方法;
3. 评价组长按定量描述检验法程序做好样品的‘描述检验问卷’; 4两种薯条/片样品以随机三位数编号,放在托盘内,呈递给评价员; 5. 评价员在熟悉薯条/片产品的各
项特性特征,独立品评,并填写问卷表; 5. 数据处理
分组:按编号分成两大组进行数据统计分析,其中:
1-22号为第一大组(薯条), 23-44号为第二大组(薯片),
结果报告形式:用QDA 图报告总体评价结果;
用方差分析报告样品间和评价员差异。
五、心得体会
本次实验我对描述检验方法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初步学会了定量描述检验的方法。
作为实验员,从样品特性特征的鉴定、感觉顺序的确定、采用数字法进
行强度评价、余味和滞留度的测定、综合印象的评估,到实验的前期准备工作以及本
次实验的内容——利用定量描述检验法评价两种品牌的番茄薯片的总体品质,整个过程我
都参与了。
虽然多花了许多时间,但也有很多收获。
我对定量描述检验法的整个流程有了
深层理解和深刻印象,同时也交到了很多朋友。
只有亲自动手实践,理论联系实际,才能
更好地掌握理论知识,将所学内容应用于实践当中。
六、实验结果报告
1. 涉及的问题;
评价两种品牌的西红柿薯条/片的总体品质分析及品质差异, 2. 使用的方法(检验技术);
采用独立评价。
3.制备样品的方法;
随机编号,用纸条将一次性塑料盘分成两个部分,分别放入两种样品,样品摆放顺序使每个位置上出现的几率相同。
4.是否使用了对照物;无。
5.检验条件:
评价员(初级)人数:44人二组特性特征的目录与定义:见附件1。
测定强度所使用的标度: GB 12313-90 标度A (数字)。
分析结果所使用的方法:每个样品的总体评价 QDA图
样品间差异采用方差分析F 检验法。
6.本试验引用的标准 GB 12313-90 GB 10220 7.检验结果如下:
A 的总分=1⨯1+2⨯10+3⨯11=54 A =2.45
B 的总分=1⨯1+2⨯10+3⨯11=54 B =2.45 评分总和 T=54+54=108
2
总评方和=∑∑x ij -C F =12⨯9+22⨯20+32⨯22-265.10=14.90
i =1j =12
22
误差校正值 C F =T 2/44=1082/44=265.10 样品平方和=
1
⎡542+542⎤⎣⎦-265.10=0 22
误差平方和=14.90-0=14.90 自由度=44-1=43 样品自由度=1
误差自由度=43-1=42 样品方差=0
误差方程=
14.90
=0.355 420
=0 F 0=
0.355
查F 分析表有F 142. ≈4.08>F0
故可得出两种薯条综合印象之间没有差别。
同理,用F 检验法得出,两种薯片综合印象没有差别。
检验日期:2019年11月1日。